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罪首,若無欲心而有婬行,則不犯戒。最起碼大乘是以心戒為主,主要觀察心行心性的善惡屬性性。已經有初禪以上禪定的地上菩薩斷除了根本婬心,為了接引攝受眾生,有時候不得已有婬行,但於其中心無波動,沒有貪欲,即在行婬時沒有任何生理反應,不動心行,所以根本犯不了戒行。楞嚴經裡也講,斷了婬欲的人在行婬時,感覺味如咀蠟,沒滋沒味,沒有任何樂趣,沒有任何貪樂的心,這樣的心才不會犯戒。
但是若沒有初禪以上的禪定,沒有斷除貪欲煩惱,心無把持,必然會越界犯戒,所以沒有處在初禪以上禪定中的人,千萬不要去嘗試試驗自己的道行,不要學這樣的行為,不能說我也是不動心的,不會犯戒,自己智慧不足,理解不了甚麼是不動心,往往就不能作出準確如實的判斷。
瑜伽師地論中的大乘菩薩戒,是專門為有初禪定的地上菩薩講的菩薩戒,地前菩薩無法守持,無法做得到,凡夫更不要說了。而如今有的團體卻給凡夫授瑜伽菩薩戒,授戒之人本身都沒有資格受和守這種戒,怎麼能有資格為他人授這種戒呢?簡直是胡鬧。娑婆世界裡的眾生,大多數都是大大小小的不懂事的孩子,隨意任性得很,不好教化。
五戒裡所戒的邪婬行為,是戒的相,甚麼是邪婬甚麼是正婬要分清。正是夫妻之間的符合法律規定的,順應雙方心意的,在戒律上不犯五戒,但偶爾會犯菩薩戒。邪則與此相反,是不正當的,侵犯公民權益的,侵害當事人或者是相關人的利益的。未婚同居不犯法,也不犯戒,但違犯現代的公序良俗。古代沒有婚姻制度,沒有登記和證書之類,按現代的規則來說,夫妻之間都屬於未婚同居行為,只是這種行為得到雙方家庭以及社會大眾的認可了,不違犯那時的道德規範,所以也屬於正。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