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日常開示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第1示 總第4501示

為甚麼說婬戒與公序良俗有關?

五戒裡講了邪婬戒,非邪婬就是正婬,五戒遮止邪婬,並不遮止正婬。甚麼是正婬呢?是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允許的,符合民俗的合乎法律的行為,就是已婚的夫妻之間的正常婬欲行為。

那麼甚麼算是結婚算是夫妻呢?在現代社會裡,結婚或者合法夫妻一般是指國家民政局審核通過發放了結婚證書,就算正式結婚,民政局相當於證婚人,組合成了一個家庭共同體的男女二人就算是夫妻了。

沒有領結婚證書的在一起生活,算不算結婚,算不算夫妻呢?如果男女二人不違背法律道德規範,就算結婚算是夫妻了。如果男女二人假離婚,取得離婚證之後,仍然在一起生活,還算夫妻嗎?原則上不違背法律和道德規範,也仍然算是夫妻,別人沒有異議,但是有些相關待遇可能就得不到了。由此可見,有了結婚證,男女關係就在社會上公開化了,相當於有了通行證一樣。但沒有結婚證,也可能有實際意義上的婚姻。只要不違背社會道德規範,都可算為夫妻,夫妻之間的婬欲就算正婬。可見,在南瞻部洲正邪是以社會承認和父母親屬的認可,民間的風俗習慣以及道德規範等多種因素來界定的。

現代社會還有聯姻,舊社會有包辦婚姻和買賣婚姻,也有童養媳現象,儘管兩位當事人不情願,但各自家中的長輩卻能夠作主,有勢力之人也能夠作主,之後婚姻夫妻關係就算是被公認了。在古代社會,沒有民政局,沒有結婚證,怎麼算是夫妻,算是結婚了呢?古代社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嫁要有隆重儀式,這些儀式有一定的告知意義,只要大眾知悉了,夫妻關係也就建立起來了,不管當事人的意見。

那麼在這樣的關係裡有婬欲就被視為正當,反之,即使男女二人再互相鐘意,在一起有婬行都被視為邪婬,要被大眾唾棄。正邪的定義由社會大眾和長輩以及有勢力者來框定,表面上的正邪也許與實際的正邪不相一致。佛教的戒律就要兼顧面上與實際上的這兩種情況,如果犯衝突,最終還是以男女雙方的心行為準。但如果當事人認可了已有之婚姻,又在婚姻之外有另外的男女關係,不管當事人的情感和意願如何,都算邪婬。

所謂的婚姻和夫妻,是需要社會認可、大眾見證的,否則就不算夫妻關係,婚姻在於社會承認,關係公開了才算合法,當事人自己的態度不是第一位的。可見,甚麼叫法甚麼叫非法,完全在於大眾的思想觀念上,這就是戲論。被社會大眾承認的就是正的,不被社會大眾認可的就是不正的,或者是邪的,這就叫公序良俗。

而這種公序良俗實際上是不合理的,明明是兩個人的事,卻變成了大家的事,社會的事。有時候兩個人不同意,可是大家都同意,那就得勉強算一家人,婬欲就合法。而兩個人互相鐘意的,大家都不認可,就不合法,婬欲就算邪婬。可見,社會規範習俗等等的,是不講道理的,那麼所謂正邪即非正邪。一切法仔細分析起來,全部是戲論,虛假虛幻,強言為一切法,所以都不可執著,世間法就是這樣的無趣,沒有實質意義。

大眾的評論叫作輿論,如果你看重輿論,就要受輿論影響和控制,受大眾制約。有的人要想毀掉一個人,就充分利用輿論這個殺人利器,挺得住輿論的口誅筆伐,就活下去,受不住輿論的壓力,就死路一條。是活是死,全在於個人的觀念,觀念正就生,觀念不正就死。生死表面看在公眾,實際是在個人。大眾是個啥東西呀?別人是個啥東西呀?我又是個啥東西呀?都啥都不是,卻在這之中生生死死,苦苦惱惱,是是非非,多愚癡呀!


——生如法師開示
(佚名編輯)
上一篇上一篇

是否犯邪婬戒的判斷依據

下一篇 下一篇

持戒的次第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