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咩:24年5月发起未到地定后继续修行,6月产生了颠倒念,开始幻想初禅境界和开悟境界,结果导致定力退失。失去定力后,又很懊恼和遗憾,形成了负面循环,致使打坐无法安心。
到了7月,在抄法华经的过程中发起了四种忏悔。1,不再拿经文中看到的佛菩萨的境界当做是自己的。2,不再揣着答案请教问题。3,不再假装懂明心见性和般若。4,愿永除我慢。忏悔发愿后,当晚打坐出现了善境界,晚上有吉祥梦,身心状况得到了好转,对于修行成果不再过分期待(有所求)。
10月,又去礼拜六祖,礼拜时比以前诚恳了很多,心里那些小算盘消失了,不再向往一些神奇体验,对智慧的渴望增加了。期间心里出现坛经中的内容,大致是“若不依教奉行,何勤远来。” 心里十分惶恐,知道之前太过放任起心动念。
一日在寺院附近走到一颗树前,突然产生想法:“只有把一切都当成自己的生命,才能把慈悲最大化吧,愿我能究竟平等。”不几天在寺院上晚课时,身体发生了一股震动,回去后就感觉很困,睡了接近24个小时。醒来后感觉很多后天形成的观念都消失了,走在街上看到东西,发现全都是自己根据形状气味颜色用途等,给它们起的名字,那一刻明白自己一直以来分别的是自己的五蕴。
评:咩咩的整篇叙述简洁明了,不带“我”字,客观平淡,像是在讲述别人的事情,没有一丝自我情绪,看不出一丝我慢和炫耀。若不是要求他介绍一下自己修行情况,他都不会公开出来自己的修行成果,没有自我展示之心,非常低调。
他为什么会如此低调,宁可默默无闻呢?那是真实修证过后的无我品德,是禅定断烦恼的功德所致,当然也是他本人前世为人淡薄名利,为今世打下了良好的修行基础所致。他与没有修证的假悟之人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这就是德行。因为这样的德行和修为,感召了诸佛菩萨以及护法神的加持,在每个步骤都有点化和提示,暗暗地助力他完成身心的转变,以至于脱胎换骨,没有走弯路和邪路,也助力他消除业障和烦恼,逐渐发起清净的愿力,逐渐淡薄我见。
咩咩:12月,阿弥陀佛圣诞那一天念佛,念到三个小时左右感觉没力气了,产生了想法:“愿一切生命都能离苦得乐,永恒安乐,愿正法恒昌盛,没有不和。” 然后力气就恢复了,再念时发现气息源源不断,我感到奇怪,于是闭气了几分钟,没有发现憋的难受的感觉。之后又念了十几个小时,不需要换气也没有疲劳感。此后一段时间,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身体里流动,像是身体里还有个空壳身。
25年4月,与多位同行善友徒步去拉萨,20多天后直接坐车去了拉萨。到了大昭寺看到这里的人,把修行看的比生活赚钱还重要,很受感染,发起了心念,觉得能在这个地方一直修行也很好。然后打坐中那股震动感又出现,蔓延到了全身,全身的觉知连成了一体,并伴随着一种愉悦的感受。随后有一股力量好像在把头骨向两边撕开,我产生了恐惧,于是退出。
后面的一段日子里,无论走路、坐着和躺着都感觉周围跟着一起震动,时刻有一种身心无理由的快乐。有一天在大昭寺门口打坐时产生一个疑惑:“这些人那么努力修行还没成,是不是因为带着目的性啊?”这个想法产生后,心中的一个目的性消失了,就只是坐在那。这时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对我说:“咩咩,你要放下心中对佛的主观认为,对人事物的主观认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接着自己就一下子跟思维、感受和身体有了一种剥离感,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叫“五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
打坐起来后,发现之前那种有个自我的实有感消失了,找不到一个“我”了。再看周围的环境,感觉很不一样。之前对这一切有个强烈的参与感,而现在就好像在看画面一样,没有参与到其中的目的性,也没有什么评判。并且这种剥离感出现之后,就轻松无比,比那种全身震动带来的快乐轻松很多,一下子明白了观受是苦是怎么回事,那种乐受本质上还是种紧张(烦恼),跟这种不受的感觉没得比。
回家之后禅定境界退失了一些,但是依然十分明白身体或者思想心念不是我。以前觉得佛法是种宗教的观念改变了,现在充分认识到佛所讲的是生命真相,从一种盲目的偶像崇拜,变成了对真理的验证,现在对于佛法修证的信心更大了。
评:这段对他自己修出初禅境界的讲述过于简练粗略,不够详细,可能有一些原因,一是不喜表达叙述,二是处于禅定中描述事情比较费力,三是个人比较低调,不喜自我表现和张扬,四是可能觉得有这些境界是正常的,没感觉太特殊等等。不管是哪种原因,他的禅定境界是符合初禅条件的,并且看他讲述的修行过程和结果,显示出是断我见了,在禅定中的观行智慧是自动出现的。
首先是感觉能觉知的自己,与五蕴中的色受想蕴剥离开,就是五蕴非我的意思,以及感受到各蕴都不异我,也不互存,不互相融合在一起。这是断我见的见地。之后在出现初禅定特有的喜悦中,感受到所有的受都是苦,五蕴是苦的无我的。至此,佛法修证的第一步完成了,再踏上后续修行的第二步第三步。从咩咩修行的过程来看,修行既难也不难,关键是要有发心,有愿力,心中有众生,愿意解救众生苦,这样才能完成身心的蜕变。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