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五戒只涉及身和口,不涉及意,不管意如何,只要身口不犯,就不算犯戒。所以五戒不講戒心,只講戒身口,屬於小乘戒,看住身守住口,守好了,做人的修為也就好了,來世可以繼續做人,也可以斷我見證果。但要想修大乘法想要開悟,就要受菩薩戒,守持菩薩戒。守好五戒,就有德,有人格修養;不能守持五戒,人格不全,修為不夠好,人德不具足。如果凡夫的人格修養都不具足,那就不可能超越於人,不可能斷我見成為聖賢人。
如果五條戒都不敢受,受戒之後也不能守好,那麼出家人的幾百條戒,該如何守持呢?那麼多在家居士總是誹謗出家人如何如何不好,可是自己又怎麼樣呢?與出家人的捨棄世俗、背離世俗的心行,以及能受幾百條戒律約束的心行,相差究竟有多大?差距大得不能細說。五戒只有五條,看似簡單和容易,其實並不簡單和容易,能完全守住五戒的少之又少。盜戒和妄語戒不好守,極大多數人並不明確了解其中的內涵和範圍,違犯的人不在少數。
守五戒,也就是做人,如果連人都做不好,還談甚麼果不果的,來世三塗。不少人都沒受五戒,就暗示自己證果開悟了。小乘五戒的身口如果都不能守住,如何能守住大乘菩薩的心意戒?守意是最難最難的,起心動念不造惡業很難做得到,那麼瑜伽師地論中的菩薩戒就更難更難守護了。如果不斷除根本煩惱,守這個瑜伽菩薩戒,連想都不要想,那是斷除煩惱的地上菩薩所能受持守持的,菩薩只管起心動念是否是善、慈悲和智,不管身口的表面行為,只要能利益到眾生,該做的一定要做,否則就犯菩薩戒。
至於眾生能不能理解,眾生的智慧層次當然是不能理解的,那就盡量不讓眾生知道,因為菩薩已經成長為大人了,眾生還是小孩子,智慧低淺,沒有見識,所以大人的事情有些時候是不能讓小孩子知道的。這樣的戒,地前菩薩都做不到,何況凡夫眾生,可是也有不少人在學這個戒並且受這個戒,不知道這樣的菩薩戒體從哪裡能得到,無知的人做事都是胡鬧。
身口是六識的造作,意是意根的心行。能管住意根,身口必然不犯;反之,即使意根心念不正,意識強行壓制,假裝清淨,身口也可以不犯,身口不犯,五戒就不犯。管住意根壓伏意根非常難,把意根薰修成功,斷除煩惱,能自動自覺地清淨,不用約束,那就更難了。
不斷煩惱,意業必然會犯,所以斷除煩惱一定是要斷除意根的煩惱,才能自動自覺,不用意識強行壓制。如果只斷除意識的煩惱,只能算作壓制煩惱,不是斷煩惱,當意識疏忽大意時,意根就會突然現行出煩惱,河水就決堤泛濫了。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