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成念佛三昧的過程

    封麵
    圈
     
  • 修成念佛三昧的過程

    我們念佛、念咒還是念經,要達到最後一個目的、一個目標,那麼最終的目標是什麼呢?目標就是三昧。最初的三昧就是專指禪定,沒有智慧;下一步再深的三昧就是有定,也有慧。那麼定我們知道了,慧是什麼?就是開智慧的慧,那就是說念佛我們能達到三昧定,也能達到三昧慧。三昧的境界能夠明心見性,能夠開悟,念咒也能有禪定,也能達到最後那種三昧,開悟的那種境界。乃至於念經都能達到這種境界。

    但是呢,這其中的過程還是挺漫長的,修行就是一步一步來修,最終的結果呢,有些人能達到三昧的境界,有些人呢達不到。最初入手的方便呢,你看看,最初肯定是每個人都沒有禪定的。沒有禪定你念佛念咒念經都要出聲,在心裡念念不成就,你覺得憋得挺難受,一定要出聲,不出聲呢你就念不出來了。那是指心非常散亂沒有禪定的時候,他必須要出聲,而且散亂的時候他念的聲音還大,念的速度他還快。等你一點一點的禪定出現以後呢,你的聲音就高不上去了,你念佛念咒的聲音也快不了了;禪定再深一步,你的心念再集中一些,那麼你的聲音更低了,你的速度更慢了;乃至於你禪定再深的時候,你出聲音會覺得很累很累的,因為你耗費的能量多了,耗費能量多,身體承受不了,因為你有禪定的時候;那禪定再深一點呢,你的聲音就捨棄了,你就不能再念了,那麼這個時候在心裡還可以有聲音出現,在心裡的聲音由於你的禪定還不是很深,你心裡的聲音呢還是快一些、清晰一些、明了一些;隨著禪定更深一步,你心裡念的聲音啊就低下來了,而且你念的速度呢也慢下來了;到最後禪定再深的時候呢,你用心念來念佛,或者是念咒,或者是念經,心念你都覺得很累,那是因為有禪定了,你再耗費一些氣力呢你覺得非常難受,你承受不了,你就會在心裡呢把這些聲音也給捨棄了,那禪定非常深的,這個時候達到了用意根來念。有些人就完全空了,空了呢心裡不光意識沒有佛號了,意識呢心裡也念不了咒了,也念不了經了,這個是完全空定了,空定呢就和佛菩薩沒有感應,你達不到念佛三昧呀,也達不到念咒三昧呀,也不能修成念經三昧,就是定的三昧你都達不到,那種三昧。

    那有的人呢,意識在念佛念咒的時候呢熏了意根,把意根也拴住了。你意識念不了的時候意根就能念,那麼這個時候呢就是達到定的三昧,意根三昧就是意根在作主,自己單獨在念佛、在念咒、在念經。念經就很困難了,那個念佛、念咒。意識心念是空的,意識不但沒有聲音,心裡也沒有,心念也沒有,那這時候的心念呢,完全是意根的心念,你這個時候就達到了念佛的定、念咒的定、念經這個定,這就叫定三昧;在往下呢,由於你這個有參究,有參究的過程。所謂的定啊,就是不動,叫作住、停,這個叫作定。那麼我們念佛、念咒的時候,一開始非常快,要有定的話呢,他就慢了下來。因為讓他定嘛,不能一下子卡死,他就慢了,速度就慢了下來,速度慢到一定程度呢,他不能再有速度了,不能再動了,他就停,或者叫止,或者叫住,或者叫不動,就在那不動了,那麼一個境界,讓誰停止不動啊?一開始是五識,五識要停,五識要止,五識要不動。那五識動的時候呢他就有聲音,五識不動的時候就沒有聲音,也沒有色。最後讓意識不動,意識由快,到慢,到停,到止,到住,不動,這就是定下來了。這個時候呢還有意根在動,意根動得比較專一得時候,這也叫作定。如果再有一種定深了呢,意根祂也不動了,意根祂也沒有什麼心念了,那個七個識的心念都停,這個時候呢祂剩第八識再動,如果第八識不動的了呢,我們這個五陰身就算結束了。但是呢,第八識沒有不動的時候,就算五陰身結束了,生命結束的時候,第八識仍然在動,第八識不管你在什麼時候,祂都是在動著。生在動,死亡也在動,生住異滅,第八識祂都在動。正因為第八識在動,我們的五陰身才有這個生住異滅這些現象的存在。但是呢,這個前五識由快,到慢,到定,到停止不動,那是降服意根的結果,由意根來決定的、來主宰的。意識呢由快到慢,到停,到止,到住,到不動,這也是由意根所決定的,是降服意根的結果。所以說修定整個一個過程啊,都是在降服意根的一個過程,降服意根攀援性的過程。你意識出聲,最後出不了聲音,心念、心聽,這個當中呢,都是在降服意根的過程。把意根降服了以後,你的六識就不用再工作了,完全由意根自己來工作。意根這個積極性調動起來之後呢,那麼你就會得到一個成果,這個成果叫作三昧。三昧有深有淺,有定有定慧結合的三昧,我們最終的結果要定慧結合的那種三昧,有智慧成就,最後是智慧成就,由定的成就促成智慧的成就,我們修行就初步達到一個目標。

    念佛念咒的時候,在捨棄聲音的時候,如果你只是心念,但你心不聽,就是說,由於你念佛比較熟了,念咒也比較熟了,念經也比較熟了,這時候可以達到心念,達到背誦的程度,但是呢,你心不聽,心不聽是什麼意思啊?還是在跑念,一邊在念佛,一邊跑念,你沒有聽到自己念佛的聲音,而是在想其他的事情。你這個雖然是心念了,卻沒有心聽,你就達不到定,你就是達不到這三昧定,最後那個三昧也達不到。第二階段呢,心念的時候必須要心聽,把你的心拴住祂,拴住祂以後,定在一處了,你才能讓熏陶意根那麼,你的禪定才會深。所以第二階段,你心念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心聽,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栓在你所念的佛號上,或者你所念的咒上,或者你所念的經文上。念得要慢,越慢呢,你注意力越集中。如果你念得快了,注意力就不集中了。非常熟練了,你不用心想,祂就給念出來的,就背出來了,這樣你的妄想不斷,那麼妄想不斷,妄想是誰的?妄想還是意根的,也有意識的,兩個識得都有啊,這個識心就分流了,你不會定在一處,這樣呢,念佛定就不會出現了,三昧就不會出現了。所以第二步的心念心聽就比較困難,需要你總牽扯自己的識心用在一處,念到哪兒,聽到哪兒,念得要慢,那麼你才能栓得住心念,你才能達到心念、心聽。心念、心聽的下一步,能把意識心捨掉,讓意根來成就這個念佛的三昧定或者念咒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