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日常开示

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    第1示 总第4433示

过午不食戒

增壹阿含经第十六卷高幢品原文:如阿罗汉。尽形寿不坏斋法。恒以时食。少食知足。不着于味。我今亦如是。尽形寿不坏斋法。恒以时食。少食知足。不着于味。从今日至明旦。

释:像阿罗汉那样,尽一生寿命都不破坏斋法,恒常在中午之前吃饭,少食知足,不贪饮食,不贪味尘。我现在也要这样,尽一生不破坏斋法,恒常在应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过午不食,少食知足,不贪着味尘,从今日到明日清早。

这是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有条件者可以受持七天七夜,也可以天天受持,功德无量。佛世时的阿罗汉以及所有出家众一生都是日中一食,过午不食,他们专职修行,没有世间事,静坐的时间多,心清净,日中一食很容易保持,在家学佛者有一部分能做到过午不食。在末法时期守持过午不食有点困难,除非退休没有工作的在家居士能守持得住,有工作的就很困难了。寺院里的出家人如果寺院事务多,无法安定,禅定少,心不清净,也不容易守持过午不食戒。佛制定这条戒是为了修行人心清净,容易修道和入道,如果多食,一是增加贪着,二是胃总是忙于消化饮食,心则不清净,不能专心修道思考问题,尤其是晚上吃饭,胃忙于消化饮食心就不静,禅定生不出来,静虑不能成就,因此少食利于修行。

有一些人用戒律约束佛,让佛守过午不食戒,不但晚上不供佛,下午也不供佛。为什么这些人这样对待诸佛菩萨呢?因为凡夫众生不了解佛菩萨的境界,不理解戒律的实质内涵,把佛菩萨当成与自己一样的凡夫,而且还是人类的凡夫,所以就以为佛菩萨应该与人类众生一样,守持过午不食戒。

佛陀当年制定这条戒律,是为了让修行人心清净,不受饮食的干扰,能够持续地修行,连续地用功,不出现散乱昏沉的状况以影响修行。但是这条戒律不适合佛陀和诸大菩萨们,即使佛菩萨在人间以人身住世,也不应该受这条戒律的局限,因为第一佛陀不修行,第二佛陀有无量道行,能化解变化饮食,可以不食,也可以食无量,都不影响身心。但佛陀当年在人间也是过午不食,这是为众生作示范作表率,而佛在天人面前则不受过午不食戒律的局限,随时随地接受天人的各种供养。

诸佛菩萨不在人间的时候,所处的佛国土里,不以太阳光为白天晚上的分界线,且其他佛国土的一分钟等于娑婆世界人类的若干天,那么人类的早晚时间该如何对应其他佛国土的时间呢?欲界忉利天以上的天界中都没有太阳,有自然的光明显现,不需要太阳光,所以忉利天以上没有黑天,没有夜晚,其他佛国土也是没有黑天夜晚,佛的世界更没有夜晚之说,人类的过午不食戒换一个时空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供佛不用考虑人间的白天晚上等等时间。

再者说,诸佛菩萨有无量的智慧抉择食与不食、食多少,以及什么时候食,凡夫的智慧怎么能臆测和限制诸佛菩萨的行为呢?所以供佛没有时间限制,佛的境界里没有时间,不分早晚,佛是为众生积福才受施的,本身并不需要什么,即使需要佛也会自己变化,瞬间完成。佛也没有戒律限制,以佛的无量智慧和德能,早就不需要什么戒律来约束了,人间众生就不要要求天人、神人和诸佛菩萨与人类的习性习惯一样了。

人类的心思受限在人类生活范围之内,无法理解超越人类范围的众生和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学佛人尽量突破人类狭隘的思想和境界,以及各种习惯。人类用两条腿走路,天人是空中飞,我们不应该用人类走路的规则来规范能飞行的天人的行为,更不要拿人类凡夫的规则来限制和规范诸佛菩萨的心行。人类与诸佛菩萨相比就像婴幼儿一样,无法理解和想象诸佛菩萨的心行和境界,所以才会出现种种误会和不解,我们应该尽量打开心量和眼界,尽量冲破凡夫狭隘的、不如理的、幼稚的思想,尽量贴近更高级生命的思想境界和行为规范。


——生如法师开示
(佚名编辑)
上一篇上一篇

什么是八关斋戒法?

下一篇向後翻

等待上传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