大方等如來藏經略講 生如法師        第一章?經題略釋    經題:大方等如來藏經    釋:這部經是大乘經典中最基礎的一部經,因為經中說這部經是世尊在成佛之後十年左右這個時間,在耆阇崛山大講堂為大眾所講的一部大乘經典。世尊剛成佛不久,最開始為自己在十方世界所度化的大菩薩弟子們講最殊勝的《華嚴經》,之後就開始為小乘比丘比丘尼眾講最基礎的解脫道法義四大部阿含經。世尊用十多年左右時間講完四大部阿含,轉入大乘經的講解。這部《大方等如來藏經》是世尊講完小乘法以後轉入大乘法時最初所講的一部經,說明這部經就是大乘法的基礎,起著一個啟信的作用,啟發大眾對大乘佛法的信心,讓大眾信受如來藏法,讓眾生信受已身當中都有微妙甚深的如來藏。當眾生對自己有如來藏這一法深信不疑時,信位菩薩修圓滿,以後就進入住位階段,開始修菩薩六度,准備明心見性。    《大方等如來藏經》經名的前面三個字都是用來概括如來藏的體性的,比喻如來藏法的無比殊勝性。第一個字是“大”,什麼叫作大呢?大的意思就是說,如來藏是三界至尊,統率三界世間一切法,無所不包,一切法都由如來藏所出生、和主宰,沒有超出如來藏之外的法。如來藏能夠依緣變現出一切法,一切法都歸如來藏所統攝,都由如來藏所出生,一切法都攝歸於如來藏,所以如來藏就是世間法中最大最第一的法。    第二個字“方”的意思是說,如來藏是方正的、正直的、真正的,自在的法,是世出世間法當中最正的法,是能引生一切法出生的正因和直接之因,祂不是旁出的法,是真實的不生滅不變異的法。由祂所出生的其他一切的法,都是不正的旁出的法,生滅、變異、無常,不是真實的法。    “等”就是相等、平等的意思。三界世間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所生,依如來藏這個本體來說,一切法都是平等的。一切眾生與佛平等,都是依於如來藏這個本體自性來說的。雖然如來藏現起的三界世間的一切相是不平等的,但是相的實質是平等的,實質都是如來藏的七大種子生成的,都是如來藏的性質,因此如來藏能顯現一切法的平等性,如來藏與如來藏之間其功能體性也是平等的。    經名“大方等”三個字標明了如來藏的特征屬性,祂是世出世間最大的法,三界當中最正的法,永遠不生滅的法,三界當中最具平等性的法。每一個眾生的如來藏功能、體性、作用也都是平等相同的,沒有區別。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心、佛、眾生三者沒有差別。為什麼沒有差別?都是如來藏相,三者都是如來藏性,所以沒有差別。經名大略解釋完畢。         第二章 法會序曲    原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寶月講堂。栴檀重閣。成佛十年,與大比丘眾百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六十恒河沙,皆悉成就大精進力,已曾供養百千億那由他諸佛,皆悉能轉不退法輪。    釋:正文第一句話依著慣例當然是“如是我聞”,如是我聞的意思就是在佛滅度以後,阿難在大眾面前結集經典的時候,複述佛當時在法會上所講的法,在每部經首都說:“我當初是這樣聽世尊講的。”然後他就開始敘述世尊具體是如何講這部經的,從頭到尾他都能複述出來,阿難記憶過人,過耳不忘。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寶月講堂。栴檀重閣。”這是講世尊在王舍城耆阇崛山這個處所為大眾講的如來藏經,這叫處所成就。王舍城是印度最大的一座城市,是佛常住經常講法之處。在耆阇崛山中有個寶月講堂,這個講堂用栴檀木做成的樓閣,栴檀木是印度比較好的上等檀木,重閣就是用檀木所做成的二、三層的樓閣,就是說這個樓閣不是一層的,有二層也有三層的建築。在古代時候房屋建築技術不太發達,房屋都是用木板做成的,所以樓閣不能太高,最多只有三層,一般來說是二層,最普遍的就是只有一層的平房,不像我們現在能建築高樓大廈,現代的建房技術特別發達。世尊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寶月講堂栴檀重閣這個地方,為大眾講的《大方廣如來藏經》。    這是世尊成佛十年的時候講的,成佛十年的時間,是在講完阿含經,轉入大乘法後,佛最初講的一部經。那麼這部經肯定不能太深細,否則眾生不能理解。這部經一定是為大乘法的修行打基礎的最基礎的一部大乘經典,目的是讓眾生都能夠聽得懂,對大乘如來藏法生起信心,種下善根福德,種下成佛的種子。    後邊大比丘,就是佛的常隨眾,在佛身邊圍繞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位比丘,這是出家聲聞眾,後邊還有菩薩摩訶薩六十恒河沙,菩薩摩訶薩就是大菩薩,大菩薩一般是指明心見性以上的菩薩,也有更嚴格的說法,登地的菩薩才叫作大菩薩菩薩摩訶薩。這些菩薩們的數量有六十恒河沙這麼多,恒河沙就是印度恒河裏的沙子,數量根本數不清,代表菩薩數量太多了,都是釋迦佛無量劫所度化出來的佛子。大比丘眾才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而菩薩有六十恒河沙,無量無邊之多。    世尊成佛才十年,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菩薩呢?原來是釋迦佛到娑婆世界之前就已經在十方世界弘法度眾,而且不知弘法度眾有多少個無量劫了,同時也說明佛早已經修行滿三大阿僧祇劫了。據佛經資料記載,世尊成佛以後,以佛的身份到我們的娑婆世界就來了八千次,到其它佛國土有多少次,那就不可計數了。佛在這麼長的時間裏弘法利眾,度了多少弟子?度出了數不清的菩薩摩訶薩。    現在到這個法會來聽法作為影響眾的菩薩,只有六十恒河沙,雖然數不清,但是這個數量還不是全部的,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更多的菩薩弟子沒有參與法會。這麼多的菩薩摩訶薩不是都在娑婆世界裏弘法,而是分布在十方世界裏自利和利他。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廣大,這些菩薩都已經修出了神通,聽說佛要講如來藏經,都發心來護持佛的法藏,護持佛講這部大乘經,所以菩薩們就從十方世界來到娑婆世界的耆阇崛山中,他們的神通已經無比廣大了。    這些菩薩不僅能夠精進修學菩薩六度,成就了自己,而且在利他方面,也具大精進力,對眾生慈悲喜舍,以各種方便善巧攝受眾生。成就無量三昧,成就無漏的戒定慧行,這叫皆悉成就大精進力。後邊介紹這些六十恒河沙的菩薩摩訶薩們,都已經供養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就是說菩薩們已經供養的佛的數量無量無邊之多,所種的善根福德相當的深厚。那由他就是古印度語言,表示數目極多數不清,菩薩們已供養了這麼多諸佛,說明祂們的善根福德非常非常的深厚。祂們供養了這麼多佛,目前還沒有成佛,說明成佛需要久遠時劫,需要三大無量劫的修行,不是說一生就能夠成就如此之多的功德和利益,也不是一生就能成佛的。    我們出生在娑婆世界,在釋迦佛的法教之下學佛,是在供養釋迦佛,在前世時,我們可能都供養過賢劫的其祂三尊佛,也許在這個賢劫之前還供養過上一劫其它劫裏的所有諸佛,那都不一定。但是我們所供養的佛還是非常非常的少,數量非常有限。賢劫第五尊佛是彌勒佛,我們還沒有供養,因為現在彌勒菩薩還沒有成佛,還沒有到娑婆世界來,我們還沒有機緣來供養,現在供養的是釋迦佛。我們前世的善根福德因緣如何,就看每個人前世供養過多少尊佛,經曆過多少尊佛的法教。善根福德不深厚的人,他只供養過極少量的佛,因此目前還不能信受大乘佛法,不能信受如來藏法,這就說明學佛和成佛不是一生一世、幾生幾世的事。    世尊在無量劫的修行當中,度了無量之多的眾生,有無量多的弟子擁護和跟隨學法,世尊才能成就佛道,化現出自己的佛國土帶領弟子們修行。如果世尊前世沒有度過眾生,就沒有弟子隨學和共同成就佛國土,單獨一個人不能成佛,佛菩薩必須有自己的弟子,和弟子共同組成一個佛國土,共同弘揚如來的法教。所以沒有度過眾生、沒有弟子的菩薩,道業無法增進。如果菩薩一個弟子也沒有,或者只有很少數的弟子,功德和福德都不圓滿,想要即生成佛,是不可能的。一個佛國土必須有無量無邊之多的眾生,那些眾生都是佛所度化的弟子組成的,不可能只有佛一人,或者少數的菩薩就能成就一個佛國土。    所以菩薩要想成佛,必須要經過三大無量劫的時間,供養過無量無邊的諸佛,度過無量無邊之多的弟子,具足了無量的善根福德和智慧,才能成佛,這些事情一生肯定是辦不到的。有很多人既沒有說法教化過眾生,也沒有得度的弟子,大福德也不具備,無量三味也沒成就,一生就能成佛,即生就成佛,是不可能的。    這些菩薩摩訶薩們都能夠協助佛轉法輪,說法度眾生。轉不退法輪,為眾生講經說法,讓眾生明心見性,永遠不退轉於大乘成佛之如來藏法,於無上菩提永遠不退轉。這些菩薩能依眾生的根性,為眾生講深淺程度不同的如來藏法,眾生聽聞了以後明心見性,從而也不退轉於無上菩提,這就是菩薩們轉的不退法輪。說明這些大菩薩們不僅能夠自利,而且能夠利人。    原文:若有眾生聞其名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其名曰法慧菩薩、師子慧菩薩、金剛慧菩薩、調慧菩薩、妙慧菩薩、月光菩薩、寶月菩薩、滿月菩薩、勇猛菩薩、無量勇菩薩、無邊勇菩薩、超三界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香象菩薩、香上菩薩、香上首菩薩、首藏菩薩、日藏菩薩、幢相菩薩、大幢相菩薩、離垢幢菩薩、無邊光菩薩、放光菩薩、離垢光菩薩、喜王菩薩、常喜菩薩、寶手菩薩、虛空藏菩薩、離憍慢菩薩、須彌山菩薩、光德王菩薩、總持自在王菩薩、總持菩薩、滅眾病菩薩、療一切眾生病菩薩、歡喜念菩薩、饜意菩薩、常饜菩薩、普照菩薩、月明菩薩、寶慧菩薩、轉女身菩薩、大雷音菩薩、導師菩薩、不虛見菩薩、一切法自在菩薩、彌勒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如是等六十恒河沙菩薩摩訶薩。從無量佛刹。與無央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俱。悉皆來集尊重供養。    釋:如果有眾生聽聞到這些大菩薩的名字,那麼眾生們對於無上的佛道就再也不會退轉了,說明這些大菩薩們的神通道力非常的廣大,眾生聞名,就能於無上道終不退轉。那麼既然如此,就請大家以恭敬心來念誦一遍這些菩薩的名字,讓大家聽聞之後,於無上佛道終不退轉。參加法會的菩薩有:法慧菩薩、師子慧菩薩、金剛慧菩薩、調慧菩薩、妙慧菩薩、月光菩薩、寶月菩薩、滿月菩薩、勇猛菩薩、無量勇菩薩、無邊勇菩薩、超三界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香象菩薩、香上菩薩、香上首菩薩、首藏菩薩、日藏菩薩、幢相菩薩、大幢相菩薩、離垢幢菩薩、無邊光菩薩、放光菩薩、離垢光菩薩、喜王菩薩、常喜菩薩、寶手菩薩、虛空藏菩薩、離憍慢菩薩、須彌山菩薩、光德王菩薩、總持自在王菩薩、總持菩薩、滅眾病菩薩、療一切眾生病菩薩、歡喜念菩薩、饜意菩薩、常饜菩薩、普照菩薩、月明菩薩、寶慧菩薩、轉女身菩薩、大雷音菩薩、導師菩薩、不虛見菩薩、一切法自在菩薩、彌勒菩薩、文殊師利菩薩。    菩薩們的名字,已經念誦了一遍,不知大家聽聞之後,是否明心見性,從此再也不退轉於無上菩提。這些六十恒河沙數菩薩從無量佛剎,從十方世界諸佛寶刹,與無央數天龍、夜叉、幹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等護法神一起,來到娑婆世界,供養釋迦牟尼佛,護持釋迦牟尼佛的法教。        第三章 佛現神變    原文:爾時世尊於栴檀重閣。正坐三昧而現神變。有千葉蓮華大如車輪。其數無量。色香具足而未開敷。一切花內皆有化佛。上升虛空彌覆世界猶如寶帳。一一蓮花放無量光。一切蓮花同時舒榮。佛神力故須臾之間皆悉萎變。其諸花內一切化佛結加趺坐。各放無數百千光明。    釋:這是介紹世尊在栴檀重閣講堂上,端身正坐,示現入三昧定以後而現出的大神變,演化出三昧神通道力。所謂的神變,從無到有,這是變,也是神。本來虛空當中一無所有,可是世尊用神力,就能變出來千葉蓮花,這叫做神變,都是世尊三昧力所致。神變出的千葉蓮華大如車輪,其數無量,雖色香具足而未開敷。有一千個蓮花葉的蓮花,象車輪一樣大,這樣的千葉蓮花有無數,不僅是彩色的而且還帶有香味,色彩和香味都圓滿具足,絢麗宜人。    雖然有千葉蓮花,蓮花還都沒有開,正在含苞待放。每一個千葉蓮花中都有一尊化佛,蓮花和化佛一起上升到虛空當中,這些蓮花就把整個世界虛空都給蓋覆住了,就像一個寶帳把虛空給蓋覆住了。一切花內皆有化佛,蓮花上升虛空彌覆世界猶如寶帳,這是第二個神變。一開始是含苞待放的蓮花,然後蓮花中出現化佛,和這朵蓮花一起上升到虛空,彌漫整個虛空世界。    第三個神變,一一蓮花放無量光,一切蓮花同時舒榮。蓮花湧上虛空以後,先放光,放完光以後,蓮花就開敷化現出來了。佛又以神力在須臾之間讓所有開敷的蓮花全部萎縮,這些蓮花全部枯萎變異,叫萎變。一開始含苞待放,現在全部萎縮下來,變異了,改變了,沒有那些色彩和香味。其諸花內一切化佛結加趺坐,雖然這個花萎變了,枯萎了,但是每朵蓮花的化佛都還在枯萎的蓮花內結加趺坐,各放無數百千光明;雖然蓮花枯萎了,可是光明還在。    這一段落,含義相當的深,是什麼含義呢?千葉蓮花一開始是含苞待放的,還沒有開敷,這就比喻眾生的五陰色身正處母胎,還沒有出生,正含苞待放。一朵千葉蓮花就如一個眾生,這些眾生有無量無數之多,色香具足說明在母胎裏,五陰已經具足,就等著出生了。一切蓮花皆有化佛,就是說一朵蓮花裏坐著一個化佛,比喻每一個五陰眾生都有一個如來藏,化佛是指如來藏,這是秘密之義。    蓮花彌覆世界,十方三千大千世界諸佛國土,滿世界都充滿了眾生,這些眾生還處在母胎中,還沒有出生。然後一一蓮花放無量光,先放光,這些蓮花放光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化佛放光,說明處在娘胎裏的五陰身裏有如來藏。如來藏先放光起用,起用以後眾生就出生,眾生出生就比喻蓮花舒榮,蓮花開放暗喻眾生從母胎裏出生,實際上是從如來藏出生的,眾生出生以後,色受想行識五陰起用,蓮花就開放了。    蓮花開放是誰之功?蓮花放無量光,那是化佛放的光,化佛代表著如來藏,一個眾生有一個如來藏,如來藏放光眾生才出生;眾生出生,五陰起用。蓮花開放說明如來藏變現出五陰,讓五陰出生、起用,蓮花就開放了。然後釋迦佛用神力再讓這些蓮花枯萎,蓮花枯萎是什麼意思呢?眾生入胎,入胎以後出胎,出胎起用以後,慢慢老、死,蓮花枯萎就代表眾生老死。這就說明眾生的生住異滅中都有佛的神力,都是如來藏的神力所為。    雖然眾生老了死了,這朵千葉蓮花枯萎了,但是其諸花內一切化佛結加趺坐,這是暗指眾生五陰之內的如來藏,在五陰身滅時自己卻不滅,而且各放無數百千光明。就是說眾生的五陰雖然有生住異滅,但眾生的如來藏卻是不生不滅,而且常放光明。常放光明就是如來藏常起功德利用,從來沒有滅過,不管你的眾生世界如何生住異滅,化佛如來藏卻永遠常放光明,永遠在起利用,沒有一刹那滅過,祂的光明永遠照耀著世間。祂常放自性光,照耀一切法,光明可以代表如來藏性,也可以叫作佛性。佛性常放光明,讓眾生的五陰起用,不斷的生住異滅。    無數化佛各放無數百千光明,一朵蓮花有一尊化佛,說明無數眾生有無數如來藏,一個眾生就有一個如來藏維持五陰身的存在,眾生不共用一個如來藏。蓮花枯萎還有一個意思,代表眾生有貪嗔癡煩惱,雖然眾生有貪嗔癡煩惱,但是在眾生五陰中的如來藏,卻永遠是清淨的,常放光明,永遠起著祂獨特的功德妙用。這一小段的含義就在暗說如來藏的不生不滅性,常放光明,常起利用,使得眾生的五陰能夠生住異滅,住胎、出胎,一直到老死,整個階段,眾生的如來藏從來沒有滅過,常在放光明,照耀著一切。    原文:於時此剎莊嚴殊特。一切大眾歡喜踴躍。怪未曾有。鹹有疑念。今何因緣。無數妙花。忽然毀變。萎黑臭穢。甚可惡饜。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大眾所疑。告金剛慧。善男子。於佛法中。諸有所疑。恣汝所問。    釋:佛現完神變以後,先現千葉蓮花,花未開敷;然後蓮花上升虛空;上升虛空以後,化佛(如來藏)放光;放光以後蓮花開敷(眾生出生);開敷以後枯萎,眾生的五陰老死滅去,但是花內的如來藏仍然放無量光明。佛現這種種神變以後,這個時候娑婆世界非常的莊嚴、殊特。大眾們見到這些神變,都歡喜踴躍,很奇怪以前從來沒有看見過這樣的神變、這樣的神力,現在娑婆世界變得如此的莊嚴殊特,都是釋迦佛的神力所變,讓眾生心生歡喜對佛法起信。    這時大家心裏都出現疑問,釋迦佛變現的這麼多千葉蓮花,非常的殊麗、美妙,為什麼瞬間就毀壞了呢?毀就是一點點消亡,變就是變異、變化,與從前不一樣了,說明眾生的五陰是在不斷的生住異滅。一切法只要出生,就有滅亡,世尊在示現這個真理。再一個就是示現生滅背後的因是什麼,背後的主人是什麼,世尊為眾生示現這兩個相。一個是世俗的相,世俗的相就是眾生五陰生住異滅的相,還有一個非世俗的相,就是實相、常住不滅的相,就是如來藏起用之相。說明如來藏不管世俗法如何的生住異滅本體永遠不生不滅,常住在世間,而且常放光明,也說明如來藏常起功德利用而永遠不滅。    眾生生出疑問,為什麼要顯現出這些現象呢?下面佛就開始解說了。原來色彩斑瀾、炫麗馨香的千葉蓮花,色香具足,現在色彩變成黑色的,而且還臭穢、枯萎了。蓮花葉枯萎,顏色氣味都變了,這叫無常。大眾看到這枯萎的蓮花,變成黑色的了,還散發臭味很令人生厭,都很疑惑,本來這麼殊麗美妙的蓮花,卻變成了這個樣子,究竟是為什麼呢?世尊特意現這個影像,讓大眾心裏生疑,生起疑問以後,有人請問,世尊借此就開始講大法——如來藏法。    世尊知道諸菩薩心裏要生疑,其實這些諸菩薩們都是八地以上菩薩,甚至有等覺妙覺菩薩,肯定都不會起疑。這是為了眾生而示現起疑,佛解答此疑,就講出一部佛經。起疑是因,講法是果,結果就誕生出一部《大方等如來藏經》。其實諸大菩薩們已經沒有這個疑情了,他們已經斷了大部份無明塵沙惑。所以世尊就告訴他們,有疑可以發問,這樣,世尊與諸大菩薩們共同和合演說出這部《大方等如來藏經》,以此度無量眾生對大乘法生起信心,入到大乘法中修學。    原文:時金剛慧菩薩知諸大眾鹹有疑念。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無數蓮花中皆有化佛。上升虛空彌覆世界。須臾之間皆悉萎變。一切化佛各放無數百千光明。眾會悉見合掌恭敬。    釋:這時候金剛慧菩薩知道大眾心裏都有疑問,就出來為諸大眾請問世尊:世尊,是什麼因緣,這麼多蓮花裏全都有化佛;而且蓮花上升虛空彌覆整個世界,為什麼蓮花須臾之間皆悉萎變?為什麼每一朵花中的化佛還在放無數光明,在會大眾全部都睹見,對世尊合掌恭敬?    化佛代表如來藏,蓮花代表眾生的五陰身。當然這些蓮花自己不能上升虛空,是蓮花裏的化佛神力,使得蓮花上升虛空。說明如來藏起用時,五陰身才能起用,才能有五陰的變化。須臾之間,蓮花就枯萎變異、萎縮消失了,為什麼這麼快啊?這個問題就是在說明眾生的五陰身稍瞬即逝,眾生一世又一世的生命,非常快速地生住異滅。雖然每個眾生自己覺得百八十年幾百年上千年挺漫長,可是在大菩薩眼裏,就是彈指之間的生滅變化,五陰身生了滅,滅了生,實際上非常快速,只相當於天界幾分鐘幾小時而已,同理,畜生道眾生活一輩子,在人類看來也就幾小時幾分鐘。須臾之間出生、滅亡,出生、滅亡,就這麼快,生命如此無常,眾生卻不知不覺。    這些蓮花上升虛空後就枯萎了,而化佛仍然在大放光明,這代表著如來藏永遠不滅,不隨五陰的生滅而生滅。一個眾生的五陰,就有一個如來藏,一朵千葉蓮花就有一個化佛,這是個比喻,表明一個眾生有一個如來藏,各自起各自的功能利用。雖然這個功能利用相同,但是只負責各自相對應的五陰世間,別的五陰世間有其相應的如來藏在起功德作用。一切化佛各放無數百千光明,百千光明說明如來藏有本覺之明,祂在放光起用,在造作五陰世間的一切法,出生一切法執持一切法。眾會悉見合掌恭敬,在法會上的大眾們合掌恭敬,敬仰世尊有這樣的神變。現出的千葉蓮花是那樣的殊麗美好,一會兒就萎變了,這個奇特的神變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金剛慧菩薩就替大眾來啟問,由此就產生了《大方等如來藏經》。    原文:爾時金剛慧菩薩。以偈頌曰。    我昔未曾覩。神變若今日。見佛百千億。坐彼蓮花藏。    各放無數光。彌覆一切剎。離垢諸導師。莊嚴諸世界。    蓮花忽萎變。莫不生惡饜。今以何因緣。而現此神化。    我覩恒沙佛。及無量神變。未曾見如今。願為分別說。    釋:金剛慧菩薩用偈頌的形式說:我從來沒有看見過,像今天這樣的一個神變,短短的時間,無數個千葉蓮花含苞待放,然後湧上虛空,各個蓮花裏都坐著一尊化佛,化佛放光,蓮花開敷,馬上又萎縮,但是化佛照樣大放光明。說明五陰世間無論怎樣異滅,如來藏還是常放光明,恒起功德利用,不生不滅。    我看見有百千億的佛,坐在蓮花胎藏中。為什麼這麼多佛呢,因為眾生有百千億,一個眾生一個如來藏。一個蓮花上就有一尊佛,有百千億朵蓮花,就有百千億尊佛。其實不止百千億,眾生有無量無邊之多,那麼就有無量無邊之多的如來藏,處在各自所屬的蓮花當中,起其應有的功德利用,放光動地,照耀一切法。每一朵蓮花當中的每一尊化佛,各都放著無數光,說明化佛所起的功德利用,無量無邊,從來沒有止息過。這些光蓋滿了一切的佛刹,說明如來藏遍一切處、遍一切時、遍一切界、遍一切法,遍自己的一切五陰世間。    離垢諸導師,心地已經潔淨無垢的釋迦摩尼佛等等諸佛,用種種佛法、種種神異教化眾生,莊嚴諸佛國土。釋迦佛用神力變現出百千億蓮花,又枯萎而去,讓大眾心生厭離,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而顯現出如此的神力。離垢的意思是指諸佛的七識心斷盡了一切無明染汙,清清靜靜,完全徹底轉識成智;如來藏裏再也沒有生死業種,沒有無明業種,因此就不再變異了,沒有了汙垢種子,沒有了貪嗔癡煩惱以及習氣種子,沒有了無明種子,成為了無垢識,以此就莊嚴了佛國土。    而眾生的如來藏也在用祂特有的方式,莊嚴自己的五陰世界,能讓五陰世間生住異滅,引領著眾生的五陰在世間生存。眾生自己的五陰世間是眾生自己莊嚴點綴的,實際也是如來藏莊嚴和變現出來的。這裏每句話都有所指,都有深義。忽然間這朵蓮花枯萎變異了,變得又黑又臭,讓人生厭,眾生全都嫌惡厭棄,不再喜歡了,說明眾生都是貪生厭死的,喜歡豔麗,不喜歡萎敗。    蓮花先是含苞待放,後來花開了,之後又枯萎變異,滅去了,這過程代表著眾生五陰的生住異滅,從住胎、出生、萎縮、滅亡的整個過程。眾生喜歡蓮花待放和開放,喜歡蓮花殊麗,卻不喜歡蓮花萎縮。每個眾生都不喜歡五陰世間消失滅亡,不喜歡變異,但是五陰世間必然都在變異當中,為什麼呢?一個是因為眾生的業力所使然,一個是因為五陰世間沒有自性。    金剛慧菩薩問世尊,您這是以什麼因緣而現出這樣的神化世界呢?為什麼有這樣的神力,變出這樣神奇的現象呢?我已見過如恒河沙一樣多的諸佛,也見過諸佛所變出無量神變的境界,從來沒有見過如今天這樣的神變,希望世尊能為我們分別的演說一下神變的因緣是什麼。        第四章 佛示眾生煩惱身中如來之藏    原文:爾時世尊。告金剛慧及諸菩薩言。善男子。有大方等經名如來藏。將欲演說故現斯瑞。汝等諦聽善思念之。鹹言善哉願樂欲聞。    釋:世尊對金剛慧菩薩及諸大菩薩說:“善男子,有大方等經名如來藏,我為了要演說這部大乘經典,就現出了以上這些瑞相,在空中變現出蓮花,含苞待放,之後敷妍開放,最後萎縮枯萎。雖然如此,在蓮花內始終有無量的化佛在一一蓮花內,相好莊嚴,放大光明。你們仔細的聽,我要講這部《大方廣如來藏經》,諦聽之後,善思念之,好好的思惟這部如來藏經典。”世尊現這些瑞相是為了作鋪墊,讓眾生生起信心,並且生起疑問,為了解決眾生的疑問,世尊就講這部如來藏經,讓眾生斷疑生信,信受如來藏法。眾生對如來藏法生起信心,信心圓滿,就進入下一步的修行實證當中。    原文:佛言。善男子。如佛所化無數蓮花忽然萎變。無量化佛在蓮花內。相好莊嚴結加趺坐。放大光明。眾睹希有,靡不恭敬。    釋:大眾聞佛這樣講,都說善哉,願樂欲聞,我們都很願意聽。佛就接著往下講:善男子,你們看我剛才所化現的無數的千葉蓮花,忽然之間就萎縮、變異、滅去了,但是無量的化佛卻仍然在一一的蓮花之內,相好莊嚴,結跏趺而坐。放大光明,眾生睹見,都覺稀有難遇,大眾都合掌恭敬贊歎。    無數化佛是比喻每一個眾生身當中都有如來藏,雖然那朵千葉蓮花能夠含苞待放,開敷又落謝萎縮,蓮花有生住異滅,但是如來藏在每一個眾生的五陰身當中,仍然在放大光明,並不隨著眾生的五陰身而生滅,不管眾生的五陰身如何生住異滅,如何演變著,眾生身中的如來藏,始終在大放光明,不生不滅,起著祂所應有的功德作用。大家看見剛才所變現出來的稀有瑞相,都以為很稀奇,生起了無限的敬仰之心,趁著眾生生起敬仰之心的時候,世尊開始講如來藏法。    原文: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觀一切眾生。貪欲恚癡諸煩惱中。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加趺坐儼然不動。善男子。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汙。德相備足如我無異。    釋:佛說: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觀一切眾生,貪欲恚癡諸煩惱中,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加趺坐,儼然不動。善男子,一切眾生,雖然在六道諸趣,五蘊煩惱身中卻有如來藏恒常存在,而沒有染汙,德相具足,如我一樣,沒有差別。    佛有五眼,佛的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就是在佛的色身上,以四大組成的肉體所顯現的眼;天眼是加修四禪八定獲得的神通境界,能見肉眼所不能見的廣大而微細的物質世界;慧眼是證得如來藏獲得的大智慧,指地前菩薩的諸法無生智慧;法眼是地上菩薩獲得的無生法忍的清淨廣大智慧,明了如來藏種子功能的智慧;佛眼是佛世尊所獨有的智慧之眼。    佛以佛眼觀一切眾生,尤其是凡夫眾生,都沒有斷除煩惱,在五陰身中都有貪欲、嗔恚、愚癡、貢高我慢、各種疑念、邪見等等諸多煩惱。雖然眾生身中有種種的煩惱,但是在這些煩惱當中,有如來的智慧德相,這句話很關鍵很甚深。    如來智就是我們本有的如來藏本體的智慧,如來藏所具有的那種出世間的本來智。本來智是指如來藏能夠以祂本自具足的智慧德能,出生三界世間的一切萬法的智慧,出生眾生的五陰身的智慧,記錄、收存、輸送眾生無量業種的智慧,變現眾生的三界世俗法的智慧。    祂這個智慧不屬於三界世間裏的智慧,屬於祂本有的智慧德用。如來藏不在三界裏,卻能出生變現三界世間一切法,顯現一切法,以祂所獨有的運行規則,這就是祂的如來智,是如來藏本有之智。這個本有之智不是外來的,而是如來藏法爾如是的就具備這樣的德能、功能、利用。如來藏這個大智慧,不屬於三界世間法裏的智慧,這種智慧不用出生,也不會滅亡,永遠都能真真實實的存在和運作,顯現出祂所獨有的德能和功用。這就是如來藏的如來智。    下一個是如來眼,這個眼很有意思,是幹什麼用的呢?眼是用來見的,如來眼說明如來藏有見性,因為如來藏裏有個見大,見大種子現行出來,如來藏本體就有見性。見什麼呢?見三界世間一切法,只要有法出現,如來藏都能見,這個見和世俗的七識心的見截然不同。如來藏這個見,能見得一切法,能在一切法上大放光明,這是佛性,也叫作如來藏性。佛性有見,如來藏就有見性,因為如來藏有見性,第七識依之,就能有自己的見性,然後就要在一切法上運作,這樣生滅與不生滅和合運作,就顯現出三界世間一切法。    還有一個如來身,如來身的意思是說如來藏的本體雖然無形無相,但祂卻真實存在著,有真實的功能作用,祂是一個實有之體,稱作實相心,是無色法的身,也叫作法身,也能化現應身和化身以及報身。這裏說的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都是指如來藏。    世尊說,雖然眾生的貪欲嗔恚諸煩惱非常的熾燃,但是如來藏卻如如不動,不隨五陰身的生滅而生滅。三界世間法出現時,祂不從某處來;三界世間法滅掉,祂也不去至某處。雖現一切法,而自身卻如如不動,不隨一切法而起落。盡管眾生有貪欲嗔恚、種種的煩惱、種種的無明、種種的染汙,但是這個煩惱身中的如來藏卻真實而如如,既不貪、也不嗔、也不愚癡(代表無明)。如來藏沒有無明,祂對一切法都是明的,因為祂有如來眼,能夠見得一切法,能明了一切法。雖然能見得一切法,明了一切,卻如如不動,沒有心念、沒有無明、沒有貪欲和嗔恚。    佛說,一切眾生雖在諸趣,煩惱身中有如來藏常無染汙,德相備足如我無異,這句話非常關鍵。一切眾生,不管是五陰還是四陰眾生,只要有識心功能作用,都有如來藏,都叫作眾生。眾生雖在諸趣六道裏輪回,煩惱身中卻有如來藏,常無染汙。如來藏常存而無染汙,不隨眾生的貪欲而貪,不隨眾生的嗔恚而嗔,不隨眾生的愚癡而癡。雖然眾生造了無量無邊的惡業、染汙業,但是如來藏從來沒有染汙業、沒有無明業。在眾生的煩惱身中,如來藏德相備足,真實而如如的顯現出一切法,與佛無異。    這一段內容說明了心、佛、眾生三者無差別。心是如來藏,佛就是世尊,眾生就是凡夫眾生以及聖賢眾生。每一個眾生如來藏的體性,與佛真如的體性,沒有差別,德能利用,都是充分具足的,那就說明眾生的如來藏本來具足一切法。這一段含義甚深,相當重要。    原文:又善男子。譬如天眼之人。觀未敷花。見諸花內。有如來身。結加趺坐。除去萎花。便得顯現。如是善男子。佛見眾生。如來藏已。欲令開敷。為說經法。除滅煩惱。顯現佛性。    釋:佛說:善男子,有天眼之人,看見沒有開敷的花,能見花內有如來身,在跏趺而坐。除去枯萎的花葉,如來身就能顯現出來。如是善男子,佛見眾生的如來藏以後,相讓如來藏顯露給眾生,於是就要為眾生說法,除去眾生的煩惱枯葉,顯現出自身的如來藏。    有天眼之人能看得很遠很遠,很深很深,很細很細,能見到眾生肉眼所見不到的色塵。天眼之人比喻為佛世尊,你見眾生所見不到的如來藏。沒有開敷的花比喻眾生在母胎當中,還沒有出生。雖然沒有出生,但是這朵花內,有如來身結加趺坐,就是說有如來藏住持著眾生的五陰身。因為有如來藏,才有眾生的五陰身,才有眾生五陰身的出生、顯現、運作,如來藏就在眾生五陰身當中起用。    萎花用來比喻煩惱、貪欲、嗔恚,種種無明,除去無明,如來藏身便得顯現。所謂的顯現,就是讓眾生能夠識得祂,見得祂,這個見還不是肉眼見,而是以智慧眼來發現和證得。為什麼除去萎花如來藏就能夠顯現呢?因為這些萎花——貪欲、嗔恚、種種煩惱,這些無明,遮障了眾生的覺知心,讓眾生的覺知心陷於無明當中,不能見得諸法實相。雖然眾生有無明,但是如來藏也在身中住持著、運行著,只是這些煩惱遮障了眾生的眼,讓眾生愚癡,只見三界世俗法,不見實相心如來藏,而認這些生滅變異的法為真實,見不到後邊真實而如如的如來相,本體之智。    眾生把煩惱降伏,心清淨下來以後,就能看見自己身中有如來藏,認識到自己的五陰原來不是真實的,是祂在變現著一切,顯現著一切。除去萎花就是降伏煩惱,心清淨了,智慧生起;有了智慧,就能證得如來藏,這個見是智慧之見,是以智慧心來識得實相心,認得了自己五陰當中的如來藏。雖然有貪嗔癡煩惱時,看不見如來藏的顯現,但是如來藏仍然存在著、運作著。    這一段話與佛剛成道的時候說的“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句話,意思是一樣的。佛說,我見每一個眾生都有自己的如來藏,只是眾生沒有證得,看不見自己的如來藏,佛說法目的就是想讓眾生見得自己的如來藏。每個眾生的如來藏都本然存在著,不管你去指示祂還是不指示祂,祂都一樣存在。不指示時,眾生因為煩惱不能得見,那麼指示出來呢,眾生拔開煩惱,拔開眼前的遮障,就能見得到自己的如來藏本體之智在顯現著。    佛為了眾生能證得如來藏,為眾生說法除滅煩惱,去除眾生心中的遮障。遮障打開去除了,光明顯現,眾生有智慧了,就能證得自己本體的如來藏,顯現佛性。顯現,就是讓你去證得去發現,佛性不是在煩惱存在時就沒有,在煩惱降伏時就出生,不管你有沒有煩惱,佛性都在如實的顯現著,大放著光明,照觸著一切法。因為眾生不能見到如來藏,佛就來說法,幫助眾生滅除煩惱,滅除無明,讓眾生心得清淨,見得自己的如來藏。這個意思叫作顯現佛性,就是把遮障給拔除了,去除眼前的障礙物,就能夠見得自己本有的如來藏。    原文:善男子。諸佛法爾。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眾生。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但彼眾生。煩惱覆故。如來出世。廣為說法。除滅塵勞。淨一切智。善男子。若有菩薩。信樂此法。專心修學。便得解脫。成等正覺。普為世間。施作佛事。    釋:佛說:善男子,諸佛之法,本來如此,如來藏法,本來就是這樣,不管有佛出世,還是沒有佛出世,一切眾生的本體如來藏,都常住而不變異。但是所有眾生因為煩惱遮蔽自心故,如來才出世間,廣為眾生說法,除滅眾生的塵勞煩惱,清淨眾生的一切智慧。善男子,如果有菩薩,信樂於如來藏法,專心致志的修學,就能得到解脫,將來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普遍為諸世間布施佛法,大作佛事。    這段話非常關鍵,這部經能讓眾生斷疑起信,信自己身中有本來之智,有本來之如來藏,常住不變。佛在這裏強調說,一切眾生如來之藏常住不變。常住的意思就是不隨眾生生而生,不隨眾生滅而滅,而是常住在眾生當中,與眾生在一起,而且如來藏的本體不變異,沒有生滅變異之現象。眾生的五陰、七識、業種有生滅變異現象,使得如來藏整體有變化,不是如來藏本體有變異。但彼眾生煩惱覆故,如來出世廣為說法。如來出世不出世,說不說法,眾生如來藏都是常住不變的,都與眾生在一起,只要有眾生,就有如來住持著。    因為眾生有種種的煩惱遮障和無明,遮蔽了自己的心,不見自己身中常住不變異的如來之藏。如來出世就是為了讓眾生得見自己的本體——如來之藏,所以佛才在娑婆世界,四十九年為大眾講說三藏十二部,讓眾生明得自己身中如來之藏。廣為眾生說法,除滅眾生自己身中的貪欲、嗔恚、我慢、無明、邪見等種種的塵勞煩惱,才能夠淨一切智,讓自己的心得以清淨,顯現出大智慧。智慧顯現出來之後,就能夠見得自己身中的如來之藏常住不變,見到自己的佛性,常常放光動地,照觸著世間一切法。    佛說善男子,如果有菩薩能夠信樂有如來之藏,在眾生五陰身中常住不變異,而且能夠專心的修學如來藏法,最終得到什麼結果呢?便得解脫之果,這個解脫已經不是小乘阿羅漢的出離三界的解脫,而是在三界世間徹底究竟的大解脫。這個徹底究竟的大解脫就是斷除一切的無明,無明煩惱及習氣全部斷盡,生死業障全部斷盡;斷盡了以後,就成為究竟的、無上的正等正覺。成等正覺以後,能夠為世間所有的眾生大作佛事,演說一切佛法,廣度無量無邊之多的眾生。    以下佛就說一段偈頌,總結剛才所說的一段法。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譬如萎變花  其花未開敷       天眼者觀見  如來身無染       除去萎花已  見無礙導師       為斷煩惱故  最勝出世間       佛觀眾生類  悉有如來藏       無量煩惱覆  猶如穢花纏       我為諸眾生  除滅煩惱故       普為說正法  令速成佛道       我已佛眼見  一切眾生身       佛藏安隱住  說法令開現    釋:譬如萎變花,其花未開敷;天眼者觀見,如來身無染。萎變花就是佛剛剛用神力變現出來的一朵朵千葉蓮花,蓮花開敷以後,由含苞待放,到開敷,瞬間就萎縮變異了,生滅變化如此迅速,如此無常。在千葉蓮花含苞待放,還沒有開敷的時候,有天眼的人,已經證得如來藏有智慧眼的人,能觀照到眾生身中都有如來藏,沒有染汙,沒有無明,沒有貪欲,沒有嗔恚,沒有愚癡,沒有貢高我慢,也沒有疑見惡見種種煩惱;有智慧的人才能證得這一點,沒有智慧的人只見含苞待放的蓮花。    除去萎花已,見無礙導師;為斷煩惱故,最勝出世間。把這些枯萎的蓮花除掉以後,就能見到於一切無礙的導師——如來藏。萎花代表了眾生的貪嗔癡煩惱和無明惡見,把這些煩惱降伏一下,除去這些煩惱遮障以後,眼眚消失,眼睛放出清淨光明,智慧顯現出來,就能見到無礙導師,眾生身中的如來藏。如來藏是無礙的,不管眾生有沒有貪嗔癡煩惱,如來藏都能如實的顯現世間一切法,自己本身沒有任何貪欲嗔恚和種種的無明,祂是無障礙的,什麼也遮障不了如來藏的本體之智,什麼也遮障不了祂如實的顯現三界世間法的功能利用,所以祂是無礙的。    而眾生的五陰身和七識心卻障礙重重,有種種的遮障,因為無明,遮障了自己的心,遮障了自己的眼,不見自己身中本有的如來之智、如來之眼、如來之身。導師即指如來藏,如來藏能夠引領著眾生,在三界世間出生、顯現,生住異滅,祂能夠統領三界世間的一切法,統領著眾生的五陰,直至引領眾生走上成佛之路,最終成佛。所以如來藏是無礙的導師,眾生的心都是有障礙的。因為無明遮障自己的心,不能見得諸法實相,讓自己認假為真,流浪六道生死,苦惱不已。    為了斷除眾生的煩惱,三界最尊勝的佛世尊,來此世間指引眾生,最勝是指三界世間最殊勝的最尊貴的,就是指佛世尊。因為眾生有煩惱,不能見得自己的如來之相,德用具足,佛來到世間就是為了斷眾生的種種煩惱,清淨眾生的種種智慧,讓眾生能夠了知、證得自己的無礙導師,自己身中的本有之智,證得實相如來藏心。佛最勝出此世間,就是為了這個目的。所以釋迦佛八千次來我們娑婆世界,就是為了斷除眾生的無明煩惱,去除無明,去除心地的染汙,最後見得諸法實相,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佛觀眾生類,悉有如來藏;無量煩惱覆,猶如穢花纏。佛觀見所有眾生之類,都有如來藏,一個眾生一個,各有各的如來藏。講經初期,世尊示現的千葉蓮花,有無量尊化佛,一個千葉蓮花有一個化佛,在千葉蓮花中結加趺端坐,放光動地,照觸一切,這就說明一個眾生就是一朵千葉蓮花,一朵千葉蓮花有一尊化佛,喻示著一個眾生有一個如來藏,在眾生五陰當中顯現著自己的功能、德能、利用。    眾生因為有無量無邊的煩惱覆障、遮障著自己的心,使得自己無法證得自己本有的如來藏。無量煩惱比如穢花的汙穢,穢花被汙穢所纏,眾生被這些貪嗔癡煩惱所纏,而不能證得自己的智慧德相。佛就是來此世間把眾生的貪嗔癡煩惱給剝離開,去除遮障,去除無明,眾生因為剝開了那些煩惱的纏縛,才能見到自己的本有之德智——如來藏。    我為諸眾生,除滅煩惱故;普為說正法,令速成佛道。佛說,我為了所有的眾生,能夠去除煩惱的遮障,斷除無明染汙,而普為眾生演說正法。這個正,就是大方廣、方正、正真的如來藏法,只有這個是正。其他的法都是如來藏所出生和顯現出來的法,因此都不正。正法如來藏不生不滅,常在世間;被如來藏正法所出生的邪法刹那生滅,無常變異。佛普為所有的大眾演說如來藏正法,讓所有的眾生都能快速的成就無上的佛道,回歸自己的覺性家園。    我以佛眼見,一切眾生身,佛藏安隱住,說法令開現。佛說,我以佛眼看一切眾生的五陰身當中,佛之寶藏——如來藏安穩住著,眾生自己不知不見,佛來說法,令如來藏顯現在眾生心中,為眾生開示悟入。佛了知所有眾生的五陰身中都有自己的如來藏安穩住著,佛藏就是如來藏,自己的本有之心,在眾生的五陰身中雖然住,住而無住;安穩,就是如如不動,不隨眾生的惡見而有惡見,不隨眾生的無明而有無明,不隨眾生的煩惱而有煩惱,不隨眾生的染汙而有染汙;眾生五陰來,現出眾生,如來不隨其出生;眾生五陰滅去,如來藏不隨五陰而滅亡。不來不去,如如不動,就叫安穩而住。    佛看見眾生的如來藏安穩而住,說法令其開現,眾生得見,開啟智慧。佛來娑婆世界開演三藏十二部,目的是讓眾生除去煩惱的遮障,令自己的心智打開,證得自己五陰身中的本有之智,明心見性,最後成就佛道。世尊以及無量的諸佛,為十方世界所有眾生,演說妙法,目的也在於此。釋迦佛到我們娑婆世界八千次,示現成就佛道,演說三藏十二部,目的就是為了開顯眾生的如來之智,示現悟入如來之智,讓眾生見性成佛,成為究竟的無上正等正覺。所以說佛有無量的慈悲,無量的大智,來為眾生顯現真實的如來藏之法,讓眾生悟入,斷除眾生所有的無明煩惱。        第五章 如來藏的八種譬喻    原文:複次善男子。譬如淳蜜在岩樹中。無數群蜂圍繞守護。時有一人巧智方便。先除彼蜂乃取其蜜。隨意食用惠及遠近。如是善男子。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如彼淳蜜在於岩樹。為諸煩惱之所覆蔽。亦如彼蜜群蜂守護。我以佛眼如實觀之。以善方便隨應說法。滅除煩惱開佛知見。普為世間施作佛事。     釋:世尊很善於使用各種各樣的比喻,暗示眾生身中都有如來藏,讓眾生信受自己身中有如來智慧德相,然後世尊給眾生說法,開示如來的智慧德相,讓眾生證得以後,將來慢慢的就能成就無上的佛道。    佛說:善男子,譬如純淨的蜂蜜在樹上或者岩石的某個處所,有無數的蜜蜂守護著這些蜂蜜。這些蜂蜜是蜜蜂整個冬天的飲食,所以無數的蜜蜂把蜂蜜當作性命一樣的守護著。因為蜜蜂有毒,能夠蟄人傷害人,一般人不敢近前采取純蜜。但是有人有很巧妙的辦法能夠得到這些蜂蜜,他想一些辦法先把蜜蜂除去,然後再取得純蜜,自己吃不完,就送給遠近的親屬朋友。    善男子,如來藏也是如此。一切眾生都有如來藏,在五蘊煩惱當中,猶如在岩樹中一樣。如來藏好比純蜜,煩惱好比蜜蜂,煩惱覆蔽著如來藏,猶如蜜蜂守護淳蜜一樣,眾生沒有善巧方便,不能證得如來藏。我以佛眼觀察,眾生身中確實都有如來藏,我以種種善巧方便為眾生講經說法,目的就是要降伏眾生的煩惱,去除遮障,為眾生開示佛之知見,讓眾生悟入,普遍為諸眾生施作佛事。    因為佛心清淨,沒有遮障,不僅能見得自己的如來藏,也見得所有眾生的如來藏。佛說法開示眾生,降伏眾生的煩惱,如來藏就顯露出來了。不是如來藏自己顯現出來,而是煩惱降伏以後,心清淨下來,沉澱下來,如同清水現前的時候,如來藏之月,就在清水上面浮現出來。水濁不清的時候有沒有如來藏之月呢?也有如來藏之月,只是水濁,映現不出來,煩惱猶如濁水覆蔽心田,眾生就發現不了自己身中的如來藏。    覺知心煩惱重重時,沒有善巧方便,不能發現身中寶藏,等覺知心之水沉淨下來,煩惱降伏了以後,就能夠照見如來藏之月,就發現了如來藏,悟得了如來藏,這樣就開了佛的知見,悟了佛的知見。佛在世間說法就是這個目的,滅除眾生煩惱,讓眾生開佛知見。所以,佛普為世間施作佛事,這個佛事就是指為眾生講經說法,滅除煩惱,開示如來藏之法。不是指現在的佛事(開光、送吉、超度等),其實真正的佛事就是講經說法,顯示眾生如來之藏。    這個比喻說完了之後,世尊就說了一個偈子。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譬如岩樹蜜  無量蜂圍繞       巧方便取者  先除彼群蜂       眾生如來藏  猶如岩樹蜜       結使塵勞纏  如群蜂守護       我為諸眾生  方便說正法       滅除煩惱蜂  開發如來藏       具足無礙辯  演說甘露法       普令成正覺  大悲濟群生    釋:譬如岩樹蜜,無量蜂圍繞,巧方便取者,先除彼群蜂。譬如岩樹上的蜂蜜,無量的蜜蜂圍繞著它,守護著它。為了得到蜂蜜,具有善巧方便的人,先要除去那些守護的蜜蜂。因為蜜蜂的守護,把蜜蜂給遮障了起來,他人無法靠近取得蜂蜜食用。蜜蜂比喻眾生的煩惱,蜂蜜比喻為如來藏,眾生原有煩惱遮蔽自心,不能證得如來藏,依之得解脫。    如果有人用善巧方便的方法,他就能把蜂蜜取出來享用;眾生有善巧方便的方法,降伏了煩惱,就能尋覓得到自己身中的如來藏。取蜂蜜的人,先除彼群蜂,比喻說眾生想明心見性,就先把煩惱降伏下來,降伏煩惱,心得清淨,智慧顯現出來,就能明心見性,證得自己的如來藏。    眾生如來藏,猶如岩樹蜜,結使塵勞纏,如群蜂守護。眾生身中的如來藏,猶如岩樹裏的蜂蜜,貪嗔癡煩惱結使塵勞煩惱纏縛,猶如群蜂守護蜂蜜一樣。結就是眾生的貪欲煩惱結,如貪欲、嗔恚、愚癡、我慢等種種的煩惱結,使就是使者。煩惱使者,常常纏繞自心,遮蔽自心不見如來藏。每日裏的塵勞煩惱也在纏縛著自己身中的如來藏,把如來藏隱蔽起來,不令自己發覺。必須把這些結使塵勞煩惱除去,使如來藏顯露出來,就能證得,享用得到。如果不除去煩惱,貪欲嗔恚無明使得心不清淨,不能得見如來藏。    我為諸眾生,方便說正法,滅除煩惱蜂,開發如來藏。佛說,我為諸眾生,用各種善巧方便,演說如來藏正法,滅除煩惱的蜜蜂,開發顯示出如來藏。如來藏之法,叫做正法,正就是方正、正真的意思。開發如來藏,不是指原來沒有如來藏,現在給開出來了,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指開示顯發,原來就有如來藏,但是因為有煩惱遮障著,不能見得,現在如來把如來藏揭示出來,指出來,眾生順指就能夠證得如來藏了。    具足無礙辯,演說甘露法,普令成正覺,大悲濟群生。佛具足無礙的辯才,種種講說,種種說教言辭,演說甘露法雨,普遍令諸眾生滅除煩惱,證得如來藏,得清淨智,究竟成佛;並且以大悲心濟度諸群生。佛通過演說無量的甘露法,普令所有的眾生,都成正覺;也以無量的大悲心,普遍的濟度、救撥所有的群生,讓他們都能夠離苦得樂,得大解脫,成就佛道。    原文:複次善男子。譬如粳糧未離皮糩。貧愚輕賤謂為可棄。除蕩既精常為禦用。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觀諸眾生。煩惱糠糩覆蔽如來無量知見。故以方便如應說法。令除煩惱淨一切智。於諸世間為最正覺。    釋:佛說,複次善男子,譬如剛收割的稻糧沒有去皮,沒有去糠,外面的皮殼還包裹著,貧賤而愚癡的眾生,不識真貨,就輕賤這個稻糧,認為它是沒有用的,不把它當做可食用的高貴食品,就給丟棄了。如果把粳糧的皮殼都剝開,除去糠皮,剩下的精貴的東西,就是精米,這些精米是國王和大臣們食用的。外表包的皮糠雖然不能食用,可是裏面卻有精米。貧賤而愚癡的眾生,不認識帶皮殼的粳米的價值,把它當作無用的廢物給拋棄了;如果用方便的方法加工粳糧,除去皮和糠,剩下的就是精品精米了,這是一個比喻。    佛說善男子,我以佛眼觀見所有的眾生,煩惱的皮糠覆蔽著自己的如來的無量知見,覆蔽著自己的如來藏。因為這種覆蔽,隱藏了如來的知見,顯現的全部是眾生的邪知邪見,沒有開顯如來的智慧。所以我用各種手段方法,廣為眾生方便說法,讓眾生除去這些煩惱皮糠的遮障,心得清淨,顯發如來清淨的智慧,證得如來藏。煩惱除去,眾生就顯現出來清淨的智慧了,智慧圓滿,成就佛道,究竟成佛。所以成佛是靠什麼呢?是靠智慧,想要智慧應該怎麼作呢?那就用各種方便降伏煩惱,去除無明,顯現清淨的智慧,最後以清淨的智慧,成就無上的正覺。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譬一切粳糧  皮糩未除蕩       貧者猶賤之  謂為可棄物       外雖似無用  內實不毀壞       除去皮糩已  乃為王者膳       我見眾生類  煩惱隱佛藏       為說除滅法  令得一切智       如我如來性  眾生亦複然       開化令清淨  速成無上道    釋:譬一切粳糧,皮糩未除蕩,貧者猶賤之,謂為可棄物。譬如所有的糧食沒有加工,帶著皮和殼,皮糠沒有除去,沒有剝去。貧窮的人卻輕賤它,認為這些粗糙的東西是不能食用的,應該丟棄不要。    外雖似無用,內實不毀壞,除去皮糩已,乃為王者膳。外邊的皮和糠雖然好象沒有什麼用處,但是裏面的果實(精白米)卻沒有毀壞。比喻我們的如來藏,清淨不可毀壞,如來藏的外邊是眾生的煩惱所纏縛著,看著好象是沒有什麼用,但是剝去煩惱,就剩下了如來藏。    除去外面的皮和糠,就是國王大臣所享用的美食,老百姓不識得這內在的寶貴,給扔棄了。為什麼扔棄了,因為他們沒有福德,沒有方便善巧的方法,無法享用到精白米。所以眾生沒有福德的時候,不能夠除去煩惱,證得如來藏,要除煩惱之前還要修福德。福德先修好,然後想辦法降伏煩惱,證得如來藏,智慧清淨,清淨至極,福慧圓滿,成就佛道。    我見眾生類,煩惱隱佛藏,為說除滅法,令得一切智。我見所有六道輪回的眾生,他們的煩惱把如來之寶藏隱覆住了,因為這些煩惱遮障,如來之藏無法顯現。我為眾生宣說除滅煩惱法,令諸眾生證得一切智。    煩惱遮障時,如來藏真的沒法顯現嗎?不是,如來藏常在顯現著,從來不躲藏,智者時時見,只是眾生心不清淨,不能得見。所以佛為說除滅煩惱的方法,令眾生獲得清淨的智慧。一切智是指大乘與小乘修證所共同得到的智慧,包括解脫智、盡智、無生智、苦集滅道智等等。苦集滅道智,就是斷除煩惱的智慧,斷除煩惱清淨智慧,證得如來藏,般若大智慧就顯發出來了。    如我如來性,眾生亦複然,開化令清淨,速成無上道。佛說,就像我的如來性佛性那樣,眾生的如來性也是如此;我只是開化教導眾生,令心得清淨,發現和證得自己的如來性,然後讓眾生迅速成就無上菩提。佛的如來性是如此的,眾生的佛性如此,與佛無異,都是清淨無比的。    佛說法開化眾生,讓眾生心得清淨,獲得一切智,最後是一切種智全部具足,就能夠快速的成就無上之道。所以成佛的方法是什麼?修福德,降伏煩惱,獲得清淨智慧,清淨智慧圓滿了,就成就佛道。那麼一切法的修行,以證悟如來藏為標的,為關鍵,為中心,所以明心見性之法,是最重要的,是修行的最初方便。    原文:複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墮不淨處。隱沒不現經曆年載。真金不壞而莫能知。有天眼者語眾人言。此不淨中有真金寶。汝等出之隨意受用。如是善男子。不淨處者無量煩惱是。真金寶者如來藏是。有天眼者謂如來是。是故如來廣為說法。令諸眾生除滅煩惱。悉成正覺施作佛事。    釋:佛說,複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墮在肮髒之處,隱沒看不見了,經過了很多年,真金也沒有毀壞,但是也沒有人記得了。    世尊又說了第三個比喻,用真金來比喻如來藏,真金墮在肮髒汙穢之處,隱沒不現,誰也看不見,沒法取出來了,經曆了很多很多的年月,真金也沒有壞。因為時間很長了,大家都忘了這回事,誰也不知道在這肮髒汙穢之處還有真金。這個肮髒汙穢之處是指什麼地方?指眾生的煩惱之處,眾生煩惱身中有如來藏,而眾生自己卻不知道。    佛說,有天眼者告訴眾人說,此肮髒不淨處有真金寶埋藏其中,你們大家想辦法取出來,就能隨意享用了。確實是這樣,善男子,肮髒不淨處,就是無量煩惱聚集處,真金寶就是如來藏,有天眼者就是如來世尊。因此如來廣為眾生說法,令諸眾生除滅煩惱,全部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再普度眾生,都成正等正覺。    有天眼的人什麼都能夠看得見,地球底下最底層的寶物都能看得見,沒有任何遮障,天眼無障。天眼者比喻為佛世尊,佛的大智慧,能見眾生身中的如來藏寶藏,為了讓眾生識得,佛就說法為眾生指出寶藏所在之處,讓眾生得見。佛對眾生說,在煩惱聚集的五蘊身中,埋藏著如來藏,你們趕快降伏煩惱,從中找到祂,獲得智慧財寶,從此就能享用祂,得大自在;智慧財寶具足了,就成佛了。佛到這個世界來廣為眾生說法,就是為了令諸眾生除滅煩惱,悉成正覺,然後施做佛事。佛所做的佛事就是講法、度眾,開示眾生如來之見,開示眾生如來藏之法。    這一段佛就以偈頌來做一下總結。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如金在不淨  隱沒莫能見    天眼者乃見  即以告眾人    汝等若出之  洗滌令清淨    隨意而受用  親屬悉蒙慶    善逝眼如是  觀諸眾生類    煩惱淤泥中  如來性不壞    隨應而說法  令辦一切事    佛性煩惱覆  速除令清淨    釋:如金在不淨,隱沒莫能見,天眼者乃見,即以告眾。就象真金在肮髒汙穢之處隱沒了,沒有人能夠發現它,但是有天眼的人能夠看見,看見了以後,就告訴眾生想辦法取出真金。所以佛一成道就知道了眾生皆有如來藏,佛說:“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然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然後用講經說法的方式伸出種種指月之指,告訴眾生順指望月,指引眾生明心見性的方便方法,證得如來智慧德相。    汝等若出之,洗滌令清淨,隨意而受用,親屬悉蒙慶。你們大家如果能把真金取出來,洗滌令其清淨,然後就能隨意受用,家親眷屬都能跟著歡喜受樂。這裏世尊暗指眾生如果能從煩惱身中證得如來藏,然後汰除染汙業種,就能隨意得大受用。眾生的如來藏被煩惱汙垢無明所纏裹著,通過修行去處染汙種子,斷除無明,轉變成無垢識,就是原本的那顆真金,幹幹淨淨的真金,如來藏的本來清淨的面目。    其實如來藏本來是清淨的,為什麼現在不清淨了呢?是七識汙染造成的。墮在煩惱不淨處,就成為了不垢不淨、又垢又淨的和合體,不是祂本身不清淨,而是纏裹物不清淨。所以眾生的如來藏也叫在纏如來藏,被眾生的貪嗔癡煩惱纏裹著的如來藏,把煩惱洗淨了的如來藏叫作出纏如來藏。出了纏縛的如來藏就是佛地的無垢識,也叫做真如。    善逝眼如是,觀諸眾生類,煩惱淤泥中,如來性不壞。善逝是佛的一個名號,佛眼就是這樣,觀諸眾生類,在煩惱的淤泥中,有如來的智慧德相,儼然不壞,佛性常清淨不壞滅。善逝,寓意是離世走得很好,去往大解脫之處,沒有業障的牽累,自由自在。佛眼看眾生雖然陷入貪嗔癡慢疑惡見種種的煩惱中,但是在這煩惱當中的佛性如來藏,本來就是清淨無染,永遠也不壞滅。    隨應而說法,令辦一切事,佛性煩惱覆,速除令清淨。如來隨著眾生的種種根基,隨應而說種種法,令眾生證得本體之心如來藏,成就一切的事業。佛性被煩惱覆蓋著,眾生無法得見佛性,應當把煩惱去除,遮障打開,心得清淨,佛性就能在心中顯現出來。佛性本來就是清淨的,本來就在顯現著,只因煩惱覆心,故不得見。速速除去這些煩惱,令智慧清淨。所以修行就是要去除妄心七識的染汙,然後開大智慧成佛做主。    原文:複次善男子。譬如貧家有珍寶藏。寶不能言我在於此。既不自知又無語者。不能開發此珍寶藏。一切眾生亦複如是。如來知見力無所畏。大法寶藏在其身內。不聞不知耽惑五欲。輪轉生死受苦無量。    釋:佛又做了第四個比喻。佛說,譬如有個貧窮的人家,家中有珍寶隱藏不見,找不到了。珍寶本身不能說話,告訴人們說我在這裏,不能把自己顯示出來,讓眾人了知。一切眾生也都是這樣,具足如來的智慧德相,具足十力、四無所謂。大寶法藏在眾生身內,卻不聞不知,而沉湎於煩惱惑業和五欲六塵之中,輪轉生死受無量苦,因此諸佛才出興於世,說法教化無知無聞的剛愎眾生,令其證實相,得解脫。    如來藏這個珍寶亦複如是,祂不自知,又不會說話,不能表達自己,不能主動顯示給大眾了知,因此如來藏不能證得自己,不能把自己找出來,所以如來藏無法開悟,祂不能悟得自己。即使如來藏能悟得自己,六識七識還是沒有悟得如來藏,六識七識還是無明具在,迷惑顛倒,不曾開悟,仍然是凡夫一個。    那意思是說如來藏在五陰身中,自己不知道自己,自己不能證明自己。同理,我們參禪尋覓如來藏的時候,如來藏也不能告訴我們祂在哪裏,祂也不能證明自己的存在,而認為自己開悟了。這說明參禪是用能覺知的意識心去尋覓如來藏,不是如來藏自己找自己。所以說明心開悟,是意識心找到了如來藏,見到了如來藏,不是如來藏自己證得了自己;也不是如來藏明心見性,而是意識心明心,明的目標是如來藏,見得如來藏的性用,明心見性是這個意思。    我們在參禪的時候,如來藏不會站出來說我在這裏;如來藏沒有我性,祂不能證明自己,說我就是如來藏,祂也不知道自己,如來藏是無語的,不與語言文字相應。就像佛說的珍寶不能證得自己,不能自己找自己一樣。是眾生去找珍寶,就是說是我們的覺知心(眾生)去尋覓如來藏,證得如來藏,從而明心見性。這段是這個意思。    這段文字,世尊非常肯定眾生身中有如來藏,如來藏是真實有,是實體,不是虛無的,也不僅僅是個名字和名言,也不是方便說。任何人都不能再愚癡的說,如來藏僅僅是個假名詞,是個概念,並沒有實體,並不存在,因此開悟就是見得一無所有。再作此說者,千佛出世,不能救度,永劫沉淪。    如來藏能出生和執持一切法,主宰一切法,祂猶如金剛常住不壞,什麼也不能毀滅祂,反而祂能讓一切法生、住、異、滅。祂的功德力量無比強大,具足十力、四無所畏,無所匹敵。如來藏在眾生的五陰身之內,眾生自己不聞不知,生生世世沉溺在財色名食睡的五欲當中,沉湎在色聲香味觸之中,輪轉生死受苦無量。    原文:是故諸佛出興於世。為開身內如來法藏。彼即信受淨一切智。普為眾生開如來藏。無礙辯才為大施主。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觀諸眾生有如來藏。故為諸菩薩而說此法。    釋:佛說,因此之故,諸佛出興於世,為了開示眾生身內的如來之藏,眾生信受後,能清淨一切智慧。佛世尊有無礙的辯才,是眾生的大施主,廣泛為眾生開示如來藏正法。眾生信受不疑,智慧清淨,就能證得如來藏。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觀見所有眾生身中都有智慧德相,都有如來藏常住身中,不滅不壞,清淨無餘,故此種種說法,言詞比喻,開示給眾生,顯示給眾生,讓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這個譬喻說完了,最後佛以一個偈子來總結這一段。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譬如貧人家 內有珍寶藏       主既不知見 寶又不能言       窮年抱愚冥 無有示語者       有寶而不知 故常致貧苦       佛眼觀眾生 雖流轉五道       大寶在身內  常在不變易       如是觀察已  而為眾生說       令得智寶藏  大富兼廣利       若信我所說  一切有寶藏       信勤方便行  疾成無上道    釋:譬如貧人家,內有珍寶藏,主既不知見,寶又不能言。譬如一個貧窮人家,家裏藏著珍寶藏,主人不知道,也看不見,找不到,可是珍寶自己又不能說:我在這裏。    窮年抱愚冥,無有示語者,有寶而不知,故常致貧苦。於是這個貧窮的人,很多很多年,守著這種愚癡,不知家中有寶;又沒有人告訴他家宅裏埋藏著珍寶,沒有人能告訴他寶藏在哪裏,因為他那時候沒有福德。這樣的話,明明自己家中有寶藏,但主人卻不知道,珍寶自己也不會開口說出來,所以這個人就常常貧窮困苦,過著下賤貧民的生活。    佛眼觀眾生,雖流轉五道,大寶在身內,常在不變易。佛眼觀察眾生, 眾生雖然流轉在五道裏,卻有大寶藏在身內,永遠存在而不改變和毀損,利樂眾生無窮盡。五道是指天、人、地獄、鬼、畜生這五道,阿修羅道分布在五道裏面。    如是觀察已,而為眾生說,令得智寶藏,大富兼廣利。佛如是觀察以後,知道眾生身中有大寶藏,就為眾生演說經法,開示給眾生自己身中的寶藏,讓眾生證得身中的大智寶藏,成為大富長者,並且廣泛利益無量眾生。眾生獲得智慧的寶藏,是從外面得來的嗎?不是的,是眾生自己身中的寶藏,非從外得,家中本有之寶,找到而已。    若信我所說,一切有寶藏,信勤方便行,疾成無上道。如果眾生相信我(佛)所說的,一切眾生身中都有寶藏,那麼眾生只要能相信,並且精進勤行各種方便方法,勤修菩薩六度,就能迅速的成就無上佛道。首先要相信佛所說自己身中有如來藏,信位圓滿;然後精勤的修行菩薩六度,圓滿自己作菩薩的條件,用種種方便手段,廣行菩薩六度,最後就能夠證得如來藏,明心見性,獲得清淨的大智慧,獲得一切種智,最後就能迅速的成就無上的正等正覺。    下面是第五個譬喻,用庵摩羅果來比喻如來藏。    原文:複次善男子。譬如庵羅果內實不壞。種之於地成大樹王。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觀諸眾生。如來寶藏在無明殼。猶如果種在於核內。    釋:佛說,複次善男子,譬如庵摩羅果,內裏的果實確實沒有壞,種在大地裏,之後發芽、生根、開花,最後成為一顆大樹王。佛說,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觀諸眾生,如來寶藏在眾生心中的無明殼裏,猶如果實的種子在果核內一樣。    非常非常高大的一顆樹,就是樹王,那麼這個樹籽有多大呢?非常非常的小,但是種到地裏,卻能長出參天大樹。庵摩羅果的果實比喻為如來藏,外面庵羅果的果肉果核比喻為無明殼,也就是眾生的煩惱殼裏裹著如來藏。眾生心裏有著這麼厚的無明,能見到如來藏嗎?當然見不到,佛就來教導見到如來藏的方法,那就是把無明殼剝開,露出果實,然後這果實就有大的利用了,果核裏有種子,這個種子能夠發芽、生根、開花、結果,長成參天大樹。    原文:善男子。彼如來藏清涼無熱。大智慧聚妙寂泥洹。名為如來應供等正覺。善男子。如來如是觀眾生已。為菩薩摩訶薩淨佛智故顯現此義。    釋:佛說,善男子,彼如來藏清涼沒有熱惱,心地清淨,沒有貪嗔癡無明煩惱,集聚了出世間的無比大智慧,處於絕妙的寂靜的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是如來法身,也叫作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那個如來藏清涼沒有熱惱,熱惱是貪嗔癡煩惱無明,清涼是清淨無比,沒有貪嗔癡煩惱,內心是寂靜的。如來藏是大智慧的寶藏,所有的智慧聚集於如來藏裏;祂也是摩尼寶珠,能現一切法,變現一切法。妙寂泥洹妙用無窮,這都是在說如來藏,寂淨無比,泥洹就是指具有涅槃性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性,名為如來應供等正覺,這個清淨藏也方便稱為佛,發現祂以後,智慧究竟清淨了,就圓滿成佛。自已有如來藏,就能成為如來應供等正覺。    佛說,善男子,如來如是觀察眾生以後,為了讓菩薩摩訶薩智慧清淨,早日具足佛的智慧的緣故,就要為眾生為菩薩顯現此如來藏之義。    如來如是的觀察了眾生以後,知道眾生身中有清淨的如來之藏,無熱無惱,在眾生的無明殼內,在眾生的貪嗔癡煩惱的五陰身之內,被裹著,眾生不能得見,佛就為菩薩摩訶薩們,清淨了佛的智慧,讓菩薩摩訶薩都來證得如來的智慧德相,最後具足佛的無上的智慧,轉識成智,成佛度眾生。佛是為了這個目的,顯現給眾生,顯現給菩薩們眾生身中的如來藏,然後讓菩薩摩訶薩悟入佛的知見,證得如來清淨之藏。佛把自己到各個佛刹廣度眾生的目的說了出來,為了給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開示如來智慧的寶藏,讓菩薩們證得如來智慧德相,獲得大智慧,最後成為清淨、圓滿、覺悟的無上佛。    最後世尊還是以一個偈子來概括這整個比喻。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譬如庵羅果  內實不毀壞       種之於大地  必成大樹王       如來無漏眼  觀一切眾生       身內如來藏  如花果中實       無明覆佛藏  汝等應信知       三昧智具足  一切無能壞       是故我說法  開彼如來藏       疾成無上道  如果成樹王    釋:譬如庵羅果,內實不毀壞,種之於大地,必成大樹王。譬如庵羅果,裏邊有果實叫作種子,果實沒有毀壞,把這個果實種在大地中,將來就能夠長成參天大樹,成為大樹王。說明這樹種子雖小,但它的作用力非常大,只是被眾生的無明殼裹住了,不能顯現出來大的德能。佛以善巧方便,破除眾生的無明殼,使如來藏顯現出來,就能成就佛那樣的參天大樹。    如來無漏眼,觀一切眾生,身內如來藏,如花果中實。佛的無漏的智慧眼,觀察到了一切眾生的五陰身中、煩惱身內、無明殼中,有如來藏,有如來智慧德相,就像花果之中沒有毀壞的那個果實一樣。佛的三種無明全部斷盡,一絲煩惱和習氣都沒有了,這叫作無漏,善法和善根再也不能漏出去了,達到了徹底的無漏,也究竟成了佛。    無明覆佛藏,汝等應信知,三昧智具足,一切無能壞。眾生心中的無明,裹覆遮蓋了佛的清淨之藏、如來之藏,使得眾生自己不能得見如來藏。你們這些大眾應該相信,也應該證知如來藏三昧力和智慧力都具足,一切法都不能毀壞眾生身中的如來藏。    當菩薩摩訶薩的定慧具足了以後,就能夠證得這個清淨的如來之藏,如來藏在煩惱身中永遠不能毀壞。什麼能被毀壞呢?煩惱能夠被毀壞,無明殼能夠被毀壞,眾生的五陰身能夠被毀壞,但是這個如來之藏,永遠不生不滅,任你什麼力量,都不能夠毀壞祂一絲毫。為什麼不能夠被毀壞呢?因為祂無形無相,不生不滅,祂的體性本來就如此,沒有生滅性,法爾如是,所以任什麼力量也不能改變祂,不能消滅祂,不能毀壞祂。    是故我說法,開彼如來藏,疾成無上道,如果成樹王。佛說,因此之故,我說法開示眾生身中自己的如來藏,把祂顯示出來,讓眾生證得祂,得見祂,最後迅速得成無上佛道,就像果實變成參天大樹的樹王一樣。這個果實就比喻為如來藏,如來藏能成就世出世間的一切法,能讓眾生成就佛道,就是成就了大樹王,樹中之王。這是大樹王的比喻,比喻如來藏就象一個真實不壞的果實,能長成參天大樹,讓眾生究竟成就佛道。    下面佛又講了如來藏的第六個譬喻,這個是關於真金像的譬喻,把如來藏比喻成一個真金像。    原文:複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持真金像。行詣他國經由險路懼遭劫奪。裹以弊物令無識者。此人於道忽便命終。於是金像棄捐曠野。行人踐蹈鹹謂不淨。得天眼者見弊物中有真金像。即為出之一切禮敬。    釋:佛說,複次善男子,譬如有一個人攜帶著真金像,要走遠路去到他方國家。這兩個國家之間,路途遙遠而且比較危險。這個人害怕遭遇劫匪,擔心真金像被強盜發現遭受到搶劫,他就想了一個辦法,把這個真金像的外圍裹上了肮髒汙穢的衣物,如破衣服、髒布之類的,裹在真金像的外邊,目的就是把真金像掩藏起來,不讓別人發現它,讓別人以為這是肮髒破弊的東西,誰也不會想要它。    裹完之後,這個人在路上忽然遭受了不測,突然間死了。這說明什麼呢?說明人命無常,五陰隨時都能滅去。但是他人雖然死了,真金像並不跟著他而滅亡,說明五陰滅了,如來藏卻不滅。這個人命終以後,真金像就被遺棄在曠野之中,被扔在荒郊野嶺了。期間來往的行人,遇到這個裹著破爛肮髒衣物的金像,誰也不把它當回事,用腳賤踏過去,都認為是不清淨的肮髒之物,不知道裏邊裹著什麼,誰也沒有打開過。就像我們這個破弊的五陰,誰也不往裏尋覓真金寶如來藏,我們五陰身裏有摩尼寶珠,誰也不識不知祂,反而拿它來造作惡業。    但是得天眼者卻看見弊物中有真金像,就像佛剛成道的時候說的:“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就發現了如來藏這個真金寶像,把外圍的破爛肮髒的五陰包裹物給去除了,取出了真金像如來藏。取出來以後,所有人都看見了,大家都來禮拜。所以說佛能發現眾生身中的如來寶藏,發現了以後,指示給他人來證得,證得以後,所有人都富貴發達了,最後成為究竟的佛。    天眼什麼都能看見,不管外圍裹著什麼東西,天眼有透視性,就算你裹著地球這麼厚的東西,天眼照樣能透過地球,看到裏面的東西。這個天眼者就比喻為佛世尊,佛能見得諸法實相,在肮髒破弊的五陰當中,祂能夠見得煩惱當中的如來藏和佛性。    原文:如是善男子。我見眾生種種煩惱。長夜流轉生死無量。如來妙藏在其身內。儼然清淨如我無異。是故佛為眾生說法。斷除煩惱淨如來智。轉複化導一切世間。    釋:佛說,如是善男子,我見眾生有種種煩惱,在生死長夜中流轉,生死時劫過於無量世無量劫。如來的妙寶藏卻在其身內,儼然清淨,與佛的無垢識一樣,沒有差別。是故,佛為眾生說法,讓眾生斷除煩惱,清淨智慧,圓滿具足如來智慧德相,然後再轉轉化導一切世間無量眾生。    如來的妙藏就是如來寶藏,妙就是如摩尼寶珠般的奇妙,能現出一切的妙有三界世間法,所以叫如來妙藏。如來妙藏在眾生的煩惱身內還是那麼的清淨,眾生的貪嗔癡煩惱並沒有染汙到祂,其清淨性和智慧性與佛的無垢識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差別,都是那樣的清淨,那樣的珍貴,那樣的美妙。    包裹真金的破弊物比喻為眾生種種的煩惱,眾生因為有種種的煩惱,在生死的長夜不斷的流轉,只要沒有回歸正道,沒有明心見性,生死都是無始無終的,無有出期。直到你證得如來寶藏斷盡煩惱和無明的那一天,生死長夜就結束,不再有生死了,心地裏都是光明,沒有無明,沒有黑暗。佛為了開發出眾生煩惱身中的如來妙藏,讓眾生得大富貴和自在,才出興世間,為眾生演說佛法。目的是斷除眾生的煩惱,證得如來的智慧德相,找到如來寶藏。轉複化導一切世間裏的眾生,就像無盡燈一樣,燈燈相燃,讓佛法永續流傳,度盡所有的眾生出離生死的暗夜。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譬人持金像  行詣於他國    裹以弊穢物  棄之在曠野    天眼者見之  即以告眾人    去穢現真像  一切大歡喜    我天眼亦然  觀彼眾生類    惡業煩惱纏  生死備眾苦    又見彼眾生  無明塵垢中    如來性不動  無能毀壞者    佛既見如是  為諸菩薩說    煩惱眾惡業  覆弊最勝身    當勤淨除斷  顯出如來智    天人龍鬼神  一切所歸仰    釋:譬人持金像,行詣於他國,裹以弊穢物,棄之在曠野。譬如一個人隨身帶著金像,行走在去他國的路上,由於害怕劫匪,把真金像裹上肮髒弊穢的衣物,最後人突然間死去了,真金像被拋棄在荒郊野嶺。這就說明,如來妙藏不隨人的死而死,不隨五陰的滅亡而滅亡。    天眼者見之,即以告眾人,去穢現真像,一切大歡喜。具足天眼的人發現了真金像,立即告訴眾人,眾人就把肮髒的衣物除去,露出真金像,一切大眾皆大歡喜。天眼人喻為佛世尊,佛見眾生煩惱身中有如來寶藏,常住不變,就開示與眾生,想辦法降伏煩惱,取出寶藏。佛告訴眾生,煩惱身中有如來妙藏,需要用降伏自心的方法才能夠挖掘出來,證得自己的如來妙藏,明心見性,究竟成佛。    我天眼亦然,觀彼眾生類,惡業煩惱纏,生死備眾苦。佛說,我的天眼也是這樣,我能夠看見所有的眾生之類,他們造作的惡業和自心的煩惱都在纏縛著如來妙藏,因不見寶藏,貧窮受苦,生死流連。    又見彼眾生,無明塵垢中,如來性不動,無能毀壞者。我又看見那些眾生,他們的無明煩惱和塵勞汙垢當中,有如來成佛之性儼然不動,誰也不能摧毀祂。因為祂猶如金剛一樣堅固,不可毀壞。    佛既見如是,為諸菩薩說,煩惱眾惡業,覆弊最勝身。諸佛既然見到了這樣一個真金妙寶藏,一定要為諸菩薩來宣說如來藏之妙法;告訴諸菩薩,眾生的煩惱諸惡業,覆弊著如來妙寶藏,遮障著自己最殊勝的法身如來藏,讓眾生不能得大自在,得大解脫。    當勤淨除斷,顯出如來智,天人龍鬼神,一切所歸仰。佛囑咐眾菩薩說,你們應該精勤的斷除所有的煩惱,斷除所有的無明,清淨自己的智慧,之後才能夠顯示出如來的大智慧,轉識成智,具有如來之智。八識轉成四智,四智圓明,就是具足十個名號的佛世尊。眾生成佛以後,都具有十個名號,所有的天龍鬼神,一切大眾都來敬仰,都來歸敬天人師和三界至尊。    下面第七段,是貧女懷貴子的比喻。    原文:複次善男子。譬如女人貧賤醜陋。眾人所惡而懷貴子。當為聖王王四天下。此人不知經曆時節。常作下劣生賤子想。    釋:佛說,複次善男子,譬如有個女人貧賤又醜陋,常被眾人所嫌惡,可是她卻懷著高貴的子嗣,這個胎中之子,將來要成為轉輪聖王,統治四天下。這個女人不知道自己所經曆的事情真相和時節因緣是什麼,心裏常常有要出生一個下賤孩子的想法。    一個女人本來長得很醜陋,又貧窮下賤,眾人看見她都很厭惡討厭,沒有人喜歡她,她心裏很自卑。雖然她是這樣子,卻懷著一個貴子,懷著種性高貴的孩子。孩子的父親是高貴種性的上等人家,那她懷的孩子就是一個貴子,孩子出生以後,將來長大就要繼承父業,成為轉輪聖王。    所謂的轉輪聖王,分為四種,有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金輪王統治四大洲,四大洲包括娑婆世界的地球南贍部洲,東邊東勝神洲,西邊西牛賀洲,北邊北俱蘆洲,這是四大洲。我們地球屬於南贍部洲,金輪王統治四大洲,銀輪王統治三大洲,銅輪王統治兩大洲,鐵輪王統治一大洲,總共就有這四種轉輪聖王。這個貧賤女人懷的貴子,將來要統治四天下,但是這個女人自己不知道,她常常有一種想法,以為自己將來要生一個貧賤的、低級下賤的孩子,為什麼呢?因為她自己就是低級下賤的,孩子也不能高貴。她不知道這個孩子的父親是高貴種性,孩子將來要繼承父親的事業,成為金轉輪王。    原文:如是善男子。如來觀察一切眾生。輪轉生死受諸苦毒。其身皆有如來寶藏。如彼女人而不覺知。是故如來普為說法。言善男子莫自輕鄙。汝等自身皆有佛性。若勤精進滅眾過惡。則受菩薩及世尊號。化導濟度無量眾生。    釋:如是善男子,如來觀察一切眾生,輪轉生死受諸多痛苦的折磨,不知道自己身中有如來寶藏,能變現三界世間一切萬法,統領三界世間,眾生猶如那個女人一般不知不覺。是故如來普遍為眾生說法,告訴那些自認低賤眾生說:善男子,你們不要自己輕鄙自己,不要自輕自賤,汝等自身當中皆有成佛之性,都能成佛。眾生如果能勤苦精進,精勤的修學,除滅眾多生死過惡,滅掉所有的煩惱過患,就能得到菩薩及世尊的名號,菩薩圓滿就成佛,然後化導濟度無量眾生,全部都出離生死苦海,究竟圓滿,成就佛道。    眾生由於無明,不知道自己身中有如來藏,對自己生下劣想,因此造作惡業,輪轉六道生死輪回,受諸苦毒。就像那個懷著貴子的女人一樣,自己都不覺知,無始劫以來都一直不覺知,叫作無始無明。打破和斷盡無始無明,成就佛果,之後化導利樂無窮眾生,這比金輪王還要尊貴無量倍。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譬如貧女人  色貌甚庸陋    而懷貴相子  當為轉輪王    七寶備眾德  王有四天下    而彼不能知  常作下劣想    我觀諸眾生  嬰苦亦如是    身懷如來藏  而不自覺知    是故告菩薩  慎勿自輕鄙    汝身如來藏  常有濟世明    若勤修精進  不久坐道場    成最正覺道  度脫無量眾    釋:譬如貧女人,色貌甚庸陋,而懷貴相子,當為轉輪王。譬如一個貧賤的女人,外貌長相非常難看醜陋,可是卻懷著貴族孩子,這個孩子出生長大以後,就能作轉輪聖王。    七寶備眾德,王有四天下。而彼不能知,常作下劣想。轉輪王都有七寶: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主藏寶、典兵寶這七種寶,金轉輪王具備人類所有的德能,世間各種技藝超群,能夠統治四天下。而這個貧賤的女人卻不知道,自己常常要有下劣人的想法,以為是要生一個低賤的孩子。    我觀諸眾生,嬰苦亦如是,身懷如來藏,而不自覺知。佛看到所有的眾生,所受的痛苦,也都是這樣。不知道自己身中有如來寶藏,而長劫在生死流轉中,受無量無邊之多的苦難。眾生身懷如來藏,從來不自覺知,    是故告菩薩,慎勿自輕鄙。汝身如來藏,常有濟世明。所以佛告訴諸菩薩,你們千萬不要自己輕視自己,自己鄙視自己,你們身中有如來寶藏,常放光明,照濟世間,因此你們將來都要成佛,成為三界尊,十號具足,分身無量世界,廣度無量眾生。    如來藏是不是有濟世明呢?救度世間,濟度世間,十八界世間法是不是都是如來藏給濟度出來的呢?全都是如來藏給化現出來的,三界世間法都是如來藏的功德,萬法的出現都是祂之功。明,就是智慧、大智慧,變現三界世間一切法的大智慧;如來藏是摩尼寶珠,說變現什麼就能變現什麼出來,一切法都是祂所變現的。    若勤修精進,不久坐道場,成最正覺道,度脫無量眾。你們這些菩薩如果能精勤的修學佛法,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坐在成佛的道場上,示現成最正的覺悟之道,最後成為最究竟圓滿的正等正覺。成為正覺以後,度脫無量無邊的眾生,出離生死苦海。讓所有眾生都共同的成就佛道,圓滿一切種智。    下面是佛的第八個譬喻,是鑄造師鑄造真金像的譬喻。    原文:複次善男子。譬如鑄師鑄真金像。既鑄成已倒置於地。外雖焦黑內像不變。開摸出像金色晃曜。     釋:佛說,複次善男子,譬如鑄造師鑄造真金像,等到把金像鑄成以後,從模子中倒出金像放在地上,金像外邊的模子雖然是焦黑的,裏面的金像卻不變色,仍然是金色的,因此把模子打開,倒出金像時,金像金光燦爛,耀人眼目。    佛喻如鑄造師,如來藏好比金像,五陰煩惱身猶如模子。一個搞冶煉鑄像的人,用一個模具鑄造一座真金像,把真金溶化以後,倒注在模具之中,注入以後,用大火燒陶冶煉,這叫鑄造。冷卻以後出模,打開模具,取出真金像,這是全部鑄造的過程。冶煉的師傅鑄成了以後,把模具倒置著放在地上,外邊都是焦黑色的,因為用大火燒陶冶煉過。焦黑的是模具,但是裏面的真金像,卻是金色的,不管如何冶煉,外邊的模具是多麼焦黑,當把模具打開以後,裏面的真金都是金色的,放著金色光芒。    原文:如是善男子。如來觀察一切眾生。佛藏在身眾相具足。如是觀已廣為顯說。彼諸眾生得息清涼。以金剛慧捶破煩惱。開淨佛身如出金像。    釋:佛說,如是善男子,如來觀察一切眾生,佛藏在五陰身中,具足一切相。如來如是觀察以後,廣為眾生宣說。那些眾生聽後,煩惱之心就止息下來,得到清涼了。然後再用聞法所獲得的金剛慧打破煩惱,開顯出清淨的佛身,猶如模具中的金像一樣。    如來藏猶如真金像,五陰身就如鑄造金像的模具,模具是焦黑的,五陰身具足貪嗔癡煩惱。我們的五陰雖然是煩惱身,但是裏面有如來寶藏,就像是真金像一樣放光動地,金光閃閃,價值無量。佛觀察一切眾生,如來藏在身中,眾相具足,要什麼種子有什麼種子,所有法都能變現出來。雖然祂一個相也沒有,但是祂能變出一切相,一切相的種子都在如來藏裏存藏著。    如來如是觀察以後,為廣大眾生宣說甚深如來藏,告訴眾生,身中個個都有如來智慧德相,都有如來寶藏,都有摩尼寶珠,能變現三界世間所有的一切法,這個摩尼寶珠,珍貴無比。為眾生宣說以後,眾生證得如來藏,就熄滅煩惱,心得清涼。煩惱熄滅,不再向外追求,心清涼了,沒有熱惱。什麼是熱惱?貪嗔癡煩惱,眾惡聚一身,就是煩惱。心有熱惱,向外貪求,就不清涼;煩惱熄滅以後,不再向外求,心止息下來了,就是清涼、寂淨。    然後眾生以金剛慧破除煩惱,開淨佛身,如出金像。什麼叫金剛慧?證得了金剛不壞心,獲得了大智慧;以這種般若大智慧,斷除貪嗔癡煩惱、無明惡見,把無明煩惱都剝落,顯露出如來藏,叫開淨佛身,就等於把如來藏這個金像顯現出來了,圓滿的顯現就是果地佛。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譬如大冶鑄  無量真金像       愚者自外觀  但見焦黑土       鑄師量已冷  開摸令質現       眾穢既已除  相好畫然顯       我以佛眼觀  眾生類如是       煩惱淤泥中  皆有如來性       授以金剛慧  捶破煩惱摸       開發如來藏  如真金顯現       如我所觀察  示語諸菩薩       汝等善受持  轉化諸群生    釋:譬如大冶鑄,無量真金像,愚者自外觀,但見焦黑土。冶就是冶煉,鑄是鑄像、陶鑄,就象一個大冶爐子裏來煆鑄無量無邊之多的真金像,一個真金像代表一個如來藏。愚癡的人只看見外表的這個模具,被熏染得像黑焦土一樣,並不覺得珍貴。    鑄師量已冷,開摸令質現。眾穢既已除,相好畫然顯。但是鑄師知道裏面東西的寶貴,等這個模具冷卻下來以後,打開模具,裏面真正的金像就顯現出來了。這個焦黑的外模具除去了,真金像的相好就儼然出現在眼前。我們剝開煩惱的烏雲,證得如來藏,看見如來藏是什麼樣的呢?自性清淨,無一絲染汙。金光閃閃,放光動地,照耀顯現一切法,本體卻如如不動。    我以佛眼觀,眾生類如是,煩惱淤泥中,皆有如來性。我以佛眼來觀察,眾生與此譬喻是一樣的,焦黑的五陰身當中有真金寶相,放光閃閃,照亮一切,化導一切。眾生的煩惱的淤泥當中,都有如來的智慧德性,都有佛性。    授以金剛慧,搥破煩惱摸,開發如來藏,如真金顯現。佛世尊授與眾生的金剛寶慧,讓眾生證得了金剛不壞心,眾生就有金剛慧了。這個智慧是世尊傳導過去的,眾生學了之後,就開啟了金剛慧,有了這個金剛慧,就破除了煩惱的鑄模,焦黑的鑄模。    為什麼有智慧就能破除煩惱呢?證得了如來藏,就有了智慧,就明了。原來我的五陰身就是如來藏顯現出來的,變現出來的,我的五陰身是虛妄的,如來藏是真實的,祂就是一個真實的我,不生不滅的我,因此我將來就能成佛。這樣眾生就不再不向外追求了,他就能熄滅貪嗔癡煩惱,心得清涼。煩惱主要就是貪嗔癡煩惱以及習氣,所有的無明,也就斷除了。    如我所觀察,示語諸菩薩,汝等善受持,轉化諸群生。就像我所觀察的這樣,用各種各樣的語言,將這些道理開示給諸位菩薩,讓這些菩薩能破除煩惱,證得自己身中的如來性、如來智慧德相。並且告訴菩薩們,你們應該好好的受持這個如來智慧德相,好好的受持如來藏法,受持了以後,將來要轉化給其他的眾生。就像傳燈一樣,一個傳一個,這叫無盡燈,一直到最後所有的眾生,都成就佛道。    這以上八個譬喻,世尊都講完了,世尊再做總結歸納,然後咐囑大眾,再講受持這個經的因緣。        第六章 受持讀誦如來藏經的功德利益    原文:爾時世尊。告金剛慧菩薩摩訶薩。若出家若在家。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廣為人說。如來藏經。所獲功德。不可計量。金剛慧,若有菩薩。為佛道故。勤行精進。修習神通。入諸三昧。欲殖德本。供養過恒河沙。現在諸佛。造過恒河沙。七寶臺閣。高十由旬。縱廣正等。各一由旬。設七寶床。敷以天繒。為一一佛。日日造立。過恒河沙。七寶臺閣。以用奉獻。一一如來。及諸菩薩。聲聞大眾。以如是事。普為供養。一切過恒河沙。現在諸佛。    釋:這部經以金剛慧菩薩為首,由金剛慧菩薩來請問,世尊因祂的啟請而講了這部《大方廣如來藏經》,金剛慧菩薩是這部經的請問主,是啟請人。    爾時世尊告金剛慧菩薩摩訶薩,如果有出家在家善男子善女人四部眾,能夠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廣為人說如來藏經,所獲得的功德不可計量。金剛慧,如果有菩薩為了修行佛道,應該勤行精進,精進勇猛的修習如來藏法,修習四禪八定、神通道行,入到各種禪定中種植德本,廣種福田。供養超過恒河沙一樣多的正在住世的諸佛,為諸佛建造超過恒河沙數的七寶樓臺和亭榭。七寶臺閣高十由旬,一由旬是四百至八百裏地,高就相當於四千到八千裏地;縱廣正等各一由旬,長和寬都是一由旬,也就是四百至八百裏地,又為諸佛設置了七寶床,鋪上天上的彩帶。精進修行的菩薩又為每尊佛日日修建超過恒河沙數之多的七寶臺閣,奉獻給每尊如來,以及諸大菩薩和阿羅漢聲聞大眾,菩薩以這樣的神通道力普遍供養過於恒河沙數正在住世的諸佛世尊。    什麼叫神通呢?修出四禪八定,雖然能獲得超常的神異,但這是事修,是生滅法。真正的神通是如來藏所具有的,如來藏本身非常神,非常通,其神能無中生有,真空生妙有;其通能通於一切法,變現一切法,與一切法不二。心體當中,一法都無,但是卻變現了所有的法。其體連薺子大小都沒有,卻能變現十方諸佛國土,和無量分身。菩薩修出了四禪八定以後,就有各種各樣的三昧,有禪定的三昧,還有智慧的三昧,明心見性就獲得了金剛三昧,真如三昧,般若三昧,所有的三昧,包括智慧境界與禪定境界。    供養過恒河沙現在諸佛,欲植德本,德本就是通過修行所獲得的福德、智慧、資糧、道糧、德行、心行的改變,以至於將來轉識成智。為了種植德本,菩薩要供養超過恒河沙那麼多的、在世上正在弘法利生的十方諸佛,那要如何供養呢?造就超過恒河沙那麼多的七寶臺閣,用這些來供佛,還不是供一尊佛,要供超過恒河沙數那麼多的佛,他就得造就超過恒河沙數那麼多的七寶臺閣。    原文:如是次第。乃至過五十恒沙。眾寶臺閣。以用供養。過五十恒沙。現在諸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乃至無量百千萬劫。金剛慧。不如有人。喜樂菩提。於如來藏經。受持讀誦。書寫供養。乃至一譬喻者。金剛慧。此善男子。於諸佛所。種諸善根。福雖無量。比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釋:菩薩為正在住世的每一尊佛,每天都建造超過恒河沙數這麼多的七寶臺閣,奉獻給每一尊佛奉獻給每位菩薩與聲聞大眾,都一起供奉。菩薩以這樣的供養乃至於供養超過五十恒河沙數的現在諸佛菩薩與聲聞大眾,一直持續到無量百千萬劫,每天都作這樣的供養。這樣的供奉真是不能思議了,持續的以食物與財物來布施,這樣的菩薩是不是特別精進呢?    佛說,金剛慧,但是這樣的供養都不如一個人喜樂於菩提大道,修行於菩提大道;不如受持讀誦《大方廣如來藏經》,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如來藏經中的一個譬喻。金剛慧,那個天天建造七寶塔的善男子,供養諸佛的福德雖然是無量的,但都比不上受持讀誦如來藏經的善男子善女人,甚至連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達不到,就算用算數來譬喻,都遠遠無法比較,所不能及。就是說無量財布施的福德不如讀誦受持《如來藏經》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而且遠遠無法比較。真是不可思議,其功德差別根本算不出來。那說明眾生學習修行如來藏法,這個功德福德該有多麼廣大啊!    原文:爾時世尊重說偈曰。       若人求菩提  聞持此經者       書寫而供養  乃至於一偈       如來微妙藏  須臾發隨喜       當聽此正教  功德無有量       若人求菩提  住大神通力       欲供十方佛  菩薩聲聞眾       其數過恒沙  億載不思議       為一一諸佛  造立妙寶臺       臺高十由旬  縱廣四十裏       中施七寶座  嚴飾備眾妙       敷以天繒褥  隨座各殊異       無量過恒沙  獻佛及大眾       悉以此奉獻  日夜不休息       滿百千萬劫  所獲福如是       慧者聞此經  能持一譬喻       而為人解說  其福過於彼       乃至於算數  譬喻所不及       眾生之所依  速成無上道       菩薩諦思惟  甚深如來藏       知眾生悉有  疾成無上道    釋:若人求菩提,聞持此經者,書寫而供養,乃至於一偈。如來微妙藏,須臾發隨喜,當聽此正教,功德無有量。如果有人修行菩提大道,想要明心見性,成就佛道,求於如來藏法,聽聞受持這部如來藏經,書寫如來藏經,能以種種方式供養如來藏經,及至於如來藏經當中的一個偈子,他於讀誦受持書寫如來微妙藏的時候,如果能生起隨喜心、贊歎心,說這部經太好了,這一聲贊歎,將來就能夠成佛。這樣的人應該都來聞聽如來的正法教,聽聞如來所說的如來藏經,那麼他所能獲得的功德就有無量無邊了。    若人求菩提,住大神通力,欲供十方佛,菩薩聲聞眾。其數過恒沙,億載不思議,為一一諸佛,造立妙寶臺。如果有人想要求得無上的菩提,本身又有大神通力,希望能供養十方佛,供養十方菩薩和聲聞大眾。想要供養的這些佛、菩薩和聲聞大眾的數量,超過了恒河沙,供養的時間超過了一億年,以這樣不可思議的供養,為一一諸佛,建立微妙的七寶臺閣。    臺高十由旬,縱廣四十裏,中施七寶座,嚴飾備眾妙。敷以天繒褥,隨座各殊異,無量過恒沙,獻佛及大眾。悉以此奉獻,日夜不休息,滿百千萬劫,所獲福如是。       所造就的每個七寶臺閣高十由旬,縱廣四十裏。四十裏即是一由旬,高十由旬就是四百裏地,在寶臺的中間鋪上了七寶的寶座、寶床,裝飾得很莊嚴,種種微妙具足。又鋪上天上的繒彩和床褥,隨著各個寶座,各有各的殊勝和神異之處,質地、色彩、寶物都不一樣,變化多端。供養的物品與寶物的數量無量,超過了恒河沙數,然後全部獻給諸佛和菩薩聲聞大眾。每一天日夜都不休息的在供養諸佛和菩薩大眾,滿百千萬劫,所獲得的福德也同樣是超過了恒河沙。單是一個小劫,等於人間的1680萬年,中劫再乘以20,大劫再乘以80,這是一劫的時間,這麼長時間每天都是如此供養,這個人所獲得的福能有多少?根本算不出來,這叫作不可思議。    慧者聞此經,能持一譬喻,而為人解說,其福過於彼。乃至於算數,譬喻所不及,眾生之所依,速成無上道。聰明有智慧的人聽到這部如來藏經,就算能夠受持一個譬喻,而為人解說,所得的福德遠遠超過百千萬億劫供養諸佛菩薩的福德。一個譬喻,比如說蜂蜜的譬喻,真金像的譬喻,摩尼寶的譬喻等等,能受持其中一個譬喻,並且能為他人解說,這個福德已經超過了供養諸佛七寶臺閣的福德。超過的數量,連算術都算不出來的那麼多倍。這個人是眾生之所依,他能成為菩薩,能盡快的成就無上道,圓滿成佛,廣度無量眾生。    菩薩諦思惟,甚深如來藏,知眾生悉有,疾成無上道。修學的菩薩們仔細的思惟之後,知道甚深的如來,每個眾生都有,眾生自己證得了以後,就能迅速的成就無上的佛道。因為能夠知得如來藏,才能夠證得如來藏,最後就能依如來藏而成佛。所以學習如來藏法,讀誦受持如來藏經,是非常殊勝無比的。    最後這一段是世尊告訴菩薩們,自己在過去世的時候,久遠劫前,開始修如來藏經的那些事跡,告訴菩薩們自己修學如來藏經的經曆。        第七章 聞如來藏經的諸菩薩皆成佛    原文:爾時世尊。複告金剛慧菩薩言。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複過是數。爾時有佛。號常放光明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金剛慧。何故名曰。常放光明王。彼佛本行菩。薩道時。降神母胎。常放光明。徹照十方。千佛世界。微塵等刹。若有眾生。見斯光者。一切歡喜。煩惱悉滅。色力具足。念智成就。得無礙辯。    釋:這時,世尊又告訴金剛慧菩薩說,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阿僧祇劫就是非常非常多的無量多的劫數,又超過阿僧祇劫的數量,一個再一個阿僧祇劫的時候,爾時有佛,號常放光明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每尊佛成佛時,都有這十個名號。    在那個時候,有一尊佛叫常放光明王如來。金剛慧,為什麼那尊佛的名字叫常放光明王呢?那尊佛在祂當菩薩的時候,入到母胎當中受胎時,常放光明,其光明能夠徹照十方千佛世界微塵等剎土。十方世界的千佛世界,佛世界微塵一樣多的佛刹,這麼多的佛國土實在是算不出來,那就不用算了,最後身菩薩的神力有多大,不可言喻。    最後身菩薩要成佛的時候,祂的光明就能照徹無量無邊的微塵數那麼多的佛國土,十地以前的菩薩都做不到。菩薩在母胎中放大光明,能夠徹照這麼多的微塵刹的佛國土,這麼多佛國土裏眾生究竟有多少,就不用說了。    眾生遇見這尊菩薩所放的光明,全部生歡喜心,光明照到誰身上,誰生歡喜,這是最後身菩薩的神力。眾生生歡喜心以後,禪定出現,煩惱熄滅,就把煩惱斷除了。就像我們修行到證得初禪,出現離生喜樂的境界,加上明心和斷我見的功德,就能把貪嗔煩惱斷除了,後邊的愚癡和慢以後也都能斷掉。煩惱悉滅以後,色力具足,身色相好莊嚴。    念智成就,學什麼法就能記得什麼法,就能理解什麼法,然後就能證得什麼法,獲得智慧,這叫念智成就。學法以後心心念念都是所學之法,不僅能解,還能證,因此對所學法,生起決定心,永不動搖。念智成就以後,得無礙辯才,說法辯論口才相當好,無有障礙。從這裏看出,這尊佛的光明德用相當的廣大,這就是佛的神力,菩薩的神力,也是如來藏的神力,眾生遇之,無不受益。    原文:若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阿修羅等。見光明者。皆離惡道。生天人中。若諸天人。見光明者。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具五神通。若不退轉者。皆得無生法忍。五十功德。旋陀羅尼。    釋:如果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阿修羅等見到菩薩的光明者,全部都離開惡道,生到天人中,這也是佛的神力,菩薩的神力,如來藏的神力。如來藏一放光,眾生都出離了地獄三惡道。那我們身中的如來藏一起作用,是不是我們也能離地獄呢?還在不在地獄呢?地獄色身都是如來藏變現的,全體即真如,這樣就沒有地獄了,全都是如來藏。雖然在現象上是三惡道身,實質是如來藏的材料制造出來的,本質還是如來藏。    若諸天人見到光明者,於無上佛道得不退轉,成為明心證悟的不退轉菩薩,具足五神通。因為天人本來就有五神通,這時五神通更殊勝了。如果是已經不退轉的菩薩,再見到菩薩的光明,全部都能證得無生法忍,成為地上菩薩,具有五十功德旋陀羅尼。如果明心見性以後的菩薩,再遇到這種金色的光明,就入地成為聖人,入了如來家。    原文:金剛慧。彼光明所照國土。皆悉嚴淨。如天琉璃。黃金為繩。以界八道。種種寶樹。花果茂盛。香氣芬馨。微風吹動。出微妙音。演暢三寶。菩薩功德。根力覺道。禪定解脫。眾生聞者。皆得法喜。信樂堅固。永離惡道。      釋:金剛慧,那些光明所能照耀到的佛國土,全部都莊嚴清淨起來,猶如天上的琉璃。這些佛國土和極樂世界一樣,在地上用黃金作為界繩,以界限八條通道。各種佛國土都有種種寶樹,所有的花和果都很茂盛,香氣芬芳溫馨,微風吹動時,這些寶樹花果樹都出微妙音,就像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寶樹出微妙音一樣,演暢三寶、佛菩薩的諸多功德,演暢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分,演暢禪定和解脫的功德,與極樂世界的寶樹演暢同樣的法,眾生聞者都是內心法喜充滿,信樂佛法,內心堅固,永離惡道。    原文:金剛慧。彼十方刹。一切眾生。蒙光明故。晝夜六時。合掌恭敬。金剛慧。彼菩薩處胎出生。乃至成佛。無餘泥洹。常放光明。般泥洹後。舍利塔廟。亦常放光。以是因緣。諸天世人。號曰常放光明王。    釋:金剛慧,十方的諸佛國土,那裏所有的眾生,由於蒙得了這尊菩薩所放的光明,都晝夜六時合掌恭敬。金剛慧,這尊菩薩在母胎當中住胎和出生,直到最後成了佛道,成佛以後又入無住處涅槃,示現這八相成道時,身常放射光明。佛的涅槃叫無住處涅槃,這是最後身菩薩在示現成佛,從入胎到成佛和涅槃,祂的身上常放光明。這尊佛涅槃以後,弟子們為佛造立了舍利塔,那舍利以及舍利塔廟也都常放光明。以是因緣,諸天世人,就稱這尊佛為常放光明王。    原文:金剛慧。常放光明王如來。應供等正覺。初成佛時。於其法中。有一菩薩。名無邊光。與二十億菩薩。以為眷屬。無邊光菩薩摩訶薩。於彼佛所。問如來藏經。佛為演說。在於一坐。經五十大劫。護念一切。諸菩薩故。其音普告。十佛世界微塵等。百千佛刹。為諸菩薩。無數因緣。百千譬喻。說如來藏。大乘經典。諸菩薩等。聞說此經。受持讀誦。如說修行。除四菩薩。皆已成佛。    釋:金剛慧,常放光明王如來應供等正覺初成佛時,在這尊佛的教法下,有一個弟子菩薩名無邊光,無邊光菩薩與二十億菩薩為眷屬。無邊光菩薩摩訶薩在常放光明王身邊聽法時候,請問這部《如來藏經》,然後常放光明王就給無邊光菩薩講了這部如來藏經。    佛演說的時候,盤腿一坐就開始講,共講了五十大劫。像我們講解這部佛經幾個小時就講完了,那尊佛足足講了五十大劫,這一坐下來就沒有停止過。這尊常放光明王佛為了護念所有諸菩薩,祂的講法音聲普告著十方佛世界微塵等百千佛刹,普告著十方世界微塵數那麼多的百千佛刹裏的菩薩們。被常放光明王佛所攝受的諸佛國土簡直太多了,但是祂的音聲都能傳達得到。說明佛的神力相當的廣大。    常放光明王佛為諸菩薩,用無數的因緣百千個譬喻,演說如來藏大乘經典。在這部經中的譬喻僅僅有八個,在那尊菩薩那裏有百千譬喻,用百千譬喻種種因緣來演說這部如來藏經。這一坐就坐了五十大劫。那麼聽法的菩薩也是聽了這麼長的時間,也是一坐,沒有動過。諸菩薩等聽聞了這部經典以後,都能像經典所教導的那樣去修行,並且能夠受持下來,都證得了如來藏,還廣為眾生講說如來藏經。    除四菩薩以外,其他菩薩皆已成佛,當時聽法的有無邊光菩薩再加二十億菩薩,除了四個菩薩沒有成佛以外,其祂的菩薩都成佛了。這四個菩薩為什麼沒有成佛呢?祂們有祂們的清淨大願,象文殊菩薩,七佛之師,早應該成佛了,但是祂不取佛位,等祂大願成就之後,成佛那一天,無數個佛國土都在祂的佛國土之內,祂的願力相當相當的廣大。    原文:金剛慧。汝莫異觀。彼無邊光菩薩。豈異人乎。即我身是。彼四菩薩。未成佛者。文殊師利。觀世音。大勢至。汝金剛慧是。金剛慧。如來藏經。能大饒益。若有聞者。皆成佛道。    釋:金剛慧,你不要做其它的想法,那個無邊光菩薩不是別人,就是我。我的前世就是無邊光菩薩。無邊光菩薩請常放光明王佛講的這部如來藏經,度了二十億的菩薩,最後祂們都成佛了。只有四個菩薩沒有成佛,那四個沒有成佛的菩薩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再加上金剛慧菩薩。你們四位菩薩還有清淨的大願,不想盡早的取得佛的果位,還想要滿自己的大願,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最後才願意成佛。佛說,金剛慧,如來藏經能大饒益眾生,二十億菩薩聽聞此經都已經成佛了,如果再有其他人聞者,同樣都能證得如來藏,證得以後將來慢慢就成佛了,所有眾生都能成佛。    原文:爾時世尊重說偈曰。    過去無數劫  佛號光明王    常放大光明  普照無量土    無邊光菩薩  於佛初成道    而啟問此經  佛即為演說    其有遇最勝  而聞此經者    皆已得成佛  唯除四菩薩    文殊觀世音  大勢金剛慧    此四菩薩等  皆曾聞此法    金剛慧為彼  第一神通子    時號無邊光  已曾聞此經    我本求道時  師子幢佛所    亦曾受斯經  如聞說修行    我因此善根  疾得成佛道    是故諸菩薩  應持說此經    聞已如說行  得佛如我今    若持此經者  當禮如世尊    若得此經者  是名佛法主    則為世間護  諸佛之所歎    若有持是經  是人名法王    是為世間眼  應贊如世尊    釋:過去無數劫,佛號光明王,常放大光明,普照無量土。無邊光菩薩,於佛初成道,而啟問此經,佛即為演說。過去無數劫以前,有尊佛叫作光明王,常常大放光明,普照無量無邊之多的佛國土。其中佛的弟子中有一個叫無邊光菩薩,在常放光明王佛剛剛成道時,啟請佛講這部如來藏經,常放光明王佛就為祂演說了這部如來藏經。經於五十大劫,廣度無量眾。    其有遇最勝,而聞此經者,皆已得成佛,唯除四菩薩,文殊觀世音,大勢金剛慧。如果有人能遇到最殊勝的三界尊,遇到這三界尊正在講如來藏經,而同時聽聞了這部經,那麼現在都已經成佛了。只有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金剛慧菩薩沒有成佛。    此四菩薩等,皆曾聞此法,金剛慧為彼,第一神通子。這四位菩薩也都聽聞了這部如來藏經。金剛慧菩薩在那場法會上,是那尊佛的第一個獲得大神通的佛子,神通第一廣大。    時號無邊光,已曾聞此經,我本求道時,師子幢佛所。那時有個叫無邊光的菩薩,也曾聽聞了這部如來藏經,無邊光菩薩就是我。我最初求無上佛道,最初發菩提心,想成佛的時候,是在師子幢佛所,剛遇到師子幢佛的時候。    亦曾受斯經,如聞說修行。我因此善根,疾得成佛道。我在那個時候,也曾受持、聽聞、讀誦這部如來藏經,並且能夠如經中所說,如實的修行。我因為受持、聽聞、讀誦這部如來藏經的善根福德因緣力故,迅速的成就了佛道。    是故諸菩薩,應持說此經,聞已如說行,得佛如我今。所以諸位菩薩,應該受持、演說這部如來藏經。菩薩聽聞了這部經以後,按照經中所要求,按照佛所要求,如理如法的行持、修行,你們將來就能像我今天一樣成佛。    若持此經者,當禮如世尊,若得此經者,是名佛法主。如果你們要受持這部如來藏經,就應該禮敬這部經,把這部經當作佛一樣禮敬。為什麼呢?因為這部經典能出生無量的諸佛。如果能證得了此經,就是證得了如來藏,那麼這個人就是佛法的主人。祂就能夠隨意演說如來藏經,能夠度脫所有的眾生,將來都能成就佛道。證得如來藏經的菩薩就是佛法的主人,能隨意演說如來藏大法。    則為世間護,諸佛之所歎,若有持是經,是人名法王。是為世間眼,應贊如世尊。那麼這個人就能得到世間所有人的護持,十方諸佛都來贊歎祂,恭敬祂,這個人將來也是一尊佛。如果有人真的能夠受持這部如來藏經,這個人就是法王。    這裏講的受持不是指一般的受持,是指不僅證得了如來藏,而且能完完全全的依順於、皈依於如來藏,與如來藏這個心完完全全的接近相等,圓滿的皈依於如來藏,與如來藏相應。此人的覺知心已經全部滅除了無明,徹底轉識成智,那麼祂就是法王。徹底轉依如來藏了,叫作持,是真正的持如來藏經,真正的完完全全的轉依,祂就成為法王了。    這個人就是世間眼,三界世間人的眼目,祂能夠教導三界世間所有人,出離生死苦海,究竟成佛,是三界至尊。所以,應該像贊歎世尊一樣,贊歎此人。歸順於祂,將來就能成為三界至尊,成為世間之最尊。    原文:爾時世尊。說此經已。金剛慧。及諸菩薩。四眾眷屬。天人乾闥婆。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釋:爾時世尊說此經已,金剛慧,及諸菩薩四眾眷屬,出家在家的男女二眾,天人、乾闥婆、阿修羅等,聽聞了世尊所說的這部如來藏經,都非常歡喜,最後都能夠如理如說的去實行,這叫歡喜奉行。    整部經大概就講完了。這部經就是引領眾生相信,個個都有如來清淨寶藏在自己身中,常住不滅,常放光明,只要眾生破除無明黑暗,就能顯出如來的智慧德相。然後就能夠證得此經,圓滿的成就佛道。這部經能夠起信於眾生,讓眾生相信,深信不疑自己身中有如來智慧德相。那麼這樣信位菩薩就修行圓滿。再往下進一步修行,證得此如來藏經,最後圓滿成佛。這部經就略講到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