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若兰的观行:这几天遇到一件不公平的事,于是就开始观行。公平没得到,起嗔心,是法执(执着规则)。为何执着规则呢?就是要让自己的利益不受损,这是要满足贪心。色受想行识都是空的,还贪个什么?
观行时,开始意识参与多一些,后来到最后一句,意识思维不动了,只有一个单纯的觉知在,这时看到一个意象:“我”,一个身体轻飘飘的半虚化在那里。后来那个半虚化的意象也不存在了,只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直到结束。观行结束后,再想这件事,发现内心很平静。每当现实中有牵动情绪的事,就抽出空来观行。越观行越发现自己的意根问题可真多,我执深重。
点评:君若兰的观行很到位,说明智慧很好,慧强,不知道禅定是不是与慧一样强,我感觉是稍微弱一些。不过照此速度,禅定会很快再增强的,直到出现三昧的时候,修行就是个很大的转机,好好把握见道可期。
每个人的贪嗔痴都有一个源起,也就是根源,这个根源是什么呢?就是我,由于有我见,为维护自我,满足自我,就会自动生起贪嗔痴。所以贪嗔痴的现象从客观上反应出了心中的我见和我执,即使初果二果人已经断除了我见,但是还没有断彻底,那么贪嗔痴烦恼虽然降伏了,却没有根除,在初禅定以后,到了三果的时候,才根除了贪嗔烦恼,但还有痴烦恼没有根除。这个痴是指对三界内的法的痴,不是指对大乘法的痴。
对于贪嗔痴烦恼的降伏和断除,必须是在有效观行之后,尤其是三昧生起来之后,效果非常明显,不用意识强行压制烦恼,烦恼自然不起。在观行过程中,意根一旦明了五蕴身心的虚假不实,思想观念改变,于是就不把色身当回事儿了,对欲界的粗重的贪自然不现前,衣食住行等等六尘境界自然会逐渐无心,不挑剔不在意不追求,嗔心也自然得到降伏,对一切都感觉无所谓,一句无所谓就化解了许多的纠葛。
修行就是用理论来指导实际的,实际就是五蕴当下的每个环节,每个身口意行,修的就是身心身口意行,这是最终的落脚点,最终的目标。观每个人的修行效果,就要观其身口意行,观其五蕴活动中的每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决定成效。为什么观察五蕴细节和身口意行呢?因为思想观念决定了身口意行,决定了五蕴活动的细节,理论落实到位了,观念才会转变,理论落实不到位,那仅仅是理论而已,没什么好谈的。
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