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意根心所法—实修的指归(第二版)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3-08-28 23:29:25 阅读: 385

第三章 五别境心所法

第一节  总说五别境心所法 

一、七个识都有五别境心所法

五别境心所法欲、胜解、念、定、慧,不仅是成就出世间法的关键,也是成就世间法的关键,一切法的生、住、异、灭都由五别境心所法引生,没有五别境心所法,一切法也就不能成就了。比如欲心所,众生只要有所求有所愿,不管是出世间法的事,还是世间法的事,都是一种欲望,这些欲望能引起八个识心的作意触受想思,思心所出现以后,所欲所愿就会出生、增长和灭亡。其中起来也快,灭去也快,容易受环境影响熏染的,是意识的欲望;而深层次的欲望、希求、希冀、愿望等等,意识控制不住的、把握不了的、根深蒂固的,是意根的欲望。五识也有各自的欲求,想要多触多作意五尘境界的欲,也叫作贪求、希求、求取,但这只是五识了别了当前五尘之后的心行,不与当前五尘相对时就没有欲,不会去想了别其它的五尘境,心思非常单纯。

比如说,想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一种欲望,有意识心的欲,也有意根的欲。意根的欲望叫作深信切愿,如果没有意根的深信切愿,只是意识想往生,那就没有真诚心,不能感应十方诸佛菩萨来迎接, 也不能感应自己的如来藏加持和配合,因此不能往生。因为往生与否由意根作主,意根不欲往生,贪恋娑婆,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想成佛,想参禅,有意识心的欲,也有意根的欲,如果没有意根的欲望,六识根本就精进不起来,参禅、学法、成佛这些事情都不能成就。在世俗法中想升官发财、想成就某种事业,有意识的欲望,也有意根的欲望。如果意根没有欲,有不想做的事情,意识无论怎样欲,怎样想造作,怎样希求,都没有用,因为意识不能作主,一定要由意根作主的缘故。

再比如说胜解心所法,有意识的胜解,有意根的胜解,也有五识的胜解。通常情况下,意根因为了别六尘境界的智慧不足,很难胜解六尘境界,必须借助于六识来了别六尘的具体情况,六识了别以后再把情况传达给意根,如果意根对于六识传达的信息不能胜解的话,那就不能快速作出抉择,不能作出正确如理的抉择,那么六识就要常常做错事。如果意根胜解了六识的了别信息,就能作出正确、如理、适时、快速而准确的抉择。如果意根胜解不了的事情,就不能作正确的抉择,也不能随顺意识作抉择,因为理解不了胜解不了六尘境界的缘故。如果对如来藏了别的业种不能胜解的话,就不会有先知先觉,就不会提前做准备,去警觉意识。

五识也能够对各自所了别的境界有胜解力,其后才能生起认知的智慧,才有抉择力,如果五识不能胜解,就不能对境界进行抉择,不能执取五尘,不能对五尘进行造作。在观行断我见和参禅时,如果意根不能胜解五阴无我之理,不能胜解般若之理,不能胜解如来藏之法,那就不能断我见,也不能明心见性,也不能断除烦恼解脱生死,也不能出离三界,更不能转识成智而成就佛道。

再比如念心所,每个人的心里都会念着某些法,有念世俗法,也有念着佛法的。其中有意识的念,有意根的念,也有五识的念,以意根的念为主。意根一念,万法就出现,等于牵一发动千钧一样,意根不动念,万法寂然不生。意识的念有受境界影响产生出来的,更有受意根指使、牵引而产生出来的,受意根的念支配。五识的念由意根的念引生,也同样受意根的念支配。意识的念和五识的念生灭变异非常迅速,也很肤浅;意根的念往往深沉而长久,可以念念不停留,念念不改变,比如想念某个人,念着某件事和某种法,可能比较顽固一些。

再比如定心所,可以定在佛法上参禅、念佛、打坐,也可以定在世俗法上,搞科研和某种项目的攻关等等。这里的定有意识的定,有意根的定,也有五识的定。意识有定,能够细心思惟和观行、仔细分析研究和推理,但是意识的定也是意根定的结果,是意根不执不攀缘不散乱的结果,也是意根牵制和调控的结果。

五识的定也同样是意根牵制和调控的结果,只有意根定在五尘境界上想了别清楚,五识才能定在五尘境界上,才能把五尘境界了别清楚。如果意根不能定于佛法上,不能定于科研和攻关上,意识就无法专心于佛法和科研,就不会出成果。因此意根的定是根本定,非常重要,只有意根心定以后,其思量才绵密细致深入,才能探究出事理的本质和真相,才能证悟获得智慧,以至于能够转识成智。

别境中的慧,既有意识的慧,也有意根的慧,五识也有慧。七个识的慧有一定的差别,意识的慧容易生起,但真正的慧也要依靠相当的禅定才能获得;五识的慧比较单一,只能把五尘境界了别清楚,能有如实认知功能,仅此而已,但也要依靠自身的定才能生起。而意根的慧既可以在佛法上出生智慧,也可以在世俗法上出生智慧,要想慧深而透,必须依靠甚深的禅定,否则也不能有甚深的智慧,不能生起如实智,更不能转识成智。

所以说五别境心所法,六七识都有,五识也有,它是成就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关键,是非常重要的心所法。七个识如果没有五别境心所法,很多法都无法现起,不但不能成就道业,世俗法也不能成就。

二、五别境心所法不能普遍现行

修定如果不降伏意根,意根到处攀缘,心意散乱,就没有定。有五别境心所法,代表识心功能强大,识别力强,地上菩萨断除烦恼,意根意识转识成智,心所法就转变,烦恼心所法去除一部分,善十一心所法增加。别境心所法,代表别别出现,并不是时时出现,众生不管修到什么时候,别境心所法永远是别境现行,在个别时候和个别境界上现行,不能普遍时时现行。诸佛和几地以上的菩萨,其胜解、定、慧却是时时处处都会出现的。

如果别境心所法普遍现行,心就忙乱,时时有欲望,处处有念想,心就不能安宁了,定心所除外。意根不能总有欲,不能总有念头,这样就没有定了。意根总有胜解时,那个智慧是相当广大深细了,大约在八地菩萨以上,但是九地和十地菩萨还有愚痴和无明没有断除净尽。意识和五识也不能总有五别境,不能总了别境界,不能总有念,不能总有欲,否则心乱如麻,定力消失,二禅以上的深定也不能总有,否则欲界众生就无法正常生活了。

佛地八个识都是二十一心所法,无垢识与意识意根五识的心所法完完全全一样,不可想象。凡夫意识心所法与五十一个心所法相应,但不一定五十一个心所法都能现行,除了五遍行心所法,其它心所法断断续续的现行,有的心所法没有机会现行。五十一个心所法中,烦恼心所法占了大部分,如果心所法不改变,此人根本没有什么修行,修行也没有什么意义。转识成智,就是识心的心所法转变,恶的去除,善的增加增强,修行有所成就以后就是这样的结果。

三、实证时意根的慧先出生

意识思惟的内容属于什么法?是从哪里出生的?意识所思惟的法,从如来藏当中来,正是由意根攀缘出来的,由意根决定而引生出来的,因此是意根先缘法,意识后缘法。对于法的胜解,是意识先胜解,之后传导给意根,意根思量之后,也胜解了意识所胜解的法。而要实证法,一定是在定中,意根亲自思量参究,最后明确证得,获得智慧。意识同时参与,在意根亲证之时,意识对法的整个实证过程进行思惟、整理、归纳等等,也明了了法的来龙去脉,获得了实证的智慧。所以在禅定中实证的时候是意根的慧心所法先出生,意识的慧心所法后出生,对于一些法的真知都是意根的慧心所法先出现,意识的慧心所法后出现。

如果一个人有禅定,意识就可以定于一念,观于一尘,这样意识与意根的慧力都能很强。如果意根散乱,不能定于法上,其胜解力弱,就不能出生智慧,不能得出一个正确合理的结论和决定。意根的想心所和思心所,也是出生智慧的缘。

意识触法尘之后,五遍行和五别境心所开始运作,善恶心所法也可能要运作。意识整个思惟过程,就是各种心所法运作的过程,意根整个的思量过程,也是所有心所法的运作过程。意识思惟的内容要经过意根的亲自再思量,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一切结论必须且必然是意根的决定,意识决定的要经过意根审批通过,才彻底放心,不会反悔了;如果意根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而不得不同意意识的结论,那么意根必然有疑藏于心中,过后就有可能反悔。

四、意根有五别境心所法

六识有贪厌的心行,说明六识有欲心所;意根有贪厌的心行,就说明意根有欲心所。意根对于所缘境有领纳性,能了别其祂识的了别内容,进而互相配合,说明意根有胜解心所才有智慧出生,不能胜解,智慧就不足,无法正确抉择;识心能念着法,说明有念心所;意根能定于法上,有了别慧的生起,说明有定心所;意根有分别的智慧,有相应的理解力和抉择力,说明有慧心所。

五、五别境心所法的概念

佛地的八个识都有二十一个心所法,并且都是无我性的。欲心所就是有要达成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一定是有我性的,也有无我性的一面,圣人的欲心所法就是无我的,没有私心私欲的,是善欲,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而生起各种想法,要实现一些目标。我性体现在见惑和思惑上,体现在无明上,无明断尽,七识彻底无我。

胜解心所法,就是对于所对应的法,有一种理解、意解、明了的意思。明了之后,才能做抉择和决定,才能造作。念心所法,就是心中有念想,有心思。不管是念着经历过的法,还是念着想要了知的法,都是念,包括参禅参究的念头,思法的念头,然后才能实现念想和心思。定心所法,一个意思是对法有了决定心,坚定不移于此种法,另一个意思是定在某种法上不动,专心了别造作。慧心所,就是智慧性的造作、智慧性的了别、智慧性的抉择、智慧性的专注等等,一切识心活动都是智慧性的。

六、心王、心所各有其运行行相

心王的运行行相体现在识种子的流注和运行上,心所的运行行相体现在对法的了别、识别、造作的过程上,如五遍行心所法和五别境心所法,也体现在心行上,如善心所法、恶心所法,还有不善不恶的心所法。这些心所法不是从识种子带过来的,与识种子不是一体的,各有各的运行行相,但是它们能完美地融合到一起,配合的天衣无缝。其实心王的运行行相就是心所法的运行,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分开。

心所法中,五遍行心所法和五别境心所法的运行,与识种子的运行和流注不容易区分,心所法比识种子的流注容易观察出来,观察识种子的流注需要极深的禅定和唯识种智的智慧。心所法是不断变动着的,不仅能够增加和减少,还能变得更完善,识种子的运行有时集中,有时分散,识种子分散在几处,心所法就在几处运行,所以说心所法是随着识种子的流注而运行的,不能单独运行。

比如说五别境心所法中的定心所,心王能够定得下来,出现禅定,这个定既能增强,也能减弱和消失,定心所是不断变化的,识种子越集中,定心所法越强。这些心所法与业种有一定的关系,和前世的身口意行的种子是捆在一起的,因此心所法前后世有一定的连接性,比如前世修过禅定的人,今世稍微修禅定,定心所就容易出现。

再比如说胜解心所、念心所、欲心所,每个心所法都会产生变异,心所法不是固定的,能增加也能减少,还能产生变异,也是与业种业力有关系,但是又没有单独的业种。比如慧心所,肯定是随着环境的熏习要不断地增加或者减少,是不断变异的。可是心王的识种子却是不变异的,识种的本身永远是那样的清净,只不过种子流注的有集中也有分散的区别,种子集中时定力好,了别势力大,了别慧深。

七、意根的了别范围

意根了别的范围极广,一切法都能了别,不管这些法变动与否,有些法长久不变动,意根仍然能了别,细小的不变动的法也能了别。如果有意根不了别的法,就不能出生六识再去细微具体了别。为什么非要说意根只了别变动的重大的法尘呢?不变动的法尘六尘都能了别,否则就会失去觉照作用,六识就不能出生;细小的蚊子声意根也能了别,否则耳识意识就听不到蚊子声了。
      意根不仅了别胜义根内的法,也了别胜义根外的法。六尘境界都能了别,否则就不能出生六识。了别色尘之后想要具体了别是什么色彩是什么东西,就会出生眼识意识;了别声尘之后想要知道是什么声音,就要出生耳识意识具体了别,对于其它色声香味触法也是这样。
       粗重的五尘也能了别,比如说面前有五彩缤纷的花朵,意根如果对紫色的花朵感兴趣,就会在紫色的花朵上出生眼识意识专注了别,意根越感兴趣,了别时间越长,越专注。眼识意识能专注观赏紫罗兰一两个小时,说明意根对紫罗兰非常感兴趣,一直在触紫罗兰,一直在了别紫罗兰,否则眼识意识就会消失不见,不再欣赏紫罗兰了。对其它几尘也是如此。
       一大堆色彩出现,意根选择紫色的花让六识一直专注的欣赏,而看见粉色的花,却不会看第二眼,意根既然有这样的抉择,说明意根是知道各种色彩的差别的。那么意根就能触全体六尘五尘,对六尘也有一定的的胜解力。能让六识专注欣赏,说明意根也一直在触,所以意根也有定,意根如果没有定,跑到其他尘境上了,六识马上就会在原来尘境上消失不见。
       在一大堆鲜花中,去寻找自己非常喜欢的紫罗兰,说明意根有欲望,有欲心所,意根如果不想见到紫罗兰,就不会出生六识去寻找紫罗兰。意根有不到之处,六识就不会出现。七个识的五别境心所法。

八、别境心所法不能时时处处现行

七识的五别境心所法包括:欲、胜解、念、定、慧五个心所法。七识由于无明的缘故,这五个心所法中的定、慧和胜解不能时时处处现前运行,而是个别时候才能现前运行出来。因为无明的缘故七识有时就没有禅定,因为无明的缘故七识有时就没有智慧,因为无明的缘故七识有时就不能胜解法义。如果无明灭除,不遮障七识,七识就会时时处处都能在禅定中,比如七八地以上的菩萨和诸佛就是如此;时时处处都有智慧,时时处处都能胜解法义,比如诸佛。

而诸佛的本尊佛真如无垢识,却是时时处处都在禅定中,都有大智慧,都能胜解一切法,没有无明。众生的第八识也是如此,但与七识的定慧和胜解的内容有别。七识在四圣谛中有定慧和胜解,而第八识胜解的不是世俗法,其定也非世俗定,其慧更不是世俗慧。

九、意根的念和欲心所促使眼识出生

坐禅三昧经原文:云何心。是心无常。从因缘生故。生灭不住。相似生故。但颠倒故。谓是为一。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是故无常。观知心空。云何为空。从因缘生。有眼有色可见。忆念欲见。如是等和合。眼识生。

释义:什么是识心?这些识心是无常法,是由于各种因缘出生的。出生以后,不断地生灭变异不住,看似是有识心出生了,这就是六识心。因为众生心(意根)颠倒的缘故,认为六识心是恒常不变的。其实这些识心本来没有,现在才出生,出生以后还会灭去,因此说是无常的。

观察这些心,知道都是空的,是因缘和合而生出来的。比如眼识的出生,一个条件要有眼根,一个条件要有色尘,一个条件要有忆念,一个条件要欲见。这些因缘条件和合,眼识才能得生。意识的出生也是如此。

那么问题出现了:1,是哪个识忆念,才能有眼识的出生?2,是哪个识欲见色,才能有眼识的出生?是意根的忆念性和欲见色性引发出眼识来见色,不是意识的忆念性和欲见色才有眼识的出生,因为这时还没有意识的出现,即使有意识,也不是因为意识的忆念和欲见色而出生的眼识。所以意根必须要有念心所,必须要有欲心所。眼识见色,不由意识驱使,一定是由意根驱使。一切法都是由意根驱使而出生。因此意根一定有忆念性、念性和欲心所,这样万法才能在世间运行。

十、意根不可能仅仅了别重大的法尘

问:有人说:“意如刀剑锋,不能自割自者,乃是说第七识意根,亦名末那识。佛说此第七识名为意根,是意识种子自第八识中现起之动力故,意识依末那识之作意方能现起故,现起后悉依意根末那识之作意而运行,故说末那识是意识之根。此意根之别境慧极劣,只能于五尘上之法尘作极简单之了别——譬如五尘上之法尘有无大变动?此第七识非如意识觉知心能于五别境心所法伶俐运作,不具「欲、胜解、念、定」心所法,而于慧心所(别境慧)之功能亦复极劣,唯能于法尘上之变动作极简单之了别。

如是,于五尘境尚不能作了别,须唤起意识,而后依意识之别境慧,方能于诸境界作种种思量,云何而有能力返观自己?云何而有能力思维诸法?云何而有能力修正自己之心行及习气?是故此第七识虽极伶俐而能遍缘一切法,复能依意识心之别境慧而处处作主、时时作主,复能思量决定种种心行;然而若离意识之别境慧,便无所能为;由如是体性,佛说意(意根末那识)犹如刀剑之锋利(喻其能遍缘一切法之伶俐性。意识虽有别境慧,然不能遍缘一切法),而不能自己割自己(喻其无别境慧之「证自证分」故不能修正自己之善恶心行);意谓此识之「欲改变其染污性、欲转变为清净意根」者,必须依靠意识之别境慧及思维慧,方能有所转变,非唯依自身功能便能除断自身之相应烦恼也,是故佛云意如刀剑锋,不能自割自。”

上边这段话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能否分析一下讲一讲?

答:说意根只了别重大的法尘,这与佛说的意根默容一切法相违背。意根既然能遍缘一切法,那么任何一个法都能缘,没有缘不到的。上边文字里却说意根只缘五尘上的法尘,而且是重大的、变化的,局限这么多,意根有这么多法不能遍缘,与佛说的意根遍缘一切法的宗旨相违背。

比如说观日,可以观一个小时,或者是一天半天,太阳在一个小时内不会有什么变化,意识为什么能一直观下去?意根不缘一直不变化的太阳吗?意根缘什么法,意识才有资格了别什么法。意识所知道的,六识所了别的,都是意根所缘所决定了别的。意根怎么能只缘五尘上的还是重大的还是变化的法尘? 楞严经中说意根默容一切法,细小微细的六尘意根如果不能缘,就不是默容一切法了,那么细小微细的六尘境界我们永远不知道。

意根如果没有欲,不想造作,六识都不会被生出来,万法也都不出现。眼识在一大堆色彩中,只选择紫色,就是由意根决定的,可见意根也缘五尘境,才能作主让六识了别哪个五尘境。如果意根不触不缘五尘境,五识就不会出生了别五尘境,对于五尘境就没有抉择性。有意根不能缘的法,意根就不是遍缘一切法了。

意根如果不能胜解,总是稀里糊涂的,就不能作主,也不能作出正确、如理、如实、如法的事情,也就不能躲避危险,不能转识成智。意根如果没有念,就不能让意识出来念,什么法也就不能出现了,念佛也不能念,参禅也不想参,万法就不会出现了。意根不能思量,意识熏染意根就没有意义,更不能转识成智,什么智慧也不会出现。意根如果无定,六识无论怎么修定,也定不了。

意根如果不能修正善恶心行,那就永远不能改变心行,恶永远恶,如何能降伏烦恼,断除烦恼?意识熏染意根也就没有任何成效,唐娟其功。上段文章中说意根没有反观力,没有证自证分,佛却说八个识都有证自证分。众生那么信任自己,非常顽固,就是意根证自证分起用。倔强得要死,坚信不疑,就是意根的证自证分,他就认为自己对。

意根有恒审思量的作用,一切法都必须经过祂的审批才能通过,才能作抉择。意根的慧如果总是那么低劣,如何能合理审查审批,如何能作出智慧抉择?不能作出智慧抉择,众生的身口意行时时处处都表现出愚痴无智性,世间怎么能有聪明人存在?学佛怎么能够开智慧成佛?再者说,如果意根要思量,应该是依靠自己本身的智慧来思量,如何能依靠意识的别境慧来思量呢?这个说法太奇怪了,就好像说甲思考问题要依靠乙的智慧,借用乙的大脑,这根本不符合一点点逻辑。上边那段话,错误太多,以后有时间再细剖析。

十一、有妙观察智才能观察到意根的五别境心所法

第七识的心所和运作,没有妙观察智的人观行不出来,什么人有这种妙观察智呢?已经转识成智的地上菩萨才有这种微妙的观察智慧,能够现量地观察意根的运作和心所法的运行。因为大众都观察不到,所以就说第七识的五别境心所法只有一个微弱的了别慧,就像我们一般人没有明心的时候,意识所缘就有限量,不能观察第八识的运作,于是就否定第八识的存在,说第八识只是一个假名字,没有实体,不是实有的心体。

意识本来是有这个观察能力的,只是这个能力被自己的无明所遮障了而已。而意根本来是有五别镜心所的,只是众生心地染污,这些心所法被自己的烦恼障遮障住了,才观察不出来。我们的第八识本来是圆满光照一切法的,只是因为我们的无明给遮障住了,观察不到祂的光明。我们与佛本来是无别的,只是因为无明,而遮障了第八识的光明,不能让祂完全彻底地显发出来。

一切法都是本来具足,不是后天出生,不用后天新学,只要去除染污,去除无明,一切光明都会显现出来。所以一切法都无所得,自己本有的家珍,非从外得,家中的宝藏不从他得,只是运用善巧方便寻觅出来、挖掘出来而已。佛菩萨也都只是把自己家中的宝藏,运用善巧方便寻觅出来挖掘出来,从而得大富贵,得大自在。

第二节  欲心所法

一、意根欲心所法的推动作用

欲,指愿望、意愿、向往、希求。比如向往极乐世界,如果仅仅是意识向往,意根不向往,念佛就没有用,去不成极乐世界,必须同时有意根的向往和欲求,才能生到极乐世界,意根的向往欲求叫作深信切愿。

意根如果没有什么想法和愿望,一切事业都不能成就。意根如果不再希求三界世间法,命终就入无余涅槃,阿罗汉就是意根不希求任何世间法,断了对世间一切法的欲望和所求,命终时世间一切法都不现起了,于是意根灭去,也就没有生命和世间了。意根想要证果,向往明心见性,才能抉择精进修行佛法,不断地满足三十七道品。意根如果没有这个想法和所求所愿,就不会精进用功,意识的想法不起决定作用,熏染了意根才有用。如果意根不想学佛,意识就不能去思惟佛法,而是要随顺意根攀缘世俗法,搞世俗事。

想要,就是希求,就是欲望,意根如果没有欲,就不作抉择,不能趣向,不会采取行动,相应的法就不会出生。意识想修行想精进时,如果没有把意根带动起来,那仅仅是一个想法罢了,不可能真精进,不可能有实际行动,实际行动是由意根决定造作的。

二、欲如意足是满了意根的欲

欲如意足,是心有力量能实现自己的欲望,能够称心如意,满足自己所求,这是指意根的欲。欲如意足主要就是意根的定,如意根的意,通过意识的修习,让意根有力量达到目标,满足意根的欲望。修习禅定时,想要飞升变化的心,也是指意根,于是如来藏配合意根的思心所,满足意根的所需和欲望,让色身飞行变化。这其中虽然同时有意识的欲望,但是意识的欲望是用来带动和引导意根的,要让意根也有同样的欲望,而最终还是意根的欲望起了决定作用,欲望后边有如来藏的配合,来满意根的愿。

欲如意足主要是意根的欲,意根如意了,满足欲望了。意根有力量,想要达成某种目的时,如来藏不得不满足意根,意根没有力量,如来藏也没办法配合。其中还是要靠意识的观想和牵引,配合意根,达到目的,意根利用了六识和第八识,来实现自己的一切所求所愿。意根的力量,就是禅定力、抉择力和主宰力。

三、目的欲望就是意根的欲心所法

没有学佛之人,凡为人做事都有目的性,学佛之人没有修到心无为的时候,为人做事大凡也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性是哪个心具有的?有意识的也有意根的,有计划有预谋有步骤有手段的是意识的目的性,其中多数都是受意根的目的性而驱使,不自觉而为的就是意根的目的性。众生做事靠欲望驱使,心中都有目的性,无欲无求随缘任性而为者如凤毛麟角。

事情还没有做之前的目的性和欲望,都是意根的。也有时候意根的欲望目的性是受意识的唆使和教导而有。意根有欲望之后,才驱使六识按照自己的欲望造作身口意行,以满足意根的欲望。六识在运行过程中,也各自有自己的欲望,然后再影响和转变意根,让意根灭除本身的欲望,或者再生出新的欲望。当这个人要过来接触你的时候,肯定已经是有所求,有目的性了,只不过这个目的是正还是邪,是善还是恶而已。

如果不是一个心量广大的菩萨,如果不是心有一部分或者是全部无为性的菩萨,他说自己做事完全无欲无所求,最好不要相信他,即使心已经无为的菩萨,也有善欲,如想要教化众生,想要众生都解脱苦海等等。如果意根没有目的,祂就休息,什么也不干。佛陀的意根也都有目的性,是为了众生得解脱,没有任何个人的私利和欲望。佛陀到娑婆世界来,就是带着利益众生的目的而来,否则佛来就不会来了。有的人心有目的,意根有目的,自己却不知道,发觉不了,或者故意不去发觉。意识心不细致就无法知道意根隐秘的欲望和目的,其实也不隐秘,就是没有智慧发现。

四、作主识意根的欲起决定作用

意根如果已断饮食欲,意识即使对欲界美食多作意多看两眼,意根也不会生起贪欲,也不会想要贪吃美食,只是随缘。意根如果已断除男女欲,意识即使对异性多看两眼,也不会有后续的心行,因为意根不攀缘不贪欲,意识就不能有多余的心思和欲求。意根如果已断贪欲,对吃穿住用都不贪求,意识即使处在豪华奢侈的生活环境中,也不生贪,其吃穿住用仍然要沿袭从前的习性,这是意根的习性,吃穿住用的身口意行由意根作主,必符合意根的习性。

想要成佛,就是胜欲;想要明心见性,就是胜欲;想要断我见,证解脱果,就是胜欲。如果仅仅是意识有此胜欲,意根没有,那么意根不会作主精进修行,不会主动修行三无漏学,不会主动持戒,不会主动修定,不会主动读经思惟,更不会起心观行和参究法义,同样不会朝斯暮斯,念念在修行上。意根有胜欲,才能主动促使六识修行,让意识念念都在学佛修行上,能让意识想办法排除一切干扰和障碍,精进修行。

学佛以后,意识降伏了对肉食的贪欲,知道吃肉与众生结恶缘,有恶果,但是意根没有降伏对肉食的贪欲,当遇到肉食时,意识知道不能吃,意根却有点想吃,意识就劝导意根说,不能吃肉,应该吃素,意根就暂时忍着。可是一会意识不劝导时,一不注意,意根就决定吃一口以解馋,于是就吃了一口肉;意识随顺了意根,放松了警惕,意根就决定再吃一口;如果意识不谴责意根,意根就会放纵自己,不断的吃起来,最后意识就控制不住意根,索性就吃吧,反正已经吃了。戒烟失败,也是此理,戒赌、戒毒失败,都是此理,意识实在管不住意根了,意根的习惯远远大于意识的理智,于是意识只好随从了意根。

所以只有意识修行,意识断烦恼,而意根不断烦恼,就不是真正的断烦恼;意识断我见,意根不断我见,也不是真正的断我见;意识明理,意根不明理,不是真正的明理。没有一条腿能走路的,意识意根两条腿必须同步,或者一前一后紧跟着,才能走好路。心向善的人,几乎每个人都有意识引导劝导意根的经历,因为意根不明理,不知好恶,就要麻烦意识多做工作,多开导意根向善,然后身口意行才能善。意根有作主性决定权,只此一点,就表明了意根的强大功能作用。从种种事例来看,意根如果没有希求,没有欲,一切法都不成立,都会消失,必在无余涅槃中。

五、内心失望是因为意根欲求不满

第八识总是尽量配合意根的思心所,尽量满足意根的所有需求,没有一丝怨言。但是意根有没有福德受用,有没有种过种子,种子是否成熟,果报生长的条件是否具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这些条件不具足,第八识就没有办法满足意根所需所求。

人世间的种种不如意,就说明了第八识没有办法满足意根的欲求和需求。意根有所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才觉得不如意,如果意根没有需求,就没有不如意的感慨和觉受,因为本来就没有设定那个目标,没有那方面的要求;没有要求,没有意愿,没有欲望,当然不会想要收获果实,没有收获果实当然就不会失望和唉声叹气。当然意根设定的很多愿望,意识可能都不知,也就不知道意根为什么会不高兴,不开心,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的惆怅若失,为什么莫名其妙的嫉妒他人。

六、心想事成是意根欲心所成就的

心想事成,是意根促使如来藏成就的,代表意根愿望的实现。心想事成里面有意识的欲想,也有意根的欲想。意识的欲想,需要通过意根的胜解和审核,意根同意受熏,就能有与意识同样的欲想,于是如来藏配合此欲想,让意根所想成就。意识的欲想,如果没有让意根认可,意根不想,那意识就白想,是无用功。而意根单独的欲想,意识可能觉察不到,但是也能成就,成就时意识可能仍然不知道是意根欲想出来的,这就是意识的愚痴。

七、意根的三种烦恼趣

瑜伽师地论原文:又有三种诸烦恼趣。令诸有情流转生死。谓于胜欲。发意悕求。名初烦恼趣。于色无色界胜自体中。发意悕求。名第二烦恼趣。于邪解脱。发意悕求。名第三烦恼趣。

释:又有三种趣向于烦恼的修行方式,让有情众生流转生死。第一种是众生因为有善法欲,被殊胜的欲望所系缚,这导致自己也不能出离三界,必在三界中生生世世追求佛法,直至成佛,这是发大心的菩萨的善法欲。因为不出三界,就有三界当中的苦恼,有些微苦受,这就是第一烦恼趣。这个胜欲,是指意根的善欲,想要一直追求佛法,自利利他,因此就在三界世间里生生死死。

第二种是众生对于色界和无色界的殊胜果报,起心希求,就被系缚在生死中,不得解脱。色界和无色界的众生,自身超胜于欲界众生,有殊胜的果报。但是众生因为希求色界和无色界的殊胜果报,希求色界和无色界的禅定,希求色界和无色界的福德享受,就被色界和无色界的果报所系缚,不能出离三界,就有三界生死苦。这就是众生第二烦恼趣求。这里的发意希求,即是意根的发意和希求,最后才满愿了。

第三种是众生于邪解脱起心趣求,而由于知见的错误和修行方法的不如理,不但得不到解脱,而且在生死的深渊里越陷越深。有解脱欲望,但是没有遇到真正的解脱法,遇见了外道法,修行了外道法,想要以不如理的外道法求得解脱,结果就被外道的邪见所系缚,不得解脱。这是第三种烦恼趣向。这也是意根对于邪解脱的发意希求,不仅仅是意识的发意希求。

无论对于正法的希求,还是对于邪法的希求,最终的希求就是由意根发起的,最初是由意识通过接触这两种法而发起,逐渐影响到意根,就开始精进修学正法和邪法,才能最终得解脱,或者是陷入更深的生死系缚当中。

八、三种有情的三种欲

瑜伽师地论原文:又有三种诸有情类。欲为根本作业方便。一为得胜欲。二为得胜自体。三为证胜解脱道。

释:又有三种众生,以欲求为根本出发点,而采取种种方法来修行,想要达到解脱的目的。第一种有情众生的欲望,是为了得到最殊胜的果报,为了证得大乘菩萨果和成就佛道,这是最极殊胜无有可比的,叫作无上法。因此就不会如阿罗汉一般取证无余涅槃,而是生生世世在五蕴世间自利利他。这就是殊胜的善法欲。

第二种有情众生的欲望,是为了得到更殊胜的五欲乐和更大的福报,结果可能会生天享福,福尽还堕。色身果报,获得天人的色身和生存环境,其结果也是生死系缚。

第三种有情众生的欲望,是最终想要获得殊胜的解脱果报,其中一种是阿罗汉和辟支佛想要出离三界的解脱果报,结果是证得无余涅槃,出离三界,得到暂时的解脱;另一种是菩萨想要获得诸佛的最殊胜的解脱,结果是得到了究竟的大解脱,证得佛地的无住处涅槃。

欲为生死因,而对大乘成佛之法的追求,能导致菩萨不入无余涅槃,永远在三界中广利有情。六识有欲,意根更有欲,主要因为意根的欲,生死才不断,轮回才不息。如果仅仅六识有欲,意根没有欲,六识的欲也不起作用,刚刚生起就会灭去,生死也必了。如果仅仅是六识断欲,意根不断欲,意根必作主有欲求,六识必造贪欲业,生死必不能了,轮回必不息。意根对三界有欲求,必不能断除对三界的贪爱,必不能出离三界。

阿罗汉因为断除意根的我执,就断除了对三界的贪爱,也就是断除了对三界的欲求,才能出离三界,入无余涅槃。如果回心于大乘的阿罗汉,因为对大乘法生起爱乐心,对大乘法有欲求,意根被此欲求所系缚,命终必不入无余涅槃,必有欲界色身五蕴而继续修学大乘法,以求明心见性和成佛,这就是通教菩萨的善法欲。如果仅仅是意识有善法欲,意根没有,那么意根不被善法欲所系缚,对三界法无欲无求,命终必取无余涅槃。

九、对三界法有欲有希求不能得解脱

瑜伽师地论第十四卷原文:复有三种。从因所生。有漏法因。若于此中。不如正理。修方便者。能生诸苦。若能如理。修方便者。于苦于因。能知能断。谓于欲界系法。染污希求。于色无色界系法亦尔。

释:还有三种因为最初发心修行的因不清净不纯正,致使这些修行者产生了有漏法,以至于不能修成无漏,不能得解脱。这三种因,一是对于欲界能系缚自心不得解脱的法,而有染污意,起心希求,贪着欲界法,不能脱离;二是对于色界能系缚自心不得解脱的法,而有染污意,起心希求,贪着色界,不能脱离;三是对于无色界能系缚自心不得解脱的法,起心希求,贪着不舍,不得解脱。这三种能生有漏法的因,如果在修行中不能如理地观察其过患,没有相应的方法去对治,最后就能产生苦恼和生死过患;如果在修行过程中,能如理观察其过患,有相应的方便方法去对治,远离对三界的希求和欲求,了知三界的苦因,就能断除苦恼和生死过患。

三界世俗法表面看都是系缚六识的,实际上最主要是系缚意根的,是意根执著于三界法,五阴才能在三界中出生和生存,在三界中生死轮回。如果意根不贪着三界法,六识的贪就不起作用,况且六识是断灭法,在投生之时已经灭掉。由于意根的贪执,业种存入如来藏中,来世必依意根的贪执和业种的缘故而投生到三界中,意根贪执欲界,就被欲界所系缚;意根贪执色界,就被色界所系缚;意根贪执无色界,就被无色界所系缚。

如果意根既贪执欲界,也贪执色界和无色界,众生就不可能出生到色界和无色界中去,必被最低层次的贪执所系缚。那么在欲界中要想断欲,就不能仅仅是意识表面的断欲,必须是内心深处的意根也要断欲,否则必不能有初禅定,也不能脱离欲界而生到色界和无色界中。对色界和无色界的贪执也是同理。

十、发愿和受戒时产生的无表色为什么有功能作用

发愿有表面意识的形式化,也有意根的真诚诚心两种。真正的发愿,一定是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就是意根发出来的,如果意根发愿,愿望早晚都能实现,因为意根有力度,能作抉择,能作主,又不灭,能去至未来世,在未来世也照样能不知不觉地实现其愿望,最主要的是有如来藏的随顺和配合。即使在意识消失或者是昏迷不能自主、更换意识时,意根都一直存在着,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如此,意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意根带着如来藏到极乐世界建造莲花,以便在往生时乘坐速往极乐世界。如果内心深处意根不想往生,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就不会有莲花出现,因为造莲花这事不由意识说了算,由意根作主,然后如来藏配合,就能造出莲花宫殿。所以说如果做事不深入意根,那么什么实质作用也没有。

当清净大愿由意根而发,与意根相应时,就会存入种子,后世意根与种子相应,与愿望相应,,就能不造恶业,并且能实现愿望,这就是无表色戒体的起用。意识在后世已经更换了,不是原来的,也不记得自己发愿了,遇事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意识的发愿,不会对后世有什么大的影响,不能形成无表色,就没有戒体的出现。所以在戒场上受戒发愿时,都很严肃认真和真诚,要用心观想,并且求佛力加持,才能得到戒体。

比如我们学佛发的四弘誓愿,以及入初地前后所发的十无尽愿,这些愿望是谁发出来的呢?首先是我们通过学佛,意识心懂得了发愿的重要性,知道发愿能够早日成佛,能够广度无量众生。意识的这些想法也在熏意根,没有熏好意根时,所发的愿都流于形式,不是很真诚。意根如果没有什么意愿和想法,没有对此生起多少作意和了别,也就没有决定心,只不过敷衍塞责罢了。当意识把意根熏染成功,意根就对这些愿望感兴趣了,有了欲心所和愿望。

意识熏意根的过程是,首先意识受熏染对发愿感兴趣,之后就把这些信息传达给意根,并且把发愿的内容都传达给意根。这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熏染,意识多次反复地思惟,不断地传达信息给意根,意根才会重视,对这个愿望生起作意。作意以后,经过触、受、想心所的运行,就了别了这个愿的内容。思量着自己发愿所能得到的好处,知道对自己有利益,能促使自己尽快成佛,也能广度无量众生。

然后意根就决定发愿,这个思量性和决定是祂的思心所的作用。第八识了别以后,就随顺配合,六识七识一起,就发起了四弘誓愿,发起了十无尽愿,愿意永远利乐于众生,让自己早日快速的成就佛道。这个发愿,肯定离不开意根的誓愿,想要快点成佛,想要度众生,想要尽快取得佛的果位,所以这里有意根的意愿,有想要成佛的心行。

十一、意根的欲心所法有别于意识的欲

意根和意识心的体性,一般人很难分清,尤其是关于两个心的心所法,更难分清。因为意根的体性深细难知,心所法更是微细,没有修到转识成智的智慧程度,都很难现观意根的运作,因此不会观察心所法,就会对意根和意识的体性以及心所法有诸多误会,混淆不清之处很多。

比如有人说意根没有意愿,意根也没有想要得到什么的任何心行,想要和意愿都是意识心的欲心所,意根没有欲心所,因此意根就没有意愿,没有想要达到目的的心行。但是如果意根没有自己的意愿和想要达成某种目的心行,那么意根是根据什么来作抉择的呢?根据什么来作主宰呢?万法是如何由意根促成的?意根还是不是现起万法的发动机?意根没有意愿和目的,六识依什么去行动去造作?

这个欲心所的欲,在《瑜伽师地论》里是说:“于可乐事。随彼彼行。欲有所作性。”这是欲心所的特性,意思就是说,识心对于可乐的境界,喜欢的境界,就会随顺于自己的欲心,想要有所作为,希望拥有这样的境界,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欲望。对于六尘境界,六识心是有希求、有愿望、有贪欲、有欲求的,但是意根也有欲望有愿望,发自内心的欲望和愿望,能鼓动六识起欲心的,就是意根的欲望。因为意根有欲望有愿望,就会促使意识也有同样的愿望,并且促使六识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作主识的愿望往往容易实现,意识的愿望要经过意根的同意,由意根作主去实现。

入地以后,意根断除一部分烦恼,又降伏一些烦恼,转化成一分或几分的平等性智,意根虽然对六尘没有贪爱等心行,也有清净的意愿、愿望和愿力。无论意根是有烦恼心所,还是无烦恼心所,意根确实有要达成的愿望和意愿。

十二、六识的欲心所法不离意根的欲而有

六识的欲心所,也不离意根的欲而有,六识的所有欲望贪求,也不离意根的欲而运行,意根能调动六识起欲。依唯识的现观智而说,意根的意愿等等心行也通过意根的作意、触、受、想、思五遍行心所来实现,意根想要得到什么,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想要达成什么愿望,祂就会对此目标生起作意,就会把心引到这个境界上来。祂有感兴趣的目标时,这个作意心所在种子位,就会生起来,了别了目标对象以后,再进行思量,作出抉择。

那么意根是根据什么来生起意愿和想要什么的心行呢?那我们就要看意根的体性,意根是恒执第八识的见分为我见,认为能见一切法的功能作用是意根自己的,这是法我见;祂也执六识的见分为我见,这是五蕴我见,把识蕴当作我,这是人我见。什么叫内执第八识见分呢?意思是说意根是被第八识所生出来的,在第八识内,不出第八识之外,所以在内执第八识的见分为我见,把第八识的功能作用当作是自己的功能作用。

那么在外的意思是什么呢?意识是第八识根据意根接触法尘,再生起作意而由第八识产生出来的,那么意识心就不是意根所生出来的,两个识心属于平行对等的关系,谁也不在谁之内,谁也不生谁,都是第八识所生。既然是两个不互相归属的识心,因此意根就在意识外,外执六识,执六识的见为我见,把六识的功能作用当作是自己的功能作用,这就是人我见。

什么叫意根执第八识的见分为我呢?那意思就是说,第八识能见什么法缘什么法,意根依于第八识也能见什么法缘什么法,第八识缘见本质境,意根缘见本质境的影像。第八识能见能缘根、身、器界、种子一切法,意根缘见一切法的镜像幻化相。根身就是众生的六根,器指宇宙器世间,山河大地等等,界指三界、十八界、十法界,种子指业种。那么意根也就能够依第八识的见分,而缘第八识所见所缘的那些根身器界种子的镜像,不是原貌。第八识所缘的范围相当的广泛,包括了所有的心法和色法,意根就随着第八识,所缘的范围也相当的广泛,遍缘一切法的镜像,楞严经中世尊说意根默容一切法,就是这个意思。

意根也缘于六识的见分为我见,而六识所见的法,意根肯定是先缘先见,先作意先触、思,然后才有六识出生,六识再作意,再触思六尘,再然后意根就能知道六识所触思的过程和结果,就以为是自己了别的,是自己所见的。六识能具体了别六尘境界究竟如何,而意根不能做具体了别,不知道是什么具体内容,六识了别六尘以后,意根依据六识传过来的信息结果,也缘这个了别的结果,在这里祂们缘的本质有所不同。就是说,意根能够缘这些境界,自己本身并不知道这些境界内涵都是什么,依着六识的了别,才能知道,祂就以为是自己知道的,于是就想让六识经常去做了别,不想让六识心灭去。这里就有了意根的想心所,以后就会涉及到意根的思心所的现行。

比如说意根生生世世贪爱美味,贪爱的习气现前时,第八识变现出美味食品的内相分之后,意根依第八识的见分,而有了自己的见分,于是就生起了贪心所,想要品尝和拥有这些食品,对食品生起了兴趣和意愿。而祂不知道这些食品只是一个影像,并不真实存在,于是就会作意于食品的影像,触食品的影像,想要品尝,五遍行心所法就会现行运作出来。最后思心所作出品尝的决定,想办法得到美味的食品。其实并不是祂品尝和拥有,是祂促使六识和合起来品尝到食品,意根只是愚痴地把六识品尝食品的功能据为己有,认为就是自己品尝了,享受到了,于是心满意足。

十三、祖坟风水问题说明意根有欲心所法

比如说坟地(众生过去世的坟墓)。过去世的坟墓是众生的第八识所执持、所缘的,意根根据第八识的见分,也缘于这个过去世的坟墓,当然是缘坟墓的影子了。于是对坟墓生起作意,触了以后,对坟墓就有了领纳领受,领纳以后,祂就了别了坟墓的状况;了别了以后,生起思心所,思量着如何处理,然后作出了决定。祂看到这个坟墓已经很糟、很破烂了,荒草遍地,无人管理,就生起思心所,不希望有漏洞,不希望破旧不堪,不希望有荒草等等,决定让自己前世的子女把这个坟墓修理一下。

意根生起了这样一个决定之后,第八识了别了祂的这个思心所,也了别了这个作意,于是就配合祂。但是第七识做不了什么事,因为这个坟墓是过去世留下的,而这一世的意识心不知道,不能让自己这一世的五阴去做。意根就决定去警觉衪过去世的有能力做这事的子孙后代,让他们来修理这个坟墓。第八识了别了意根的思心所,就配合意根去警觉和告知衪前世的子孙,就会让这些后代们出现一些磨难和不顺。

前世的子孙是谁在哪里,意根并不知道,而第八识里都有记录,就是存有种子。第八识了别了种子,缘种子,就会顺藤摸瓜,找到前世的子孙,当然这里就有众生的第八识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互相影响的关系。意根依第八识的见分也就了别了这些事,于是第八识就会依顺于意根的意愿,对这些子孙制造一些磨难。出现磨难以后,子孙们就会找人看风水,知道是祖坟的事,就会去修理祖坟。意根知道自己的坟墓修理好了,就不再去找子孙麻烦,子孙们就安宁了。

这些事都跟现世的意识心无关,意识心一点也不知道,也没有参与其中,都是意根带着第八识做的。从这个事例就知道,意根是有意愿,有想要的心行,有愿望,有想法,这就是欲,意欲何为的意欲。祂有想要的心行,才会作决定作主宰,祂有意愿,有感兴趣的事情,祂才会攀缘,才会去作意。第八识就根据意根的思心所和作意,配合意根运作,这里面根本就没有意识心的事。这些事情,我们的意识心全都不知道,而第八识与意根就把这个事情做了。祂前世的家人,就会修理这个坟墓,意根目的就达到了,而有目的就是欲。

从这件事情我们看到,意根是有意愿,有想要的心行,有目的性的。祂有一些了别慧,有慧心所,足够意根去作决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心愿。祂能随着第八识而缘法,所缘的范围都相当的广泛。这说明意根做事的范围非常广泛,祂的本事是了不得的,祂可以带着第八识,什么事情都做,前提是因缘条件要具足。所以意根的意愿,祂想要的心行,祂有感兴趣的事情,就决定要去做,因为祂有一个后台,就是老板、跟班或者是伺者,那就是第八识。

十四、极乐世界的莲花台说明意根有欲心所法

比如我们学佛人,希望通过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六识心通过学佛,了解到极乐世界是多么的殊胜和庄严,意识心就生起了希求和向往,这样也就熏染了意根。意根缘于意识的思惟和对佛法的学习,就会对极乐世界生起向往,有了往生的意愿,极乐世界感兴趣了。所以意根肯定有感兴趣的事,有意愿,于是意根就发愿,想要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意根被熏染成功了。这样的发愿就是诚心而发,意根没有被熏染成功,意识心发愿,是有口无心地流于形式,心不虔诚,愿力作用就微乎其微。

当意根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之后,意识心更努力地学佛念佛,心不退转,也不动摇。这样意根就对极乐世界生起作意,第八识就随顺配合意根,现起极乐世界的影像,意根对这些影像经过触、受、想、思之后,就决定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造一朵莲花宫殿,准备自己往生用。第八识就随顺配合意根,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造这朵将来准备往生所乘坐的莲花台。至于要造什么品质的,是金刚台还是紫金台,还是普通的杂色的莲花台,这要视五阴的修行功德而决定,五阴学佛修行的业种是随时都存在第八识里的,造莲花台时,第八识要根据五阴学佛修行的净业来变造,丝毫不会乱造。如果净业的业种改变了,那么莲花台的品质也会发生变化。这个果报的事,意根就作不了主了。

所以众生在三界世间里生存,到底是什么在作主,我们就清楚了。意根要作主宰,却没有相应的业种,第八识也没有办法,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八识再怎样会做饭,能做出多少美味佳肴,五阴也得把米面粮油准备好。在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变造莲花台这件事,我们的意识心都不知道。这就说明,意根是有自己的意愿和愿望的,祂有想要的心行,有感兴趣的事情,这就是欲心所。所以意根能通过意识的熏习,发起往生的清净大愿,第八识了别祂的心行,就会配合祂,把这朵莲花台变造出来了。

如果五阴修行懈怠退道心了,意根不想要到极乐世界去了,那么第八识也了别意根的心行,就不执持和造就那朵莲花,那个莲花慢慢枯萎,最后就消失。从这件事情说明,意根是有意愿的心行,祂是有想要做和不想要做的心行,就是欲。所以学佛发愿,主要是靠意根来发愿,只要是从心往外真诚的发愿,就是意根的发愿,是意根的意愿了。

十五、阿罗汉出灭尽定说明意根有欲心所法

比如说俱解脱的阿罗汉,打坐入到灭尽定里。在灭尽定里,只有第八识与意根,而且意根的受和想两个心所也灭了,只剩下作意、触以及思这三个心所。阿罗汉打坐入定以后,第二天还要出定,因为他们有色身存在时也要托钵乞食,也要吃饭。到了第二天应该乞食的时候,意根就想要出定,为什么意根能知道到了吃饭的时间,到了托钵乞食的时间了呢?因为时间是根据太阳升起的光明度来决定的,时间是依据物质而有的,依着第八识而显现的一个假法,叫作心不相应行法。第八识能缘于太阳光,意根依第八识所缘,祂也缘太阳光,当然是缘太阳光的影子,就知道大概是什么时间了,于是就想出定。

这里根本没有意识心的一点事,因为意识心是不存在的,全部是意根的作意、触和思心所的运行。意根根据什么想要出定呢?祂缘于第八识变现出来的太阳光的影像,知道什么时候该出定,去托钵乞食,或者知道太阳到哪个高度了,时间上属于哪个时辰,这个时候应该出定了,所以祂就想要出定。第八识了别到意根想要出定的这个思,就会出生六识,那么这个阿罗汉就出定了。

从这里来看,根本没有意识心的欲心所现行,前六识的欲心所都不存在,因为六识都灭掉了。但是这个阿罗汉到时还是想要出定,这个有出定意愿的就是意根的欲。意根作意于太阳光,触太阳光,思量着是否到出定时间了,然后就作决定作主宰,要唤出意识出定。这里意根没有受和想两个心所,凭着意根的作意、触与思心所的运行,就能达到出定的目的。

十六、外道出无想定说明意根有欲心所法

比如说外道修的无想定。什么叫无想定呢?在这个定里,六识心都灭了,无觉、无知、无想,只剩下第八识和意根。它和灭尽定的区别就是,在这个定里意根的五遍行心所作意、触、受、想、思都存在,而灭尽定里意根没有受和想两个心所。灭尽定里的意根已经断掉了对五阴的执著性,而在无想定里,意根仍然执著自己的色身,不肯灭掉。外道入到无想定里时,因为对身体有执,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出定。

为什么会出定呢?因为意根长期不能通过六识了别六尘,意根毕竟没有灭掉无明,某时就会因为一念无明妄动,想了知六尘,就会作意于第八识变现出来的内六尘,生起思心所,决定要了知六尘。第八识了别了意根的这个作意和决定以后,就会出生六识来了别,这样外道就会出定了。这里也没有意识心的欲心所,完全是意根想要出定的想和意愿,就是欲心所。所以意根有想要做什么的心行,有意愿,祂的意愿就是欲了知六尘境界,于是出定。

十七、睡觉醒过来说明意根有欲心所法

我们每天晚上都睡着,无梦无想了,到第二天早上应该起床时,就能准时起床。在起床之前没有六识,没有六识为什么还能起床呢?是因为意根想要醒来,想要有五阴活动,这就是欲心所。为什么想要起来呢?因为意根执色身五阴,攀缘五根和五尘,五阴的一切活动都由意根来掌控。天快亮时,意根缘于第八识的见分,而能触第八识变现的太阳光的影像,就知道天快亮,应该起床了。祂就想要有五阴活动,第八识当然会配合出生六识,于是就醒过来了。

所以这里还是有意根的意愿和想要起床的心行。意根有了意愿和欲,作意心所就生起,祂作意于阳光,领纳了别了阳光,生起思心所,就作出决定,让意识生起。第八识根据意根的作意、触和思心所,就知道了意根的心思,于是现起六识,众生就醒来了。醒来的这一法,完全是根据意根的想要醒过来的心思出现的,是第八识了别配合意根的意愿、意根的作意、意根的思心所,来完成的这个事情。

十八、从昏迷中醒过来说明意根有欲心所法

众生昏迷的时候,六个识都灭了,但是第八识在,意根也在。意根因为六识不现起了,六尘的境界祂都不能了别,身根也不能运作,祂就想要五阴赶快醒来了别六尘,进行五阴活动,这是意根所需要和执著的。让五阴活动起来,让六识不断了别,随着六识的了别,祂才能有所了别,随着六识的知,祂才能了知,所以六识的见分,祂也缘。因为祂缘六识的见分,就希望六识总现前,希望六识总了别六尘,意根总有这个意愿,这也就是欲,欲知六尘具体相貌的欲。因为祂自己不能了别六尘具体内容,就要用六识来帮助自己了别。

既然昏迷当中没有六识了,也就不能知具体六尘为何,这是祂所不愿意、不情愿的,于是就思量着要从昏迷当中清醒过来。祂依据第八识对色身状况的了别,就知道色身的状态,思量着是否具备清醒过来的条件。到某一时刻,色身状况恢复一些的时候,就决定让意识心生起。第八识了知意根的意愿决定以后,在身体允许的状态下,就把六识现起来。

有时身体状况实在是不允许,第八识就不能变出六识。因为这个五根可能不好用了,色身毁坏得很严重,或者昏迷得太深沉,第八识生不出六识来,那么意根知道这种情况后,就暂时放弃。当意根彻底放弃时,就会进入中阴身阶段,重新要个能用的色身。等到第八识了别到身体状况可以了,意根也缘于色身身根,知道色身这时候有些好转,就想要五阴从昏迷中清醒过来。第八识随顺于祂,把六识生出来一个或者六个,这时候众生就慢慢从昏迷当中清醒过来了。

十九、购买玉器的行为说明意根有欲心所法

意根根据六识的见分,缘于六识的见分,把六识所见的内容当作是自己所见的,当作我所有。贪爱现前,就会生起执取的心行,就有了想得到的意愿,有了想要的心,就是欲心,祂对什么感兴趣,就对什么生起作意。比如说,眼识与意识同时看见了一个玉器,眼识看见这个玉器,两个识生起了欲心所,喜欢了这件玉器,想要拥有这件玉器。意根根据这两个识的见分,也了别了这个玉器,也有了兴趣,就生起了意愿,想要拥有这件玉器。

祂就作意于玉器,然后领纳玉器,了别玉器,最后祂就决定买下这件玉器。第八识根据祂的作意和思心所的决定,就配合六识商讨价格,把这件玉器给买了下来。意根根据六识的欲心所,可以生起自己的意愿、贪求、想要的心。祂的思心所、五遍行心所就运作起来了。意根感兴趣什么,就会对这个目标不断的生起作意,不断的触,不断的领受,不断的想,不断的造作,第八识就根据祂的决定,满了祂的愿。

以上是意识心熏染了意根,让意根也贪。有些时候是因为意根有贪欲,去熏染意识心,让六识心生起贪爱,有时候二者是一拍即合,意根和六识经常是互相熏染。意根贪心所生起时,作意于贪的目标,六识就会出生,也生起作意,不断地触、受、想、思,一系列的心行都要出来。这里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八个识都放在一起来观行,一般人的心力远远不够。让意识把意根往好的方面熏,不要再往不好的方面熏,就是修行。

同样的,买花的行为也说明了意根有欲心所法。比如说一个人到花店里,嗅到了茉莉花的幽香气息,觉得好幽香,就生起了贪爱。鼻识和意识嗅香这个信息传达给意根,意根对这个信息产生作意,接着就触、受、想、思,了别到意识很喜欢花香,也生起贪欲,想要拥有这盆花,然后决定买下来。第八识了别到意根的这个思心所以后,就配合七识谈价格,把这盆花买回家。这说明意根有想要得到某物的心行和意愿,有买花的欲心所。这是依据六识的见而产生的,是对六识了别的内容进行再了别和思量的结果,不是直接对六尘境界生起有意愿的心行。

再同样的,喜欢音乐的行为也说明意根有欲心所法。比如耳朵听音乐的时候,耳识与意识同时了别美妙的音乐,了别以后就喜欢了这首音乐,以意识心的贪为主,生起了欲心所,想要保存下来多听。意识耳识把喜欢这首音乐的信息传达给意根,意根就对传达的信息生起作意,然后触这个信息,又感受,又了别,最后作决定:这个音乐真好听,我要录制下来,以便长期听。意根生起了这样一个思心所的决定,第八识知道后就会配合七个识做这件事情,把这首音乐录制了下来。这里说明了意根缘于六识的见分,感兴趣的心行产生出来,能生起自己的欲望,生起自己的作意,发起意愿和意乐,最后作抉择。

二十、日常生活中都能发现意根的欲心所法

比如说中午到了吃饭的时候肚子饿了,身识和意识同时了别饿这个触尘。了别以后,把信息传递给意根,意根对这个信息生起作意,然后触这个信息,又感受领纳了信息,知道了信息的内容,于是了别到胃空了肚子饿了,生起思心所,决定吃饭以及安排吃饭的具体事宜,中间还要有意识的分析。思心所一生起来,第八识了别到,就配合达成这事,六识身就开始准备吃饭,慢慢就把吃饭这件事情完成了。这就说明,想要吃饭的心是意根,这就是欲心所,是祂作的决定,祂有想要吃饭的心思和欲望。

再比如到一个食品摊前,要买一种食品。买食品之前,有人要品尝,把食品捏了一小点,放到口里面品尝。这时候,舌识和意识同时品尝这个食品,品尝了以后觉得味道不错,喜欢这个食品的味道,就生起了欲心所想要吃这个食品。然后就把这个信息传达给意根,意根对这个食品味道的信息生起作意,又触这个味道信息,然后领受、了别,知道了这个味道挺可口,就有想购买的意愿和想法,这就是欲心所。最后生起思心所,决定买下来回家享用。

没有意根的欲,就没有最后的决定,更没有后面六识的行为。意根这时是依舌识意识了别的内容再作了别,就有了执取的心行,想要拥有,想要享受这个食品。那么第八识了别到这个思心所和作意,就配合随顺祂,让六识把这个食品买回家。这就说明意根在舌识与意识的欲心所基础上,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意根也有祂自己的兴趣,有意愿,有想要的心行和欲望,执取心就产生出来了。

再比如,在意识散乱的独头境界里,意识心想起了自己从前的一个老朋友,以及过去与老朋友交往的事情。意识就把这个信息传达给意根,意根缘于这个信息生起了作意,然后触这个法尘,生起了受想,了别其内涵,然后决定想要见这位老朋友,这就是欲想的欲。又通过意识思惟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来见面,如何联系等等事宜,意根对这些信息再做了别。最后再决定如何安排此事,是第二天打电话,还是一会儿就打电话。生起这个思心所以后,第八识了别,就让六识找出电话本,给这个人打电话,约见面的时间地点。这个事例说明,想见这个人的有意识心的欲心所,影响了意根以后,意根也有了想见这个人的意愿欲心所,最后生起意根的作意与思心所。

以上所举的这些例证,说明了意根有自己的心行,有自己的意愿,有祂所感兴趣想要做的事情,欲心所能引发五遍行心所法的运作,以完成自己的欲望和愿望。然后第八识配合实现祂的愿望,达成祂的目的。但是有个前提,就是第八识也要根据业种,根据福德和因缘来随顺,如果不具备这些因缘条件,第八识也无能为力。这些例子说明,意根的意愿、愿望既强又明显,与意识的欲心所互相熏染互相影响。

第三节  胜解心所法 

一、意根能胜解了才能作抉择

意识把想精进学佛的打算传达给意根,把对佛法的理解传达给意根,意根充分理解和胜解了以后,才能同意意识的想法和思惟的内容,才能决定精进修行。意识能否精进修行取决于意根,意根想精进,意识才能精进。意识之所以能把意根熏染成功,就是因为意根胜解了意识思惟和了别的内容,胜解了意识的抉择和判断,意根才能依此作抉择。

意识的全部心思和心理状态,意根刹那刹那都能接收了知到,但并不是接收到了就能理解和胜解,一般人的意根并不能胜解意识全部的了别内容和心理活动,尤其是没有禅定的人。比如说意识所理解的一切法都如梦幻泡影,意识口里成天说都是梦幻泡影,可是意根不解,意识说归说,意根做归做,一点不为之动容,不理意识那套理论,那么意识所说的就是口头禅,根本没有实际用处。这样的口头禅,意识天天喊,意根如果不解,众生仍然是凡夫,直到修到菩萨的十回向位,即将入初地成为圣人了,意根才突然明了五阴世间如梦幻泡影,才胜解了意识的理论和口号。

可见甚深的佛法,意根胜解起来很吃力很困难,因为无明遮障太重了。而意识分析理解的一些世俗法,意根也许能胜解,有一些还不能胜解。如果意根胜解不了意识的思心所和分析判断的内容,就不能同意意识的任何一个抉择,意识就熏染不到意根,那么意根就不能出生智慧,不能改变自己,不能去除烦恼和无明。

意根也可以胜解第八识直接变现出来的法,第八识把业种现行出来,业缘出现,意根如果对此没有胜解力,就不能立即采取行动,作出快速应对。对面的汽车开过来,意根如果对此事没有胜解,就不知道有危险,那就不能决定马上躲开,众生永远都不能躲避危险,不能到寿而终。第八识随时把色身的情况显现出来,意根了知以后,如果胜解了,就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处理色身出现的情况。如果意根不能胜解色身所出现的状况,那么色身出现的不正常情况就隐藏着,得不到及时处理,直到情况明显,意识觉得非常难过了,意根胜解意识的难过,才会采取措施去处理。

二、动物的意根也有胜解力

动物们的意根也有胜解力,所以才有直觉反应,其直觉比人类还灵敏。如果不久要有灾难发生,业缘现前的时候,意根就胜解其意义,知道能危害到自身,于是意根决定逃跑,动物们就会出现各种异常的反应。动物们的意识也会观察,只是不会说话,不能表达。当意识观察得出结论时,意根就能胜解和领悟,之后就采取相应的行动。动物彼此之间,都能互相理解明白各自的想法,牠们之间有配合行动,有时配合得非常协调,这些配合行动就是意根抉择发起的,那么动物们的意根就能互相胜解各自的心理状态、眼神、表情和肢体语言,当然这是通过牠们意识心的分析判断而胜解的,从而作出了抉择和反应。

三、意根有胜解的证据(一)

意根是有胜解的,如果意根没有胜解,当重大事情突发时,意根就不能准确的了别到,并且能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比如有车冲自己撞过来了,意根胜解之后,马上调动色身躲避危险,所以才能促使色身在车撞过来时紧急避开危险。如果意根不胜解,六识所了别的一切六尘境界传达给意根,意根不能确切了知,就不能作出应有的抉择,不能如理如法地指挥六识做出下一步的行动。如果意根不胜解,意识学习的所有法,就算再怎么熏习也没有用,意根不能理解,也不能存胜解的种子,后世仍然不解,意识所学就枉费其功。而意识不断地熏染意根之后,意根也会理解和认可并作出正确的抉择,这就是意根胜解的结果。

如果意根不胜解,意识所学的四圣谛无我之法,就熏染不了意根,意根永远不能断我见和我执;如果意根没有胜解,意识所学的般若之理就熏染不了意根,意根永远不能证得般若,不能去除无明获得般若智慧,不能转识成智,更不能修到佛地,让八个识都究竟转识成智,所以意根必然有胜解。

四、意根有胜解的证据(二)

要充分的熏染引导意根,意识就要勤思惟,不思惟不观行,就无法真正如理地引导意根。识心对于所接触的法,有时候也能够如实的理解,最合理的理解,最到位的理解,不会错解和邪解,也不会误会。如果错解就没有胜解,那就无法作正确无误的抉择,其行为造作必错,必有严重的后果。如果意根没有胜解,那么意识的思惟观行理解,能不能引导意根?意根能不能受到熏染?显然不能。意识无论怎样造作,意根就是不胜解,意识的表演根本就没有用。所以意根只要受到了影响,就是被熏染了,就是胜解了意识传递过来的信息。

如果意根没有胜解,意识传递什么信息也没有用,那么意根也不会再决定让意识帮助自己去了别什么法,了别之后意根还是不懂,意根就不会决定了别,意根慢慢就会安静下来,犹如盲聋喑哑一般。实际上意根非常喜欢让意识去了别判别,就说明意根一定胜解了意识的了别内容,才会不断的促使意识了别、分别、思考、判断,然后自己就有所抉择,之后造作相应的身口意行。

如果我讲法,你们始终不能胜解,那我就白讲,你们就白学,没有什么结果,也许还会互相耽误。别人跟你说的话,如果你不能胜解,那就会歪曲他人的意思,不能做出合理正常的回应,两个人就不能交流,交流也没有用。这样人们之间无法沟通和打交道,无法生活在一个空间。七个识中,不管哪个识没有胜解,哪个识就不能正确解读对应的法,就不能作出正确合适的抉择,其结果犹如盲人,不能走路,识心无法正常运行。

五识也有胜解,五识能明白佛法吗?畜生的识心都有胜解,畜生都学佛吗?畜生的胜解力如果全部都低于人,那牠们如何准确及时的捕食?如何能生存下去?其实给你家毛毛狗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毛毛就能秒懂,二话不说就执行命令,人更是如此。一切众生的身口意行都是由意根抉择的,既然能有正确的抉择,让五阴身正常地运转,那么意根就一定有胜解这个心所法,不仅六识有胜解,意根比五识更有胜解力,比五识更伶俐得多。

意根如果不能胜解,意识说我应该去东,意根不解的话,不是到西就是不动,最后不仅办不成事,还会非常懊恼,能导致精神错乱。对面一辆车快速开过来,意根不能胜解情况的危急,就不能立刻躲开,结果是什么?开水烫到手上,意根不能胜解身体的状况,那就会一直烫着,直到身识受不了了,意根还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会是什么结果?

意根相当于国家总统,他不能亲自做的事,就会让助手们去做,自己不必事事亲为。但是如果说总统什么也不是,智慧很低劣,不能胜解,不能有欲和念,也不能有定,那你想想这个国家能好吗?贬低总统相当于贬低全国人民一样。如果汽车发动机生锈了不好使,这个汽车是不是就相当于一堆废铁?

修行不是背课文,而是实打实的智慧观行,如果观行不出来,说什么都是枉然。能现量观行出来各心心所法,也需要有相当好的禅定力和观行智慧,最起码意识意根都已经转识成智了。背别人的东西,也需要智慧,没有现量观行智慧,背错了也不知,即使背对了,也是巧合。

五、意根的自证分和证自证分证明意根有胜解

唯识这些法非常深细,开悟之前距离能现量观行唯识种智的法,差不多需要一个无量劫的时间。所以不管有人认为自己多有智慧,都不能太自信。既然八个识都有证自证分,能证明自己所了别的法,说明识心有胜解,有一定的智慧。第六识的证自证分现行的时候比较多而明显,所以容易观察,一般人也承认意识有智慧,有极强的胜解力。愚痴的人意识就没有多少反观力,证自证分不现前,没有胜解力,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搞不清楚。

第八识有证自证分,说明第八识有智慧,有胜解力,其胜解力体现在如实了别业种,不错解业种,如实实现业种而不错乱;也体现在第八识能如实如理的了别意根的心所法,而密切的配合意根,满足意根所需,产生一切法;第八识的胜解力也体现在如实了知根身器界,然后输出种子维护和改变根身器界。

第七识也有证自证分,能够证知自己所了别的法,说明第七识有胜解力,能了解自己的认知和状态,与智慧相应,因此将来才能转识成智。第七识的胜解力体现在能了别第八识所现行出来的法,并且作出正确的决定,指挥六识去运作;体现在第七识能正确了别六识所观察了别的法,了解意识的分析思惟判断的结果,而能依此作出正确的决定,产生如理的身口意行而不错乱。

其胜解力发展到极大时,就能转识成智,胜解力最大时,就能第三次转识成智,最终成就佛道。没有说意根还很愚痴,没有胜解力,没有大智慧时,就能成佛的,如果能,成的就是愚痴佛;也没有说意根没有胜解力,没有大智慧,就能转识成智,成为地上菩萨入如来家,做真佛子的。如果能,成的也是愚痴菩萨。

五识也有微弱的反观力,有证自证分,有范围非常小的胜解力,能配合意根的指令而运行。但是五识的胜解力比意根差多了,比意识就更差了,也不如第八识的胜解力,虽然第八识不能胜解六尘境界,不能胜解世间法。当意识没有智慧,观察不出来这几个识的证自证分时,几个识的证自证分照样存在和运行,不管意识是否能观察得出来。

六、七个识都有胜解心所法

对于法的胜解,七个识都有,因为七个识都有各自对应的法,如果哪个识对于自己对应的法不能胜解,那么这个识心就不能认清所对应的法,就不会出现后续的运作,或者后续的运作就会全部错乱,众生就不能正常地生活、工作和修行,什么都谈不到了。六识是这样,第七识更是如此,作主识不能胜解所对应的法,就等于天下大乱一样,想做个愚痴众生都很难,连细菌都能胜解所面对的状况,身为高级众生的人天大众,作主宰的第七识不能胜解尘境等等诸法,那要如何调控五阴身的运行?不能是像瞎猫撞死耗子似的迷迷瞪瞪的作指挥,这样的五阴身无法生存。

比如说一个人要买花这件事,去了花市见到众多的鲜花要做挑选,眼识对所见的花色要有胜解,才知道鲜花的色泽是什么,意识也要对鲜花有胜解,才知道鲜花是否艳丽和新鲜,是否是自己所要买的,意根对于鲜花更要有胜解,更应该清楚六识所见和挑选的鲜花品种色泽和价格等等情况,最后才能决定买与不买,如果不清楚,或者拿不定主意,就会继续让六识挑选和比较,直到完全清楚和满意,才作最后的决定,然后买鲜花这件事情才会结束。对于一切法都是这样,六识的了别情况,第七识意根必须都能胜解,才能推动一切法的运行,才不会错乱,让五阴身能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七、胜解心所法与慧心所法的关系 

论中说,胜解是于境印可,知境是境,信境是境,不错谬,不犹疑。比如说心对花对月时,就会胜解其为花和月,不犹疑,能够信己所解,不轻易被转,即是胜解。胜字突出了对于境界解的程度,接近于境界的真实性。但还不是最后的完全确信,也没有证得境界的真实性。所以后边还有个慧心所法,慧心所法现前的时候,才能证得境界了,确信了境界,完全知道了花和月的境界。

胜解相当于知其然,慧相当于知其所以然,一个是解,一个是证,胜解是浅慧,是慧的基础,慧是究竟的最后的认知。在佛法的修证上,胜解心所法相当于解悟,慧心所法相当于证悟。解悟要想变成证悟,要经过念心所法和定心所法两个阶段,将所解的法牢牢的印持于心中,念念不忘,修成禅定,心念定于此法不间断参究,最后心开确信,大智慧现前,就证悟了。

胜解花和月,是世俗的事,好像并不太难,只要具足世俗法的理念和知识,六根正常,没有遮障,就会胜解花和月,其中也含藏一些比较浅的解慧。而在佛法上达到胜解的程度,是不太容易的,要具足佛法上的相关知识和理念,也需要修行三十七道品,减轻业障的遮障,才能胜解,但距离证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还要完善一定的因缘条件才能顺利的证。

第四节  念心所法

一、意根有念心所法的证据

第七识到底有没有念心所,举个例子说,你在办公室里开会,临出家门时,因为家里停水,你打开水龙头忘记关掉就出来上班。在开会时突然想起这件事来,内心非常不安,就想请假回家处理这件事,又不好意思开口说,于是坐卧不宁地参加会议。我们想想这里有没有第七识的念心所呢?第七识如果不惦念水龙头的事情,不作意和思想水龙头的法尘,意识心是不会想起来这件事的,意根不触这件事,不惦记着,就不会有意识出生在这件事上。而且坐卧不宁表明是意根心里有事,使得身心都不安稳,如果念想轻微,就不会引起身体上的不安和躁动。

办公室里开会时,意识突然想起家里自来水没关,心里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个事情来呢?突然想起的事情,是意根丢给意识的,目的是让意识想办法处理。意根在离开家门的时候,就知道这就是重要,需要处理,就一直惦记着念着,直到意识安静下来,能警觉到意根给祂的信息,心里就想起来还有这件事没有处理;或者是事情少比较闲时,或者稍微有些定时,意根就把这件事翻出来,让意识了别处理,于是意识就会突然间想起来这件事。意根一直惦念这件事,第六识就会坐卧不宁,心里安宁不下来,如果意根放弃这件事,觉得没关系,第六识就不再想这件事,心里就会安宁下来了。

意识心里的每个法尘,都是意根作意触受想思出来的。所以,意识所了别的法,没有一个不是意根接触和了别的,没有一个是意根所不知道的,只是不知道细节罢了。意识所了别的三种境界:性境、带质境、独影境,意根全部都能接触和了别,之后才抛给意识,让意识处理。意识不可能无缘无故自己单独了别法尘,不经过意根不用根尘相触的,不会出生意识。

第七识没有念心所,是对地前菩萨而说,因为这些菩萨智慧不足,还观行不到这部分内容。就像佛对凡夫众生说第八识不分别,然后对开悟的菩萨说,第八识也有分别,只是分别的内容与七识不同而已;对地前菩萨和凡夫说,第八识没有证自证分,而对地后菩萨说,第八识也有证自证分,四分具足存在。佛刚成道时度人,告诉众生苦空无常无我,等众生都信受了以后,佛最后说,佛法最终结果就是常乐我净。佛说法就是一步步地诱导众生,要看众生的根基和承受能力而讲法,一点点地往真实大法上来引导,不是一开始就讲真正的最真实的佛法,那样众生会承受不了。

又比如家里母亲生病,早晨也没有吃饭,你却不得不出门上班,一边工作,心里却一边惦念着母亲。这里有没有第七识的念?主要就是意根的惦念,意识可以不念不想,忙着工作,意根一定有念想。意根有念在先,随后意识才能有念,如果第七识不惦念这件事,意识心就会安心工作,不会想起这件事。意法因缘生意识,意根与法尘相对,第八识就会出生意识,意根缘什么,意识才能分别什么。不可能是意根缘一个法,而意识却分别另一个法。所以第六识在起念想时,正是第七识作意和思的结果,是第七识攀缘和惦念的结果。

二、意根的念心所法能把法念出来

在第六识念起的时候,第七识也有念,表面能观察出来的念虽然是第六识的功能起用,但是背后深深隐藏着的却是第七识的念力作用,第六识所念起的法,都是第七识攀缘出来的,第七识如果不攀缘不念着,第六识就不会出生,何况还有念想。第七识如果对某一法尘不作意和起思,第八识就不会出生第六识起念想,第七识没有被降伏,攀缘就不断,念想就不停,第六识就会不断念想,念念相续,这样定力就难修了。

有人说地前菩萨和凡夫的第七识没有五别镜心所法的前四个,因此第七识没有念,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不能证得和观察到意根,第七识的念心所法和其它心所法的功能作用无法了知。因为第七识的心念力太深细了,智慧和定力不足,就不能证得和观察到。随着各人修行程度的不同,心所法都要发生改变,原来心所法里有烦恼有恶习气,修行到烦恼消失,就转变成无漏,心量增大增广,心所法就改变了。

禅定增强以后,智慧增长,念力增强,变得广大而深细,以这样深细的念力,所向披靡,无事不办。就像观世音菩萨所说: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这里的我实际是第八识,第八识在哪个法上,哪个法本体就消失,全部显现着第八识。也可以说是意根,意根的力量强大了以后,不管念什么法,心力一到,第八识就把法现出来,法就改变了,意根就有这么大的功力。

三、意识及其功能作用也是意根念出来的

意根不念法时,意识就不出生,更谈不到念不念的。意根与所念的法相接触,想了别清楚,如来藏就随顺出生意识,意识听从意根的指令念着意根所念的法,然后才能了别法。如果意根不念法,就不与法接触,不想了别和造作,如来藏就不能出生意识有进一步的行为,就没有意识去念着法。意根不念什么法,就不会出现什么法,意识所念的法都是意根念的结果,都是意根指挥调动的结果。意识无意根的触缘不能出生,没有意根的思心所作决定就不能出生,意识不能单独决定自己的出生和一切活动,祂不是作主识的缘故,不自在的缘故。意识只是意根办事的工具,是要听从意根调遣的。

四、意根动念之后才能有意识的念

人的意识发动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动念”进行测量,然后产生念头。

动念,一定是意根先动念,作意之后,思心所出现,然后才出来意识的念头。没有意根的念,就没有意识的念。参话头里,最终是把意根拴在话头上,念念不忘,朝斯暮斯,最后才能破参。这也是意根动念头的结果。意根动念之后就作意,五遍行心所法开始运行,法就产生了。有具体内容的念头,就是意识的念,意识的念还没有出生没有具体内容时,完全是意根的念,即使意识在有念头时,也有意根的作意触受想思,也有意根的念头,如果没有,意识马上消失不见,意识不能单独有念。根尘相触,识现行,根一旦不触尘,识立时消失。

五、一切法都是意根念出来的

有人说意根没有想和念,可是八个识都有作意触受想思心所,第八识都有想,何况意根执取性那么强,怎么能没有想?眼耳鼻舌身五识都有想都有执取性,何况意根怎么能没有想?如果意根没有想,没有了别和执取性,意根就无法再进一步的因为想而作决定抉择,后面的法如何能出生?所以意根一定有想心所,才有一切法在心中出现,才能维持世俗界的生存。只有在灭尽定里,意根才灭去想心所,才能安然入定,意根才可以在这个定中灭去思心所,五阴身灭去,入无余涅槃,解脱于三界。

至于说念,第八识也有念,六祖在坛经里讲,真如无念无不念,第八识本身虽然没有七识那样的念,没有七个识那样的心识活动,但是一切法都是第八识念出来的。八识规矩颂里说眼耳鼻舌身五识也有念,能念五尘境,意根比五识更活跃伶俐,比五识重要无数倍,能决定一切法的存在,那更应该有念了,不可能比五识还笨拙,还迂腐不堪。

如果意根没有念,祂什么法也不念的话,第八识就不能配合意根出生意识出生五识,按照意根的想法去造作,或者是出生其他一切法。意根念着法时,第八识才配合意根的念和抉择出生意识了别或者是回忆,或者是想象,或者是分析判断推理思惟。没有意根的念,意识就无所作为,甚至连意识都不能出生。

意根念的作用,比如意根念念想发财,就促使意识绞尽脑汁想发财的渠道,任何机会都不放过,意根如果没有这个心念,意识就不会如此造作。真正的修行人意根没有这样的发财念,其心就清净。但是修行人的意根有修道的念,念念都是修行,意识心里想的都是佛法。有的人意根念念想出家修道,意识就要时常为出家做准备。有的人意根非常想往生极乐世界,念念都是佛,意识心里就念念都是佛号,无论出声还是不出声,甚至能预知时至,感应到阿弥陀佛来摸顶告慰。

如果意根想念某人,念念都是某人,于是意识心里就会出现某人的形象,甚至做梦也能梦见某人,也许大白天还会与某人不期而遇,这都是意根念出来的,如来藏也没少帮忙。意根如果要惦念某些人事,晚上有可能睡不着觉,或者睡觉也睡不实,意根心里有事,意识就不能完全灭去,总要生出来帮助意根考虑一些事,早上意根也会促使意识早早就起来,以免耽误什么事。

念的定义概念,不仅仅是念着过去的人与事,也包含了念将来要出现的人和事,没有的人和事,意根念着念着,人就出现了,事就发生了。这种情况每个人都会出现,就如俗语所说的:说曹操曹操就到。念着某人,某人就出现了,念着什么事,什么事就发生了,心里盼着什么事,什么事就会出现。为什么会这样?还是如来藏了解意根,体贴意根,只要有可能,如来藏就不会让意根白念,甚至念恶事,恶事照样也会出现。所以有些老人就告诉子女: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心里也不要想不吉利的事,凡事都要往好处想。这是因为意根的念能实现的缘故。

六、一切法都是意根动念之后的结果

佛说意根默容一切法,默容等价于遍缘。最主要的是,第八识不能单独变现任何法,不能单独执持任何法,必须有意根参与,否则无余涅槃里第八识也能变现法、执持法,那就不安静了。意根是三界法现起的根本动力,任何一个法现起都是意根推动的结果,第八识不可能单独运作。那就说明一切法上不仅有第八识的运作,也有意根的运作,那么意根就能缘于一切法,一切法上都不缺少意根的运作。意根对一切法推动的作用,就是一种深深的默默的心念力的作用,意根没有无为性,不想寂寞时,心念什么法,什么法就出现。意根若无为,心念寂静,不喜喧闹,世间就寂静,也许连世间也没有。

即使意根不愿意接受的果报,不愿意遇到的事情,也是因为意根的缘,意根当初的念力作用,第八识才把业种现行出来,不可爱的果报就出现了。如果不是这样,阿罗汉还有业种,在无余涅槃里,第八识就应该把业种现行出来;如果能现行出来,就不是无余涅槃境界,第八识就能单独造作有为法了。

意识不能有单独的任何一个功能作用,都是与意根绑在一起的,也都是意根协助和指挥的结果,意识不能脱离意根而有自己单独的运作,所以说意根的作用是非常突出和重要的。而意根也不能离开如来藏有单独的功能作用,都是随同如来藏一起运作的,是如来藏配合的结果。

七、万法出现之因是意根心动

既然是意根心动万法现前,那什么叫作心动?心动就是念起了,想要有所造作,思心所出现,如来藏了知,马上配合变现万法,心动的结果就出现了,一切法都是意根心动的结果,无一例外。

那么意根有没有念,有没有欲,有没有胜解?意根如果没有心念,百无所思,那还叫作心动吗?那就是心不动了,意根思念的力量相当大。意根如果没有欲没有念,靠意识心的心动,难道万法就能出现吗?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意识,也是万法之一,也是意根心动的结果;况且在意识心动之前,境界早已经出现了,先有境界后有意识;再况且意识尽管心动,意根不动,如来藏就不能随顺意识而变现万法,一定是随顺意根变现万法,万法出现就因为意根的欲和念。

八、特殊的记忆功能证明意根是有念的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走到某些地方时,会突然感觉到自己曾经来过这个地方,但是却怎么也想不起什么时候来过,后来仔细想想,好像又没有来过。可是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不仅如此,有些人在看到素未谋面的人也会觉得这个人很熟悉,就像很久前已经认识了一样。

这些现象说明意根是有记忆功能的,只是不能回忆,回忆是意识的功能作用。但是前世的人事,意识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因为意识不能去至后世,每一世的意识都是新的,与前世没有连接性。而意根生生世世不灭,与五阴身的前世永远有连接性,就知道前世五阴身的人事。所以今世走到某个地方,意根就知道自己经历过,就会让意识有种特殊感觉,于是意识就觉得很熟悉和特别,但不知道为什么,意根知道却不能表达,遇见某些人也是同理。这说明意根有记性,只是不能表达,也就不能回忆,或者说意根表达的意识不懂,意根回忆的,意识不了别就不知道,于是世人就把意识自己不知道的否定掉,说没有、不是、不存在,这样很省心省头脑,就是无法再出生智慧了。

意根能沿袭从前的心行,能了别从前所经历过的事情,甚至无量劫前的事情,意根都知道,说明意根是有记忆功能,但意根的了别慧差,并不知道事情发生的具体细相,粗相肯定是知道的。比如众生第一次见到前世的亲人时,莫名其妙的哭泣、流泪、感觉亲切等等,意识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意根心知肚明,知道两个人前世的关系,于是表现与遇见他人时不同,哭泣就是意根让六识不自觉的造作出来的。遇见前世曾经杀过自己的人,意根也能知道,忆得起来,就表现为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于是找机会就把仇人杀了,一报还一报,业种结束。

再比如资料记载,憨山大师是苏东坡再来,遇见苏东坡的遗留之物时,感觉很熟悉,似曾相识。这个感觉从何而来?意识没有修出神通,根本不能了知前世当苏东坡时的事情和用过的物品,况且意识对自己这种感觉也是莫名其妙;如来藏又不了别六尘,只有意根能了别这些物品,记得这些自己曾经用过的物品,就知道是前世自己所用过的,于是警觉意识,意识就感觉亲切和熟悉。意根这个知,可能不太细致,知道自己曾经使用过,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涉及到的主要人事物都是什么,再细的可能就不知道了,但知道这些就够了。

在六尘上,有前六识来了别细相,意根在六尘上的了别,自然不需要太强的功能,否则意识就没有用了。意根在六尘外的了别,也很伶俐,反应也很快速,不需要意识配合了别,意根也能作出极其快速的决定,思心所运作的也非常快速。这些事情都说明意根有其特殊的记忆性,这些记忆就说明了意根是有念力的。

九、意识突然明白了就是意根念的结果

有解不开的问题,心里并不想了,突然脑子里就有了答案,这是怎么回事?意识解不开的问题,就搁置下来不管了,但是意根没有放弃,一直在暗暗地思量着,意识并不知道。但到一定时候意根就能想明白了,然后意根告知意识,意识就明白了。有些时候意根冒念头时,意识就要压制克服,有时能压制住,有时就压不住,因此说意根有念,只是太深细,意识没有智慧时无法了知到。我们不能再说意根没有念了,无论怎么想,也知道意根一定有念,否则一切法如何出现?

十、沿袭前世的习惯说明意根有念心所法

看到美食,习惯性的流口水,贪心完全表现出来了,这正是意根贪吃的习气。贪美食的习气是从前世带过来的,意根如何沿袭了前世的贪食性,如何把前世喜欢美味的特性带过来的?很多人习惯性的到就寝时间就熄灯睡觉,这是今世养成的习惯,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是到睡眠时间就睡觉,根本不用意识心思惟和提醒,意根自然就知道到睡觉时间,自然的就安排睡眠。而且动物们的意识也不能知道时间,不可能给意根提醒时间,动物们到固定时间自然就能睡觉和清醒过来。那么意根这个习性是如何出现的?祂如何知道睡眠时间,如何知道应该睡觉的?

而且在早晨,意根习惯于到点就醒过来,更不用意识思惟和提醒,况且也没有意识,意识是意根唤醒出现的。那么意根是如何知道起床时间的,祂根据什么知道应该醒过来?难不成意根能记忆时间?能记忆地点?能记忆饮食?能记忆前世所经历过的一切事情?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眼红和情绪高涨是意根指挥造作出来的,前世的仇人今世相见,莫名其妙就起恨意,难道意根能记住仇人?

阿罗汉每天晚上入定时,早晨习惯于到点就出定,定里根本没有意识心,意根是如何知道出定时间的,如何知道应该出定了,祂根据什么作判断?难道意根能记住时间和出定这件事吗?阿罗汉入灭尽定时,只有意根和第八识,没有意识。即使定里有意识,意识也不能思惟,不能传递给意根时间方面的信息。遇见某个人时,意识糊里糊涂的喜欢,莫名其妙的不喜欢,就是意识受意根操控,糊里糊涂莫名其妙的感受。意识不知道为什么,意根知道却说不出来。那么意根凭什么知道的?

所谓的习惯,就是第一次经历某种事情以后,其心行表现作为种子存在如来藏里,第二次再遇缘时,种子现行,意根与种子相应,再次表现出第一次时的心行,又作为种子存在如来藏里,以后无论什么时候遇到同样的缘,意根的心行表现都与从前一样,甚至惯性更大,这样意根的习气越来越重,习惯性越来越大,不仅包括前世的习惯,也包括现世养成的习惯。在身口意行出现的时候,意根意识的心行,如来藏也要从头至尾完整的收藏,不可能有所遗失。

从业种的输出到身口意行的造作,再到记录收藏,如来藏都事无巨细的亲力亲为。在这当中,意根的心所法运作,各种心行的表现,最终都要成为种子被如来藏收藏。之后,如来藏再输出业种时,意根的心行就与业种相应。那么意根从前习惯于什么,现在也要习惯于什么,意根决定造作身口意行,六识的心行也符合意根的心行,表现出的是意根的习惯。意根从前喜欢美食,现在遇到美食,贪爱美食的心行就要现行出来,因此意根生起贪爱心行,让六识对美食欣赏、嗅、品尝、流口水、心生欢喜,六识的贪相就表现出来了。这一切心行又作为业种收存,意根贪食的习气就更重了。所以意根能够沿袭前世的习惯,说明意根是有念力的。

十一、记忆是意根的功能作用

问:刚才遇见一个人,交谈了一会儿,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这件事是记忆在意识里,还是记忆在意根里,还是二者都记忆?有什么区别和不同?

答:任何经历过的人事物理,首先是落在意识里,意识也许能记住,也许记不住。当意识记住了以后,也许能记在意根里,让意根也记住,也许不能记在意根里,意根记不住。一可能是因为意根不感兴趣,二可能是因为时间短,意根来不及了别和记住,以至于印象不深刻。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意识没有引起重视,没有记住,可是意根以前遇见过,比较熟悉,不用意识特意记,意根自己就能记住了。再以后,意识并不想这件事,却能自动自觉的想起来,自己也觉得奇怪,就问自己说:我为什么总想这件事呢?这就是意根忆念的结果。

如果说一件事只是存在意识里,意根没有印象的话,那就不能再回忆得出来了。因为意识会随时随地灭去的,意识一旦灭了,一切记忆就断了,以至于一事不知。可是意识再次出现时,为什么还能想起来之前的所有事?那就是意根记忆住了,让意识想起来经历过的事情。意识是否要回忆一件事,是由意根作主决定的,是意根需要回忆来处理这件事,这才有意识的出生并回忆。

假如一件事只是存在意识里,那么意识如何才能回忆呢?意识是自生的吗?是时时刻刻刹那刹那都在一切法上存在的吗?显然不是。这件事过去了,意识就在这件事上消失了。之后要如何回忆呢?意根不让意识思考,意识能否出生再思考?意根不让意识回忆,意识能否出生再回忆?都不能,意识没有自主性,不能自由自在一直存在。意识存在的前提是由意根一直触尘,意识不能自主祂要如何主动出生,再主动回忆,祂不能成了作主识来代替意根。

如果能认识到意识就是为意根服务的这个真实理,理清意根与意识的主动与被动关系,一切法都好办好解决了,尤其是唯识的问题。

十二、意根记忆意识才能回忆

问:有人说意根的攀缘性是极广大、极深远的,无所不缘,所以意根无法记忆任何事情,记忆这一世的往昔事物,一直都是意识觉知心的事情,与意根无关。这样说对吗?

 答:这样说不对。意根虽然攀缘的法很广,专注比较困难,但是意根所经历的一切人事物理,还是能记忆的,只不过不能如意识一般的回忆,让意识清楚。意根想要处理自己所记忆的法,必须让意识回忆,意识回忆出来六识才能进行具体处理,如果回忆不出来,就不能处理,意根没有六识工具,自己不能有任何造作。

如果意根对于记忆的法不想做任何处理,不认为有多重要和必要,就不会让意识去回忆。意识是否要去回忆完全在于意根的指挥、调动和控制,在于意根的意愿。意根前世所经历的事,如果需要特殊对待和处理,也会让意识回忆,但是意识没有经历过,就回忆不出来,还会觉得莫名其妙和不可思议,有些糟糟懂懂的样子,意识聪明一些的就会半懂半不懂,似懂非懂的。比如说走在某个地方,意识就会觉得自己很熟悉,却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到过这里,可是意根是知道的,祂知道自己前世到过这里,现在经过这里,就会也让意识知道和感受,可是意识回忆不起来,受意根暗示才觉得好像经历过似的。

遇见某个人也是这样,在遇见自己三五岁以前熟悉的玩具和事物时,意识觉得很亲切,有种特殊的感受,意识却说不清楚。这是意根暗示给意识的,意根知道这些事物,只是不能回忆,不知道细节,就警觉意识。所以意根一定有记忆功能,记住了却不能回忆。当意识有神通时,就能依靠意根回忆出生生世世的事情。但是意根不需要时,意识即使有神通也不会去回忆和了别,还是受意根指挥和控制。

回忆是意识独有的功能作用,由意根作意促成。意根为什么能作意和决定让意识回忆?因为意根经历的人事物能记得住,之后想了别细节,于是根尘相触,意识出生就回忆所经历的人事物理。如果意根不缘、不决定了别经历过的人事物理,就没有意识出生和回忆。所以记忆不仅是意识的功能,也是意根的功能,意根没有记住不念着,就不能触和作意,也就不能有意识的回忆了。

十四、意识的念是由意根念的结果(一)

如果是意根不念的法,意识如何念?意根与所念的法相接触,想了别清楚,如来藏随顺就出生意识,意识听从意根的指令就会了别和念着意根所念的法。如果意根不念法,就不与法接触,不想了别和造作,如来藏就不能出生意识有进一步的念的行为,就没有意识去念着法。意根不念什么法,就不会出现什么法,意识所念的法都是意根念的结果,都是意根安排调动的结果。意识无意根的触缘不能出生,没有意根的思心所决定就不能出生,意识不能单独决定自己的出生和一切活动,祂不是作主识,不自在的缘故,是意根的工具,听从意根的调遣。

十五、意识的念是由意根念的结果(二)

问:“念起即觉,觉之即无”,这里的“念”是第几识?“觉”又是第几识?

答:能觉自己有念的心肯定是意识心,有反观力,观察的比较细才能觉悟到自己的念头。意识觉悟到有念头不对以后,意根知道了也觉得不对,就会断掉念头,只有意根能作主断掉念头。这里的念,明显的是第六识的念,不容易观察出来的是意根的念。第六识有念心所,能起心念,有忆念、想念之心行,能念六尘万法,是第六识的见分和自证分功能。但是如果意根不念,绝对没有意识的出生,何况还有意识的念。意识的所有念都是意根攀缘和念的结果。

这里的觉,明显的也是第六识的觉,这是第六识反观到自己起念想了,于是不愿意有念想,意根同意,就熄灭了念想,这是第六识的证自证分功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发现是在打妄想,于是就控制自己不再打妄想。可是妄想已经出现了,再觉也是后觉,这是熄灭妄想的修定方法,不是先天就有的究竟的觉性——第八识。

意识没有智慧时,发现不了意根的念和觉。当意识觉到自己的念时,传递到意根那里,如果意根明了这件事,就会胜解意识的想法,也就觉悟到自己的念不好,于是决定不再起念,不再攀缘,于是意识的念灭去,意根的念也暂时灭去。如果意根不能胜解意识的想法,就不能觉悟到自己的念,于是意识仍然念念不断。

十六、意根的念头决定身心状态

意根一动念,牵动着整个大脑的神经中枢系统,不仅牵动后脑,也牵动前脑,然后向全身各处神经组织发布信息和命令,全身各处就会出现细胞、血液、肌肉、气息等等的一系列变化,就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意根就是以控制大脑神经传导系统来控制全身活动的,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或者愤怒或者欢喜。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要调整心态,改变意根的心行。这就要依靠意识正确而如理的思惟,如法的教导和指引,从而引导意根心胸豁达,明了更多的真理,智慧开通,不再钻牛角尖,不再有烦恼情绪,身体就健康了。这是身心相倚,心境影响色身健康的原理。

比如意根减少对色身的执著和贪着,身体中气脉运行就畅通无阻,身体发热发暖,从而强身健体,色身康泰。一旦定力增强,意根不再执身,气脉就会在全身畅通运行,运行到丹田时,身体自然发热发暖。有时意念到丹田,气脉就跟随到丹田,心自然就安静下来,思惟细密而深邃,身心调柔,气场引力大,众生就喜欢在身边围绕。

那么意念到丹田的是哪个意?如果是指意识的意,意识却不能单独无缘无故到丹田,没有意根的引导和控制,意识不能擅自出生和活动,意根的思心所不在丹田处现行,意根如果不作意丹田,意识不可能出生而念丹田处。那么是谁能意念和先意念丹田的,一定是意根。其他方面的意念,也都是意根为先导,再引导意识的念,意识都是要紧紧的尾随于意根的后面,离不开半步,所了知的一切法都是意根指定的,永远不能脱离意根。但也不排除意识出生以后,有了想法和念头,从而对意根有影响,于是意根才有了想法和念头,才会让意识继续妄想和忆念。

十七、意根的念头不易觉察

思考有浅层的思和深层次的思,层次不同,深度不同,智慧就不同。浅层的思考是意识的作用,深层次的思考是意根的功能。意识思考不太累,不太动用能量,意根思考就很累了,要费脑细胞,因为意根能调动身根,指挥身行,能让神经组织都活动起来,因此要有一定的营养消耗。

直觉是第七识的感觉,不知不觉的念头是第七识的,在意识觉知之前的念头是第七识的,说不清楚的念头是第七识的,念念不忘扯不掉的念头是第七识的,比较深细的念头是第七识的。这些念头都很深细,不容易被意识察觉到。

十八、催眠的案例显示意根有记忆功能

催眠当中对前世的回忆以及行为表现,全部是意根的行为,与意识无关,也不受意识控制。意识的心理和行为只与今世有关,与前世无关,意根与生生世世有关。但是意根只有一生一世,所以如果不受意识的影响,一切事对于意根来说都不属于太遥远的事,犹如目前一样。

催眠当中,意根都想起了什么事情?意根如果没有记忆性,那些事情是如何表述出来的?意识没有宿命通,根本不能了知前世的事情,那就不能回忆,对前世也根本没有记忆,因为这个意识不是前世的意识,两个意识没有连接性。意根把多生多世的事情都再现了出来,说明意根把前世的事情都存入了心里,需要的时候,就能记得起来,但是回忆回想需要意识来配合,否则意根有千般本事,也无济于事。

催眠当中的一切行为表现,都是意根自己的习气,都体现出意根的特性,不管催眠中有善性还是恶性,有善心所法还是恶心所法,有贪心还是嗔心,都是意根的特性。

那么意根把五阴前世的所有事情都呈现了出来,说明意根是有记忆功能的,只是意根的表述要借助于今世催眠时的意识,这时候的意识只能乖乖的听从意根的指令,不得擅自做主,不得管制约束意根,意根呈现出来的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是意根的本性,没有掩饰和造假伪装。我们要想如实的体悟意根的体性,观察催眠状态下的意根,就能了解意根,获得智慧。

十九、意根在催眠中的表现说明有念心所法(一)

一个人的意识如果很微弱,对意根的警醒作用和牵引力就非常小,这时候如果要对他进行催眠,意根就容易被催眠师诱导,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秘密都说出来。而如果意根本身很强大,有警觉力,意志坚定,就不会受到催眠师的诱导,能保守心底的秘密。有个催眠案例,催眠师想知道一个人的账号密码,就利用这个人处于半昏迷中,意识的抵抗力和分辨力非常低的状态,来催眠这个人,同时在他的头上安装了一台监测脑电波的仪器,以随时获取这个人脑电波的信息,通过脑电波来了解这个人内心里的思想念头和秘密,并且把脑电波翻译成文字信息。

可是这个人意志力很强,早有防备,催眠师问他无关紧要的问题都会如实回答,而问到有关密码的关键问题开始是胡乱回答,后来是闭口不答,但是心里的思想念头还是有的,所以仪器就能显示出这个人的脑电波的波动情况,仪器上有电流信号闪烁,并且即时翻译出了脑电波的文字信息。但到最核心的密码问题,这个人不但不回答问题,心里还舍掉了思想念头,关闭了大脑思惟,脑电波就一片空白显示不出来了,当然文字也翻译不出来了,结果催眠师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有让这个人透露出账号密码。

从这个现象能观察出什么呢?在催眠的过程中,意识非常微弱,只能起到轻微的了别作用,五识也很微弱,与意识一起起轻微的了别作用,把所了别到的催眠师声音的内涵传递给意根,把身体中的痛觉传递给意根。最初意识还能有微弱的思惟分析作用,随着昏迷程度的加深,意识越来越不清醒,以至于消失了,六识传递的六尘信息越来越不清晰,思惟分析的辅助作用就没有了,这时候差不多全靠意根自己面对催眠师的催眠指令。

在意识正常运行的时候,意根可以听从意识思惟分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而意识的思惟也差不多是围绕着意根进行的,所以意根所听从的差不多还是自己的指令,顺从的还是自己的思想。而在被催眠时,催眠师的指令代替了意识的引导和建议,意根如果意志不坚定被催眠成功,就会听从催眠师的指令,直心地毫无遮拦地说出心中的秘密。意根与六识是主仆的关系,六识负责观察和了别六尘,传递六尘信息,服从意根的指令,用身口意表达意根的思想观念。在六识很微弱的时候,意根的思想观念就显露不出来,很多功能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但是意根仍然能缘和了别六尘境,仍然有自己的主导思想。

六识微弱或者消失以后还有没有我见?这时候的我见是不是与六识存在的时候是一样的?这时候的我见是不是更明显了?其实我见就是意根所具有的,意识只是依从于意根的我见,表达了意根的我见而已。这个案例中人被催眠了,六识微弱或者消失了,意根是不是表现出了很强的我见和我执?其实一直在维护着我的就是意根。我执来源于我见,没有我见就没有我执,意根的我执强大正说明意根的我见强大。

二十、意根在催眠中的表现说明有念心所法(二)

语言是如何产生的?脑电波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身体虚弱就说不出话了?为什么身体虚弱到极点,脑电波就没有了?为什么意根怕泄露密码就灭掉念头,从而让脑电波消失?仪器测量发现,是先有脑电波,后有语言声音,语言声音是意识的功能作用,而脑电波完全是意根有想法有念头的表现,没有六识意根照样有思想活动,有脑电波。意根一有思想念头,脑电波就有波动,脑电波无关意识,意根直接灭掉意根自己的念头,没有念想了,就没有脑电波。

如果身体不虚弱有气力,在丹田处就会产生一股气,这股气往上运行到舌根的时候,就会有语言产生。说明意识的活动是受意根调控和指挥的,是围绕着意根的。当意根不想说话,不想表达思想的时候,就没有语言文字,当意根不想动脑子的时候,脑电波就波动的平缓。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意根是主是王是君,六识是仆是臣,擒贼先擒王,修行就是要在意根上使力,改变意根才是王道。

意根到底有没有念心所?在催眠状态中,意根因为有心念,脑电波才能出现,没有心念就没有脑电波。想要达成某种目的就是欲心所,意根有没有欲心所?在催眠状态中,意根想要保护心中的秘密,就灭掉念头,想要保护的想法这就是欲心所。明了、胜解尘境,就是胜解心所,意根有没有胜解心所?在催眠状态中,意根明了催眠师说话的声音内涵,明了催眠师的目的,就是胜解心所。意根坚定不移的保护心中的秘密,就是定心所。为了保护秘密,关闭了心中的念头,就是意根的慧心所。一切烦恼心所法也是以意根为主的,意识的烦恼都是围绕着意根转的,都不算回事,容易生也容易灭。只要意根没有烦恼了,意识当然就不会有烦恼了,王不让做的事,仆从怎么能做?

再看看战争时期,共产党员被敌人抓起来,严刑拷打逼供,忍受着肉体和精神的非人折磨,意志坚强的人,到死都没有背叛和出卖组织,这是意识坚强还是意根坚强?是意识有信仰还是意根有信仰?仇恨是意识的还是意根的?一切法都在于意根。意根非常仇恨一个人,可是外表却用六识装扮自己,表现的似乎很喜欢这个人。可是有智慧的人一看就知道他骨子里是仇恨而不是喜欢。在催眠状态中清晰的观察到了意根主导地位和心所法,意根的功能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二十一、意根的念力等于业力

意根的慧力和念力,一定与定力分不开,这三者决然不可分。命终时、中阴身及投胎以后,一切都依靠意根的慧力和念力。意根慧力好,念力就好,临终以意根的念力投胎,而决定后世的命运。意根的念力相当于业力,如果意根的善愿强,正念就强,说明通过修行改变了恶业之力,善业大于恶业;如果意根的恶念强,恶业就强,这个人修行不得力,临终和投胎时随强者牵。意根如果没有证得佛法,临终和投胎时就不是圣人,仍然是凡夫,有着凡夫的命运,随着命运而生死流转。如果不强大意根的智慧,不依靠意根的智慧,一辈子所修无功可用。

比如说忆佛念佛,这是正念。如果念佛没有熏染到意根,意根没有养成念佛的习惯也就不想念佛,在临终时意识弱想不起来念佛,或者是无力念佛,这时就不会与佛相应,不能感应到佛来接引,只好随业漂泊,流转生死。结果一辈子念佛,只存一点种子,命终没有起作用。只抓取意识的人,不深入修学,果报就是如此。

二十二、意根有念心所才能不自觉的念佛

如果念佛念经没有成功熏习意根,意根如果没有念佛念经的心念,没有记住佛的名号和经文,那就不可能出现意识醒过来以后,发现自己还在念佛念经,或者是意识忙完工作,回头发现自己还在念佛念经。意识不自觉的念佛念经,都是意根主导的,是意根自觉修行的状态,意根喜欢念佛念经,意识受意根主导,不管干什么都不忘念佛念经。所以说意根一定有念心所,一定有记性,也一定有胜解,否则意根不能受熏,不会总想着念佛念经。从另一方面来说,意根也一定与定力相应,变成了习惯,坚持一件事情就是定,这样意识才能恒一的做一件事。

二十三、意根为什么有记忆有习惯?

没有意识的监督和引导时,意根根据什么来思量和抉择呢?是根据自己一直沿袭下来的惯性认知,叫作习惯,也叫作经验。意根经历过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人事物理,而且从来没有灭亡过,没有断续过,因此意根没有哪生哪世,没有生生世世,祂只有一世,祂的经验极其丰富。虽然意根没有严密的逻辑思惟推理分析能力,但是意根所沿袭下来,所累积的经验,足以让祂在遇到突然的事件时,能够快速的作出反应,作出应对,而失误比较少,可谓经验老道。

从这点上说,意根绝对有记忆性,如果祂没有记忆性,就与一秒钟以前的自己和人事物隔绝,不能想起一秒钟以前的任何人事,那么意根思心所就不会决定唤起意识了别一秒钟以前的事情,一秒钟前后就分作两截,互不相干,世间里的任何法都再无法发展下去。更不用说意根能让意识回忆儿时的往事,也不会有往事之说了,一切事业可能就要休废,因为前后没有连接性,丢三落四常常发生,那就无法正常生活了。

二十四、佛是否还会生心动念

五别境心所法里就有念心所法,佛的八个识都有五别境心所法,都有念心所,所以八个识都动念,佛一念就能变现无数诸佛国土,无数化身。佛有思惟,就有念想,佛的前七识都有念,只是佛动的念,都是清净念,没有无明。佛的八个识都是智识,只要是识心都有心所法,有心所法就有念想,有识心就有念想。佛也有念头,佛也思虑,也有思想,佛也念着某些众生,念着某些事情,度众生的事,佛也想策略,想办法。

妄心,就是虚妄的心,是被出生的识心,不自在的识心,七个识都是虚妄的心。佛的七个识也是被出生的,是生灭幻化的,也是妄心。七个识出生的念,叫作妄念,众生的妄念,与佛的妄念,有极大的区别,众生的妄念有无明,佛的妄念没有无明,是完全彻底清净的。

第五节  定心所法

一、有禅定时意根就有定心所法

意根是否有定心所法,完全在个人的修持,有禅定的人意根有定心所,意识也有定心所,乃至于五识也有定心所,没有禅定的人,识心就没有定心所法。在禅定里,五识得到了降伏,不缘多个境界,意识也得到了降伏,不缘多个境界,专心于当前了别的境界,或者是不了别境界。这是意根不想缘多个境界的结果,意根得到了降伏,不四处攀缘,不对多处境界感兴趣,只关注当前的境界,这样才使得六识都不到处缘法,都处于定中,否则意根散乱,六识必散乱而无定。

当意根从意识那里明了要修定,并且只能缘意识作意的法,受到意识的引导时,就会尽量少攀缘不攀缘,即使意根有攀缘,意识也不愿意关注,久而久之,意根就不攀缘了,只关注意识作意的法,禅定就出现了。意根因其攀缘习气重,要经过很长时间,意识不断的牵制意根只缘一境,意根的攀缘就没有用了,最后被意识牵制住时,就减少攀缘作意,这就渐趋于定了,但不能像意识心那样只缘一境或不缘境。

意根作意心所和思心所现起时攀缘法尘,第八识必生起意识了别;意根到处攀缘,意识就到处了别,这样就没有定了,所以意根也与定相应,才能保证六识有定。如果意根攀缘作意,思念着某个法,意识必出生念着意根所思念的法,就不能入无想定了,未到地定也很难出现。意根如果不降伏,任何人也不能有定,意根降伏的程度不同,定的程度就不同,意识的定就有深浅之说,定的深浅在于意根。比如说面前同时有五个人,如果意根同时对五个人都感兴趣,都作意,都生起思心所,那么第八识就在五个人处,出生眼识意识,眼识意识就要同时了别五个人,那么眼识意识很难有定了。

定叫作心一境性,意思是说意识只缘一法,偶尔有二法三法,以一法为主。眼前有十个人,如果意识要有定,只能集中精力了别一个人或者是两个人,才能把这两个人了别清楚、全面。如果意根对十个人同时全部作意,意识就要同时了别十个人,那么就不可能把十个人同时都了别清楚、全面。因此意识如果要了别清楚,就要在一个时间里专心了别一个人,那么意根就不能同时作意十个人九个人,否则意识就不能专注。

思惟此理,要知道意识心是如何出生的,出生的前提是什么;再思惟观行,意识得定的原理是什么,这样就能正确了知意根的体性,也许还能证得佛法。意根与法尘相触,第八识出生意识,意识就了别法尘,如果意根同时触十个法尘,意识必然要了别十个法尘,那么意识如何有定?意识了别的法尘也是意根作意和触、思的法尘,那么意识要有定,意根必然要配合,少攀缘作意,尽量不思量法尘,这样身心就与定相应了。

二、意根定的表现

定,就是识心不动,或者是少动,或者是慢动,或者是灭。动,就是身口意行的出生和运转;不动,就是身口意行的不运行,少动就是少运行,慢动就是身口意行动得慢和微弱;灭,就是身口意行的停止和消失。这些动与不动、少动、慢动以及灭,都是由谁指挥和作主决定的呢?除了意根无他,意识无此功能,五识更无此功能,第八识听从意根的安排,绝不无事生非,没事找事。

当意识把意根降伏下来以后,意根就安稳了,攀缘性减轻了,攀缘的法逐渐减少,以至于在心行上,灭除了一些心行,减少了造作,不再拿指挥棒一边指挥第八识,一边指挥前六识,忙得不知所以。这样的话,身体上的行为造作减少、减慢、减轻,眼不看,耳不听,鼻不嗅,舌不尝,身不触,四肢不动,头不动,最后外在的身行全部停止,五识灭去;以至于修到四禅时,意根不想控制色身,不执身了,就不想让色身再动,于是呼吸停止,心跳停止,脉搏停止,犹如死人一样。但是因为意根还不想灭除了知性,还想知,意识就保持了知性而不灭,只是了知性很微弱,动得极慢极缓。

在口行上,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慢、越来越低沉、越来越微弱,最后就消失,无声了。再出一点声音,意识觉得很累很累,意根就不愿意再作主说话发声,于是决定停止出声。在意行上,由最初的妄念纷飞,到渐渐念头减少、专一,最后减弱、消失,只有一个觉知,反观力减弱,再最后觉知性反观力也消失不见,进入无想定。无想定之后,意根也不想领受和觉知境界,于是灭掉两个心所,就进入灭尽定中。

由此可见,定最主要就是定意根的,只定六识没有用。因为意根想让六识怎样,六识就要怎样;想让六识了别什么,六识就得了别什么;想让六识了别多少,六识就得了别多少;想让六识了别到什么程度,六识就得了别到什么程度,哪有六识的自主权?六识想定,意根不想定,六识就要造作了;意根不想睡觉,六识就得工作,绝对摆脱不了意根的控制。因此说不降伏意根,怎么能定,如何定?修定只此一个门路,别无他途。定,就是意根的定!

三、戒定慧最终是由意根成就的

戒定慧三无漏学,不仅仅是意识应该修学和具足,主要还是要意根也要随意识修学而具足。持戒有表面持戒,也有内心真正持戒不犯的。真正持戒,就是意根持戒不犯,内心守戒;表面持戒,也可能是假装持戒,心却在犯戒。修学戒定慧三无漏学中,如果意根不守戒行,心里散乱放逸懈怠,想造作恶业,那么意根作主,一定让六识的身口意行造作恶业,满意根的愿,所以戒律以戒意根为主。如果不戒意根,只戒六识,最终持戒就不能成就。六识不能作得了自己的主,意根想犯戒,六识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服从。意根守戒,六识必然守戒不乱动。

意根有定不散乱,才能不到处攀缘,六识才能有定。如果意根散乱,意识想定,也定不下来。意根心定于佛法上,意识才能一心专精修行,定于佛法上不动摇;如果意根动摇不定,意识就没有办法了。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定强了,意识意根才能都生出大智慧,最后转识成智;没有定,就不能出生大智慧,不能转识成智。

四、意根定了六识才能定

既然大智慧不仅体现在意识上,也体现在意根上,转识成智既有意识的转识成智,更有意根的转识成智,那么禅定是定哪个识的,与哪个识相应?意识和意根都有禅定,都与禅定相应。首先,意根把法交给意识思惟,意识先是散乱,后渐有定,由其思惟观行引起意根的关注,注意力渐趋集中在意识所思惟的内容上,这样就有了初步的定。意识也就能逐渐专注于思惟观行,随着意根注意力的增强,禅定越来越深,意识越来越专注,思惟就越来越细密,意根依之深细地思惟,就能明理,从而证法。这是由观行引发禅定,再增强观行力的方法。

另一方面,意识修定,促使意根减少攀缘,意念集中;之后,意根决定思惟法义,意识就集中注意力思惟和观行一个法义,意识的观行内容刹那刹那传入意根,意根对于传递过来的信息也许有胜解,也许没有胜解,那就也许能出生智慧,也许不能出生智慧。是否能出生智慧,也在于三十七道品是否具足,戒定慧修行的情况如何,烦恼是否降伏,心性是否调柔等等诸多因素。

如果能专一思惟,深入细密的观行,就说明意识和意根二者注意力都能集中,二者都有一定的定力。六识出现禅定的时候,意根一定有定;如果意根没有定,六识的禅定就不可能出现,因为六识有念无念是由意根决定的,意根到处攀缘,六尘境界都想了别,不想只了别一个境界,六识是不可能无念或者专注于一个境界的。

六识熏修佛法,如果能熏修到意根,影响和带动意根,意根也就有定了。意根的定,首先是指意根能定于法上,定在五阴无我这个法上来精进修学,定在三十七道品上,或者定在菩萨六度上。意根一精进起来,六识才能精进;意根懈怠了,六识不可能精进。如果意根具足了三十七道品,六识必然具足。意根是督导和掌控六识的指挥官,六识必然受意根的指挥和调遣,所以修道的关键全部在意根上。

意根作意定于法上以后,六识就能定于法上不散乱了,然后在法上六识才能作意观行。意根定在哪里,六识就定在哪里,因为六识是随着意根转的,意根的指挥棒时时刻刻、刹那刹那都要指挥六识,意根如果不定,祂拿指挥棒到处乱指挥,六识是否能定?根本定不了。所以定首先还是指意根的定,与意根相应的定。

意根定于佛法上修行,时刻念着观行五蕴的虚妄,那六识才能去观行;意根如果想要参禅,认为如来藏这个法很重要,想要证得,意根就督导着意识来参禅,意识才能定于参禅这个法上,才能精进修行大乘法。所以意根如果不定,六识就没法定。在专门打坐修出来的四禅八定中,定主要指谁的定?当然也是指意根的。如果意根没有降伏下来,意根不定于打坐上,还照样四处缘法,攀缘惦念于其他法,杂思乱想,六识要想打坐修定,灭除散乱,这是不可能的。

能够专心致志的看书、思惟和做事,都是意识的定。但是如果意根对此不感兴趣,不定在看书做事上,不专心作意于书的内容,意识是否能定?根本不可能。意根如果不定,六识就散乱得如猿猴,不能定了。尽管意识不断地专心作意,可是没有用,照样被意根牵着四处跑。所以降伏意根是修行极关键处,闻思修证都要落实到意根上,才能功不唐捐,才能有结果和果报。

所以不管是四禅八定的定,还是定于法上的定,专注于法上的专注,主要都是指意根,然后六识才能定,才能息心,才能灭除觉观,甚至识心灭掉。意根一动,六识才能动,意根指哪,六识一定打哪;想降伏六识,一定要降伏意根,降伏五阴也首先要降伏意根。

成佛也主要是把意根熏成功,让意根证得一切法,了知一切法,灭尽无始无明和尘沙无明惑,意根具足圆满了戒定慧,众生必然成佛。这个众生是指谁?就是指意根。所以维摩结经说的了众生心行,如来藏了众生心行主要是了意根的心行。众生就是意根,意根就是众生,意根把五阴当作我,那么就要断除意根的我见。

五、修定的原理

意识一上座时,就准备定,可是坐了许久也定不下来,一愁不展。直到把意根拴住,不到处乱跑,意识才渐渐定下来。意识是如何拴住意根的?意识想要修定就强行制心一处从而对抗意根的胡乱攀缘,时间久了意根知道乱动也没用,六识不愿意随顺,意根慢慢就定了下来,这时意识才能真正有定。

意识分别慧很强,知道心散乱的种种过失,从而产生了修定的欲望,此时就可通过强行的制心一处拴住意根,让意根慢慢听话调伏下来。意根先清静,意识才能真正定得下来,但意根要想清静需要先靠意识的熏染和制心一处,两者相辅相成,缺了哪个配合,心都定不下来。

意根牛被意识慢慢驯服下来以后,不乱吃草,不踏人家苗稼,意识才能安心。意识是骑在意根牛背上的牧童,意识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根牛就驮着牧童慢慢走向杏花村,学佛就是如此。意识降伏意根,是为了让意根引领自己走正路,因为意识在意根牛背上不能自主,自己无法下来单独走路,就要依靠意根达到目的地。

六、定来源于意根的少攀缘不攀缘

意根对六尘的攀缘减少减轻,才能有定的出现,如果意根只缘一法,那个定力要多强有多强。实际上这是很困难的,意根在六尘境界上可以只缘一法、二法和少法。六尘之外的法,意根也缘,比如某个业种成熟,第八识把业缘变现出来了,意根也知道;到了某时应该出定,意根也知道;身根当中出现的某些变化,意根同样是知道的。其实身根也是意根所缘的六尘境界之一,意根不能不缘,尤其是意根还执身时,身根如果有些变化,意根都能知,还会促使意识去了别比较大的变化。

意识每每修出的一点点定,都是意根的功劳和功德。如果意根攀缘重,时时处处攀缘惦念,意识不可能有定。所谓的定,正是意根减少攀缘的结果,正是意根对六尘境界的作意减少的结果,正是意根在六尘境界上的触受想思心所法少于现行的结果,这也正是意根的德出现的结果。烦恼降伏就是德,不散乱攀缘六尘就是德,不贪爱少贪爱六尘境界就是德;有德就有功,其功就是心得清净,智慧现前。睡眠清明时,是意根攀缘较少的德所引发的功,不迷惑、不颠倒、不妄想、不错乱、不烦恼,就是功德。

在初禅以前的定中,意识可以缘两、三个法尘,有主有次,有轻有重,只要有主次轻重,就有定。如果没有主次和轻重,所有法意根都认为重要,那个心就是非常散乱的,不可能有一点定。那么意根也就不太可能只缘一法,缘的法减少减轻就可以有定,有主有次就可以有定。最好的定是意识只缘一法,意根在六尘上是只缘一法,在六尘外,也要缘某个法,才能与如来藏一起维持、执持五阴身的运行。

七、意根禅定力的强大作用

在修定时,身心是相互影响的,身根和意根、六识都相互影响,色法和心法、物质和精神是相互影响的。比如坐禅时环境清净不嘈杂,坐垫特别舒服,身没有病痛阻碍,自然容易入定。当身体的任脉堵塞非常严重的时候,想要得定,是万万不能的;同理,后背督脉严重堵塞的时候,想要得定,也是非常困难的,坐都坐不直,何况得定;当内脏问题严重的时候,心烦意乱,想要得定,太难;当大脑气血运行不畅通的时候,想要参禅,深思佛法,根本行不通,这是身对心的影响。心对身的影响情况,比如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对一切人事都很超然,那么色身就健康,即使有病,心里不在乎,不当回事,疾病也能很快就好。

圆觉经里佛所讲的很多种修行方法,那些变化身心世界的修行方法,都是指意识在定中,由意根指挥如来藏所变化出来的,是如来藏配合意根的思心所变化的。没有定,意根的思心所功能就强大不了,能被杂乱的法尘分散其注意力,意根作意的法太多,识心分流,势力必然减弱,如来藏无法配合意根的思心所以变化身心世界。

各种神通境界,如果离开意根,一通也没有。意识想要身体上升虚空,身体一寸也挪动不了,只有意根有力量,思心所强大时,才能指挥色身,如来藏配合,出现各种神通境界。意根的思心所要强大,必须有禅定,意根少于攀缘,势力集中,心识强大,如来藏配合满足意根的意愿。

任何一个法的运作,没有能离开意根的,只是意根不在表面运行,很多人观察不到罢了。为什么意根不在表面运行?如来藏也不在表面运行,这是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观察不到,就说意根和如来藏都隐藏着,都是秘密的;如果能观察到,而且很容易就能观察到,那么意根和如来藏就在光天化日之下了。在佛那里,一个秘密都没有,因为佛的智慧无比强大,证得了一切法,无一法不知,无一法不晓,所以佛是具有一切种智的智者。

如果众生都能观察得到意根的运行,意根就不叫作潜意识或者是暗意识了;因为众生观察不到,就说意根在背后运行,在暗地里运行,而且也是一种意识,是隐蔽的意识,那就是说意根的功能识性与意识比较靠近和相像,大众才把意根的作用当作是潜意识和暗意识。同理,如果大家都能观察到如来藏的运作,如来藏也就不是什么神秘的了,也就不是隐藏的识心了。悟后的人,都能观察得到如来藏明晃晃地运行着,一点也不隐藏。隐不隐,秘不秘,在于自己的意识,不在于意根和如来藏。祂们没有隐藏自己的想法,都是在光明正大的运行着,只是众生智慧和禅定不足,观察不到罢了。

如果有定,少于攀缘,定于一处,意识也必然定于一处,一个人的心力就强,六七识可以合力改变另外一个人的心意和想法,以及色身的状态。所谓的心力强,就是识心在禅定中,心力集中不分散,心意所指的境界,就能随心而改变。其中意识起着分析引导的作用,意根起着抉择指挥的作用,如来藏随顺意根,就能改变境界。而如来藏改变境界,首先是改变外境界,其次内境界随之改变,自己才能发觉。

而改变境界和他人想法的决定,就是意根的思心所作出来的,是意根的意愿。意根通过调动自己的如来藏,就能控制他人,当然也要在意识的配合之下,意识负责选择目标和方向,负责分析、计划和研究。

别人身上的胆结石,如果心力强,都可以通过观想消除掉,包括消除他人身上的癌细胞,两个星球远的距离,也可以办得到,不是同一类众生,也可以办得到,改变鬼神的色身和心理状态,有禅定力时,这都不难。心力强的人,打个心念,就加持了他人,也不是难事。一切法的改变,是意根推动的结果,是意根思心所造作的结果,是如来藏随顺配合意根的结果。

八、意根由于攀缘才难以入定

我们打坐修定时,为什么不能入定,为什么入定很浅,就是因为意根不肯歇息下来,攀缘不断,心里什么法都惦念着,放不下,这就是无明。众生都是以为真有个外面世界,真有个人事物存在着,内心才思绪不断。打坐时意根总是攀缘万法,意识心就要了别这些法,因此不能安定下来。

如果意根没有无明,知道一切法的虚妄不实,就不愿意攀缘,意根就安稳下来,不再攀缘法尘,意识就不用去了别,心就定下来了。定中所见的一切人事物理,也是意根攀缘,才显现出来的,仍然是虚妄法,不可执著。如果不执著了,那些境界慢慢就会消失,定就深了。修定时谨记世尊的告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时时提醒自己,就会减少攀缘,无明薄了,定就深入了。

九、意根定于一境才能有定

楞严经中世尊说意根默容一切法,意思是说意根能缘到第八识所变现出来的一切法,所缘的法范围非常广泛,祂内执第八识为我,随着第八识而能缘一切法,于是就把第八识所缘的法,当作是自己所缘的,这样就把第八识的功德据为己有了。意根又执六识为我和我所,把六识的见闻觉知误认是自己的见闻觉知,把六识的功德据为己有。

因为意根攀缘的法太多,不能专注,以至于祂了别六尘的慧劣,不能清楚了知六尘境界。因此想具体了别六尘境界时,就让意识出来帮助了别,第八识就随顺着变出意识,了别那些意根所攀缘的境界,于是一个念头又一个念头不断地涌现出来,随着意根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一会儿过去一会儿未来,意根攀缘什么,意识就随着了别什么,从无定止。六个识每天都跟着意根东奔西跑,意根指到哪里,六识就打到哪里,意根是总指挥,指引六识到一切六尘境界上去了别,六识只能听从。

如果想要修定,想要有智慧,就要把意根系缚在少数或者一个境界上,意识就会达到一心不乱。降伏了指挥官,就能降伏千军万马,擒贼就要先擒王,谁作主,就把谁公关下来,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要想修定,让心识集中,只能制止意根,让祂只能缘于一境,这样意识就能集中在一个境界上,这就是识心的定,名为制心一处。

意根虽然执第八识的功能为我所有,但是没有明心之前,祂不知道自己缘第八识才能有自己的见,不知道自己把第八识的见当作了自己的见,把第八识的所有功德都据为了己有。如果意根知道要攀缘第八识如来藏就好了,那么众生就没有无始无明了。可是众生的意根从来就不知道有个第八识如来藏,学佛以后知道有如来藏,又不知道在哪里,没有证得如来藏,不可能去主动攀缘第八识。证得了如来藏,缘于如来藏,意识就能观察如来藏的运作,思惟如来藏的体性,意根随着意识的观察,也能随时了知如来藏的运作,这样就能获得别相智、后得智以及道种智。

十、降伏意根才能修好禅定

打坐入定时,意根不灭,照样攀缘一切法,第八识照样变法尘,攀缘得严重了,意识心就出定,心就散乱了。所以意根不降伏,是修不好禅定的。降伏意根,就靠意识去说服教育,首先意识心自己要先明理,才能去说服教育意根。意识心要明理,就要多熏俢佛法,尤其是正法的道理,哪一天意根被说通了,认可所熏俢的佛法道理,修行就有大的进展,就算成功。

如果意根认可五阴十八界确实是虚妄的,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那就断了五阴为我的我见了,断了我见,随后三缚结都断,三恶道业消灭,未来世永远不下三恶道。如果意根知道自我虚妄,一切法都是虚妄的,再也不执著自己,不执著一切法了,就会断我执,就是四果罗汉,得解脱了。意根被降伏下来,不再攀缘,执著轻了,禅定的修行就会大有进展。打坐时意根不再攀缘法尘,去弄出很多事情,那么意识心就不用了别那么多法尘,禅定就修好了。

十一、心不在焉和刹不下心的意思

心不在焉,就是心不在这里,不在此时正面对的事情上,类似于对正在做和应该做的事无心,其实是有心,只是不专注,注意力分散在其他方面。这表明意根对于目前的事情不感兴趣,意识心注意力就不能专注在此事上,而是在关注着其它意根感兴趣的事情。因为意识不能专注,对于眼前的人事物见就像没见着一样,叫作视而不见;听就像没听见一样,叫作充耳不闻;吃饭时食不知味,六根触六尘时,六识的了知性都较弱。

这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意根有更重要的事要攀缘,意识心就得专注在意根关注的事情上;另一种情况是,修行人通过修行,心趋向于无为,意根对于六尘境界不感兴趣了,六个识也趋向于无为,对六尘境界不愿意作具体分别,敷衍了事。

刹不下心,也是注意力不能专注在目前所做的事情上,心中还有其它的更重要的事情在惦念着,也是意根有别的事情要关注要攀缘,意识心就没办法专注在目前事情上,叫作分神或者是一心两用多用。所以我们要想做事成功,就要降伏意根,让意根尽量减少攀缘,意识就能集中注意力,解决目前的事情,这就需要修定了。修定从意根下手,断烦恼从意根下手,断我见从意根下手,明心见性从意根下手,意根的问题解决了,一切事情都能解决,成就佛道,全在意根。

十二、扭转意根的习惯心才能定下来

有的时候想静静的思考问题,可是耳边总是能听到细微的杂音,还有虫鸣等等,就会觉得有点吵,分散注意力。为什么意识不喜欢听的声音,却挥之不去呢?这是意根的习惯性攀缘,毫无目的的攀缘,祂的习惯太厉害了,意识没办法管得住,只有长期修定,把心沉浸在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上,才能屏蔽意识不想了知的尘境。当禅定很深,意识很专注时,意根攀缘的法意识不喜欢不愿意了别,意根知道后,也就逐渐不再攀缘,意识不理会祂的所缘境,祂就放弃所缘,注意力这才集中了。修定的原理就是这样,意识不再顺从意根,意根就不得不收敛,围着意识转,这样二者都定下来了。

如果修得太急,意识违拗意根太严重,意根就会非常烦躁不舒服,感觉抑郁,有时就要发脾气,这时候意识就要放缓节奏,不要太强扭意根,选一个意根感兴趣的法来沉浸其中,慢慢把意根的习惯改变,然后再走上修定的正轨。

十三、意根被降伏之后才能出现定慧

沉下心来是什么意思?沉下心来就是心排除了杂念,定出现了。这时是压伏了意识的杂思乱想,心不浮躁,专一而深沉,意识思惟细密而深透,意根减少攀缘,不断消化意识传过来的信息,并能不断考究权衡。意识心沉静下来,思绪不杂乱无章,所思惟的法就能深入到意根,意根也能明了思惟的法。

在遇到问题时,内心比较慌乱,是因为意根心里没有底,意识没有主意,不能让意根安心,没有给意根提供什么可靠、可值得信赖的信息,意根就心不踏实,做事不稳。内心越慌乱,意识越不能有清晰的思惟,就没有智慧的出生。沉稳的人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沉稳,这因为心里有定有慧,定力强,能看透事情的本质,意根镇静,能保持身心安稳。看透是什么意思?只有意识的看明白,比较浮浅,还不算透,意根也看明白了,才是透。而定强,意根就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思量抉择性,就能作出智慧性的抉择。

定慧是紧密相联的,离定无慧,有慧的人必有定。为什么?压伏意识的杂思乱想和肤浅思惟,专一深入,入到意根,发挥意根的功用,二者合力解决问题,从而智慧显现,虽有意识的智慧,更要意根的智慧。那些坚毅不拔的人,意志坚定的人,百折不挠的人,成就大事的人,都是有定有慧的人,也都显示出来内心深处的勇气和智慧,绝不仅仅是意识表面的智慧。

而有大福德的人,往往也表现为沉稳和睿智,有定有慧,足智多谋,这个定慧之力即是意根被降伏之后所获得的能力。临危不惧,果敢机智,有勇有谋,都是定慧结合的表现。为什么临危不惧?意根安稳,是意识训导、熏染的结果,一般的肤浅的意识训导不了意根,必须深入定中,一心思惟,才能把意根熏染成功,让意根有底气,果敢坚决,有智慧性的决断力。

佛法含摄世间法,学好佛法,定慧等持,再学世间的知识时思路清晰,直奔主题。教学,就是意识教导自己的意根,或者教导他人的意根;教学的成功,在于能够说服意根,驯服意根。

十四、意根能否缘于一法

意根不可能只缘于一法二法,但是祂所缘的法要有重点和侧重面,有的在意有的不在意,有的用心有的不用心,这样就能把重点突出出来,让六识了别重点部分,这就是定。意识也不可能只缘一法,很多时候要超过二法三法等等,比如意识处于念佛三昧之中,重点缘于佛号和佛念,可是意识也知道白天黑夜,也知道行走坐卧,也知道东南西北,也知道周围情况,也知道躲避什么,不是像傻子一样除了念佛一无所知,但是意识就处于三昧定中。眼识处于定中,只关注眼前一个事物,但是眼识也知道光明和黑暗等等。这说明,定不是只缘一法才称为定,注意力集中,专注力足够,才是定的状态。有一些定力强的人,专注力强,同时做几件事都能处理好,不往无用之处分神。

意根虽然有遍缘性,但是不一定都要同时缘一切法和所有法,祂精力不足就要有一定的选择性,目前当下祂觉得重要有意义的就去缘,习惯于缘的法,由于惯性作用一定要缘,但不一定分配过去多少精力和注意力,心里只要轻轻一带就行了。比如说我有权利管理五百人,但是在同一时间,我未必有精力和兴趣五百人都照顾到,每一时间,都会有所选择。意根也是如此,权利归权利,能力归能力,兴趣归兴趣。因为意根的禅定力精力不足,智慧力也不足。

十五、意根与定心所法相应

意根与定心所法相应,但是极大多数人的意根并没有定,只有修出了禅定的人,其意根才有定心所,没有禅定的人,意根就没有定心所。如果说有禅定的人意根也没有定心所,那他的六识如何能定得住?比如说意根对面前的紫罗兰感兴趣,让六识欣赏,同时又对旁边的鸟叫感兴趣,六识就要分散注意力去听鸟叫,一会意根又对一个人感兴趣,六识就要分散注意力去观察品评那个人,这样的话,六识如何能有定?

窥基大师前世入定几千年,如果意根没有定心所法,如何能在定里几千年?这个定里并没有六识,有六识就定不了多久。外道们的禅定也很厉害,能定八万大劫,都是意根在定中。意根如果不与定心所法相应,修定还有什么用?怎么修也不会有定,意根不善,意识怎样熏染意根也没用,众生永远不能善。

意根如果只能有低劣的慧,那就永远不能转识成智,永远不能有佛那样的智慧。难道说佛的意根也是那样的低劣劣弱?那么佛是如何由意根成就的报身佛?

十六、意根有定才能开智慧

修定的奥秘在意根,目标在意根,目的在意根,是为了降伏意根,为了发挥意根的功用。当意识制心一处的时候,就强迫意根作意一处,意识不散乱,意根也不散乱。当六识不散乱的时候,少于了别,不干扰意根,让意根作意集中。意识思惟细密清晰,其思惟的内容传递到意根,意根能集中注意力在意识思惟观行的法上,意根不散乱的时候,也能专心思量这些法,这样才能证法。

佛用四念处观让我们修定,其原理就是通过意识的作意,让意根作意在意识所作意的目标上不散乱。比如意根一直要作意于身根的呼吸和走路上,其他都不作意和攀缘。然后才能专心思量意识了别的法,就能顿悟开智慧。顿悟是指意根的悟,一点点明理是意识一点点分析的结果。

观想一个非常有趣的境界,就把意根栓在这种观想上,心静下来,气脉流动,心理感受舒服,意根更感兴趣,专注于法并且得定就没问题了。意识非常聪明,思惟分析一个法是没问题的,关键是让意根明白,就困难了。必须让意根也不分散注意力,专心思量,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于是豁然大悟证法了,身心随之出现各种三昧状态,都是意根呈现出来的。

十七、定都是定意根的

入了灭受想定,意识灭掉,意根还在运转,这种定是意根的定还是意识的定?这时候意根还在转,还有作意、触和思心所法,只要思心所运转,境界就会出现。意根如果不作意不触不思,色身就倒下涅槃去了,所以意根在灭受想定的时候还是有转的。但这时候的定,一定都是意根的定,而不是意识的定,因为意识消失了。如果消失了的识心还有定,那么睡着以后也应该有定。

没有六识的出现,意根心行不受也不想,这正是定,少于运作,就是定。在灭尽定与无想定的时候,没有六识现前,那谁在定?一定都是意根的定。无想定与灭尽定没有六识,六识都灭了,那六识要如何定在住在无想定与灭尽定里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六识,然而六识还有定,那怎么可能?昏迷了没有六识,就是入定,那我们都去昏迷好不好?睡着了没有六识,就是入定,那我们都睡觉好了,不用打坐入定。

如果意根没有定,意根的攀缘性就与从前一样,一切法可以全部现前,那六识能安静下来吗?我们静坐着想入定思惟佛法,但是意根就想听鸟叫声,想欣赏景色,就想了别从前的人事物理,六识就要杂乱了别,那怎么能安静下来思惟佛法?六识是否能入定?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说所有的定就是定意根的,把意根定住,六识才能静心思惟。

意根是转识,是万法的龙头,不定住意根,万法都会止不住的出现,六识就被拉着到处了别造作,那怎么能有定?定,就是定主人的,定指挥官的,定仆人定士兵有什么用?比如说想停车定住汽车,只能定司机,让他踩刹车,定司机旁边的副司机副驾驶有什么用?能把车停下来吗?想要制止小偷偷东西,只能定小偷制止小偷,制止不相干的人有什么用?意根既然叫转识,一切法都是祂转出来的,那么定,一定是意根的定,意根定了,才会不把不必要的法转出来,心才能止。意根转出六识,不定意根而定六识是没有用的,六识还会照样被意根转出来。

综上所述,定就是意根的定,修定的目的就是定意根,这样才能有定,万法才能不现前。如果把意根牵住了,一切法都能成就。牵不住意根,就会六道轮回。所以没有一个法不是意根的。

十八、入定出定是由意根决定的

定分很多种,有很多层次,不同层次的定,起不同的作用,只是作用大小不同而已。灭尽定是意根入的定,四禅四空定,都有意识存在,可以说是意识有定。灭尽定中意识已灭,只有意根和第八识,若说意根无定,灭尽定就不能称之为定。意根没有定,毫无道理,即使是意识的定,六识的定,也是意根定的结果,否则六识绝对不能定。

入定和出定都是由意根决定的,当意根渐渐的不再攀缘不再作意时,六识心定下来,就入定了。入到无想定里六识灭了,只有意根和第八识,意根还执着色身,如果意根决定把色身空了,就入灭尽定。是谁入灭尽定?也是意根入灭尽定,六识都已经灭掉,不存在了,那就不是六识入灭尽定。也不是第八识入灭尽定,因为第八识不入定也不出定,自心永远不散乱,也不集中,无念无想无宣,心体在万法中运行,却常在定中。

在灭尽定与无想定里,是如何确定出定的时间,又是如何出定的?既然两种定里都没有六识了,是谁出定?没有六识的定里,只能是意根在定中,出定一定是意根出定,然后抉择造作。第八识不在定里和定外,定也不是定第八识的,那么定一定是定意根的,出定也是意根出定。在入定前意识告诉意根,明天五点出定,第二天五点一到意根就准时心动,决定了别境界,六识就出定开始攀缘相关的六尘境界,因为意根为了生存,必然如此。

十九、六识的定是意根引起的

眼睛不动,直直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这是谁的定?由什么引起,为什么这样?当眼睛直直的盯着某处的时候,眼识肯定是定了,五俱意识也定,独头意识不出现,如果出现就属于分神,也叫作心猿意马。这种定是意根把眼识和意识定在意根关注的地方,是意根作意引起的,是意根作意这一处的结果,如来藏出生眼识只了别这一处,无二也无三处。如果意根作意多处色尘,如来藏必在多处出生眼识和意识,那么眼识就会四处乱转。

而意识在凝神住思的时候,这时是独头意识的定,眼根也许触着某个色尘,但眼识和五俱意识不分别。这种定也是意根促成的,意根想弄明白一个问题,就让意识凝神住思,其余物不见不听不关注。所以只有意根专注的时候,六识才能专注和不动,六识是受意根调动和指挥的。

多动症的孩子,由于精力不集中,一般来说学习都不好;同样,学佛心散乱,也不能修行好。算算数题的时候,意根精力集中与不集中,结果就不同,表面看就是意识的专注与不专注,意识专注与否是由意根决定的,只有意根定了,意识才能专注。意根禅定的深浅不同,思惟能力不同,智力不同,发挥的不同,结果就不同。诗人吟诗作画,凝神静思,踱步推敲,与参禅的功夫一样。有定才能有慧,学佛这样的大事,没有定绝对不能成办,定浅也不能解决问题。

二十、意根不攀缘心念才能集中

意根因遍缘一切法故,其了别慧肯定不能细致,如果我们攀缘的事情非常多,心识分散不集中,了别的也同样不能细致,智慧分别力也就很差。所以当我们需要把一个问题弄清楚时,就应该把心念集中在需要思考的问题上,这样意识就有定了。有了定,思惟问题才能细致,才能有智慧的生起,就解决问题了。思考问题时,在房间里踱步,这可以叫作行禅,也是修定参究的一种形式,兼定兼慧。

二十一、说做不一致是因为没有禅定

有一些人意识的高调可以高到八地菩萨的境界,意根的修持却仍然落在凡夫层次上。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别?就是因为从来不修禅定,不在定中仔细思惟,以熏染意根,意根的智慧跟不上意识所解,其身口意所有行为就与意根的无知相应,意识所说的永远做不到。

可见禅定是非常重要的,禅定是意识与意根交流的平台,禅定是意识为意根传递理论知识的桥梁,禅定是意识为意根提供数据资料的渠道,禅定是意识为意根提交证据的场所,禅定是意根受熏和明理的不可或缺的给养,禅定是降伏意根的安神丸。

佛说的戒定慧三无漏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佛不我欺,佛是如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佛是大智慧无量智慧无上智慧的集成者,信受佛语,必定成佛。

二十二、念佛三昧是意根成就的

念佛有三个层次,最浅层次是意识单独念佛,意根不就念佛,这是流于形式的散心念佛,是做样子的念佛,不是真念佛,与诸佛没有感应,念佛的功德很小;其次是意根与意识共同念佛,有浅定,是半摄心式的念佛,可以与诸佛有轻微的感应;最深层次是意根独自念佛,念佛比较真诚,与诸佛有感应,能引生念佛三昧,念佛的功德大。

意识念佛,意根不喜欢念佛时,心比较散乱,一边念佛,还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谈话,一边妄想,能夹杂很多事。意根念佛时,睡觉时也能念佛,做梦时也能念佛,工作时也能念佛,思考问题时也能念佛,干什么都能念佛,能出现念佛三昧。所以念佛三昧一定是意根发起的,意根能一切时中念念在念佛,不间断,有禅定,身心觉受轻安,有喜悦感。

有个人参加百万洪名念佛期,一个星期念佛一百万遍,手里捻着1080个珠的串珠,念完一圈,就把108的串珠捻一个,这样左右手不断地捻珠子,口里佛号不断。同时还能看电视,还能发表意见,还能看别人做事,有时还能生气,真是忙碌,但这样念佛有什么用呢?意根处处攀缘,意识就得装模作样地念佛,没有一点专注,可见降伏意根才能有念佛定,才能有念佛三昧,定还是定意根,定意识不解决问题。

二十三、意根定六识才能定下来

问:意根默容一切法,默容可以理解为被动接受吗?比如六尘境界的声尘,声音刺耳,不想听也没办法,除非远离声尘这个因缘,或者是意根心思放在别的内容上。

答:意根默容一切法的意思是,意根随着如来藏能见一切法,了知一切法。一切法上不仅有第八识的运作,还有意根的运作,这两个识的运作非常深细。所谓的深细,就是因为意识的禅定和智慧不足以观察到两个识的细微更细微的运作,才说意根和如来藏的法深细,识心运作更深细。

不想听声音想远离声音的是意识,意识这个想法让意根知道了,意根就决定把注意力放到其他法上。被动接受境界的是六识,因为意根的惯性了别力,意识无法降伏它,就不得不了别一些不愿意了别的境界。意根被动接受境界的情况是,如来藏依据成熟的业种而现行出来的六尘境界以及非六尘境界,意根就要被动接受和了别,有很多属于逆缘和逆境,也有善业果报。

意识想入定时,不想接收六尘境界,可是意根没有被降伏,一定要不断让六识了别意根感兴趣的境界,或者是意根习惯性攀缘的境界,六识就要随意根不断地了别。然后意识就要不断地牵引意根定于意识想要观行思惟的法上来,当意根被意识说服降伏的时候,意根就减少攀缘和了别,定在需要专注了别的六尘上,六识才能入定。实际上还是意根先有定,然后六识才有办法定下来。

二十四、意根和禅定是修行的关键

静坐思惟观行以后,精力越来越充沛,最终摆脱了昏沉,这是好现象。下座以后还能继续思惟观行,这表明意根形成了思惟习惯,能精进用功了,这是禅定的结果。一切修行只要与禅定和意根有关,就会有效果,出结果,修行就落实在根本上了。如果修行中没有禅定,也就没有与意根挂钩,没有熏到意根,没有落实在意根,七觉分不能现前,就不会真精进,也就不能证得佛法。

世出世间法的关键点都在意根上,因此除了意根,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一切法的究竟、实质和根本就是如来藏和意根,讲别的就太浮浅了。修行也要在意根上修,只修到意识就太浅了,不能出离欲界,不能脱离三恶道,就会永远在魔王的掌控下。因此禅定和意根之法,是魔王最忌讳和害怕之法,他唯恐学佛人有了禅定,有能力出离欲界,唯恐学佛人修到意根,证得佛法,脱离他的掌控,因此他要千方百计的阻止学佛人修定,阻止学佛人证法。我们要想得解脱,不被欲界魔掌控,就要精进修禅定,努力让意根修行,以早日证得菩提,走上解脱之道。

二十五、如何让意根念兹在兹

一个法要深入到内心深处,就要深入禅定,止观双运,定中经常思惟,就会形成无间作意,从而念兹在兹。意根就会牢牢的挂着这个法,暗暗参究,有朝一日,就会通达这个法。如果缺少禅定,法义无法深入内心,不能形成疑情,也就不会有所突破,不能参究出实质性的内涵。所以只有修出禅定,才能充分熏染了意根,意根有禅定,才能生出智慧,证得佛法。

二十六、六识的生灭相是意根乱动的结果

从相上看,前六识经常生灭变异,即使在白天很正常的情况下,也是要不断地从此法上生,从彼法上灭,然后再从此法上灭,从另一个法上生。六识的体性就是这样不断的生生灭灭,根本没有定。六识为什么要在各种法上生生灭灭呢?因为意根思想的波动,意根缘法的不断转变,以及意根的不定止造成的。如果把意根降伏下来,心不散乱,意根的思想念头就不会跳动不停了,就会定在一个或几个法上,六识也就不散乱了,不会到处出生和了别,不会跳来跳去的了。

二十七、三昧定境是意根引生出来的

观察佛像十秒钟,然后再看白色的墙面,就会出现佛像的影像,但影像一会儿就会消失不见了。这个境界是如何出现的?这是视觉暂留现象,是眼识意识的记忆功能,还没有深入到意根,意根还没有记住,如果意根记住就会长期出现这种影像。如果眼识意识观察久了,就会影响意根,意根记住以后,就会随时随地出现影像,这就是三昧定境。以眼识为主的视觉暂留时间短,以意识为主的视觉暂留时间要长,而且闭眼之后再睁眼还能看到。

过目不忘是怎么回事?意识单独记忆的内容,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忘记了,而意根记忆的东西很难忘记,甚至能不自觉的想起来,再甚至有可能挥之不去。过目不忘,那是意根的定深,以至于瞬间记忆很牢固,如果意根定浅,记忆的东西忘记的也快。所以所有的定境都由意根引发,意识不能引发长久的定境,只能非常短暂的出现某种境界。我们要想成就各种三昧,一定要深入到意根,由意根来引发境界。

环境熏染的力量是很大的,如果身边有人口痴,总看着他说话,慢慢可能就被熏染有点口痴。外貌、生活、习惯亦是如此。包括情绪都是传染的,我们应该多接触乐观积极向上的有正能量的人,自己就能被感染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一定要多近善法和善人,如果有能力,才去近恶人度恶人。

如果经常观察佛像,出现禅定,让意根记住,看看眼前是否总能出现那个影像?如果能做到眼前出现佛像,那我们会不会修定?会不会修念佛三昧?会不会修白骨观?会不会修观无量寿经?观想西方极乐世界,意识勤加练习,意根达到不忘,等到命终的时候,不管什么境界,内心只要一想极乐世界,意根就能安住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会现前,必定往生。精进修行的时候谁精进比较有效果?意根精进有效果,意根精进才是真精进。如果想让极乐世界的境像现前,那就让意根念佛,意根与意识一起观想极乐世界。

二十八、意根与三昧定境的关系

白骨观观到最后,成就白骨观三昧,开眼闭眼能见自他色身皆为白骨,这属于定果色,他人不能见,只有修出这种三昧定境的人可见。这样的定境,是通过意识长期的观想,成功熏染了意根,意根就会认为色身即是白骨样貌,于是如来藏就会显现出白骨相,意识随时随处就能见到白骨相,于是观想成就。

所以一切的定境和三昧,都是意识观想,成功熏染改变意根的结果,也就是意根成就的,意根受熏有了禅定,三昧定境才出现。意识很容易认可各种理论,只是意根因为无明习性深重,很难认理,这就造成了修行的不易。每个众生的意根无明程度不同,习性也不同,无明越薄,修行越快,越容易出现禅定,越容易进入三昧,越容易证法。白骨观成就时,就会断除身见,否认身体为我,贪欲得到降伏,不再执身,得一分解脱。

日想观成就也是如此,乃至于所有观行的成就,所有定境的成就都是如此。心净则佛土净,菩萨就是这样成就清净佛国土的,离不开意识,离不开意根,离不开如来藏,离不开定境,离不开三昧的成就。

二十九、各种观想境界是由意根成就的

问:弟子观想落日的时候会觉得眼睛热热的,而且隐约有黄色的光亮感觉,就是没有明显的轮廓,感觉有一团模糊的光,这是什么原因?

答:这就是意根作意的结果,意根作意要见落日,注意力在眉间,时间长了,眼睛就会感觉热,意识回忆落日光明,眼前就好像有光亮似的。意根想什么如来藏随顺变现什么,我们就有什么,我们的五阴就是意根妄想出来的。比如指石为金,眼前本没有金子,意根在非常强的禅定中,非要变出黄金,如来藏没办法也给你变黄金;我们本来没有三千大千世界,八地菩萨时定慧都很强大时,意根想有三千大千世界,如来藏就随顺凭空变出三千大千世界来。

所以万法唯心造,一个是指如来藏直接给我们变造,但是如来藏根据什么变造呢?就是根据意根的想来变造。抓住意根的想,就能如意如愿,意根想好东西就能造好东西,意根想不好的东西就造不好东西。比如意根有贪嗔痴,如来藏就变造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意识想有没有用呢?意识的想如果影响到意根,让意根也有同样的想才有用,如果没有让意根也想,意识的想就没有作用,原理就是如此。那我们的病呢,如果身体真有癌症,意根认为没有什么事,心里放荡放空,癌症就消失了,你心里认为没有,如来藏就把那个癌症的四大就抽回去了,癌症就没有了,一切法都是心想生,就是这个道理。

观落日,心想落日,将来成就三昧定境,开眼闭眼都是落日,如真实的一般,就是意根心想如来藏随顺变现出来的。关键是如何让意识的想变成意根的想,意根的想一旦牢不可破,落日景观即时刻在眼前。一切三昧定境都是如此修成的,修成一个,就会修成两个三个,乃至于四个五个,无穷无尽的三昧都会现前,世界即改变。

三十、意根在禅定中才能改变一切

用自我暗示法观行佛法时,意识常常要暗示意根,五蕴虚妄,一切法虚妄,都是如来藏的功能作用,到一定时候,意根就会接受下来,也许就能断我见了,从而发挥自己的潜能,改变自己。这种暗示,类似于自我催眠,把自己调整到比较安静和沉静的状态,能听到内心声音的状态,这时就可以自我暗示了。

把以上断我见的内容,慢慢地抑扬顿挫地陈述出来,熏陶意根,并且给意根一定的缓冲时间,让意根接受信息,整理思路,思惟信息里的法义。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场景,就是让意根不关注其他问题,只注重被引导的内容,内心要沉静和安稳祥和,能够充分的接受意识的引导。如果意识能引导到哪里,意根就能思惟到哪里,这时意根是比较听话的,已经初步被熏染了,只是没有最后成功。关键在于意识是否会观察意根的反应,是否有引导的经验,是否真懂无我之理了。这样的引导催眠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场景中反复多次进行,只要意识理论娴熟,会观察意根,会引导意根,能保持沉稳和沉静状态,到一定时日,就可以断我见。

这种引导和催眠状态,可以叫作定的状态,这种状态能够改变意根的思想,从而发挥意根的功用。意根的改变为什么与定有关,发挥意根的功用为什么与定有关?改变自己为什么与定有关?一切法的成就为什么与定有关?断烦恼为什么与定有关?

因为在定中,六识少于现行,意根能少了别和应对六识,精力集中,就能专心思考,思量性强,能认识到事实真相,认识真理,出生智慧,然后心中就有了力量,就能有很强的正确的抉择力,从而可以降伏烦恼,改变自己,乃至于改变一切法。否则意识明知是烦恼,就是伏不下来,因为意根心力不足,认识不到那是烦恼,祂就不可能决定改变自己。意根在无定的状态时,能缘万法,尤其是六尘的法都要攀缘,心力不集中,不能专心思量,不能认识真理和事实,也就不能有正确的抉择。修定后,意根缘于少法,其思惟深细,抉择力就大。一切法都是在定中改变的,一切法是意根作主,如来藏改变的。在禅定中意识浮浅的思惟受到控制,意根以其强大的功用,就能改变一切法。

意根为什么具有潜能?为什么灵感来自于意根?因为意根已经历了无量世,祂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不像意识只与这一世的经历相应。无始劫以来,意根一直都存在着,积累了无穷无尽的经验,老马识途,祂什么事都知道。动用意根,激发灵感,发挥其无始劫以来的丰富经验,祂又能作主,那么就无事不办,无往不利,战无不胜。

三十一、意根没有禅定时了别慧就低

意根为什么了别慧低劣呢?因为祂遍缘一切法,什么法祂都攀缘,什么法祂都去作意,什么法祂都领纳,什么法祂都执取,什么法祂都去思量,所以祂的注意力特别分散,不集中,不专注,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什么法上。一切法祂都攀缘,识心分流太多就不能出现禅定,没有禅定就没有很清晰的了别慧,哪个法祂都不能了别清楚。

心识越分散,了别越不清楚。从这个道理上说,没有定就没有慧,意识心就不能像意根一样到处攀缘,到处了别,不能对什么法都感兴趣,都投入精力,那样的话,智慧也就很浮浅,什么事也不明了。了解了意根的体性,就知道了意识心不应该到处攀缘,不应该到处去造作,要学会专注,这样才能生起智慧。但是意识兴趣广泛还是因为意根到处攀缘导致的,意根是否有定,决定着意识是否有定,修定还是要在意根上着力。

那么意识心要想有定,该怎么办呢?就要降伏意根,说服教育意根,告诉祂:这个法是假的,那个法是生灭的,这是空的,那是无我的。慢慢的意根知道并认可了这个道理,就会思量:既然都是空的、生灭的、无我的,那我还执着这些干什么呢?祂就不对很多法都去作意,注意力不分散了,意识才能专注。

为什么把意根降伏下来,意识心就有禅定呢?因为意根只要攀缘什么法,作意什么法,思量什么法,第八识就会把意识心生出来,随着意根去攀缘什么法,作意什么法,了别什么法,思量什么法。这样意识心被意根牵着到处跑,当然就没有定了。意识心没有禅定就没有智慧,意根也一样没有智慧。

修定要想有效果,就要不断地暗示意根,一切法都是空的、假的、生灭的、无常的、无我的,意根懂得了,就不会再攀缘了。那么在很多没有意义的法上,意识心也不用再了别了,就会专注于目前最重要的法尘上,只在一个法尘上,或者两个法尘上来了别,这样就定下来了。意识有定了,对法尘了别得非常专注集中,其了别慧就殊胜,智慧就容易产生出来,能把法思惟得清楚透彻,修定的原理就是这样。

既然意根攀缘什么法,意识就随后了别什么法,为什么有很多事情还不清楚,如对前世一无所知呢?因为意根和意识所对应的法尘有所不同,意识对应的法尘范围比意根小,意根如果攀缘胜义根里的法尘,意识就要随着去分别。但意根所缘的有些法尘,不属于胜义根里的,与意识不相应,第八识就不能生出意识来了别,意识就不知道了。

除非意识有神通的时候,了别的法尘才能与意根相差不多。成佛时,意识就可能了知所有第八识变起的法尘,对于前五尘,意识也可能了别到。前五识也可能了别到法尘,第八识也能了别到六尘。八个识都转识成智以后,就没有局限性了,每个识的功用都扩大到极限,甚至第八识的心所法就能有很多功用,那是真正很了不得的事情,我们没法想象。所以佛是三界尊,非常值得我们敬仰。

三十二、神足通是意根的定心所法成就的

练习神足通的时候,在座位上盘腿,意识观想身体离座位一寸,定力足够时,身体就能离座位一寸,这叫作以心举身。但是这个身是意识作主举起来的吗?不是意识,意识怎么想也没用,必须让意根也想如此做,才可能有办法作主把身体举起来。那么在意识观想时,意根同时也在努力,想把身体举起来。在没有定力时,意根也愿意作主让身体飞起来,为什么飞不起来?因为没有禅定或者定力不足,意根的心力就不足,力量不大,如来藏就帮不了忙。

有定无定,意根的表现差别那么大,力量差别那么大,就是因为没有定时,意根其力不充。而在甚深禅定中,意根种子集中流注,其抉择力思择力就大,就能心想事成。

第六节  慧心所法

一、意根的两种智慧

意根的智慧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始劫以来由于熏习了无量法而具有的独特于意识的智慧,与生俱来,不用后天熏染和学习,也远远优越于意识的智慧,对一切法起决定作用。因此意根有时候不用依靠意识对境界的思考、分析、研究、比对、想象等等思惟活动,单独就能对六尘内和六尘外的尘境作以快速的、不为人知的、不可思议的考量和判断,并且迅速地作以抉择,不容意识分说和抗拒。

意根的另一种智慧是对境界具体内涵的了别智慧,这个智慧比意识微弱和逊色很多,因此必须依靠意识细致入微的了别,才能作以判断和抉择,意根单独无法完成此类分别。因为意根所缘的境极广而且宽泛,无法投入所有或者是大部分注意力而专注了别,只能了别境界的大致相貌,作以简单的考量判断,不能细致入微,这时候不依靠意识的了别,就没有办法作抉择了。一般所说的意根了别慧劣,主要是指这个意思。但是修到八地菩萨以后,意根能代替六识的功能作用就不是这样了。

以上两种智慧要严格区别开,不能模糊混淆,否则无法准确地了解意根的体性和功能作用,无法提升自己的智慧。如果意根在任何法上和任何时候,其智慧都是低劣,那么在重要关口、在性命攸关的危急关头、在大是大非面前、在证据不充足的时候,众生该何去何从?岂不一律决绝不下,难逃厄运,而遇难不能成祥,必早早夭折而不能寿终正寝?

意根犹如一个将军和总司令,意识犹如一个参谋长,五识犹如侦查员。如果说意识参谋长的智慧高于将军和总司令的智慧,那岂不颠倒,何不让意识当将军和总司令指挥千军万马?最重要的一点是,意根是什么样的智慧,众生就是什么样的智慧,意根就代表了众生。那么有智慧的众生,意根肯定是有智慧的,无智慧的众生,意根肯定没有智慧。意识的智慧既不离环境熏染,更不能脱离意根的智慧,也要受意根的智慧熏染和限制。

二、意根不可思议的智慧

七个识都有慧心所,意根慧心所很弱的人,就是世俗法里所说的先天性愚痴和智障。七识虽然都有无明,但是在世俗法上还是有一定智慧的,否则世间事就不能成办,也不能在世间正常生存了。因为七识有世俗法上的智慧,菩萨们翻译经典时,如来藏这个般若智慧才不被翻译成汉语的智慧,以便于与七识的慧心所有所区别,不至于混淆不清。

现代化高科技的开发,物理化学数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等领域理论的发展,就是七识慧心所的成就,其中意根也少不了具足慧心所的功能。尤其是那些天才们的智慧,主要就是指意根的先天性的智慧,不是意识后天学出来的智慧,那么意根的慧心所了得吗?也是了不得的。意根的慧心所不可思议,即使是凡夫的慧心所和畜生的慧心所也是不可思议的;佛菩萨的慧心所当然就更不可思议,无法思议了。但是所有不可思议的境界,佛都能思议得了,否则佛就有无明,那就不是佛了。这些慧心所法有些是先天就具有的,有些是必须通过后天修行才能出生和成就的。

意根在世俗法中的慧,比如当唱念佛号以引导修定,当气力不足时,意根突然决定改为低音,音调马上就改变,意识还不觉知。意根和如来藏两个和合决定了一切法要如何生起、运作和变化,很多时候六识都不觉知,那意根的慧真是不可思议,能随时了知一切法,随机应变,如来藏紧跟其步伐,半步不差。再比如当色身需要某种营养时,就会特别喜欢吃某种营养食品,而且容易摄取和吸收;当色身不需要某种养分时,色身就会排斥,不喜欢吃,吃了也不容易吸收,不摄取。意根和如来藏究竟是如何让那些法出现的,意识真的无法想象。

所以我们想一想,意根的了别慧都是那么低劣吗?不一定,要看在哪些方面,在了别六尘细节具体内容时,智慧是不足不细致的,但是还有意识可以补足祂的缺陷;在其他方面,意根的智慧还是很强的,所以才说意根很伶俐。如果意根的慧真的低劣,祂怎么能够让五阴身刹那作出反应,应对紧急情况,随时调节色身,以应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怎么能够修学佛法降伏烦恼转识成智?意根先了别色身状况,之后指挥六识造作,如果祂的慧一直是低劣的,祂如何能够及时而正确地指挥六识应对周围一切状况,如何更好的适应周遭的环境?

既然意根和如来藏两个永远在一起和合运作,那么证得意根,禅定具足时,就能在意根出现的所有处抓住如来藏。这就是甚深的唯识开悟法门,之后六七识的智慧就会非常深细,只要修出初禅定,禅宗三关一跃而过,入初地就会指日可待,修行就超越了一大阿僧祇劫。有慧根的久修的大菩萨们应该有此决心、毅力和勇气,要悟就从识心上悟,悟到佛法究竟处,八个识的和合运作就都能观察到,能迅速生起唯识种智,将来有能力分担如来家业,成为佛教的中流砥柱。

三、意根的了别慧

表面上的聪明伶俐都是意识心的慧,比较浮浅,给人感觉有些浮躁和浅薄,不深沉,不踏实,不可靠,只要不是意根的慧就不是真正的慧。意根的慧,可以表现为深沉、执著、沉稳、可靠、可信赖,给人一种踏实感。意根在六尘境界的细分别上智慧比较劣,分别势力弱,有一种愚痴性,不知善恶,不知好歹,不知优劣,不知东南西北,不知长短方圆,不辨男女,祂没有意识的引导,总是要错乱了别,把东当西,把此当彼。那就不得不借助于意识作详细而具体的了别。所以意根攀缘和惦记的法,一定会让意识不断的了别和分析判断,自己再做总体和最后的判断抉择,这是指在六尘上的了别。

在六尘外的了别,意识就帮不了忙了,全部依靠意根自己单独的了别,单独思量判断抉择,意根就能判断出大致的情况,于是就能抉择如何造作,其智慧也不能算是很低,因为无量劫以来意根也单独做了很多正确无误的抉择。意根在六尘境界的细分别上智慧比较劣,分别势力弱,但是意根在六尘之外的了别智慧并不低,重大的事情都能作以快速的判断和抉择,指挥六识作出快速的应急反应,能避免许多灾难的发生。

但是意根在概略性的总体、整体、全局上的了别性,却是意识所不能及的,因为意根掌握着一切法的全局和全貌,重大的事情都能作以快速的判断和抉择,能自主处理很多突发事件。

四、意根和意识慧心所法的区别

意根和意识智慧的区别,可以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比如睡觉时,被子被踢掉了,身体没有盖被子有些凉,意根了别到这个情况,自己却无法处理,心里惦念着这件事,如来藏了别意根的思心所,于是就给意根变现出梦境,以解决此事,意识就梦见自己处于寒凉的环境中,感觉很凉,于是就决定把被子盖上,意根同意再作自己的抉择。这时意根分不清梦里和梦外,把梦里的境界当作梦外,就作出了决定,意识也不知道是梦里还是梦外,把梦境当作真实,就服从意根的决定把被子盖上。但是能盖被子的意识已经不是独头意识了,而是五俱意识,那就还有身识现起,一起把被子盖上。意根分不清梦里梦外是无慧,能想办法处理却是慧,能了别身体出现特殊的状况,也是意根的了别慧,具体情况的分析和处理属于意识的智慧。

五、意根经验老道的智慧

意根和意识智慧的差别就是,意根不能如意识那样对六尘境界有细致而具体的了别,仅此而已,其他的,意根的慧还是相当了不得的。我们很多时候应付世间事,尤其是非常紧急的事,非常忙乱的事,全靠意根的经验和慧,而意识却无法应对,分析不过来,解决不过来,只能听意根的指挥和安排。这种情况有时候可以叫作随缘,有时候可以叫作听天由命,可最后也都解决了,有时候还挺圆满和称心如意的。

意根有祂独特的大智慧,比如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井井有条、有条不紊、壮志豪情、虚怀若谷的胸襟、非凡的气魄等等,都是意根的慧,很了不得。尤其是多生多世做人、当首领将军、当宰官大臣的人,经验和阅历丰富的人,意根的慧很强大,这些人做事多是依靠意根的慧,决定处理应对一切事情,意识常常是起辅助作用的。

大将军临阵指挥,战场上紧急的决策,重大的策略,往往都是靠意根的无言的智慧和经验,意识往往使不上力。有福德、有主见、有韬略的人,遇到事情,往往很淡定,都不急于应对,不急于作决定,到时自动会有主意有办法出来,那就是依靠着意根想出的办法,意根自有办法。有主心骨,世俗人说的有老猪腰子,就是指意根自己有主张,意识不用去管。有大智慧的人,睿智的人,理智的人,有素养的人,还是以意根的智慧为主,用不到意识的狡诈和心机谋略,意根自有安排。这种大智慧,就是意根思量的结果,也是意根经验老道的结果。

一个人才,现培养是来不及的,就是说现让这个人的意识学习,再熏意根,已经来不及了。必须是这个人从前就具备所需的素质,先天就具足的,那就是意根具有的,早已经熏成功的,与生俱来的智慧。所谓的慧根,所谓的善根,所谓的福德,说的就是意根具有的与生俱来的智慧。

所有众生的意识在刚出生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彼此之间并无差别,跑到生命的终点时,差别为什么那么大?一个是生存环境的熏染,另一个是意根的带动。而娑婆世界的生存环境大抵差不多,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家庭同一个工作环境,后天对意识的熏染是差不多的,关键还是在于意根的带动和业力的驱使。而意根的力就是业力,业力就是意根的力。所以一切的差别就差别在意根上了。

六、所有的慧落到意根上才是究竟的

智慧不仅是指意识的慧,也指意根的智慧。由意识的慧,能引发出意根的慧,最后智慧落实到意根上,后世又能出生大智慧。如果没有禅定,那就只有意识单独有智慧,意根不能随之产生智慧,因为没有禅定时意根攀缘多,无法集中精力思量和参究,因此不能证法,也就不能知大小乘的无我,无法出生大智慧。

凡夫的意根也是有智慧的,意根如果没有智慧,就不能随意识熏修佛法,不能出生择法觉分,不能精进参究和观行,也就不能见道断除我见、疑见和戒禁取见,以后的生死结缚也无法断除,也不能正确如理的指导六识修行,意识再有智慧,都没有多大用处。

意根如果没有智慧,意识认为如来藏是真实的,一切法是幻化的,五阴是无我的,可是意根不懂,就不能破除无明,无始无明仍然存在,那就仍然要牵引六识造作无明业,不能淡化贪嗔痴烦恼,更不能断除贪嗔痴烦恼,不能得心解脱和慧解脱,不能断尽一念无明和尘沙无明;既不能出离三界,也不能究竟成佛。既然这一切都能实现,都能变为现实,说明意根有慧心所,是有智慧的,能导致凡夫众生成就一切世出世间法,直至成佛。

解脱主要是解脱意根对于三界法的生死系缚,以及对一切法的执著和系缚。意识和意根在小乘方面的慧满足了,就是慧解脱的四果阿罗汉;意识和意根在大乘方面的慧渐渐具足圆满,就能转识成智,究竟成佛,所以这个慧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意根上。

七、意根的平等性智

初地菩萨第一次转识成智,意识转为妙观察智,意根转为平等性智,六七识断除有漏的烦恼性,由识性转成智性,转识成智以后所具有的体性就是意根的平等性智。意根的平等性智是依如来藏的体性,从如来藏的角度,看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真如性,不区别我高你低,对待一切众生都是平等一如。那当然意根一定要先证得如来藏,才能依于如来藏的平等性起自心的平等性智。因此布施时不会选择对象,分个亲疏远近,不会只对自己亲人布施,而是布施给最需要的人,把别人当作自己,对关系较远的人甚至比对自己亲人还好,那样才是真正的无我平等性的布施。

八、意根对色身的了别慧

身体活动是意根通过调控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由六识配合产生出来的。比如早晨睁开眼睛,眼睛不会自动睁开,是意根作决定,调控六识才睁开眼睛的;比如吃饭时意根了知到吃饱了的信号,决定不吃了,六识就会停止进食,这也证明意根通过大脑能控制全身的活动,而全身的活动都是六识的活动;再比如脸红脖子粗,暴跳如雷,气急败坏,大打出手,喜笑颜开,心花怒放等等,都是由于意根有烦恼情绪的缘故而表现出来的,是意根操控的结果。

意根根据什么操控色身呢?色身的情况意根为什么掌握得那么准、那么及时?色身当中的一切法都是如来藏变现和执持的,吃饭吃到什么程度,如来藏会刹那如实反映出来,意根依如来藏就无所不知,意根知了以后,就会生出抉择心,作出一种决定,然后六识就依之奉行。当然意根对六尘境界的微细知,对身体详细情况的知,是通过六识了别到的。昏迷以及睡着时的身体状况,如来藏都会刹那如实反映出来,意根都会及时了知到,这些时候根本没有意识,都是意根依如来藏单独的知。

再比如突然见到一个熟人时,意识怎么也想不起来对方的名字,可是还觉得知道对方的名字非常熟悉,好像就在口边马上就能说出来似的。这种情况仅仅是意识想不起来,不代表意根不认识对方和名字,等对方走后,意识就会突然想起来了。为什么意识能想起来?还是意根给了意识一定的信息,意识就突然想起来了。一切法的运作里一定都有意根的作用,不一定有意识的作用。如果有些功能作用,我们分不清到底有没有意根的作用以及意根作用的大小,那我们就想一想没有六识的几种状态,意根是如何运作的。

九、意根的经验习惯和智慧是如何产生的

习惯于打坐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喜欢盘腿而坐,即使是坐在火车的硬座上,也习惯性的盘腿而坐。为什么有这个习惯呢?因为通过一次次的盘腿经验,意根知道了盘腿的益处很多,对色身有益,觉受舒适,身心自在安详,气血运行畅通无阻,能解除疲乏,让精力充沛旺盛,头脑清晰。因此,只要坐下来,意根就习惯性的作主盘腿坐,六识就自动地盘腿,意识也许还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坐,只能乖乖的顺从意根,如来藏更是没有话说。

从这里看出,意根了解色身的运行状态,知道身体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如何对身体有利有益,可以说祂对色身了如指掌,所以才能在六识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而造作一些身行。比如说困了就打哈欠,渴了就吞咽口水,饿了就捂胃口,头疼就捂头,头晕时就蹲下,身体缺某部分营养,就喜欢吃某种食物,身体痒就抓痒等等,这些不为意识所知的现象,意根一直都暗暗地调控着,祂非常懂得自我维护和自我保护。

由此看来,意根的智慧和经验也是了不得的,先天就知就懂,意识还需要后天学习才能知道,但有的人还学不明白。如果意根也需要后天学习才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那么婴儿渴了饿了,就不会哭泣,尿布不用换干燥的也能睡得安稳,遇到逆缘,身体也不会挣扎;如果意根必须通过后天学习才能懂得保护自己,第一次开车遇到紧急情况时,就不会紧急刹车以躲避车祸的发生,第一次遇见石头掉下来,也不会抱头逃跑。然而这些事,意根天生就知道,因其有知性,且知得准确无误,所以结果就满了心愿,也安然无恙,可见意根的智慧性了不得。

但是意根的这些智慧性,有很多也是经验累积所成,经历的多了,也就成了经验和习惯,就成了先天性的智慧。意识没有宿命通时,是没有办法累积每生每世的经验,只能顺从意根的指挥,围绕着意根的指挥棒来运转。

十、意根了别慧能了别一切法

问:意根了别五尘境的重大变化时,是在外相分上还是内相分上了别?

答:意根能了别五尘和法尘境界的一切变化,不仅仅局限于重大且变化的五尘境和法尘境,不是只了别重大的五尘境和法尘境,微细的六尘境、微小的六尘境全部都了别,静止不动的尘境也能了别,然后再判断重要和不重要,是否需要细了别。由于慧心所法的局限,需要细微了别时就用六识来辅助了别。这些了别一般是在内相分上的了别,六尘成为内相分之前,意根也能了别到,所以有些突发事件,意根能够非常快速地处理,意识来不及思惟。

如来藏通过浮尘根把外相分六尘,变现为内相分六尘。意根触内法尘时,如来藏生意识,由意识直接了别内法尘,意根再了别意识所了别判断出来的内容。没有意识时,意根只能了别内法尘的粗略相和总体相,细节了别不清楚,才唤起意识和五识一起出来了别,然后意根才作主,采取相应的行动。

十一、意根强大的生命经验和智慧

在即将昏迷的时候,意根了别到身心的状况,就要极力保持清醒,努力不让六识灭去,不断的鼓起勇气,保持觉知。意根根据什么这样做呢?祂究竟了别到多少事情?意根又有多少生命的经验,能了别多少尘境,才作出决定应该醒过来,然后努力唤起六识觉知六尘?

意根在昏迷过去以后,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意根就要挣扎着唤起觉知,让识心纾缓过来,清醒过来。昏迷,是大脑胜义根受阻碍,或者缺血,或者缺氧,大脑中枢神经传导功能受到抑制,外六尘不能顺利而正常的变现在胜义根里,传导到胜义根里的六尘越来越少,传导的越来越慢,不能保证根尘正常相触,以至于如来藏无法顺利而正常的输送六识种子,六识的运行就缓慢,或者断断续续的,不能正常了别六尘,功能就不能正常发挥。这是意根所不情愿的,祂把六识的功能作用当作是自己的功能作用,不愿意让自己的受想行识功能消失灭除,就要极力的保持对六尘的见闻觉知性。

意根通过如来藏对色身的了知性,而能知道色身的大致情况,再加上六识传递过来的信息,就能大致判别出五阴身的状态。当色身受到伤害,胜义根传导和接收功能受阻,意根对色身的调控就受到影响,但祂仍然要努力调控色身,努力让六识了别身根以及六尘上的信息。如来藏了别到意根的作意和思心所时,就尽量配合意根输送六识种子和四大微粒,尽量保持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保持六识不断的了别。

意根每次作意和决定,如来藏都要加强六识种子的输出,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即将昏迷过去的人,一会儿了别性强,一会儿了别性弱,一会儿清醒,一会儿昏沉。如果旁边有人拍打此人的色身,或者大声的呼叫此人,把这些强大的六尘境界传导到胜义根里,协助意根作意和抉择,六识就能保持微弱的了别性,而不至于灭去。人在临死亡的时候,旁边有人呼叫其名字,有时候也能把他叫醒而活过来,这是起到增强意根的意志力和思心所的功能作用,如来藏就会配合意根让六识现行,从而就能醒过来活过来。

意根这个识,活活泼泼,伶伶俐俐,识别性了别性也很强大,除了对六尘具体境界的了别很弱势以外,思心所的运作性也很强大,其力量不可思议,其生命力更是不可思议。祂就这样顽强地在六道里头出头没,坚强不屈。

意根的出离心,需要意识通过修行和观行,不断地传递给意根了知,不断地熏染意根,让意根知道六道轮回之苦,直到意根受到触动,真的认识到了六道之苦,才发起了出离心,其力量远远大于意识的出离心,这才作主主导六识勇猛修行,朝夕用功,减少六尘的攀缘,念念在修行上,锲而不舍,最终才能证法,渐得解脱。

十三、意识有妙观察智时才能知道意根的慧

慧,有识别了别的作用,只要第八识现起的法,意根都能缘,也都能了别。意根对于自己的了别是否能反观,意识没有智慧时就观察不到。如果不是了别六尘的法,意识也不知道意根究竟了别了什么,是如何了别的。即使意根了别了六尘的法,意识没有智慧时还是不知道,不知道意根了别时是什么心行,其中有什么心所法运行出来了,如何运行的,这一切法意识没有妙观察智的时候是观察不出来的。意根在各种法上运行时的智慧到底如何,意识没有妙观察智的时候,同样是观察不出来的,那就不知道意根的心行如何了。

胜义根之外的法,意根即使了别了、运作了也无法表达出来,意识就不知。意根没有名言,不与语言相应,需要借助于意识才能表达出来,意识是意根的代言人,意根的一切心行都通过意识表达出来,没有意识的时候意根在六尘上就不能有什么作为。意识没有妙观察智时,不管意根有什么样的智慧,以及没有什么样的智慧,意识都不知道,意根的慧心所祂很难观察到。了别法尘以后,意根的慧心所启动出来,知道是什么法,就会有所执取,思量过后就起抉择作用,趋利避害,于是就要有所造作,第八识随顺,就能现起相应的法。

十四、意根超过于意识的了别慧

感应的发生,意识都不知道为什么如此,这是意根与前世的业种相应,业缘现前,了别了前世熟悉的人事物,有如久别重逢的感觉一样,自然的让身心出现变化。比如刚刚学佛,遇见佛像,念佛拜佛时,自然出现感应,痛哭流涕,佛法上叫作善根发,其实是意根与前世的学佛经历和业行相应,业缘现前,才深有感触而出现的反应,意识并不知道为什么如此。

意根知道的事情非常多,远远超过了意识,祂所作的很多的了别,并不需要意识配合,意识也配合不了,除非有神通时。神通无非是让意识通前世后世,而意根一直是通前世后世的,只是无法表达出来。因为意根几乎也与如来藏一样无量寿了,在世间里经历了所有的风风雨雨,无所不知,只是祂不与语言文字相应,无法表达与人。很多人把意根看成一块木头,认为意根几乎没有什么了别思量的作用,这是因为很多人不了解意根的体性,更不能观察意根的运作,所以才对意根无知,生出许多邪见。

遇见楞严咒时感觉很熟悉和喜欢,于是就断定前世肯定熏习过。这个断定是意识了别自己对楞严咒的感觉而断定的,同时也有意根同意意识的断定而断定的成分,否则就不能坚决肯定,心里多多少少会有狐疑。遇见楞严咒时的感觉,也是意识心的感觉,但是意根与前世的业种相应,业种现行的缘成熟了,意根了别到前世的业行,熟悉楞严咒,意识受到暗示就感觉非常,甚至痛哭流涕,让意识判断出前世一定读过楞严咒。如果意根不与前世业种相应,不了别业种,就不会有痛哭流涕和感觉非常的现象了。意识的感觉、判断和一切表现,都是意根指引和操控的结果。

这个痛哭流涕有点玄妙,为什么哭时,一流泪就有鼻涕呢?眼是眼根,鼻是鼻根,为什么会同时流泪流涕呢?哭时流泪就好了,为什么能连着鼻根起用呢?原因是眼鼻之间连接非常近,有其互通性。还有炒菜时,鼻子闻到辣味和刺鼻的种种味时,眼泪又出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道理是这样的,鼻根和眼根都是色法,都是肉体,属于身根上的一部分,受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制约,而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是受意根调控的。当意根动心时,就促使大脑神经系统向相关的神经系统传递信号,以调控身根的某一部分。眼根和鼻根是相通的,神经系统相连,刺激到一个根,就能连接到另一个根,向眼根部位传递信号时,信号也影响和传递到最相近的鼻根部位,二根同时起用,就是鼻涕眼泪一把。

只要一动感情,眼泪鼻涕就要同时流出来,都由意根调控。感情浅时,意根动的轻微,就只有一个部分有反应,或者只流眼泪,或者只流鼻涕,不同时流;感情深时,意根动的严重,信号传递到一个部位时,就能连带到另一个部位,就是鼻涕眼泪横流。比如情绪激动时,鼻子酸楚或者抽动,眼泪就出来。眼泪出来后,牵动鼻涕跟着出来。因为情绪情感由意根控制,意根就能控制眼根和鼻根同时表现情绪,二者近而通故。意识的假哭,意根不感动时,不会指挥大脑神经系统传递信号,指挥色身的配合和变化,就不容易有鼻涕和眼泪,意识强迫意根楞挤时,也许能出来一些鼻涕和眼泪,这时就装得比较逼真了。

十五、天生就有的智慧是意根的慧

治病(精神心理上的病)要治根,这个根就是意根,慧根善根都是指意根。有些孩子从小就能看出来,他有善根福德,这是指意识具有的还是意根具有的?生来就如此,不是意识的,是意根所具备的善根和福德以及智慧,是意根前世熏习带过来的,不是意识的。有的小孩几岁就会盘腿打坐,都是意根从前世带来的习惯;小孩子很小就会弹琴谱曲,也是意根的慧力的作用;有的人生来就大度,有容人的海量,也是意根前世熏习所带过来的,意识所享用的都是意根从前世带过来的慧。

十六、意根慧劣的部分及原因

问:意根的慧劣到什么程度?能否量化?既是慧,就应该有慧的所有内涵和表相,起码是慧的部分内涵和表相,那又如何拿捏其分寸和尺度?

答:意根所谓的慧劣,是指祂不能了别六尘境界的具体内涵和很微细的内容,只能粗略、概略的了别一些境界;如果不依靠意识的了别、分析和判断,意根自己对于境界就思量判断不清楚,常常要作错误的判断和抉择。这是因为意根具有遍计所执性,攀缘的法太多,无法专心了别一些境界法尘;又因为意根执著性太强,这就严重遮障了意根的了别智慧,无法把六尘境界了别清楚,只能做个大概和粗略的了别。所以祂必须依赖六识的了别,尤其是意识的了别,才能作自己的了别、判断和抉择。这是指凡夫位和没有禅定的情况,具有甚深禅定的圣人就不如此了。

意根在没有禅定的情况下,分别六尘的时候,虽然与意识相比较其智慧劣弱一些,但是意根的慧是可以增强的,每个人意根的智慧也有差别,智慧程度有所不同。这在于意根是否有烦恼,烦恼和习气的轻重程度如何,无明的轻重程度如何。烦恼越重,遮障越重,意根的智慧越劣弱。意根断除烦恼,降伏我执时,其普遍攀缘和执著性就轻微了,初步转识成智,心所法就改变,烦恼心所消除,五别境心所法增强,智慧就广大深细了。那么对六尘的了别就比从前清晰,从前了别不到的、判断不了的法,转识成智以后就能了别和判断一部分,其感知力增强了,意识依之就能了别到他人更多的前后世的习气、性格、脾气、秉性,世事更能洞明一些,更能了别到一些众生的业因果报。

十七、意根未卜先知的智慧

问:意根作出应对决定,是依于烦恼习气还是依于慧心所?对于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是如来藏主动发出一些信号让意根来警觉,还是意根自己攀缘出来的?

答:意根作出应对决定,既依自己的经验判断,也就是慧心所法,也依自己的烦恼习气。意根应对一切境界,都会有慧心所法现行出来,五遍行心所法也要现行运作,思心所在其中起很大作用,只是大多数众生观察不出来罢了。意根的应对决定并不都是正确的,无明深重的时候,还是依于烦恼习气的时候比较多,应对抉择正确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意根的智慧。

对于重大事件,意根是缘于如来藏的见分而起自己的见,如来藏所见所变现出来的法,意根都能见到,因而能提前感知到重大事件要发生,并非是如来藏对意根的特意提醒,因为如来藏是无心的,并且也不了别重大事件的重要性和利弊。如来藏依靠自己的见大作用,能了别业种,业种成熟时,如来藏渐渐输出业种,变现出一些业缘,各种尘境逐渐显现出来,意识对此无觉无知,可是意根依于如来藏变现出来的尘境,了知了一些业种,就知道要发生重大事件,于是警觉意识,意识也许明白,也许不明白,要视意识的智慧和自己的业力而定。如果业力大,意识再有智慧,也很难了知意根的警觉作用,或者是意识虽然能知道要发生大事,由于业力作用,而无能为力。

业种现行需要外缘,但是业种现行出来时,本身也要现行出一些业缘,因果才能实现。比如两个人前世有逆缘,今世在一起时关系一般,也许还不错,当前世的业种成熟时,甲对乙的表现和行为显得有些诡异,意根了知,就警觉意识,意识感到稍微有点奇怪,觉得不太合情理,可是也不知道要发生什么,等到事情发生了,意识才知道原来甲的行为意味着什么。那么甲的一些行为,甲乙之间的事情,就是如来藏新现行出来的,才有后面的因果报应之事的发生。

如来藏即使有警觉作用,也不能直接警觉意识,因为意识依于意根而现行,如来藏不能越过意根,而直接警觉意识,而且如来藏也不分别意根和意识,只负责显现业缘,业缘显现出来之后,意根缘到直接了别,就能判断出事情的严重与否。然后意根再警觉意识,意识有行动力,能分析、思惟、想出办法,以趋吉避害,意根依之思惟决定,再作抉择。

十八、意根的警觉作用

亲人要出意外,自己提前很长时间心里感到郁闷,莫名其妙的哭泣、紧张和忧虑,这是什么原因?这是预感,是意根感应出来的。预感,是如来藏的警觉作用,还是意根的警觉作用?如果是如来藏警觉意识,如来藏就有主动性,不符合如来藏对万法的如如不动性。但首先是自己的如来藏相应到了亲人的业种已经现行出来的一部分业缘,意根依如来藏所现行出来的业缘,判断出到即将有意外发生,于是促使六识发泄情绪,莫名其妙的流泪、哭啼、郁闷、惊恐、不安、烦躁,于是意识心就猜测思惟,是怎么回事呢?有什么事要发生呢?再于是意识心想到了可能是某某有什么事情,最后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样符合意根对身心调控的原理,其中有如来藏的配合,如来藏了别到多少事也是如如不动的,意根依如来藏的了别,也了别到了如来藏变现出来的业缘,知道要有事情发生,于是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对于意识来说是莫名其妙的,可是意根知道的,却说不出来。一个能说,有语言文字,却不知道;一个知道,却没有语言文字,说不出来,二者打交道,就要配合默契,需要智慧。

意根越在意的人,越能促使如来藏去了别业种业缘,对不在意的人,如来藏顺便了别到了业缘,意根也没有什么反应,意识心更是不知不觉。意根对自己不在意的时候,自己身体出现病痛,意识也不知道,病情很严重了,意识也不知道,意根不会警觉意识。

十九、意根的直觉作用 

动物们的震前反应如下: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地震发生之前,动物们的意识不知道有什么具体事情要发生,反正是知道有灾祸要出现了。意识是根据什么知道的呢?大的灾祸,动物们此世都没有经历过,小的灾祸年龄小的动物们也没有经历过,意识不可能知道要发生灾祸,更不可能知道涉及到了自己和同类的生命安全问题。意识所感觉到的都是意根根据过往经历,警觉给意识知道的,意识才作出激烈的反应,这些反应都是意根调控六识造作出来的,六识受意根调动而出现各种惊慌失措、惊恐不安的反应。

意根有未卜先知的功能,能提前知道将要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意根根据什么知道要发生大事了?意根离如来藏是如此的近,形影不离,如来藏能见什么法,意根就能随之见什么法,如来藏见本质境,意根见与本质境一模一样的影子,相是一样,功用不同。如来藏见到业种缘熟,就陆陆续续地出生一些业缘。意根得见,就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了,因为意根经验丰富,根据如来藏现起的这些业缘,马上就能判断出要发生什么事情,大约时间也能判断出来。所以意根警觉意识了别之后,有时候会急迫的催促意识立即思惟判断,采取措施;有些时候会让意识慢慢的仔细思考对策,让意识感觉还有一定的时间,来得及。

动物与大自然太贴近了,比如鱼类,在地震前,大自然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不是在地震时才开始变化。地震前大自然出现的变化,包括地面、岩石、河海、气候等等,而动物们恰恰是最依赖这些生存环境,最贴近这些自然环境。而这些自然环境是如来藏参与变现和执持的,如来藏能见到这些本质境的相分,之后如来藏如镜现像,变起本质境的影子相分,意根依如来藏的见分,就能见到影子相分,于是意根根据过往经验,就能判断出要发生的事情,因而能感知到要有大灾难发生,于是意根调控色身出现了那些应激反应。

这些事情人类为什么不知道,还要通过仪器勘探才能知道?因为动物们的果报是愚痴,意识心比较愚痴,思惟、推理、比较、分析、判断、研究等等活动很差,独头意识活动也少,很少打妄想,很少幻想憧憬未来。总体来说,动物们的意识活动少,意根的直觉功能作用就显得非常突出,它们就主要依靠直觉作用而生存着。意根又能依如来藏了别宇宙器世间,大自然已经发生的变化和即将要发生的变化,意根都知,所以动物们的知觉很灵,就是因为依靠意根的直觉作用。

而人类的直觉功能作用大多被聪明的意识思惟活动掩盖代替了,不容易现行出来,必须在心沉静下来,就是在比较定的情况下,意识的思惟推理活动被抑制下来之后,意根的直觉功能作用才能发挥出来,这时人的感官才灵敏,才能不依靠意识而知道一些不容易被人所知的秘密,能揭开一些事情的谜底。

意根是无始劫以来一直就存在着的,同样是老寿星,经历了无数又无数的人事物理,了知的事情极多,无法计算,所以见多识广,经验老道,无所不知,天上地下,过去未来。因此只要如来藏能现起一些业缘,意根就能独自判断出即将要发生的事情,这叫未卜先知。

意根为什么有习惯和惯性作用?意根把过去生,历劫以来的思想、观念、想法,一直带到现在,所以才叫作习惯和惯性,意识就没有前世的习气惯性。意根无量劫经历过无数事情,所以遇见比较重要和紧急的事情,祂就要按照自己的经验来作决定。祂经历的太多太多了,遇见特殊紧急的事情,不用想就知道,就能决定,就能作主。这些都是意根的直觉作用的表现。

二十、意根单独了别声音是模模糊糊的

问:有一天我睡的迷迷糊糊,听到了播音机发出的声音,当时心里知道是佛号的声音,可我努力去听,却分辨不出具体内容,再清醒一点时,听出这是播放阿弥陀佛圣号的声音。我睡觉迷糊的时候,只是听到声音,说明我耳识是收到声尘的,但意识没完全清醒,分辨不清楚法尘。是这样吗?

答:睡觉醒过来一般都是意识先出现,五识后出现,二者和合起来才能清楚了别六尘,意识已经清醒一部分,耳识还没有现前,所听的声音就是模模糊糊的。再者,在临醒之前,意根也能听到念佛的声音,但是意根往往分辨不清楚,也会了别错乱,但是因为常常听念佛声音,意根很熟悉,虽然不会错乱了别,但了别的还是不太清楚。在临醒之前的心识作用是意根的,在意识刚刚清醒时,容易发现意根。

人快死的时候,由于四大分解,身根分解时特别痛苦,因此意识没有多少心力和精力来辨别出现的声音法尘,所知的法尘就是模糊的。况且由于胜义根的四大分解,外六尘通过神经系统传入到胜义根里的内六尘越来越少、越来越模糊不清,意识感知到的就会越来越弱、越来越不清晰。但是如果在平常修行得力,善根深厚,福德深厚,就会得到佛力的加持,心不错乱,而能往生极乐世界,或者往生善道。

二十一、意根是如何了别色身的

问:六识包括第七识意根,都在头部活动,那身识是怎么知道身体里面器官的触尘变化的?意根是通过意识身识了知身体触尘变化,还是通过如来藏了知身体的变化?哪些变化意根要通过六识了知,哪些变化意根要通过第八识来了知?

答:色身所有部分都分为本质境的相分,和如来藏依本质境单独变现出来的性境和带质境相分,身体上所有的色声香味触法都要通过传导神经传导到后脑胜义根里成为内相分,根尘相触生识,身识意识才能了别到身体的触尘,了别到的都是大脑胜义根里的内相分,传导到胜义根之前是外相分。

意根了别身体情况,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依据第八识的了别而作自己的了别,只能了别大概的粗略情况,是在身识和意识了别之前所作的单独了别,了别的不细致,然后再作抉择。另一个途径是依据身识和意识的了别信息,而作自己的了别,能借助于六识了知比较微细的情况,然后再作决定。

二十二、婴儿天生的知就是意根的慧

改变意根,也许一次重大事故,足以让意根与从前大不相同。不信试试,玩火以后重度烧伤,保证以后再也不玩火了;开飞车掉进阴沟里,摔个骨折,以后再也不敢开飞车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这个道理。经历了重大事件,有一些人就会留下后遗症,比如别人一提类似的事情,意根心理就会恐慌、害怕、哆嗦,再也不想面对那些人事。有的孩子被虐待一次,就会刻骨铭心,再也不愿意接触那个人,也不愿意听到那个人的名字,一听到名字,心理就会惊恐不安。

小孩子在第一次碰到热的东西自然就会躲开,遇到冷的时候,自然就会缩紧脖子,浑身哆嗦,这说明意根天生就懂得冷和热,不用人教导。婴儿第一次被打,也知道痛哭,也知道疼痛,这也没有人教导他。婴儿天生就知道饱和饿,所以饿时就会哭闹,而且哭闹也是天生的,没有人教他如何哭闹。

婴儿那些痛感,没有人教导说:这就是痛,这时候应该哭,应该这样哭。婴儿第一次被父母抱着抚摸时感到很舒服,没有人教导婴儿被抱着是舒服的,被抚摸是舒服的,这样就是舒服,应该这样表达舒服,这些都没有人教导,婴儿天生就会。

须菩提是佛弟子中解空第一,前世就证得了一切法空,所以在母胎里也知道是空,出生时也知道是空,于是就感应到家里的所有财产全部空去,然后财产又全部出现,这个空,就是意根证得带过来的。有些事情需要六识和五阴和合运作,才能完成,而五阴六识是新的,所以需要学习和适应。每个人学习的快慢不同,就是由于意根的经验不同导致的。

意识在最开始学佛时,所有人的意识都是同样的不懂,可是不久差别就显现出来了。有的人学一辈子还停留在一句佛号上,还停留在读佛经阶段,而有的人一个月以后就要寻找禅宗的经典来学习,一年以后就想参禅悟道。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意根经历的不同,学佛时间长短不同,时间相差甚至超过无量劫,智慧有差异,就导致学佛的差别非常大。

二十三、意根天生的求生智慧

动物天生就有自我保护能力,生下来就如此。刚出生时,意识很微弱,也没有生存经验,因此对于遇到的各种境界,不能深入思惟分析判断,可是动物们也知道躲避危险,也知道饿,并且能用声音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恐惧。稍微长大一点点,意识的思惟分析判断能力还是不够强,同样没有多少生存的经验,可是遇到凶猛的野兽,却知道害怕,知道躲藏起来,知道保护自己的要害部位,知道把头部先保护起来。当动物们袭击比自己更弱小的不同种类的动物时,却知道对方的要害部位在哪里,直接去袭击对方的要害部位。

这些行为都是意根操控的,六识顺从意根的操控产生各种身行。那么意根的知性到底有多强大?思量性到底有多强大?意根为什么天生就能知这些事?根据什么而作主作选择?与五阴前世的熏习有多大的关系?如何把五阴前世熏习的内容带到今世,如何与业种相对应?这些问题如果能思考清楚,对意根就不会那么无知了,更不会把意根当作木头一样看待,认为祂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功能,比意识还差,绝对不会再有这样的想法了。

二十四、意根对色身的了别智慧

睡眠虽然是由意根决定的,但是意根没有心让六个识灭去,祂没有六个识的概念,只是思心所决定不想了别六尘境界,如来藏就随顺意根,六识的识种子出生的越来越少、越来越慢,六识了别越来越微弱,最后灭去,于是睡着了,身心安稳了。大脑神经系统发布的指令越来越少,身体各种代谢越来越少,消耗的越来越少,身体里的能量就充足饱满。意根觉得可以顺利的调控身心活动,障碍不大,于是就想有五阴活动,想了别六尘,如来藏随顺出生六识,于是就从睡眠中醒过来。

从这里看出,意根对色身状况的了别很精准,对色身五阴的安排有条不紊。如果第二天休息,就让色身多睡一会儿,不着急有五阴活动;如果第二天有事,就让色身早些起床。意根的心行活动相当复杂、灵敏、灵活,其智慧并不浅薄,也并不需要依靠意识来承办这些事,完全单独运行,不需要助手。如果说意根的了别慧低劣,是指意根无法对六尘的具体细节作了别,并不是所有方面所都是慧劣,没有辨别能力。如果意根智慧完全低劣,时时低劣,处处低劣,那么整个五阴身就不能成办什么事了。

二十五、意根的先天智慧是生生世世累积的

有些人在某方面的慧力非常好,不用后天学习,生来就如此的,就是意根的慧,是从前世带来的,那些天才儿童就是这样。意识通过后天学习具有的智慧,需要的时间长一些,不是很快速。如果非常快就学得的,还是受了意根的熏陶,前世就接触了,与业种有关。学佛就是这样,有的人学佛一日千里,叫作有善根福德,就是有前世的基础,意根把前世的熏习带到今世,学佛就会非常快速。

意根的慧是非常重要的,是前世的资产,叫作善根。意根如果没有很好的智慧,我们前世修行都白修行,前世熏修的那些世俗法也白熏修了,不能带到今世受用。人的差别不在于一生一世,一生之中,不至于积累出多大的差别,差别是生生世世累积出来的。所以众生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意根,是意根的差别。由于意根的差别,导致意识也有很大的差别,认识问题的智慧大相径庭。

意根与种子相应,但是意根的智慧不用现到种子里取,智慧一直与意根相应,就是说意根一直都有智慧。比如说我们一旦学会了做饭,这辈子任何时候做饭的因缘具足就会做饭,这个手艺一直存在。意根熏习过的法一直存在,祂一直懂,那祂的智慧就一直带着,不用去如来藏里取种子。

二十六、意识的聪明和意根的智慧此消彼长

意根直接与业力相应,与业种相应,前世的业种,能体现在意根上。意根的习气就是业力,有善业也有恶业。意根与善业相应时,表现为善的习性,与恶业相应时,就表现为恶的习性。意根与善业相应就有智慧,与恶业相应,就表现为愚痴。有时候有智慧,有时候愚痴,某些方面有智慧,某些方面愚痴。比如畜生普遍都愚痴,是恶业,但是畜生也有聪明智慧那一面,这是不可否认的,有的畜生前世也许做过人或者天人和菩萨,六道里都去过,都有业种留存。

畜生有畜生所具备的智慧,天生如此,不用后天学习。畜生因为愚痴,无法有更多的思惟分析推理判断,往往都是依靠直觉来生存和应对一切环境。这种直觉就是意根的觉性,既有愚痴的一面,也有智慧的一面。畜生意根的智慧,就是对宇宙器世间的变化敏感,有先知先觉的能力,人类所不知的灾难、器世间重大变故,畜生都知,感官都很灵敏,往往能靠这种先知先觉来适应生存环境。人类就不行,很多时候都必须要依靠意识的思惟分析推理判断,依靠科学手段,才能知道宇宙器世间要发生的变化。

二十七、意根的先天智慧也就是业力

一只母鸡第一次孵化小鸡雏时,就知道如何孵化,如何用嘴翻蛋,如何加温。母鸡的意识根本没有学过如何孵化,为什么母鸡天生就懂得孵化小鸡雏?母鸡的意识是新出生的,没有与前世连接,今世意识也没有学习过孵化技术,不会看书本学知识,没有人教导,同类母鸡也没有教导过,意识心绝对没有学习的机会,可是母鸡就会孵化鸡蛋。为什么如此?都是意根先天性的智慧使然,也是业力所致。

有的小孩三四岁的时候,就会谱曲演奏音乐,他的意识也是新出生的,没有学习过谱曲,没有人教导过他,他也不会看谱,却天生会谱曲演奏。为什么能如此?这些都是意根从前世带过来的智慧,是意根先天本具的智慧,是无量劫熏染的结果。

二十八、意根特殊的了别慧

意根能缘一切法,了别范围非常广,其了别的智慧就不能强大,不能做深入细致的了别,导致其了别慧差,了别的也就不清楚、不具体、不详细。意根在六尘上的了别慧还是存在的,只是没有意识了别的具体细微而已。因为其职责范围不同,意根能作总体布局,具有总体的智慧,那就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其细微的小事情都由属下六识来完成,意根没有这份精力,否则大事情就无法掌握了,在极深的禅定中例外。

意根通常情况下,虽然在六尘境界上的了别慧劣弱,在六尘外的了别慧可能就不太低劣,习气和惯性非常快速的就能现行出来。意根在习气惯性的作用上,相当了不得,能快速准确了别作决定,比眨眼还快。比如开车时马上要撞车了,意根就毫不犹豫、二话不说,立即决定刹车或者调转方向,避免了事故的发生。遇到非常危险的事情,意根二话不说,立即决定抱头鼠窜。其实意根一句话也没说过,祂说不了话。

色身安全与否,是意识了别出来的内容,意根没有安全的概念,一时判断不出安全与否的问题,可是祂也能迅速的作出决定,从而保证了色身的安全,实在是不可思议。意根非常执拗地把色身五阴当作自己,非常执著不舍,不想让色身有一点点的危险存在。意根的习气惯性需要一定的缘才能表现出来,意根攀缘出的所有法,都必须有外缘来引发,只不过有些缘意识不能了别,所以就觉得好象是无缘无故的冒出来似的,其实都有缘故,只是意识不知,意根又说不出来。这些知,都是意根单独了别的结果。

二十九、意根是大智大勇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诚交流是意根的诚心,虚假敷衍是意识的伪装。默契说的是意根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不用说话,不用语言表达,心有灵犀一点通。意根之间能够默契配合,说明两个人都聪明,彼此之间都能互相理解。反之,意识用语言无论怎样表达和说明,对方也不懂,说明那个人笨拙。所以真正的聪明智慧一定是指意根的,大智大勇大谋略一定是指意根的,聪明伶俐有心计才是指意识的。

一个人是否有大智慧,情商和智商都高,都在于意根,意识在其次,意识都是谋略,临时的智慧应变,经验不足时就没办法了,尤其是生死危急关头更是不管用。大智慧者一般来说言语都少,都喜欢静默,意根就是这样的深沉和无语;小聪明的人才喜欢表现自己,耍一些心机和手段,这与意识相应。

三十、意根能独自了别的法有哪些

佛在楞严经里说,意根能默容一切法。这一切法的范围相当广大,除了第八识单独了别的本质境,意根不能见之外,只要第八识能见的法,只要第八识能变现出来的法,意根依着第八识都能缘到,都能见能知。包括前世古今无量劫前和无量劫后,天上地下十方世界,成熟了的业种(不成熟的业种有无量神通的诸佛菩萨的意根才能了知),只要第八识能见,意根就能缘能见。

只是意识在没有神通道力的情况下,无法随着意根而了知所有这一切法,不能知前世与后世,不能知十方三世,不能知成熟与不成熟的业种。意识在有足够的神通道力情况下,就能随着意根了知已经成熟、已经灭去的业种,就能了别一个众生无量劫以前的经历。佛的意识能了别众生在所有生命长河中所有的经历,和所有的因缘,也能了别到后世相当长时间内的所有因缘,所以佛能给八地菩萨授记在一个无量劫之后的某个时段成佛。菩萨的意识也能了别众生前世后世一段时间内的因缘,即使定解脱的大阿罗汉和辟支佛们也能了别众生的前世与后世一段时间(八百大劫)里的经历。

意根随着第八识了知的一切法,很多法都无法让意识了知,因此意识就不相信自己所不能了知的事实,不相信意根的神通广大,以为自己所不知的,意根也同样不知。如果意根不知,意识无论有多大的神通,同样也不能知,没有意识能缘而意根缘不了的法。相反,意根缘着的法,有很多意识都无法缘得到。如果意识能了别他人无数生的事情,就说明意根能了别他人的业种,意识才能随着意根也能作了别。

三十一、慧心所法的运行

八个识都有慧心所法,慧,就是明,无慧就是无明。慧心所法是表明识心对所缘相分的明了性,当然这个明了性有程度的区别,只有第八识对所缘相分完全彻底明了,没有无明,其余七个识对所缘相分的明了有不同程度的区别,不是完全的明,还含有无明,并且无明多于明。明的程度体现在对所缘的不同相分明了性不同,在不同因缘条件下对所缘相分明了性不同。

慧心所法与其他心所法并行混合运行,不相分离。如果识心在运行过程中慧心所法不起用,则识心运行错乱,了别对应的相分不清晰,则无法作出正确如理如实的抉择,也不能迅速作出抉择,其结果是什么可想而知。慧心所法在五遍行心所法运行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起用,在五别境其它心所法运行中也要起用,否则识心错乱,无法有如实如理的抉择。

比如眼识的运行,眼识自身最初的作意和触可能没有慧心所法的参与,再往下运行就有慧心所法参与了,当眼识把色尘接纳过来时,慧心所法起用,就知色为何了,之后执取色尘时慧心所法起用,抉择色尘时慧心所法更会起用。慧心所法越强,抉择得越有智慧,结果越善。其它几个识也是如此,尤其是第六识和第七识的运行,慧心所法的作用力更大,慧更强。但是这个慧也分为世间法上的慧和佛法上的慧,世间慧实际上也是无明,不是真正的明,不能导致解脱和成就佛道,也许还会相反,深陷世俗轮回而不自知。

在别境心所法的运行中,慧心所法也会同时与之一起运行,慧心所法与欲心所法结合在一起运行,与胜解心所法结合在一起运行,与念心所法结合在一起运行,与定心所法结合在一起运行,但是慧心所法的慧力有强有弱,作用大小不同,结果就有极大的差别。

三十二、意根的慧最关键

八个识都有慧心所,第八识的慧心所先不谈,前七识的慧心所中,第七识意根的慧心所最重要,在修证中最关键,祂代表着一个众生的根本智慧程度。因为意根决定着六识的出生和运转,决定着六识的一切身口意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六识的智慧,前六识是受制于意根的,所以意根的智慧起决定的作用,关乎着众生的生死存亡,以及是解脱还是生死系缚。

如果意根没有智慧,六识再有智慧也无济于事,六识造作的业行由意根作主宰,有什么样的业种由意根的心行来决定,未来世有什么样的业果报由意根的心行来决定,后世是生死轮回还是解脱成佛由意根的心行来决定。所以断我见的智慧和证悟的智慧,以及一切的三昧智慧,都由意根获得,离开意根的智慧,修行就谈不到成果,包括初果和初果向,包括凡夫阶段的种种转变。

三十三、意根逢凶化吉的智慧

五阴身、意识和五识都是意根所用的工具,离开这些工具,意根在六尘中的想法一个都不能实现,意根必须利用六识来造作身口意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思,否则就像聋哑人残疾人一样无所作为。这说明意根本身有祂自己独有的知见看法和智慧认知,祂本来就有智慧和认知,不必依赖意识;但有意识时正好可以依赖意识表现出来,没有意识就表现不出来。所以不能把意根的智慧,意根的所有功德都说成是意识的,埋没意根生生世世无量劫的天生独有的功能,这是不公平的。

对于世人的判断,尤其是对于第一次见面还不认识的人的判断,意识往往都使不上力,都是靠意根累劫的经验,这就是直觉和智慧。很多重大的事情,特别危急的事情,有关生死存亡的事情,意识根本没有机会和能力思惟分析推理判断,可是意根却能立时作主决定,采取紧急措施,躲过了一劫又一劫、一个灾难又一个灾难,最终逢凶化吉,意识事后还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每个众生,真应该感谢意根这种逢凶化吉的本事,没有意根这种天生的智慧抉择,我们的生命出生不久就会夭折,根本不会活到老死和自然死的时候。

三十四、意根能否分辨真假善恶

境界的真假善恶,属于比较微细的法尘,一般情况下,意根没有办法分辨,只能了别境界的大略和总体全貌。如果意根知道好歹,能分辨真假善恶,那就不用意识引导教育意根了,很多时候也不用出生意识,意根自己就能分别六尘境界的微细部分。意根本身不知道善恶法,无法辨别善恶是非好坏,本身也不造作善恶业(心念除外,心念也是业,由心念才有六识的身口意行),但是祂有善恶心所法,能指挥六识依自己的善恶心念造作善恶业。因为意根含有染污和清净两方面,如果意根染污性现前,就操控六识造染污业,如果意根的清净性现前,就操控六识造善业。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