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日常开示

2023年07月12日    星期三     第1示 总第3975示

三果人退失了初禅定果位会不会退失?

瑜伽师地论中说,三果人即使禅定退失,果位也不退失。因为根本烦恼已经断除了不会再生起,枝叶烦恼即使生起,心也不会再如从前一样真有烦恼了,有时候偶尔现起的小烦恼,只是在意识层面的,不是意根深层次的,生起便会快速消失,不是真烦恼,根本不影响其解脱智慧,所以就不影响果位。根本烦恼决定着解脱的智慧,决定着能否涅槃。根本烦恼断了,还能不能生起,在佛经中没见到事例,现实生活中也没有遇到,所以不确定,不排除有特例。

小乘三果和大乘三果的情况是有区别的,小乘三果人因为很少度众生,一般都是出家人,事务比较少,或者几乎没有什么事务,接触的众生少且单一不杂,心能够保持清净,禅定也容易保持,不容易退失,果位就不退,也许有特例。三果人虽然有初禅定,但是不是时时都有,不能时时都在定中,在初禅定中做事很困难,遇到需要太动脑筋和费心思的事就会头疼和烦心,其初禅定上坐时和特意保持时肯定是有,下坐时也许能保持,也许会退失一部分。比如晚上睡觉时就没有禅定,特别用脑思惟时禅定就减轻。

那么禅定减轻和晚上睡觉,果位能保持住吗?当然能保持,不能说醒着时是三果人,睡着就变成一二果或者凡夫。所以暂时退失初禅,果位不退。初果人有未到地定,禅定也很容易退失,但初果位不退。大乘七住位菩萨也有未到地定,也容易退失,但是位不退,名为位不退菩萨,不会变为凡夫,假七住菩萨谈不到退的问题,因为根本没有进七住位。

再比如说佛陀在四禅定中成佛,具足了四禅八定和灭受想定,但佛陀不能总住在二禅以上的禅定中,在这样的禅定中无觉无知,无法生活和度众生,佛陀平时行住坐卧只能保持初禅定;具足四禅八定的俱解脱阿罗汉也不能总在二禅以上的禅定中,行住坐卧也许能保持初禅定,也许不能保持。但是不能说不在四禅八定中,佛陀就不是佛了,阿罗汉就不是阿罗汉了,所以不在禅定中,果位是不变的。即使佛陀在初禅定中讲法一个月甚至一年、一劫,不入二禅以上的禅定中,佛陀的果位也永远不会退失。圆觉经中说:譬如销金矿,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意思是说佛已经从无明烦恼中修炼成佛了,不会再有无明烦恼了,佛位就永远不退。

那么长期退失初禅定,三果人果位退不退呢?这个要看智慧的保持情况,和身口意行的具体情况而定,要根据根本烦恼是否现行、菩提心是否退失、是否仍然不着世间的名闻利养来判定果位是否退失,而不能只以禅定而论。阿罗汉还俗退失四果,那是因为暂起轻微贪欲烦恼,后又厌倦世俗生活,又出家修成四果,三四果人断除了烦恼,没办法再过世俗生活了,即使还俗还会再回来。总结起来说,应该以果德来判定果位是否退失,检查三果人的果德变没变,看其思想行为是否还符合三果人的德行。禅定的结果应该是断烦恼,有解脱的智慧出生,如果这个结果不变,没有退失,那么果位就不退。

大乘菩萨的三果,要比小乘三果不容易保持,因为菩萨以度众生为重,接触的众生多,事务也多,用心的地方更多,比较繁忙,又没有时间修自己,禅定最不容易保持,退失是正常的。但是初地菩萨是行不退的菩萨,如果菩萨度众生的行不退,仍然保有大菩提心,行大菩萨道,不知疲倦,烦恼不生起,不求世间的名闻利养,能舍弃自我,一心为佛教事业,并且唯识种智不退,那么初地菩萨的果位怎么能退呢?如果这些果德消失了,生起了贪欲和嗔恚,搞起了名闻利养,那么果位就退了。

三果的菩萨只有初禅定,还没有宿命通,命终以后再托生人间,就会忘记前世一切所修,没有初禅定,外表与凡夫无异。可是意根与前世是同一个,意根的思想观念、品德、福德、菩提心与前世一样,延续到今世,甚至定力和智慧也很强,其心行就与凡夫差异极大,尽管意识受到了世间法的熏染,有了染污,会熏染意根,造作一些不善业,但这染污是有限的、轻微的,意根的清净性起着决定作用,一旦再次遇见佛法,很快就会觉悟,快速消除这些染污,不会成为修道上的遮障,并且还会快速地证得三果,再次明心,进入初地。

所以三果的果位退不退,在于果德是否还在,不能只看单一的禅定,禅定起着断烦恼和引生智慧的作用,既然已经起到了作用,禅定退失一段时间就没有多大关系了,需要时再快速修回来就可以了。譬如打火机,把柴火引生出来,打火机火灭了也没有关系了。

——生如法师开示
(清风编辑)
上一篇上一篇

缘起法与非缘起法的区别

下一篇 下一篇

独头意识能否改变外相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