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识三者中,心代表第八识,意代表意根,识代表意识。前二者比较深细隐秘,很难证得和观察到,一般人只能观察到意识,还不是很细致,观察不到意根和第八识。意根的所有内容,属于唯识种智范畴,所有唯识方面的内容也都属于唯识种智范畴,各个识的心所法更是如此。现在学佛人普遍把意根的状态当作了意识的状态,如果不具现量观行智慧,不可能现前观察到意根的具体运行状态。 本书把意根与意识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析,着重介绍了意根和意识在身口意以及了别境界的差别。同时介绍了意根与意识的关联包括意根与意识的沟通方式、意根与意识的互熏,以及意根与前五识的区别和联系。方便学佛人在具体事用处分辨出意根和意识的各自体性,不再混淆不清。把意根和意识的体性分清了,就能容易证得意根,进而能实际观察意根。
本书主要阐述了意根诸多体性和功能作用,主要阐述意根在佛法修和证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了意根证果的功德作用,也指明了意根在参究中的主要作用,总而言之,佛法的修和证都是以意根为主,离开意根根本谈不到修行,更谈不到实证,所修就没有结果。一切法的修行都要归结于意根,达到意根,才能有实际意义和结果,才能成就。 末世众生心多浮躁,善根轻鲜,贪欲重,福德薄,世事忙乱导致持戒难,修定也难,心无法清净下来。学佛人普遍都以学知识为主,往往把学来的理论,把意识的情思意解当作实证,把猜测推理研究出来的结果当作实证,自误再去误人。如果懂得意根的体性,就会知道实证的相貌,与情思意解的区别,懂得实证的机关枢纽和要害,就会避免步入此类误区,不至于犯下大妄语的罪业。
古往今来能学佛修行人极大多数对于意根不甚了了,感觉意根非常神秘,难知难证,把意根的功能都当作了意识的功能,因此有许多错解和不解,以至于影响深入修学。此书全方位的揭秘意根的种种体性和功能作用,把意根与色身、业种、无明、禅定、神通、如来藏等等的关系阐明得非常清楚,绝不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并且用善巧方便引导学人找到意根、观行意根,善于区分意根与意识的差别,逐渐提升观行的智慧。此书对于末法众生修学有很大帮助,能对成佛路上的修行有非常清晰的思路。
意识是佛法修证的一个最得力的助手,用之来接触佛法,思考佛法,获得正知见,然后熏染意根,最后实证。意识的功能作用一般人都能观察得到,祂的特点有很多,总的特点是生灭变异无常。但是很多学佛人把意识的某个体性当作是不生不灭的第八识的功能,这样就真妄不分,往往容易错悟。 此书讲述了意识的种类、作用、出生的原理,生灭变异过程等等,充分说明了意识与第八识的体性有很大的差别,这样容易认清二者的区别,不再认意识为真,从而走上正确的参禅之路,不枉费一世修行之功。凡夫都是以意识为自己真实的灵知性,因为内心遮障重,不见真心第八识的实质作用,如果能认清意识断断续续的生灭性,很快就能断除我见,解决生死问题,所以了解意识的体性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的佛教界好像渐趋重视实修,其口号和宗旨也提出要实证,而实质仍然不涉及实修和实证,也不知道何为实修,何为实证。如果所修不涉及到禅定,没有深入熏染到意根,皆为不实之修,犹如浮萍飘忽不定,其结果只有解而没有证,却都以为是证。长此下去,表面繁荣的佛教将会渐趋没落,大众盲目修行,而不知所修为何,也就没有了修和证,以至于连解悟也不见踪影,何况证悟。这样下去,真正的证悟之法则会断灭失传,甚至被浮夸的学佛方式而淹没,不再有实际受益者,佛法的舟筏也就不再能引渡众生。因此有必要在此疾呼实证,倡导实修,以释佛之本怀,救度善根福德因缘具足者快速成就,自度度人。
成唯识论第三卷讲解
黑匣子喻黑暗狭小的空间或者是处所,我们的大脑就是黑暗而狭小的,如黑匣子一般,虽然大脑让我们感知的空间非常广大。我们的感知活动就在大脑黑匣子里,感知的法也在大脑黑匣子里,能知所知都在黑匣子里,所以我们众生就是生活在黑匣子里。既然如此,我们的感知是多么的不真实不可靠,所感知的法是多么的虚妄不真实,我们所能依赖的大脑也是生灭变异的,那么五蕴世间究竟是个什么?还是什么也不是?这个问题足以颠覆我们生生世世和历劫以来的所有对于生命的认知,所以敬请大家随文深思,以提升对生命的认识,获取真正的解脱智慧!
瑜伽师地论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