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经第十六卷高幢品原文:比丘当知。若有优婆塞.优婆夷。持此八关斋法。彼善男子善女人。当趣三道。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般涅盘。是故诸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持八关斋。离诸苦者。得善处者。欲得尽诸漏入涅盘城者。当求方便。成此八关斋法。
释:比丘们应当知道,如果有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此八关斋戒法,那些善男子善女人就会趣向三道,或者生在人中,或者生在天上,或者般涅槃。因此诸比丘,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受持八关斋戒,想要离开一切苦的,想要生到善处的,想要灭尽一切有漏,入涅槃城的,应当求取方便方法,成就此八关斋戒。
此段为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果报。为什么受持八关斋戒能离苦得解脱,能灭尽有漏入涅槃?这八条戒律能收摄身心,使得心不向外动转,身不乱动,这样既能降伏烦恼、消除业障,又能生起禅定和福德。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能降伏贪嗔痴烦恼,免三恶道业,不去三恶道受报,不被恶业系缚,生生世世在三善道修学佛法,这样成道快速。
守持过午不食戒,胃里少食免去过多的工作,能让心清净,专心思考佛法,禅定和智慧容易生起。不坐高广大床,不生慢心,不消耗福德,福德集聚的快,有福德修行容易成就。不涂抹香花脂粉,容易降伏和断除身见我见,从而得解脱。这样八条戒就能灭除贪嗔痴有漏烦恼,烦恼断尽,就能得解脱入涅槃。
从戒律的内涵和功能作用上来看,不受戒,不持戒,根本不可能证果断我见,即使是初果向也不可能出现。如今的学佛人有很多都不在意受戒持戒问题,从来不主动去受戒,也不注重禅定,只喜欢吸收一些理论知识,没有意愿脚踏实地,真修实干,修行目标并不明确,精进度始终不具足。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是初基学佛人,佛教里极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人,跟这些人谈不了什么证果和明心见性的问题,而实际恰恰是这样的人却轻易就自称,或者是被印证证果和明心了,这就是佛教里极不正常的现象。问题出在哪里,应该积极思考,避免将来陷入同样的坑中。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