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舌俗語就是挑撥離間,對甲說一套,對乙說另一套,目的是讓二者互相誤會,自己從中漁翁得利,有些人也沒有想從中得到甚麼,就是煩惱習氣所致。兩舌也含有不實語,不管有心和無心,都是罪業。在三寶中只要離間了四眾關係、師徒關係,就是無間地獄業。其中還涉及到,出家師父所攝受的弟子不再信受師父,不再跟隨其學法,而轉學其它不能解脫的錯誤法、低劣法和世俗法,那麼同時就造作了誤其弟子法身慧命的罪業,後世兩人之間會有極大的糾結關係,自己還要背負這部分罪業的果報。
也有因由嫉妒而造作兩舌惡業的情況,嫉妒心大多數人都有,或者說所有人都有,關鍵是能否降伏下來,不讓自己的嫉妒心現行出來,不造作大的惡業。心中有我有他有人,想要把自己突出出來,得到某種利益,希望他人羨慕、尊重、仰慕、跟從自己而不得志,才會產生嫉妒心。嫉妒心是無能的表現,如果自己能,一切益處自己都會得,那又何必去嫉妒他人?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第一第二,希望自己站在最高峰,在眾人頂上,如果你真能,才能、德行、品德應該是最高最好的,想當第二屈尊人下都不可能,躲在人群中都躲不住,一定會顯露出來。想要占據第一位,要掂量自己的德在第幾位,德要配位,才能有那個位,否則必有災禍。超出自己的德能範圍和程度,很難承受得了,後果就嚴重了。比如說你本來身體只能承受五十斤以下的重擔,卻非要背上一百斤的份量,後背脊梁骨都會受不了的。
每個人想要得到某種利益的時候,首先要掂量自己的德,再掂量自己的能,再兼顧自己的人格品性,最後再衡量自己能否擔當得了那個位和勢,別給自己增加過多的煩惱和苦惱,德不配位不如不要那個位。超出自己能力太大的心叫作野心,野心太大就會瘋狂,瘋狂太過就會消亡,命會絕矣。而修道人對世間一切都應該看淡,都盡量無心無欲無求,這樣品德才會越來越高,品德高到一定程度,就會具有菩薩的格,進入菩薩位,成為菩薩摩訶薩。菩薩位是無心得,沒有靠鬥爭、嫉妒、排擠他人能得到聖位賢位的。
人在任何一個團體裡,第一第二不是爭來的,不是鬥來的,不是自我誇耀來的,不是打廣告招來的,不是拉選票選來的,是德行感召來的。德行感召來的,推都推不掉,藏都藏不住。靠手段爭取來的,一旦福德盡,勢力盡,就會退墮下去,期間如果有罪業,還會退墮到深谷,得不償失。煩惱是因為我見我執而來,我執太重,就會為我而造作惡業了。把我看得太重一點好處也沒有,我越重,下墮就會越深;反之,心越無我越輕松,越會飛升,是上是下,完全在於對自我的把握。在日常遇緣對境當中,不斷的反思自我的虛妄不實,反觀自己的心行,反思觀察得越好,對自我的把握就會越好。
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