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解悟与证悟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0-11-29 15:26:37 阅读: 2374

第六章 意根证悟以后的功德受用

一、真断我见的状态

真正断我见的人,在意根确认无我之后,应该能发起更深的禅定,觉明现前,精神愉悦,思惟细密,观法深细。每天睡眠只有三五个小时就够了,身心也不会觉得疲劳,反而精力充沛,精神状态非常好。这是意根亲证无我之后,认识了真理,对于身心的一种调控。睡眠由意根调控,精神状态由意根调控。意根改变旧有的不正确认知,身心状态一定要改变。

如果只有意识认为无我,意根没有这样的认知,就不会引发身心的一系列反应,不会改变身心状态,那就会一如既往,没有变化。解悟无我,就是如此。所以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断我见,证初果了,那就要检查一下,到底是意识断我见,还是意根也同时断我见了。只有意根断我见,才能断除三缚结,三缚结主要是绑缚意根的。

二、功德受用来自于意根

懂得六识所见都是虚幻的内相分,心里已经认可了,怎样让这种认可生起功德受用?内心真正认可的时候,马上就开始有功德受用了。对于一切法的功德受用来自于意根,如果意根与法相应,认可了某个法,就会作主生起身心特殊的觉受,从而改变身心,也改变身心觉受,出生功德受用,学佛就是这个目的。能作主牵引和改变身心的是作主识意根,意识无法做到这点,所以意识的理解和懂得只能起着熏染意根的作用,不能改变身心世界,意识熏染不了意根,身心世界一如既往,不会有任何变化,因此就没有功德受用。

很多人学法,只求多闻和情思意解,从来不下功夫修禅定去参究,以求真正证得其中的真实义,学佛犹如蜻蜓点水,点到即止,以为意识懂得和明白就是证得了,通过推理得到的结论就是最终的结论,就是实证,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误会太大了。                                                

意识通过文字,可以比量非量了别法义,可以通过思惟观察分析,判断某个法是正确的。可是意根并不懂得意识所判断出来的法义,因为需要证据,需要现量观察的东西,缺少这些东西,意根不认可意识的分析思惟判断,那就不是真正的懂得,不是证得,只是意识的理解罢了,不起决定作用,不能改变内心和身口意行。

懂得某个理,分为不同的层次,哪种程度的懂得,才是真正的懂得,才究竟无疑,内心才踏实,心理才能发生变化,这是很重要的。意根所懂得的理,就是证得,证得以后才有功德受用。意识的理解不是证得,没有功德受用。通过文字的思惟分析理解,没有现量观察,证据不足的懂得,是意识心的作为。意识也可以通过文字,思惟分析佛地的各种境界,这样也能懂得一些佛地的境界是什么,也能懂得等觉菩萨所修的一些内容,那是不是说,一个凡夫就证得了佛地所具足的法,是否就证得了等觉菩萨所修的法?

凡夫可以通过思惟想象初地满心菩萨才能证得的镜像观,也能懂得一切法犹如如来藏镜子中的像,那是不是说凡夫瞬间就证得了初地满心的境界,成为二地菩萨了?

一切法的证得,都是意根的认可。意根认可证得以后,才能有功德受用,才能作主改变心行,改变身口意行,身心世界才能发生改变,这就是功德受用。而身心世界的改变,是意根所为,意识做不到。所以说只要是真正的证得,不是理解,就有功德受用,就能分证解脱,身口意行一定发生改变。

那些靠意识的理解而证果和明心的人,没有一丝功德受用,身口意行不可能发生改变,也许还会增长慢心,而肆无忌惮的造作比从前还多的恶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会下三恶道了,什么也不怕。实际上理解的证果和明心,没有断除三缚结,不能保证不下三恶道。这种假证果假明心,才更容易下三恶道。众生不知,名为可怜悯者。

三、意根证悟时身心的触动

深入骨髓的震动触及到意根,那么当意根现量证得无我后,震动是不是更大?意根现量证得,身心受到的震动很大,出现很多异常现象,禅定加深,睡眠改变,身体轻安,病痛消退,精神愉悦,等等,等等,越是现量,变化越大;而越是解悟,越是没有变化。过去善根深厚,有深禅定的人,现量证得佛法,就会身体涌上虚空,神通现前,这是属于色身上的巨大变化,因为前世就有禅定的关系。看看佛经里记载的那些圣贤人悟道,不管是大乘,还是小乘,都有神异现象发生,为什么如此?因为有禅定,是现量证,身心改变都极大。

四、证得后才能改变意根

意根如何改变?只有现量证得大小乘法,才能改变意根,除此都不能改变意根。比如小孩不懂火的危害性,大人告诉不要玩火却不听,直到有一天被火烧出事了,从此才知道火的厉害,不再玩火了。这是意根亲证了火的厉害性,不用再思惟观察,马上就认同,马上就长记性,马上决定从此以后不玩火,意根就改变了玩火的习惯。比如吸烟有害健康,都这样宣传,吸烟的人却抱着侥幸心理,直到有一天得肺病了,才肯戒烟。意根亲证了尼古丁的危害性,就改变了吸烟的习惯。很多事例,说明意根亲自经历,亲证了,才肯信,信了就改,信到什么程度,就改到什么程度。

证果也是这样,亲证五阴十八界无我时,意根就改变,就得到解脱的功德受用。亲证到什么程度就改变到什么程度,从初果一直证到四果,意根对五阴十八界无我之理不断深入的亲证,认识不断的加深,不断的改变,对于五阴的无我性全部亲证以后,一念无明断尽,我执就断尽,解脱于三界世间,不再有所造作。在前三个果位时,意根亲证的深度还不够,烦恼和一念无明就没有断尽,还会有所造作,不能马上解脱于三界世间。乃至于慧解脱的阿罗汉,由于禅定不足,神通没有亲证,就没有能力来去自如,五阴就有所限制。

意根如果不在初果时断我见,那在何时断我见?祂总是要断我见的,到底什么时候断?就在初果时断我见,之后通过深入修行,断除烦恼和无明思惑。也就是再深入的对五阴十八界法进行深细的观行思惟,无我的智慧不断加深,意根得到更多的证据,证得更深入,改变更大,以至于断除了烦恼,断除了我执,断除了对三界的贪爱。这是在小乘方面。

这就说明断我见的不同程度差别,智慧不同,导致意根转变的程度不同。初果到四果,就是意根证得五蕴无我的智慧层次不同,导致果位不同,烦恼的有无层次不同,我执的降伏和断除程度不同。大乘证果也如此,证得如来藏的深度层次不同,智慧不同,无明的断除程度不同,果位不同。

大乘方面亲证如来藏,证时意根就改变,证到什么程度就改变到什么程度,一直到佛地的亲证,意根就彻底改变,彻底转识成智,再也不用转变了,佛就处于无住处涅槃中。

五、如果断了身见,意根执身的本能反应是否会减弱,如果是这样,是否会影响到意根保护根身的能力或者效率?真正断我见以后,意根的执身性也许能减轻一些,因为意根知道色身不是我,对自我就要稍稍放松一些,不太在意了,有些事就觉得无所谓。比如在吃穿住用方面,可能不太挑剔,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作为也不太在意了,内心知道无我,他人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不能真正的伤害到自己,因为没有真正的自己,因此就会更加的宽宏大度一些。

这要看证得的是初果还是二果,禅定情况如何,还要看前世的修为,前世是否证得过无我。三果执身性比较明显的减轻了,四果断尽执著性,执身的本能反应就更加轻微。对于色身的本能反应要完全断尽,得要到八地菩萨以上,我执的习气都要断除才行。初果二果人还有相当程度的执身本能,但比没有断我见时要减轻一些。

有禅定的人,执著色身就轻微,多生多世断过我见的人,执身更是轻微,往往是不太在意色身的饮食起居,吃穿住用都比较随缘,对一些色身上的反应比较麻木,因为断了身见和识心我见,心中无我了。

对自我没有执著的人,对色身就比较麻痹麻木,不太把色身当回事,直到色身出现明显障碍,才会想办法对治。但是遇到危险尤其是不必要的危险,还是知道躲避,不做无畏的牺牲。也许因为福报的支撑,心中对危险不是很在意和着急,一般表现为比较胆大。禅定比较深时,色身对外界环境的应对反应比较缓慢一些,不够灵敏,做事的速度也会降低,但是做事和思考问题有深度,也彻底一些。

六、学理论是为了实证,实证之后才能操作,所学理论才有实用价值,使身心受益,解除烦恼,从而改变自身,得解脱得大自在。

如果所学理论不能导致实证,就不能得到真实受益,也就不会获得解脱获得自在。理论由意识修学和理解,实证由意根掌握和贯通,解除烦恼改变自身由意根来作主,获得解脱和自在由整个身心五蕴来受用。其中每个环节都由如来藏配合输出种子来实现。

七、意根的现量证,往往是要身心发生轻重不同程度的变化,因为意根与身心不相分离,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什么意根与身心联系非常紧密呢?因为第八识能变现一切法,也能见一切法,而意根依第八识的见分,也能随着见一切法,并且把这些法当作真实,当作是我见,生起执著,攀缘不已;同时意根就能在一切法上起作用,而能协调和控制身心世界,让身心世界发生各种变化。这就是意根的遍计所执性和时时处处作主性的表现,也是我执和法执的表现。

意根如果能现量的知道了某种道理,认可了某种道理,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心里往外的承认,就能让身心发生各种程度的变化,这是因为身口意行是由意根控制和决定造作的,由意根说了算。即使在没有证果,与证果相距很远的情况下,意根一旦接触到某个事理,认可并深肯此理,内心就受触动,于是身心就发生变化。比如心情舒畅、身心轻安、热泪盈眶、浑身战栗、汗毛直竖、情绪激动、头皮发麻、面红耳赤、眼神呆滞、头中嗡嗡作响、热血沸腾、心惊胆战、呼吸急促、青筋暴跳、气急败坏等等诸多情况,这是触动到意根,意根现量知,而后促使身根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每个人都有此经验,自己回想一下,就知道是否是这么回事。

这些情况的出现,并不说明意根降伏了烦恼或者是断除烦恼了,更多时候还恰恰说明了意根的烦恼性很重,我执情执很重,才会出现这些身心的巨大反应。真正现量证得无我时也是如此,身心出现很大变化,由于意根从前不知此理,意识无论怎样念叨无我,意根也不知不认可无我,内心无动于衷,做起事情来仍然我我我,这显然是没有断我见之人的表现,意根一旦知道了确实无我,受到了触动,那么祂对身心的执著就放松,身心就出现变化、轻安而愉悦。

八、三昧是禅定与智慧的结合体,二者缺一就不成其为三昧。各种层次的证道,就会出现各种层次的三昧境界。这些三昧境界包括禅定的特征,智慧的特征,色身觉受的特征,禅定深的还有神通道力的特征。三昧的出现,使得色身觉受轻安舒适无比,睡眠减轻或者是消除,身心愉悦,内心越来越空,无明减少,智慧越来越深,烦恼越来越轻微或者消失。

证得某种法,必有相应的三昧境界出现,这是证法的标志。意根没有证法,仅仅是意识的理解,没有三昧境界的出现,就平平淡淡,身心不能改变一点点,贪嗔痴烦恼仍然厚重。善根福德加上佛力的加持,一切因缘具足,必能证法,只要证得,意根就能促使身心转变一些。有人说自己证得什么了,可是证得后的结果是什么,难道就是口若悬河,没有三昧境界,没有功德受用吗?绝对不是这样。

九、只有意识断我见,意根不断我见,意根没有受熏,仍然是凡夫的意根,后世入胎时意识灭去,再生为人时,意识和意根都没有断我见,意根的表现与前世凡夫一模一样,没有差别,那么前世证果的功德从哪里表现出来?

而事实上,前世真正证果和明心见性之人,因为意根受熏,再生为人时,其心行与凡夫决然有区别,前世修行时间越长,其心行越清净,与凡夫的差别越大。没有学佛前,意识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当被人骂为傻子的时候,意识心里还感觉苦恼。有时候想跟别人一样,跟上社会的节拍,也同样要搞点贪嗔痴,可意根都不愿意。

十、意根与法相应,受到触动时,才有身心反应。意根从前所不知道的理,现在知道了,原来所误解的理,现在明白了,就会出现身心反应,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心境。在没有证果之前就能出现这些状态,证果和明心开悟以后,身心反应更明显,这就是实证的功德受用。没有这些现象,说明意根没有受到触动,无论大小乘法,都是解悟,没有什么功德受用,解悟的结果如何,命终就有分晓了。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生死大事负责任,不要动不动就给自己带高帽子,未证非要说证。如果圣贤人的心行和智慧都不具备,理解一些佛法,那又算得了什么,不少人理解了一些佛法,就以圣贤人自居了,其实没有实证的功德受用,德不配位,早晚会出问题的,尤其是命终时分。

十一、学佛修行一定要深入到意根

学佛修行,意根还没有受熏时,身心世界就不会转变,也就没有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因为身心世界是由意根作主,由意根调控,意根证得无我,就会放松对身心的控制,身心就转变,轻松无碍了。这是学佛修行的一个大秘密,大家多体会。学佛一定不要停留于口头禅,一定要深入到意根的内心世界,要真真正正的改变自己,从根挖出贪嗔痴烦恼,自己才能彻底转变,从而快速成就。

很多人学的法可能很多,学佛时间也很长,但是是否得到真实受用了?内心世界是不是有所转变,对于自我的觉受和执著是不是有所松动了?自己常常要回光返照,才能不断的进步。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回光返照,就要找个人监督,时不时的敲打一下自己,让自己觉悟,这样修行就能快一些。

很多人从来不检查自己的内心,更不希望别人来敲打自己,这是因为意根太执著自我,太护着自我,我执根深蒂固,学佛就不得力。修行就是要不断的与自己较劲,才能改变自己,道业才能不断的增进,如果向外与别人较劲就大错特错了。

十二、有些人看到某种法义,内心受到了很大震动,色身出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现象,这是震动到了意根,才有这些感触。即使是在世俗法里的实证,也一定有或大或小的身心感触和变动,不是平平淡淡的划过去就算了。已经有不少人在遇见某种法义时,在修证的过程中,都有身心的大小程度不同的变化,真认得某种理时,就是这样。

平平淡淡的不与意根相应,只是意识心的理解,那不算数。学法时,像读课文一样滑过去,就认为自己理解了,知道了,证得了,于是就放过自己,这是对自己的高度不负责任。如果这样容易,三藏十二部看几遍,理解一部分,就说是证得了一部分,那简直就相当了不得了,八地以上菩萨也许能这样。把佛经拿过来,博士生博士后,也觉得能懂文字,如果懂就能证得,那佛法就太容易了,根本不用修三个无量劫。

十三、心灵的震撼,为什么足以对抗意根的习气?因为心灵的震撼直接震撼到了意根,意根才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习气。意根接触到现实现量了,才感到震撼,意识不会有震撼,意识很容易知道一些事,比较肤浅。所说的震动和震撼,都是对意根的,意根知道事实了,才能改变自己。

意识感到的震撼,也主要是震撼到了意根,意根才作决定,或者改变自己,或者确认某些法。平时别人怎么吓唬也没有用,因为没有震撼到意根,一旦某天意根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了,就受到了震撼,决定必须改变自己,必须如何如何做。

多少人每天口里都说无我无我,可是做起事情来,都是我我我,为什么?因为意根并不知道无我,某天一旦确信真的无我,那才叫震撼呢!从此以后,就改变了自己,身心出现变化。

十四、悟后唯证乃知的境界

这个知,主要是意识的知,背后也有意根的知。证悟的知,就是智慧性的知,不同于悟前的知。悟前是意识猜测如来藏,意根不知法界实相,认五阴为我,两个识都没有智慧。悟后,意识证得了如来藏,意根知道了法界实相,这个智慧就了不得,烦恼就会渐渐脱落,无明渐渐减少,我执越来越轻,最后就能转识成智。所以证悟一定是意根也证悟了,否则意根就没有证悟的智慧,就不能断除烦恼,不能转识成智。

悟后的唯证乃知,言语无法表达透彻。就像一个人吃了蜂蜜,其甜度只有自己心里完全清楚,无论怎样对人说,别人也仅仅是理解,不能真切的体会。因为不是亲自品尝,不是亲自感受到的。所以说,意识猜测出来如来藏的那种解悟,和意根亲自证得如来藏的证悟,其智慧差别极大,受用差别也极大,后续的修行就如天壤之别。

十五、为什么实证要涉及到身心的转变,身心的转变是一个重大而明显明确的标志呢?因为身心世界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到无始劫以后,都是由意根控制和调控的,意根的认知转变,知见转变,智慧转变,就会相应的转变一下身心世界,身心的反应是意根的晴雨表,意根情绪的发泄、思想的表露等等都通过身心反应出来。如果意根的思想受到某种震动,必然要同时带动和影响身心世界,引起身心的连锁反应。

十六、意根一旦认可某个理,则任何时候一定是斩钉截铁、毫不犹豫的;只要是意识思量来的,一定是狐疑的,犹豫的,反复的。就像骑单车,会骑与认为会骑是完全不同的二种状态,前者毫不犹豫,后者心里不能完全肯定,没有把握。有些人内心有狐疑,不知道自己狐疑,还以为自己没有什么疑问,那是因为心太粗,反观力弱,定力不够。所以不见真相,就会自我蒙蔽。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