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如來藏第二部 生如法師 著 內 容 簡 介        如來藏乃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發源地,貫穿一切法的始終,是世人所不識的摩尼寶珠,具足一切法的種子,隨緣應物無不周。本書從不同的側面闡述了如來藏的各種功能作用,盡顯如來藏主人公的真面目,讓學人透徹的了解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部都是如來藏的真實法界,全體皆真如,無二無他。從五蘊十八界的所有現象界上,仔細剖析了一切法如何都是如來藏的真實功用,其中最深細的部分是如來藏與科學,從科學的角度更細微的剖析出如來藏在其中的生成與執持作用,這樣使得大眾對如來藏是萬法源的真理信受不疑,從而有力的否決了外道斷滅論。    書的後部分介紹了實證如來藏的方法和意識與如來藏的體性區別,分清真心與妄心的區別,並且按照這些方法去實修,能保證學人證悟如來藏而不是錯悟生滅的意識。證悟以後定力有所提升,就能逐漸觀察如來藏在五蘊十八界上的種種運作,智慧不斷的增進,與無我相應,心越來越空,解脫的功德受用越來越大,這就是證悟如來藏的利益。證悟如來藏非常重要,希望廣大學人都能依止此書,精進修行,早日證得如來藏,發起甚深的解脫智慧,以快速圓成佛道!                            如來藏功德頌                    我有侍者,日夜相守;百般隨順,孝養備至。        我若向東,祂不向西;我若坐臥,祂不站立。        我若吃飯,祂不飲茶;我若視物,祂不聞聲。             我若為人,祂不做鬼;我若上天,祂不入地。        我若行善,幫我積德;我若作惡,助我一力。        我若修行,隨我出世;我若隨流,與我入俗。        我若思惟,贈我識種;我若息心,賜我壽暖。        我若行樂,祂則隨喜;我若尋死,祂也順我。        一切秘密,祂全掌握;善業宣揚,惡也不藏。        人說祂癡,祂實無私;公平公正,平等一如。        成佛由祂,流轉依祂;成事是祂,成人也祂。        諸佛國土,由祂成就;閻羅地獄,由祂變造。        無量功德,聚於一身;是褒是貶,祂全不顧。        自性清淨,不緣塵俗;在聖不增,在凡不減。        淨染皆存,自體不汙;不慕諸佛,不棄凡愚。        曆劫無名,心性無我;壽量無盡,不生不滅。        具足萬法,一無所得;無價珍寶,不享分毫。        本為豪貴,屈尊示貧;入我身中,穿弊垢衣。        摩尼寶珠,光照大千;若不隨祂,永處暗宅。        與祂相較,慚愧疚恥;今我發誓,向祂學祂。        擦洗弊膩,去除無明;顯祂尊貴,示我德能。        福慧二足,常樂我淨;圓滿一切,慧日朗照。                       第十六章 真與妄的區別    一、覺分為真覺和妄覺,能夠覺煩惱的心,一定是妄覺七識,而真覺不覺這些。因有妄心的覺,眾生才知道有煩惱,因有真心的覺,眾生才能生起煩惱,現起煩惱,煩惱才能出現,妄心才能反觀自己的煩惱性。這兩種覺起著不同的作用,妄覺本身就帶有煩惱,然後再感知自己的煩惱。真覺是煩惱的來源之處,但本身沒有煩惱,也不會感知煩惱。    所以才說煩惱即菩提,煩惱與菩提的關系,就是非一非異。非一,菩提不等於煩惱,煩惱有生滅,菩提無生滅,煩惱依靠菩提生,菩提自己不用生,不靠外緣就能存在,煩惱滅了,菩提不滅。非異,煩惱來源於菩提,是菩提的一部分,也是菩提的作用顯現。所以在有煩惱之處,就能找到菩提。開悟就是在吃喝拉撒、行走坐臥、嬉笑怒罵、舉手投足這些煩惱中,識得那個沒有煩惱的菩提心體。    二、平等覺性分為如來藏的先天覺性,和後天修出來的覺性。先天覺性就是如來藏的覺性,了知如來藏的覺性,就要學習如來藏的體性,然後再參禪證悟如來藏,就會親自現前觀察如來藏的體性。尤其是見佛性以後,在六根上都會證得如來藏的奇妙的覺性。沒有明心開悟見性,沒有找到如來藏,就不能如實地了知如來藏的覺性,都是相似的覺知如來藏的覺性,不是親自證得的。    後天修出來的覺性,就是覺知心七識的覺悟性,覺知心的覺悟有很多內容和層次,有小乘的覺悟、中乘的覺悟和大乘的覺悟;悟前的覺悟,悟後的覺悟,都是七識對一切法的正確的認知和理念,與從前比較有覺悟了。    把真心和妄心兩種體性分開,分別清楚就知道了。尤其是沒有找到真心的時候,所有的覺悟都是妄心七識所具有的。明心見性以後,意識心會漸漸地皈依於真如如來藏的體性,向祂學習和靠攏,意根也同時受到熏陶,逐漸減輕貪嗔癡性和意根的不平等性,漸漸地增長其平等性。    所以後天的平等覺性,就是指意根的平等對待一切法的體性。意根由原來的不平等性,轉變為平等性,其轉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入初地時,意根第一次正式地轉識成智,其體性轉變成具有一分平等性了。第二個階段是入八地時,意根第二次轉識成智,轉變成更平等的平等性智。第三個階段是臨成佛時,意根最後一次轉識成智,轉變成徹底的平等性。只有意根轉識成智以後,才能達到初步的平等性,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都有自性清淨心,都能成佛。    意根的平等覺性,到達佛地才能真正地具足平等,看一切眾生都是看眾生的真如自性,了知眾生從自性清淨心這個角度來說都是平等的,因此公平對待一切眾生。佛平等地對待一切眾生,以慈悲心來觀照著眾生,不是說看眾生善,佛就對眾生慈悲;看眾生不善,佛就不慈悲於眾生。但是佛是有無量智慧的,觀照眾生也要分清眾生的根基利鈍,根據眾生所需。沒有證悟如來藏時,所獲得的覺悟都是意識心的覺悟,明心見性以後,意根就覺悟了。    覺悟分成很多種,有凡夫的覺悟,有賢人的覺悟,有十地菩薩的覺悟,還有佛的覺悟。凡夫的覺悟是感受到了生活的苦,想要離開苦受,想要修行明心見性證解脫;賢人的覺悟是覺悟了法界的實相,獲得了智慧,希望能夠得到徹底的解脫和成就;十地菩薩的覺悟是獲得了無生法忍的大智慧,希望能夠自利利他,地地增進,盡快圓滿佛果。後天覺知心的真正覺悟就是明心見性,找到如來藏以後,覺一切法都是自性清淨心如來藏所出生和顯現,覺悟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性。    三、眾生都有本覺,就是如來的智慧德相,因為無明,一直沒有發現這個本覺。如果發現了這個本覺,就打破無始無明開始覺悟了,這就是始覺。覺知心開始覺悟了,名為始覺,始覺依本覺而有,始覺的對象就是本覺,因為沒有本覺的助緣,覺知心也不能開始覺悟,那也就沒有始覺了。始覺之前,就是覺知心的不覺,因為有無明,覺知心才不能覺悟本覺。這個覺知心的不覺也依本覺而有,不覺的無明種子是存在本覺之中的,不覺的覺知心是依本覺而出生的。    本覺,是本來覺悟,無始劫以來從來沒有迷惑顛倒過的心——如來藏。我們常講:真如無知無不知,無覺無不覺,無念無不念。真如就是本覺,祂沒有一法不知,沒有一法不覺,沒有一法不念。如果有一法,祂不知不覺不念,那就沒辦法變現這一法出來,也沒辦法輸送相應的種子,那麼這一法就不能形成,不能出現。    有一樣不知就是無明,本覺沒有無明,祂什麼都知。但是祂這種知,不是像七識心的那種知,是知一切法的過去、當下以及未來的狀態,不知具體內容和概念,是一種無心的知和不分別的知,體性絕然不同於七識心。七識的知,只限於六塵境界,頂多知道個如來藏之理,世出世間之理。本覺的知,包括三界所有法,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知不覺不念,非常神奇,因為祂出生和執持著一切法,時刻都與一切法在一起。越探究祂的知,對於三界宇宙萬有的來龍去脈越清楚明了,我們的智慧就越高,越與本覺相應。    四、覺有真覺和妄覺,妄覺是七識心,真覺是如來藏。七識心常常能覺六塵世俗法,有時就能覺出自己有妄念,有貪嗔癡了,犯戒行了,覺了以後,就糾正過來,以為糾正過來就是覺悟了。其實這個覺悟還是七識心的覺悟,是妄覺,不是真覺。而真覺就是真如如來藏的覺知性覺悟性,祂從來不覺悟六塵具體境界,不知道五陰此時有沒有妄念,犯沒犯錯誤,有沒有貪嗔癡,也不會去糾正過來,這些事真覺都不會做,祂永遠不分別六塵的各種境界法。所以六塵現前時,真覺永遠是清淨無為的,只有妄覺是有為的或者是不清淨的。兩個覺我們應該仔細分別清楚才好修行。    平等覺性也有兩種,一種是指如來藏的本來就有的覺性,另一種就是後天通過修行而出現的覺知心的平等覺性。真正的平等覺性是先天就有,永遠不變異,永遠不會消失滅亡的,不管眾生是如何貪嗔癡,如來藏的覺性都不消失也不隱藏。未悟的眾生如果認為有個我,而造作染汙業行,他的平等覺性也不會消失不見,因為如來藏永遠不滅。    只是眾生由於認假,而不見真,或者是忽略了真,暫時不能發現有個平等的覺性存在,一直在作用著,這就是眾生的無明。眾生因為有無明,他的如來藏就好像是隱藏了,實際不是隱藏,更不是沒有如來藏,是眾生自己有無明,有遮障不見罷了。對於悟道的人,如來藏也不是自己就顯現出來了,而是因為打破了無始無明,心不迷惑了,就能時刻觀察到如來藏的功能利用,因此如來藏的平等覺性,其隱顯是因人而異的。    後天修出來的覺知心的平等覺性,是七識心去除一分染汙後的覺性,是生滅變易的,有時在,有時就會消失滅亡,因為有生必然有滅。無我的覺受也是意識通過觀察,覺得五陰是無我的,這是意識心的覺受,不是如來藏心本來的無我覺受。    意識心的無我或者是意根的無我,必須通過深修禪定之後觀行參究,才能證得。六七識通過觀照五陰中無我,十八界中無我,蘊處界和合衍生的一切法無我,確認這些法中的無我性,從而證得大小乘的果位,將來就能得到解脫,究竟成佛。先天的平等覺性和後天的平等覺性,這兩種平等覺性都是極其寶貴的,沒有第一種,就沒有第二種,有了第二種覺受,就能解脫和成就佛果。    五、有人說第七識的知就是佛性,這種見解真妄不分,不解佛性的妙用。第七識雖然也有知,但是第七識的知,與佛性的見覺性是兩種功能作用,不是一回事。雖然佛性不離第七識而存在和顯現出來,但是第七識的知,其內涵與佛性大相徑庭。第七識是如來藏裏的識大所起的作用,佛性是如來藏裏的見大所起的作用。《楞嚴經》裏講的見大,就是佛性,佛性不需要思惟得太明了,不需要深入參究,太明了時,福德和定力又不具足,見佛性就很困難。    明心以後,修好禪定和福德,二者都具足時,再參究佛性,就有機會得見佛性。如果差一個條件,見性就沒有指望。所以條件不成熟時,不要去深究佛性的內涵,應該多修福德,多修定力,當未到地定很深時,再細心參究佛性,那時就有機緣見性了。    第七識都知些什麼法呢?因為第七識有不太細致的了別慧,第七識知六塵的法塵境界,知如來藏所顯現出來的一切法塵相,但只是知個粗況,不知細節和具體內容。如來藏現起什麼,第七識就緣什麼,緣什麼就知什麼,但那個知,不能知道具體的法塵是什麼,只能知個大概輪廓。    我們參禪用的知,表面上和前期階段還是以第六識的知為主,在參禪的後期階段和深層次裏,卻以第七識意根為主,第六識配合第七識,提供一些相關和必要的理論依據,第七識才能深細的思量和抉擇。但是第六識的知性從來也沒有離開過第七識的知,第七識一直在深細的運作著,第六識才能有其分別了別性。參禪主要用意識來參,用意識這個知性,把這個知修好了,時時刻刻帶著這個知的念,懸掛在意根心裏,再把這個念轉換成話頭,就能參禪了,非常快。知念一轉就是參禪的念,把心心念念知道一切法的念,換成話頭,換成一個公案,換成某個法的內涵,就可以參究,有朝一日就能證悟。    六、問:楞嚴經上佛說: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此不可還者,就是最後剩下的此能知之性,了了分明,不著見聞。這個能知之性是自性真如嗎?    答:楞嚴經中佛所說的不可還者,是指眾生的佛性。佛性不能歸還於任何一個世間法,因為佛性不從任何一個世間生滅法中而來,不是因緣所生法,而是歸屬於如來藏的性用。佛性在六根六塵上運作,但不見六根和六塵,能見六根和六塵的是妄心七識。    了了分明時,明的是什麼內容,這是最關鍵的;如果明的是法塵境界,那是意識心所明的,自性如來藏並不見法塵、不知法塵、不明法塵,只要有個明,就有見聞覺知性,能見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至少也能知入定與否的法塵境界,這就是意識的知,是意識的明。    了了的了字,是清楚明了的意思,意識只要存在且不散亂,就能清楚法塵境界;而如來藏從來不清楚法塵境界,絕不了了。了了分明,來自於法塵境界,由法塵境界所引起,如果法塵境界消失,就沒有了了,這個知就是可還的,因此是生滅虛妄的。能知之性,要看知個什麼,如果知法塵,知自己有沒有入定,睡著就不知了,那這個能知就是意識的知,是生滅變異無常法。    楞嚴經裏所說的不還給任何一個法的,沒有來源的,不生不滅的,就是如來藏性、佛性。在斷我見時,把可還的生滅法都否定掉以後,參禪就能證得那個不能還的如來藏或者佛性。把六識七識的能知之性,都否定掉,才能認清那個不生滅不可還的如來藏。如來藏的能知性,在開悟以後才能證得,如來藏所知的相分,與六識七識知的相分有區別有界限,悟前觀察不到,悟後如果沒有後得智別相智,也很難知道如來藏到底能知什麼法。   七、佛法當中最基礎的小乘佛法,是要修行苦集滅道四聖諦之理,觀察五陰之苦患,明五陰苦之集諦,知五陰苦之滅諦,修滅五陰苦之道諦。然後一一觀行五陰的苦、空、無常、無我性,內心深處真認可了,就斷我見證初果,三惡道的業從此消滅。依照佛的教理用智慧去作觀行,其中也不離戒律的修行,不離禪定的修行,以及福德因緣。    觀行時主要是識陰的虛妄不容易觀行,尤其是意識心太深細,也很廣泛,把意識心找全,然後一一都否定掉,認可這些識心作用的虛妄也是很不容易的。如果能對識心的體性作深細的了知,然後把識心的所有作用處都找出來,再觀行其生滅虛妄性,就能有把握把我見斷徹底。意識心的境界很廣泛,大家一般容易知道散亂和起煩惱的意識是生滅和虛妄的,可是往往卻不知意識入定,變得深細和清淨,不起妄想,沒有念頭時,這個境界也是生滅虛妄的,此是意識定境,非是不變的真心境界。    既然是境界,境界就是法塵塵境,法塵境界是意識心所分別的對象,那麼知道入定了、進入定境了,這個知定境的是意識心,是生滅法,不是我,不是真實的。因為出定以後就沒有定境了,於是念頭就又產生出來了,這樣有變化有生滅之法,就是虛妄法,不是真實不變異法。六祖說: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真心永遠在定中,沒有出定,也沒有入定,沒有增減變化。    佛在楞嚴經中說:內守幽閑,猶是法塵分別影事。佛說的就是這種入定的情況。祂老人家早已料到眾生難以識別真假,尤其是末法時期,眾生福薄,邪見熾盛,不能認清和辨別真偽,世尊特在楞嚴經中專門提示,以警示後人。    八、眾生一般來說都是有很多的分別,但也都是在世俗法中的人我是非的小事上來分別,心當然是不清淨的,往往能感召生死。但是在大事大非時,我們一定要好好分別,善於分別,才能分清是非對錯,行於正真,不落因果,也不落生死。尤其在佛法的修證上,更應該好好分別,才不至於走錯路;如果不分別,修錯方向,不但不得解脫,反而更增生死。一切事情都要善於分別,沒有智慧就分別不清楚,是非和善惡都把握不准,身口意行就不能清淨無餘,也不能行於正真。    在佛法的修證上,我們確實應該好好分別,善於分別,內心應該清楚,佛經中以及祖師的各種開示當中,某一法某一段落是講真心如來藏的體性,還是在講妄心七識的體性,分別清楚了,才能不把妄心當作真心,不會混淆真妄二者的體性,修行就不會走錯方向,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分別不清楚,就沒法修行了。    如來藏有如來藏的體性,意識心有意識心的體性,二者截然不同。意識心無論怎麼樣,也不能像如來藏那樣不分別六塵,對一切法都無念想;除非是意識心滅了,才不分別了,否則只要意識心存在,就要起分別作用,五遍行心所法當中的想心所是必然要起了別作用的。    九、人的思想是意識心的分別、分析、判斷、思惟、推理等等心理活動,意識有時與前五識在一起共同分別,有時自己單獨分別打妄想,單獨分別打妄想時又叫作獨頭意識,包括夢中和定中的意識活動。意識心的體性有粗有細,細的時候,我們自己很難發現,有很多時候意識心刹那刹那都在起作用,都在了知。除非意識在滅去時,不起作用,沒有了別性,其餘時間只要意識存在,就在分別著法塵,可是自己卻反觀不出來。為什麼反觀不出來?因為智慧不足,定力也不足的緣故。而當反觀不出來時,有人就說自己達到無心狀態了,或者說自己無念了,還有的說,我證得了無妄想又無念頭的真心了,但是這個誤會太大了。    如果有人做禪定功夫,心裏修到無念沒有妄想時,或者是前念已斷,後念還沒有起,中間這時候,內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當然是意識覺知心,因為這種狀態畢竟是屬於覺知的範圍,否則就沒有了了分明,也沒有清清楚楚,正是意識心了知了這時沒有妄想的法塵境界。    而這時的意識心不是無所不能的,其功能有很多局限,與真如如來藏的功能大相徑庭,無法比擬。如來藏永遠不了知境界,不知道有沒有妄想和妄念,也不知道入沒入定這些事情,祂不了知六塵境,如來藏對於六塵不知也不住。如果把這時了知了沒有妄想的境界意識心當作真如,就認為自己開悟了,這樣錯會佛法就嚴重了。佛在楞嚴經中說,如果一個窮人說自己是國王,就會被國王抓住殺頭。那麼在佛法中,沒有開悟說開悟,冒充大菩薩和法王,更是罪業極重。我們在佛法中修行應該是非常謹慎的,慎之又慎,才能免遭罪報。    真正的開悟,就像五祖說的那樣,若見性,輪刀上陣也見。這個意思就是說,真如佛性時時在五陰的各種活動中放光芒,不必把意識修到無念時,真如佛性才顯現出來,只是在心動得很嚴重時,不容易證得真如佛性而已,不是說在妄想重重心思活動很亂時,就沒有真如佛性了。    所以即使是真的開悟了,也不用意識心在各種境界上鍛煉自己去除妄想,不著境,不沾染,去除取舍心,以保任這個所謂的見性境界。真正的開悟明心,一悟永悟,即使妄想很嚴重,真如如來藏也不會丟失不見了,這時照樣知道哪個是自己的如來藏,也知道別人的如來藏是如何起用的,根本不用悟後保任意識心沒有妄想,而認為這樣才是保持悟境。但是悟後如果意識不努力保持禪定,就無法降伏煩惱,也無法觀察如來藏的運作,智慧就不會提升。    有貪染的心,才需要保任,如來藏不用你去保任祂,祂永遠存在,時時處處都存在,即使殺人放火時也在,趕也趕不跑祂,因此不用擔心祂會消失不見了。如果是悟個意識心才會有這種擔心,擔心這個心又出煩惱妄想了,那麼悟境就消失了。這不是真正的悟,而是誤會了的誤。學佛修行的人,大需仔細又仔細,不能認賊作父,意識心永遠不是本心,不能當作本心如來藏。   十、有人說意識心修到無住,就是悟了,什麼叫作住和無住呢?無住是什麼狀態和境界?    世尊在阿含經中講,六根觸六塵,生六識,三者和合觸,識就能分別、辨別、了別、明了六塵。那麼根觸塵時,就是住塵,否則就不能觸;產生六識出來以後,識再觸塵,也是住塵,否則就不能觸塵,觸塵之後識才能知塵。根觸塵多長時間,就是住塵多長時間;識了知塵多長時間,就是觸塵多長時間,識觸塵多長時間,就是住塵多長時間。    根塵識三者和合觸,就是根與識都住塵。比如手拿球,手就是住在球上了,否則就不能拿球。手觸球,身識就產生出來,身識觸球,就是住球上,於是就拿住球了。同時意根與球上的法塵相觸,產生意識出來,意識觸球上的法塵時,就知道是球了。那麼意根、意識、身根、身識都是住塵的,拿多長時間的球,就住多長時間的塵,不住塵時,球就掉下去了。眼識看見了球,也是住在球上了,意識、意根、眼根都同時住在球上了。    意識打妄想或者思考問題時,意根與法塵相觸,是住法塵,意識生出來與法塵相觸,是住法塵,然後意識才能思考法塵,進行推理、思惟、想象、比較等等心理活動。如果幾個識知道了什麼法,就住了什麼法,不住法時,就沒有觸,也就不知道法了,所以識心知法,就是觸法,就是住法,不是無住。    無住時,就是識不存在時,識不了知時,識入深定時。沒有識時,就是不知法不住法時,那是無想定和滅盡定的境界;昏迷和死亡以及睡著無夢時,沒有六識,那時識心是不住的,但是還有意根的住。總之,只要有識,就有住,所以如果說意識心是無住的,就不對了。即使意識真的無住,也不是如來藏,即使意識不在意六塵境界,對六塵境界無心,也不是如來藏,悟得這種意識,不是開悟境界,離開悟還差得很遠。    真正的開悟是悟得如來藏本心,如來藏有住嗎?住在哪裏了嗎?如來藏沒有住,祂是真正的無住之心。如來藏看不見色塵,肯定不住色塵上,聽不見聲音,肯定不住在聲音上,嗅不到香臭,肯定不住在香塵上,不知酸甜苦辣,肯定不住在味塵上,不覺冷熱觸痛,肯定不住在觸塵上,不知道善惡是非好壞,也不知是世俗法還是佛法,祂肯定不住在法塵上。這就是如來藏的無所住,雖然祂無所住,卻仍然能產生一切法,祂就是我們所說的無住生心的心。    六祖當時就悟了這個心,才說出五個何期自性。如果悟個意識心的無住,怎麼能知道五個何期自性?悟個意識的無住怎麼能成就佛道?外道們都把意識的無住入定的境界,當作涅槃,真是錯會大了。還有人認為開悟就沒有意識了,那麼開悟就是什麼也不知道了嗎?如果是這樣,就無法生活下去,也無法繼續修學,等於死人一樣了。眾生不管悟與不悟,都離不開意識心,悟前用意識心思惟佛法參禪,開悟當時就用意識心悟個真心如來藏,悟後也要用意識思惟佛法,觀察如來藏更深細的體性,為人宣說佛法也是用意識心,離開意識心,寸步難行。所以說開悟仍然用意識心,所有的聖人都用意識心來應對一切法。    十一、禪宗以無念為宗,無念是指如來藏心體的無念,禪宗就是以無世俗念的如來藏為宗旨,來建立一切法。禪宗以無住為本,無住是指如來藏不住三界世間六塵境界,祂是個無所住的心,禪宗就以這樣無所住的如來藏為本心,來建立一切法。禪宗以無相為體,如來藏雖然無形無相,其體是真實存在的,禪宗就以無相的如來藏為體,一切法都是以如來藏為體而得以建立。    既然如此,修學禪宗,就不是把意識心通過修定變成無念無想無住無相的狀態,然後就把這種狀態認定為證得真如,從而開悟了。我們無論怎樣改變意識心,變來變去最後仍然是意識心,祂永遠不能變成原本就無念、無想、無住、無相的如來藏真心,因此就不能把意識處於這種狀態稱為開悟。真正的開悟就是用意識心去證得如來藏本心,發現如來藏本心的運作。    意識妄心的體性和如來藏本心的體性要嚴格區分開,不能把二者混淆,要認清二者的本質,以後才能快速地明心見性。識的體性就是有分別和了別性,如果想要自己不分別,只有滅掉意識才能做得到,但是滅掉意識只能入定,不能參禪;如果不能參禪,就不能悟道,所以修行不是要滅掉識心,不是要不分別,相反還要善於分別。阿含經以及大乘經典都講了識的體性,識就是識別,識別就是了別,就是分別,學佛修行對識的概念一定要弄清楚,修行才有下手處。    十二、意識雖然是生滅的,但是修行首先就是要修意識,然後再影響和帶動意根也破無明,最後成就佛道。眾生殺人以後,殺人的行為雖然滅了,可是殺人的業行卻作為種子留下了,種子成熟,就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將來一定會受殺人的業報。同理,意識通過修學大般若,獲得了大智慧以後,意識臨終雖然滅了,可是其智慧卻作為種子存入到如來藏裏,將來就能獲得大智慧的果報,以至將來就能以此智慧修成佛果。    意識分別一切法時,有善分別和不善分別,有清淨和究竟的分別,有不清淨和不究竟的分別,還有的是惡分別、邪分別、錯亂分別、狂亂分別,可見意識分為有智慧的意識和愚癡邪惡的意識等等多種。那麼修行是修什麼?當然是要修六七識,修妄心,把六七識修除無明,修出智慧,讓七識智慧圓滿,破除所有的無明,轉八識成四智,圓滿一切法,究竟成佛。在眾生殺人放火時,如來藏的智慧正大放著光明,可是眾生的七識卻是非常愚癡的,非要殺人放火,造作惡業,將來再受惡報,生死輪回不斷,苦惱無邊,因此修行當然是修七識妄心,讓七識斷除貪嗔癡煩惱,回歸自性,獲得大智慧。    如來藏雖然有般若大智慧,但是如來藏的智慧屬於如來藏的智慧,也與六識七識的智慧不同,祂不能代替七識妄心的智慧。我們修行就是要依止於如來藏本有的智慧,來獲得七識的智慧,七識有智慧了,就轉識成智,成就佛道。我們信佛學佛,就是六七識在學,六七識在修行,六七識在逐漸地明理,逐漸地降伏煩惱,無明一點點地淡薄,到一定時候,就開大智慧,那時就修成就了。    十三、維摩詰經有雲: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這裏的了和意識心的了了分明有什麼區別?    知是菩提,意思是說如來藏這個菩提心有能知性,因為祂也是識,有識的體性。了眾生心行,意思是說如來藏能知能了別意根的心所法,了別意根的作意和思心所。了,是明了和了別的意思。了別了意根的心行以後,就會隨順於意根,變造出相應的法,造就眾生相應的身口意業行。但如來藏永遠不了知六塵境界,不了別色聲香味觸法。而意識心只要存在,就知六塵,了六塵境界。    了了分明的意思是,意識對於相應的六塵境界,一清二楚,內心明了,不糊塗,什麼都知道,可是卻沒有語言、文字、思想的動念。意思就是說,意識心裏明白接觸到的各種境界,卻不用語言表達出來,內心裏也沒有文字出現來形容,也沒有念頭的動轉。只要是對應於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境界,所有的了別性都屬於意識心的了知。如來藏不知六塵,不了別六塵具體境界。對於如來藏的知,這部分內容,沒有明心開悟的人,不能觀察得到,也不好理解。    意識心的了了分明,是對六塵境界的知,意識心了了時,就是分別完成了,分別了就是知道了,就是了了;分明就是很清楚,了然於心,更是分別完成,才能分明。了了時,是現量,是對目前的境界了了,不是比對而知,所以不是比量,比對而知時,一定是有思惟,有動轉,不是一念不生的了了分明境界。如來藏的體性是不了別六塵,對六塵是無知無覺的,不知好惡是非長短方圓。如來藏所了別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了別眾生的五陰根身、宇宙器世間、眾生的業種等等。如來藏猶如鏡子,誰來照誰,自己卻不知道是什麼,不了了也不分明,是鏡子裏的人了了分明,這個人就是指意識心。    真心如來藏和妄心意識的體性,一定要分清楚,對於一切法才不愚癡。如來藏不是權設假設的法,是本來就有,不用再從外得。也不是修行不起念時,了了分明時,真心如來藏就出來了,不能把了了分明的心當作真心如來藏,了了分明的是意識心。真心如來藏不管你起念與不起念,分明與不分明,了了與不了了,祂一直都存在著。真心如來藏也不管你顛倒不顛倒,祂本來就不顛倒,本來就在,對於六塵境界如如不動,不分別,不起念,不散亂,不隨境界轉,始終保持自己的無為性,而不動搖。    十四、法本無法,意思是說如來藏這法當中 ,一法也無,無形無相,心體本空。這句話不是讓我們舍去成佛之心和修法之念,那樣就不會出離生死火坑。不學佛的人都沒有成佛之心,和修法之念,但他們永遠處於生死輪回中。    不思善不思惡之心,是指真如心,祂沒有思考三界法六塵法的功能作用,祂本來就不思,不知善惡是非。不思善惡不是說讓意識也處於不思善惡是非的狀態,就成為真如了,意識心也不思的時候,就是入定狀態,入定狀態仍然是意識心的境界,不是真如本心的本有狀態,因此不能把意識心不思善惡時,就當作真如,就以為這時候開悟了。意識如果入定不思惟了,就不能參禪,不參禪不思惟,就不能悟道。    我們修行所體證到的智慧境界,都可以用言語表達出來,表達不了的,有可能是沒有真悟。如來藏在哪裏,哪個是,怎樣起作用的都可以表達,簡短幾句話就能表達清楚,長篇大論更能說得詳細。佛用四十九年時間,也沒有講完如來藏法,只講出來極微少的一點點,沒講出來的法還有極多極多。所以只要真實證悟,都能把如來藏表達出來,也會表達得很准確到位。    十五、八識能否了別身體的狀況    身體的變化無非就是胖了、餓了、瘦了、渴了、輕安了、舒適了、疲乏了、困了、還有呼吸的狀況,色身內髒的狀況,血液流動的狀況,身體任何一個部位的異常狀況,這些都屬於身根的運行情況。身體的各種狀況,各種變化,最直接的了別是身識,最具體和清楚細致的了別是意識心,時刻刹那不間斷了別的是第七識。意識心了別了以後,祂就會生起名言,把身體的某種狀況定義為渴,把某種狀況定義為餓,把某種狀況定義為舒適和昏沉等等,名言和概念是意識心分別之後的產物,把這具體情況分別出來以後,就有文字和語言的出現。    第七識對身根也有了別性,而且沒有間斷時,從入胎到死亡,以及中陰身裏,都在時刻攀緣身根和了別身根狀況。第七識緣於如來藏變起的身根相分,而有自己的識別了別性,祂只能了別粗略的狀況,不能作具體的了別,因為攀緣的法太多,心識不能集中,也就沒有足夠的智慧作具體細膩的了別,但是身體的異常狀況,祂能首先感覺出來,意識心不知道的,祂就已經先知道了,有時就要警覺意識來了別和關注身體的異常變化。    在六識滅掉時,比如睡著以後,昏迷以後,入定以後,第七識都在堅守和執著著身體,在昏迷時,身體只要稍微緩過來一點,祂就要喚醒意識出來,讓身體動起來,在身體受傷時,祂能努力強撐著身體,不讓意識和身識滅去,頑強地守著身體和生命,祂認為身體是祂的,六識都是祂的,色聲香味觸法都歸祂所有,因此祂才執著不舍,是最頑強的一個識。當身體出現病痛時,即使睡著六識都已經滅去時,祂還一直在惦記著身體,一旦身體病痛加劇,祂就馬上喚醒六識來處理身體的狀況,以至於一宿不能睡個安穩覺。因此說第七識能了別色身的狀況,了別粗略的狀況,有個粗糙的判斷,只是不能細膩一些。    第七識和第六識的了別性也有很大的區別,只是六識的了別性比較詳細和具體,能給出概念和定義,能用文字語言表達出來。第七識和如來藏不能了別身根具體的狀況,不能給出概念,也不能下定義,不能用文字語言表達。    如來藏是否能了別色身呢?如來藏也能了別身體的狀況,如果說如來藏對身根不能了別的話,身體就沒辦法產生變化,也沒辦法繼續存在下去,祂還是能夠了別身根的。但是祂的了別性與身識、第六識和第七識的了別性完全不同,祂絕對不能具體了別身根是哪種狀態,也不會出現名言,不與文字語言相應。如來藏對身根的了別,還是以了別種子最為根本,祂了別了業種和業緣的同時,就知道身根當前是什麼狀態,下一步要如何變化,然後輸出四大種子讓身根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一定與業種一致。    其中具體的如何祂還是不知道,比如現在皮膚還挺好,一會就要有個因緣促使皮膚出現病變,祂知道要如何改變皮膚的狀態,但是祂心裏沒有概念,沒有濕疹或者是水泡的概念,祂就能變出濕疹和水泡等等之類的東西,祂是從業種和業緣上知道要如何變化皮膚,世俗的名言和概念祂沒有。因為如來藏不了知世俗法,所謂身體具體的變化的狀態,如胖、瘦、扭傷、骨折、流血、腫瘤等等這些名言概念祂不懂,這些屬於世俗法,如來藏不了別具體的世俗法。    祂有祂了別的內容和方式,七識心無法知道祂的心理,如來藏主要是以了別種子的形式,知道身根當前的大致的狀況,以後一段時間內的狀況是怎麼樣的,祂也能知道業緣要如何演變和發生,但是心裏還是沒有我們世俗界的名詞概念,第六識與如來藏不能用語言文字來溝通。如來藏依種子判別就知道身根下一步應該如何變化,再下一步應該如何變化,下一秒鐘、下一分鐘、下一個小時、或者第二天身根要如何變化,祂依據種子,有一個大概的判斷,祂這種判斷和我們七識心的判斷還有很大區別,如來藏的了別性和七識的了別性截然不同。    再者,如來藏通過了別七識心行,也能知道身根要如何發生變化,比如讓身體上火了、發脹了、咳嗽、頭痛等等,祂隨順配合七識的心行,促使身根出現以上種種變化,使得身心保持一致,互相影響,這種身根的變化也是三個能變識共同和合運作的結果。   十六、如來藏只有了別到身根的情況,才能幫助身體正常運行,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才能幫助身體複原。比如說身體受傷、皮膚破損、流血,身體做手術了,如來藏肯定知道身體的狀況,之後就能自動的給身體受傷的地方彌補上肌肉,讓身體複合,讓筋骨連接完好,恢複如初。如來藏通過不斷的輸出四大種子,讓身體複原,逐漸健康起來,所以如來藏能了別身根,配合身根,實現業因果報。   只是如來藏了別的方式和前七識,尤其是和意識都不一樣,祂不了別具體的世俗法方面的內容,但是祂還是有祂獨具的了別方式,祂了別之後,不會給身體情況下個定義,加個概念,沒有受傷、流血、骨折、潰爛等等這些名詞概念,也沒有想修補的心行,祂只是按照祂特有的程序來運行,祂的心行真的不好窺探。    祂沒有名言,沒有概念,也不知道身根具體的狀況,但是祂能完全配合身根配合七識,完成身根的各種變化,達到與業種、業緣和七識同步,這說明如來藏能同時了別無數色法和心法。身體手術了,受傷了,祂會幫助恢複,渴了、餓了、疲乏了、困了,祂能配合身根和七識解決出現的問題。如來藏的配合主要是配合意根,因為意根也了別身根,因此就想改變身體狀況,祂了別意根的心行,就配合意根,讓身根有相應的變化,除非因緣條件不允許。    既然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所生,如來藏所變幻,如來藏所變化,一切法因為如來藏才能產生變異,才能有生住異滅,我們就要仔細思惟,如來藏對一切法有沒有了別性,有沒有見的作用。祂肯定有,祂能夠了別一切法,只是了別的方式和內容,與七識大不相同,我們現在沒有甚深的智慧觀察祂的心行,沒辦法了解祂的心行,也沒辦法與之溝通,只有當自己證悟了,有了道種智以後,自己慢慢的一點一點體驗觀行,對於如來藏裏的秘密才能都通達了知。    十七、如來藏的了別性與前六識了別性的區別    我們的思想念頭、觀念、想法、知見,都屬於想蘊和行藴範圍,想蘊是指六個識心對六塵境界了別的功能作用,繼而又取相執取。這種功能作用是如何產生出來的呢?有人說念頭存在如來藏裏,是如來藏出生的念頭,但是如來藏並不存念頭,祂只能存種子,存業種。念頭是一種法,如來藏存一切法的種子,種子輸出以後,就產生了法。意根作意攀緣法塵,觸了法塵之後,了別不清楚,又要想了別法塵,如來藏就會配合意根的思心所,生出意識心來了別。    意識心生出來以後,意識的作意心所法就開始運作,意識就作意於意根想要了別的法塵,之後觸法塵;觸了法塵以後,受心所出生,意識就領納領受法塵;領納了法塵以後,想心所運行,想心所了別法塵,取法塵的相,執取法塵;之後就有感受,受蘊出來了,感受以後還要再想,下一步思心所運行出來,意識就要思量思考,對法塵有了勝解,於是思想念頭不斷的出生、發展、變化,語言也就此產生出來,所以思想念頭就是意識心的功能作用。    從以上分析來看,說念頭是存在如來藏裏的就不對了,如來藏不存念頭,而是存種子、存業種,業種現行,識種子生出來,法塵和意識心就出生,意識了別法塵以後,對法塵有了勝解,然後才能有念頭。如來藏出生法塵以後,意識了別法塵時就會出現連續不斷的了別功能作用,意識執取法塵、思量法塵時,就有思想念頭、回憶、妄想、希望、打算、以及想像,這都是屬於意識心的功能作用,屬於想蘊和行藴。    想蘊就是六識心生出來以後,對法塵的了別取相作用,也就是由五遍行與五別境心所法而運作出來的取相分別性。之後行藴的思心所的行為造作就出來,各種念頭就不斷的出現。所以說念頭是意識心的念想作用,是意根攀緣的結果,由如來藏出生。     如來藏和第六識的區別我們應該能清楚,如來藏有幾個遍,遍一切處,遍一切界,遍一切時,遍一切地,遍一切法。遍一切法是最主要的,一切法主要指六根六塵六識上的法,還有超過六根六塵六識的法,六識緣不到,也了別不到的,是由如來藏出生,意根能緣,但不能具體了別的法。凡是由如來藏所出生的,不管在七識心上留影還是不留影,都叫作法,如來藏本身也是法。    我們應該知道,既然一切法都是由如來藏所出生的,由如來藏所執持,那麼如來藏肯定在一切法上,和一切法在一起,如來藏不可能是生滅性的,因為一切法不可能同時都滅,總有存在著的法,那麼如來藏必然同在,這個法滅了,那個法生出,只要有法存在,就有如來藏存在。    那麼有人修定心裏沒有念頭時還有沒有法的存在?在沒有念頭的時候仍然有法存在,眼識還能看見眼前的光明或者是黑暗,耳識還能聽見周圍的聲音,心裏沒有念頭也知道有什麼聲音,沒有念頭的時候,身識也知道身體的感受,五識只要在了別五塵境界,第六識就一定存在,祂必須配合五識了別五塵境界,外加一個法塵境界,這時候六塵都在,六識心也都存在,六識心只要存在,就要了別六塵境界。除非入深定了,入深定了還知道自己入定了,還有心喜,說明意識心還在。但是有時候意識了別不清楚自己所處的狀態,也許還不知道自己在了別,一個可能是因為祂自己的心識弱,再一個可能是因為意識有愚癡性,反觀力弱,愚癡的人沒有能力反觀自己到底在幹什麼,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樣的心念,在起什麼樣的作用。    如果心中某個法滅了,還有了別這個法的意識心存在嗎?那就沒有了,意識心在這個法上就不存在了。但是另一個法生出來,意識心了別到了,就在另一個法上出現;當另一個法滅了,了別那個法的意識心就隨之而滅,意識心總是在隨著六塵法生,隨著六塵法滅,意識心是要隨著境界的轉換而轉換的,境界的轉換一個是意根的攀緣在不斷的轉換,一個是境界的因緣要不斷發生生滅變化。    而如來藏不管法生法滅,祂一直存在著,這個法滅,那個法還在,如來藏一直在執持著祂所出生的一切法,有些法我們能接觸得到,有些法我們就接觸不到,但如來藏一直都存在,都接觸。所以在修定時,不管心中有念沒念,如來藏都在,我們睡著的時候,更是一點念想也沒有了,但是如來藏還是存在;即使昏迷了,如來藏還是存在,到臨死亡之時,任何一種想法都沒有了,馬上就要死了,如來藏仍然存在;即使六識都滅了,還有意根在,那麼如來藏就存在著。因為祂遍一切處一切法,沒有祂就沒有法,有法就有祂。    我們一般情況下所能知道的了別性,都是指第六識的了別性,以第六識的了別性為主,當然前五識也有了別性。眼識的了別性,能見光明和黑暗,當眼前看不見黑暗,也看不見光亮,這個時候肯定沒有眼識了,只要能看到一點亮光,即使是閉著眼睛,還能知道眼前是黑暗的,這個時候還是有眼識的存在。    前五識的了別作用比較粗淺,我們很容易就知道有沒有五識的存在,這個知是第六識的知,第六識能知五識是否存在,能知五識的狀態。但是第六識的體性比較微細,了別的範圍非常廣,能把第六識了別的範圍都了別到,也是不太容易的,當然了別第六識的了別,還是第六識自己,這是第六識的反觀力作用。    我們所能接觸到的一切境界就是六塵境界,只要把六塵境界的概念弄清楚了,就能判斷出自己所接觸和了知的境界是不是屬於六塵境界,只要是六塵境界,能了知六塵境界的心,一定是六識心,肯定不是如來藏。因為如來藏了別慧特別劣,祂不了別六塵境界,六塵境界是好、是壞、是粗、是細、是美、是醜,如來藏都不知道。    但是如來藏也是識,祂也有識的功能作用,識的功能作用就是了別分別的作用,如來藏了別分別的作用是什麼?祂在何處起了別分別作用呢?我們知道,業種成熟業緣現前時,果報就出現,因為什麼而出現果報、受果報呢?是因為如來藏把業種輸送出來了,果報是與眾生造業的業種相一致的,就是說眾生造什麼業,肯定就要受什麼樣的果報,我們現在所受的果報肯定是從前造過的業所感召到的。    那麼如來藏是如何把業種輸送出來,讓我們受到相應的果報呢?如來藏是如何產生我們的五陰身,產生五陰所受用的色聲香味觸法和三界世間法呢?因為如來藏有了別業種的功能作用,祂了別業種以後,知道緣熟了,就能讓業種現行出來,按照業種如理如法如實的變現眾生的五陰色身,變現五陰身生存的環境,變現五陰身的一切業緣,如實的實現眾生的業因果報。    如來藏不但能了別業種,還能了別根身,五陰身現在處於何種狀況,下一步五陰身應該如何變化,再下一步五陰身又應該要如何變化,如來藏因為能隨時隨地了別業種的關系,這些事祂都知道,祂能依業種和業緣使五陰身出現各種各樣的變化,五陰身刹那刹那的生滅變異,都是如來藏對五陰身和業種的了別作用的結果。    如來藏還能了別五陰生存的宇宙器世間,宇宙器世間其實也是在刹那刹那發生著變化,我們現在沒有能力觀察出來,因為心太粗糙,智慧太低劣了,無法了知這些生滅變化現象,也沒有甚深的禪定和智慧觀察到這些現象。但是我們卻能觀察出一段時間內宇宙器世間的生滅變化,這些變化都是如來藏依據眾生的業種,在刹那刹那的變現和維持著。宇宙器世間要如何變化和轉變,如來藏都能知道,所以祂要不斷的輸送四大種子,不斷的改變著宇宙器世間,宇宙器世間才有生住異滅的現象存在,宇宙各種現象上的發生和變化,都是如來藏了別宇宙器世間、不斷變造宇宙器世間的結果。    如來藏因為能了別業種,了別宇宙器世間,祂就能讓宇宙器世間不斷的發生變化,比如最大的最初的變化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生滅,地球的成、住、壞、空,這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如來藏依據業種,不斷的輸出四大種子,就能讓宇宙器世間出現這些變化,所以如來藏作為識,祂也有了別性。    如來藏這種了別性,我們一般都觀察不出來,因為沒有證得如來藏,也沒有甚深的智慧,我們一般所能知道的了別性都是前六識的了別性,意根的了別性我們也無法了解,所以我們知道的了別性,肯定就是前第六識的了別,以意識心為主,不大可能觀察了知到如來藏的了別性。    如來藏和第六識這兩個識的體性,我們應該仔細分清楚,分清楚以後,在將來參禪的時候,就不會把我們所處的清清靜靜的狀態,沒有思想、沒有念頭的狀態,當作是開悟的狀態,認為自己的心清靜了,達到無知無念了,這就是清淨的如來藏。可是這裏還是有個知,知境界法,知自己清淨和無念的知,這正是第六識對自己的反觀性的知,不是真心如來藏的知,也不是意識的無知。但是這個時候如來藏的知和無知也都在,需要我們用慧眼去把祂識別出來,這樣就能找到自己的主人公,參禪也就達到初步的成功了。    十八、言語道斷,是指真心阿賴耶識根本的體性,祂沒有語言,也不通達曉了任何語言。因此祂不說話,我們說話,祂也聽不見,聽不懂。所以我們想開悟找到祂,祂也不會說,我在這裏,這就是我,所以參禪這種事跟祂無關,祂不理會這件事。但是在參禪時,沒有祂的佐助,我們真就不能參禪,沒有祂的佐助,我們什麼也不能做。換句話說,沒有祂,根本就沒有我們,更不用說參禪了。    所以言語道斷,是指祂不通語言,不通文字,不聽勸告,不聽騙,不聽哀求,不聽吩咐,不聽利誘,不聽兩舌,不聽惡口,不聽綺語,不聽是非,也不聽贊美,語言文字,幹脆就不用施加於祂。言語道斷的意思,不是讓我們修到自己沒有語言時,就是悟了。妄心的沒有語言與真心阿賴耶識的本來就沒有語言,不是一回事。    心行處滅,也是指真心阿賴耶識的體性,真心沒有任何心行,沒有任何想法和打算,沒有任何貪求和厭棄,祂無所求,也無所得,因此事事都不作主。在六塵任何境界裏,祂都不起心,不動念,既不貪,也不嗔,也不愚癡,沒有邪見,也沒有我見,完全是一個無我的心。所以心行處滅就是指真心,祂沒有三界世間的心行,不對六塵境界,不知六塵,不分別六塵,無論什麼樣的境界來了,祂都不動心,所有六識心所具有的善惡和不善不惡的心行,祂都沒有,祂是清淨而又無為的。    十九、如來藏不了知具體的萬法和六塵境界,這是第七識所了知的部分,也是六識所了知的內容。真心與妄心的體性,所對應和了知的內容,要嚴格區別開,這樣才能有正確的認知和智慧。如來藏知,如果意識不知,沒有什麼用,意根知了,意識知了,才有意義,才有作用。    雖然能讀萬卷書,而不知其意,也不是真正的精進。學法的根本目的,是獲取智慧,不是為了收藏無數的知識和學問,不是為學而學,更不是學給他人看的。所以為了獲得智慧,我們要做什麼,如何做,是應該要用心思考的。學佛人,是學佛的心和行,不是要收集所有佛的語言,而是通過佛的語言,了解佛的心,然後學習佛的心,效仿佛的行,最終才能與佛平等無二,慈悲於人。    二十、無一切念者,為真如心,不是妄心七識,只有真如無念,不念一切法。眾生的妄心是有念的,因為六識只要存在,就要面對六塵境界,肯定有念想。佛雖然是無上覺,祂的七識心也有念,佛要觀察哪個世界眾生的緣熟,可以現應化身去救度,而觀察思惟就是念,沒有念不會去觀察眾生的根器和眾生的因緣,沒有念佛就不能因材施教,演說無量法。釋迦佛在娑婆世界度眾也沒有離開過念,除非佛入定,和無事時,不用度眾生時,才沒有念。    但是從另一面來說,真如也有念,真如除了不念六識所念的六塵境界,其餘一切祂都念。悟後慢慢就會懂得真如的有念和無念,那是後得智、別相智、道種智才能了知的內容。所以不能把真如的無念當成意識心的無念,也不能把意識心的無念當成真如的無念,悟前往往錯會佛語和祖師語。現在普遍都是真妄不分,把妄心的體性當真如的體性,而真如所具有的體性讓妄心修行去達到,那怎麼可能做得到呢?現在的眾生顛倒知見太多,真不知真,妄不知是妄,真妄互相混著說。    二十一、有人說如來藏是眾生立出來的,我們立祂,祂就存在,不立祂 ,祂就不存在。可是實際上如來藏根本不用我們立,祂本自存在,任何人想推翻祂,也推不倒。祂永遠不滅,任何人用任何力量,都不能磨滅祂,不管眾生承認不承認祂,祂一直都在默默無聞的工作著,為眾生奉獻著一切法,俯首甘為孺子牛,祂只管耕耘,不要收獲。    如來藏是世間最正之眼,能見一切法,而又無所見;能知一切法,而又無所知;能聞一切法,而又無所聞;能覺一切法,而又無所覺。祂無見無不見,無知無不知,無聞無不聞,無覺無不覺。如來藏的無知,是因為如來藏不對六塵境界,不分別六塵境界,對一切法不作具體了別,又沒有覺觀,沒有名言概念,沒有知見,沒有觀點、意見和看法。    但是,如來藏又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所不覺。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如來藏能了別業種,了別業種時就了別了一切法,同時依如來藏而運行的佛性,在一切法上都能運行,對一切法都有見性,因此能覺一切法,能觀一切法。此種覺觀與七識的覺觀截然不同,其見性與七識的見性也截然不同,眾生往往很難區分。    如來藏在了別業種以後,就要依據業種,變造一切法。如果祂不知一切法,那就無法變造了,或者是要錯亂地變造,那就會出現因果不符、無因有果、有果無因的現象,而眾生的因果從來就沒有錯亂過一絲毫,可見如來藏能如實了別業種,如實依業種出生一切法,實現因果律。實際上,因為如來藏能知一切法,才能變造一切法,祂知的方式,一是知業種,二是知因緣;另一方面祂有見性的功能作用,能見一切法,就能配合一切法生起和轉變。總體來說,如來藏的見聞覺知性非常殊勝,也很特別,別於七識的見聞覺知性,我們難於了知。    二十二、無心定與真如三昧的區別    無心定的意思,就是住在定境中,無念無想,無所事事,百無所思,意識不起思惟和觀照,就像楞嚴經中世尊所說的內守悠閑的狀態,這些都是意識的閑著狀態。有些人就誤會這種狀態就是不起念想的真如了,認為是證得真如三昧了。其實真如本來就沒有一絲念想,不管修不修定,都是如此,因此真如的狀態永遠不改變。而禪定中意識的不起念的狀態,是修出來的,先無後有的,那麼有後還能無,早晚還會消失,生滅變異之法,就不是不生不滅的真如,那就不等於真如三昧境界。    二十三、動念即乖的意思    乖,是乖離、違背、不是的意思。當我們動起念頭的時候,這個起念動念的心,不是第八識本心。因為第八識從來不動念頭,尤其是三界世間法裏的念頭,有語言有文字有聲音有心思的念頭,第八識都不會出現。只有妄心才有念頭,因為意根對於世間法的攀緣不止,惦念不斷,意識就要不斷的出生各種念頭和思想,生生滅滅,斷斷續續,抓不住理還亂。所以沒有唯識種智的人,所能觀察出來的念頭,都是妄心思想出來的,起念的心都是妄心,不是第八識本心。    二十四、怎樣才是無分別?    如來藏的無分別性,七識心很難做到。接近於如來藏的無分別狀態,也就是七識的無心狀態,七識心無心時,對一切法都無所謂,不再放在心上。看像沒看見一樣,聽像沒聽見一樣,沒有人我對立是非糾紛,不管好壞是非,不著六塵境界。    但是這種狀態,還是分別了,知道是色是聲是香,認識你我他她,有了名言概念,與如來藏那種不知所以,沒有名言概念的無分別狀態還是有區別的。畢竟識心種類不同,功能作用就不能相同。             第十七章 轉識成智    一、眾生的八個識都是識,因此都有識性。識性就是識別性、了別性和分別性。其中如來藏識別的對象和範圍與前七識都不相同。因為這些體性眾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對於凡夫眾生,有時就不講如來藏的識別、了別性。只對凡夫眾生說,如來藏是無分別心,這樣就能把如來藏與前七識的體性分開,避免了凡夫眾生誤會和混淆如來藏與前七識的體性。等到眾生漸具智慧,能夠把八個識分清時,就告訴眾生,如來藏也有分別和識別性,只是分別的對象有所不同,這樣,眾生對於如來藏的了解就能更深一步。    眾生前七識的識別了別,都帶有染汙性,都有貪嗔癡煩惱和無明,這要在學佛修行以後,漸漸轉化七識的染汙性為清淨性。因為七識有無明,有無明就遮障智慧,破除一分無明,就增長一分智慧,無明破盡,七識裏全部都是明,八識全體都成為智識,四智圓明,佛道的修行就此結束。    到成佛時,八個識的轉識成智總共分三次轉變,第一次,是在明心見性以後,修到初地菩薩時,第六識和第七識初次轉識成智,其中第六識轉成一分妙觀察智,能以大智慧觀察出一切世間法,都是由如來藏所出生、所變現、所執持,這時就證得一分法無我。在一切法上能夠多分或者少分觀察到如來藏的運作,也能少分觀察到第七識的運作,因此具有了一分無生法忍慧,達到初步的無漏,智慧深利。第六識的心所法,原來具足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邪見,以及隨煩惱,與五十一心所法相應,這時已經斷除了根本煩惱的現行,隨煩惱也消失不見了,逐漸與二十一心所法相應,只是煩惱習氣有時還會現行出來,這個習氣要到七地菩薩滿心才能斷盡。    在第一次轉識成智時,第七識就轉變成一分平等性智,對於自我的執著性得到有效地降伏,也達到初步的無我無漏。祂依據第六識的觀察智,知道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所為,不是自己所為,一切法不屬於自己,因此對如來藏的貪執性就減除一分,對自我的執著性就得到有效的降伏,具有一分法無我性,能夠平等地看待一切人事物理,執取自我性減弱,深層次的我慢去除了。    因此做一切事情,不再完全以自我為主,而能平等地照顧到他人和其他團體的利益,不再很強烈地說:我、與我有關的都好,別人的、與我無關的都不好。與人交往是先責己,後責人,做事公平、公正、無私。雖然不得不隨順於世俗,在語言表達上要有個我字,可是內心裏會覺得有我就很慚愧,突出自己,表白自己,就有愧疚的感覺,這時的意根就與慚愧的善心所相應。    第二次轉識成智,是在臨入八地菩薩時,第六識再次轉變成更深細的妙觀察智,第七識再次轉變成更深細的平等性智。第三次轉識成智,是在臨成佛之時,第六識全部徹底地轉變成妙觀察智,沒有一絲無明,第七識完全徹底地轉變成平等性智,沒有一絲無明。之後前五識就轉變為成所作智,前七識都轉變完以後,如來藏就轉變成大圓鏡智,八識就完全轉變成四智,於是佛就具足了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    佛的八個識都已經轉成智識了,但是八個識還是都存在的,並且都要運用,都要發揮其智慧的功用。前五識轉成成所作智,第六識轉成妙觀察智,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如來藏轉成大圓境智。佛的五蘊身仍然還存在著,也都能得到高效能的運用,佛的十二處、十八界也都存在不滅,都能夠得到圓滿的運用。佛有眼睛,有眼識負責分別色,有耳根,有耳識負責分別聲,佛仍然有六根、十二入、十八界。當然佛的六根是互通互用的,十八界的功能比我們的優異極多,我們是沒法想像的。應身佛和化身佛到我們人間來,與我們一樣也有六根六塵六識,只是功能要遠遠超越於我們。    應身佛、化身佛到我們人間來,與我們同樣有六根六塵六識,只是功能不一樣,遠遠要超勝於我們的六根六塵六識。但是應身佛化身佛與這個世界緣盡了,也會入滅,那時六根滅了,六塵滅了,六識滅了,真如心不滅,意根不滅,佛還會到其它有緣世界現佛身度眾生,凡是能滅的都是虛妄的,真實的永遠不滅。什麼是真實法呢?只有真如心是真實法,是實相法,祂永遠不滅,其他一切都是生生滅滅變異不停的,所以應身佛、化身佛身中也都有真實法和虛妄法。    那麼應身佛和化身佛說法時,用什麼來說呢?當然用口、用舌、用身識、用平等性智、用妙觀察智,同時也有真如心大圓鏡智的配合,這樣佛說法度眾都是八個識心和合運作。然而佛的八個識心可以分開單獨運轉,單獨起作用,這是佛特異於我們之處。而我們做一切事必須八個識和合運作,只有妄心不行,只有真心也不行。 二、眾生通過修行,七識心越來越清淨時,煩惱減輕,無明減少,種子變清淨了,存在如來藏裏的識種子的染汙性漸漸減少,清淨性就漸漸增加。如來藏再輸出識種子時,就輸出清淨的種子,七識心的心行就清淨一些了,不是無煩惱就是煩惱輕微。當無明都斷盡成佛時,七識心徹底轉變清淨,如來藏裏沒有一絲無明種子,輸出的種子全部都是清淨的,所以佛的身口意行是絕然清淨的。    無明斷盡時,意識心變成妙觀察智,意根變成平等性智,前五識變成成所作智,如來藏就轉變成大圓鏡智。這樣看來,是七識妄心拖累了如來藏,把染汙種子存了進去,使如來藏不能完全徹底地發揮出其應有的智慧德能,其智光被七識心的染汙種子所遮蓋,雖然其光能照大千界,但實際所照有限。一旦七識的染汙種子都轉變清淨,沒有無明了,如來藏之智光才洞徹十方,圓滿無礙,這就是如來藏本來之德能,本來之智光。    三、依識有生死,依智無諸佛。這裏的識,就是指七識妄心,其識種子分秒刹那都在生滅變異著,因此不是常恒之心體,是生滅變異的虛妄識心。因為七識有貪嗔癡煩惱,心地是染汙的,情執也很深重,其智慧就是狹劣的。如果依七識,把七識當作真實而不壞滅的我,以此錯執,就有生死輪回苦,永不得解脫。因為前六識在五種情況下能滅:死亡、昏迷、睡著無夢、入無想定、入滅盡定。第七識,阿羅漢涅槃時也能滅,所以七個識是生滅無常變異的,有智慧的人就不能把七識當作永不壞滅的我,也不要對其攀緣,執著不舍,否則生死輪回不斷,苦惱不斷。    智,是指智慧德相如來藏。如來藏人人本具,與佛無異。但祂也不是佛,曆來都沒有名字,沒有尊稱,沒有地位,說祂是什麼不是什麼,對祂來說都無所謂,祂既不知道也不承擔,把祂尊稱為佛,是我們強加予祂的,祂不是佛,也不是眾生,但也非不是佛,非不是眾生。六祖說:說似一物即不中。說祂是什麼都不對,說祂不是什麼也不對,因為一切法都是祂造就出來的,那麼一切法的實質都是祂,祂就是一切法,但是祂又不在三界裏,三界裏沒有與祂相比對的法。既然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創造的,一切法就是如來藏,歸如來藏所有,那麼實質上也沒有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應化身佛也如是,都是諸佛的無垢識做,實質上也就是無垢識如來藏,所以說依智無諸佛。    四、智和識    識通常指沒有智慧的識心意識,七個識都是如此,因為無明蔽心,無始劫來我見、見取見,各種邪見和顛倒見充斥於心。識心無智慧時往往自意以為自己的所有見解和看法都正確,其實大多是邪見,對一切法的見解多數是錯知錯解,由於無明煩惱遮障於心,不見諸法的真實相。    智,主要指如來藏所具有的本來智、無礙智、無漏智、光明智;其次指破除了一部分無明、已經轉識成智的六七識心,這種破除全部或者是一部分無明的識心,已證得了諸法實相,對一切事理或者是一部分事理的認知是正確無誤、充滿智慧的。眾生在深重的無明裏,往往是依靠著自己無明的識心認知,扭曲事理的真實相,造作無明的身口意業,而且也不自知後果可畏。我見和見取見邪見深重的眾生,都是識心意識泛濫,因此才流轉生死無窮盡。    識心沒有智慧的時候,就不能依本來智來修證自己的心行,要想獲得智慧,就要多熏習般若之理,並且要努力證得根本智如來藏,之後才能依如來藏的本體智,修證自己的身口意行。還要努力修除無明,降伏自己的性障煩惱,降伏我心和慢心,對事理要多作深細的思惟,看清一切事理的本質,這樣漸漸地也就能擁有智慧了。    明心悟道後,意識由於打破了無始無明,證得了諸法實相,也就獲得了一定的智慧,但是這種智慧裏還有染汙,有貪嗔癡煩惱,因此還屬於有漏的智慧。意識把自己的煩惱斷除,達到無漏時,才能生起無漏智,這時識心就轉變成智了。這是進入初地的時候第一次轉變,第二次轉變識心成智慧,是修到八地菩薩的時候,第三次轉變就成就佛道了。    不嚴格說,明心見性以後意識心就在漸漸地一點一點地轉變,只是不明顯。再放寬一點不嚴格來說,有少部分人學得了正確的佛法,尤其是大乘般若法,思想認知就能慢慢地悄悄地轉變著,集聚到一定時候,破除無明,就明心悟道開了智慧。性障煩惱深重的人,依智不依識很難做到,處處都是識心意識,沒有智慧,自以為是,慢心深重,這樣就障礙自己智慧的開發,實是障道的根苗。    五、智,有兩個含義,一個含義是指佛教中講的具有真如智、般若智的實相心如來藏,祂有出世間的大智慧,所以稱為智;另一個含義,是指證悟了諸法實相以後,出生了世間和出世間智慧的識心六七識。我們通常所說的智,是指第二種。智與識,心體是一,其智慧與德能利用不同,二者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是二者都有了別作用,都有心體的功能作用;不同之處,智,了別得全面、徹底、究竟、真實不虛;而識,了別得片面、浮躁、虛謬、不真實。    八個識都是識,都有識別了別的功能作用,但我們平常所說的智和識,主要指意識心,了別世出世間一切法,以意識心為主。祂的識別性是最活躍最細致的,識別能力最強大。前六識和第七識這幾個識心,在無明比較重,智慧不足的情況下,了別相應的法時,未必了別得真實,未必了別得准確,未必了別得究竟,這個時候,這幾個識只能叫作識,不能叫作智。如果這幾個識,去除了全部或者一部分無明,通過修行達到了初步或者是完全的無漏,有了無漏智慧,對於一切法,能了別得真實,了別得徹底,了別得究竟,這時候就叫作智,識性已經轉變成了智性,就叫作智識。    真正的轉識成智,要等我們明心見性以後,修到初地的時候,六七識才開始真正轉識成智。因為這時候六七識已經斷除了煩惱,人我執已經降伏或者已斷一部分,雖然還要留一點點不能斷盡,但是識心已經初步達到無漏,智慧沒有嚴重的遮障,對於大小乘法已經通達,有了一分唯識種智,觀察一切法,了知都是自心如來藏所顯現,其智慧比較深妙了,所以就稱作智。菩薩明心見性以後,就開始具備了一定的般若智慧,識心智慧也漸漸地在增加,並且智慧越來越深利,但是因為煩惱沒有降伏,人我執沒有降伏,識心還是有漏,其智慧還不夠深廣,因此還不屬於完全的轉識成智。    識心達到無漏,轉識成智以後,第六識轉成妙觀察智,意識心觀察一切法,都能發現如來藏的運作,了知一切法都是自心如來藏,沒有外法可得。其智慧能徹見諸法的實相,不再把所接觸的一切法當成真實存在,有真實的自體性,並且發現一切法的功能作用都是如來藏所現起的,這種智慧就叫妙觀察智。在這之前,意識心是著相的、有漏的,意根還有我執,把一切法還當成真實,雖然有時也是認為很多法是虛假的,但是其認識還不夠徹底究竟;這個時候意識還是以識性為主,智慧性還不具足,所以還不能叫作妙觀察智。    明心見性之後的意識心,與明心見性以前的意識心,其智慧性發生了轉變,與從前有所不同。明心見性以後就有了一定的般若智慧,也能觀察到在某些法的運作當中,如來藏在背後運作的秘密,但是智慧還不夠深廣,所以仍然叫作識。雖然此時的識還沒有轉識成智,其實也是在慢慢的轉,只是轉的不明顯,以入初地為一個明顯的界限。所以入初地叫轉識成智,第六識初步轉為妙觀察智,第七識初步轉為平等性智,意根看一切事和理,都是如來藏所現起的,本質就是如來藏,這樣心就平等了,看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這中間也沒有一個我;有我,心就不平等,沒有我,心就平等了。  六、佛地的轉識成智,是把七個識的染汙種子轉變清淨了以後,無明斷盡,意識心轉成妙觀察智。因為意識斷盡了一切煩惱和無明,沒有了遮障沒有了漏,觀察一切法才是最妙的,有無明就有障礙,觀察一切法就不妙。意根第七識轉成平等性智,因為意根沒有無明的遮障了,不執著自己和一切法,斷盡了我執和法執,所以對待一切法都是平等一如的,看眾生都是看其如來藏性。前五識轉成成所作智,因為五識沒有無明了,見一切法也就沒有了障緣,所作皆成。然後如來藏就轉成大圓鏡智無垢識,因為裏面含著的七識的染汙種子徹底清淨,七識不再拖累如來藏,如來藏無垢識就能圓滿光照一切法。 七、十法界包括六道輪回的凡夫六法界和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佛的識已經完全轉成智,以智起用,也用本心無垢識起用。眾生用識心起用,也用本心如來藏起用,眾生起用是如來藏與識心和合起用,而佛的八個識心可以單獨起用。    成佛作祖離不開生滅相,單獨一個佛的無垢識真如心,也不能成佛作祖。祂不是佛不是祖,是我們給祂取的一個假名,祂自己並不認可,祂不認為自己是佛、是真實的、是我,因為祂是無我性的心。    凡夫從學佛到成佛,都離不開各種生滅法。五陰本身就是生滅的,但沒有五陰不能修行;各種禪定境界無量三昧都是虛妄的,但是如果不去證得,也不能成就佛道;識心雖然是虛妄的,但是不轉化,不破除無明,修行也不能成就;各種境界雖然是虛妄的,我們還是得在各種虛妄的境界中修行,以轉心轉境界。境界如果沒有轉的人,也不是大成就者,而心不轉,境界就不會轉。身心這個假殼子,以及根塵識,都得要好好地利用,我們就是要借助於這些假法來修行,來成就無上覺。    轉識成智,沒有成佛時,名稱都是識,轉成智了就是佛。凡夫到成佛的距離還很遙遠,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轉識成智而成佛的。明心開悟了,也只是賢位的住位菩薩,還需要經過十個行位,十個回向位,才入初地。這才走完三分之一的路程,還有三分之二的修道過程需要走。而要入初地,需要很大的福德,需要為佛教做出極大貢獻,為眾生做很多事情,還要有無生法忍慧,有一分唯識種智。    修行先具備正確的知見,知見完備,因緣具足時,才能明心開悟。明心需要有大福德,這個福德是在為佛教和眾生做事當中得,在忍辱持戒禪定修慧當中得。相應的戒定慧都要具足,大乘的理要明,還要有因緣現前,才能明心證真如。明心不是閉關修行就能修得來的,理不明,閉關也沒有用,閉關時既沒辦法修福,還要耗費福德;修行過程中沒有各種事境的磨練,忍辱行也修不好,菩薩六度就不容易具足,明心證悟就困難。所以修行中還是要多著重於修行菩薩六度,這是正修行。   八、煩惱會染汙自己的心性,而漏掉一切善法功德,其果報還是由自己來承受。所以說有我即是惡,有我即是罪,有我即是漏;無我無漏,無漏就能具足一切善法功德。初地菩薩初步的轉識成智,達到初步的無漏無我,第六識有一分妙觀察智,第七識有一分平等性智,因此第六識第七識的心所法與地前菩薩就有所不同。        第十八章 轉依如來藏 一、真正的轉依如來藏,那是在證得如來藏以後的修行過程中的事。在悟前是不能真正轉依的,因為不能現前親自觀察的緣故。現在在小乘法的觀行雖然能否定了五陰十八界為真我,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找到如來藏究竟在何處,不知道如來藏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如果現在把意識心安住在如來藏上,那只是相似的般若,相似的真如三昧,不是真正的真如三昧。沒有找到真正的三昧心如來藏,那就不能真正地安住。    相似的真如三昧,是平時我們意識心在世俗法當中,照樣在忙一切的世俗事業的時候,心裏不把這些世俗法當作真實的,同時想象一個真我如來藏的存在,因為沒有親自證得,只能想象,這就是相似的真如三昧。雖然表面上不認世俗五陰為真實,但實際做事時根本做不到,遇緣就會迷惑顛倒,造作貪嗔癡業行,因為意識表面的知見看法不起作用,意根並沒有受到熏染,還不懂得一切法都不真實,都是真如,離真正證得還有很遠很遠的距離。這只是學相似真如,類似於真如,但不是真正的真如,心裏還沒有如,沒有證得真如之故。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真如三昧呢?那要在證得真心如來藏以後才能知道。證得如來藏以後,我們才能知道如來藏原來是這樣的清淨,在做有為法時,也是這樣的無為。證得如來藏以後,就知道如來藏是如何起作用的,在此處起何種作用,在彼處起何種作用,知道了在各處都起什麼作用,都是如何運作的。這樣就慢慢清楚了如來藏的真實而如如性,也就了知了祂的真如性,然後七識心就會慢慢學過去,慢慢轉依過去,最後能完全轉依,七識就會漸漸的完全轉依於真如。    證得如來藏的時候,同時就知道五陰十八界只是一個虛假的殼子,是被如來藏所變起的一個假相,心裏漸漸地就會降伏我執煩惱。最後到入地的時候,就會證得這些相都是如來藏生起的功用,也都是如來藏。不僅意識能夠轉依於如來藏,意根也會轉依於如來藏,不再認如來藏的功用是意根自己的功用,這樣就達到了無我,智慧增廣,越來越深。    二、轉依如來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有些人認為知道五陰十八界虛妄,內心有些與空相應了,就是轉依了如來藏,與如來藏的空相應了。可是我們現在雖然能認識到了五陰十八界的虛妄,也許有可能證得五陰無我了,但是因為還沒有找到如來藏究竟在哪裏,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如何是心空的,也就不能現觀到祂的體性究竟是如何清淨的,因此不能真正地轉依於如來藏。如果說要把意識心安住在如來藏上,現在也僅僅是個相似的般若,相似的如來藏,不是真正的般若智慧,沒有真正找到如來藏的時候,就不能現觀如來藏的清淨無為體性,內心就不能真正的與如來藏的清淨無為性相應,那麼這種安住法也是想象的名字安住,不是真正心地上的安住。    斷我見以後,平時我們意識心還是照樣要忙一切的事業,忙一切的世俗法,只是不再認世俗法為真實的。否定了虛妄的世俗法之後,內心變得有些空了,但是這種空不是如來藏的空,還不能與如來藏的空相應到,那就沒有安住在如來藏的空上,必須在觸證到如來藏以後,才能真實的安住在真如性上。沒有證得真如時,內心裏對於到底什麼是真如,真如是什麼境界和狀態還不清楚,那是沒法安住的。只有證得真如的時候,證得如來藏的時候才能知道,在這之前,只是想象和猜測而已,聽他人說的並不等於實證。    當我們明心證得真心如來藏的時候,就會知道,原來這就是我的真心,祂是這樣起作用的,祂在這裏起這種作用,在那裏起那種作用,在各處都起著什麼作用,都是如何運作的,同時也能觀察到雖然祂在三界萬法中功德無比,可祂卻是無我性的,也是無為性的,從不居功自傲,清清淨淨,對一切法都如如不動,沒有一絲煩惱和私心雜念,這樣七識心漸漸就能隨學過去,轉依過去,心就能逐漸清淨了。    當意識心慢慢轉依過去時,意根也要轉依,心就能漸漸清淨下來了,內心裏清清楚楚地知道,五陰十八界只是一個幻化的假殼子,都是被祂所變起的一個空相罷了。最後修到初地時,六七識斷除煩惱,初步的轉識成智,就會證得一切法全部是真如自性所起的妙用,全都是真如,內心清楚地現觀到,一切法相都是如來藏所生成的,本質也都是如來藏,這樣就真正證得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智慧就要不斷的增進,智慧越來越深了。所以真正的轉依是在明心證真以後,轉依成功就進入初地,成為地上菩薩。    三、為什麼說轉依位是指從初地菩薩開始    轉依是指妄心依止於如來藏的清淨體性,修除心地的染汙性,心轉清淨,具有清淨性,也就是要轉識成智。轉識成智,總共分成三次,修到初地菩薩時是第一次轉識成智,因為煩惱已經得到有效的降伏了,再也不能遮障其心,因此六七識就由識而轉變成智,這時意識心和意根第七識就是智識,方便說為識,第六識具有初步的妙觀察智,第七識具有初步的平等性智。    第二次是八地菩薩轉識成智,八地菩薩不僅斷盡了煩惱,煩惱習氣也斷盡,不再現行出來,不僅斷盡了人我執,法我執也得到根本性的降伏,因為無明淡薄,心地的遮障幾乎都消除了,這時第六識和第七識意根的智慧就更加深利。    第三次轉識成智是在臨成佛時,轉八識成四智,這次是徹底的轉識成智,無明斷盡,法執斷盡,從此以後六七識的智慧達到究竟徹底,不用再轉變了,前五識也變成了智識,沒有了無明,四智都已經圓明。    初地菩薩因為斷除了煩惱的現行,只留一點貪愛煩惱,以避免命終入無餘涅槃,其它的煩惱都斷除了,心地的遮障去除了一部分,開始達到初步的無漏,具有初步的無生法忍慧,入到了如來家。六七識體性轉變清淨了,就是轉識成智,如果六七識不轉變清淨,就沒有轉識成智,沒有資格入如來家成為真佛子;當然這時的轉識成智還不是究竟而徹底的,只是轉變一部分,還需要在以後的修行當中再次轉變。    初地菩薩貪嗔癡煩惱都已經得到降伏,可以全部斷盡,只是為了留惑潤生,才保留一點貪愛,那麼六七識的心所當中就沒有染汙的煩惱心所,心所法改變了,由原來的染汙性初步轉變成清淨性,惡心所法滅除,善心所法增加,第六識的心所法不再是五十一個,第七識的心所法不再是原來那麼多,這兩個識就算初步的轉識成智,也算初步成功的轉依了如來藏的清淨性,初步轉依成功。如果菩薩的六七識轉依如來藏不成功,心地不清淨,就沒有資格入如來家,所以從初地菩薩開始是屬於轉依位的菩薩。    四、如何轉依如來藏    所謂的轉依,是在開悟證得如來藏以後,觀察如來藏在五蘊身中運作時的清淨性,然後七識心在身口意行中慢慢依止於如來藏的清淨性。再觀察如來藏的無漏有為性,七識在做有為法時也要轉依如來藏這種無漏的體性,無怨無悔地為佛教事業而奉獻,為廣利眾生,不為個人私利。一切心行都要依止於如來藏,五陰按照如來藏的清淨性無漏性為人處事,逐漸達到清淨,這就是轉依。    證得如來藏以後,具體觀察祂是如何配合五陰各種活動的,如何產生每一法的,祂在五陰的運作當中是如何清淨無染汙的,這樣識心愧悔自心的不清淨性,就能受到熏染,逐漸轉依成功,七個識慢慢都能轉識成智了。    五、在世間萬法當中最忙碌的就是如來藏,但祂從不覺得忙,總是運作有序,有條不紊,遊刃有餘。祂就像八爪魚一樣,事事都參與,卻一樣也不放在心上。從不覺辛苦和煩惱,也不居功自傲。祂總是在圓滿成就一切法,卻從不動心,不執著這些法,不貪厭這些法,也沒有成就感。這樣的心才值得我們皈依,向祂學習,學好了,則天下太平無事,太平盛世來臨!    第七識意根了別六塵境界的智慧粗燥,卻處處作主,時時發布命令,不知法界實相,把如來藏的功勞據為己有,處處執著,貪愛不舍。把六識的功能據為己有,貪執不舍,把一切法都當成是自己的,居功又自傲。只有通過修行,讓祂認識到法界實相,認識到一切都是無我的,都是無祂自己的,這樣才能改變祂,讓祂放舍一切自我,平等無私,才能成佛。    六、如何才能斷疑生信轉依如來藏    斷疑才能生信,有疑不決,信根不具足,只有確實見到證到如來藏,才能斷疑,才能確信,才能慢慢轉依如來藏。解悟猜測的,沒有如此功德受用,因為不能現前觀察如來藏的清淨性,就無法依止。    向如來藏學習,轉依如來藏,首先是意識的事,意識學明白了,轉教意根,意根皈依如來藏,以如來藏為榜樣,時時處處依止如來藏體性,降伏意根的我性,淡化無明,轉識成智,才能成就佛道。    轉依的前提條件必須是證悟,解悟無法真實轉依,因為解悟觀察不了如來藏的運作,不知道如來藏在有為法運作中的無我性和如如性,就沒辦法真正轉依,猜測出來的,內心有疑不能決,因此不能改變自心。    自己真正實際見到的事情,真實的證悟,才能百分之百相信,才能斷疑。否則縱然能猜測出如來藏大概是如此清淨的,能暫時壓伏自己的煩惱,可是內心深處的疑不能斷,結縛就不能斷。斷結,就是斷生死的根苗,斬草除根,是極其重要的。    七、楞嚴經彌勒菩薩介紹修行唯心識觀    彌勒菩薩說:識性流出無量如來…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識,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這句話非常關鍵,如來藏所流注出來的任何一個法,全部是如來藏,全部是如來,法法皆真如。    細心觀察十方世界乃至於微塵,都是唯如來藏圓成實性,是如來藏所變造顯現出來的,都是如來藏性,識心如來藏圓滿妙明呈現一切法。這樣觀察之後,就能入到自心如來藏中,究竟徹底轉依於如來藏,不再依著依他起性的六識心,也不再依著遍計所執性的第七識,全部依靠真心自性,依靠真如佛性。真正證明了一切法都是如來藏,都沒有真實出生過,如來藏自性也不是生的,是本來就存在的,這樣法執即斷。             第十九章 如來藏遍一切法不在三界內外     一、如來藏遍一切處,遍一切時,遍一切地,遍一切界,遍一切法。遍一切處,就是十二處六根六塵處,眼根觸色塵處有如來藏的顯現,耳根觸聲塵處有如來藏的顯現,鼻根觸香塵處有如來藏的顯現,舌根觸味塵處有如來藏的顯現,身根觸觸塵處有如來藏的顯現,意根觸法塵處有如來藏的顯現。六根六塵都是如來藏變現出來的,都有如來藏的執持作用,眾生所接觸的每一個境界都是如來藏所顯現出來的。    如來藏遍一切時,從出生到死亡,到中陰身,到胚胎,到再一次出生,如來藏從來沒有斷滅過,每一刹那都在執持著眾生色身的生命活動,眾生的生老病死都由於祂的運作而出現。遍一切地,地包括三界九地:欲界地,色界四禪天,無色界的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地,在這些器世間當中,都有眾生的如來藏在維持運行,其中只要有眾生的存在,就有眾生的如來藏存在和運作。所以一切法都由如來藏而生而顯,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如來藏遍一切界,包括十八界六根六塵和六識,包括四聖六凡的十法界,都有如來藏在運行著,都是如來藏所出生和執持的。如來藏遍一切法,一切法包括色法和心法,色法包括五根、五塵、法處所攝色;心法包括七識和七識的心所法,與心相應的行法,與心不相應的行法,有為法和無為法。只要是世間存在的法,不管眾生有沒有能力認知到,都是由如來藏所生,離開如來藏,這一切法都不會出生和顯現。    世間一切萬法,都是如來藏變現和執持,所以一切法都有如來藏在其中運行,沒有如來藏,就沒有一切法,一法也無。整體來說,世間所有一切法,就是一真法界,都是如來藏的妙用妙現,都不離如來藏。那麼尋覓如來藏根本就不難,難在自己的福德因緣等等的條件不具足,因為因緣條件不具足,心裏有遮障,就不能見如來。那就要想辦法修除遮障,多修菩薩六度波羅蜜,這也是正修行。    二、阿賴耶識非出入,非不出入。說祂出入,卻不可見,又感覺不到;說祂不出入,卻能入住色身和離開色身。阿賴耶識不是色法,入住色身時,沒有色法的那種出入相;而空氣和風、氣息,雖然看不見,卻是物質色法,可以有出入,有看不見的形質出入。阿賴耶識沒有形質,那種出入法,世俗裏找不到,也無法形容。如果說阿賴耶識出入色身,可是阿賴耶識卻遍色身一切處,遍內外六塵處,既不在色身裏,也不在色身外,也不在色身中間,無所在處,又無所不在,沒有一個法上沒有阿賴耶識的執持作用。但是臨終時,卻能從身體各處離開,離開之處,身體冰冷僵硬,沒有離開之處就有溫度和柔軟性。    阿賴耶識沒有出入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阿賴耶識出生一切法,包含一切法,一切法都在阿賴耶識裏,不出阿賴耶識之外,都屬於阿賴耶識中的法,因此阿賴耶識不出入一切法,而且是本不動搖的出生、改變、維持一切法。   三、如來藏不在三界內外和中間   三界,是指五蘊身所在的宇宙器世間,包括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如來藏所能變現出來的一切法都屬於三界的法,三界是造作出來的法,因此叫作有為法;既然是造作出來的有為法,是後天能出生的,那後天完全可以滅去。一切法的有為性就是如此,生滅變異,不由自主,因此是不究竟的。    三界外究竟是什麼樣子呢?三界沒有外,因為三界是沒有界限的;如果三界有界限,就有了邊際,超過邊際之外的,就不屬於如來藏所攝範圍;如果有如來藏所統攝不到的法,就是心外之法。可是心外如果有法,這些心外法是如何出現的?是先天就有的,與如來藏一樣不生不滅的嗎?如果是,就有過失,與佛意和事實、法界實相不符;如果不是,就是有生。那麼是誰生的?如果有個誰,整個佛法體系大亂,十方諸佛全部是妄語者,沒有一真法界之說,十方諸佛卻說一切法都是一真法界。    而諸佛沒有一個是妄語者,都是全部佛法的實證者,有所言說,都是如語和實語。因此說,三界外無法,沒有三界外,也沒有三界裏,三界沒有界限。因為三界法都在虛空中建立,虛空沒有邊際,沒有界限,三界就沒有邊際,沒有界限;如果虛空有界限,就不叫作虛空了。楞嚴經中佛說:虛空生汝心內,如片雲點泰清裏。意思是說虛空雖然無邊無際的廣大,沒有界限,可是在如來藏裏卻占微不足道的位置,渺小得與如來藏沒有一絲可比性,那麼三界更與如來藏沒有可比性。因此說三界沒有界限,沒有三界外之說。    如來藏出生了三界法,可是如來藏卻沒有三界法的相貌,因此如來藏就不屬於三界法,三界外又無法,如來藏也不屬於三界外的法。如來藏按照其沒有任何相貌的獨特性來說,祂沒有歸屬性,沒有可比性,不可能在某個法的內和外,只能說一切法都在如來藏裏,包含在如來藏裏。但是如來藏的運行,卻必須在三界法上運行,沒有三界法時,如來藏就休息不運作,因為祂不是一個沒事找事的好事之徒。    四、如來藏無形無相,不能遍滿虛空,有形相的法才能談到遍滿不遍滿的問題。如來藏只是遍眾生和佛的五蘊十八界,五蘊十八界包括了三界裏的一切法,而不屬於三界的法只有如來藏。如來藏無所不包,無所不遍,有法就有如來藏。    那麼諸佛菩薩是否在三界世間存在呢?這個問題就很清楚了。三界世間之外沒有五蘊,沒有十八界,沒有一切法,只有如來藏屬於三界之外的法。諸佛菩薩都有五蘊十八界,永遠不滅盡五蘊十八界。只有定性阿羅漢命終時,才滅盡五蘊十八界,不在三界裏,緣覺佛辟支佛們入無餘涅槃時才滅盡五蘊十八界,不在三界裏。但是沒有五蘊十八界,也就沒有阿羅漢和辟支佛緣覺佛的存在,只有他們的如來藏寂靜存在著。    五、如來藏不在三界內,也不在三界外,包括如來藏裏面的種子,也不在三界的裏和外,其實也沒有什麼三界外,只是種子流注後形成的法就在三界內了。三界即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如來藏不屬於欲界的法,沒有欲界的特征;也不屬於色界的法,沒有色界的特征;也不屬於無色界的法,沒有無色界的特征,因為祂無形無相,如來藏裏的種子也如是,依如來藏而有的佛性也如是,隨同如來藏不屬於三界法。其他的法,都可以找出三界的特征,都在三界裏存在。但是種子輸送出來,就形成了三界裏的法。三界的法,是生滅性的,如來藏不生不滅,七大種子也是不生不滅的。          第二十章 如來藏對一切法的執受作用    一、每個人的如來藏都很了不得,其功能體性難以想象,智慧不足的眾生,難以了知如來藏的運作秘密,難以了知如來藏對一切法的執持作用,因此說如來藏有不可知執受。如果智慧比較深廣時,就會逐漸了知到如來藏的各種執受作用,那就不能說如來藏的執受是不可知的。知與不知,在於各人的修持和智慧。    如來藏任何時候都在變現、執持著有關五陰身的一切法,以及五陰身的生存環境、六塵境界。五陰身的任何一點小事也都逃不過祂,祂都會了知,都會做記錄,將來就有果報。比如在背後,不被當事人所知道的情況下,咒罵毀辱一個人,兩個人的如來藏都會做記錄,將來遇到一起,就會莫名其妙的內心裏互相有隔膜,其中一個就會回報另一個。這件事雖然被咒罵的當事人五陰不知道,但是他的如來藏和意根知道,那就會存檔。    為什麼那個人的如來藏能夠知道呢?因為每個人的如來藏體性相同,屬於同類,而且遍一切時、遍一切處、遍一切界、遍一切地。就是說如來藏是遍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時,遍六根處和六塵處,遍六識界,也遍欲界色界無色界,遍十方世界。既然如此,只要與所執持的五陰有關的事情,如來藏都有感應,都會知道。而且如來藏與如來藏之間,還有互相協調配合的關系。    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自己的如來藏都會記錄,與自己有關的一切事情,自己的如來藏也都會收集來存檔。因此意根依如來藏的了別而知與自己有關的一切事情,就會警覺意識有特殊的事情要發生了。因為如來藏從業種那裏能知道將來要發生的事情,雖然不知道具體內容,意根依之就能了別到,於是就會暗示一些事情讓五陰警覺。    兩個人說悄悄話,議論他人是非,兩個人的如來藏都會記錄,第三個人的如來藏也會感知到,同時做記錄。那麼第三個人的意根就會依自己的如來藏有所感知,就會警覺自己的意識,意識就知道有事。但是不知道具體的事,心裏感覺也就怪怪的,見到兩個人就會有點不自然,而那兩個人見到這個人,也會有點不自然,所以世間根本就沒有秘密的事情。    如來藏也執持五陰生存的依報環境,六塵境界。如果六塵境界屬於自己五陰的,如來藏就執持,如果依報環境與五陰身無緣,如來藏就不能親自執持,而要由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執持。比如一個人養了一盆花,養得很好,如果送給另一個人,花到了另一個人家,長得就不好,可能要漸漸的萎縮甚至會死亡。這與眾生的依報有關系。有些果園果樹,或者是畜生,主人管理飼養就很好,換了主人,畜生或者果樹就長不好了,或者會死亡。這些都屬於業緣,畜生在有緣的主人飼養下,生活得很好,與無緣或者緣淺的主人在一起,活得就不好,甚至會死亡。器官移植也是這個道理,別人如來藏執持的器官,到自己身體上,慢慢就會成為自己如來藏單獨執持的。如果兩個人的業緣不好,意根排斥,兩個如來藏就不會很好地配合交接,移植就不會成功。    二、如來藏的不可知執受,是對五陰十八界一切法的執持作用。因為如來藏的作用太隱蔽,眾生智慧不足,了知不到,才說是不可知,諸佛菩薩卻是深知不疑的。比如斷掉一個手指頭,但是在短時間內,手指頭還能接上,之後還有相應的功能作用。在接上之前這段時間,自己的如來藏還在執持它,掉下來的手指頭還有神經活動,肌肉沒有變成死肉,這個執持作用,就是如來藏的不可知執受。    如果知道了如來藏的這種作用,就是如來藏的可知執受。墳墓裏的骨頭不腐爛,都是如來藏執持的,如果如來藏不執持了,連灰也不存在。成佛時,如來藏的執受作用,佛都清楚了知,沒有一法是不知的。所以不可知是對什麼人而說,對知者,是可知執受;對不知者,才是不可知執受。    三、瑜伽師地論第一卷把聲塵分成很多種,按照自己的如來藏執持與否分成三種。第一種,是自己的如來藏單獨執持的聲音,叫作因執受大種聲。比如自己的說話聲、咳嗽聲、呼吸聲、內髒器官發出來的聲音等等。第二種是因執受與不執受大種聲,如自己的身體與外界物質接觸時,摩擦產生出來的聲音,比如走路聲、拿東西的聲音、穿衣服的聲音、身體與物質的撞擊聲等等,是自己的如來藏與外界物質作用發出來的聲音。第三種,是因不執受大種聲,意思是說,這種聲音,不是由自己的如來藏所單獨執持與控制的。比如宇宙天籟之音,風吹雨打的聲音,雷聲,大海河水的流動聲,各種機器的聲音等等,這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執持的。    聲音的內涵還有很多,聲音的屬性有很多,聲音的歸屬很難劃分,很複雜。這些都是如來藏的作用,極大多數是共業眾生的所有如來藏共同執持作用的結果,也都是地水火風四大的生滅變化產生出來的。到處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根本沒有五陰自己的真實作用,所以全體即真如。任何人也找不出來,哪一個事物,哪一個法,不是如來藏七大種子的功能作用,都是如來藏的作用,都要歸功於如來藏。七識心還要依賴於如來藏廣造眾業,如來藏呆呆地,什麼事都管,從來不分別,也不拒絕,有求必應,叫作千處祈求千處應,哪兒有事就到哪兒,還叫作不來不去。    四、如來藏對胚胎和根身器界的執持    一切眾生的胚胎和根身器界,都有如來藏在執持著,所以才能存在和起用,如來藏是這些法出現起用的根本因,祂籍著相應的緣,來出生胚胎和根身器界,然後再使得這些法不斷運行和起用。    比如母雞生蛋,表面現象是雞蛋由母雞所生,實際是如來藏所幻化和出生出來的,然後因緣成熟時,會使得雞蛋孵化出雞雛。表面來看母雞能下蛋,其實裏面都有如來藏的運作。母雞如果沒有如來藏,就不能生蛋,甚至連母雞都沒有,這裏面都有很多如來藏法的奧密,有待我們去證得和揭示出來。    比如眾生在兩性和合的時候,不管是精子還是卵子,都有各自的如來藏在執持著,一個眾生的如來藏在執持著精子,另一個眾生的如來藏在執持著卵子,兩個眾生的如來藏共同運作才能使精子和卵子結合在一起;然後等著入胎的眾生的如來藏,再執持這個和合物,成為受精卵,於是就有了胚胎,並且還要繼續執持和創造胚胎,不斷地輸送四大種子使得胚胎漸漸長大,最後胚胎圓滿,眾生的生命體就會出生。    如果如來藏不執持,就沒有受孕這一現象,也就沒有胚胎的形成;如果如來藏不執持精子,不執持卵子,精子卵子就沒有生命力,它們合和在一起,也不會成為受精卵,也不會出生胚胎。這其中都有如來藏的運作,才有其相應的生命的作用;如果沒有如來藏,那兩個東西就沒有生命力,不能出生眾生,不會有生命體的形成,也不會有生命體的降臨。即使是人工受精,精子和卵子也是由兩個眾生的如來藏各自執持,然後合和到一起,要投生的這個眾生的如來藏,進入到這個合和物中,就成為了胚胎。    不管精子和卵子離不離開眾生的身體,都有如來藏在執持著,離開身體時間長了,如來藏就不直接執持了,精子和卵子也就沒有作用,沒有生命力了。只要精子卵子在離開身體的一定期限內,都有各自的如來藏執持,因此和合在一起,會有胚胎的形成;但是精子卵子離開身體時間長了,如來藏就不直接執持,也就沒有什麼作用,不會產生生命了。    再比如我們的手,剛斷掉時候,我們的如來藏都在執持著,如果馬上去連接,就能接得上,然後再繼續起作用。身體當中的某個器官,剛脫離下來的時候,如來藏都會繼續直接執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馬上用手術給它連接上,還能恢複過來成為身體當中的一部分,起到原來的功用;如果時間長了,如來藏就不再直接執持身體上脫離下來的器官,再和色身連接,就連接不起來,它就是一個廢物了,所以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在其中起作用。    我們身體裏的器官摘出去移植給他人,轉移到別人身體裏時,我們的如來藏執持一段時間,別人的如來藏再接著獨自執持它,然後我們的如來藏就不管了,由他人的如來藏單獨執持。身體裏的器官如果割掉的時間長了,如來藏就不再執持,它對我們的身體就沒有用,再往我們的身體裏面連接,就連接不上,不能恢複功能作用了,它就不屬於我們身體裏的一部份;或者移植到其他眾生身體裏,也不會有生命力,沒有相應的功能作用了。    再比如說我們的血管破裂流血了,剛流出的血是熱的,為什麼熱呢?因為有如來藏的執持,時間長了,血就不熱了,因為沒有如來藏的直接執持作用了。身體掉下來的東西,一個手指頭也好,一截肢體也好,皮膚也好,剛掉下來時都是熱的,為什麼熱呢?因為有如來藏在執持著,有火大就有溫度,時間長了,如來藏不直接執持它,它就會變涼變硬。    身體發軟也是這樣,都是有如來藏在直接執持著,它才發軟,死人的身體都是硬梆梆的,為什麼呢?因為如來藏不直接執持它了,不親自緣它,他的身體就是硬的了。有如來藏,眾生的色體就有地水火風,就有壽(壽命)、有曖(溫度)、有識(七個識),身體又溫又軟;如果沒有如來藏,眾生的身體沒有地水火風,就沒有壽命,沒有溫度,沒有七個識,身體又涼又硬。    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從表面現象上看,好象是此法生了彼法,其實都是如來藏借助一定的緣所生。外面所有現象都是表面的虛幻的現象,實質都是如來藏的功能。比如十二因緣當中,無明緣行,無明能產生身口意行嗎?無明沒有實體,只是一個概念,是一個假名詞,它不是識心,也沒有種子,當然不能出生任何法。事實是因為眾生有無明,才有身口意行的產生,然後才有行緣識。    身口意行是誰產生的呢?是如來藏借助一定的外緣,加上眾生的無明,身口意才能出生和存在。身口意行能產生六識嗎?肯定不能,是眾生因為有身口意行,迫使六識不斷現行運作,是誰出生了六識呢?當然是如來藏,不是身口意行,因為身口意行沒有實體,沒有種子,就不能出生任何法,實質是因為有根塵之緣,由如來藏來產生六識。十二因緣法是一個鏈條接著下一個鏈條,前一個鏈條是緣,其中下一個鏈條出生的因,都是如來藏。    三界世間任何一個法,如果沒有如來藏來執持,就會壞滅毀滅,都不能存在,我們就接觸不到了;沒有如來藏,首先連我們自己都沒有,何況還能有三界世間。世間任何一個法,都由如來藏來執持,外邊的現象是緣,內裏的實質都是如來藏。    一切法的生住異滅,地球的毀滅,全都是如來藏在其中起作用。沒有一個法能離開如來藏而有其自體性,能夠獨立存在。別看那些表面現象好像很真實,好像能夠獨立存在,好像能夠自生自滅,其實不是如此,都是如來藏所起的執持作用。地球好像自己在出生和毀滅,家裏的窗戶、椅子、板凳等等好像自己在慢慢變異,最後毀滅,其實都沒有那回事,都是如來藏輸送四大種子產生的生住變異,才能出現那些表面現象。    一切法都離不開如來藏的執持作用,比如看外邊的風吹,樹就搖晃不止,其實都是有如來藏在作用著;不止是一個人的如來藏在運作著,而是共業眾生的所有如來藏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不是風讓樹搖動的,風本身是虛幻的,沒有自主性,它是被如來藏所出生的法,因此沒有主動搖動樹木的功能作用,而是如來藏借助風這個緣,來產生作用,使得樹搖動起來;風吹的現象本身,也是共業眾生如來藏的共同運作出來的。    再比如我們穿的衣服陳舊了,破爛了,毀滅了,這裏都有如來藏在起著作用,不是衣服本身能壞,能磨損,能破損,能滅失,都是如來藏在運用四大種子所起的作用。沒有一個法能出如來藏之外的,比如自己家坐的沙發,慢慢的陳舊了,磨損了,然後毀壞,這裏面都是如來藏的運作,沙發自己不能生,自己不能滅,自己不能變壞,自己不能磨損,都是如來藏的執持作用的結果。    再比如說物體運動的餘力作用,什麼叫作餘力,沒有什麼真正的餘力之說,物體的餘力和慣性作用,都是虛妄的表面現象,實質是沒有的,都是如來藏的執持作用,是如來藏作用的表現。比如我們踢足球,腳一使勁把足球踢出去之後,足球就在空中飛起來了,好像是我們的腳給了它在空中運動的力量,讓它有餘力和慣性作用,它就會在空中移動。其實這裏面全都是如來藏的運作,足球離開了如來藏的執持作用,不可能在空中飛動,我們使多大勁它也不可能在空中飛,這裏都涉及到如來藏的執持作用,祂是通過四大種子來對物體起各種作用。    如來藏對身根、器、界和業種的執持作用,對一切法的變造和執持作用,是甚深的唯識種智內容,我們目前只需要知道一切法並不是獨立存在的,並不是有獨立的生住異滅的現象存在,並不是有獨立的功能作用,都是與如來藏有密切關聯的,那麼對於世間一切法,就會滅除虛妄顛倒想,滅除錯誤的認知,以後逐漸就會證得人法二無我,具有甚深的大乘智慧,菩提路上就會快速進步,無煩惱苦厄和憂患,最後就會達到究竟涅槃。    五、活人與死人的區別    人死以後,那個死屍上的四大要刹那刹那的生滅變化;活著時,身體也是刹那刹那不斷的生滅變化,這二者有什麼區別?因為什麼有受想行?因為什麼有根塵相觸?根塵相觸的結果是什麼?死屍的四大變化非常明顯,屍體腐爛的非常快,一開始是出現青瘀,後來是膨脹,然後就是腐爛,這些都屬於四大的變化,是趨向於壞滅消失的變化。活人色身也有四大變化,也是刹那刹那的變化,只是一般情況下變化得不明顯,不是趨向於毀壞和滅亡,而是繼續保持有五陰的功能作用;可是死人就不能做一切事情,沒有五陰的功能作用了。    活人與死人都有如來藏持身,可是持身的方式不同,活人是自己的如來藏單獨持身,五陰是如來藏的親所緣緣;死人的屍體屬於共業眾生的外相分,由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持身,是所有如來藏的疏所緣緣,包括活著時的自己的如來藏。屍體沒有親自單獨執持的如來藏,雖然死人的意根還攀緣著,不肯放棄,但自己的如來藏也不能單獨執持成為自己的身體了,所以屍體沒有五陰和五陰的作用。但是因為死人的意根還執著著屍體,如來藏隨順意根,也能在屍體上有相應的執持功能,與其他眾生的如來藏的執持作用有所不同,作用可能稍微大一些。    七八識都離開了成為屍體,屍體也是刹那生滅變化的,只是沒有七個識的作用了,與木頭一樣,木頭也是刹那生滅變化的,二者又有所不同,木頭的變化微小,死屍的變化迅速。木頭的變化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執持的,因此比較緩慢;死人的屍體是肉體,四大種子的結構與木頭不同,因此變化明顯而快速。因此死屍與石頭木頭有一定的區別。    六、阿賴耶識離開以後屍體為什麼不馬上消失腐爛    人在死亡時,意根和阿賴耶識離開了色身,色身就成為了屍體,由原來眾生單獨的阿賴耶識執持變為由很多眾生的阿賴耶識共同執持,這時就是一個無情物。無情物都是由四大構成的,其毀壞時,四大要漸次有序的不斷的從無情物上回到各個眾生的阿賴耶識中,這個過程需要多長時間,那是不一定的,由眾生的業力決定,也在於無情物是否堅固。屍體的腐爛在阿賴耶識離開色身時就開始了,只是最初不容易察覺,腐爛的速度也在於周圍所處的溫度和環境,以及屍體當中的水分多少。因為溫度和濕度是細菌繁殖的條件,細菌繁殖的越多越快,屍體腐爛的越快。最後就剩下骨頭,屬於宇宙山河大地器世間當中的一部分,到一定時間,骨頭也風化分解不存在了。    色身剛剛死亡的短時間內,還屬於單獨阿賴耶識執持的,識心也有可能再生出來,比如世間的還陽之說就是這個道理。那麼人剛死的時侯,阿賴耶識和意根還沒有完全離開的時候,進行器官移植必須在短時間內,所謂的短時間,就是幾個小時之內,幾個小時之內保證這個身體器官,阿賴耶識還執持著,神經還有用,細胞還有用,肌肉組織還有用。這個時侯器官移植到別人身上,如果兩個人意根不合,那就會出現排斥的狀態,如果兩個人意根合,兩個人交情和感情不錯,就不出現排斥現象,阿賴耶識的交接工作就能完成。意根執著色身器官,不同意給別人,兩個阿賴耶識的交接工作就不順利,有可能出現其它的不適症狀,就是身體的排斥反應。    再比如一個人的手指頭斷了,短時間內手指頭還有溫度,血管還有用,在這個時間範圍內,血液還能夠流通過去,血管還有用,神經還有用,還能接上。再接上時,還能和手連一起,不久就能長合,還能活動。等時間長了,這個手指頭變成共業眾生的阿賴耶識共同執持,再接到手上就沒有用了,怎麼縫合也沒有用,就像接塊木頭似的。    七、一真法界的意思是,一切法都是如來藏變現和執持的,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沒有一個法能離開如來藏的作用而存在,死屍也如此。如來藏不執持的法,馬上就消滅無餘,一點影子也不會存在。修行者留下的真身,屬於所有眾生的色塵,是有緣眾生的如來藏共同執持的,包括修行者的如來藏也在執持。自己身上掉下來的手指頭,一開始是自己的如來藏執持的,所以還有溫度,神經系統還有用,再接上去就能用。如果自己的如來藏不親自執持,手指頭就沒有溫度,僵硬了,這時是屬於有緣眾生的如來藏共同執持的,接上去也沒有用了。              第二十一章 如來藏與外道法的區別    一、世尊剛成道時,最初在各層天中,為菩薩們宣演大方廣佛華嚴經,後回人間為小乘根基的弟子們講四阿含,宣說苦空無常無我之理,破斥外道常我之見,有些外道也能夠隨順世尊而修學四聖諦理,繼而得以解脫。可是臨涅槃時,世尊在涅槃經中又宣說佛法終極真理常樂我淨,昭示眾生佛地境界有個真常不變異的心體,那就是真我,真真實實,處於真實的寂滅樂中,那個心最極清淨無染,有真實的我性。    世尊為一切眾生宣示:俢證佛法最終結果就是常樂我淨,修到最後不是苦,不是空,不是無常,不是無我,而是真實不虛。外道當中的弟子們,一聽佛說佛法當中確實有真實不虛之法,修到最後不是空無,更不是斷滅,這樣的法才值得追求,值得修證,於是外道弟子們紛紛來求佛出家俢道,隨佛修行常樂我淨之真實法,從此舍棄了斷滅外道法。    外道的頭目們一看大事不好,心想:你瞿曇宣說苦空無常無我,我們還能忍受,因為你有無常,我們也有無常,你的法無我,我們的法也是無我,彼此平等;而你現在突然又說有常樂我淨之法,說佛法當中有真實的法存在,俢到最後不是空的、不是虛妄的,讓我們的弟子都跑到你那裏去了,這件事我們實在不能容忍,更不能容忍你前後顛倒的說法。所有頭目聚到一起,商量對策,決定派一些俢持最好的外道弟子去與佛辯論。在辯論道場上,上萬人聚集到佛前,結果每個與佛辯論的人,被佛三言兩語打發證了果,然後就隨佛出家了,無數外道弟子投於佛法中出家俢道。    世尊臨涅槃時最後度了一個外道120歲老人,是阿難五百世的父親,俢外道空法俢了幾十年,也沒有證得初果的果位,他修定修到了四禪八定中的最高定,非想非非想定,於是他就認為這種定境就是涅槃境界了;世間一切對於他來說根本是不存在的,他一心在定中,認為自己已經證得涅槃了。世尊告訴他,你證得的定境不是涅槃,因為定中還有個想,有個知,想和知就是意識心,意識是生滅法,有生滅,就不是涅槃。老人思惟一下認可此理,就證了四果羅漢,他說:我不忍見世尊涅槃,我要先於世尊您之前涅槃,佛就同意他取涅槃,然後以出家人的身份處理後事。    於是老人入到非想非非想定中,滅了意識心進入到滅盡定中,滅了意根的受和想兩個心所法,進而又把意根全部滅掉,這樣老人的五蘊十八界都滅去了,只剩下一個真實不滅之心如來藏,如如不動,沒有生滅,沒有覺知,沒有苦,不在三界裏,這樣老人終於解脫了,出了三界,沒有了生死,也沒有了老人,這就是不受後有的涅槃境界。這個事例說明,外道法一味俢空,不知空理,永遠也不能得解脫。    而佛法是最真實的法,眾生隨佛修到最後,到達佛地境界時,得大自在,就有真常不變異法,有我,有常,有淨,有樂,這些法真實不虛,這就是真實而如如的真如境界。真如永遠不再變易,究竟徹底的清淨了,常處於寂滅樂中,有真實的我性。佛地的無垢識與意識心的妙觀察智一樣,有二十一個心所法,即五遍行和五別境,加上十一個善法,這些法是非常的殊勝,運作起來將是神奇無比。而眾生的如來藏只有五遍行心所法,觸、作意、受、想、思,眾生的如來藏必須和前七個識共同和合運作,才能現起萬法,不能單獨起作用變現萬法。所以修學真正的如來藏法,就有真實利益可得,非如外道一樣,學到最後,仍然不得解脫,不得生死自在。    二、外道的斷見是認為一切法都空,連真如如來藏也沒有,他們都是一無所有的斷滅空思想者。雖然世間一切法都是空的,幻化的,生滅的,但是還有如來藏不是幻化的,不是斷滅的,是真實存在的法。因為有如來藏不滅,才能有一切法的空,才能有一切法的滅;只是如來藏的存在方式,是一種無任何相的那種存在方式,與世俗法不一樣,普通人不能理解。真正理解和認可如來藏的真實存在,是不容易的,只能等到眾生的善根成熟了,信受大乘法的因緣成熟時,才能慢慢信解。    外道的常見是認為眾生死後,靈魂不滅,還能到未來世去,靈魂生生不已。他們把靈魂當作真實不生滅的法,而靈魂恰恰是生滅性的意識心,常常是要斷滅的,不能去未來世。斷見和常見都是外道的錯誤知見,因為外道不懂真如之理,才有這些錯誤知見。    佛說的常,是真實的有,真實的存在,祂永遠是不生滅不變異的,無始又無終,沒有刹那斷滅,那就是真心如來藏。如來藏與外道所說的常是迥然不同的,外道說的常——神我,是意識心,是生滅法,認意識心為永恒的真我,就是常見外道。而真正的佛法都是以第八識如來藏為出發點,來展開一切法,一切法都是圍繞著如來藏而生而滅,絲毫沒有自主性。    邊見就是說其見解在佛法的邊緣,還沒有入到佛法中。佛法是講一切法都是真如所顯,如來藏所生,離開如來藏無一切法,因此離開如來藏而說的有和無,都是錯誤的知見看法,不入佛法中。離開如來藏說有不對,說無也不對,有無都不是如來藏的中道法,因此都是邊見。就像聲聞四聖諦法,離開如來藏就沒有四聖諦理,四聖諦就不存在了,小乘的空不能離開如來藏而說,苦集滅道不能離開如來藏而有,離開如來藏就不能造苦業,存苦種,受苦報,離開如來藏也不能修行和滅苦,苦集滅道就不存在了。緣覺的十二因緣法和十因緣法離開如來藏,也不存在任何一種緣,不可能有任何一個法的存在,因緣法都是依如來藏而展開。這些理甚深又甚深,需要我們多培養善根和福德,才能信受不疑,入到真正的大乘佛法中來。    三、如來藏與外道所說真我的區別??    外道們都是把意識心,尤其是把意識沒有妄想時的那個靈知心當作真我,把這個境界當做真常,當作不生不滅,這就是外道所謂的那個“神我”,他們奉承和推崇的是這種識心。於是他們就經常打坐、修定,讓這個覺知心不起一絲的妄想,如果稍微不慎起了妄想,再把妄想滅掉。反反複複、來來回回就訓練這個意識心,好讓祂沒有妄想,讓祂明明了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澄澄湛湛,以為這樣就是常樂我淨了,就是真如顯現了,就是不生不滅了,其實不是。    心外求法的人都在修這個意識心,讓意識心達到這種境界,好像這樣修行就成功了,就是開悟了,就會成佛了。因為他們把意識心當作永遠不滅的,認為人死了以後,靈識不滅,能去到未來世,就把這個靈識當作真我,當作永恒不滅的,這就叫作常見外道。    所以現在世面上很多地方都在教禪,這些所謂的禪都是在訓練這個意識心,怎麼樣讓這個意識心穩定下來,清靜下來,安穩下來,快樂起來,沒有妄想,靈靈明明,了了靈知,都在訓練這個。然後讓自己感覺舒服,感覺自在,感覺快樂,感覺如何如何......凡是這些感覺,都是第六識心的感覺,全部是虛妄法,他們把這個叫作禪,不知道這個禪定,是意識心的一種粗淺的定,根本不涉及到真如自性的禪,所以都名為心外求法。    在真如之外修行求法,不修不證真如自性本心,就叫作外道,不是佛門內道。現在學佛人中到處都是在修這種外道法,自己卻都不知道。不知道真正的禪是真如如來藏法,他們不懂得般若經典,那《楞嚴經》等甚深經典就更不懂了。很多人都在修定,只求能粗淺地降伏一下意識心,少生一些妄念,或者能達到暫時的無念;或者訓練讓意識心自己快樂一些,寧靜一些,舒適一些,自在一些,安詳一些,清靜一些等等,這些修行方法,最多能達到欲界的未到地定,因為心不斷貪,還有欲界各種貪求,就連初禪定也不能現起。他們從來都不考慮如此修行,能否解決生死的大問題,不考慮生死如何能了得。    即使通過修定,把意識心訓練降伏下來,修到四禪八定當中的最高層定非想非非想定,也只是生死業障凡夫,不出生死輪回苦。死後在非想非非想天,八萬大劫入定,在定中,意識心一點念想都沒有,那個定確實很深了。但是八萬大劫對於他來說,彈指之間就過去了,然後又到哪去了呢?八萬大劫到了的時候,內心裏的種子,過去生造業的種子、業緣成熟了,他就會隨著業緣又在六道輪回裏受生死苦。    釋迦佛出家以後,曾經跟一個外道老師修四禪八定,祂的老師叫鬱蘭托弗,修定修到了四禪八定的最高定,非想非非想定,定中那個意識心極其清靜,不雜一絲念想。但是他在修道中,造了意念的惡業,發了毒誓,命終先升到非想非非想天享福,福享盡以後,就會實現毒誓,造作惡業,殺害眾生,以後就會因為殺業下地獄受苦報受惡報。等到釋迦佛成佛以後,想找這個老師,來救度他,世尊一觀察,哦!祂的老師已經升天了,升到非想非非想天去了,想救他,但是沒有辦法了,他已經入定,佛拿他沒辦法了。所以祂的老師在八萬大劫以後,就要造惡業,之後下到地獄受惡報,世尊對此非常的惋惜。    所以佛不希望眾生只是一昧的修定,一味的定而沒有正知見,那就是邪定。沒有正確知見,不能得解脫,不能明心見性,那成佛就遙遙無期。所以我們對於修學佛法,應該有個正確的知見,學正確的佛法,要具備般若的智慧,要有斷我見的智慧,不要一味的修那種無覺無知的邪定,在意識心上搞來搞去,那樣沒有什麼意思,沒有什麼好結果,死後仍然是六道輪回。    在眾多修行人當中,有人就喜歡打坐修定,打坐真舒服呀,身體也舒服,心也舒服,沒有妄想,百事不思,很輕松。不知道我們好不容易遇上了佛法,把時間都消耗在打坐上了,坐得再靜,可是智慧生不起來,那叫邪定,只能修修身體,讓身體健康舒適一些。所謂的正定,是和智慧連在一起的,是智慧解脫,智慧成佛,再加上福德因緣,才能成就道業。修定再深,也不能深過外道,也比不上釋迦佛的老師的定深,他們的深定,都不能得解脫,何況粗淺的未到地定。    那我們就不要浪費過多的時間去修無念想的定,應該修行能深思佛法的定,能參究佛法的定,具足未到地定和初禪定就好。好不容易遇到了佛法,遇到了大乘法,不在般若智慧上用心,卻在那種不生智慧的定上用心,那就很可惜了。總喜歡修無念想定的人,應該把時間抽出來,多用來修福德,修般若智慧,把六度想辦法都修具足了,以期達到明心見性和斷我見的目標,那麼三惡道業就會消滅,斷煩惱,得解脫;再做大乘菩薩,將來還能夠成佛,這是求之不得的自利利他的大事。    四、世尊在世為眾生講法時,首先教導眾生無我法,一方面是讓眾生斷除五陰我見,解脫生死,一方面也是讓眾生脫離外道邪見。因為外道法裏,都是把五陰十八界當中的某一法,當作真實不滅的我,這樣就不能斷除我見,生生世世因這個我而流轉六道,受無窮盡的生死苦。世尊到最後講法時,又宣告眾生,我們佛法當中,不是無我,而是有我,有個真正的我,叫作常樂我淨,這是眾生修到最後的終極目標,這才是真正的佛法,與外道法又有極大的根本性區別。    外道們也說,我們這裏也有無我法,一切法都不是我,一切法都空,眾生一世生命,死後一了百了,什麼也沒有,並沒有一個真實永恒的我存在。他們這種斷滅見嚴重地混淆了佛法,讓眾生不識不修真正的佛法,因此不能解脫生死輪回。又有一種外道立論說,眾生不是死後空無,還有真實不滅的我,能去到後世,那就是每個眾生的靈魂“神我”。    他們都是把假法,當作我們佛法裏的真法,以假亂真。佛說有真實的如來藏我,常恒不滅,他們說我們也有“真我”不滅,他們把意識心,能夠斷滅的意識心,當作永遠不斷滅的,能去到未來世的“真我”,這個不是“真我”,而是生滅的“神我”。其實他們說的靈魂和神我,都是生滅性的微細的意識心,然後把這個和佛教裏的真實法如來藏混為一談。    外道們說我們這些法都是正確的,修行都能得解脫,與佛法都一樣,沒有差別。但是眾生依之修行,卻不能斷除我見,不能得解脫,反而增加生死系縛。依意識心而修行,認意識心為真,那就是邪見,就是我見,這個邪見我見就會把眾生捆綁在六道裏面,不能出離,最終還是生生世世在六道輪回裏生死不斷,他們都是在造六道輪回業。眾生在意識心上無論怎麼搞,無論把意識心變得如何清靜,如何細微,也都是在意識心的範圍內,都屬於生滅法。再怎麼說祂不生滅,實質上卻都是生滅的,怎麼說不生滅都沒有用。    靈魂神我意識的體性就是生滅性的,而且睡著就滅,一棒子打昏也滅了,死了以後更是滅,怎麼說祂不滅,祂也是滅了,說與不說,跟祂自己滅不滅都沒有關系。不是說讓祂不滅,祂就不滅了,祂的體性就是要生要滅的。而且修外道法,修到入無想定裏面,一點意識心都沒有了,那微細意識心也滅了,滅了以後還會生出來,那還會在生死輪回裏不能出離,還有苦受,所以依止外道法而修意識,永遠解決不了生死問題。    佛法修行是讓我們解決生命的根本問題,一個根本問題就是認取五陰為我,這種邪見是眾生輪回生死苦海的根源,滅掉這個邪見,就會解脫六道生死苦。再一個眾生生死的最根本的問題是不知身中有真實的如來藏我不生不滅,因此無明而有生死流轉。修學大乘如來藏法,能讓我們解決生命的實質問題,最後就能萬事大吉,生死了然與己不相幹。認識到如來藏是眾生生命的真實相以後,證得萬法都是祂出生變現出來的,那就識得生命的真正根源了。    知道五陰世間都是由祂出生,被祂所出生的三界世間一切法都是不真實的,從此以後就不再認取五陰為我,不認取萬法,生死輪回苦就能徹底解決。比如一個魔幻師會幻化,會變魔術,他打個意念,就會變出很多東西出來,那些東西是不是生滅的?當然是生滅幻化不實的了,都是魔幻師變現出來的。這些東西由魔幻師說了算,讓它們有就有,讓它們沒有就沒有,那些東西都不是自在的,所以都是生滅的。魔幻師是那些東西的主人,他想有多少就有多少,想變多少就變多少,想什麼時候變就什麼時候變,想變到哪裏就在哪裏變,他是主人,那些東西是被幻化出來的,都是假相,所以都是生滅的。    同理可知,如來藏就像一個魔術師,祂依緣幻化出來了五陰世間一切法,祂是五陰世間的主人,祂是自在的;而五陰世間是被幻化出來的,是不自在的,當然就不是真實的我,如果我們從此不再認取五陰為真實我,那就沒有生死了。我們的意識心、神我和靈魂是五陰的一部分,也是被如來藏幻化出來的,當然也是生滅的,不自在的。    如來藏輸出意識的種子,意識心被生出來,就有了知性,這種了知性就是如來藏賦予祂的。所以意識心就是這樣的虛妄,不管把祂修到多麼多麼的微細,意識心還是意識心,永遠是生滅法。修到什麼程度,意識也是要了別六塵,了別定境法塵,也了別夢境法塵。祂就是這種了知六塵的體性,永遠代替不了我們那個真心如來藏,再怎麼混淆也混淆不了,有智慧的人就能夠識別真假,識別真我如來藏,從而獲得更大的智慧。    五、學佛人是否可以用外道法    所謂的外道法,是指不屬於如來藏的法,離如來藏心而說的法,叫作外道法。很多外道法對學佛人都有大用,所以不要排斥有用的外道法。醫生給病人治病也是外道方法,我們能否離開外道方法,只用如來藏法來解決一切事情?顯然不能。外道吃飯我們也要吃,外道生活在地球上,我們也不能離開地球,外道要呼吸空氣,我們也要共同呼吸同樣的空氣。我們無始劫以來從來沒有離開過外道法,學佛以後還要修與外道相同的法,這是必須的。外道除了沒有如來藏法和五蘊無我法,其他法都有,我們也要具足。比如說外道的那種出離心、解脫心和禪定,以及解決色身問題的各種方法,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只要對我們有用,我們就要用。其實所有的外道法都是如來藏法,包括醫生給病人治病,也是如來藏治好的病,實質上還是如來藏法。任何人和法都脫離不開如來藏,都是如來藏出生的,本質都是如來藏。               第二十二章 如來藏與因果????    一、眾生無始劫以來所造作的業行,無數臺電腦也算不清,眾生無量劫的業種,如果能夠格式化,過去的業就算了結。但是這些業如果不受報完了,或者不經過懺罪,不通過修行以達到徹底清淨,業是不會了盡的。因為所造的業太多了,如果虛空有形,虛空也會被撐破的。那些業都是由眾生各人的因果業報。    我們所不知道的所有事情,如來藏都記載著。那些因因果果糾纏不清的複雜事情,如來藏都知道,因緣具足時,都會如實公正地顯現出來。所以我們不能看那些表面不公平的事情,其背後的因果太複雜,如來藏都會算清,如實地呈現因果報應。那麼世界上就不存在不公平的事,有如來藏存在,一切都會平等的,都會公正的。事情你只要做了,就沒有白做的,無論好壞。    如來藏太不可思議了,學了如來藏法以後,會懂得很多人間天上三界世間的道理,那樣無明就會減少了。那些業行,意根越執著,如來藏記載的越深刻,所以有心造業和無心造業,所得的果報就不一樣。那我們做善事,就不要考慮會不會得善果報,如來藏會讓你有相應的善果報的。做惡事,也不能心存僥幸,以為能躲得過去,如來藏不會讓你躲過去的。善護身口意,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二、眾生生生世世所做的一切事無論巨、細、善、惡、無記,都由各人的如來藏所記載,作為種子寄存在如來藏裏。當因緣成熟時,如來藏就會輸出所存的業種,來實現這個因果律則,眾生就會受到相應的果報。如殺業,甲殺乙時,這個流程兩個人的如來藏都各自做記錄,業行消失,種子就收存不滅。等到某世兩人相遇,或者相識或者不識,因緣成熟時,各自的如來藏就分別輸出業種,被殺者就起心要殺甲。    如果前世,甲是無意而誤殺乙,今世相遇,乙也會不故意而誤殺甲。這樣就平等地實現了因緣果報,而乙不知道為什麼殺甲,甲不知道為什麼被殺。兩人的殺與被殺業種子就消失,互不相欠。如果乙在討債時討過了頭,比如同時又搶劫了甲的財產,或者給甲分屍,或者其它惡行和善行,那麼各自的如來藏再做記載,後世相遇,甲再討乙債,如果討債時又過了頭,乙再往回討,這樣因果循環不已,無有出頭之日。眾生就是這樣,業果交織在一起,糾纏不止,苦不堪言,甚為可湣,業行不息,輪回不已。眾生學佛,明識佛理,清淨業行,不造惡業。多結善緣,互助修行,同登法船,共到彼岸。    三、佛在菩薩優婆塞戒經裏說,一惡眾生的惡業因緣,能讓整個國土瓜果蔬菜不收,這是為什麼呢?    眾生的業報分為正報和依報。正報就是五陰色身所受的因緣果報,比如眾生的色身種類和狀況,屬於四聖六凡裏的哪一種,在凡夫中又屬於哪一道眾生,六根是否具足,是否正常,是否有殘缺和病障等等。眾生正報的色身,是由眾生單體的業種(前世和今世造的業)所決定的,是單個眾生的如來藏單獨變造出來的。而依報是眾生的共同生存環境,生存環境不僅僅是單個眾生來受用,是共業眾生共同受用,因此生存環境是由很多共業眾生的業種所共同決定的。那麼依報的生存環境就是所有有緣的共業眾生,他們的所有的如來藏依據他們共同的業種所生成的因緣果報。    依報就是眾生外界的生存環境,生存環境不是由一個眾生所能決定的,是所有的共業眾生,他們所有的業緣業種來決定的。那麼外界的生存環境就不是一個眾生的如來藏能夠單獨創造的,是所有有緣的眾生,他們的如來藏共同變造出來的。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輸出地水火風四大種子,輸出眾生造業的業種,輸出來以後,共同變現所有共業眾生的依報——生存環境。    我們生存所依賴的飲食瓜果蔬菜的收成如何,是由所有有緣眾生共同的業緣所決定的。那麼這些依報是如何形成的呢?眾生的業包括共業和別業,別業包括單個眾生的業和一部分眾生別於所有眾生的業。共業和別業都是相對來說的,不是絕對的共業和別業,比如某地區的業既是共業也是別業,共業是這個地區眾生共同的業緣,別業是別於其他地區、別於整個世界眾生的業緣。所有眾生的業,是所有眾生的如來藏依據眾生的業緣,輸出業種以後所形成的依報生存環境。因此依報的生存環境不是由一個眾生的如來藏所能決定得了的,是所有眾生的如來藏依據共同業種來決定的。    如果有一個眾生他的惡業力非常大,其他眾生雖然有一些善業,但是這些善業種子的力量敵不過這個惡眾生的惡業的種子的力量,那麼結果就是以哪個業重就以哪個業為主現行出來,所有眾生就隨著惡眾生一起生活在惡劣的生存環境。所有眾生的如來藏輸出的業種,就抵不過這個惡眾生的如來藏所輸出的惡業種,那麼最終的果報就是惡報,於是就出現了瓜果蔬菜不收的情況,眾生就得忍饑挨餓,現出貧窮的果報。    如果這一個地區有一個大修行人,這個修行人善的業種比較重,善的力量比較強大,他也能夠改變這個地區的依報環境,讓瓜果蔬菜生長茂盛,民眾生活富足安康,或者使這個地區災障消除。如果這個地區的眾生的惡業太重,那麼這個修行人就不能改變整體的惡劣環境。他雖然善業比較重,但是他敵不過眾生的惡業的力量,眾生的惡業太嚴重,那麼依報就以惡劣環境為主。世間真正的修行人如果有很多,也許就能改變世間的生存環境,使眾生的依報得到改善。    如果眾生的惡業極重的話,即使有很多菩薩到這個世間來,雖然菩薩的善業力量非常大,但是眾生惡業的力量也非常大,兩種力量要看哪種力量強,就以哪種力量為主。如果善業的力量大不過惡業的力量,就以惡業為主。眾生的如來藏輸出惡業種子,結果顯現的果報就是惡的果報。如果說善業的力量比較強,比如說在極樂世界或者是其他佛國土,在那裏佛菩薩們善業力量是極其強大的,幾乎是沒有什麼惡業,那麼其佛國土的依報環境就非常的殊勝。    單個眾生的修行也是一樣,要看這個眾生的惡業重還是善業重。臨終的時候哪個業重,他就被哪個業牽走,如果地獄業重,他就隨著重的惡業下地獄,如果善的業重,他就隨著善業升天。如果他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他的願力非常大,這個願力遠大於他的惡業力,那麼命終就被這個強大的願力牽引到極樂世界,他就會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學佛修行就有這麼一個法則,這個法則就是看我們的善惡業行,哪個業大,哪個業重,那麼現世、命終或者來世就以哪個業為主,隨著這個重業去受果報,就會隨後現出這種重業的果報。如果善業大,我們今生就可能明心見性,或者臨終往生其他更殊勝的佛國土。如果惡業比較重,盡管學佛修行,因為惡業一直在牽累著,今生也很難修行脫離三惡道。他的果報就以惡業為主,臨命終就可能下生到三惡道受報,不能得到人身,更不能往生其他佛國土。    所有眾生的業種也可以進行總體衡量,看結果是善業的力量大還是惡業的力量大;如果善業的力量大,現起的外界的生存環境就會美滿如意,更為殊勝一些。如果所有眾生的惡業都重,結果就以惡業為主,現起的依報,就是非常惡劣的生存環境,比如生活貧窮或者是災難頻發等等。如果有一個大修行人,他的善業比較大,那麼他可以扭轉整個惡業的趨勢。如果有一個眾生他的惡業力量非常強,盡管其他人有一些善業,但那個眾生的惡業力量太強了,那麼依報會被他的惡業來扭轉,以他的惡業果報為主,現起的生存環境就非常的惡劣,果物莊稼不收或者災難頻發,就是因為這個惡人惡的因緣太大了,惡業種子力量太強的緣故。    但是共業當中,還有別業,比如飛機失事時,有人死亡,有人就會安全無恙返回家鄉,而有人本來要登上飛機,與這些人一起遭遇災難,可陰差陽錯,他就沒有登上這架飛機,躲過了這個災難。這些因緣果報是極其複雜的,只有佛的一切種智才能完全了知,等覺菩薩也沒有辦法詳盡而全面的了知。    佛教中有一句話叫作:佛力不可思議,眾生的業力也不可思議。盡管佛力無窮無盡,無邊廣大,但是眾生的業力也同樣無窮無盡,無邊廣大,眾生的惡業力足可以抵擋住佛的無量的神力。這就是說眾生惡業也是不可思議的,眾生無量劫的生死惡業,其力無法想象。佛世尊三大無量劫的修行,其福德智慧和神通道力眾生都不能思議,那麼眾生的業力,眾生自己同樣也不能思議,只有佛能完全了知佛的神力和眾生的業力究竟如何。    眾生的業力感召了三界世間的生住異滅,也能感召天災人禍,乃至於劫盡時的水災、火災和風災,整個三禪天以下的器世間全部毀壞。到了這個世界毀壞的時候,三災就出現了,水災出現時,大水淹沒了整個的欲界和色界初禪天;火災來臨之際,大火一直燒到色界二禪天,將二禪天毀壞;風災來臨時,大風一直吹到色界三禪天。到了第四禪天才止息了災難,因為四禪天人心無動轉,是舍念清靜地。三禪天以下都有災難,就說明三禪天以下的眾生惡業力非常大。因為他們的心都有動轉,都不清靜。心有動轉,就有業力,其業力就能感召整個世界的毀壞,包括三千大千世界的毀壞。    四、萬法皆空,因果空不空    因果也是萬法當中的一法,是一種生滅性的暫時而有的一種現象。無論什麼樣的因果都能發生變化、能出生、能滅亡,有生滅變異,因此因果就是虛妄的空的。如受苦報、受樂報、受不苦不樂報、受六道輪回報,這些果報受完即了,果報就結束,存在如來藏裏的業種也就消失不見,有生有滅之法就是虛妄不實的,因此也就是空的。    因果是由眾生的五陰身造就和承受的,五陰本身是空的、幻化不實的,造的業因就是生滅的、空的、幻化不實的;受的果報也是空的、幻化不實的。因果是世俗法現象界的一種假象,依眾生的如來藏而有生又有滅。世出世間法只有如來藏不空、不生不滅、不變化、不消失,其餘一切都是有生、住、異、滅的,所以都是幻化的,都是空的。    因果報完,就不再持續了,然後再有其它的因果出現和實現。因果,生滅變異不實,所以是空的;因果是後天出生之法,也能消失結束,所以是空的;因果實現的當時,就是空幻的,是如來藏在實現著因果律則,表面上有,實質是無。眾生都是虛妄地造業,虛妄地受報,白白地受苦,從來不知苦本身的虛妄性,更不知造作苦因本是虛妄,更不知苦果的虛幻,也不知造作苦行就有苦果。不知苦因,不知苦集,不知苦滅,不知苦滅道之修行方法,所以眾生無量世就這樣生死流轉,什麼時候流轉夠了,什麼時候才能覺醒,才能開始小心造作業行。    五、善因有善果,惡因有惡果,不善不惡因有不善不惡之果,一切都在因果之中。這些因果都由如來藏來如實的實現。如來藏會平等地實現一切業因果報,按照其固有的因果律則,絕不會有冤假錯案。我們學佛修行的一部分內容就是要改變和消除那些惡的因緣果報,不斷地增加善的因緣果報,以取得究竟清淨無餘的佛果。    業因是五陰在世俗法裏造,果報也是在世俗法中實現。既然是世俗法,就是虛妄法,不是真實不變之法,都是如來藏所幻化出來的虛妄相,相是有,實質是空的。眾生往往是因為執著五陰世間的一切法為實有,才能為五陰而造作一切業行。如果真正證得了五陰非我,斷除了對五陰的執著性,就不會再輕易造作惡業行了。    雖然業因果報是空的假的,但是受報時也是非常苦惱的,因此我們有必要識因達果,不造惡業,只造善業,生生世世享受善果,直至成佛。世尊慈悲,來此五濁惡世,用各種言詞說教,來教導眾生破除五陰為我的邪見,眾生最終才能得到解脫,回歸自性當中。我們應該遵循世尊的教導,斷惡修善,修除一切煩惱和染汙,清淨心地,自利利他,早日成就佛道,圓滿佛果。    六、問:因果酬報絲毫不爽,不會不報和錯報。那麼,給人念經念咒能夠幫助生病的人康複,做法事超度,又為什麼能幫到他人呢?    答:每個眾生造作的業行,業種雖然存在如來藏裏,不會無緣無故就消失不見,業種的消滅,要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消除,一個消業的方式,是業種現行出來,眾生受到惡報,報盡,業種就沒有了,以後不再因為此業而受果報;另一個消業的方式是懺悔,懺悔過後,心變清淨了,重業就變輕業,輕業就消失;再一個消業的方式是,通過念佛念經念咒超度等等,能感應到諸佛菩薩加持來消業。    另一方面,有病的人,業障現前,有的是冤親債主來討債,通過念經念佛給冤親債主回向,他們得到益處,就不再討債,病人的身體就康複了。如果念經念佛念咒能幫助眾生消業,這是超度者有德,有德的人能感應到佛菩薩龍天護法的加持,從而滅掉眾生的一部分業障,使得眾生的冤親債主受到法益,原諒眾生或者離開眾生,眾生的病障就消除一部分。再者一個有道有德之人,也有能力化解眾生的業緣,減輕眾生的病苦。這裏面就涉及到了意根的心所和意識心的心所法的運用,最重要的是有如來藏的具體操作和實施,以及眾生的如來藏之間的互通作用,其中的三能變識和合運作細節非常複雜,有極深的唯識種智才能觀察到這些內容。    眾生的業有定業和不定業,定業可以通過一定的因緣條件變成不定業,不定業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消失掉。很多的業不一定都要通過受報的形式才能消滅,通過懺悔的方式也能消業,尤其是悟道以後,明了世俗諦理和勝義諦理,消的業又多又大,心改變了,一切業都會改變,萬法唯心造,關鍵在於眾生的心是否清淨。但是重大的定業不可改,也不通懺悔,一定是受報之後,業種才能消滅。重大的惡業會嚴重地遮障自己的道業,阻礙自己見道、證道,未來必下三惡道長劫受苦,所以每個人都應該降伏自己的貪嗔癡煩惱,避免有意和無意地造作大惡業。    斷我見和明心見性之後,悟得了無生之理,具足了無生忍的智慧和無生法忍的智慧,這些三惡道的業就能消滅,三惡道的苦報就變為只在人中受些餘苦,果報就結束。因為業是生滅變化的,不是本來固定存在的,有生之法必有滅時,只要是人為的五蘊產生的法,有生之法,必有滅,非是真實存在永遠不變的,只要是虛妄法,就都能發生變化。所以我們修行一定要積極地通過懺悔等各種形式,改變內心,讓內心逐漸地轉變清淨,那麼業種也就能改變了。    但是要想造作過的業種完全消失,是不太可能的,最多只能減輕一些罪障而已,就像破碎的玉器,無論怎樣修補,都會有裂痕,潑出去的水,無論怎樣也難於完全收回。這些因果律則都由如來藏來實現,而如來藏不做主宰,意根雖然能做主宰,但是意根也通融不了如來藏,因為如來藏一絲縫隙也沒有,言語不進,也不近人情,不諳世故,鐵面無私,只按其固定的程序來實現因果,因此很多地上菩薩也要承受因果的苦報。    這些因因果果的複雜程度,地上菩薩的唯識種智能觀察出一小部分,只有佛才能完全的了知。所以說深信因果是非常不容易的,一般人只會存著僥幸心理,多數的時候對因果是無覺無知的,入地的菩薩因為能夠觀察和明了如來藏的運作之理,才能深信因果,不敢妄造業行,其餘的人,都是昏天暗地的多。為了我們自己的道業增進,少些苦報,一切時中都要謹言慎行,把自己放得低低地,尤其是對待大乘三寶,對待大乘如來藏法,更要小心再小心,沒有智慧時,敬請沉默不語,以免自己造大惡業,後悔無期。    七、我們每天有意無意的身口意行是否都會有果報    身口意的行為分為善的、惡的和不善不惡的無記業,有意和無意的身口意行,包括在三業裏。身口意行不管是善的、惡的,還是無記的,只要做了,就會在如來藏裏存種子,種子遇緣就會生出果報,所以一切業行都有果報。但是果報有所不同,有意造作的果報大,無意造作的果報小,善惡都是這樣。    有意作善,善果報就大(這裏有意是指有善心的意思),無意作善,善果報就小(這裏的無意是指本來沒有想作善的心思,可是恰巧就作了善業);有意作的惡業,惡果報就大(這裏的有意是指有惡心的意思),無意作的惡業,惡果報就小(這裏的無意是指本來沒有惡心,可是恰巧就作了惡業)。    無論怎樣,果報是一定要有的,因為身口意行出現時,如來藏都作記錄,有意的身口意行就作有意的記錄,無意的身口意行就作無意的記錄,然後就作為種子存起來,將來的果報就會出現。身口意行的種子輸送出去,還要回到如來藏中,那就把身口意行的信息帶回到如來藏中,成為了業種。    要不然眾生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業障,有那麼多的苦報呢? 如來藏作記錄也不是有心有意的,祂只是要依一定的律則,依一定的程序和流程,自然就記錄了一切的業行。對他人所作的任何身口意行,將來都要反彈回來,還要加上很高的孽息來承受,當然善業也如此,要加上高額利息,眾生就要承受善業的高額果報。   八、身口意的行為,只要出現了,就是業。身是身體的行為造作,口是語言的行為造作,意是七識心的思想行為造作。不管是哪個眾生,只要有行為造作,都有業,都有果報,要看身口意行為的善惡性和輕重性。身體行為造作有善惡有輕重,語言行為的造作有善惡有輕重,七識心的思想行為造作有善惡和輕重,那麼果報就有善惡和輕重;有意,有有意的果報,無意有無意的果報,沒有不受果報的。意業不犯或者非常輕微的,只有斷除貪嗔癡煩惱的三四果人和地上菩薩,其餘人都犯意業。口業比身業容易犯,多數人口無遮攔,身行造業的不算太多;如果身行造業多的,那是貪嗔癡煩惱極重之人。    身口意行造作的一切法都作為種子收存,把聰明智慧收存起來,後世在同樣事情上仍然具有聰明智慧,不懂的事情,來世仍然不懂。每項事業,不管善惡還是無記,如來藏全部記錄收存,事情都沒有白做的,不是做完等於沒做一樣;說過的話,也不會白說,以後都有個果,有個交代。    業種要因緣具足,才能現行,無量劫的業種,不能一時都現行出來,而是哪個業種先熟,先實現哪個業的果報。如果都一起現行出來,就會出現善惡交織、喜樂和苦惱交織的果報,因果就更顯得錯綜複雜了。    九、眾生在人中比較容易修學佛法,人中苦樂參半,感受到苦時,才能有滅苦的心,才能修道;生存環境太苦就無法修行;生存環境都是樂,就不願意修行,有苦有樂,才能修行。所以世尊要到人間來成佛,以度人為主,天人都在忙著享樂,沒有心思修行,惡道眾生,畜生愚癡,不解言語,不能修行;餓鬼無福,忍饑挨餓,不能修行;地獄眾生,痛苦交加,心識昏暗,沒心修行。俗話說,富貴學道難,貧窮布施難。 地獄眾生只要苦受不至於神識昏迷,還能有一些思惟能力,他們有宿命通,知道自己前世所造的業行,明理的就能懺悔前世業,從而消除業障,脫離地獄苦。學佛和不學佛造業下地獄的,果報不一樣,有福和無福下地獄的,果報不一樣。明理越多,出地獄越快。有人到地獄門口,一念華嚴經中的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知道地獄也是自心所造,就從地獄裏出來,地獄相在他的心中消失了,所以懂法明理非常好。證得五陰虛妄這個理,三縛結就斷,三惡道的業消滅了。沒有我,怎麼還有三惡道呢?怎麼還有三惡道業呢?全部是虛妄,這樣消業非常快。    大涅槃經中,世尊給阿闍世王消業時,告訴他什麼叫作父親,父親的五陰不是父親,單獨一個陰不是父親,和合起來也不是父親,沒有父親這個法,沒有父親這個人,也沒有阿闍世王這個人,殺父業也虛妄不實。阿闍世王聽了這個理,雖然沒有證羅漢果,但是地獄業消了,命終不會下地獄了。    大乘法的消業同樣殊勝,有個勇施菩薩犯重悟無生的故事。勇施比丘到一個女施主家乞食,女人看中他,想與他行非法,就在飯裏下迷幻藥讓他吃,他吃了以後,不能自我控制,就行了非法,從此兩人就有了來往。女人丈夫知道後很生氣,比丘告訴女人毒死他,結果丈夫被毒死了。勇施知道後非常懊悔,知道自己犯了兩個大罪,非下地獄不可,失心發狂,就去找文殊菩薩,文殊菩薩說,還是找世尊處理吧。於是世尊問了事情原委,用無生理開導他,為他分析一切事情的虛妄,我人的虛妄,勇施聽後,就悟了大乘無生理,開悟成為菩薩了。三惡道業同時就消滅了,不用再下地獄受苦。這等於實相懺悔法,實相法中,無人無我,沒有犯者和受害者,沒有造業之事。誰是造業人?沒有作業者。這些法只要細心思惟,慧眼打開,就會證得無生。    十、業報能否在定中暫停    入定時,過去的業種如果正好在這個時候緣熟,果報就要在這個時候實現,這是沒有辦法的。即使這個人在行善時,惡業緣熟,惡報也要現前,馬上就受惡報,善業就無法繼續完成。因果之事,誰也違背不了,緣熟必受報。如果惡業的緣不成熟,大的善業也許能讓惡業果報後延,也可以讓惡業的果報減少減輕。如果惡業已定,那就沒有辦法,誰也阻止不了。    十一、如來藏能直接實現眾生的業果報,不必經過意根的思心所,因果酬嘗不由七識作主;如來藏直接讓色身長大衰老,不由七識作主;如來藏直接促使色身生滅變異、改變生存環境和業緣,不由七識作主。眾生今世造作的業行,如來藏都會存儲起來,包括身口意的每個細節,一絲不留,全部以業種的形式記錄存儲。後世緣熟,如來藏輸出業種,眾生就要按照自己的業種生活和受報。    這些業種都與意根相應,因為意根生生世世存在不滅,一直帶著這些業到未來世,直到受報完了,業種消失。而六識是新出生的,不帶業種,但是會受意根的熏染而表現出各種習氣煩惱。    十二、業果如夢本是幻,醒來無物何須償    眾生生生世世造作惡業,果報就是六道輪回,如果業果不能消失,六道輪回就沒有止息之日,眾生永遠不能成佛,可事實卻不是這樣。為什麼在證果以後就斷除了三縛結,永遠不下三惡道了?在證果之前,還有無數三惡道業種沒有現行,業果還沒有受,這些業種哪裏去了?眾生造惡業,佛要求通過懺悔消業,就可以不受惡報了。那這些惡業哪裏去了?如果因果一定要實現,那麼哪個眾生能成佛?    一切法除了如來藏都是虛幻不實的,都如夢中物一樣。夢裏的東西醒過來就沒有了,在夢裏造作的一切行為,醒過來以後都不用再負責任,虛幻的就沒有業果,而且醒過來以後不會再造作惡業,不再顛倒了。而在夢裏就不一樣了,夢裏造作業行,就要承受果報。    斷我見證果時是第一次從夢中醒過來,明心又醒過來一次,證得如幻觀又醒過來一次,證得陽炎觀醒過來一次,證得如夢觀醒過來一次,證得每個法都醒過來一次。入初地醒過來一次,入二地醒過來一次,直到成佛時就從夢中完完全全清醒過來,這次是徹底清醒了,從此以後再也不入夢,再也沒有夢境了。那麼夢裏所造作的惡業還存在嗎?夢裏的人事物,醒過來,還存在嗎?都不存在了,消失了,了不可見。在佛心中空蕩蕩的一片,任何法都不存在,佛還要酬嘗什麼因果,如何酬嘗呢?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業果沒有所附的人事物理,業果何在?    佛為眾生講法,就是讓我們充分認識到我們都是在做夢,一切法都在夢中,出了夢中,一切法就不存在了,只要醒過來,就什麼事也沒有,好事惡事都沒有。佛法無非是破迷,心中不迷,就是開悟,開悟就沒有事了。    我不是真實的,你不是真實的,事不是真實的,理不是真實的。認識到這些理,證得這些理,還有真實的人事物理嗎?沒有,還有什麼果報嗎?沒有,果報也是事理,也是虛幻不真實的,醒過來就都消失了。清醒一部分,消失一部分,徹底清醒,一切善惡業果全部消失。證果時,是不是清醒了一小部分?初步證得無我之理,無六根、無六塵、無六識,三惡道以及惡業和業果是不是在六根六塵六識裏?肯定在,那就沒有其事了,果報就消失了一小部分。    如果證得法的程度非常深,懂得的理非常深,清醒的程度就非常大,那麼就會證得更多的事理都不真實,消失的事理就更多,惡業消除的也就更多了。一旦清醒開悟時,就知道哪裏有什麼真實的因因果果?哪裏有什麼真實的我人眾生和壽者?哪裏有什麼善惡業行?證得這些,業種就消失一部分。    如果像佛那樣清醒,如佛那樣認識一切法,那麼一切惡業業種全部消除,哪裏還有一點惡業果報?沒有。但佛為了讓眾生不再造作惡業,也會為了眾生而示現有惡業果報,以警覺眾生。這是為了救度眾生而演戲,佛無量劫度化眾生都是在演戲,佛是最好最偉大的演員,是最好的導師,所作一切都是為了喚醒眾生迷茫的心,讓眾生清醒過來。除此佛還有什麼個人的一己私利?完全沒有,徹底無我。    十三、動物之間互吃是否有果報    動物之間互殺互吃,當然都有果報了。因為動物的一切行為造作,各自的如來藏都會存入記錄,收存業種,如來藏就是天然的有這個功能作用。那麼業種成熟以後就有業報了,所以所有的眾生都是受報的載體,個個業障深重,無以自拔。但是動物的殺與人的殺有區別,動物純屬為了活命,沒有殺心惡心,人殺涉及到一個心行的問題,所以人的殺業重。受戒以後的殺,還涉及到戒罪,心性上的罪業加上戒上的罪業,業就更重了。    十四、不昧因果的意思    昧,是昧略晦暗的意思。不昧就是心裏清明,對因果不迷惑。菩薩摩訶薩們對因果都是非常清楚的,因為有唯識種智,清清楚楚知道每個業行造作的同時,種子就會存入如來藏中,緣熟必有果報。沒有唯識種智的菩薩和凡夫菩薩就不是很清楚這件事,所以有時候還會抱著僥幸心理,造作一些惡業。菩薩們由於無明沒有斷盡,身口意行還在因果之中,不能脫離因果法則。                   第二十三章 如來藏與十二因緣   一、佛講的十二因緣法,其實質各個分支都是依如來藏而有,離如來藏無因緣法。世間人講的緣起只是知道表面現象,好像是此有故彼有,此法產生彼法。實際是,緣於此法,如來藏產生了彼法,而此法也是如來藏中的法。任何法只要離開如來藏,都不能存在。任何法的生也是如來藏生,只不過需要很多的條件,如來藏才能生彼法。如果離開如來藏,說緣起法,此法能夠產生彼法,那根本就不成立。    比如說,無明緣行,無明不能產生意根的心行,是如來藏產生了意根的心行。因為意根有無明,不知法界實相,不肯安住於寂靜的真如當中,起心要向外貪求,如來藏就隨順意根的無明產生出意根的心行,意根內心就產生躁動,想要執取三界法以及五陰身心,想要有身口意行。    行緣識,由於意根這種躁動不安和向外求取的心行,如來藏就滿足意根的思心所,產生六識,讓意根利用六識來達成自己的意願,造作一切身口意行。    識緣名色,由於意根的心行不斷,六識的身口意行不斷,如來藏就會自動收藏業種,這樣就種下了未來世受生的種子。命終時意根心行不斷,求取五陰身,如來藏就會出生中陰身,在中陰身裏,意根不滿足暫時的色身,還要有下一世的五陰身,當父母緣具足時,如來藏隨著意根投胎,名色就產生了。    名色緣六入,名色受精卵形成以後,如來藏隨順意根對五陰身之想,根據業種和業緣不斷變造色身,在色身上生長出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不斷的增長和完善,五根就被如來藏創造出來了,加之意根,六入具足。    六入緣觸,六入的緣具足以後,因為意根想要見六塵,如來藏就通過五根傳遞外六塵到五勝義根中,六根就會接觸到六塵,這個觸也是如來藏產生的。    觸緣受,六根能夠觸六塵時,意根想了別六塵,如來藏就會出生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共同了別六塵境(在母胎中,還不能出生眼識見色)。於是六識就對六塵有了覺受,苦樂不苦不樂三種受都有,意根在其中也有自己的受,這些受也是如來藏出生的。    受緣愛,因為有六識的三種受,意根依六識的受而有自己的受,自己接觸塵境時也有受,或者是貪愛的樂受,或者是厭棄的苦受,或者是舍受。因為這些受,就會產生貪愛,尤其是意根的貪愛,如來藏依之能產生後續的一切身口意行,產生更多的法。六個識的受以及意根的受,都是如來藏輸出識種子產生的,六識的愛也是如來藏輸出識種子產生的,尤其是意根的貪愛,是如來藏緣於意根的受而出生的。    愛緣取,因為意根有貪愛,就會產生執取性,對三界六塵萬法想要占有和執取。這種執取性也是如來藏輸出識種子產生的,離開如來藏就沒有意根,何況還有意根的受、愛和執取性。    取緣有,由於意根對三界萬法的執取,如來藏隨順意根心行而不斷的產生三界世間一切法。有緣生,三界世間法產生以後,五陰身的生存環境就具足了,這樣如來藏就會出生五陰身。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因為五陰身是生滅幻化性的,出生以後,如來藏執持,不斷輸出四大種子,讓色身不斷生長,慢慢變老,最後死去。在這其中,會有無量的生死苦,憂悲苦惱無盡。這些生老病死苦,也都是如來藏依緣出生的,根源還是意根的執取性,以及意根的貪愛,滅除意根的貪愛才能滅除一切苦受。    從以上十二因緣來看,三界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為意根的貪愛和執取,如來藏隨順意根和業種,就產生了五陰世間一切法,生死苦樂都是如來藏出生的,離開如來藏沒有法,離開意根的執取如來藏也不會出生法,因此在一切法當中都有意根和如來藏的現行運作,一切法都離不開意根和如來藏。    二、世尊在小乘解脫道修證的經典阿含經當中講的十二因緣法,是聲聞緣覺所修的法,不涉及大乘如來藏法的修行,不是直接成佛之法,因此不能當成究竟之法。學佛人不要以為佛法就是講一切法空,一切空法當中還有不空的法存在,那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如來藏,沒有如來藏,萬法都無從緣起。聲聞緣覺修完十二因緣法,就會證得緣起性空,知道五陰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依賴如來藏這個因以及意根的無明和業種等等為緣,就有一切法的生起。    既然萬法是依賴各種緣,並且是如來藏所生出來的,那麼萬法就不是真實的,是空的,是幻化的假相,證得幻化相空相二乘人就能得解脫,出離生死輪回苦。但是他們還沒有修證大乘法,不懂如來藏的成佛之法,三乘佛法只修證了二乘,最上乘法還不懂,就出離三界了。他們還有無始無明和塵沙無明都沒有破除,更沒有斷盡,無明習氣,煩惱隨眠都沒有斷除,因此他們還與佛相去甚遠。    那麼佛陀成道時所悟的就不可能是緣起性空的二乘法,一定是最上乘的如來藏法。佛陀夜睹明星時眼見佛性,就是見得真實的佛性,是佛地的見性法,然後大圓鏡智現前,四智圓明,才能成佛。非是世人所錯會的緣起性空這樣淺顯的二乘法,本質相去甚遠。    如果佛陀只悟得個緣起性空二乘法,佛陀就不能教導眾生大乘的真實如來藏成佛之法,那麼佛法就是不完善的,就會有極大的缺憾,眾生就不能得到真正的最大的究竟的利益。現在眾生誤會佛法太嚴重,知見也太淺薄,都是把緣起性空當作佛法的中心和重點,不能與萬法的根源相聯系,不知萬法的來源,不知世界的本源,這正是如今佛法的流弊。    三、緣起性空是說,一切法是以如來藏為因,無明業種為緣,因與緣和合,如來藏就把一切法產生出來了。    一切法包括三界世間的五陰十八界法,也就是眾生世間。具體包括:五陰: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眾生生存的整個世界都包括在其中了,這些法都是如來藏依靠各種業緣而產生出來的,緣盡就滅去,沒有真實性,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空幻的,本質都是如來藏性。    因此眾生的五陰十八界世間就不是真實的,是空的,是生滅的,是苦的,是無我的。那麼眾生明此理,就不再貪愛自己的五陰十八界世間法,就能斷除生死輪回苦,就不會被束縛在生死苦海當中了。    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這是一個生死鏈條,破盡無明,生死鏈條就斷,就沒有生死苦受了。    四、一切法的因,就是如來藏,緣,是產生某種法的所有條件。世尊說: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外道的因緣觀,裏面的因,不是指如來藏,其因緣兩字和起來,都是指條件。所以佛在楞嚴經裏就否定了一切法是因緣生的,而說都是如來藏性。一切法的直接出生者,就是如來藏,都來自於如來藏,是如來藏輸送的四大種子或者是七大種子直接產生出來的一切法。    就像十二因緣法,是十二個鏈條,實際上不是前一個法出生了後一個法,而是所有的法都是如來藏出生,沒有別的法能出生一切法。所以如果離開如來藏而講十二因緣法,那就是外道。辟支佛們都沒有離開如來藏而證得十二因緣法,他們逆推因緣法的時候,就推出了如來藏(阿賴耶識)是生命的源頭。    世尊在楞嚴經第三卷中就講一切法“本非因緣,非自然性”,意思是說世間一切萬法,不是由各種緣生出來的,不是自然而然就存在的,而是從如來藏當中產生出來的,本來就是如來藏性,都是如來藏的作用所生成的。那麼在一切萬法上就都能見到自己的佛性,也就是如來藏性。如來藏是一張嚴密的大網,把萬法全部都網在裏面,一切法全部都是祂的子民。“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那句話後面省略了本如來藏性,因此很多人很難懂這句話的真實義。    五、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苦惱。眾生因為意根有無明,每日裏總想造作業行,身行不斷,口行不斷,意行不斷,不肯讓自己的行為造作止息下來,究其根本,就是內心深處的無明。阿羅漢辟支佛因為斷了一念無明的緣故,知道萬法虛妄,自我五陰不真實,所以就不願意再造作世間任何事,覺得身口意一切業行無意義,內心就與空相應,發起了空、無相、無願三昧。    因為他們的身口意行減少,內心寂止,六識少於現起,少於分別。意根斷掉對自我的執著,那麼三界生死的種子就斷,未來世就不再在三界出生,這樣就能夠出離三界生死輪回,了生脫死,解脫生死苦惱。    而眾生因為無明不斷,認為五陰實有,外界六塵境界實有,不斷地貪執六塵萬法,就想要不斷的造作,業行就不斷。因為身口意業行不斷造作的緣故,六識就會不斷地現起,與五根意根配合造作,起識別了別的作用,這樣六識心就不能停歇,心不得寂止,所造作的身口意行的種子就不斷地存入如來藏裏,創造了未來世受生的因緣條件。在臨終時如果意根還要想有未來世的業行,還想有五蘊身,就會入胎,如來藏就出生名色。   這樣名色就產生了,下一世的五陰就會出現,生老病死苦的輪回又開始了。因為有名色這個受精卵,就會產生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五根,加上原來就有的意根,這樣六入就具足,六塵的受納器就完備了,將來就能接觸六塵。    因為有六入這些受納器,必然與六塵相接觸,觸就產生了,六入就起這個作用的。因為六入觸了六塵,如來藏就產生六識來了別六塵法,了別以後就知,知了內心就有感受,會感受苦、樂、不苦不樂。因為內心有感受,六識就貪著這些感受,喜愛六塵境界,貪愛就不斷現起,意根依之也起貪。因為有貪愛,意根為了感受不斷,就會不斷地執取五陰自我,執取六塵境界,希望五陰不斷現行運轉,希望六塵永遠存在。    因為意根執取抓取自我,執取六塵境界,六塵就不斷現起,三界的生存條件具足,三界的有就不斷絕。因為三界的生存條件具足,三界的有不斷,眾生就會在三界不斷地出生,五陰不斷地出生,生命活動就不斷,那麼老病死無量的憂悲苦惱,無量的大苦就聚集起來了,眾生就會在無量憂悲苦惱中生死輪回不斷。    其根源,就是眾生意根的無明,對三界萬法的貪愛不斷,對五陰的貪愛不斷。斷貪愛,就斷意根的執取,意根不執取,五陰的種子就不具足,三界的生存條件就不具足,那麼五陰就不會再產生出來,也就沒有生老病死的憂悲苦惱了,眾生就解脫了生死苦。    因為意根滅掉了貪愛和執著,如來藏就不存貪愛的種子,不存儲身口意行的種子,不存一念無明的種子,如來藏就不會產生七個識的無明。意根的一念無明斷,不想再造作三界法,三界業行就斷;業行斷,六識就不出生;六識不出生,意根也滅,名色就滅;名色滅,六入就滅;六入滅,觸就滅;觸滅,受就滅;受滅,愛就滅;愛滅,取就滅;取滅,有就滅;有滅,生就滅;生滅,老病死憂悲苦惱就滅。    所謂的斷,就是如來藏因為沒有業種收存,就不會產生各個有支,生死的鏈條就斷,每個鏈條都是如來藏產生,沒有種子,如來藏就沒有條件產生這些鏈條,那麼生死就結束,眾生就解脫。但是這種解脫還不是究竟徹底的,必須修到佛地,才是究竟徹底的大解脫。    十二因緣裏的無明是意根的無明,觸是意根的觸,受是意根的受,愛是意根的愛,取是意根的執取,然後就有三界法,就有生老病死憂悲苦腦。因為意根有這些心行,如來藏隨順,就出生後續的法。滅意根的無明,就沒有後續的法出現,生老病死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六、楞伽經中世尊所講的十二因緣法    原文: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複問世尊說。世尊。外道亦說因緣。謂勝自在時微塵生。如是諸性生。然世尊所謂因緣生諸性言說。有間悉檀。無間悉檀。世尊。外道亦說有無有生。世尊亦說無有生。生已滅。    釋:大慧菩薩請問世尊說:世尊,外道也說一切法都是因緣生,是什麼所生呢?他們認為是有個勝自在天所生,好像是大梵天王、上帝或者什麼神靈所生,或者認為是虛空中的微塵、某種能量所生,後期還有說是老母娘所生,種種說法不一。然而世尊所說的因緣生諸法的言論,屬於世間有和世間無的範疇。世尊,外道們也說世間有世間無,世尊也說一切法都沒有生,生了還會滅去。    這裏的因緣生,主要是指眾生的五陰身是由於因緣所出生的,有了五陰身,就有了世間的一切法,包括外世間法和內世間法。外道們的說法,不是落在有邊,就是落在無邊,屬於常見和斷見論,都不是正確的。而世尊說的無有,是空無自性,生了然後又滅,並不真實,好像是幻化的一樣。    原文:如世尊所說。無明緣行。乃至老死。此是世尊無因說。非有因說。世尊建立作如是說。此有故彼有。非建立漸生。觀外道說勝。非如來也。    釋:大慧菩薩又說,就像世尊您所說的,無明緣行,乃至老死,這十二因緣法,世尊您這樣說時,還沒有說出老死的根本因,沒有說十二因緣法的根本因,那個因您在這裏還沒有說出來,只談世間這些個假相,還沒有涉及到真相,不涉及這些法出生的根本因。因此世尊才建立一個說法:此有故彼有,沒有指出這些法是逐漸地被自心所生的。看那些外道們說的生的因是某種神靈,這些說法並不是世尊您說的,也不符合世尊您所說。    原文:所以者何。世尊。外道說因。不從緣生。而有所生。世尊說。觀因有事。觀事有因。如是因緣雜亂。如是展轉無窮。    釋:大慧菩薩說,為什麼外道說的不符合您說的呢?世尊,外道說五陰出生的因,不包括出生的各種緣,沒有任何的緣,如種子業種業緣等等,上帝或者神靈就出生了五陰。而世尊您說,看見一個因出生,就知道一定有事情要發生,看見事物的發生,就知道一定有因,這樣又因又緣,發展下去就是無窮無盡的,這樣不是很雜亂嗎?    原文:佛告大慧。我非無因說。及因緣雜亂說。此有故彼有者。攝所攝非性。覺自心現量。    釋:世尊告訴大慧菩薩,我不是無因,沒有涉及因而說因緣法的,也不是把因緣法雜亂地說。我所說的因緣法,能產生下一法的因和所產生的法,都沒有自體性,都不是真實的法。比如無明緣行,無明出生身口意行,有無明就有身口意行,這是假法,並不真實,真實出生身口意行的是有另外的真正的因,不是無明。    又比如行緣識,有業行就有六識的出生,這也是假法,並不真實,出生六識的因有另外真實的法。又比如識緣名色,有六識就有名色的出生,這是假法,出生名色的因,不是六識,而是有另外的真正的因。十二因緣都是這樣的假法,不是真實,真實的因不是這些,不在因緣裏。應該知道一切法出生存在,都是自心所呈現出來的,都是自心現量。自心就是一切因緣法出生的根本因,那就是如來藏。    原文:大慧。若攝所攝計著。不覺自心現量。外境界性非性。彼有如是過。非我說緣起。    釋:世尊說,大慧,如果執著於十二因緣法中,能出生下一法以及所生的下一法是真實的,不是自心所產生所變現的,那就有無窮的過錯。自心之外的一切法都沒有自體性,不會相互輾轉而生,此法不能出生彼法,無明不能生身口意行,行不能生六識,六識不能生名色,名色不能生六根,六根不能生觸,觸不能生受,受不能生愛,愛不能生取,取不能生三界的有,有不能生五陰生命體,五陰不能生出老死憂悲苦惱。真實的法是,這些因緣法都是自心所生,所呈現,所變現。外道們所說的因緣法,有很多過錯,不是我所說的因緣法。    原文:我常說言。因緣和合而生諸法。非無因生。    釋:我常常說,因緣和合才能出生一切法,有因又有緣,因是自心如來藏,緣有很多。比如無明的緣,有業緣、父母緣等等,因緣和合在一起,才能出生各種因緣法,不是無因只有緣就能出生的的。只有無明,沒有自心如來藏,就不會有眾生的身口意行;沒有如來藏,只有身口意行,就不會有六識出現的;沒有如來藏,只有六識,就不會有名色出生的。    沒有如來藏,只有名色,就不會有六入出生;沒有如來藏,只有六入,就不會有觸;沒有如來藏,只有觸,就不會有受;沒有如來藏,只有受,就不會有愛產生;沒有如來藏,只有愛,就不會產生取;沒有如來藏,只有取,就不會產生三界有;沒有如來藏,只有三界有,就不會有生命體出生;沒有如來藏,只有生命體五陰,就不會有老死憂悲苦惱。    七、十二因緣的實質是什麼    十二因緣中的每一個鏈條都是無生的虛妄的,都不是真實的,都是依著如來藏才能夠存在的,表面上雖然有生,相雖然有,實質是無。但是在這背後,確實有一個真實法存在,否則不會有十二因緣這些虛妄法。這個真不管我們執與不執,認可不認可,祂都是真實存在著的,你執祂,祂也在,你不執祂,祂還是在,祂跟我們執不執都沒有關系,跟我們貪不貪祂、認不認祂都沒有關系,看不見祂,找不到祂,祂仍然存在,仍然起著本然的功用。    所以我們學佛應該把真和妄,這兩個體性分開,徹徹底底的分開,才能識得事物的本質。不要混在一起談,混在一起談,就會真也不識,妄也不識,把真當妄,把妄當真,這些相混著不分,生死大事就不會解決。眾生之所以不能證道,根本就是真法與妄法沒有分開,二者的體性沒有了解清楚,知見錯,智慧就不開。    十二因緣裏,“名色緣六入”,意思是因為有名色,才有六根,才有六入。為什麼有名色就有六入呢?六入是名色生出來的嗎?這六入、六根表色名色生出來的,名色本身也是被出生的法,是不自在的法,不能出生其他法。六入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自然而然生長出來的,六入之所以出現在名色上、受精卵上,是名色的一部分,是如來藏變造名色的同時變造出了六入。名色是如來藏出生六入的緣,這樣,前一個鏈條是緣,能夠引生下一個鏈條,下一個鏈條是如來藏所生,借著前一個鏈條的緣。因此這個鏈條的實質是如來藏出生了名色和六入。    “六入緣觸”,意思是因為有了六入,就有了觸。但觸不是六入出生的,六入不能出生其他法,不能主動去觸什麼法。六入是緣,如來藏以這個緣才能產生觸,讓六入觸六塵境界。    觸緣受,因為有了觸,六根觸了六塵,就有了感受。但感受不是觸產生出來的,是如來藏讓六根觸了六塵,生了六識,六識就有了感受。六根也不能出生感受,六根中的前五根也不能有感受;六塵不能出生感受,六塵也不能有感受;觸,不能出生感受,也不能有感受。感受根本就不是從觸中來的,因為觸本身不是實體,是虛妄體,不能產生受。必需有一個不生滅的法,有種子的如來藏,才能出生其他法,所以這個受,還是從如來藏中來。    後面所有的鏈條都是如此,那麼總結起來說十二因緣的十二個鏈條,每一個鏈條都來自於如來藏,都從如來藏而出生,一個鏈條是下一個鏈條的緣,因就是如來藏,所以十二因緣,十二個鏈條都是緣,其中都有出生萬法的因如來藏。最後佛總結出來一句話叫作:“識緣名色,名色緣識”。這個識就是指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依賴著名色才能顯現和運作,名色依賴著阿賴耶識才能出生和存在。阿賴耶識能夠緣(就是產生、引發)名色、色身、五蘊,名色是因為這個阿賴耶識(如來藏)而產生。    八、逆推十二因緣    為什麼有老死?因為有生命。為什麼有生命?因為有三界五蘊世間的緣。為什麼有三界五蘊世間?因為意根執取三界五蘊世間。為什麼意根有執取性?因為意根有貪愛。意根為什麼有貪愛?因為六識對六塵的受,意根對三界世間法也有受。七識為什麼有受?因為六根觸六塵。為什麼有觸?因為有六根。為什麼有六根?因為有名色色身。為什麼有名色色身?因為有阿賴耶識如來藏。(十因緣)    為什麼有名色色身?因為有業種,就要出生五陰果報身。為什麼有業種?因為六識不斷造作身口意行。為什麼六識不斷造作身口意行?因為意根有心行,想要求取萬法。意根為什麼有求取萬法的心行?因為意根有一念無明,促使如來藏出生六識,才不斷造作業行。(十二因緣)    九、現代制造的機器都是自動化的流程,甚至有的都看不到人工操作,這些機器不停地運轉著,一個程序一個程序地運轉。這些運轉都是因緣法,背後有一定的因緣讓機器運轉,機器不會無緣無故就能運轉的。機器運轉的緣有很多,各個緣都不同,緣不同,運轉規律就不同,加工出來的產品就不同。但機器運轉的因是什麼呢?機器自己就能自動運轉嗎?    又比如家裏的洗衣機,在攪動水裏衣物,不停地轉,這是個洗衣服的自動流程。這個流程是怎麼發生的?洗衣機自己就會轉嗎?沒有人工在操作著,洗衣機就是一堆廢鐵,它什麼也不能做。是人來按那個按鈕,洗衣機才能運轉。而且洗衣機都是人工設計的自動化流程,人工給電,洗衣機才能工作。一個流程又一個流程地運轉,這是自然而有的嗎?在機器運轉中我們能看到什麼呢?    如果一個不懂世事的孩子,他就不知道機器是人來操作的,因為孩子沒有分析能力,看到大人不在機器旁邊,機器自己在動,就認為機器之間就能動。如果一個已經懂了世事的人,即使看不見有人在操作這個機器,也知道機器正在被人操作著。洗衣機比喻為我們的五陰身,五陰的運轉好比是流程,這個流程不是無緣無故就有的,不是無因就有的,有緣更有因,五陰運轉的因是什麼呢?    五陰既然不是真實的有,還能運轉,這不是很奇怪嗎?應該發問:為什麼假的虛幻的法還能有作用?究竟為什麼?把五陰當作自然而有的,就不會生起疑情,不起疑,就不會去探討,那就不會知道事實真相。我們看一切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現象,現象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我們都不知道。一切事物的本質是什麼?是表面所呈現的那樣嗎?智者應該去探討,應該努力了解事實真相,揭穿裏面的奧秘。    五陰身運轉的流程背後,如果沒有真實的東西,五陰身還會運轉嗎?還能有流程嗎?色身五陰滅了以後還有什麼?身體火化了以後還有什麼?阿羅漢涅槃了以後還有什麼?如果認為什麼也沒有了,這就是斷滅見,是外道的斷滅論,不是佛法。如果認為五陰滅了,還有靈知心不滅,這個靈知心能知道一切事,能到未來世去,這就是外道的常見。不是長久存在非要說是能長久存在,就是常見,不是佛法。    十、是心先生還是法先生,是心先滅還是法先滅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法包括色法和心法,色法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所構成,包括眾生的色身身根和宇宙器世間,色法有色聲香味觸法的塵相,是能被識心所了別的相分;心法就是七個識心的了別作用,是見分,由識種子流注所生成。    我們首先觀察色身是如何出生的,出生的條件是什麼。在十二因緣法裏,佛講了無明緣行,意根有無明的存在,心行就不斷;行緣識,意根的心行不斷,就要造作業行,於是六識不斷的出生;識緣名色,六識不斷出生,眾生的身口意行就不斷產生,業種就不斷存入如來藏中。如來藏把業種輸送出來,就會有後世的五陰果報身。中陰身裏意根要入胎,與如來藏一起投胎,如來藏就產生受精卵,受精卵是色,意根是名,這樣名和色就合成了一個最初的生命體;名色緣六入,受精卵成長以後,就會出生五根,這樣六根具足,就是六入;六入緣觸,六根就會與六塵相接觸;觸緣受,觸之後,六識出生,就產生了七識心的感受。    受緣愛,有了覺受,七識心就生起了對六塵境界的貪愛;愛緣取,因為貪愛,意根就想抓取執取六塵;取緣有,因為意根執取六塵,就促使未來世的生存條件具足,三界的有就會產生;有緣生,因為具足了三界法,生命體就會在三界裏出生,名色就這樣出生了。其中名包括了七個識和受陰想陰行陰識陰,色是色陰,五陰就這樣出生了。這就說明意根攀緣不斷,六識的分別就不斷,生命體就不斷出生,從這一點來講,妄心不斷出生,色法就不斷出生。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只有妄心,色法能出生嗎?不能出生,因為七識生滅斷續,沒有自性,不能收存業種,因此不能出生色法五陰。    緣覺法還有一個十因緣法,說明色法的究竟來源是什麼。緣覺人逆推十二因緣時思惟:什麼有故,生命體出生,於是就推出有三界法,生命體就會出生。又思惟什麼有故,有三界法,於是推出由於執取故,就會產生三界的有法。取包括意根的四個取,欲取就是對境界的貪愛,想要知境界;見取就是執取五受陰為我;我語取就是以我為尊為重,我慢熾盛;戒禁取就是執取不如理不能得解脫的戒為正解脫戒。    緣覺辟支佛又思惟什麼有故取有,於是推出愛有故,貪愛境界故有執取心行。又思惟什麼有故愛有,於是推出受有故愛有,有苦樂不苦不樂受故,就有貪愛。又思惟什麼有故受有,於是推出觸有故,六根觸六塵故有受。又思惟什麼有故觸有,於是推出六入有故觸有。又思惟什麼有故六入有,於是推出名色有故有六入。    又思惟什麼有故名色有,思惟名色受精卵是如何出生成長的。他們就思惟推證,因為無明不斷,意根攀緣執取自己,就會在中陰身入胎,於是就住著在受精卵中。但是只有意根能入胎、住胎嗎?當然也不能,因為胚胎也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構成的,意根裏有四大種子嗎?沒有,是如來藏有四大種子,能形成物質胚胎,沒有如來藏阿賴耶識,意根不能入胎也不能住胎,不能變生胚胎,是如來藏輸出四大種子成長了胚胎。意根沒有這個功能作用,是如來藏輸出種子形成了胚胎的頭、四肢等等身根,是如來藏有六識心的種子,出生了六識心,讓胎兒有分別覺知性。    他們推到這裏,就知道了名色是由如來藏阿賴耶識出生的,依阿賴耶識才能有名色,阿賴耶識依靠名色才能顯現出自己的功能作用。這就是名色緣識,識緣名色的真實義,這也是十因緣法的內涵,也是逆推十二因緣法的結果。那麼如來藏是如何出生的呢?如來藏沒有生,法爾如是,本自存在,沒有能出生祂的法。所以緣覺人推來推去,推到如來藏就推不過去,推到頭了。他們就明白,是如來藏產生了五陰名色。這就是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因緣法。    宇宙器世間這些色法,也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構成,這些種子都存在如來藏裏,所有眾生的業緣成熟時,所有眾生的如來藏都輸出四大種子,共同變現宇宙器世間,眾生才能出生。那麼眾生出生以後,生活中所需要的物質五塵是如何產生出來的呢?這就涉及到百法明門了。百法明門中講,色法是由八識心王和八個識的心所有法和合運作產生出來的。八識心王包括八個心,心所有法包括五遍行、五別境、十一善法、六根本煩惱、二十隨煩惱、四個不一定是善是惡的法。色法包括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法處所攝色,總共十一個。    那麼心法七個識是如何產生出來的呢?首先意根無始劫以來就存在著,沒有斷滅過,是如來藏為祂輸送識種子,執持著意根的存在和運作,沒有如來藏就沒有意根的存在。意根把生生世世所熏習的煩惱一直帶到現在世以及未來世,所以意根所含藏的無明極其深重,煩惱染汙極重。修到四果時,才能斷除意根的執著,才能把對三界的執著滅除,才有能力滅除五陰世間一切法,入無餘涅槃。所以意根是能滅掉的,祂是無常虛妄的,不是真實不變的我。    意根也是識心,識種子存在如來藏裏,如來藏輸出意根的識種子,意根就現行起作用。而六識是後天出生的,在每生每世的色身上都是如來藏新生出來的,如來藏輸出六識的種子,六識才能現行起分別的作用。因為六識是後生的,所受的熏染輕微,容易斷除。六識一方面受境界熏染,一方面受意根的熏染,遇善則善,遇惡則惡,容易隨境界轉。所以六識通過修行容易轉變,轉變過來以後,再影響熏習意根,讓意根也轉變,修行就成功。    回到問題開始,是心先滅,還是法先滅?是心先生,還是法先生?從以上分析來看,一切法由如來藏出生,而如來藏又不生,七個識心由如來藏輸送識種出生,八個識心王再與八個識心的心所有法和合,產生色法。那麼問題已經很明了了,沒有八個識心就沒有色法,沒有境界法,是心生種種法才生。    那麼滅,是誰先滅呢?如來藏不滅,境界不能先滅。如果境界先滅,六識就不能存在,不能有分別作用了,即使存在也沒有意義。為什麼六識不能存在呢?因為六識的產生是六根觸六塵以後,如來藏才能生六識,沒有境界,就沒有觸,沒有觸就沒有六識的出生。境界如何才能滅掉呢?那要看境界是如何出生的,境界的產生,雖然由如來藏所生,但是如來藏不會主動出生境界,是意根由於無明心動,如來藏配合才能產生境界相,如果意根心不動,如來藏就不會產生境界。當意根滅盡對三界境界的貪愛執著,不想有任何境界,如來藏就不再產生境界相,就入無餘涅槃。    所以不是先滅法後滅心,而是先滅心後滅法。這個心就是意根,意根的執取心滅,三界世間法必滅。比如昨天與人吵架,現在心裏還在想著,並且心裏難過,吵架的事已經過去了,為什麼心裏還有這個事呢?就是心沒有滅;如果心滅了,不在意吵架的事,就不會想這個事了;或者修行到沒有心起煩惱時,在吵架的當時,心裏就不在意,也就不能吵架了,沒有吵架的境界產生,沒有心不生境界。    從意根的角度來說,如果修行到意根的攀緣性滅了,不攀緣六塵,六識就不了別境界法,那就處於沒有心的狀態。眼見色,就像沒看見一樣,耳聽聲就像沒有聽見一樣,境界好像不存在,也不能起什麼作用了。如果意根滅掉了,六根六塵六識都滅掉了,境界也就沒有了,所以說心滅種種法滅。    總括起來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修行就是修心,心改變一切都改變。    十一、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真實義    五陰七識必須依賴如來藏才能出生,才能有五陰身的各種活動,這是名色緣識的意思。如來藏必須依賴五陰十八界才能顯現其各種功能作用,沒有五陰十八界,如來藏就無需再運行,所有的功能作用都不能顯現出來了。所以佛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七識也要在五陰色身上運行,才能顯示出七識的功能作用。沒有色身就沒有五識,色身加七識,就等於五陰身。    十二、如來藏的所緣    佛講因緣法時說:名色緣識,識緣名色。這個識就是如來藏阿賴耶識,名色就是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如來藏緣名色,自己的作用才能顯現出來,才能有所利用。如果沒有名色,如來藏就沒有辦法顯現出來,其功德性也發揮不出來。名色必須緣於如來藏才能出生和存在,沒有如來藏就不會出生名色。名色和如來藏互相依賴而存在,雖然如來藏可以獨自存在,不依名色而有,但是要起作用,就得依賴名色才能起作用,二者猶如束蘆互相依靠。    如來藏也緣業種,根據眾生的業種,變現眾生的正報身和依報的生存環境,以及各種果報。如來藏也緣自身裏本有的四大種子,變現眾生的五蘊十八界,宇宙器世間。如來藏也緣七識心,了別七識心的心行,輸送識種,配合七識心的運作。              第二十四章 如來藏與淨土    一、問:娑婆世界之外的世界,是否沒有我們的如來藏在參與執持?    答:與我們暫時無緣的世界,我們的如來藏不能參與變現和執持,一是沒有那個業種,二是即使有業種,業種現行出來的緣還不成熟,如來藏就不能在那裏參與運作。但也不是說,其它所有的世界,我們的如來藏都不參與運作,當業種成熟時,如來藏了知,就要依照業種參與那個世界的變現和執持那個世界,我們在這邊命終的時候,才能出生到那個世界去。    比如有人造了地獄業,種子已經收存了,當地獄的業緣成熟時,如來藏就參與變現地獄,此人在人間的業緣一結束,馬上就生到地獄裏去,不用如來藏到此人臨終時再變造地獄境界。與我們有緣的世界,在我們投生過去之前,如來藏就參與了變現,否則我們就沒有條件和資格到那個世界去生存。    比如去極樂世界,因為存了善業種,業種緣熟,如來藏就要在那裏變造蓮花宮殿,極樂世界的緣具足時,我們馬上就能坐在蓮花當中,生到極樂世界。這就說明我們的如來藏是先知先覺的,祂知的就是業種,了知業種情況以後,祂才能先到極樂世界參與變現,然後我們命終才能出生到那裏。如果如來藏不參與變現,我們就不能生到極樂世界。與極樂世界的緣還不具足時,如來藏不參與變現,我們暫時就不能去極樂世界。    要想極樂世界的業緣早日具足,意根就要深信切願,一心向往極樂世界。意根要有意願,只有意識心浮淺的發願還不行,因為去不去極樂世界這件事是由意根作主決定的。如來藏主要是了別意根的心行,意根想去時,是從內心深處想去的,如來藏了別到意根的思心所,就要去極樂世界變造蓮花宮殿。念佛也是要深入意根,不是口裏念念就行了,意根沒有念佛的心行,就不與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相應。極大多數人念佛,都是口念心不念,內心不是念茲在茲,都是心猿意馬,心不在焉。這樣念佛,只是結個法緣而已,根本去不了極樂世界。    二、去極樂世界不是肉身坐在蓮花上去的    念佛往生是坐在蓮花上往生的,但肉身坐不上去,是中陰身作蓮花往生的。這個蓮花是自己的如來藏隨順意根變造出來的,由微細四大組成。念佛人對極樂世界一心向往,心得清淨以後,發願要往生,如來藏就根據意根的意願,在極樂世界的蓮花池中建造出屬於自己所有,符合自己修行品位的蓮花臺。這個蓮花臺是四大組成的極微細物質,我們的實質粗重的肉身坐不上去,實質的肉身接觸不到微細的蓮花臺色法。    臨終往生時是中陰身坐在蓮花上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因為中陰身也不是實質的粗重的物質肉身,正好與蓮花臺相應,所以中陰身就能坐到蓮花裏。坐上蓮花以後,在阿彌陀佛和諸大菩薩的加持下,蓮花臺與中陰身一彈指間就到了極樂世界,中陰身轉換成極樂世界的天人色身,被蓮花葉包裹起來,色身就住在自己如來藏所變現出來的蓮花宮殿裏。為什麼中陰身這麼快就到了極樂世界?因為極樂世界也是自心如來藏中的一個法,如來藏不用到自心中的任何一個處所,意根隨著如來藏也就不用經過無限遠的距離,因而彈指就能到如來藏裏的極樂世界,其實速度比彈指還要快。說個速度,就已經很慢了,如來藏在自心裏根本沒有時間和距離,因此沒有速度。    中陰身到極樂世界立即就消失,換成極樂世界眾生的美好莊嚴的色身,沒有男女相,是中性的天人身,在極樂世界裏永遠年輕莊嚴,永遠不老不死不病不苦。因為中陰身是非常微細的物質色身,能夠瞬間飄到極樂世界。我們的肉身不行,肉身是極粗重的物質,無法飄動,幾米高的空中都上不去,何況是遙遠的極樂世界。這正是有肉身的人類沒有神通的原因,而鬼神和天人、非人,他們的色身是微細的物質組成的,就有神通,能飄動,能飛翔,轉眼就能到其它世界。    三、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穢土和淨土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轉心就能轉境界,但是只能轉自己的境界,不能轉他人的境界。境界是每個人自己如來藏心內的相,與他人無關,自己修行把心轉變清淨時,所見的內相分境界就轉變,當然所感召到的外相分也能清淨了,識心轉變時一切境界也就隨之轉變了。    維摩詰經中說,我們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到處是丘陵坑坎,肮髒汙穢,舍利弗懷疑是世尊在行菩薩道時,心不清淨所致。而世尊說:是你們自己心不清淨,才感召了不淨的世界國土,非是我心不清淨,在我看來娑婆世界是極其清淨的。世尊說的是如實語,在世尊看來,娑婆世界確實與極樂世界一樣清淨無染,眾生因為內心有染汙,所見的世界就不清淨,佛心清淨,所見一切皆清淨,都是佛的無垢識性。世尊為了證明此理,就用腳趾按地,於是世尊海印發光,頓時娑婆世界就變成與極樂世界一樣的莊嚴清淨,殊勝無比,這就是佛所見的世界,佛心所變現的世界。    世尊同樣與眾生居住生活在一起,所見的境界卻與眾生不同,正報和依報都不同,雖然外表示現與眾生一樣,其實眾生與佛相隔極其懸遠,心不清淨之緣故。所以我們修行要把心修得再清淨一些時,對外界事物的感知就能相對准確一些,所現的境界就改變了,那是因為內心的思想境界發生變化了。眾生由於無明,知見顛倒,對世間有錯誤的認知,身口意行就不清淨,就要感召到不清淨的境界。修行到心清淨了以後,境界環境就能隨心而轉,所見一切皆為淨土,那就是自己如來藏所變現的。    五、極樂世界是否真實有    極樂世界是唯心淨土,是心所現,那麼極樂世界就不是真實存在的,這個不真實存在是否等於說根本就沒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現象界上是有,屬於世俗上的有,雖然世俗上的有也是空幻的。佛在阿彌陀經中描述了極樂世界的殊勝和莊嚴,證明極樂世界是存在的,不是想象的。但是極樂世界也是唯心所變,是一真法界裏的一個佛國土,也是每個眾生心中的淨土。一真法界就是最真實的世界,是眾生如來藏世界,一切法不出如來藏之外。極樂世界在現象上是存在的,現象界就是世俗諦,依真心如來藏而有,是阿彌陀佛在因地菩薩位中,發大清淨誓願所建立起來的殊勝佛國土,為攝受眾生而建立。但是極樂世界也是幻化出來的,是法藏比丘的善業所感召的,本無今有,因此就是幻化生滅的虛妄相。    一切世俗法都不能否定其現象界的存在,比如我們的五陰身,在現象上是有,這不能否認,但實質卻是空,是真心幻化出來的,是空幻的世俗法,所以不實。雖然五陰是幻化、生滅、空的,但也不能否定五陰在現象上的存在,不能否定在世俗諦當中的作用。同理,極樂世界也是阿彌陀佛的無垢識幻化出來的,也是極樂世界所有眾生的如來藏共同幻化的,從無到有,後天產生出來的就是虛幻的假有。雖然如此,也不能否定極樂世界在現象上的存在,不能否定其在世俗諦中的有。    除了真心,一切法都是真心中物,都是真心所變,因此都是生滅的,只有真心不生滅。雖然極樂世界將要存在極其久遠的時間,但畢竟也是具有生滅變異性質的,它不可能如真心如來藏一樣永恒存在。佛四十九年講法,分別從世俗諦和勝義諦兩方面來講,世俗諦是現象上的有,這種有是假有、幻有;勝義諦在現象上是無,實質上是有,是實相心。因為勝義諦是實質上的有,所以才能產生世俗諦現象的幻有和假有。    我們學佛修行不能偏向於一面,而否定另一面,二者都很重要。明勝義諦之理,從而改變世俗諦的顛倒,糾正以往無明狹隘的認知,才能獲得大智慧,圓滿佛道。如果只承認有世俗諦,沒有勝義諦,就不能出離生死輪回;如果只承認勝義諦,否定有世俗諦,那麼這個勝義諦就沒有實際作用和意義,眾生也不能修行了。    學佛到究竟時,二諦都能圓通無礙,有一諦不通,二者都不通;而通達了勝義諦,就能漸漸通達世俗諦,只有圓融地修滿二諦,世出世間法才能圓滿通達無礙。最終結果就能使得五藴七識得到徹底究竟轉變,滅盡一切無明,讓五蘊七識得到最大最圓滿的功用。    五、極樂世界在佛心中,以及任何人心中都是不生滅的,除了真心,一切法都是真心中物,都是真心所變生和顯現出來的,因此都是生滅的,只有真心不生滅。雖然極樂世界要存在極其久遠的時間,終究也要滅去,只是這個時間我們不知道多長罷了。原來並沒有一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發大願以後就建立起來一個極樂世界,後來才建立的,就是有生的。世間沒有一個法是生了而不滅的,這是法界運行規律。從另一個角度講,極樂世界是真心所現,也是真心的一部分,也屬於真。    真心不滅,一切法就總會存在,滅了也會再出生,一切法的現象就是要不斷地出生。只是個別現象不斷地生滅,變異無常,總體來說是常存,因為總是要出現的。不管我們執與不執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生滅的,依真心理體來說,它有真如的性質。一切法滅了再生,生了再滅,因為有真心如來藏存在,所以一切法能生能滅,長久來說現象界總是要在世間不斷出現的。    六、如來藏能變現極樂世界,幻化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確實是如來藏功能作用的一部分,與如來藏是不一不異的關系。如果說極樂世界就是如來藏,那麼極樂世界也能產生萬法,可實際上不能,所以極樂世界與如來藏不完全是一,還有異的方面。異的方面,極樂世界有形有相,有生有滅,是生滅幻化的,也是變異的,它沒有識心的體性,有物化的作用,是承載眾生的承載器;而如來藏是心識,無形無相,有心的功能體性,不生不滅,也不變異,極樂世界依之才能存在。    一切法都不離如來藏而有,極樂世界全體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顯現,看見極樂世界,就應該知道是自己的妙真如性,聽到極樂世界就應該知道是自己的妙真如性,嗅到極樂世界就應該知道是自己的妙真如性,一切法都是自己的妙真如性,這是大悟成片的境界。    但是也得知道,極樂世界確實是有生滅的,是後來才出現的,極樂世界的建立僅僅才十劫的時間。世間現象的存在是不可否定的,娑婆世界亦如此,十方世界亦如此,都不可否定其存在性,只是這些存在都不真實罷了。    學佛法要從世俗諦和真諦兩方面學,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否定,都要正視,真有真的體性,妄有妄的作用。阿含經和華嚴經,是從真俗兩方面闡述佛法,都是佛說,都要修習和證得。如果沒有世俗法,佛也就不用講解脫之道了,不用講四聖諦理,沒有世俗諦也沒有眾生世間,那就談不到修行與解脫了,因為沒有需要解脫的主人,也沒有束縛主人的法。只有在世俗諦當中,才有苦集滅道,真諦如來藏本沒有苦,也不集苦,也不斷苦,更不修道。佛讓我們出離生死輪回苦,就是因為世間有生死苦的世俗現象,這是不能否定的。    所以極樂世界雖然是唯心所現,在現象上是有,阿彌陀佛和諸大菩薩以及無量眾生也在極樂世界的現象界上存在。當我們證得甚深智慧的時候,就知道極樂世界和十方世界,其實質都是一真法界,這時十方就都寂滅了。我們學佛法應該從真俗兩方面完整地來看待一切的事與理,不偏廢任何一方,才能具足正知見,獲得甚深智。           第二十五章 如來藏與記憶    一、八個識裏面,如來藏就是庫房,一切法的貨源也就是種子,都從如來藏裏提取出來,我們從前所做過的事業,經曆過的人事物理都作為種子存在如來藏裏,如果意識心想要再了別一下過去的人事物理,那就得從如來藏當中取出記錄查看。    但是只有意識心才有查看記錄的能力,記憶的功能是意識心所具有的,如來藏本身沒有記憶的功能作用,業種現前成為法塵時,祂也不能了別法塵,祂不了別任何具體法塵為何。意識心雖然有記憶回憶的功能作用,但在沒有修出神通的情況下,第六識只能記憶起今生所經曆過的一切人事物理,經曆的事情,只有第六識能夠回憶出來。    意識憑什麼能回憶起過去的事情呢?我們所經曆的事情,做過的身口意行,當下就以種子的形式存到如來藏的庫房裏了,過後意識心想要了別,也必須要從庫房裏取出來,因此意識和如來藏之間就要有一定的聯系,其中意根就是二者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意根就像一個總管家,意識要取什麼貨物必須要經過意根的允許和同意。如果如來藏庫房裏有這種貨物,因緣條件允許如來藏就會無條件地奉獻出去,意根就會拿給意識心受用;如果庫房裏剛好沒有這種貨物,或者貨物被擠壓著,暫時取不出來,意識只能空手傻等著,什麼也得不到,享受不到。    我們前世所熏修的法,所經曆的所有人事物理也都以種子的形式存在如來藏庫房裏,我們今世能不能取得出來呢?當然也能!但意識心必須修出神通,不受肉體色身的遮障和影響,不用經過大腦勝義根,就能直接了別意根作意的、如來藏變現出來的法塵。如果沒有修出神通,意識心就要受到肉體色身的遮障,前世所經曆的事情,意識心就了別不到,回憶不出來了。    可是我們有時候還是能感知到前世的某些信息,這是如何感知到的呢?這就得依靠如來藏和意根,如來藏裏的業種已經成熟了,現行的緣都已經具足了,那麼業種就要現行出來,不管意根攀緣與不攀緣,業種現行出來成為法塵,意根與之相觸,意識就有了一定的感知力。而我們前世所熏習的內容,意根也能攀緣出來,讓意識了別,於是意識再接觸同類內容,就能很快地理解和記憶,根本不費力,就像輕車熟路似的。    前世熏習過的法,我們今世一接觸,很快就相應了,比如說我們前世經常讀誦欏嚴經,這個業種存到如來藏裏,今世我們一接觸楞嚴經,讀起來就非常熟悉,非常順利,有的人讀著讀著還能背誦。這就說明我們不是今世才剛剛讀誦楞嚴經,而是前世就已經熏習過了。前世有讀誦楞嚴經這個業種,緣熟時意根緣到了,意識心就隨之得到受用,學習楞嚴經就非常的快速,讀的快,記的也牢,自然就能夠背誦下來,感覺那些句子和意思都非常熟悉,這樣今世學佛修行就與前世的業種聯系上了。    我們今世讀誦心經,讀到會背了,這個種子也存到如來藏裏。會背以後,再背誦心經的時候:“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一個字一個字,一個音節一個音節,這些法塵都是經過意根從如來藏庫房裏取出來的,意識心受用,這樣就說是意識有了記憶能力,能背誦心經了。意識學習背誦的東西,自己不能存儲,因為自己本身是生滅的,也沒有存儲業種的功能作用,即使能夠存儲,當意識滅去時,也要丟失,意識不自在,沒有保管能力之故。所以只有如來藏能夠存儲,因為祂永遠不消失,放在那裏非常安全可靠,不用擔心如來藏滅去把種子丟失掉。    存到如來藏裏的種子,當意識心需要時,就要取出來。這時就得借助於意根,當意識心想背心經時,這個欲望傳達給意根,意根了知後,也決定背誦心經,於是就生起思心所,如來藏了別了意根的思心所,就能把背誦心經的種子輸送出來,意識了別到了法塵,自然就會背心經,一個字一個音節的就出來了。    如果心經讀的不熟,背不下來,就沒有存入能背誦的種子,想背誦時,那些字和音節就出不來。也許能背出第一句話,第二三句話以後就背出不來了。因為我們沒存進去,如來藏庫房裏沒有那個能夠背誦的業種,如來藏又不能自己制造種子。庫房裏沒有貨,當然就不能取出來享用了,那就不得不打開書本照著讀。    我們現在所得到和受用的一切法,都是從如來藏庫房裏取出來的,庫房裏的又都是我們從前自己存進去的,我們存什麼才能用什麼,不存就沒有。我們要想成佛,就得都多存善業種,種子存進去以後,將來才能得到受用。我們要想得福報,就得存進修福的種子,如果我們沒有存進修福的種子,要想得福報,那是不可能的。我們要想得什麼,必須存什麼;存什麼,就得什麼。所以要選擇好我們的身口意行,懂得要如何的造作,才能讓自己得到最大最真實的利益,不損害和違背自己的利益,我們就得要小心的造作,有選擇的造作,盡量都造作清淨的業行。    我們的五陰也來自於如來藏庫房裏的種子,因為意根的無明,不斷地產生六識的身口意行,身口意行的種子就要不斷地存入如來藏心體當中,命終遇緣,如來藏就要輸出業種,投胎到六道中,就要出生五陰身來受用業果報,所以五陰身全部來自於如來藏庫房裏的種子,那麼五陰全體即如來藏。    就比如天上的白雲,能現起貓狗的形相出來,那些白雲變換成的貓狗白白胖胖的,非常可愛,有人就貪愛貓狗的相貌,完全忘記了那都是一團團的白雲構成的。白雲就比喻為如來藏,貓狗的形象就像我們的五陰身一樣,觀察貓狗發現,它們無一處不是白雲,任何一個點點,都是由白雲組成的,整個貓狗全部都是白雲,方方面面都來自於白雲。同理,我們的五陰方方面面、時時處處都來自於如來藏,任何一個相貌和作用,全部都來自於如來藏庫房,五陰身的所有材料都來自於庫房,五陰所受用的一切,所造作的一切,全部都來自於庫房如來藏。    如果想找到如來藏庫房的入口處,開悟成佛,其實也不難。難在哪裏呢?難在我們的福德不具足,定力不具足,慧力不具足,菩薩六度的條件不具足,願力也不具足,這樣就把自己難住了。如果這些條件都具足了,世上就無難事,難就難在我們沒有存下足夠的善業種子。種子不足,我們沒辦法從庫房取出足夠的資源,明心見性就顯得很困難,要想斷我見,同樣也很困難。要想受用到足夠的福德資源,要想證得自性清淨心,必須要多存善業種子。戒定慧的修行種子,菩薩六度的修行種子,菩薩的大福德種子等等,我們要多存進去一些,直到這些種子夠用了,才能證得大小乘的道果。    二、有人說大腦是記憶的倉庫,經曆過的事情都儲存在大腦裏,意識是從那裏想起從前的事情來的,所以有人一怕腦袋就想起什麼事情來了。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因為大腦是物質色法,而且是生滅性的,它不能儲存種子,種子是無形無相的東西,無形無相的東西不能與有形有相的物質色法混在一起。而且大腦只能存活一世,此世所經曆的事情,如果都存儲在大腦裏,來世換了個大腦,那麼今世的業就消失了,來世就沒有業報了,那為什麼還有來世呢?而且有宿命通的人,能知道自己和他人多生多世的業行,顯然不是知道此世大腦裏的記憶。    我們身口意行所落謝的種子和法塵,不能儲存在大腦裏,那都是儲存在如來藏裏的。大腦沒有地方儲存落謝下來的種子,後腦勺那裏是勝義根,是主管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功能的地方,並且如來藏根據外塵所變現的影子落在那裏,根塵相觸,如來藏才出生六識來了別六塵。既然是根,就不能儲存種子,只有心才能儲存種子,而且還得是不生滅的常住心如來藏。    六識的所有行為造作,都是識的功能作用,識種子是如來藏輸送出來的,造作業行之後,刹那回到如來藏裏,就把造作的業行也帶回到如來藏裏,作為種子收存。將來遇緣時,如來藏再輸送業種,六識就記起了從前的事情。    三、五個根是四大組成的浮塵根與勝義根,是物質色法。其中外五根是粗的物質色法,勝義根五根是細微的物質色法。所以我們色身健康有營養時,勝義根裏四大就調和,如來藏就能攝取協調的四大來如實變現內相分,六識了別的就如實。否則勝義根處營養不足,四大不調和,如來藏攝取的就是不調和的四大,那就不能如實變現內相分。內相分就會扭曲變樣,六識了別的就不准確,不如實。眾生就會表現出智慧低劣,缺乏記憶,經常想不起事情來,容易健忘。所以學生臨考試前,要補腦補營養,就是為了讓意識心好好發揮作用,把以前學到的內容,都能如實地了別清楚,回憶得出來。    四、記憶是如來藏儲存的種子,種子就是法,無形無相,造作現行出來的獨影境也是無形的,所以五識不能了別,只能由意識單獨仔細了別獨影境,意根粗略了別,這叫作回憶。一切法都可以作為種子存儲起來,身口意的一切行為造作,所經曆的一切人事物理,也就是六塵境界全部作為種子由如來藏收存。之後意根攀緣想了別,如來藏就隨順意根的思心所,把種子輸送出來成為法塵,成為獨影境,意根緣了之後如果想細了別,如來藏就出生獨頭意識一一了別,這就是所說的回憶。    所以回憶裏有細節,回憶出來的境界屬於法塵,五識不能了別。前五塵的相分也作為種子和一種信息存在如來藏裏,種子和信息無形無相,不屬於五塵境。因緣具足時,如來藏根據種子也要輸出五塵境,再依意根的思心所,如來藏出生六識來了別,但是,這就不屬於回憶了。         第二十六章 常樂我淨與解脫    一、法身即是《大涅槃經》中,佛所說的真常、真我、真樂、真淨,非為空無所有的名詞概念。其它一切法都只是相和名,是眾生的覺知心所分別的六塵相。佛地的大圓鏡智、無垢識,即是佛法身。法身能現一切相,生一切相,報身、應化身佛即是法身佛所生,沒有法身就沒有一切。眾生的如來藏方便稱為法身,然此法身還不究竟,裏面含藏著七識心的染汙種子,這些種子還要生滅變異,等到這些無明種子都消盡了,如來藏中就不再有生滅性的種子了,這時如來藏就永遠不變異了,改名為無垢識大圓鏡智,這才是真正的法身,具有常樂我淨的真正功德,真常、真我、真樂、真淨。    佛地的如來藏是真常,既不斷滅也沒有無常性。無常就不是常,常就不是無常,兩個體性不能同時存在,只能有一個存在。就像死了就不是活著,活著就不是死,二者不能同時存在,同時存在是不合邏輯的。佛地的常是絕對待的,不從某個物來,也不用無常法來顯現襯托其常恒性。常性,法爾如是的存在,沒有什麼道理可講,世間的邏輯推理在這裏一律都用不上,情解意解也理解不了。    眾生總是喜歡用推理分析比對,用種種心識活動來思惟佛法。常樂我淨是絕對真理,絕思惟、絕分析、絕對待、絕情知意解。常樂我淨不是世俗法,不能用世俗的邏輯思惟推理來比對來證得祂的真實存在。世間斷滅法,不能與真常對立對比,世間的苦不能與真樂相對立對比,世間的五陰不能與真我相對立對比,世間的不淨不能與真淨相對立對比,對立對比即是戲論法,沒有實義。常樂我淨,真實、永恒、不變。    二、色身與法身的關系,色身是法身所生所執持的,色身不能離開法身而存在,法身在,色身即有壽命,有暖度,有識心,法身不在即是死人,一個木頭。法身要顯現和起作用必須靠著色身五陰才能起用,離開色身五陰,法身就顯現不出來了,離開色身五陰也不能找到法身。但是法身仍然存在,法身的存在可以不依賴外緣,單獨存在。    法身單獨存在時,就是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時,把五陰都滅掉了,意根也滅了,只剩下法身如來藏單獨存在。這個時候,就是佛也找不到阿羅漢,因為沒有阿羅漢的五陰,根本沒有阿羅漢這個人。佛也找不到阿羅漢的法身如來藏,因為法身無形無相,沒辦法找到。所以要找如來藏,必須在五陰的活動運行當中找,在生滅法當中找那個不生滅的法身——如來藏,在身口意行當中找如來藏,這就是參禪的方向。    法身是常,在六塵境界裏祂無知無覺,在六塵之外的法當中,祂還是有知有覺的。祂知眾生的業種和業緣,緣具足時根據眾生的業種,變生眾生的五陰身。造人的業,就在胚胎裏變人的形體,造男人的業,變男人的形體,造女人的業,就變女人的形體;造色身不具的業,就變六根不全的形體;造畜生業,就變畜生的形體;造天人業,就沒有中陰身,不用投胎,直接變天人形體。祂不會胡亂造眾生五陰身和生存環境,全部依著眾生的業種。    法身有覺,覺七識要做什麼,之後祂就會輸送七個識的識種,讓七個識運轉,同時也配合七個識運轉,成就五陰之用。祂所知的範圍非常廣,比如兩人見面彼此不認識,祂能輸送業種,讓兩人或一人感知兩人之間的緣,或覺親切或覺憎惡。眾生在母胎裏色身成熟了,祂能覺知道,然後吹業風,讓胎兒出胎。眾生壽命要結束了,祂也知道,祂也知什麼時候該從臨終人身中離開。    法身有等等這一切非常多的知,所以法身之體是真實有,而眾生不能眼見耳聞,只能以智慧之眼覺知到祂,不具智慧時,就沒辦法尋到祂,沒辦法證得祂。法身這個東西,不是世俗中的東西,祂沒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相。但祂是出世間法,既然是法,就有法的功能作用,有功能作用就不是一無所有。祂有祂所存在的方式,祂不是三界法那種存在方式,雖然不好理解,但也只能說到這裏,不能再進一步解釋了。那個不是東西的東西,真讓人難於理解和認知!    三、佛說的常,是真實的有,真實的存在,是永遠不生滅不變異的,無始無終,不會有刹那斷滅,那就是真如無垢識。無垢識與外道說的神我迥然不同,外道說的神我是意識心,是生滅變異之法,認意識妄心為永恒不變的真我,就是常見外道。根本佛法都是以如來藏為出發點來展開一切法,離此如來藏而講的法,不是常見,就是斷見,都是外道法。永遠不再變異的法,就是常,佛地無垢識裏面再也不含藏七識的染汙種子,種子不變異了,無垢識就是常的。我們現在的如來藏裏,所含藏的七識心的染汙種子要不斷發生變異,不斷的轉換,不是固定的,能拖累如來藏,所以眾生的如來藏是非常非無常的。    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說的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是真實存在的,是萬物先,萬物主。所以不可說如來藏只是一個名詞概念,不可說祂只是名言施設,祂有真實的功能體性,能出生萬法萬物,是一個實體,雖然祂無形。    四、法身即是大涅槃經中,佛所說的真常、真我、真樂、真淨,本不是空無所有的名詞概念。其它一切法都是相和名,是覺知心所認知和分別的。佛地的大圓鏡智無垢識,即是佛法身,法身能現一切相,生一切相,報身、應化身佛即是法身佛所生,沒有法身就沒有一切。眾生的如來藏也可以方便稱為法身,然此法身還不究竟,裏面含藏著七識心的染汙種子,這些種子還要生滅變異,最終全部都轉換成清淨的種子,等到這些染汙種子都消失,裏面都是清淨的種子的時候,如來藏裏不再有生滅變異性的種子,這時如來藏就是永遠不變異的心體無垢識大圓鏡智,祂就是真正的法身,有常樂我淨的真正功德,真常、真我、真樂、真淨。    五、常樂我淨,是指佛地的真如心體無垢識。無垢識本身就是涅槃心,涅槃心不是涅槃境界,涅槃境界只是涅槃後的阿羅漢和辟支佛的如來藏所處的境界。佛不住涅槃境界,不住無餘涅槃,但是佛的無垢識永遠處於涅槃的寂靜狀態,不是不生不滅而是永不生滅,是常恒的狀態,那是真正的涅槃境界。所以常樂我淨就是指無垢識本體的寂靜清涼的境界,不是指涅槃死後的空無的境界。    佛地的常樂我淨的真實境界,完全顛覆了小乘世俗諦中所說的苦、空、無常、無我,苦空無常無我是指世俗諦中的五蘊十八界法,這些法都是如來藏出生的,所以如來藏是生滅的、無常的、苦的、空的,因此才是無我的。    但是佛地的無垢識常不變異、不受熏染、不改變其性,是真正的常,不是無常的。所謂的常,是指心體裏的種子沒有生滅變異現象,心體本身也永遠不變異。而眾生的如來藏還不是真正的常,心體裏隱藏著七識的染汙業種在不斷地生滅變異,種子要經過不斷的變異,由染汙到清淨。有些眾生的如來藏裏的種子可能還要熏染成染汙性,如來藏還要收存這些染汙業種子,所以眾生的如來藏還不是常,不是無垢的,是不垢不淨的。    樂,佛地的無垢識純樂沒有苦,心體裏沒有惡業種子,不再變生眾生的苦果,所以祂沒有苦,也沒有七識的苦受苦果,處於究竟寂滅樂狀態。    佛地無垢識具有完全的我性,與佛的六七識是一樣的,與前五識也是一樣的,可以了別一切法,變現一切法,具有我的性質,有我的德能和作用。眾生的如來藏沒有我性,受七識的拖累,祂就沒有我性。    淨,佛地的無垢識是清淨無染的,沒有無明染汙,真正清淨了,不含藏七識的染汙種子和無明。如來藏裏沒有染汙業種時,全是清淨純淨、不變異的業種,就成為無垢識。眾生的如來藏不是純淨的,心體還有七識的染汙業種,叫作不垢不淨。    六、佛說的所有法都指向於解脫,法法皆趣向於涅槃,法法皆不離於涅槃,無一法在涅槃之外。法身即是般若,般若即是解脫,解脫即是涅槃。都不離真如之外,一切法依於真如而說都是解脫法。真如無系縛,一切法就無系縛,真如解脫,一切法即解脫。一真一切真,一解脫一切解脫。    色法不系縛真如,聲香味觸法都不系縛真如,真如即是解脫。色聲香味觸法依於真如而有,色法為空,當下解脫,聲香味觸法為空,當下解脫;眼根為空,當下解脫,耳鼻舌身意根為空,當下解脫;眼識為空,當下解脫,耳鼻舌身意識為空,當下解脫,世出世間法無一法不解脫。解脫大道,就在目前,仁者自行識取,自得解脫,自證涅槃!    七、解脫是心無貪愛,心無煩惱染汙,心無無明,不被三界一切法所束縛,這樣的心就是解脫的,能出離三界生死輪回。    解脫分為兩種,一種是先天性的不用修行就有的解脫,一種是通過修行才能獲得的解脫。先天性解脫的是本來就沒有任何束縛的如來藏心體,祂沒有貪嗔癡煩惱,因此就不受貪嗔癡煩惱所束縛,不貪三界法,因此就不受三界束縛;沒有無明,不受無明束縛;本身是無我性的,不受我性的束縛,祂能自由自在,不受萬法束縛,不在三界裏受生死輪回苦。    通過修行才能獲得的解脫,是七識妄心所得的解脫,七識妄心通過修行大小乘之理,斷除煩惱,斷除無明,就能得解脫,出離生死,得涅槃,獲得清涼。    八、《大涅槃經》原文:何等名為秘密之藏?猶如伊字三點,若並則不成伊,縱亦不成。如魔醯首羅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點,若別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脫之法亦非涅槃,如來之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異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為眾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    釋:伊字,可能是印度的字體,由三個不是並列的三點組成,三點不橫不縱地排列,組成了伊字,三點的關系是不一不異的。法身、般若、解脫三者也如是,互相是不一不異的關系,三者共同成就了佛地的大涅槃。    單獨的法身不是涅槃,單獨的解脫不是涅槃,單獨的般若不是涅槃,三者不相關聯就不是涅槃,三者密切相關聯系在一起就是涅槃。如來證得法身,同時具大般若智慧和究竟的解脫德,才是真正的涅槃。如阿羅漢的解脫沒有法身德和般若德,其解脫也不究竟,因此就不是真正的涅槃。    法身德,即吾人圓滿清淨的自性清淨本心如來藏,祂圓滿成就一切法,無量功德俱於一身;般若德,即吾人真如性體所具的大智慧境界,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真空妙有,空有雙具;解脫德,即吾人心體本性,於三界無礙,不住一法,不執一法,雖產生萬像,而不染一像,自身淨裸裸,不掛一物。    解脫、法身、般若三者的本體都是真如,但真如不等於解脫,因為真如還有法身德,也有般若智慧德;真如不等於法身,因為真如還有解脫德和般若德;真如不等於般若智慧,因為真如還有法身德和解脫德。集法身、般若、解脫於一體,才是大涅槃。菩薩們雖然分證了法身,但是般若道種智不圓滿,解脫不究竟,因此就不是大涅槃。只有佛世尊能完全安住在法身、般若、解脫三者之處,為諸眾生故,假名入此涅槃,實則無所住無所入,名為大般涅槃。    九、法身德,即般若德;般若德,即解脫德;解脫德,即法身德。且問:法身德與般若德、解脫德,是一、是二還是三?離法身有般若德乎?離般若,有解脫德乎?法身即般若,般若即解脫,解脫即法身,這就是法身之理體,具足一切法,與一切法不一不異。    而有些人說的解脫德,是通過修行以後,五陰七識所具有的後天出現的生滅性的解脫德;我所說者是真心理體法身如來藏先天本具的不被三界一切法束縛的解脫德,二者之間差別極大。有些人所說的般若德,是七識通過修行所獲得的後天的生滅性的般若德;我所說的般若德,是自心如來藏先天本具的出世間的大智慧般若德,二者差別極大。    有些人所說的空假中,都是五陰七識通過修行,後天所獲得的生滅性的空假中。真正的空假中,是真心自性如來藏先天本具的不生不滅的中道理體空假中。    一段文字擺出來,就能知道此人智慧如何,就知道法義正真與否,深度如何,這才能做到依法不依人。不懂文字,如何依法?只能依人。依人時,就要說某人是某某大師,某某大師不會有錯,世人都是如此,只認名聲,只認已經形成的勢力,並沒有智慧判斷其真實智慧層次。    我們要想依法不依人,就要證得法,具有大智慧,才能依法,最低程度也要懂得法,才能依法;如果不懂法,那根本依不了法,真正能依法,確實是非常不容易的。現在有多少人口中高喊依法不依人,可是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在依人,依不了法。都在說,某某是大師,大師肯定都是對的,不能說大師不對,大師講的要全盤接受,實際上大師講的錯誤可能不少,也許極大極多,誰能有智慧辨別?況且有多少人在喊著不分別,這就是末法時期無智眾生的可憐處。    佛的色身是解脫色,雖然解脫了而有色身的存在,以此色身利樂眾生無窮盡;雖然有色身存在卻是解脫的。而阿羅漢們雖然解脫了,卻沒有色身,灰身泯智,因為慈悲心薄。阿羅漢們雖然解脫了,只是了了分段生死,還有變易生死沒有了,還有無明,還有無數的所知障沒有斷,還有隨眠煩惱以及煩惱習氣沒有斷,因此阿羅漢的解脫是不徹底、不究竟的。          第二十七章 如來藏與五蘊十八界的關系          生也沒有來,死也沒有去;生無可生處,死無可去處。      說生實不生,談死實無死;大海一漚泡,終歸於大海。               一、八識大樹圖    世間一切法由八個識和合在一起共同組成,一切法相當於一棵古老而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參天大樹。其中植入到深深的土壤中的樹根相當於如來藏,根基牢固龐大而不可摧毀;粗大結實的樹幹相當於第七識意根,一直伸向高空;繁茂的樹枝相當於第六識,大多數樹枝與密密麻麻的樹葉子連接在一起,樹葉子相當於五識。離開如來藏樹根就沒有第七識的樹幹,離開第七識的樹幹就沒有第六識的樹枝,離開第六識的樹枝就沒有五識的樹葉子。而沒有五識的樹葉子可以有第六識的樹枝,沒有第六識的樹枝可以有第七識的樹幹,沒有第七識的樹幹可以有如來藏的樹根。    這些文字加上大樹的結構圖,完全可以代表眾生的五蘊身。無明比較重的凡夫眾生,往往一葉障目,喜歡漂亮的色彩,滿眼都是紅黃綠的樹葉,其餘一切精華全都不見。這些眾生在世俗裏醉生夢死,只知五欲享樂,沒有思想,沒有理想,也沒有追求。    稍微聰明一些的凡夫眾生,眼中不僅有色彩斑斕的樹葉,也能欣賞樹枝的俏麗迷人。這些人沉浸於各種思想、哲學理論的探討追求中,卻看不到樹枝樹葉隨著季節不斷出生和凋零,不斷的生住異滅,不能永恒,所探討研究出的理論也就不斷的更新再更新,找不到究竟的歸宿和來源。    目光深邃又比較現實一些的眾生,順著樹葉樹枝深入內裏,找尋樹幹,試圖挖掘潛意識,尋找心靈的奧秘。一部分終究因為福德欠缺,心力不足,只能看到一些樹幹的輪廓。另有一些聰慧者,撥開遮眼的枝葉,見到了主幹,深觀雄壯的樹幹,發現枝葉六識所有的養分,全部由主幹意根傳輸上去,沒有意根主幹,就沒有六識枝葉。    智者並不止步知足,再順主幹往下尋究,終於找到生命的源泉,永恒不死的樹根——如來藏;終於明白,這才是養分的發源地,樹幹只不過是養分的傳輸紐帶和橋梁。找到了生命的源泉,智者心有歸宿,依靠著樹幹,坐在樹根上,棲息乘涼,欣賞枝葉風景,好不自在。    可憐有那一部分人,截去樹幹,加工建築房屋大廈,留世百年;樹枝劈成小段,燒火取暖,留形三兩年;樹葉落地,無人打掃,秋後腐爛於地,不見蹤影;只留樹根,孤零一臥。    二、五蘊在第八識裏還是外?第八識在五蘊裏還是外?    首先來說第八識是否有裏有外,裏是什麼樣的,外是什麼樣的。第八識本身是無形無相的識心,沒有裏外,五蘊既不在第八識裏,也不在第八識外。如果在第八識裏,第八識就有了形相,就不是識心了;如果在第八識外,第八識如果有外,就有了邊界,那就有了形相,也不是識心了。第八識外沒有法,如果有法就不屬於第八識所生,那麼第八識外的法的來源就成問題,一切法都歸屬於第八識所有,沒有超出第八識之外的,包括虛空。楞嚴經中佛說:一切法都是真心妙明中物。五蘊也是第八識心中物,由第八識出生和執持,雖然不在第八識裏,但歸屬於第八識。第八識心體裏無一切法,但是一切法卻又不離第八識,也不與第八識相鄰。第八識叫作一真法界,一切法都在一真法界裏,全體即真如。    第八識也不在五蘊的裏和外,在五蘊裏,第八識就有了形質,在五蘊外,就與五蘊無關,五蘊就不能存在。    三、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凡夫若知,即成聖人。具足聖人法,聖人不知,聖人若知,即是凡夫。    如來藏本自具足一切法,這些法包括有為法和無為法、凡夫法和聖人法。有為法是七識造作出來的三界世間法,是如來藏出生的五陰十八界法;無為法是如來藏在五陰身中運作的時候所顯示出來的清淨性和如如性,也代表如來藏心法。    如來藏具足五陰十八界世間一切法,可是凡夫卻不知,因為七識有無明遮障自心,把五陰十八界法當作實有之法,不知道這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凡夫眾生修學大乘法,一旦證悟了如來藏時,就知道了原來五陰十八界一切世間法屬於如來藏當中的法,如來藏本自具足一切法的種子,因緣具足,就要依據種子出生一切法,五陰自我就是虛幻出來的,所以是非我。這時此人就從凡夫轉變為聖賢。六祖在五祖講金剛經時,因為明了自性本自具足一切法這個理,明了五個何期自性,而成為聖人。    如來藏是出世間法,沒有無明煩惱,因此具足聖性,具足聖人法,具足無為法。祂無始劫中自心永遠是清淨無為的,沒有一絲無明,沒有一絲煩惱,沒有一絲我性;祂出生一切法,而不執著一切法,在一切法的運作中總是顯示出自體的清淨性、如如性、無煩惱性、無無明性,永遠不隨萬境轉。而如來藏自體本具的聖性,祂從來不自知,也不了知自己是凡是聖,是有為還是無為。    如果能了知如來藏具足清淨無為的聖人法,了知如來藏的真實而如如性,這個能了知的心就是具足有為性的妄心,妄心即是世間法,世間法就是凡,出世間的如來藏是聖。如果有人說如來藏知道自己具足清淨無為性,如來藏馬上就變成世間生滅的妄心,成為一個凡夫,不是出世間的如來藏心體了。然而,如來藏永遠沒有這種了知性,永遠是所謂的出世間的聖人,所以祂具足聖人法而不自知。    四、我們能夠知道一切事物的心,叫作能知,這種能知性,如果沒有阿賴耶識,根本就不存在。所知,我們所知道的六塵萬法,如果沒有阿賴耶識,也不能出現,我們也就沒辦法了知六塵境界。能知是七識心,所知是被知的六塵境界,二者都是阿賴耶識所出生的。所以阿賴耶識稱作所知依,我們依靠著阿賴耶識,才有能知和所知,才有活活潑潑的五陰世間的存在。    六根是阿賴耶識所生,六塵是阿賴耶識所變,六識也是阿賴耶識所生,眾生的假我五陰十八界整體都是阿賴耶識所變生和執持的,根本沒有五陰自己什麼事。都是阿賴耶識自己在玩轉一切,都是魔幻師自己在玩耍,一個幻象一個幻象地變現。這個觀行完全觀到,深刻細致地現觀到這個理,那已經到初地了。然後每個眾生到自己面前來,看到的都是幻象,沒有實質的眾生,父母在面前,沒有真正的父母,家親眷屬在面前,沒有真正的家親眷屬,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沒有實質的一切法。    三界世間靜悄悄,空蕩蕩,全部都是阿賴耶識這個魔幻師在舞弄著一切,都是阿賴耶識這個繪畫師在潑墨揮灑,描畫出眾彩斑斕的五陰世間。    五、自性依五陰十八界萬法而顯現,沒有五陰時,祂就無法顯現出來,名為隱。意思是說,離開五陰十八界,誰也找不到自性如來藏,就連諸佛也找不到,這就是阿羅漢的無餘涅槃境界,一無所有,一無所是,那個境界沒有任何樂趣,沒有任何意義。    自性雖然無形無相,但不是名言,不是假名,祂有真實的體存在,所以才叫作實相。那麼自性可以這樣說,有緣即顯,無緣而隱。性和相本不一不異,如果是一,相滅,自性無,實際是相滅,自性不滅;如果是異,二者就沒有關系,所以性和相,是不一也不異的關系。    六、有情眾生色身是由單獨的如來藏出生和維持的,四大種子形成色身物質色法,識種子形成七識,單獨的如來藏一方面不斷輸出四大種子維持色身的運轉;另一方面,如來藏又要輸出識種子,不斷配合意根的思心所,出生六識的身口意行,這樣五陰身就刹那刹那存在和運轉。    無情物是四大種子變現出來的,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執持的結果。花草樹木的種子,同樣也是如來藏裏的四大種子生成的,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出生和維護的。花草樹木的種子沒有生成義,表面的現象好像是花草樹木的實物種子生出來的,實質是如來藏裏的四大種子生成的,因此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眾生的色身同樣也是四大種子出生的,與構成花草樹木的四大種子是一樣的,也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    無情物只是由四大種子組成的,沒有識種子,也就沒有七識心,而且是很多眾生的如來藏共同輸出四大種子維持著無情物的存在。沒有七識心,無情物就沒有五陰活動,如來藏不能配合無情物有心識活動,不能配合無情物有五陰活動。再者無情物有那麼多的如來藏共同執持著,那到底是哪個如來藏輸出識種子配合七識活動的?如果共同輸出識種子,無情物一定要大亂,沒辦法配合,即使有七識的話。所以在無情物上,佛也找不到如來藏是如何配合無情物運作的,在有情的五陰身中,就能找到如來藏,通過五陰活動七識活動,就能發現如來藏運作的蹤跡,這就名為明心證悟。    發現如來藏的運作,要越具體越好,最具體最明顯的運作,就是如來藏配合意根的運作。如來藏在色身上輸出四大種子的運作,誰也觀察不出來,可能除了佛,其餘人都不可能。在無情物上,眾多如來藏輸出四大種子的運作,那就更不能觀察出來。因此在無情物上就不能證得自己的如來藏,不能證得單個眾生的如來藏,那是無法悟道的。    七、現在佛教界內流行一種觀點說,要活在當下,把握當下。可是我們真的能接觸到當下嗎?我們所見的色、聽到的聲音、嗅到的氣味、嘗到的味塵、覺到的觸塵、了知的法塵,沒有一個是當下的現量,都是已經過去了的影子。猶如看電視一樣,我們看到的都是一格一格的膠片經過快速播放,所產生的一系列的動感的圖片,這些圖片是刹那生滅的,單個圖片本身也是靜止的。因為連續播放的太快,形成的圖像好像是連續的,裏面的人事物好像是連續地活動著,表面看來好像都是真實的,其實都是影子,而且是影子的影子。我們六根所對,六識所見,都是過去了的影子,沒有當下,更沒有真實。雖然說五識分別的是現量境,但是五識所分別的絕非是真正的現量境,也是過去了的生滅了的影子,幻化的既非真實,也非當下。    五根接觸到的也如是,絕非是真正的現量境,色聲香味觸五種信息達到五根,已經是生滅過無數次的四大微粒,根本不是微粒的原貌,不是最初發生和出現的色聲香味觸,這些微粒仍然不是最真實的。比如聲音從出發點,經過傳播渠道的傳播,能量逐步遞減,傳播到耳根時,其振幅和能量已經變弱了,期間經過的距離越遠,到耳根時的能量越微弱,再經過耳神經的傳導,到後腦勝義根處,四大微粒有可能又改變了,形成的聲音已經不是原本的聲音,也不是聲音的當下了,其它幾根也如是。    因此我們所要把握的當下,都是過去時的當下,對於現在來說,都已經發生過去了,而且正說個當下時,即已過去,每個當下,念念都不停留,像流水一樣,一去不複返。我們在每個當下所做的事,只能影響到未來的走向,不能影響當下和過去。所謂的真實,所謂的當下,都是如來藏接觸的,但是如來藏又不分別,不能描述出來,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當下的色聲香味觸法呢?那就不能再把這一切法當作真實了,也不要生起很強的執著性,當然能做到完全徹底不執著是最好的,那樣心就完全解脫了。    八、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如來藏有如來藏的體性,藴處界有藴處界的體性,二者截然不同。但是藴處界卻沒有自體性,其一切體性、功能、作用都是如來藏所給予的。若沒有如來藏則沒有藴處界,可是沒有藴處界照樣有如來藏。如來藏自己能夠單獨存在,不依賴外緣,如來藏要顯現出來就得依靠藴處界了,在藴處界活動當中可以找到如來藏。    藴:色藴、受藴、想藴、行藴、識藴;處:十二處,六根處加六塵處;界,十八界:六根界、六塵界加六識界。如來藏不離這些法所在處而顯現,但是可以離這些法而存在。六根、六塵、六識全體都是如來藏的真實作用,全部都是如來藏,而如來藏不是六根、六塵和六識。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就是這個意思,渠就是蘊處界,我就是如來藏,蘊處界就是如來藏,而如來藏不是蘊處界。    九、問:意動識動是否是風的作用?無情物上是否也有如來藏?    答:意動識動的本身是識性的作用,是有七識心所法運行的緣故。風不能促使識動,只能促使物動。地水火風四大只能構成有相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界,不能組成無相的心法。無情物上不是單個如來藏運行的,但是會受到共業眾生如來藏的執持作用,無情物才能有生住異滅的現象發生。    因為三界唯心,一切法都沒有自體性,都來自於如來藏,都是如來藏所生所執持,那麼就沒有一個法能超出如來藏之外。如來藏出生的五陰身是有情,叫作眾生,有壽命,有生命活動,殺之就有罪過。反之,沒有五陰作用的是無情物,破壞之,食用之,就不得殺生罪,因為物體沒有色受想行識五陰的生命活動。    十、如來藏是如何產生五蘊十八界的    十八界是如來藏出生的,與如來藏是不一不異的關系。如來藏輸出地水火風四大種子,形成了眾生的五根色蘊,形成了色、聲、香、味、觸,及法處所攝色六塵,包括眾生生存的宇宙器世間,所有的生存環境。如來藏輸出意根的識種子,維持著意根的存在和運行,再輸出六識的種子,產生六識,這樣就形成了眾生的五蘊十八界。我們觀察自己的五蘊身心,就知道都是後天出生的,後天形成的都是有生有滅的,根本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不可能是生生滅滅的,這麼的不自在。真正的自己一定是能夠自己作主存在的,而且是沒有苦受的,那就是如來藏。    十一、眾生所接觸的一切塵境都是自己的如來藏單獨變現出來的    春雨綿綿,潤物細無聲。這是對春雨的感知,人們就把這種感受和知性,當作是我,把所感知的對象當作是我所有的,覺得我和我所都很真實很實在。於是就要執取執著這些感知性,為了這些感知造作各種身口意業,業種就存在如來藏裏。等到業種成熟時,如來藏把業種輸送出來,造業之人就為此受到善、惡和不善不惡的果報。起因就在於把這些感知當作真實,當作是我和我所擁有的,從而執取、貪厭所感知到的人事物,為了感知而造作業行。一切的業行都是因為我而有,起因於我,因此說有我罪即生。    我們所感知到的人事物是不是真實的,能不能被我們擁有,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比如說我們看到的春雨中的雨點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組成的,是如來藏產生的;雨點落地的聲音也是地水火風四大種子組成的聲塵,是如來藏生成的。這些外色塵和聲塵不是一個人的如來藏生成的,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生成的。雨點落地的聲音,其生成的過程非常複雜,聲音的現起與物質運動有關系,物質運動與四大的變化有關系。物質撞擊就會產生聲音,物質運動就會撞擊,四大種子生滅變異,造成極小微粒的不斷運行,物質就會運動,所以說所有一切現象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    聲音分成很多種類,瑜伽師地論第一卷對此有分類描述:有自己的如來藏單獨執持的聲音,比如說話聲、咳嗽聲、呼吸聲、內髒器官發出來的聲音;有身體與外界物質接觸摩擦產生出來的聲音,比如走路聲、拿東西的聲音、穿衣服的聲音、身體與物質的撞擊聲等等,是自己的如來藏與外界物質作用發出來的聲音。其它宇宙天籟之音,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幻化執持的。    聲音的內涵還有很多,聲音的屬性有很多,聲音的歸屬很難劃分,很複雜。這些都是如來藏的作用,極大多數是共業眾生的所有如來藏共同執持作用的結果,也都是地水火風四大的生滅變化產生出來的。    色塵、聲塵、法塵與眼根、耳根和意根相觸,如來藏生眼識、耳識和意識,然後就對雨點和雨點落地之聲塵有了感知,繼而有感受,那麼色塵、聲塵和法塵是如來藏出生的,眼根、耳根和意根是如來藏出生的,眼識、耳識和意識是如來藏出生的,所有這一切都是虛幻的,沒有哪個法是有自主性的,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的,根本都是無我的。    觀察到最後,我們就會發現到處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哪裏有五陰自己的真實性?根本沒有,所以任何一個法裏面都沒有我,都不是我所有的,全體即真如。任何人也找不出來,哪一個事物哪一個法不是如來藏七大種子的功能作用,都是如來藏的作用,都要歸功於如來藏。七識心還要依賴於如來藏廣造眾業,如來藏從來不分別,也不拒絕,有求必應,叫作千處祈求千處應。妙音觀世音就是指如來藏,祂哪兒有事就到哪兒,還叫作不來不去。    內香塵、內味塵是自己的如來藏單獨變現和執持的;外味塵、外香塵,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變現執持的,這裏也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內觸塵是自己的如來藏單獨執持變現的,外觸塵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執持和變現的,這裏也很複雜。同理,內色塵和內法塵是如來藏單獨變現的,外色塵和外法塵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變現的。六根、六塵和六識都是虛幻相,都不真實,都是如來藏所出生的,就像變現出的風聲雨聲一樣,過而不能留。    我們現在聽到的聲音,其實是已經過去了的聲音,聲音發出來,傳到我們耳根就有一段時間了;如來藏再變識心出來了別,那又過一段時間了;作出反應回應過去,又過一段時間了。識心在其它五根上的分別反應,也都是在應對著過去的塵境,沒有當下。所以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過去式,都不是當下。因此說,一切法都沒有自性,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都不是我。    十二、色塵的本質是什麼    眼識所見的色塵都是刹那生滅的,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色塵一刹那生一刹那滅,又一刹那生一刹那滅,這樣連續不斷的組成了無數個斷續的色塵圖案,只是這些圖案太多連接的太快,以至於眼識發現不了色塵是無數圖案連續起來形成的。每個圖案是靜態的,連續起來就好像是動態的了,好像是在不斷演變著的。其實是斷續的,就好像電影膠片一樣,播放時,膠片轉動的太快,就形成了連續的情節,叫作電影電視。    既然叫作電影,就是用電播放形成的影子,裏面所有的人物和風景物品都是影子,不是真實的能接觸到的物質色法。眼識所見的一切色塵都是如影子般不真實,是一種類似真實的假相,而且是靜態的,看上去卻感覺是動態的。所以我們不要相信眼睛所見的一切色法有真實性,有真實的作用,影子畢竟是影子,不是實物。既然叫作電視,意思就是說,只有通上電才能看得到那些連續不斷出現的影子。那色塵如果要被意識看見,也需要通上電,這個電是指什麼呢?    十三、飲食的內外塵是如何生滅變化的    吃飯這個法不一定就是意根的執著,佛到人間示現有飲食活動,諸大菩薩們也吃飯,祂們對飲食都沒有貪著心,都不執著。有的眾生吃飯是意根的執著引起,並且貪著色聲香味觸法,有的眾生不執不貪,佛也不貪,菩薩也不貪,那吃飯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滋養色身,讓色身有正常的五蘊活動來度化眾生。普通人吃飯一方面是為了為了保養色身,另一方面有貪著性,顯現著自己的貪嗔癡。佛菩薩吃飯的過程當中沒有貪嗔癡煩惱,這是佛和普通眾生的區別。    飲食是地水火風四大種子組成的,即使不嚼碎也是刹那刹那生滅變化的,四大種子生出來,刹那又滅回如來藏裏,生出來又回去,總是這樣生滅變化。這個飲食都得咀嚼碎了,也是四大種子組成,碎了的飲食變成細小的微粒了,最後變成最小最小的微粒,也永遠是四大種子組合的,永遠是刹那刹那生滅變化的。    眾生舌根口腔牙齒接觸到的飲食是外塵,舌識身識感覺到的飲食是內塵,牙齒把外塵咬碎了,身識觸到的內塵也就碎了,最後外塵變成碎末進入腸胃裏,身識和意識接觸到的內塵也就進入到腸胃裏,最後腸胃裏的飲食都代謝沒有了,甚至排泄出體外,身識意識接觸的內塵就消失了。同理舌識和意識了別的內味塵在口腔裏進入到食道裏以後,就嘗不到內味塵了,但腸胃裏仍然有變異了的外味塵和內味塵,只是舌識嘗不到,代謝排出體外以後外味塵和內味塵全部都消失。這些外塵和內塵的關系是怎樣的,都是如何變化的?    十四、如來藏不是五蘊身和虛空一起組合成的    如來藏不是組合成的,祂不是組合體,組合的就是後天出生和形成的,就是生滅的。而如來藏是本來就有,不生不滅,任何法都不能組合成如來藏,反而是如來藏出生了一切法組合了一切法。如來藏不在虛空裏,又與五蘊不相離,五蘊的所有運作當中都有如來藏的配合。如來藏通過輸送七大種子出生了五蘊,五蘊身由如來藏輸送的六大種子形成。    如來藏出生五蘊十八界,是直接輸送種子變造的;而變造以後如來藏再顯現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萬法時,是在已經變造成的外六塵的基礎上,再次通過五根攝取六塵相分變造出內六塵,這樣我們就能了別六塵境界了。就是說我們了知的內六塵相分,是如來藏通過五根,依據外相分,把外相分又重新變造一次,這就是六塵顯現在心中的原理。    如來藏外無邊際,不包裹著身體,內不與身體重合,無形無相無法與有形相的身體重合,更不會包裹身體。因為如來藏沒有內外,就像虛空沒有內外一樣。如來藏不是世俗法,我們不能按照世俗法的理念來看待祂和認識祂,這樣尋覓祂時,就不會增加更多的遮障了。    十五、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生滅的法就是五陰十八界全部世間法,這些法都是生滅性的。學佛通過修行,斷我見又斷我執以後,就有能力滅除這些虛妄的五陰世間法,這些生滅法都滅掉了以後,只剩下法身如來藏,如來藏就處於寂滅的狀態,而如來藏無苦受,方便說為樂,叫作寂滅樂。    五陰是苦法,有五陰就有苦,阿羅漢們只想滅苦,修完四聖諦法成為無學以後,與世間緣盡,就要把五陰七識都滅掉。滅掉五陰就等於滅掉苦受了,滅了苦受,就沒有苦了;雖然沒有苦,但也沒有世俗法性質的樂,因為世俗的樂也是苦,是不清淨的。而涅槃之樂不同於世俗樂,是寂靜無為的寂滅樂,不是世俗喧鬧的那種樂,只是用世俗語言難以表達。    這個寂滅樂就是法身如來藏的無苦無喧鬧的寂靜樂,在這種樂裏,沒有一個受樂者,法身自己不受樂,因祂不覺境界;沒有受樂的五陰身,沒有不受樂而受苦的人,因為根本沒有人的存在;法身自己也不受苦,在這種境界裏,沒有了苦樂受,也沒有不苦不樂的受,一片無為寂靜。    十六、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句話的涵義是,沒有真正的眾生相可得,也沒有實際的滅度相可取,都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假相虛妄相,本質都是如來藏性。這些眾生的五蘊相表面看好像是有,但是實質上,眾生的五蘊都是幻化相。就像木偶人、機器人、電動娃娃一樣,並沒有真實意義的木偶人、機器人和電動娃娃。    那些機器人的一切活動都是人為操縱的,或者是人為設計好的程序,實質活動的不是木偶人,不是機器人,不是電動娃娃。就像一束塑料花,其實並沒有花,只是一堆塑料而已,也沒有機器人,只是一堆鐵而已。同理,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眾生,都是如來藏。所以菩薩度了眾生都入無餘涅槃,其實也並沒有度著一個人,因為本就沒有真實的人,也沒有度相存在,都是如來藏的幻相,是如來藏和如來藏之間的相互作用。    十七、感恩我的真如心體,負載我一年又一年,一世又一世,一劫又一劫。不管我怎樣,你總是無悔無怨,任勞任怨。在未來久遠時劫,你都會一如既往地關懷我,照顧我,布施於我,而且將關注到我每一期生命終結。不僅如此,也將關注到我未來永久時劫,直至成佛,永不舍棄我。    你是我最忠實的僕人,也是我最忠實的管家,更是我最負責的主人。你比父母親,比諸佛菩薩還要親,再也沒有比你更親的人了。假如沒有你,我是什麼?我什麼也不是,也沒有我的存在。但是如果沒有我,你也不能顯現你的德能,不能顯現你的影子;如果沒有我,你也就不能有駐足處,雖然你不住在我這裏;如果沒有我,你到哪裏能找到家?雖然你不把我當作家。    讓我們永遠相依相伴到永久,別舍棄我,明知你不會;我也不舍棄你,也根本舍不掉。我沒有更好的言詞來贊歎你,正好你也不聽;我沒有更好的禮物送給你,正好你也不需要。那麼一切都免了吧!你會一如既往,而我要完完全全地改變自己。我發誓不再拖累你,不讓你再與我一起趣於三惡道,發誓不再讓你輸送惡業的種子,發誓早日讓你真常不變易,成為你自己原來的樣子——真真實實的本來面目!    我們通常所認知的我,都是五蘊的假我,假我有生滅,能生滅的就不是真實的我。我如果是這個假我,假我五蘊滅了以後,我就消失了。正因為五蘊滅了以後,我不消失,就有一個真我,不滅的我才是真。那就有兩個我,一真一假。    十八、五陰七識是如何看見花瓶的    看見花瓶時,有外界的花瓶,有我們心內的花瓶。外花瓶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變現的,我們所看見的花瓶是自己的如來藏單獨依據外界的花瓶,再次又變現出來的,是外界花瓶的影子,是外界花瓶的一個假相。    看花瓶時,有如來藏、第七識、第六識和眼識的和合運作,我們才能看見外界花瓶的影子。我們能看見花瓶的識心,是如來藏所生,所用的意根和眼根是如來藏所生,所看見的花瓶的色塵是如來藏所生。那我們就知道了,我們自己全體都是如來藏所生,實質都是如來藏,五陰十八界這個假我,都是如來藏所變現顯現的一個假相。所以五陰非我,又不異我。    十九、色身與如來藏的關系    色身與如來藏是面包與面粉的關系,如來藏如面粉,五陰如面包。面包全部是由面粉制成,五陰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雪地腳印,如來藏如雪,五陰如腳印。腳印都是雪,五陰都是如來藏。金與金首飾,如來藏如金,五陰如金首飾。金首飾全部是金,五陰全部是如來藏。    如果我說一切法都是如來藏,那就是沒錯,如果別人這樣說,很可能就是錯誤的。因為我能如實觀行到這個理,怎麼說都有理,沒有觀行到的人,就是想象。證得到那個道理時,橫說豎說,怎麼說都不顛倒;沒有證得,猜測和想象時,就不知其所以然。    一切法上都有佛性的運作,都是佛性運作的結果,所以楞嚴經中佛說: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性。佛性運作之後,如來藏才能造作,佛性相當於眼睛,心所法相當於手和腳。    二十、無情物中是否有如來藏    無情的意思就是沒有識心,沒有識心的所有功能體性,因此就沒有識別力,沒有心所法的運行。    但是無情也是如來藏所變現和執持的,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變現執持。而多個如來藏如果要共同合作,只能輸出四大種子形成四大,變現宇宙器世間、山河大地、花草樹木等等無情物,不能輸出識種子,因此無情物也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卻沒有眾生五陰的功能作用。識種子的輸出,是單個眾生的如來藏的單獨行為,能形成識心,有識心的功能作用,有心所法的運行,這就是有情眾生。如來藏輸出四大種子與輸出識種子,所形成的法有區別,前者形成沒有識心活動沒有五陰身的無情物,後者形成有識心活動有五陰身的眾生,都有如來藏的功能作用,只是作用不同罷了。    如來藏在五陰身中的運作,是與七識和合,配合七識心一起運作,能了別七識心行,讓五陰身活活潑潑的。而多個如來藏與無情物沒有配合關系,只是輸出和改變四大種子而已,無情物沒有心行,不是單個如來藏出生和運行的,在無情物中就沒辦法找到自己的如來藏,因此在無情物上就不能證悟,不能明心。而在五陰身的運行中,就能找到如來藏,能證悟,能明心。所以在阿含經中,世尊說:五陰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二十一、四大組合的肉身——無情物木頭,加入如來藏和第七識,成為有生命特征的有情,再加上六識,生命體就會出現五蘊的見聞覺知活動,有情就活活波波的。當六識消失時,五蘊活動就消失,有情只有生命的體征;第七識決定離身時,與如來藏一起撤離,有情就成為無情的木頭,無覺無知。    如此看來,有情的見聞覺知活動是生滅無常的,不是真實的,是不可靠的。除了如來藏,一切法都是不可靠的。靠樹樹倒,靠山山崩,靠水水枯,一切都不可靠。佛子應該精進努力修行,世俗法一切都無所求,只向如來藏要法,緊靠如來藏,將來才能得大自在。內心裏深深的種植無常的思想觀念,莫等無常到來,無所適從。不要以為你能把握你所擁有的,你能控制周遭的一切,無常到來,一切都不可操控。    二十二、如來藏與生理反應   (一)聽說梅子嘴裏流酸水是什麼原因    楞嚴經裏世尊講這段內容,是用來比喻想陰境界的虛妄不實性。想陰屬於識心的了知性、執取性,以及意識的各種思想、觀念等等心理活動。聽說了酸梅,就了知了酸梅,繼而內心起思起想,這都是想陰;口裏流酸水,是行陰。由想陰導致行陰的產生,說明身心緊密相關連,互相影響,身體對識心能產生影響,識心對身體也能產生影響,識心的變化和運行,就能影響到身體,促使身體發生改變。    三能變識,如來藏、第七識和六識和合能出生和改變一切法,聽說梅子這件事是三能變識和合而產生的,口裏流酸水的現象,也是三能變識和合產生的,在這兩種現象中,如來藏是同一個,第七識是同一個,第六識是同一個;而想陰裏有此三個識的作用,行陰裏也有三個識的作用,三個識所緣的法塵又是相同的,那麼想陰就能與行陰相通,想陰就能影響行陰,耳聽心想就能導致身根口中流酸水。    意識依從前的經曆,知道梅子是酸的,從前吃過酸的,有過體驗和經驗,心裏才有酸的反應。這些經驗已經作為種子留存到如來藏裏了,別人口說梅子的時候,耳根和意根同時對應那個聲音,耳識意識就同時了知了其內涵,意根通過如來藏再把過去的有關梅子的信息輸送出來,這些信息通過意根和意識對身體就產生了影響,酸水就流出來了。   (二)餓的感覺是如何產生的      食物在胃裏消化掉以後,胃空了,意根了別此狀況,想細分別,如來藏就生出身識和意識來了別餓的觸塵。身根與餓的觸塵接觸,同時意根與觸塵上的法塵接觸,如來藏產生身識和意識,兩個識就感覺到了餓的觸塵,分別之後,意識出名言概念,定義這種情況屬於餓,決定應該吃飯,於是把情況傳遞給意根。意根觸作意受想,思量後覺得應該吃飯,於是決定吃飯。如來藏配合意根,出生六識,八個識和合運作,安排吃飯事宜。   飽餓都是觸塵,是六塵之一,它是如何產生的呢?當我們吃飯,把飲食吃到胃裏時,胃與飲食接觸,就能感覺到飲食,是滿還是沒滿,其實也是身識的感覺,滿了,就是飽的觸塵;之後,飲食漸漸消化,當飲食都消化了以後,胃裏就空了,身識感覺餓,需要飲食來充填到胃裏。    當然僅僅一個身識還不能感覺觸塵,還必須有意識來同時配合感覺,觸塵上同時還有法塵顯現,意根與之相對,根塵相觸,如來藏就出生身識和意識來感受餓的現象。六塵是如來藏變現的,觸塵也就是如來藏變現出來的。饑渴冷熱這些觸塵也同理,是如來藏根據身體以及環境的具體情況變現出來的,然後身根再觸這些觸塵,意根觸觸塵上的法塵,如來藏就產生身識和意識,我們就感受到了饑渴冷熱這些觸塵。總之,如來藏產生六根,產生六塵,六根觸六塵時再產生六識,根塵識三者和合觸,才有眾生五陰的各種分別活動,所以說一切法都是如來藏的妙用。    (三)如來藏是否根據業因業緣選擇性吸收飲食中的營養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前世的業種有關系,身體是正報,器世間生存環境是依報。一個人身體健康與否、高矮胖瘦都是由前世的業所決定。比如一個人的果報就是肥胖,即使吃很少的飲食,他也是胖;一個瘦人,即使補充很多營養,他還是瘦。飲食吃到胃裏,如來藏會根據眾生的業種業緣來選擇性地消化吸收,腸胃功能也是如來藏根據眾生的業種所顯現出來的。    不同的人吃同樣的飲食,業緣不同,消化吸收的就不同,身體的狀況就不同。修行力度不夠的人,就會受這些業緣的影響和限制,修行有力度的人,就能改變物質的結構成分,不受或者少受物質的影響。比如打坐修定比較好的,就能補充體內的營養元素,讓身體獲得能量,甚至比飲食的能量還要充足和有營養,身體會很健康,從而能減少飲食的攝取。    再比如達摩祖師,其禪定力非常好,他人多次給他飯裏下毒,而他就能不受影響不中毒,他的如來藏能夠不攝取飲食裏的毒物,或者是攝取過來,就能改變毒物的四大成分,使飲食沒有毒害作用。達摩祖師修行有功力,他的如來藏就能夠改變毒品的四大結構,毒就不被身體吸收,身體能不受毒品的傷害。各人的如來藏功德力也是一樣的,可是每個人的業緣不同,同樣是毒品,其如來藏攝取的四大成分不同,變現的色身就不同。    (四)吃飯的整個過程是否都與如來藏有關    一切法都與如來藏有關,否則都不能存在。食物吃到胃裏,經過消化,如來藏吸收食物中的地水火風四大營養物質,維持色身四大需求,變造色身,眾生才能正常生存。其實我們分秒刹那都和如來藏有關,離不開如來藏。從看見食物,到取和擺布,然後吃、咀嚼、吞咽、消化分解,再然後吸收排泄,都和如來藏有關系,諸法不自生,不自住,不自異,不自滅,都與如來藏有關系。悟後大悟成片時,就會觀察到一切法上都有如來藏的運作,沒有一法能離開如來藏的。我們就靠祂生存著,是祂維持著我們生命的一切活動,給我們變現所需要的一切法。但是具體一切法是如何與如來藏有關的,這得靠自己參禪去悟得,別人不能幫忙這件事。    (五)吃五辛會生起淫欲和嗔恚,與如來藏有什麼關系?    我們的飲食裏都含有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每種飲食裏的四大種子的比例不同,其營養價值也不同,對於身體的利用和影響也不同。身體吸收這些不同的四大元素,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生理反應。五辛裏的成分,生的和熟的,其四大元素的比例也不同,元素和養分不同,對身體產生的作用就不同,那些物質成分裏,有的就有使得眾生產生淫欲和嗔恚的作用。比如五辛,生吃發淫,熟吃增恚,都是阻礙修行的飲食,讓人的心性不能得到調伏。    這些飲食從吃進口裏一直到咀嚼、吞咽、消化、吸收、排泄,都與如來藏有關系,身體上的各種反應都與如來藏有關系,都是如來藏隨順著各種因緣,而不得不配合變現的現象。不僅是五辛對身體和生理產生特殊的不良的影響,吸煙、喝酒、吸毒等等都會對身體和生理有不良的影響,這些物質裏都有一些使身體受到刺激的成分,其四大的組成不同於其它物質,身體吸收到這些四大元素,心理就會產生不正常的情緒,不容易調控,從而心理狀態也就會發生不好的改變,甚至會障礙智慧的出生,有愚癡的果報。   二十三、如來藏能否在色身上去後和來先    (一)去後來先作主翁的意思    去後來先的識,是指如來藏,作主翁的也是如來藏。去,是在五蘊滅去時,如來藏最後一個離棄色身,不親自執持色身,色身就成為了屍體,同時如來藏與其他眾生的如來藏共同執持屍體,使得屍體有生住異滅的變化,到一定時劫全部消失無餘。死亡時,五識先滅去,其次意識再慢慢滅去,意根覺得沒有活著的希望了,也隨即離去,而不是滅亡。同時如來藏不能單獨持身,也就隨之離開色身,這個離開是方便語,沒有更准確的表達語,不得不如此說。    來,是指最初的投生,眾生在中陰身裏投胎時,是如來藏入住受精卵中,是受意根牽引而入,意根也入住,這樣就有了五蘊最初的名色,名色五蘊具足,就出生成為嬰兒。如果如來藏不入住,受精卵不能成長,就沒有名色,沒有五蘊身,沒有眾生。這裏的入和來,也是方便語,為了表義方便,不得不用,沒有更合適的詞匯來表達其意。    如來藏是眾生的主人翁,生生世世造就眾生五蘊身,執持眾生的五蘊身,記錄收存眾生的身口意行,輸出業種,實現眾生的業因果報,如來藏是眾生在三界六道裏輪回的主體識,是眾生脫離輪回,成就佛道的主體識。    (二)如來藏能否去後和來先    去後,是指最後與五陰身分離,最後一個離開色身,然後色身就成為屍體。來先,是指第一個先到色身當中,使得胚胎成為五陰身,有了生命的價值。如來藏能不能去後和來先,那就要弄清楚如來藏能不能單獨持身。    如來藏能不能單獨持身呢?如果如來藏能單獨持身,那麼在無餘涅槃裏,如來藏也可以單獨持身,不需要意根的存在,不需要意根的動力。如果如來藏不需要依賴意根就能單獨持身的話,涅槃就不是寂靜的了,也沒有涅槃境界,也就沒有無餘涅槃可說了。    實際上如來藏與意根是互相依賴的關系,沒有意根的動力,如來藏就不會在五陰十八界世間運行,如來藏不可能單獨運作。因為如來藏不是作主識,對一切法都沒有主動攀緣和變現的心行,只有在意根和業力願力的推動下,才能現起世間法。    而業力和願力正是意根的推動力,當意根沒有推動力,不想再出生五陰身時,如來藏就滅去一切法,不再現起五陰身,連意根本身也要滅去,不再現起。當意根還有業力和願力時,如來藏才能隨順和配合意根現起相應的世間法。如來藏的運行刹那都離不開意根,離不開意根的業力和願力,即使共業眾生的所有如來藏在變造宇宙器世間時,也有共業眾生的共同業力所推動,有共業眾生的所有意根共同推動作用。    當眾生的現世緣滅,應該舍身時,如果是如來藏最後一個離開色身,意根先於如來藏離開了,這種情況有沒有可能發生?如果能發生,那麼意根先走,就與如來藏分開了,這樣的話,意根就單獨存在了。意根是否能夠單獨存在,而不需要如來藏的執持?如果是這樣,意根就可以不用如來藏輸出識種子,就可以不用如來藏出生,那麼意根這時是否能存在而不滅?如果能,意根也是一個不生不滅的能單獨存在的識心,那就有兩個不生不滅的識心。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意根必須時刻刹那依賴著如來藏而存在和運行,離開如來藏意根馬上就滅亡,不能再運行。    因此可見,意根不能先於如來藏而離開色身,也不能後於如來藏而離開色身,必須是同時與如來藏離開。因為二者是互相依賴的關系,誰也離不開誰,如果分開了,一切法就消失,只剩下如來藏自己,就是無餘涅槃境界了,而死亡以後不等於無餘涅槃。    那麼如來藏能不能第一個來到色身中呢?也不能,如來藏不能單獨執持色身,祂沒有攀緣性,不會攀緣色身而要主動出生和執持色身,是受意根思心所的影響,受意根和業力的推動作用,隨順意根刹那進入受精卵中執持受精卵,與意根同時入住母胎中。因為意根與如來藏形影不離,如來藏與意根形影不離,刹那都不能分離,分離了意根就滅亡,如來藏就不能再運行五陰世間法了,那就談不到如來藏離開色身的問題,也談不到如來藏入住色身的問題。    如果如來藏第一個入住母胎,就與意根分離,意根就能單獨存在,不需要如來藏執持,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入住母胎時,離開色身時,沒有先後,意根與如來藏同時入住同時離開。如果有先後,就說明二者能互相分離,那意根就能單獨存在,如來藏也能單獨運行,這樣就不符合事實和真理了。         第二十八章 如來藏是一切萬法的總源頭    一、一切法都是識,全體即真如,除此無他。一根草,都是識,何況其它,風不能自己吹,樹不能自己搖,萬物不能自己生了滅,滅了生。如來藏不生不滅,生滅的都是萬事萬物,都是如來藏作用出來的法。如來藏的本體不生滅,如來藏的用生生滅滅,三界世間法都是祂的用。這些用,都是七大種子的用,七大種子全體都是如來藏,一切法也全體都是如來藏。一切法好比都是金器,如來藏就是金子,看見金器,就應該看見了金子。    如來藏用心所法來運行起用,用種子生成一切法,用識種子出生識,形成心法。還有色法,色法是用五大種子生成的;還有一個見大,就是如來藏本身的見性,這樣如來藏的一切功能作用就圓滿了。如來藏自己還有識種子,也是刹那刹那地流注,形成了如來藏自己的了別性,而這種流注永遠不會停止,除了佛地,因此如來藏就是永遠不滅的。七識的種子流注有停止的時候,因此七識能滅,是生滅的,如來藏從來沒有生滅過。    萬法就是色法和心法,心法包括如來藏和祂自己的心所法,包括七識和七識的心所法,包括有為法和無為法。整個世界,就是這樣,全體都是如來藏,全體即真如,整個佛法的綱領就是這樣。   二、如來藏能生萬法,任何一法都是如來藏出生的,不僅是萬法,億億法無量法,都是如來藏所出生的。除了如來藏之外,都是億億法中的法,不管是虛空、空氣,還是十方諸佛國土,沒有一法能超出如來藏之外。如來藏叫作一真法界,沒有一法能超出這一真法界。億億法就像孫悟空,如來藏好比如來佛。   如來藏是從哪裏來的?如來藏不來不去,不生不滅,本來就有,法爾如是的存在。既然是法爾如是,十方諸佛也不能告訴我們為什麼如來藏本來就是一直存在的。因為這不是諸佛發明創造出來的法,是佛通過三大無量劫的修行發現和證得了這個真理,再來為眾生宣說。    佛在楞嚴經中也講過,十方虛空生汝心內,如片雲點泰清裏。這就明白告訴我們,虛空是由心所生,而且在心中所占的位置極其渺小。因此說如來藏心,雖然是空無一法,但是祂廣大又廣大,無邊又無邊,包涵萬象,一法不遺,任誰也躍不出如來藏之外。    三、觀察手指甲,思考它為什麼是堅硬的呢?原來是含地大的成分多,骨頭為什麼是堅硬的呢?地大成分多。骨頭要想不松軟和脆,就要補鈣,為什麼要補鈣呢?因為鈣裏地大成分多。那麼我們吃的飲食,都是在吃地水火風,都是在吃如來藏。吃穿住用,都是地水火風,都是在用如來藏,我們住在如來藏的宮殿裏,享受著如來藏提供的一切種子。    我們看的是如來藏,聽的是如來藏,嗅的是如來藏,嘗的是如來藏,觸的是如來藏,思的是如來藏;用如來藏看,用如來藏聽,用如來藏嗅,用如來藏嘗,用如來藏觸,用如來藏思。中間六根媒介,還是如來藏,到處是如來藏,裏外都是如來藏,這個五陰透明體,裏外都不是人。    四、一切諸法,不離如來藏,而如來藏也不離一切諸法而運轉。如來藏所在之處,即是一切法所在之處,只要如來藏不動,一切法都不動,豈有生滅去來諸幻化相?如來藏不動,意根就不動,六識也不動,五陰身豈有動?此法生,彼法滅,不過是如來藏大海裏泡沫的湧動罷了,不出如來藏之外,也都是如來藏大海水一部分。    五、為什麼法法皆真如盡大地是法王身    盡大地都是法王身,確實不假。任何一點點灰塵大小的地方,皆是法王所住持之處,法法皆真如,每個微粒微塵都是真如。法法都包括些什麼?包括三界世間一切法,大到三千大千世界,宇宙虛空,小到微塵細菌,都是真如;百草頭上西來意,寸草寸絲都不離自性,不離真如。證到這個境界,已經入到如來家,修行了極長的一段時間了。    為什麼法法皆真如?因為所有的一切法都是由真如心體如來藏中的七大種子生成的,沒有一個法能離開七大種子而能存在。七大種子生滿世間,滿華藏世界,滿世界海,滿一真法界。七大種子猶如皇帝的黃袍,如來藏猶如皇帝一般。皇帝滿世界轉,黃袍不離身,見到黃袍,就知道皇帝出現了。世間沒有一處不是如來藏的土壤,沒有一處是祂所不能到達的,沒有一處不是祂的所在,沒有一處沒有祂的身影,沒有一法不是祂。從空中到地上都是祂,山河大地盡露法王身,都是如來藏所變現出來的,都是依靠如來藏的執持才能存在的。    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盡是法身,滿世界都是佛。這些話真正理解並且證得了,必須要到初地以上的境界,世出世間無一法、無一處、無一時不是真如,法法皆真如,這是地上菩薩的現觀境界,世間沒有一法是能夠獨立存在、單獨成立的,全部是真如所變,真如所執持,無論是生,還是滅,所有的變異,都是真如所為。    六、外法非實有,都是如來藏性;識心非實有,都是如來藏性。七識所見,就是如來藏所見,全體即真如,除了真如,什麼法也沒有。地上菩薩的妙觀察智,能夠現量觀察一切法都是真如,無有別法。所以七個識的見就是如來藏的見,七個識與如來藏不一不異。    七、生滅法透視到最後就是無生的不生不滅如來藏法    一切法分為世俗諦和勝義諦,世俗諦從相上就能觀察得到,這些相是虛幻出來的,是幻化的假相,雖然有極多虛幻的作用,有表面現象上的功能作用,也是不實的虛妄的。比如說眾生的五陰,色陰有其虛幻的作用,這是不可否認的,雖然有作用,卻仍然是生滅法,不是真實法,不可當真,不可執著;受陰、想陰、行陰和識陰,都是如此,有不可否認的虛幻作用,同樣是不真實的、幻化的。    這些幻化的假相,僅僅是各種因緣聚合起來的,緣起性空,是誰給聚合起來的?是如來藏聚合起來的。如來藏根據眾生的業種,用四大種子、六大種子,聚合出五陰世間一切法,表面看當然都是生滅的。而實質上,這些生滅法都是用如來藏裏的材料造就的,本質都屬於如來藏,一個都不出如來藏之外。那麼從本質上看,一切生滅法也就是不生滅的如來藏,依如來藏也就不生滅,因為形成生滅法的六大種子不生滅,永遠都能變造出這些生滅法,所以生滅法最終也是不生滅的。    八、心外無法,物不自物,因心故物。因此一切法都不是自然性,不是因緣性,而是如來藏性,這是楞嚴經中佛所說。所以不要說,世間有某個法能脫離如來藏,單獨有其作用,不存在這樣的事。風不自吹,水不自流,山不自立,火不自燃,都是如來藏使然。    不要說物體離開如來藏有萬有引力,離開如來藏連物體都沒有,哪裏還能談到引力。不管物理作用,還是化學反應,都離不開如來藏在其中的作用,離開如來藏就沒有物質色法,哪裏還能有物理化學反應。物質之間的一切反應變化,都是如來藏變化的結果,都是如來藏用四大種子的調控作用。    九、佛法的概論是,一切法都圍繞著真如而展開,通往成佛之道,法法都不離真如。世尊一生講法,全部圍繞著本心如來藏而講,離心無法,所有法的指向也都是如來藏真如。小乘阿含經中,也隱含著講如來藏,有時也眀說如來藏,比如佛說:法不離如,法不異如。這個如就是如來藏,這裏的法,就指五陰之法,十八界之法。佛又說:五陰非我,不異我,不相在,這個我就是指如來藏,阿羅漢無餘涅槃裏就只有如來藏。    四聖諦理不離如來藏,苦諦不離如來藏,依如來藏而有,眾生造業後,緣熟時苦種子由如來藏輸出,眾生就受苦報;苦集諦依如來藏而有,眾生造業的業種子由如來藏收存;苦滅諦依如來藏而有,滅的是如來藏中的苦種子;道諦依如來藏而有,離開如來藏眾生就不能修道,修行所需的一切,由如來藏提供,修行落下的善法種子由如來藏收存,未來就能接續修行。    中乘十二因緣法,不離如來藏而有,由如來藏存入、輸出身口意的種子,由如來藏存入、輸出名色的種子和六入的種子,十二因緣每一支都因如來藏而有。而且辟支佛逆推因緣法,最後齊識而還,不能過彼。推名色的來源,推到如來藏,就推不下去了,最後就得出一個結論:名色就是由如來藏出生的。世尊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意思是如來藏因名色而能顯現出來,名色因如來藏而出生和起用,二者互相依賴。    大乘法更是處處圍繞著如來藏的功能、體性、作用而展開,沒有如來藏,就沒有菩薩六度萬行。種種修行都不離如來藏,種種法都不離如來藏,一直到成就佛果,全都依如來藏而修,並且存入修行的業種,未來才能圓滿成就佛道。    十、一切生命的究竟皈依之處,即是一真法界,無有過於此者。三皈依,即是皈依一真法界,除此無有所皈!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此佛性皆能成佛。若不遇聖法,不遇三寶,若不在勝法中修行,終不能成佛。譬如家有寶藏,深埋地中,若不因貴人指教,終不能見寶而享財寶之樂。    十一、世俗法裏有一句話叫作: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如果萬物是依靠太陽才能存在,太陽又是靠什麼存在的?一個事物一個事物地推,推到最後,總有推不下去的時候,這時就能推出一個最究竟的東西,不依賴他緣他法而自己就能存在的東西,這個東西不用出生,也永遠不滅,因此才是最可靠、最可依賴的。    辟支佛們推因緣法,最後推到阿賴耶識,就推不下去了,於是就得出一個結論:識緣名色,名色緣識。這樣萬法的源頭就推出來了,那就是阿賴耶識。五陰名色由阿賴耶識直接出生,其他的法都是此法出生的助緣,萬物的出生也如是。我們學佛修行也要學會推理,那樣的話很多法不用別人教導,自己就能證得了,明心證如來藏並不是很難。    楞嚴經裏說過,太陽光不是從太陽而來,直接從如來藏當中來,同理,萬物生長不是靠太陽,而是靠如來藏,是如來藏輸送出四大種子,使得萬物生長了;如果沒有如來藏輸送四大種子,無論陽光如何照射,萬物也不能生長,反而要死掉,而且陽光也是如來藏輸出四大種子形成的,一刹那也沒有離開過如來藏。    學好楞嚴經,思路就能開闊明朗了,就知道一切法的生成和存在運行都是如來藏性,不是其他的什麼東西,此物能生彼物,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此物是無自性的,是生滅的,不是長存的,那怎麼能生他物呢?一切物都是從如來藏裏直接出生的,其它的物只是助緣而已,物不能產生其它的物出來,物不生物,萬法唯心造。一切法推到最後,不可再推時,就沒有可還的了,那個不可還的,就是如來藏。    十二、柳樹為什麼能搖擺,它自己就能搖擺嗎?有人說柳樹搖擺是自然現象,是因緣所生,有人說柳樹飄動是由於風力的緣故,可是世尊在楞嚴經中說:一切法非自然性,非因緣性,意思就是說都是如來藏性。離開如來藏就沒有一切法,柳樹不可能離開如來藏自己就能飄動起來,風如果離開如來藏,也就不存在,更不能起吹拂的作用。禪宗祖師說:心外無法,滿目青山,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心裏的法,滿眼的青山都是如來藏性。    所有的因緣法,如果離開如來藏全部都不能存在,所以說一切法是自然而有的,是因緣所生的,都是戲論,實質都是如來藏所生。沒有獨立於如來藏之外的太陽、柳樹、風和萬物,沒有離開如來藏而自己就能有作用的太陽和風,以及柳樹搖擺等等現象,這些現象都是如來藏的大種性自性所生成的結果,同時不離眾生的業力因緣。    風是由四大種子和合所生成,以風大為主,當大風刮起來的時候,為什麼會帶著呼呼的聲音?甚至有時還有怒吼聲?大海為什麼會有驚濤駭浪聲?這些聲音也是物質色法,是如來藏用四大種子所生成。物質色法連續不斷的生滅,就能產生所謂的能量,當地水火風形成的大風,由於自身種子生滅的過於快速,就形成了風速。風速不是實在的物質,是物質生滅現象的產物,也叫作能量,能量不是實在的物質,也是物質生滅現象的產物。    當大風不斷生滅,造成不斷的運動的假相時,形成的所謂的能量,遇到其他物體時,就作用於其他物體。由於運動的太快,能量太大,二者相遇,實際上叫作撞擊,撞擊以後就改變了物體的靜止或者運動的狀態,同時也要發出撞擊聲。風團越大,其能量越大,與其他物體相遇,產生的撞擊聲就越大,也就越能改變其他物體的走勢,大海裏的聲音也是如此產生出來的。    十方世界任何一個小小的角落,離開了如來藏都不能存在,都不能有其自己的作用,都是如來藏的作用。所有眾生的如來藏,分秒刹那都在運作著,不斷地輸出四大種子和七大種子,不斷讓萬事萬物生住異滅,沒有一個如來藏是閑著無用的。各個如來藏都有自己單獨的一畝三分地,需要自己去維護;還有共同的合作田地,需要共同維護,互相配合,可是都配合得天衣無縫。    眾生在出生之前,外界的生存環境,所有有緣眾生的如來藏運用大種性自性,就已經造就好了,然後眾生才能生到這個世間,在世間生存。當眾生還沒有出生到這個世間前,他的如來藏就已經工作了很久的時劫,把世界造就完好以後,眾生才能生到此世界。當這個星體要毀壞之前,所有眾生的如來藏都要到其他世界去參與建造,造好之後,與這個世界緣盡,眾生就要投生過去。我們的如來藏所做的工作極其繁多,而且是巨量的,卻從來沒有表白過自己,任勞任怨,不圖名不圖利,真不知道祂到底是為了什麼。   十三、龍樹菩薩偈: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    龍樹菩薩這段話的意思是,諸法本身自己不會出生自己,也不會從其它的事物當中出生。就是說,一個事物不會出生另一個事物,諸法也不是自己和他緣互相和合而生出來的,也不是沒有出生的因就能出生的。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是,諸法的出生是有因的,不是無因就能出生的。    那麼因是什麼呢?根本因是實相心如來藏,萬法都來自於如來藏存種子的心體,不是什麼神靈或者是上帝創造出來的,萬法真實的因就是如來藏,源頭就是如來藏。因此諸法是有生之法,有生就有滅。雖然有生,也沒有真實的生,都是虛妄的幻化出來的,雖生而不生,妄相罷了。    真正無生的法只有如來藏,祂不是生出來的,是本來就有的,祂無始,因此也就無終;有開始,就有結束,無始才無終。    十四、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四季交替,冬天太冷,夏天太熱,有時陰雨連綿,有時冰雪不斷?    這是眾生的惡業所感召的,過去世造作的惡業存在各自的如來藏裏,緣熟時,如來藏就會輸出惡業的種子,眾生的果報就會現前。生存環境是依報,是依賴眾生的五陰而有的,五陰身是正報,是真正受苦的主體。這些果報都是如來藏變現出來的,這些生活環境的不如意,其來源就是如來藏,都是祂輸送出來的四大和六大種子,形成了受苦報的五陰和惡劣環境,把我們的世界變出了冷熱等等各種苦難。    如果我們去找如來藏算帳,如來藏就會說,去找意根算帳,我只是隨順,並不作主宰,不是主動要變造出這一切苦報的。如果去問意根,愚癡的意根就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祂就得趕快讓意識分析是怎麼回事,意識就得用佛法當中的因果等等理論來思考分析認證,然後報告給意根,意根知道了,就會讓身口意小心行事,莫再造業。    我們今後無論再遇到什麼不如意的事,都要去找如來藏,來源就是祂那裏,都是祂弄出來的。但是也不要冤枉祂,順藤摸瓜,最後就要歸結到意根自己這裏來,意識的自己也有一定的責任,這二者是主犯,是主要的教育改造對象。我們修行就是要教育改造意識和意根,改造好了,世界就變得美好和圓滿清靜。    十五、物質色法不會自生自滅,如果物質色法能夠自生自滅,自己出生,自己就能自動滅亡,那麼就說明物質色法有真實存在的自體性。既然物質有自體性,那就不需要如來藏來變現和維持它的存在,物質就不是如來藏所產生和執持的,那麼如來藏就有不遍之處。    那物質色法到底是由哪裏來的呢?總得有個出處才行。即使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是個出處,但是這個出處,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天空裏能掉下來東西,能出生物質,那就不是天空了。我們找來找去,只有如來藏能夠出生物質色法,因為如來藏的四大種子,能夠生成物質,其它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所生,都不能再出生物質色法。    這些色法被如來藏出生以後,如來藏仍然會執持著出生以後的色法,所以色法就有生滅變異的現象存在。而且是刹那地生滅變異,如來藏仍然要刹那地輸送四大種子不斷的改變著色法,所以物質要慢慢地產生變化,最後就消失。如來藏是遍一切處,遍一切法的,沒有一個法上沒有如來藏的執持,如果沒有如來藏的執持,任何一個法都不會存在,如來藏沒有不遍之處,因此整個大千世界就是一真法界。    大多數時候,我們福德不夠,因緣不成熟時,佛經當中所含藏著的很深的一句話,我們輕易地錯過去,把這句話當作很稀松平常的語言忽略過去了。而所有人都要修行一個無量劫,二個無量劫,甚至三個無量劫,才真正地悟得這句話的全部內涵。一真法界,這四個字,我們要修三個無量劫,才能徹底弄清楚。差別就在於各人的福德、定慧、心性等等各方面的條件。多修福修定,盡量降伏煩惱性障,讓心性調柔,把內心當中的我,逐漸剔除,再剔除,降伏再降伏,就能證得人法二無我,雖然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也要努力去做。    十六、我手拿鼓槌敲鼓,咚咚咚的聲音就出來了,這個鼓聲是從我手裏出來的,還是從鼓裏出來的,還是從空中出來的?不敲鼓了,聲音消失了,鼓聲又到哪裏去了?這個鼓聲原來存在哪裏呢?    一切法由於各種因緣而出生。那個鼓聲以及一切法,生時也沒有一個生處,滅了也沒有一個滅處,來無所來,去無所去,全部都是虛妄。因為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被生出來的即是空的幻的。    佛說: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這些法是從小乘法的角度來講的,如果從大乘法來說,一切法都有個出處,萬物無過出處好。好在哪裏呢?一切法都由如來藏所生,無有一法能脫離如來藏之外的,都不出如來的手掌心。    鼓、鼓槌,以及鼓聲,都是如來藏依據各種緣,輸送四大種子產生出來的,所以叫作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佛說即是空。一切法都由自心所生,這個心是如來藏如來藏,也即是阿賴耶識。然而單有如來藏也不能產生出任何法,必須還有妄心七個識和業種,真妄和合運作,才能產生法。因此在任何一法上都有真心和妄心的運作,在五陰的一切法上排除妄心、妄相、妄境界,剩下那個不動心的,就是真實法如來藏。    十七、問:我屋子裏面的電視機和桌椅板凳,是我自己的如來藏幻化出來的,還是有情眾生各自如來藏共同幻化出來的?    答: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變現出來的,一個眾生的如來藏不能單獨變現外界的任何事物。因為在任何一個生存環境裏,都不是只有單獨的一個眾生存在,而是有無數的眾生存在著,那些生存環境是屬於共業眾生的。所以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就會依據大種性自性,形成共同的地水火風四大種子,然後共同用這些四大種子變造外界的一切事物,包括宇宙器世間。    等到每個眾生自己了別一切事物時,眾生自己的如來藏,再單獨把外界事物的外相分,在大腦勝義根處變成內相分,形成影像,內六根觸內六塵影像,如來藏再出生六識,六識就會了別這些事物的影像,之後眾生就認為接觸的是真的外界事物。所以眾生所了知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如來藏單獨變現的內相分,內六塵內相分都是幻化不實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這個道理。    自己房間裏的物品,也是有關聯的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變現的,沒有關聯的眾生,他們的如來藏就不參與變現。眾生自己接觸到的一切六塵境界,都是自己的如來藏變現出來的內相分,與他人無關。外面的好像真實的桌椅板凳、電視機等等,是有關眾生的如來藏共同變現,包括制造桌椅板凳的人,這些眾生能夠共同感現出桌椅板凳和電視機。自己看到時,自己的如來藏再變現一次,成為自己心裏的影像,自己看到的就是一個影子。    十八、佛在楞嚴經中說,白天的明亮也不屬於日色。那麼手電筒的光明是從哪裏來的?   楞嚴經中佛說:(一切法都是)非自然性,非因緣性,皆是如來藏性。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所生和變化出來的,都來自於如來藏,不是來自於因緣法,因此都是如來藏性。比如植物是借助於植物種子、土壤、水分、溫度、陽光而生長出來的,實際上是如來藏出生的,不是由這些物質的東西出生的。因此說一切法不是因緣性,不是自然性,而是如來藏性。   世尊特意舉例說明,雖然太陽在天空中照耀,可是光明並非來自於太陽,而是說光明本如來藏性。意思是說太陽發光是表面現象,太陽裏沒有光明,虛空裏沒有光明,而有一部分有緣眾生能看到光明,這說明光明是來自於如來藏。光明是借助於太陽這個緣,而由如來藏生出來。光明是色法,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構成,只有如來藏裏有四大種子,能夠形成光明,太陽和虛空都沒有四大種子,不能產生光明,因此光明就是如來藏性。    同理,手電筒的光亮也不是來自於手電筒,而是借助於手電筒的緣,由如來藏生出來。這個光亮也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構成,手電筒裏沒有四大種子,虛空裏沒有四大種子,光亮只能是由如來藏形成,來自於如來藏。萬物表面看是由某物生成,其實龍樹菩薩在中觀論裏說道:諸法不自生,也不從他生,也不無因生。意思表明都是如來藏生,這是地上菩薩的道種智的實證內容。    比如說草木表面看是由草木的種子生出來的,實際上草木的種子也是如來藏所生,草木種子沒有自體存在性,因此就不能再生其它法,沒有四大種子故。草木不是由草木的種子直接出生的,而是借助於草木種子,由如來藏所出生,種子生草木是一種表面的假相,實際上都是如來藏用四大種子生出來的。就像孩子表面上看是由父母生的,實際上是自己的如來藏出生的。    又比如說,桌椅板凳表面上看,好像是木板制作生成的,實際上是由如來藏的四大種子形成的,木板也是由如來藏的四大種子生成的,被生之物,沒有自體性,就不能出生他法。又比如房屋好像是由磚瓦泥土和合生成的,實際上是由如來藏的四大種子形成的,是如來藏所出生,包括組成房屋的各種材料,都是如來藏的四大種子所生成,都是如來藏性。一切法的形成最終以及開始,都要推究到如來藏那裏,那就一點錯也沒有,就符合世尊所說的都是如來藏性的這個真理,那就是真正的佛子,而非外道種性。    這個世界,那個世界,不管它是什麼世界,這個東西,那個東西,不管它是什麼東西,一律是如來藏直接變造。但是功也不都在如來藏,意根有份,若不是意根末那的作意和思,如來藏也不奈何,任祂有千般本事,也無計可施。這第一能變識與第二能變識,和合演變一切萬法,如來藏知末那識的心行,無私無我,末那則抓取一切功勞,為我我我,就像竊賊,盜取他財。這其中也不能少了第三能變識,意識不斷籌謀策劃,分析推理,出謀劃策,如何有利於自己,然後告知意根,意根得知,思量不已。最後決策,六識執行,最終結果,意根受用。如來藏站在圈外,看這一切,與己無關,真正是個清淨主翁。    十九、如來藏是生萬法的因,但孤因又不能生萬法,必須是如來藏依靠各種緣,含藏萬法的種子,才能生萬法,也要依賴意根的執取。缺少一緣,如來藏都不能生萬法,必須業緣成熟,緣具足,這是生萬法的條件。而如來藏本身是不生的,是本來就有的,不用什麼來生祂,也根本沒有能生祂的事物和理體。如來藏為天地之始,萬物之先,法爾如是,沒有道理可講。因此如來藏就是獨立自主的,不需要依賴他緣就能自己單獨存在。如果是被出生的,祂就得依賴出生祂的事物而存在,不能獨立。    這不是能夠讓眾生容易理解的淺顯的世俗法,出世間法不與多數眾生相應,所以眾生很難理解。在佛地,世尊的真如心要產生世尊的五蘊身,也需要各種緣,講出三藏十二部經也需要各種緣,制定戒律需要各種緣,度各類眾生需要各種緣,每做一件事都需要各種緣,孤因不生法,法仗緣而生而現。    世尊到娑婆世界來,也需要很多的緣,在沒有來人間時,世尊就得觀察娑婆世界眾生的緣成熟沒有,何時成熟。眾生修行的緣成熟,世尊降生的緣就成熟,世尊還得派先遣部隊來到人間,等候世尊降生,一起配合世尊弘法。世尊成道後,宣說三乘法需要很多的緣,不是世尊自己就能夠決定如何就如何的,都得看眾生的緣,以及其它相關的緣。    二十、永明延壽禪師《宗鏡錄》片段釋義    原文:伏以真源湛寂,覺海澄清,絕名相之端,無能所之跡。最初不覺,忽起動心,成業識之由,為覺明之咎。因明起照,見分俄興,隨照立塵,相分安布,如鏡現像,頓起根身。    釋:伏以真源湛寂,覺海澄清,絕名相之端,無能所之跡。這是在說如來藏的體性,如來藏是真實的,而且是萬法之源,祂清淨寂滅,不動不搖,也有覺性,能覺萬法,所以叫作覺海。如來藏本體無一切名相,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無三界世間一切法之名與相;其自身之名也是虛名,不管叫祂什麼,都是後人假安立。祂既無七識的能見性,也無六塵的所見性,無能又無所,絕於七識的能所性。    最初不覺,忽起動心,成業識之由,為覺明之咎。無始劫前意根與如來藏在一起同時存在,因為無明,意根不覺法界之實相,忽然心動,起心向外貪求,如來藏隨順之而現根身器界,於是業行出現,第七識就成為了業識,一切生死過患由此而生。其生死過咎在於意根起心想要明覺三界世間,不守本心自性。    因明起照,見分俄興,隨照立塵,相分安布,如鏡現像,頓起根身。因為意根有想明了的心念,就起覺照,想見世界,於是七識的見分頓時就生起來了。因為有見分想見,必有所見的相分塵境出現,如來藏隨順意根就現起了六塵相分,能和所就這樣安立出來了。之後如來藏就像鏡子現像一樣,立時現起了根身器界,五陰身就出現了,這樣三界世間就安立出來了。    二十一、佛不是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而是真理的發現者和認知者。萬物的來源是眾生的如來藏,主宰萬物的表面來看是眾生的業,由意根攀緣,如來藏隨順著就現出萬物;實際上還是眾生的如來藏,由如來藏依業緣來產生和創造萬物。眾生因為業緣而有因緣果報,有生死輪回,又因為有如來藏,眾生才有一期一期的生命活動,而這些都不是由佛來主宰的。    但是這些道理是佛通過三大無量劫的修行,徹底認知了這些事實真相,發現眾生生死輪回的根本原因和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佛把自己所發現和證得的真理宣示給眾生,讓眾生也證知這些真理,從而究竟解脫。而這些真理,不管佛發現與否,都本然地存在著。眾生的如來藏也是,不管發現與否,祂都本來按照祂自己的律則運行存在著。發現,是事理本來就存在著,有人去把祂揭示出來,不是後天人為產生出來的,以後也不會消失。發明,是本來沒有,人為地創造出來,先無今有,因緣所生,有後還無,是虛妄幻化的。    二十二、佛說:觀因有事,觀事有因。自心如來藏是萬法的根本因,當我們找到如來藏的時候,就知道祂一定要出生一切法,發現祂時,就知道祂所在之處就是祂變現的。六根是祂變現的,六塵是祂變現的,六識是祂變現的;蘊、處、界和合而顯現的一切法都是祂變現的,一切事上、一切法上都有如來藏的運作,如來藏是一切法的起因。那麼當我們接觸到一切人事物理時,就應該知道,這裏一定有如來藏,任何一種現象當中一定有如來藏的存在。    事和理一定是連在一起的,而且圓融無礙,沒有單獨存在的事,理也一定和事在一起。當如來藏之理單獨存在時,沒有七識和五蘊,那就是無餘涅槃境界。單獨的理存在的時候,就沒有我們了,沒有能知的心,也沒有心所知的事,清清靜靜地只有一個理——如來藏,這種情況是例外,其餘都是沒有單獨的理存在的時候。理事涵容,理事互攝,是現量又是現實,圓滿無礙,真實不虛。    二十三、萬法唯心造。這個心是指什麼?一定是指如來藏,除此都不能創造出生萬法。因為七識心本身都是不自在的,不能自主的,生滅變異的,沒有實體,也就不能存種子,無論用來創造萬法的七大種子還是業種,七識心裏都沒有,那七識就都不能出生任何法,只能把如來藏出生的法在心裏投個影子,落個影子,顯現一下影子,別的就無能為力了。    在滅盡定裏,沒有六識,勝義根裏的相分是誰變造的?睡著了沒有六識,六塵境界是誰變造的?昏迷了沒有六識,六塵境界是誰變造的?都是如來藏隨順業種變造出來的,意根起配合作用,因為意根執身,五根就能有用,如來藏就會通過五根傳導五塵的影子。六識是不能變造了,因為沒有六識。一切法唯心造,與萬法唯識,兩句話是有差別的,萬法唯識,意思是說萬法是通過八個識顯現出來的,凡夫五陰七識中缺少一個識,某類法就不能顯現出來,但是那類法在客觀上可能還是存在的。    唯心宗就是一切法唯如來藏出生,七個識也算在如來藏裏,是如來藏心體所出生的法。唯識宗唯八個識,七個識隸屬於如來藏。沒有一個法門不是如來藏演派出來的,沒有一個法門離開如來藏而能成立。一切法門都是如來藏裏的法門,都是如來藏的分支。空門就是如來藏解脫法門,空宗就是如來藏空性宗。    只有具備唯識種智的地上菩薩,才能觀察得到,一切法都是唯如來藏所造,一切法都是真如。其餘人都觀察不到,如果有漏掉的部分,不是如來藏所造,那就是如來藏心外還有法可以存在。那麼這個觀點,就是外道的觀點。地前菩薩都難免有一些外道思想,所以不入如來家,不是佛的親兒子。內道與外道,只是一念之差。    二十四、生死的總源頭是什麼?生死從哪裏來?誰產生的生死?生死依什麼而有?因為有阿賴耶識,才能現出五陰身,從此有生死。因為阿賴耶識能收存生死業種,也能輸出生死業種,眾生才有生死。阿賴耶識是真空,生死是妙有。在無生死當中,假現生死,生死即是涅槃,阿賴耶識是涅槃心。生死與阿賴耶識不一不異。生死全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不是生死。阿賴耶識是大海,生死是泡沫。生死即涅槃,所有的生死現象都是阿賴耶識所變現所幻化,沒有真實的生死,生死是假象,實質都是阿賴耶識。    二十五、問:我理解楞嚴經裏的意思是,當聞性歸屬於如來藏來講的時候,是不生不滅的,歸二乘聲聞解脫道來講的時候就是生滅性的吧?    答:從地上菩薩的唯識種智證量來說,觀察三界萬法,都是如來藏用七大種子出生,都是如來藏。從明心還沒有唯識種智的人角度來說,三界萬法與如來藏不一不異。如來藏的聞性就是不生不滅的,耳識的聞性是生滅的。唯識上說,耳識的聞性也是如來藏的聞性。從般若上來說,耳識的聞性與如來藏的聞性不一不異。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