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優婆塞不應該生起欲想和欲覺是甚麼意思呢?這是指身口意三行當中的意行,是心念心想心覺,也叫作意婬。一個人降伏不了貪欲的時候,內心就會時常生起貪欲的妄想、念頭以及覺受,沉浸在意婬當中,想入非非。有一些人還有明確的意婬對象,腦海裡會浮現出對方的影像或者是婬欲的場景,無法抑制,這就犯婬戒了。有膽大的人意婬時豪不掩飾,公開說出來,告訴大眾說我前世有若干多的妃子,今世有一部分出生到此,因緣現前而相聚,她們分別是某某和某某,後邊還有一大堆備注,令人不忍視聽,這是意欲和口欲,身行還不見有出現。
一個人只要不斷欲,心念就不會止,因為有意,後續只要緣具足,就會出現身欲行和口欲行,身口行是由意行引導牽引出來的,所以斷婬在於斷意婬,修行就要修心。身口行出現時,犯戒的相就現前了,這就是有相戒。在身口行沒有出現之前是意行,這是無相的,是犯無相戒。如果無相的意行守不住,有相的身口行就守不住。
有些人因為守不住有相戒,身口控制不住地經常犯戒,沒有辦法,於是就找借口遮掩說:有相戒是初基的人守持的,有根器的久修菩薩應該捨棄有相戒,持無相的心地戒。看看這個思路和說法多麼顛倒,連初基的有相戒都守不了,如何能守持得了甚深的無相戒?是身口容易控制,還是心地容易控制和降伏?
當心念降伏不了的時候,身口可以裝啊,裝著清淨裝著有修行,不也是最初的初基的修行方法嗎?連裝都裝不了,內心的意念不是更沒有辦法控制了嗎?有的人還公開提倡隨順煩惱,那就是說當婬欲心生起來的時候,不要控制,直接去婬吧,不要裝,不要裝著有修行,學佛不能越學越假。這位因為降伏不了自心,直接放棄觝抗,破罐破摔了,而且還號召隨學的人都要破罐破摔,不用考慮佛陀的戒律和諄諄教誨。這樣的行為結果是甚麼呢?難道說知道有個如來藏,如來藏礙於面子就會放你一馬嗎?真愚癡。
一個人修到甚麼程度,有沒有真修行,言行當中完全能體現出來,騙不了眼亮之人,只能騙一些初基的小白,這些人傻傻的寧願被騙,甘願被騙,不被騙心裡就不舒服,不知道如何是好。但天底下並不是一切人都傻,總有覺悟的人,總有警覺的人,能識破一切人的騙術和偽裝,能識破一切人的人性。
修行就是破除無明,斷除煩惱的過程,身口意行就是無明和煩惱的體現。有無明則有煩惱,有煩惱就有無明,無智慧。有無明無智慧就沒有修行,沒有德行,就是凡夫,就有生死輪迴。
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