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日常開示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第1示 總第4373示

如何選擇合適的觀行所緣(意根訓練篇)

我們通常每時每刻所緣的法太多,導致思想分散,思惟分散,精力分散,導致所緣的哪個法都弄不清楚,生不出智慧,身口意行就錯亂,造作貪嗔癡煩惱業。如果能用心精專,思惟深透,就會看透所緣之法,不行愚癡行,就能解脫。

爲了訓練意根能夠減少對外界的攀緣,把注意力縮小到一個時點只緣一法上,提高專注力,就要尋找一個適合自己觀行的所緣,尋找一個意根感興趣並且能夠契入的目標,讓祂能夠單純地觀,直覺地觀,擯棄雜念地觀。專注力提升以後,智慧才能提升。

尋找什麽樣的所緣才容易契入呢?楞嚴經中二十五聖分別在六根六塵六識上悟圓通,在地水火風空識六大上悟圓通,任何一法都可以觀行,都可以悟圓通。圓通的意思是,圓滿的通達,圓滿地契入了實証了那個法的空,小乘的空理和大乘的空性。既然在六根、六塵、六識、六大上都能圓通,那麽法法都能圓通,法法都是証道的切入點。但由於精力有限,每個修行人只能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切入點,專一去用功觀行,去突破,去入道,入道之後慢慢就會法法皆通。

如果選擇眼根作爲切入點,就要對眼根所對應的色塵有所選擇,選擇合適了,心裡接受了,感覺舒適愉悅了,觀行就會得心應手。選擇的對象要簡單明了,體積不要大,外形色澤不複雜,不會引起過多的關注力,不會引出種種想法,種種情思,導致妄想紛飛,以至於違背修行的初衷,不能進入正常平淡的觀行中。

簡單的色塵如香頭、豆類、球類、筆類、自己的手指頭、腳尖、頭髮、衣服釦子等等,簡單的色塵,尤其是比較熟悉的,不需要去探索去分析,不會引起情緒波動,心境能保持平平淡淡,容易專心。

觀行時只用直覺去觀,色塵上有什麽就觀什麽,不要去腦補看不到的情節,這是現量觀行,腦補是非量觀行,不可取,結果不真實,也得不到結果。觀色塵不是研究色塵,不用思惟色塵的大小方圓長短和顔色鮮豔不鮮豔,這是意識分析的内容,分析這些沒有用,觀行的結果與這些内容無關,証得三昧不是在這些内容上証的。有人會問:那到底是觀什麽証的是什麽?功夫上道慢慢就知道了,妙不可言,至於有多妙,看二十五聖的三昧境界就知道了。

如果選擇耳根作爲切入點,對所緣的聲塵就要有所選擇,聲音不能跌宕起伏,不能太悅耳動聽,免得情緒波動,引起浮想聯翩。聲音要單調一些,輕微一些,有噪音擾亂心神的不能用。小閙鍾或者手表的滴答聲比較合適,能隨身攜帶,隨時聞聲,習慣了以後,聽到聲音心就能安靜下來。最方便的是自己的心跳聲、呼吸聲、手指頭輕微敲擊聲、牙齒咬合聲等等,敲木魚聲更好,用手機錄制一段,設置好自動重複播放功能。

如果選擇鼻根作爲切入點,對所緣的香塵就要有所選擇,要淡淡的清香味,香味不能濃鬱,免得生貪心,可以選擇香料味,水果味、花香味、青草味等等。

如果選擇舌根作爲切入點,對所緣的味塵就要有所選擇,味塵都在口中,最直接方便的就是品味觀行口水、口腔味,或者口含堅果類,口含棗核類等等,味塵要淡,不能太香濃,否則會生貪,造成思緒紛飛,妄念交織,心就不清淨了。

如果選擇身根作爲切入點,對所緣的觸塵就要有所選擇,觸塵一定是與身體相接觸的,是能隨身帶著,時刻能跟隨身體的,那麽用自己身體中的一部分是最方便的,比如用手輕輕觸碰額頭,按壓脈搏,磐腿坐著時搖晃腰身,可以手握圓球、小石頭、念珠、核頭等等。但不要有大的磨擦,免得用心多分散心神。

如果選擇意根作爲切入點,對所緣的法塵就要有所選擇,越簡單越容易定心,比如數阿拉伯數字、1到100 反複數,手摸小口袋裡的黃豆粒數黃豆,數念珠、數呼吸,數心跳,數自己的胎息,念佛念咒都是好方法。從意根上修比從五根上修稍微難一些。

選擇行住坐臥都能隨時入觀的對象,能讓觀行連續不斷,工作的時候和與人談話的時候都能觀行,不影響處事。與人談話時,内容不是特別重要,不用全身心投入傾聽和應對,就可以一邊談話應和,一邊觀行,可以觀對方的衣領和衣服釦子,或者關注自己的呼吸、數呼吸等等。如果單位經常開會,會議又不是特別重要,這個時間可要好好利用,不能浪費,在會議室隨選一塵,半開會半觀行,皆不耽誤。

這樣的直觀,可以用在引導孩子的學習上,這是訓練專注力,訓練定慧的方法,世間和出世間的定慧是通用的,都是用的同一個心,訓練好了,孩子的學習成勣自然會提升,理解力、自學能力自然增強,甚至會有獨創力


——生如法師開示
(佚名編輯)
上一篇上一篇

大迦葉菩薩的意根圓通法門(意根訓練篇)

下一篇 下一篇

意念力的作用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