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瑜伽师地论第三十四卷(四谛相)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论著讲解 更新时间: 2022-10-12 22:15:19 阅读: 389

第四章  修道之功德

原文:当知此中。由观察作意。于一切修道。数数观察。已断未断。如所得道。而正修习。又于此中。云何名修自性。云何名修业。云何名修。品类差别。谓由定地作意。于世出世。善有为法。修习增长。无间所作。殷重所作。令心相续。会彼体性。如是名为。修之自性。

释:在修道的过程中,由于有观察作意,在一切修道过程中,多次反复地,观察自己已经断除的烦恼和没有断除的烦恼,按照所应该修的道,正确如理地修习。在修习四圣谛过程中,什么叫作修自性?什么叫作修业?什么叫作修品类差别?在禅定里作意修习,对世出世间善的有为法,不断地修习,精进地修习,无间断地行善,精勤地修善,让心相续不断地住于善法中,心与善的体性相合,这就叫作修之自性。

原文:当知修业。略有八种。一有一类法。由修故得。二有一类法。由修故习。三有一类法。由修故净。四有一类法。由修故遣。五有一类法。由修故知。六有一类法。由修故断。七有一类法。由修故证。八有一类法。由修故远。

释:而修业大略有八种:一,有一类法是由于修才会得到的;二,有一类法是由于修才能现前出现的;三,有一类法是由于修才清净的;四,有一类法是由于修才能遣除的;五,有一类法是由于修才能证知的;六,有一类法是由于修才能断除的;七,有一类法是由于修才能证得的;八,有一类法是由于修才能远离的。

原文:若先未得。殊胜善法。修习令得。名修故得。若先已得。令转现前。名修故习。若先已得。未令现前。但由修习。彼种类法。当令现前。令转清净。鲜白生起。名修故净。若有失念。染法现行。修善法力。令不忍受。断除变吐。名修故遣。

释:如果先前没有得到殊胜的善法,通过修习得到了,名为由修故得。如果先前已经得到了善法,通过修习,令善法现前出现,名为由修故习。如果先前已经得到善法,而没有让善法现前出现,但由于修习那个种类的善法,令其现前,令其更加清净,鲜明白净地出现,名为由修故净。如果由于失念,染污法生起了,因为修善法的力,心不能忍受染污之法,就把染污法断除吐出,这名为由修故遣。

原文:若未生起。所应断法。修善法力。了知如病。深心厌坏。了知如痈如箭。障碍无常苦空。及以无我。深心厌坏。名修故知。如是知已。数修习故。无间道生。断诸烦恼。名修故断。烦恼断已。证得解脱。名修故证。如如进趣。上地善法。如是如是。令其下地已断。诸法转成远分。乃至究竟。名修故远。当知是名。八种修业。

释:如果还没有生起所应该断除的法,由修习善法的力量,了知所应该断除的法如病一样,深心厌恶,了知所应该断除的法如痈疽一样,如毒箭一样,障碍无常、苦、空和无我的智慧,于是深心生厌,这名为由修故知。如是了知所应该断除的法体性以后,由于多次反复修习的缘故,就出生了不间断的道,断除了诸烦恼,这名为由修故断。断除烦恼以后,证得解脱,名为由修故证。像这样不断地趣向上地善法,像这样令下地烦恼断除,诸下地法变得离自己更远,乃至于究竟远离,名为由修故远。以上就是八种修业。

原文:应知此修。品类差别有十一种。一奢摩他修。二毗钵舍那修。三世间道修。四出世道修。五下品道修。六中品道修。七上品道修。八加行道修。九无间道修。十解脱道修。十一胜进道修。

释:行者应该知道这种修习的品类和差别,有十一种:一,止和禅定的修法;二,观和智慧的修法;三,世间道的修习;四,出世间道的修习;五,下品道的修习;六,中品道的修习;七,上品道的修习;八,四加行道的修习;九,无间道的修习;十,解脱道的修习;十一,胜进道的修习。

原文:奢摩他修者。谓九种行。令心安住。如前已说。毗钵舍那修。亦如前说。世间道修者。谓于诸下地。见粗相故。于诸上地。见静相故。乃至能趣。无所有处。一切离欲。出世道修者。谓正思惟。苦真是苦。集真是集。灭真是灭。道真是道。由正见等。无漏圣道。乃至能趣。非想非非想处。一切离欲。

释:止的修习,是用九种方法令心安住,就像前边说的那样。毗鉢舍那的修习也像前边说的那样。世间道修的意思是,在诸下地(欲界)见到粗相,在诸上地(色界和无色界)见静相,乃至于能趣向无所有处,在一切地都能离欲不着欲,在世间无碍。出世间道修的意思是,能正思惟苦谛真是苦,集谛真是集,灭谛真是灭,道谛真有道。由于有正见等无漏的圣贤之道,乃至能趣向非想非非想处,在一切地都能离欲不着欲,出世间道无碍。

原文:下品道修者。谓由此故。能断最粗。上品烦恼。中品道修者。谓由此故。能断所有。中品烦恼。上品道修者。谓由此故。能断所有。最后所断。下品烦恼。

释:下品道修的意思是,由此种修的缘故,能断除最粗重的上品烦恼。中品道修的意思是,由于此种修的缘故,能断除所有的中品烦恼。上品道修的意思是,由于此种修的缘故,能断除所有最后所应该断除的下品烦恼。

原文:加行道修者。谓由此故。为断烦恼。发起加行。无间道修者。谓由此故。正断烦恼。解脱道修者。谓由此故。或断无间。证得解脱。胜进道修者。谓由此故。从是已后。修胜善法。乃至未起。余地烦恼。能治加行。或复未起。趣究竟位。当知是名。十一种修。品类差别。

释:加行道修的意思是,由于此种修的缘故,为了断除烦恼发起了加行。无间道修的意思是,由于此种修的缘故,真正地断除了烦恼,而且是永远地断除了烦恼,叫作无间道。解脱道修的意思是,由于此种修的缘故,能够无间地断除烦恼,证得解脱。胜进道修的意思是,由于此种修的缘故,从此以后要修行更胜的善法,乃至于其余诸地的烦恼也不生起,能对治和加行之法,或许也不生起,能趣向究竟的四正性离生之位,再也不出生在三界世间。这就是十一种修的品类差别。

原文:如是于修。勤修习者。于时时间。应正观察。所有烦恼。已断未断。于时时间。于可厌法。深心厌离。于时时间。于可欣法。深心欣慕。如是名为。摄乐作意。彼即于此。摄乐作意。亲近修习。多修习故。有能无余永断。修道所断烦恼。最后学位。喻如金刚。三摩地生。由此生故。便能永断。修道所断。一切烦恼。

释:像这样对于修,能够精勤的修习者,在一切时间里应该正确地观察,所有的烦恼是已经断除了,还是没有断除;在一切时间里对可厌恶的法,能深心厌离;在一切时间里对可欢喜之法深心欣喜和仰慕,如是名为摄乐作意。行者对于这个摄乐作意亲近修习,多修习的缘故,能够全部永远断除修道所断的烦恼,最后学位就出生了,此位被比喻为金刚三摩地。由于最后学位出生的缘故,就能永远断除修道所断的一切烦恼。

这个最后学位是三果之位,初果二果三果是有学位,在三果有学位断尽一切烦恼,证得四果无学位,从此无法可修,无烦恼可断,名为无学。

原文:问。何因缘故。此三摩地。名金刚喻。答。譬如金刚。望余一切。末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等诸珍宝。最为坚固。能穿能坏。所余宝物。非余宝物。所能穿坏。如是此三摩地。于诸有学。三摩地中。最上最胜。最为坚固。能坏一切。所有烦恼。非上烦恼。所能蔽伏。是故此三摩地。名金刚喻。

释:问:是什么原因此三摩地用金刚喻名?答:譬如金刚,与一切摩尼、珍珠、琉璃、螺贝、壁玉、珊瑚等等珠宝相比,是最坚固的,能穿坏其它一切宝物,却不能被其它宝物穿坏。这样的三摩地,在所有有学的三摩地中是最上最殊胜最坚固的,能破坏掉一切烦恼,不是上烦恼所能遮蔽和降伏的,因此这个三摩地就用金刚来喻名。

初果到三果都是有学位,因为还有烦恼漏没有断除,还有可修之法,因其烦恼未断尽,或者未断烦恼,还有所修学,以便断尽烦恼。烦恼断尽是四果阿罗汉,因为再也没有漏没有烦恼可断了,没有法可修了,再也不需要修学解脱道的谛理了,已经达到最后清净了,已经解脱于三界世间诸有了,所以称为无学,而三果之前却非如此。三果所证得的三摩地比初果二果都殊胜,是最坚固的,名为金刚三摩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