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金剛經唯識深義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3-07-01 21:41:21 閱讀: 402

第五章 大乘正宗分第三

原文: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衆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磐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釋:這一品主要是講關於菩薩們破四相,斷除人我見的問題。菩薩教化滅度三界四生九有二十五類衆生,都入無餘涅槃,但也不要生起不如理的思維觀,認爲這些衆生是我化度的,我度化了這麽多衆生。菩薩這樣想就不是真菩薩,真菩薩應該依般若實相智慧破除四相,心中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摩訶,漢語是大的意思,佛經中的大菩薩一般指明心証悟以上的菩薩,具備賢人的品德,嚴格來說登地以上的菩薩才能稱爲大菩薩、法身大士,証得佛的一分或多分法身,有一分或多分無生法忍智慧,有一分或多分道種智,具備聖人的品德心性,也稱爲分証即佛。如果只有菩薩的熱心和善心,解悟或者是理解一些佛法,沒有出生無生智慧,不能稱爲大菩薩。菩薩剛開悟獲得無生忍,証得人無我,能忍於五隂十八界是虛妄無我的,都沒有真實的出生;而如來藏也不生,是無始劫來就一直存在的,這樣就生起了大乘無生智慧。

佛說菩薩摩訶薩們應該這樣降伏自己的心,而能被降伏的心一定是妄心,真心從來都不起念想,沒有知見和想法,不攀緣三界六塵,不造身口意行,是清淨無煩惱的,因此不用降伏祂。而妄心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意根總在攀緣六塵萬法,起心動念,有無量的知見意見看法,人我見人我執、法我見法我執都很熾盛,身口意行與貪嗔癡相應,所以需要降伏,斷除無明,生起智慧的德用。

要想降伏七識妄心,就要了解七識的功能作用。眼識見色,分別青黃赤白長短方圓大小,意識心同時分別細相,好壞美醜韻味氣質等等,在這當中生起喜歡厭惡等苦樂不苦不樂的感受,就有身口意行的出現。耳識聞聲,分別聲音的高低遠近方向,意識同時分別類別意涵等,産生貪愛厭惡等心行,就有苦樂不苦不樂的感受,進而就有身口意行的出現。鼻識嗅香,分別香臭及方位,意識同時分別香臭的種類程度等,生起喜歡厭惡的心行,就有苦樂不苦不樂的感受,就有身口意行的出現。

舌識嘗味,分別酸甜苦辣,意識心分別食物種類好壞味的程度,産生喜歡厭惡的心,就有苦樂不苦不樂的感受,就有身口意行的産生。身識覺觸塵,分別冷熱飢渴飽軟硬等,意識心同時分別疲乏輕安舒適累困等,生起喜歡厭惡等心行,就有苦樂不苦不樂的感受,和其它身口意行。意識心與前五識同時分別,也可以單獨了別,回想從前打算未來,分析推理判斷,生起苦樂憂喜捨的感受,産生下一步的身口意行。

意根也是心,是無形狀無任何相貌的,也稱無色根,從無始劫來就存在著,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時就滅,是我執識,無始劫來就執著自我,把一切都當作我和我的,執著前六識的功能是我的,執著第八識的功能是我的,貪嗔癡慢疑邪見不斷現行,是造業的根本,總是主導六識按照自己的習慣去行事,修行主要是改變祂。意根在開悟入初地以後改變一次,八地菩薩時改變一次,成佛時徹底改變成平等性智,意識心成妙觀察智,前五識就變爲成所作智,第八識就變爲大圓鏡智。如果能斷除意根的我執性,不再執著自己,命終就會滅掉自己五隂十八界,入無餘涅槃。

佛說要降伏的就是這七個妄心,如何降伏呢?世尊說:所有一切衆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三界衆生分成四生九有二十五種,卵生指有情衆生不住母胎,不由父母出生,意根帶著阿賴耶識直接入到卵殼中,外緣溫度等條件具足,胚胎生長,破殼而出,如雞鴨蛇鳥。胎生指衆生在中隂意根帶著阿賴耶識投到母胎中,六根生長成熟了,就出母胎。

胎生包括全部人類,大部分畜生,一部分鬼類,一部分阿修羅;溼生指在一定的溫度溼度條件下(如在水邊海邊潮溼的土壤和空氣中)出生的無福衆生,如各種崑蟲和細菌,一部分阿修羅等;化生指能夠變化而生,如各層天界的天人,其它國土衆生,鬼神類非人類衆生,地獄衆生,一部分阿修羅類及一小部分畜生類,有神通的菩薩羅漢等。有色衆生指有色身存在的欲界色界衆生,色身也叫色隂,從投胎到受精卵中開始直至出生最後滅亡的形體,由於有阿賴耶識和前七識住持著色身,色身才有各種身口意行的行爲造作,這叫色隂,否則就是死屍和無情物,如植物類鑛物類。

欲界包括六層天、人類和三惡道衆生,色界有十八層天,初禪天至四禪天有十三層,五個不還天,包括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無想天。三果羅漢在這裡修行,斷得最後的煩惱、我慢和三界的貪愛後証得四果羅漢,或入無餘涅槃或回心大乘,重新投胎學菩薩道。其他衆生在五不還天修行,厭離色身後就捨棄色身升到無色界。色界有形累,無色指無色界沒有色身,衆生只有意識心、意根和阿賴耶識存在,心處在定中不動。

無色界有四層天:空處天、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無色界衆生也修空想,目的要入無餘涅槃,但這個空理沒研究明白,仍處在六道輪回中,就像佛的外道老師鬱蘭頭弗,修得最高禪定非想非非想定,以爲在這個定中已經沒有想就是涅槃境界了,其實那個定中還有極其微細的想,只要有妄心就不出三界,不得解脫。佛成道以後想度祂的老師,用天眼一看他已經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不會再出定了,就感歎說他從天上下來後會下三惡道受苦。

佛臨涅槃時,有個修外道的老者120嵗,是阿難五百世的父親,也修得非想非非想定,但還在人間住著,佛讓阿難把他叫來後,告訴他那個定中還有微細的想,那個最微細的覺知心也不是我,滅了就能出三界得解脫,了生脫死。老者一聽當下就証四果羅漢,對佛說我不忍見佛般涅槃,我先走了,說完就入了無餘涅槃。

無餘涅槃指衆生斷了我見和我執,不再有執著了,願意捨棄自己的五隂和十八界,這樣苦再也沒有可依賴的,就離苦捨苦了,滅了所有的苦就得解脫出三界,只留下阿賴耶識獨存,沒有一個自己了。菩薩們度化了三界中的四生九地二十五類衆生,教化他們成四果羅漢,了生脫死,命終都能入無餘涅槃,得到解脫。

世尊又接著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滅度了那麽多衆生,卻一個也沒有滅度,這是什麽意思?滅度的意思就是剛才講的入無餘涅槃,就是把五隂和六根六塵六識的十八界自我全部捨棄,都滅掉,就沒有衆生了。有五隂則是衆生,沒有五隂則不稱爲衆生,沒有十八界也不稱爲衆生,也就是沒有衆生被度,單獨留下的阿賴耶識也不是衆生,這樣就是,一個衆生也沒度,並沒有一個衆生得滅度。即使五蘊十八界沒有滅掉的時候,也同樣沒有衆生,因爲五蘊十八界這個相是幻化的,有是假有,不是真實有,是暫時的有,沒有衆生的衆生可言,都是如來藏的相貌,都是如來藏的性質,如來藏又不用度,所以滅度無量數的衆生,其實並沒有滅度一個。菩薩應該這樣度衆生,也不要有度衆生之想。

下面就是大家都關心的破四相的問題。世尊又接著說: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首先看我相,衆生以爲的我,是把五隂十八界當成我,以爲是真實的,其實不是。五隂包括色隂受隂想隂行隂識隂,色隂是形體,從入胎後的受精卵開始,到成長爲胎兒、嬰兒、兒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色身,它是不斷變化著的,有生有滅,有生住異滅的現象就是無常的、假的、虛妄的、苦的,不是真實的我。

受隂就是感受,主要指意識心能感受到苦、樂、不苦不樂。眼見色時有受,耳聽聲時有受,鼻嗅香時有受,舌嘗味時有受,身覺觸時有受,心思法時有受,這些受是生滅變化不停的。苦受多了,心麻木就不覺得苦了,於是變成了不苦不樂受。苦減少一點,心裡就覺得高興了,比如一天被打三十棒,有一天減少到十五棒就高興了,樂多了也就不樂,變成不苦不樂了。每月開一萬元工資,有一月開了九千五,就覺苦了。受隂在死亡、昏迷、入無想定、入滅盡定、睡著無夢時就消失了,是變化無常的,有生有滅的,是苦的,就不是真實的我。

想隂是心上取相爲想,了別分別計劃打算思惟判斷,總而言之就是妄想。在五種情況下有想,眼見色時有想,了別青黃赤白、長短方圓和粗細,心裡分析思惟判斷等。耳聽聲時有想,了別聲音的高低、粗細、遠近,男聲女聲動物聲宇宙聲山谷河流聲等,同時分析推理判斷打算等;鼻嗅香時有想,了別香臭的種類、程度、方向、遠近,分析思惟判斷計劃打算等;舌嘗味時有想,了別酸甜苦辣等等;身覺觸有想,心思法更是有想。這個想隂在死亡、昏迷、入無想定、入滅盡定、睡著無夢時就滅,它是生滅的、無常的、虛妄的、不真實的,就是苦的,苦的不是我。

行隂指時間的流轉、空間的轉變、地點的變遷,包括身口意的行爲,凡是動的不靜止的行爲都屬於行隂,呼吸、心跳、脈膊、血液的流動、肢體的動轉,行來去止,語言思想活動等等造作。眼見色是行,耳聽聲是行,鼻嗅香、身覺觸、心思法時都是行隂,入涅槃時、正死位時就滅,它也是刹那刹那在生滅變化不停的,是無常的、虛妄的、苦的、不真實的,不是我。

識隂包括六個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主要起著分別了別的作用,眼識了別色塵的外觀,粗的部分,意識同時了別細相;耳識了別聲塵,分別大體、粗略的部分,意識同時進行細的分別;鼻識嗅香,了別粗相,意識了別細相;舌識嘗味,了別粗相,意識了別細相;身識覺觸,了別粗相,意識了別細相。識隂在睡著無夢、昏迷、入無想定、入滅盡定、正死位即滅,它是生滅變化無常的,是虛妄的、苦的、不真實的,就不是我。總之,五隂是生滅的無常的苦的無我的。

再來看十八界,包括六根六塵六識,六根爲眼耳鼻舌身意根,眼根分爲浮塵根和勝義根,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構成,在身體外面象葡蔔一樣的稱爲浮塵根,也稱外眼根。在後腦部由眼的傳導神經所連,主管視覺的大腦枕葉皮層,爲勝義勝,是眼識所依,在那裡生起眼識。勝義根若壞,即使眼根完好,也不能見色,名爲睜眼瞎。眼根在受精卵位由如來藏吸收母體中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營養)而造,它是生滅之法,無常之法,虛妄之法,是苦的,就是無我的。

耳根分爲浮塵根和勝義根,在身體外面大家能見,象新卷葉一樣的稱爲浮塵根;由傳導神經連接在大腦後部主管聽覺的大腦皮層,稱爲勝義根,是耳識所依,在那裡生起耳識。耳根在胚胎中由如來藏吸收母體營養而造。是有生有滅之法,是無常法虛妄法,是苦的無我性的。

鼻根分爲浮塵根和勝義根,浮塵根在身體表面,象雙嗅球或懸膽一樣,是嗅氣的受納器,嗅氣後由嗅傳導神經傳至大腦皮層,在那裡生起鼻識,才能分別香臭,後腦部的大腦皮層是勝義根,主管嗅覺,是鼻識所依。鼻根也是在受精卵位由如來藏所造,它是生滅的、無常的、虛妄的、苦的,不是我。

舌根由地水風火四大元素構成,在受精卵位由如來藏所變生,分爲浮塵根和勝義根。在身體外,張開口即能見到,像半月形的是浮塵根,是味覺受納器,由味覺傳導神經傳到大腦皮層,在那裡如來藏生起舌識,分別各種味塵,後腦部的大腦皮層是勝義根。舌根是生滅的虛妄的無常的,是苦的,就是無我的。

身根由地水火風四大種所造,三十六物聚積,外相十二物:發、毛、爪、齒、眵、淚、涎、唾、屎、溺、垢、汗;身器十二: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内類十二:肝、膽、腸、胃、脾、腎、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各部分的皮膚肌肉乃至臟腑都有感覺,由傳導神經傳至脊髓又傳至大腦皮層,在那裡産生身識才能覺觸。大腦皮層是勝義根,在後腦部,這部分若損壞,整個身體即癱瘓成植物人。浮塵根象一個肉桶,人眼可見稱爲浮塵根。身根是生滅性的、無常的、虛妄的、苦的,就是無我的。

意根是精神體,是心,不是物質,無始劫前就存在著,阿羅漢入涅槃就滅。恒與煩惱相應,所有心思都是我和我的,具有恒常、審察、思量的了別作用,恒執前六識爲自外我,恒執第八識爲自内我,是染污的末那識。刹那刹那都在思量作主宰,作決定,執著性很強,但分別作用不強,依靠第六識來分別,是起惑造業的根由。只有通過修行,改變它的染污性,變成清淨性,斷盡對自己的執著性,才能獲得解脫,它是生滅性的、無常的、空的、苦的,也不是我。

其次,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色塵有外色塵内色塵,外色塵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和合構成,包括宇宙器世間,須彌山、諸天天宮、七金山、四大海、四大洲等,是共業衆生的如來藏共同和合造成,是衆生的生存環境。有了環境有緣衆生才能投生其中受業的果報,緣滅了宇宙器世間就會逐漸毁壞,衆生就轉生到其它有緣的器世間。所以外色塵是生滅變化無常的,是虛妄法,是空的,無我的。

内色塵是衆生如來藏通過眼根接觸外色塵,變生出一模一樣的影子訊號,通過視網膜視覺神經傳導到大腦皮層,形成了和外色完全相同的假色,爲内色塵,它是影子,不是真實的物質,否則四大物質的形體不能和眼根接觸,也不能通過視網膜神經傳到後腦部。再者眼根若能接觸物質的形體,一定會受損,如眼根接觸刀尖,眼一定會被刀尖刺傷,眼睛接觸火時,眼一定會被火燒,眼睛接觸沙子時,沙子就會迷了眼,所以眼根不與物質的形體相觸而有見,所接觸都是形體放射出的四大微粒,是假相是影子。

這個道理和攝像機的原理相似,外色通過攝像機變成倒影在機器中,肉眼一見又變成正影,就覺得是見到真實的色塵了,其實那是影子和相片,就像電視中所見色塵一樣,衆生從無始劫來就沒有見過外面真實色塵。所以衆生所見的内色塵是虛妄的、空的,也是苦的、無我的。

聲塵分爲外聲塵和内聲塵,外聲塵如宇宙山谷河流各種物質發出的,由共業衆生的如來藏依據因緣業緣共同變造,衆生發出的聲塵由衆生個人如來藏變生,它也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構成,是物質的,有生有滅的,是虛妄的、無常的、空的、苦的,是無我的。内聲塵是如來藏通過耳根接觸外聲塵,變現出一模一樣的影子,經過耳的傳導神經傳到大腦皮層勝義根,根塵相觸,如來藏産生耳識,分別聲音,其實這個聲音是自己的如來藏變現的,是假的、虛妄的、生滅的、無常的、苦的,是無我的。這個原理就與錄音機相似,我們聽的錄音機中的聲音都是相似於錄前的真聲,其實只是影像。

香塵分爲外香塵和内香塵,外香塵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構成,由共業有情的如來藏依業依緣共同變造,衆生自己身體的香塵是自己的如來藏單獨變造的。内香塵是如來藏通過鼻根接觸外香塵,變現出類似的影子,經過鼻的神經傳導至後腦皮層,與鼻的勝義根接觸,如來藏産生鼻識進行分別,其實只是在分別一個假像而已。内外香塵都是生滅的、無常的、空的、苦的,不是我的。衆生不知,在其中生起執著心。

味塵分爲外味塵和内味塵,外味塵是物質的,由地水火風四大種構成,是共業有情的如來藏依業依緣共同變造,是生滅變異、無常的、幻化的、苦的,因此是無我的。内味塵是如來藏通過舌根,接觸外味塵變現出相似的影子,經過舌的傳導神經傳至大腦皮層,與舌的勝義根相觸,如來藏産生出舌識,就有分別作用,所分別的只是幻化出的假相,内味塵是虛妄的、無常的、苦的、無我的。

觸塵分爲内外觸塵,外觸塵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構成,是共業有情的如來藏依業依緣共同變造,它是生住異滅的,是無常的,是虛妄的,是苦的是無我的。内觸塵是如來藏通過身體與外觸塵接觸,變出相似的影子,通過傳導神經傳至後腦,與身的勝義根相觸,如來藏産生身識了別,内觸塵是生滅的、幻化的、無常的、苦的、無我的。衆生無知,以爲所分別的都是真實的,都屬於我所有。

法塵也分爲外法塵和内法塵,外法塵是由四大極微組成,是在五塵上所顯現出來的形色、表色、無表色等法處所攝色,是由共業有情的如來藏共同變現出來的。外法塵再隨同五塵一起傳導到勝義根裡,由如來藏變爲内法塵,與意根相觸,再由如來藏産生五俱意識來分別内法塵。因此内外法塵都是虛幻的、生滅的、無常的、苦的,是無我的。

而六識就是識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都是六根觸内六塵,由如來藏出生的。如果意根對六塵不感興趣,如來藏就不出生六識,就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等等無心的現象。入到無想定、滅盡定中,意識心也不現起,衆生就一無所知,無一絲分別了。

綜合以上所述,衆生的五隂十八界法全部是生滅幻化的。五隂身就像皮影戯中的一個木偶、一個電動娃娃、一個動畫片中的人物,就像天空中雲彩所形成的貓狗圖像,就像電視中的人物,非常不真實,衆生無知,迷執在其中,妄造身口意業,不出六道輪回。如果一個佛子想超出這個輪回的苦海,就常常按照以上講述,去觀行思惟五隂十八界的虛幻,就能証得小乘果,甚至悟入大乘佛法道,証得真實的如來藏。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