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意根心所法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3-05-31 22:34:16 閱讀: 0

第十二章 意根的意願和心所法

一、發願和受戒時産生的無表色爲什麽有功能作用

發願有表面意識的形式化,也有意根的真誠誠心兩種。真正的發願,一定是從内心深處發出來的,就是意根發出來的,如果意根發願,願望早晚都能實現,因爲意根有力度,能作抉擇,能作主,又不滅,能去至未來世,在未來世也照樣能不知不覺的實現其願望。即使在意識消失或者是昏迷不能自主、更換意識時,意根都一直存在著,都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如此,意識不知,意根帶著如來藏到極樂世界建造蓮花,等著往生時乘坐速往極樂世界。如果内心深處意根不想往生,只是口頭說說而已,就不會有蓮花出現,因爲造蓮花這事不由意識說了算,由意根說了算,然後如來藏配合,就能造出蓮花宮殿。所以說如果做事不深入意根,那麽什麽實質作用也沒有。

當清淨大願由意根而發,與意根相應時,就會存入種子,後世意根與種子相應,與願望相應,就能不造惡業,並且能實現願望,這就是無表色戒體的起用。意識在後世已經更換了,不是原來的,也不記得自己發願了,遇事時該干什麽還干什麽。意識的發願,不會對後世有什麽大的影響,不能形成無表色,就沒有戒體的出現。所以在戒場上受戒時發願,都很嚴肅認真和真誠,要用心觀想,並且求佛力加持,才能得到戒體。

二、意根和意識心的體性,一般人很難分清,尤其是關於兩個心的心所法,更難分清。因爲意根的體性深細難知,心所法更是微細,沒有修到一定程度,沒有轉識成智,很難現觀意根的運作,因此就會對意根和意識的體性、心所法有諸多混淆不清之處。比如有人說意根沒有意願,意根也沒有想要得到什麽的任何心行,想要和意願都是意識心的欲心所,意根沒有欲心所,因此意根就沒有意願,沒有想要達到目的的這些心行。但是如果意根沒有自己的意願和想要達成某種目的心行,那麽意根是根據什麽來做抉擇的呢?根據什麽來做主宰呢?萬法是如何由意根促成的?意根還是不是現起萬法的發動機?意根沒有意願和目的,六識依什麽去行動去努力?

這個欲心所的欲,在《瑜伽師地論》裡是說:“於可樂事。隨彼彼行。欲有所作性。”這是欲心所的特性,意思就是說,識心對於可樂的境界,喜歡境界,就隨順於自己的欲心,想要有所作爲,希望擁有境界,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滿足自己的欲望。就是說對六塵境界,六識心是有希求、有願望、有貪欲、有欲求的。入地以後,意根斷除一部分煩惱,又降伏一些煩惱,轉化成一分平等性智,雖然對六塵沒有貪愛等心行,也有清淨意願的願望和願力。無論意根是有煩惱心所,還是無煩惱心所,意根還是有要達成的願望和意願的。

六識的欲心所,也不離意根的欲而有,六識的所有欲望貪求,也不離意根的欲而運行,意根能調動六識起欲。依現觀智而說,意根的意願這些心行具體表現爲意根的作意、觸、受、想和祂的思心所上面,意根想要得到什麽,做什麽,對什麽感興趣,想要達成什麽願望,祂就會對此目標生起作意,就會把心引到這個境界上來。祂有感興趣的目標時,這個作意心所在種子位,就會生起來,了別了目標對象以後,再進行思量,作出抉擇。

那麽意根是根據什麽來生起意願和想要什麽的心行呢?那我們就要看意根的體性,意根是恒執第八識的見分爲我見,也執六識的見分爲我見。什麽叫内執第八識見分呢?就是說意根是被第八識所生出來的,在第八識内,不出第八識之外,所以在内執第八識的見分爲我見,吧打不死的功能作用當作是自己的功能作用。那麽在外的意思是什麽呢?意識是第八識根據意根接觸法塵,再生起作意而由第八識産生出來的,那麽意識心就不是意根所生出來的,兩個識心屬於平行對等的關係,誰也不在誰之内,誰也不生誰,都是第八識所生。既然是兩個不互相歸屬的識心,因此意根就在意識外,外執六識,執六識的見分爲我見的,把六識的功能作用當作是自己的功能作用。

什麽叫意根執第八識的見分爲我呢?那意思就是說,第八識能見什麽法緣什麽法,意根依於第八識也能見什麽法緣什麽法,第八識緣見本質境,意根緣見本質境的影像。第八識能見能緣根、身、器界、種子一切法,意根緣見一切法的鏡像幻化相。根身就是衆生的六根,器指宇宙器世間,山河大地等等,界指三界、十八界、十法界,種子指業種。那麽意根也就能夠依第八識的見分,而緣第八識所見所緣的那些根身器界種子的鏡像,不是原貌。第八識所緣的範圍相當的廣泛,包括了所有的心法和色法,意根就隨著第八識,所緣的範圍也相當的廣泛,遍緣一切法的鏡像,楞嚴經中世尊說意根默容一切法,就是這個意思。

意根也緣於六識的見分爲我見,而六識所見的法,意根肯定是先緣先見,先作意先觸思,然後才有六識出生,六識再作意,再觸思六塵,再然後意根就能知道六識所觸思的過程和結果,就以爲是自己的了別是自己所見的。六識能具體了別六塵境界究竟是如何,而意根不能做具體了別,不知道是什麽具體内容,六識了別六塵以後,意根依據六識傳過來的信息結果,也緣這個了別的結果,在這裡祂們緣的本質有所不同。就是說,意根能夠緣這些境界,自己本身並不知道這些境界内涵都是什麽,依著六識的了別,才能知道,祂就以爲是自己知道的,於是就想讓六識經常去做了別,不想讓六識心滅去。這裡就有了意根的想心所,以後就會涉及到意根的思心所的現行。

比如說意根生生世世貪愛美味,貪愛的業種現前時,第八識變現出美味食品的内相分之後,意根依第八識的見分,而有了自己的見分,於是就生起了貪心所,想要品嘗和擁有這些食品,對食品生起了興趣和意願。而祂不知道這些食品只是一個影像,並不真實存在,於是就會作意於食品的影像,觸食品的影像,想要品嘗,五遍行心所就會現行運作出來。最後思心所作出品嘗的決定,想辦法得到美味的食品。其實並不是祂品嘗和擁有,是祂促使六識和合起來品嘗到食品,意根只是愚癡地把六識品嘗食品的功能據爲己有,認爲就是自己品嘗了,享受到了,於是心滿意足。以下可以舉一些例子來具體說明,意根的這些意願、想要、做主宰的心行以及心所法的運行。

(一)比如說墳地(衆生過去世的墳墓)。過去世的墳墓是衆生的第八識所執持、所緣的,意根根據第八識的見分,也緣於這個過去世的墳墓,當然是緣墳墓的影子了。於是對墳墓生起作意,觸了以後,對墳墓就有了領納領受,領納以後,祂就了別了墳墓的狀況;了別了以後,祂就生起思心所,思量著如何處理,然後就做出了決定。祂看到這個墳墓已經很糟、很破了,荒草遍地,無人管理,就生起思心所,心裡不希望有露洞,不希望破舊不堪,不希望有荒草等等想法,決定應該讓自己前世的子女把這個墳墓修理一下。

意根生起了這樣一個決定之後,第八識了別了祂的這個思心所,也了別了這個作意,於是就配合祂。但是第七識做不了什麽事,因爲這個墳墓是過去世留下的,而這一世的意識心不知道,不能讓自己這一世的五隂去做。意根就決定去警覺衪過去世的有能力做這事的子孫後代,讓他們來修理這個墳墓。第八識了別了意根的思心所,就配合意根去警覺和告之衪前世的子孫,就會讓這些後代們出現一些磨難和不順。

前世的子孫是誰在哪裡,意根並不知道,而第八識裡都有記錄,就是存有種子。第八識了別了種子,緣種子,就會順藤摸瓜,找到前世的子孫,當然這裡就有衆生的第八識之間的溝通和互動,互相影響。意根依第八識的見分也就了別了這些事,於是第八識就會依順於意根的意願,對這些子孫制造一些磨難。出現磨難以後,子孫們就會找人看風水,知道是祖墳的事,就會去修理祖墳。意根知道自己的墳墓修理好了,就不再去找子孫麻煩,子孫們就安寧了。

這些事都跟現世的意識心無關,意識心一點也不知道,也沒有參與其中,都是意根帶著第八識做的。從這個事例就知道,意根是有意願,有想要的心行,有願望,有想法,這就是欲,意欲何爲的意欲。祂有想要的心行,才會做決定做主宰,祂有意願,有感興趣的事情,祂才會攀緣,才會去作意。第八識就根據意根的思心所和作意,配合意根運作,這裡面根本就沒有意識心的事。這些事情,我們的意識心全都不知道。而第八識與意根,就把這個事情做了,祂前世的家人,就會修理這個墳墓,意根目的就達到了,有目的就是欲。    

從這件事情我們看到,意根是有意願,有想要的心行,有目的性的。祂有一點了別的慧,有這些心所,就足夠意根去做決定,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滿足自己的心願。祂隨著第八識,第八識緣什麽祂就緣什麽,範圍都相當的廣泛。這說明第七識意根做事的範圍非常廣泛,祂的本事是了不得的,祂可以帶著第八識,什麽事情都做,前提是因緣條件要具足。所以意根的意願,祂想要的心行,祂所感興趣的事情,祂就決定要去做,因爲祂有一個後台,一個老板,一個跟班、一個伺者,那就是第八識了。

(二)比如我們學佛人,希望通過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六識心通過學佛,了解到極樂世界是多麽的殊勝和莊嚴,意識心就生起了希求和向往,這樣也就熏染了意根。意根緣於意識的思維和對佛法的學習,就會對極樂世界生起向往和往生的意願,祂也對極樂世界感興趣了。所以意根肯定有感興趣的事,有意願,於是意根就發願,想要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是意根被熏染成功了。這樣的發願就是誠心而發,意根沒有被熏染成功,意識心發願,是有口無心地流於形式,心不虔誠,願力作用就微乎其微。

當意根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之後,意識心更努力地學佛念佛,心不退轉,也不動搖。這樣意根就對極樂世界生起作意,第八識就隨順配合意根,現起極樂世界的影像,意根對這些影像經過觸、受、想、思之後,就決定在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造一朵蓮花宮殿,準備自己往生用。第八識就隨順配合意根,在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造這朵將來準備往生所乘坐的蓮花台。至於要造什麽品質的,是金剛台還是紫金台,還是普通的襍色的蓮花台,這要視五隂的修行功德而決定,五隂學佛修行的業種是隨時都存在第八識裡的,造蓮花台時,第八識會根據五隂學佛修行的淨業來變造,絲毫不會亂造。如果淨業的業種改變了,那麽蓮花台的品質也會發生變化。這個果報的事,意根就做不了主了。

所以衆生在三界世間裡生存,到底是什麽在做主,我們就清楚了。意根要做主宰,卻沒有相應的業種,第八識也沒有辦法,因爲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八識再怎樣會做飯,能做出多少美味佳肴,五隂也得把米麵糧油準備好。在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變造蓮花台這件事,我們的意識心都不知道。這就說明,意根是有自己的意願和願望的,祂有想要的心行,有感興趣的事情,這就是欲心所。所以意根能通過意識的熏習,發起這個往生的清淨大願,第八識了別祂的心行,就會配合祂,把這朵蓮花台變造出來了。

如果五隂修行懈怠退道心了,意根不想要到極樂世界去了,那麽第八識也了別意根的心行,馬上就不執持和造就那朵蓮花,那個蓮花慢慢枯萎,最後就消失。從這件事情說明,意根是有意願的心行,祂是有想要做和不想要做的心行,就是欲。所以學佛發願,主要是靠意根來發願,只要是從心住外真誠的發願,就是意根的發願,是意根的意願了。

(三)比如說俱解脫的阿羅漢,打坐入到滅盡定裡。在滅盡定裡,只有第八識與意根,而且意根的受和想兩個心所也滅了,只剩下作意、觸以及思這三個心所。阿羅漢打坐入定以後,第二天還得出定,因爲他們有色身存在時也得托鉢乞食,也要吃飯。到了第二天應該乞食的時候,意根就想要出定,爲什麽意根能知道到了吃飯的時間,到了托鉢乞食的時間了呢?因爲時間是根據太陽升起的光明度來決定的,時間是依據物質而有的,依著第八識而顯現的一個假法,叫作心不相應行法。第八識能緣於太陽光,意根依第八識所緣,祂也緣太陽光,當然是緣太陽光的影子,就知道大概是什麽時間了,於是就想出定。

這裡根本沒有意識心的一點事,因爲意識心是不存在的,全部是意根的作意、觸和思心所的運行。意根根據什麽想要出定呢?祂緣於第八識變現出來的太陽光的影像,知道什麽時候該出定,去托鉢乞食,或者知道太陽到哪個高度了,時間上屬於哪個時辰,這個時候應該出定了,所以祂就想要出定。第八識了別到意根想要出定的這個思,就會出生六識,那麽這個阿羅漢就出定了。

從這裡來看,根本沒有意識心的欲心所現行,前六識的欲心所都不存在,因爲六識都滅掉了。但是這個阿羅漢到時還是想要出定,這個有出定意願的心就是意根的欲。意根作意於太陽光,觸太陽光,思量著是否到出定時間了,然後就決定做主宰,要喚出意識出定。這裡意根沒有受和想兩個心所,憑著意根的作意與思心所的運行,就能達到出定的目的。

(四)比如說外道修的無想定。什麽叫無想定呢?在這個定裡,六識心都滅了,無覺、無知、無想,只剩下第八識和意根,它和滅盡定的區別就是,在這個定裡意根的五遍行心所作意、觸、受、想、思都存在,而滅盡定裡意根沒有受和想兩個心所。滅盡定裡的意根已經斷掉了對五隂的執著性,而在無想定裡,意根仍然執著自己的色身,不肯滅掉身體。外道入到無想定裡時,因爲對身體有執,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出定。

爲什麽會出定呢?因爲意根長期不能通過六識了別六塵,意根畢竟沒有滅掉無明,某時就會因爲一念無明妄動,想了知六塵,就會作意於第八識變現出來的内六塵,生起思心所,決定要了知六塵。第八識了別了意根的這個作意和決定以後,就會出生六識來了別,這樣外道就會出定了。這裡也沒有意識心的欲心所,完全是意根想要出定的想和意願,就是欲心所。所以意根有想要做什麽的心行,有意願,祂的意願就是欲了知六塵境界,於是出定。

(五)我們每天晚上都睡著,無夢無想了,到第二天早上應該起床時,就能準時起床。在起床之前沒有六識,沒有六識爲什麽還能起床呢?是因爲意根想要醒來,想要有五隂活動,這就是欲心所。爲什麽想要起來呢?因爲意根執色身五隂,攀緣五根和五塵,五隂的一切活動都由意根來掌控。天快亮時,意根緣於第八識的見分,而能觸第八識變現的太陽光的影像,就知道天快亮,應該起床了。祂就想要意識生出來,第八識當然會配合出生六識,於是就醒過來了。

所以這裡還是有意根的意願和想要起床的心行。意根有了意願和欲,作意心所就生起,祂作意於陽光,領納了別了陽光,生起思心所,就作出決定,讓意識生起。第八識根據意根的作意,根據祂的思心所,就知道了意根的心思,現起六識,所以衆生就醒來了。醒來的這一法,完全是根據意根的想要醒過來的心行出現的,是第八識了別配合意根的意願、意根的作意,意根的思心所,來完成的這個事情。

(六)衆生昏迷的時候,六個識都滅了,但是第八識在,意根也在。意根因爲六識不現起了,六塵的境界祂都不能了別,身根也不能運作,祂就想要五隂趕快醒來。醒來干什麽,醒來進行五隂的活動,了別六塵,這是意根所需要和執著的。讓五隂活動起來,讓六識不斷了別六塵,隨著六識的了別,祂才能有所了別,隨著六識的知,祂才能了知,所以六識的見分,祂也緣。因爲祂緣六識的見分,就希望六識總現前,希望六識總了別六塵,意根總有這個意願,這也就是欲,欲知六塵具體相貌的欲。因爲祂自己不能了別六塵具體内容,就要根據六識的了別,來作自己的了別。

既然昏迷當中沒有六識了,也就不能知具體六塵爲何,這是祂所不願意、不情願的,於是就思量著要從昏迷當中清醒過來。祂依據第八識對色身狀況的了別,就知道色身的狀態,思量著是否具備清醒過來的條件。到某一時刻,色身狀況恢複一些的時候,就決定讓意識心生起。第八識了知意根的意願決定以後,在身體允許的狀態下,第八識就把六識現起來。

有時身體狀況實在是不允許,第八識就不能變出六識。因爲這個五根可能不好用了,色身毁壞得很嚴重,或者昏迷得太深沉,第八識生不出六識來,那麽意根知道這種情況後,就暫時放棄。當意根徹底放棄時,就會進入中隂身階段,重新要個能用的色身。等到第八識了別到身體狀況可以了,意根也緣於色身身根,知道色身這時候有些好轉,就想要五隂從昏迷中清醒過來。第八識隨順於祂,把六識生出來一個或者六個,這時候衆生就慢慢從昏迷當中清醒過來了。

(七)意根根據六識的見分,緣於六識的見分,把六識所見的内容當作是自己所見的,當作我所有。貪愛現前,就會生起執取的心行,就有了想得到的意願,有了想要的心,就是欲,祂對什麽感興趣,就對什麽生起作意。比如說,眼識與意識同時看見了一個玉器,眼識看見這個玉器,兩個識生起了欲心所,喜歡了這件玉器,想要擁有這件玉器。意根根據這兩個識的見分,也了別了這個玉器,也有了興趣,就生起了意願,想要擁有這件玉器。

祂就作意於玉器,然後領納玉器,了別玉器,最後祂就決定買下這件玉器。第八識根據祂的作意和思心所的決定,就配合六識商討價格,把這件玉器給買了下來。意根根據六識的欲心所,可以生起自己的意願、貪求、想要的心。祂的思心所、五遍行心所就運作起來了。意根感興趣什麽,就會對這個目標不斷的生起作意,不斷的觸,不斷的領受,不斷的想,不斷的造作,第八識就根據祂的決定,滿了祂的願。

以上是意識心熏染了意根,讓意根也貪,有些時候是因爲意根有貪欲,會熏染意識心,讓六識心生起貪愛,有時候二者是一拍即合。意根和六識是互相熏的,意根貪心所生起時,作意於貪的目標,六識就會出生,也生起作意,不斷地觸、受、想、思,一系列的心行都會出來。這裡的聯繫是非常複襍的,八個識都放在一起來觀行,一般人的心力是遠遠不夠的。讓意識把意根往好的方面熏,不要再往不好的方面熏,這就是修行了。

(八)比如耳朵聽音樂的時候,耳識與意識同時了別美妙的音樂,了別以後就喜歡這首音樂,以意識心的貪爲主,生起了欲心所,想要保存下來多聽。意識耳識把喜歡這首音樂的信息傳達給意根,意根就對傳達的信息生起作意,然後觸這個信息,又感受,又了別,最後作決定:這個音樂真好聽,我要錄制下來,以便長期聽。意根生起了這樣一個思心所的決定,第八識知道後就會配合七個識做這件事情,把這首音樂錄制了下來。這裡說明了意根緣於六識的見分,感興趣的心行産生出來,能生起自己的欲望,生起自己的作意,發起意願和意樂,最後作抉擇。

(九)比如說身識,中午到了吃飯的時候肚子餓了,身識和意識同時了別餓這個觸塵。了別以後,把信息傳遞給意根,意根對這個信息生起作意,然後觸這個信息,又感受領納了信息,知道了信息的内容,於是了別到胃空了肚子餓了,生起思心所,決定吃飯以及吃飯的具體事宜,中間還要有意識的分析。思心所一生起來,第八識了別到,就配合達成這事。六識身就開始準備吃飯,慢慢就把吃飯這件事情完成了。這就說明,想要吃飯的心是意根,這就是欲心所,是祂做的決定,祂有想要吃飯的心思和欲望。

(十)比如說一個人到花店裡,嗅到了茉莉花的幽香氣息,覺得好幽香,就生起了貪愛。鼻識和意識嗅香這個信息傳達給意根,意根對這個信息産生作意,接著就觸、受、想、思,了別到意識很喜歡貪愛花香,也生起貪欲,想要擁有這盆花,然後決定買下來。第八識了別到意根的這個思心所以後,就配合七識談價格,把這盆花買回家。這說明意根有想要得到某物的心行和意願,有買花的欲心所。這是依據六識的見而産生的,是對六識了別的内容進行再了別和思量的結果,不是直接對六塵境界生起有意願的心行。

(十一)比如到一個食品攤前,要買一種食品。買食品之前,有人要品嘗,把食品捏了一小點,放到口裡面品嘗。這時候,舌識和意識同時品嘗這個食品,品嘗了以後覺得味道不錯,喜歡這個食品的味道,就生起了欲心所想要吃這個食品。然後就把這個信息傳達給意根,意根對這個食品味道的信息生起作意,又觸這個味道信息,然後領受、了別,知道了這個味道挺可口,就有想購買的意願和想法,這就是欲心所。最後生起思心所,決定買下來回家享用。

沒有意根的欲,就沒有最後的決定,更沒有後面六識的行爲。意根這時是依舌識意識了別的内容再作了別,就有了執取的心行,想要擁有,想要享受這個食品。那麽第八識了別到這個思心所和作意,就配合隨順祂,讓六識把這個食品買回家。這就說明意根在舌識與意識的欲心所基礎上,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意根也有祂自己的興趣,有意願,有想要的心行和欲望,執取心就産生出來了。

(十二)在意識散亂的獨頭境界裡,意識心想起了自己從前的一個老朋友,以及過去與老朋友交往的事情。意識就把這個信息傳達給意根,意根緣於這個信息生起了作意,然後觸這個法塵,生起了受想,了別其内涵,然後決定想要見這位老朋友,這就是欲想的欲。又通過意識思惟什麽時候以什麽方式來見面,如何聯繫等等事宜,意根對這些信息再做了別。最後再決定如何安排此事,是第二天打電話,還是一會兒就打電話。生起這個思心所以後,第八識了別,就讓六識找出電話本,給這個人打電話,約見面的時間地點。這個事例說明,想見這個人的有意識心的欲心所,影響了意根以後,意根也有了想見這個人的意願欲心所,最後生起意根的作意與思心所。

(十三)比如我們學佛發的四弘誓願,以及入初地前後所發的十無盡願,這些願望是誰發出來的呢?首先是我們通過學佛,意識心懂得了發願的重要性,知道發願能夠早日成佛,能夠廣度無量衆生。意識的這些想法也在熏意根,沒有熏好意根時,所發的願都流於形式,不是很真誠。意根如果沒有什麽意願和想法,沒有對此生起多少作意和了別,也就沒有決定心,只不過敷衍塞責罷了。當意識把意根熏染成功,意根就對這些願望感興趣了,有了欲心所和願望。

意識熏意根的過程是,首先意識受熏染對發願感興趣,之後就把這些信息傳達給意根,並且把發願的内容都傳達給意根。這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熏染,意識多次反複地思惟,不斷地傳達信息給意根,意根才會重視,對這個願望生起作意。作意以後,經過觸、受、想心所的運行,就了別了這個願的内容。思量著自己發願所能得到的好處,知道對自己有利益,能促使自己盡快成佛,也能廣度無量衆生。

然後意根就決定發願,這個思量性和決定是祂的思心所的作用。第八識了別以後,就隨順配合祂,六識七識一起,就發起了四弘誓願,發起了十無盡願,願意永遠利樂於衆生,讓自己早日快速的成就佛道。這個發願,肯定離不開意根的誓願,想要快點成佛,想要度衆生,想要盡快取得佛的果位,所以這裡有意根的意願,有想要成佛的心行。

以上所舉的這些例証,說明了意根因爲有自己的心行,有自己的意願,所以有祂所感興趣想要做的事情,有了欲心所之後,五遍行心所法開始運作,以完成自己的願望。然後第八識配合實現祂的願望,達成祂的目的。但是有個前提,就是第八識也要根據業種,根據福德和因緣來隨順,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和因緣,第八識也無能爲力。這些例子說明,意根的意願願望還是既強又明顯的,與意識的欲心所互相熏染和影響。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