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意識體性略說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0-11-29 12:57:08 閱讀: 511

第十三章  意識與第七識的區別

一、第六識與第七識的區別是:第七識是作決定作主宰的識心,也是意識賴以出生的所依根,每時每刻都在主宰指揮身口意行的就是第七識。有很多的習氣與慣性的就是意根,按照慣性去作決定的就是意根。有時突然出現了一件事,心裡沒有任何的思想準備,意識心也來不及分析與思惟,意根就按照慣性作出決定要如何處理。應付事情的時候,來不及思考就要決定作的就是意根;而翻來覆去思考的,就是我們的意識。不經過思考就倉促決定去作的,事後往往要後悔,因爲事情過後意識重新思惟時就想,那件事情不應該那樣做。所以意根是按照習氣慣性去作主的識心,意識心是理性思惟的識心。這兩個識心有本質的區別,不能混同爲一個識心。

二、對於某一種法的内容,由於學習的時間短,接觸的内容量少,就不能達到質的飛躍。所學的法義在最初時,不容易想起來,不容易融會貫通,因爲最初的學習是以意識爲主,沒有得到要領的時候,意識基本上是複述背誦式的,沒有達到意根那裡。而複述背誦的内容容易忘記,畢竟沒有証得的時候法還不是自己的。只有意根理解了以後,才不容易忘記,隨時隨地就能想起來,張口就能說出來。所以真正理解和証得的東西,用不著記憶背誦,用到的時候,理馬上就通,就能講得出來。背誦複述的東西,再現出來,需要一段時間,不能馬上呈現出來,需要回憶回憶,回憶的也不一定周全。

三、人的意識發動過程,實際上是通過“動念”進行測量,然後産生念頭。

動念,一定是意根先動念,然後意識的念頭才出來。沒有意根的念,就沒有意識的念。參話頭裡,最終是把意根拴在話頭上,念念不忘,朝斯慕斯,最後才能破參。念頭有具體的内容,就是意識的念,意識的念還沒有出生沒有具體内容時,完全是意根的念,即使意識在有念頭時,也有意根的作意觸受想思,也有意根的念頭,如果沒有,意識馬上消失不見,意識不能單獨有念。根塵相觸,識現行,根一旦不觸塵,識立時消失。

四、第八識、第七識和第六識,三個識都有知,只是知的對象和内容各不相同。詳細的境界知,一定是意識的知。第八識知意根的心行和心願,第七識知意識了別的信息和抉擇,第八識和第七識都知根身,第八識知種子和業緣。

意識也有思心所,對某人某事的了別之後,也要抉擇,抉擇就是肯定和否定,給與判斷,又産生後來的念想。意根的思心所,是對下一刹那六識應該作什麽而作主作決定。意根的抉擇,有如來藏的配合,六識一定要採取行動。意識心的抉擇,不一定能採取行動,必須有意根的批準,意根決定,才能採取行動,還是意根的思心所抉擇的作用。知自己有沒有念頭,是意識心的反觀力,是意識的知。意根不會分析,意根了別的内容和抉擇,意識不知時,叫作莫名其妙。

緊急情況,意識了別一下,來不及分析,就影響不了意根,意根就憑借過去的經驗而作抉擇,意識只是把了別的信息快速傳達給意根而已。

意根沒有斷我執,就不能消失滅亡。指揮身體活動,是意根的功能,意識是想指揮身體,可是得要經過意根的同意並且作抉擇,六識才能造作;六識一動,身口意行就出現了。六識不出生不活動,身口意就不現行出來。

五、意識是否有俱生的人我執

意識有沒有俱生的人我執呢?如果第六識也像第七識一樣在五蘊剛剛出生時就有與前世同樣的認知,祂當然也會有與前世一樣的執著性,叫作俱生人我執。意識如果生來就有俱生人我執,不用後天教導和熏習,那祂首先一定要知道有個五蘊,並且知道是我,一定要知道有個十八界,並且知道是我。

但是意識在剛剛出生時不用教導就知道有五蘊嗎?意識生來不用教導和學習就知道有十八界嗎?祂認識五蘊色受想行識的功能作用嗎?認識十八界六根六塵和六識的功能作用嗎?能分清自己與他人的區別嗎?有自己與他人的概念嗎?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嗎?剛出生的意識顯然都沒有。如果意識有五蘊十八界所有法的認知,就有人我執;如果沒有這些法的認知,意識就沒有人我執,也沒有想執的心行,因爲沒有 概念和認知,即使想執也沒有能力去執。        

如果意識生來就有這些認知,那父母和親人就省力了,不用教孩子這是父母,那是兄弟姐妹,這是男那是女,這是我的東西,那是你的東西等等,孩子睜開眼睛就知道每個人的不同,知道自己與每個人的關係,哪些物品屬於自己的,哪些物品屬於別人的,於是就會執著自己以及所有物,執著自己的生存環境;父母也不用教孩子這是飯那是水,這是衣褥那是床,這是黑那是白,這是好那是壞,這是燈那是鞋等等,因爲這些孩子的意識都知道,孩子生來就會貪執和挑剔這些;乃至於世間一切生活上的知識父母都不用教,孩子的意識生來就會,並且生來就對這些生活資具有執著性和挑剔性,生來就知道護持著自己所有的一切,不讓人碰和拿走。

可事實上意識在五蘊剛剛出生時一無所知,不知道有五蘊,不知道有自己,不分怨與親,沒有名言和任何概念,沒有辨別善惡是非能力,不會懂得自我保護,也不懂得護著自己的所有物,什麽都不懂,任何事都必須依靠父母大人等等耐心教導和灌輸,否則就永遠一無所知。

譬如意識要執著父母,首先要認識父母,知道有父母,也知道父母的重要性,然後才能執著父母;譬如意識要執著金銀珠寶,首先意識要認識金銀珠寶,懂得金銀珠寶的價值,才能執著金銀珠寶,如果不認識金銀珠寶,給他金銀珠寶也許要咬壞,不會戴在身上或者收藏起來;譬如意識要執著美麗的風景和威尼斯水上樂園,首先要認識風景了解風景和樂園,懂得訢賞,然後才能談得到執著與否。

譬如有人拿刀杖要傷害自己,意識要執著自己的生命,躲避刀杖,首先就要知道有生命和生命的重要性,知道刀杖的危險性,才能爲保護自己的生命而躲避刀杖;如果意識不知道有危險,不知道害怕,就不知道保護自己,任何危險到來,都是懵無所知;譬如意識要執著蛋糕等飲食,首先要認識蛋糕,了解蛋糕的香甜,然後才能執著蛋糕,否則父母把蛋糕給狗吃,意識也不會有任何反應,不會有一絲執著和貪愛。因爲剛出生時意識一無所知,父母把嬰兒送與他人或者丟棄或者變賣,嬰兒一點反應也不會有,因爲意識不懂不知,就不會執著自己和父母家庭等等。既然嬰兒對於五蘊十八界一無所知,就不會有喜厭和貪愛執著,那麽意識在五蘊剛出生時就沒有俱生的人我執,不懂才不執。

這些法都需要嬰兒的意識在後續的生活中一點一點的學習,在後天的環境中一點一點的熏陶。直到孩子漸漸長大,意識的貪執性才一點一點的出現,才會護著自己的飲食衣服玩具等等,其他複襍一些的事物比如權利地位名譽等等還是不知道,因此無法貪執。其天生的貪性和自私是意根熏染的,意識的所有行爲都是受意根指使和支配的,意識並沒有什麽思惟分析能力,直到生長到一定時候,受環境的熏染和意根的不斷熏染,才能逐漸的有思惟分析能力,才知道去貪執一些事物。

意識都不分東西南北,不知善惡是非好壞,那還有什麽可執的呢?剛剛出生的嬰兒,沒有我的概念和理念,沒有思想,一無所有,極其簡單的五蘊活動完全受意根指使和支配,心理的思惟活動沒有,那祂要如何執呢?執,必須有一定的思惟活動,有一定的思想,有一定的認知,才能起執心,否則就沒有執的能力和條件。

六、意識是否有俱生的法我執

法執的内容比我執的内容更加的廣大,涵義更加的深細難懂,意識剛剛出生什麽法也不認識,就無法執著。譬如意識要執著財色名食睡,首先要認識財色名食睡及其重要性,才能生起執著,才有能力去執著,如果意識不知財色名食睡爲何物,那就沒有執著的心行,談不到執著與否;譬如意識要執著權勢和地位,執著富裕的生活,首先要了解權勢地位是什麽和如何重要,其意義是什麽,懂得享受生活,然後才能執著這些法,以及生起貪愛的心行,如果對這些法茫無所知,那就無法也無能力執著,也談不到執著與不執著。因此說初生的意識沒有法我執,不懂得執著,意識沒有俱生的與生俱來的任何執著,包括人我執和法我執。

七、睡著時,因爲意根覺得被子重,就自動翻身,但是意識當時不一定知道,這時有沒有身識和意識呢?翻身也是識的功能作用。根,本身是被動的接收器和傳輸器,如果沒有識在根上的作用,根就是木頭石頭。意根想翻身,一定要調動身識和意識,兩個識生出來就能讓身體翻動,翻身時就有微弱的身識和意識。

意根爲什麽作主翻身呢?因爲了別到被子重,意根與被子法塵相觸,知道對身體有影響,就讓身識和意識出來了別,身識和意識覺得沉重,意根就決定翻身,於是身識和意識共同翻身。如果翻身的次數多一點,睡眠就不好,第二天就感覺身體疲憊,因爲六識總出現,身體沒有休息好。如果睡著翻身不是六識的作用,那麽在昏迷時,意根想挪動身體,就應該能挪動得了,可是昏迷時,身體是不能動的,盡管意根總想讓身體活動起來,讓自己清醒過來,但是做不到。

在半夜翻身時,由於身體疲乏,意識心弱,不一定能反觀到自己的行爲造作,意識心強弱的程度不同,反觀力也不同。所以有人知道自己半夜是什麽狀態,做了什麽,有的人卻不知道,不知道的時候,意識現行的少,睡眠就深沉,睡眠質量就好,但是也有意識快速而微弱的了別,意識微弱時,幾乎感覺不到意識自己的存在和運行。這時意根的作用突出明顯,意根直接了別的内容,很多時候意識心不一定知道,意根又沒有名言,無法表達出來。

意根默容一切法,而意識不是這樣,那麽意根了別的内容要永遠多於意識,比意識深細得多,所以意根的法比意識深細而重要,成佛與否,全在於意根。意根運作的本身不能說簡單和複襍,因爲意根對六塵的了別慧差,意根對自己觸法塵、了別法塵的運作不太能作反觀分析,如果法塵太重要,自己想了別卻又了別不清楚時,才喚起意識出來了別。

八、問:五根與五塵始終是相觸的,法爾如是,不管意根作意與否嗎?只要相觸,第八識就無條件出生五識?意根是只作意法塵,還是在六塵上都作意?

答:五根的浮塵根時時與五塵相觸,如來藏時時依五浮塵根傳導和變現五塵到勝義根中,出生内五塵和法塵。那麽内五塵和法塵就時時出現在後腦勝義根中,五塵和五勝義根也是時時相觸的,可是五識並不能時時都出生,在很多時候都沒有五識來了別内五塵,我們並不知道五塵境界。那就是說,五識的出生是有條件的,有什麽條件呢?眼識的出生有九個條件,耳識的出生有八個條件,鼻識的出生有七個條件,舌識的出生有七個條件,身識的出生有七個條件。五識如果出生,五俱意識必出生,五識與意識和合了別五塵(包括法塵)。

那麽六識有時出現,有時不出現,出現的最重要的前提條件肯定是意根作意,如果意根不作意,意識肯定不能出現,那麽五識當然也就不能出現。意根作意就顯得很關鍵了,意根肯定是要作意法塵的,這樣意識才能出生,可是意根是否作意内五塵呢?如果意根不作意内五塵,如來藏就不會隨順配合出生五識,這樣意識也不會出生。

有的人就會問了:打坐修定時,或者平時根本不想了別五塵六塵,爲什麽還有六識出來了別六塵,想躲也躲不開呢?這是因爲意根的攀緣性太重了,習性難改,意識對祂的牽制力也不夠強,這時意識是無奈的。當把意根馴伏了以後,祂的攀緣性減弱,六識才能定,不想了別的内容就不再出現了,能夠專心致志,達到專注思惟,或者滅除覺觀。

依此推論,六識的出生,六識了別色聲香味觸法,必然有意根作意和思心所的運行,六識才能出生,否則不可能有六識以及六識的了別活動。六識都是聽從意根指揮,由意根決定了別何種境界,意根不決定了別,意根不想知道的,必沒有六識去了別,沒有六識不服從意根的意旨和決定的,這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事情。因此總結起來說,五浮塵根與五塵相觸,不必意根作意,五識六識對五塵六塵的了別,一定有意根的作意。

九、問:俗話說,一心不能二用,指的是意識,意識不能同時思考或進行兩件事。但是意根遍緣一切法,或者是一個法尚未攀緣完,又攀緣另一個法,因爲間隔時間爲刹那,時間太短,也可以理解爲同時攀緣多法,在這其中是否就是區分意識和意根的好時機?

答:世俗法裡講的一心不能二用,意思是一心如果是二用多用,用的就不好,精力分散,心就粗燥,了別不細致不清楚,思惟不清楚,不能出智慧。實際上意識六識是可以二用和三用的,因爲普通人的定力很差,慧力也很差,精力稍微分散,對六塵境界就了別不清楚,考慮問題就不細致不周密,表現爲粗枝大葉、馬馬虎虎、稀裡糊塗、不知所以然,智慧比較低劣。

意識心沒有訓練時,要想思量考慮好某個事情,必須專一思惟,否則就考慮不清楚。當意識有訓練定力好時,可以一心多用,同時緣幾個法,也都能做得好。比如世俗法中所說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就是這樣,只是不能太細思惟,在總體上都能安排好。比如說有的人在大事臨頭時,往往表現很鎮靜,此時所有的精力能力都調動發揮了出來,各種事情考慮安排得很周密,大腦高度鏇轉,工作速度驚人。世俗人做工作時有時也是這樣,各人的精力能力大不相同,定慧都有區別。

意根同時能攀緣多個法,並且也能刹那連續、相繼不斷的攀緣多個法。如果祂要攀緣六塵上的法,意識必然隨之了別,所以意識也是能攀緣多個法的。區別意識和意根,還是要在作主性上、作決定上區分比較容易、在習氣、慣性、作用上容易區分,在突然間發生事情時,容易區別意識和意根的作用,在淺層次的心理作用和深層次的心理作用上比較容易區分意識和意根。

十、六識通過意根把種子存在第八識裡,一切法都通過意根,意根是聯繫六識和第八識的中轉站和紐帶,一切法意根都默容。意根是六識染淨的依靠依止,意根染污,就會指揮六識造作染污業;意根清淨,就指揮六識造作清淨業。另一方面,六識分別和造作的所有内容都作爲信息傳遞給意根,意根才能了別、思量和作主,這同時就將信息落到第八識裡,作爲種子存下了。意根本身的一切活動也都落到第八識裡,作爲種子存下了。那麽學佛法,最初和最後的下手之處我們就應該明白了。

只有懂了如來藏法,才能通經論;要想懂如來藏法,就要証得如來藏;要想証得如來藏,就要參禪;要想參禪,就要修六度波羅蜜。如果我們開悟的條件都具足了,那麽一個月當中所聽聞的佛法,足以讓我們開悟很多次了,斷我見,也斷很多次了。

十一、問:能不能這樣理解,我們絕大多數情況下,使用表義名言思惟各種問題,包括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這時意根雖然參與了,但參與得很淺。如果沒有經過訓練,意識很難用顯境名言來思維。通過訓練,如修定具有了一定的定力後,就可以不用表義名言,而直接用顯境名言來思維。這時候意識和意根共同參與了,且意根能更深地參與。以上說法是否正確?

答:顯境名言的意思是,七識心與心所法,能夠共同的把各種境界烘托顯現出來,讓他人理解和明了。七識心都有這個功能,不僅僅是意根有這個功能。表義名言,用字、詞、句把内心的思想和境界表達出來,以讓他人理解和明了。這是意識所具有的功能作用,意根沒有,五識也沒有。

表義名言,分爲語言文字和覺觀思惟,覺觀思惟也是意識的特性,意識能明了六塵境界,之後就能對六塵境界起覺觀,起思惟。意根沒有這種表面的功能作用,祂所起的作用是隱蔽的、深邃的、暗暗的、難以覺察的,其作用相當大。如果兩個識的識種子少於分流,少於分別其他法塵,那麽了別慧就能更加強大,其作用力就相當大,能攻克一切法。當定力增強時,六七識的顯境名言作用突出,意根的作用突出出來,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發揮,其了別功能就會更加強大,對一切法可能都能思惟透徹,智慧湧發。

十二、問:我們心裡有個“知”是不變的觀者,是不是意根?與夢中的“知”一樣嗎?爲什麽睡著就沒有了,保持這個明覺的“知”就是正知嗎?

答:心裡這個知,是變化無常的,很多情況下,就不能知了,因此是生滅無常的意識的知性。夢裡也有這個知,也是意識的知。但是一切法上同時也有意根的知,只是意根隱藏的非常深,很難發現祂的知性。

保持這個知性,明了六塵性,屬於修定方法,不是見道。如果不是明心境界裡意識的知,落在五隂當中的知就不是正知,因爲不知第八識,不知第八識的運作,只知生滅法,不知不生滅法,這是意識的不正知。真正的正知是第八識的知性,如來藏的知性,不落於五隂、十二處、十八界上,祂沒有漏,沒有無明,沒有生滅無常變異性,這是真正的正,徹底而究竟的正,不用出生,永遠也不滅。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