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意根与意识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1-04-28 22:46:59 阅读: 3857

第六章 意根与前六识的关系

一、前五识所了别的都是现量境,了别当前正在显现着的境界,五识不用对五尘的境界进行分析、比较、比对,就能知道是什么,也不用想象和思惟,了别的境界比较粗糙和单纯,往往比第六识先了别一刹那。眼识了别色尘的显色,比如青黄赤白,这些颜色是现量境,不用进行分析比较就能识别出来。

而第六识要对色尘上的长短、大小、方圆进行比较才能知道,因为没有绝对的长短方圆和大小,都是通过与某个事物相比对,才能知道;或者根据过去的经验来衡量比对,才能得出一个相对的结论。第六识还了别色尘上的质量、结构、特征、特质等等内容,需要通过分析、思惟、求证、推理,以及根据经验,才能判断出来,因此第六识就有极多的比量思惟,很多时候也会通过想象等非量思惟。

而第七识不对五尘或六尘进行直接了别,因为所缘太广,了别智慧比较弱的缘故,祂先是了别一个粗况和总体,后了别前六识分别以后传递过来的信息,六识刹那刹那都把了别的六尘内容传递给意根,意根就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六识传递的信息,来进行思量权衡,然后再做决策,决定下一步该如何做。所以第七识会把六个识的了别内容汇总,综合思量权衡,再做出相应的决策,指挥六识进一步的活动。

比如说鼻识,鼻识直接感知气味是否刺鼻,是温和的还是强烈的,是好闻的还是难闻的,这些内容是不用鼻识分析比较就能了知的,这就是现量了别。意识了别气味是香是臭,是哪种香哪种臭,是什么物品上发出来的,从什么方位传过来的,距离有多远等等,这些内容要通过思惟、分析、推理、想象、比较才能了别的,因此就含有比量和非量的性质,有时就会判断不准确而做错误了别。而第七识在这当中,刹那刹那在接收二识传递过来的信息,然后思量是继续了别,还是停止了别,还是躲避。

二、问:在熟悉平坦的路上,根本不用意识心分析如何走路迈脚,这时正在走路的身识,是完全靠着自己运行的,还是同时也靠少分意识来分析路面情况呢?

答:前五识只要起作用,一定是和意识心同时起作用,同时分别的,五识不能单独分别五尘。五识只能了别五尘的比较粗燥的部分,微细的部分只由意识心同时了别。比如眼识见色,只能了别青黄赤白的比较粗浅的显色,不能了别形色、表色和无表色,这些是要由意识来了别的。所以五个识必须是和意识同时分别,才能把五尘所有内容了别清楚。

身识在走路这法中,都有意识心参加,二者同时紧密配合,身识不能单独起作用而使身体运动;必须有意识的配合,起思惟分析判断等等作用,身体才能走路。五阴身做一切事情,都有第八识、意根、意识以及五识的其中之一,共同来完成。眼见色,耳听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至少有四个识参加,或者同时八个识都参加。意识在不细致、没有智慧的时候,自己参与了一切事情的了别,却都不知道,因为还没有反观智慧。

走路如何抬腿迈脚,是由意根作主决定的,祂是根据意识心的分析判断来作主作决定的。虽然意识心也在思考着其它问题,但可以同时多用,分心之处越多,意识心越不专一,定力就越不具足。即使专心致志时,意识心也能稍微分神其它方面的事情。

意根认为什么事情重要,意识心就专注在什么事情上,集中精力在那件事情上,其它方面就少用心思。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是意识心同时分散在各个方面,而各个方面都能照顾到不错乱,越有训练,意识心越多能。当然意识心也是在精力集中的方面了知的多而清楚透彻,在少用心的事情上了知的就少。

那么比较熟悉的事情,就可以少用心思和精力,就能把事情做好,也不至于出错。所以即使在熟悉平坦的道路上走路,仍然有意识的参与,也有微细的思惟判断,只是有的人意识无智,不能反观到自己的作用而已。

三、意根和六识的密切配合作用

身体在找平衡时,有身识、眼识、意识、意根、第八识在一起和合运作,刹那作主宰的是意根,祂根据惯性和六识的了别,刹那作决定作主宰。意根的惯性运作里,有很多秘密,我们现在还不了解,有待于深细观行和观察。意根的法非常多而且深奥,菩萨的论著里也没有涉及到多少内容,因为这属于极深的道种智内涵,但是意根的法却非常有趣味,非常耐人寻味。

身根的运行当中有意识和身识的参与,不仅仅有意根的了别和作主。如果身体不经过意识,没有意识的参与,意根直接就能支配身体作主宰的话,那么昏迷时,意根也能让身体起来走动。只不过当事情非常紧急,意根充分发挥自己的惯性作用时,意识心的作用力就显得弱一些,意识的思惟性判断推理的功能,就显示不出来,实际上意识还是有其了别作用的。

比如说练习过武功的人,武功极高的人出拳速度是非常快速的,应对时几乎没有了别思惟的机会。但是意识还是在极其快速的了别着,训练有素的人才能如此,所以武功是练出来的,练眼识、身识和意识与意根的密切而快速的配合运作,练习意识的反应和应变的速度。

四、眼识了别到刺眼的光,会自动躲避,眼睛感觉到刺眼,是眼识了别的,于是思心所决定躲避。其中也有意根的抉择,眼识意识把了别的信息迅速传递给意根,意根了别之后快速决定躲避。身体感觉累,是身识了别的,其中都有意识参与,如果决定休息,是意根决定的,首先是身识和意识感觉累,决定休息,把信息传递给意根,意根同意就决定休息。累和疲乏也属于触尘,是身识意识了别的,心上的累和疲乏的觉受是意识单独觉受的。有时候身体累,意识不觉得累,有时候身体不累,而意识却觉得累。

对于六识的觉受和决定,意根主要听从意识的决定。所以当身体很累,意识还贪玩的时候,意根决定再玩一会儿,而身体并不累,意识不感兴趣觉得累的时候,意根就决定让身体休息,实际上是让意识休息,以躲避不感兴趣的事情。

五、六识是意根的工具,没有六识,意根什么心行也表现不出来。比如晕倒在马路边,出现危险时,意根想躲避,可是六识就是不能现行出来,那只好继续躺在那里,任危险临身。这时候就不能说意根没有躲避危险的想法,也不知道保护自己,不重视五阴身。意根所有的心行一定要通过五阴身和六识现行出来,或者借助于其他灵性的色身和物质色法表现出来。有的人一大早起来就不高兴,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意根知道却说不出来,所以就不能说意识不知道的,意根也不知道,那是意根无法表达的心情和情绪。意根没有言语,当然是无法表达了。

六、外色尘无数,如来藏都能同时缘到,意根也能缘如来藏的见分而间接缘到,但外色尘不一定全部在胜义根里变现出影像,比如身后的人和物,鬼神类阴隐的众生,远处的色声香味触法等等。因为外六尘还要籍五根为缘才能传导和变现,五根触不到的外法,如来藏就无法传导和变现。

如果把外六尘传导到外五根和胜义根时,意根都先触,然后才决定是否了别,如果决定了别,六识就会出生;如果不决定了别,六识就不出生不见六尘。所以说对一切法的了别都是由意根作主决定,意根就是作主识,六尘是否能被了别,由意根说了算。

七、六识的生灭相是如何出现的

从相上看,前六识经常生灭变异,即使白天很正常的情况下,也是要不断的从此法上生,从彼法上灭,然后再从此法上灭,从另一个法上生。六识的体性就是这样不断的生生灭灭,根本不定。六识因为什么要在各种法上生生灭灭呢?因为意根思想的波动,意根攀缘性的不断转变,意根的不定止造成的。如果把意根降伏下来,心不散乱,意根的思想念头就不会跳动不停了,就会定在一个几个法上,六识也就不散乱了,不会到处出生和了别,不会跳来跳去的了。

八、小乘法中的识蕴不包括第七识,识蕴只是指六个识的蕴集作用。但是从大乘法的角度来看,识蕴的蕴集作用主要是意根的集的作用,是意根集的结果,因为六识的一切功能作用是意根唤起的结果,是意根指挥和操控的结果,六识的作为是意根意志的体现。实际上一切法都是意根集起来的,是意根推动的结果,六识只不过是意根使用的工具而已,六识是意根的附属品,能不能得到应用和开发,完全在于意根。

九、六识与七识的关系

七识呼为染净依,六识的染污和清净都是依靠七识而来,七识清净六识就清净,七识染污六识就染污。所以七识是心地清净与否的关键因素,七识有贪嗔痴六识必有贪嗔痴,七识无贪嗔痴六识必无贪嗔痴,七识无明六识必无明,七识明六识必明,七识转识成智,六识必转识成智。七识是主,六识是从、是仆、是伴。

从意识下手,改变意根,意根改变整个六识都改变。如果意根不改变,虽然意识觉悟了,在意根的操控下,意识还是清净不了。意识不能永远看着意根,稍不留神,就身口意就有贪嗔痴出现。尤其下一生,意识是新,没有觉悟性,完全服从意根,受意根熏染,前世的暂时清净性就消失了,从头再来的时候,依从意根必然贪嗔痴。境界强烈的时候,意识根本拗不过意根,还是意根作主贪嗔痴。

十、 造业的身口意行都是六识的行为,离开六识,众生就没有身口意行。所以说身口意行的身行,就是六识的造作;口行,就是六识的造作;意行,就是六识的造作;但是六识的造作,是受第七识意根的指挥,受意根的主导,受意根的支配。意根如果不指挥,意根如果没有心行,意根如果不作意,不思量,六识就不会造作。意根要思量什么,六识就随着意根的思量去作相应的身口意行,所有的身口意行都是听从于意根第七识的指挥。所以意根如果是具有贪嗔痴烦恼,六识的身口意造作就有贪嗔痴烦恼,意根如果是没有贪嗔痴烦恼,六识的身口意造作就不会有贪嗔痴烦恼,所以六识的身口意行,是符合意根的思想心行的,符合意根的思量,符合意根的习性。

意根想要作什么,祂的心行一生出来,如来藏就会了别到;因为如来藏是了别众生心行的,主要是了别意根的心行,以这个为主。意根想作什么,如来藏都知道,然后就配合。配合之后,就要生出六识,造作出相应的身口意行。所以说,从客观上来看,意根好像指挥了如来藏,如来藏完全是一个随和、随顺、配合意根的一种心体。

实际上,一切法的种子都存在如来藏里,如来藏是种子库房的主人,输出什么种子,实现什么业报,由如来藏说了算,由如来藏来决定。因为如来藏是完全无我性的,没有任何一种主张和心行,所以才会配合七识,产生一切法。而第七识我性非常的强,祂有强烈的自我主张,我一定要这样做,我一定不要那么做,这就是非常强烈的一个自我。那么我们所说的一个我,最深层的我,就是意根的我,这个我叫俱生我执,非常非常的难断,比意识心的断续的我执还要难断。

意识心的我,容易受熏陶,容易改变,容易受后天环境的熏染,很快就能改变过来。可是意根的熏染和改变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为祂无始劫以来一直存在,没有断灭过,习气非常的深重,深层次的烦恼和无明都体现在意根上,都是意根的。所以身口意的造作就要随顺于意根的心行,意根如果是清净了,六识的身口意行也就相应的清净,意根如果是染污的,祂所指挥的六识的身口意造作,也就是染污的。

十一、六个识的一切信息,都是刹那刹那传导到意根那里的,意根刹那刹那都知六识所了别的信息,以及六识的心行。所以意根才能根据六识的信息,刹那刹那起自己的心行,再刹那刹那做主宰。六识是意根的使用工具,六识不能用了,意根再有反应,也无法表现出来,急死也没有用。就像一个人想要砍断一棵大树,可是手里的刀具坏了不能用,他就得干看着,无所作为。

人用刀具砍树,树被砍倒了,这是人干的事还是刀具干的事?当然是人砍倒了树,是人利用刀具砍倒树的,功劳和过失都应该算在人的头上。同理,意根利用六识造作了一切身口意行,其功其过都应该算在意根的头上,六识只是被支配而已。但是如果六识给意根出谋划策,意根听从之后而造作的行为,六识也有分。

十二、中阴身里也有六识,但六识的作用力比较弱一些,没有在人身上强大。因为中阴身是业力的体现,色身与人身差别很大,依色身而有的意识其思惟分析判断功能就弱,意根没有意识的牵制作用,业力习性就会完全表现出来。如果意根的烦恼习性没有得到转变,戒定慧都没有修习,不与善法相应,福德也没有修习出来,再没有断除三缚结,一定会被烦恼结缚所缚而去三恶道受生。中阴身一切活动都以意根的业力为主,意根善则去善道受生,恶则去恶道受生,或者是随意根的愿力受生。

正死位没有意识,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藏要离开,逐渐的收回四大种子,不再输送出来,五根的功能就逐渐维持不了了,六尘就无法运送进来,出生意识的缘不具足,意识就不再出生。六尘传导的越来越少,六识就会越来越微弱,最后灭去。

十三、意根与色身和六识的关系

意根一旦证得了某个理,颠覆了从前的认知,心里就要产生某种情绪,有思想波动。而意根的情绪与思想波动只能通过色身和六识表现出来,没有别的渠道。色身和六识就是五阴身,是受意根调控和支配的,属于意根的道具,被意根所差使和调遣。所以色身和六识的表现,正是意根心理状态的反应。色身和六识犹如傀儡,而意根就像背后牵线人。但意根也是一个傀儡,其牵线者却是如来藏,一切法包括意根都是如来藏所牵出来的,都被如来藏所牵。因此说如来藏是一切法的主人,而意根又是色身和六识的主人,大多数时候意根是一个集权主义者,只是偶尔在拿不定主意时,才放开权利,听从意识的建议。

六识尤其是意识所表现出来的清净性和染污性,贪嗔痴烦恼性,以及各种习气,大多数时候是来源于意根的,是意根调控出来的,是意根指使的,代表着意根的心性,是意根心性的反应。少数时候是意识受到环境熏染表现出来的行为,不代表意根也有此心性,不代表意根也被熏。

比如学佛时意识被佛法所熏,清净了一些,烦恼现行的少了一些,但不代表意根也清净了,烦恼少了。要想意根也清净减少烦恼,必须在证果之后,意根在实证了佛法,真正明理之后,才能清净一些。理论知识只对意识有用,意根无法相应,意根相应的是现实,是现量观行智慧,没有确凿的证据,意根不能承认,因此心行就不能真正转变清净。

由于意识比意根的了别智慧强大,认识真理的能力强,心行要比意根清净,烦恼要比意根少而轻微。除非处于特别恶劣和染污的环境,一般情况下都是如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