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意根心所法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3年05月31日

第七章 念心所法

一、第七識到底有沒有念心所,舉個例子說,你在辦公室裡開會,臨出家門時,因爲家裡停水,你打開水龍頭忘記關了就出來上班。在開會時突然想起這件事來,内心非常不安,就想請假回家處理這件事,又不好意思開口說,於是坐臥不寧地參加會議。我們想想這裡有沒有第七識的念心所呢?第七識如果不惦念水龍頭的事情,不作意和思想水龍頭的法塵,意識心是不會想起來這件事的,意根不觸這件事,不惦記著,就不會有意識出生在這件事上。而且坐臥不寧表明是意根心裡有事,使得身心都不安穩,如果念想輕微,就不會引起身體上的不安和躁動。

辦公室裡開會時,意識突然想起家裡自來水沒關,心裡怎麽會突然冒出這個事情來呢?突然想起的事情,是意根攀緣出來的。意根到處攀緣,就把這件事緣出來,就想讓第六識了別和處理,第六識了別到以後知道不好,水龍頭還沒有關閉。因爲第七識一直惦念這件事,第六識就會坐臥不寧,心裡安寧不下來,意根如果放棄這件事,覺得沒關係,第六識就不再想這件事,心裡就會安寧下來。

出家門時,沒有關自來水龍頭,意識忘了,可是意根記著這件事,祂一直念著。等到事情少,比較閑時,或者稍微有些定時,意根就把這件事翻出來,讓意識了別處理,於是意識就會突然間想起來這件事。如果意根不主動緣這件事,不主動觸這件事,就不會在這件事上出生意識,來了別這件事。

意識心裡的每個法塵,都是意根作意觸受想思出來的。所以,意識所了別的法,沒有一個不是意根接觸和了別的,沒有一個是意根所不知道的,只是不知道細節罷了。意識所了別的三種境界:性境、帶質境、獨影境,意根全部都能接觸和了別,之後才拋給意識,讓意識處理。意識不可能無緣無故自己單獨了別法塵,不經過意根不用根塵相觸的,根塵不相觸,不會出生意識。

第七識沒有念心所,是對地前菩薩而說,因爲這些菩薩智慧不足,還觀行不到這部分内容。就像佛對凡夫衆生說第八識不分別,然後對開悟的菩薩說,第八識也有分別,只是分別的對象與七識不同而已;對地前菩薩和凡夫說,第八識沒有証自証分,而對地後菩薩說,第八識也有証自証分,四分具足存在。佛剛成道時度人,告訴衆生苦空無常無我,等衆生都信受了以後,佛最後說,佛法最終結果就是常樂我淨。佛說法就是一步步地誘導衆生,要看衆生的根基和承受能力而講法,一點點地往真實大法上來引導,不是一開始就講真正的最真實的佛法,那樣衆生會承受不了。

又比如家裡母親生病,早晨也沒有吃飯,你卻不得不出門上班,一邊工作,心裡卻一邊惦念著母親。這裡有沒有第七識的念?主要就是意根的惦念,意識可以不念不想,忙著工作,意根一定有念想。意根有念在先,隨後意識才能有念,如果第七識不惦念這件事,意識心就會安心工作,不會想起這件事。意法因緣生意識,意根與法塵相對,第八識就會出生意識,意根緣什麽,意識才能分別什麽。不可能是意根緣一個法,而意識卻分別另一個法。所以第六識在起念想時,正是第七識作意和思的結果,是第七識攀緣和惦念的結果。

第七識的心所和運作,沒有觀行智的人觀行不出來,什麽人有這種妙觀察智呢?已經轉識成智的地上菩薩才有這種微妙的觀察智慧,能夠現量的觀察意根的運作和心所法的運行。因爲大衆都觀察不到,所以才說第七識的五別境心所法只有一個微弱的了別慧,就像我們一般人沒有明心的時候,意識所緣就有限量,不能觀察第八識的運作,很多人由於觀察不到第八識,就否定第八識的存在,說第八識只是一個假名字,沒有實體,不是實有的心體。

意識本來是有這個觀察能力的,只是這個能力被自己的無明所遮障了而已。而意根本來是有五別鏡心所的,只是衆生心地染污,這些心所法被自己的煩惱障遮障住了,才觀察不出來。我們的第八識本來是圓滿光照一切法的,只是因爲我們的無明給遮障住了,觀察不到祂的光明。我們與佛本來是無別的,只是因爲無明,而遮障了第八識的光明,不能讓祂完全徹底地顯發出來。

一切法都是本來具足,不是後天出生,不用後天新學,只要去除染污,去除無明,一切光明都會顯現出來。所以一切法都無所得,自己本有的家珍,非從外得,家中的寶藏,只是運用善巧方便尋覔出來、挖掘出來而已,不從他得。佛菩薩也都只是把自己家中的寶藏,運用善巧方便尋覔出來挖掘出來,從而得大富貴,得大自在。

二、在第六識念起的時候,第七識也有念,表面能觀察出來的念雖然是第六識的功能起用,但是背後深深隱藏著的卻是第七識的念的作用,第六識所念起的法,都是第七識所攀緣出來的,第七識如果不攀緣不念著,第六識就不會出生,何況還有念想。第七識如果對某一法塵不作意和起思,第八識就不會出生第六識起念想,第七識沒有降伏攀緣不斷念想不停,第六識就會念想不斷,念念相續,定力就難修了。

有人說地前菩薩和凡夫的第七識沒有五別鏡心所法的前四個,因此第七識沒有念,這也可能是因爲他們不能証得和觀察到意根,第七識的念心所法和其它心所法的功能作用無法了知。因爲第七識的心念力太深細了,智慧和定力不足,就不能証得和觀察到。隨著各人修行程度的不同,心所法都要發生改變,原來心所法裡有煩惱有惡習氣,修行到煩惱消失,就轉變成無漏,心量也就會增大增廣,心所法就改變了。

禪定增強以後,智慧增長,念力增強,變得廣大而深細,以這樣深細的念力,所向披靡,無事不辦。就像觀世音菩薩所說: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枯竭;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消滅;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我若向修羅,惡心自調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這裡的我實際是第八識,第八識在哪個法上,哪個法就消失,全部是第八識。我也可以說是意根,意根的力量強大了以後,不管念什麽法,心力一到,第八識就到,法就出現了,就改變了。意根就有這麽大的功力。

三、意根如果有不念的法,意識如何念?意根與所念的法相接觸,想了別清楚,如來藏隨順就出生意識,意識聽從意根的指令就會了別,然後念著意根所念的法。如果意根不念法,就不與法接觸,就不想了別和造作,如來藏就不能出生意識有進一步的行爲,就沒有意識去念著法。意根不念什麽法,就不會出現什麽法,意識所念的法都是意根念的結果,都是意根安排調動的結果。意識無意根的觸緣不能出生,沒有意根的思心所作決定就不能出生,意識不能單獨決定自己的出生和一切活動,祂不是作主識的緣故,不自在的緣故,是意根的工具,要聽從意根的調遣。

四、人的意識發動過程,實際上是通過“動念”進行測量,然後産生念頭。

動念,一定是意根先動念,作意之後,思心所出現,然後才出來意識的念頭。沒有意根的念,就沒有意識的念。參話頭裡,最終是把意根拴在話頭上,念念不忘,朝斯暮斯,最後才能破參。這也是意根動念頭的結果。意根動念之後就作意,五遍行心所法開始運行,法就産生了。有具體内容的念頭,就是意識的念,意識的念還沒有出生沒有具體内容時,完全是意根的念,即使意識在有念頭時,也有意根的作意觸受想思,也有意根的念頭,如果沒有,意識馬上消失不見,意識不能單獨有念。根塵相觸,識現行,根一旦不觸塵,識立時消失。

五、有人說意根沒有想和念,可是八個識都有作意觸受想思心所,第八識都有想,何況意根執取性那麽強,怎麽能沒有想?眼耳鼻舌身五識都有想都有執取性,何況意根怎麽能沒有想?如果意根沒有想,沒有了別和執取性,意根就無法再進一步的因爲想而作決定抉擇,後面的法如何能出生?所以意根一定有想心所,才有一切法在心中出現,才能維持世俗界的生存。只有在滅盡定裡,意根才滅去想心所,才能安然入定,意根才可以在這個定中滅去思心所,五隂身滅去,入無餘涅槃,解脫於三界。

至於說念,第八識也有念,六祖在壇經裡講,真如無念無不念,第八識本身雖然沒有七識那樣的念,沒有七個識那樣的心識活動,但是一切法都是第八識念出來的。八識槼矩頌裡說眼耳鼻舌身五識也有念,能念五塵境,意根比五識活躍伶俐多了,比五識重要無數倍,能決定一切法的存在,那更應該有念了,不可能比五識還笨拙,還迂腐不堪。

如果意根沒有念,祂什麽法也不念的話,第八識就不能配合意根出生意識出生五識,按照意根的想法去造作,或者是出生其他一切法。意根念著法時,第八識才配合意根的念和抉擇出生意識了別或者是回憶,或者是想象,或者是分析判斷推理思惟。沒有意根的念,意識就無所作爲,甚至連意識都不能出生。

意根念的作用,比如意根念念想發財,就促使意識絞盡腦汁想發財的渠道,任何機會都不放過,意根如果沒有這個心念,意識就不會如此造作。真正的修行人意根沒有這樣的發財念,其心就清淨。但是修行人的意根有修道的念,念念都是修行,意識心裡想的都是佛法。有的人意根念念想出家修道,意識就要時常爲出家做準備。有的人意根非常想往生極樂世界,念念都是念佛,意識心裡就念念都是佛號,無論出聲還是不出聲,甚至能預知時至,感應到阿彌陀佛來摸頂告慰。

如果意根想念某人,念念都是某人,於是意識心裡就會出現某人的形象,甚至做夢也能夢見某人,也許大白天還會與某人不期而遇,這都是意根念出來的,如來藏也沒少幫祂的忙。意根如果要惦念某些人事,晚上有可能睡不著覺,或者睡覺也睡不實,意根心裡有事,意識就不能完全滅去,總要生出來幫助意根考慮一些事,早上意根也會促使意識早早就起來,以免耽誤什麽事。

念的定義概念,不僅僅是念著過去的人與事,也包含了念將來要出現的人和事,沒有的人和事,意根念著念著,人就出現了,事就發生了。這種情況每個人都會出現,就是俗語所說的:說曹操曹操就到。念著某人,某人就出現了,念著什麽事,什麽事就發生了,心裡盼著什麽事,什麽事就會出現。爲什麽會這樣?還是如來藏了解意根,體貼意根,只要有可能,如來藏就不會讓意根白念,甚至念惡事,惡事照樣也會出現。所以有些老人就告訴子女:不要說不吉利的話,心裡也不要想不吉利的事,凡事都要往好處想。這是因爲意根的念能實現的緣故。

六、一切法都是意根動念之後的結果

佛說意根默容一切法,默容等價於遍緣。最主要的是,第八識不能單獨變現任何法,不能單獨執持任何法,必須有意根參與,否則無餘涅槃裡第八識也能變現法、執持法,那就不安靜了。意根是三界法現起的根本動力,任何一個法現起都是意根推動的結果,第八識不可能單獨運作。那就說明一切法上不僅有第八識的運作,也有意根的運作,那麽意根就能緣於一切法,一切法上都不缺少意根的運作。意根對一切法推動的作用,就是一種深深的默默的心念力的作用,意根沒有無爲性,不想寂寞時,心念什麽法,什麽法就出現。意根若無爲,心念寂靜,不喜喧閙,世間就寂靜,也許連世間也沒有。

即使意根不願意接受的果報,不願意遇到的事情,也是因爲意根的緣,意根當初的念力作用,第八識才把業種現行出來,不可愛的果報就出現了。如果不是這樣,阿羅漢還有業種,在無餘涅槃裡,第八識就應該把業種現行出來;如果能現行出來,就不是無餘涅槃境界,第八識就能單獨造作有爲法了。

意識不能有單獨的任何一個功能作用,都是與意根綁在一起的,也都是意根協助和指揮的結果,意識不能脫離意根而有自己單獨的運作,所以說意根的作用是非常突出和重要的。而意根也不能離開如來藏有單獨的功能作用,都是隨同如來藏一起運作的,是如來藏配合的結果。

七、萬法出現之因是意根心動

既然是意根心動萬法現前,那什麽叫作心動?心動就是念起了,想要有所造作,思心所出現,如來藏了知,馬上配合變現萬法,心動的結果就出現了,一切法都是意根心動的結果,無一例外。

那麽意根有沒有念,有沒有欲,有沒有勝解?意根如果沒有心念,百無所思,那還叫作心動嗎?那就是心不動了,意根思念的力量相當大。意根如果沒有欲沒有念,靠意識心的心動,難道萬法就能出現嗎?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意識,也是萬法之一,也是意根心動的結果;況且在意識心動之前,境界早已經出現了,先有境界後有意識;再況且意識盡管心動,意根不動,如來藏就不能隨順意識而變現萬法,一定是隨順意根變現萬法,萬法出現就因爲意根的欲和念。

八、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走到某些地方時,會突然感覺到自己曾經來過這個地方,但是卻怎麽也想不起什麽時候來過。後來仔細想想,好像又沒有來過。可是爲什麽會有這種感覺呢?不僅如此,有些人在看到素未謀面的人也會覺得這個人很熟悉,就像很久前已經認識了一樣。

這些現象說明意根是有記憶功能的,只是不能回憶,回憶是意識的功能作用。但是前世的人事意識沒有經歷過,意識不知道,因爲意識不能去至後世,每一世的意識都是新的,與前世沒有連接性。而意根生生世世不滅,與五隂身的前世永遠有連接性,就知道五隂身前世的人事。所以今世走到某個地方,意根就知道自己經歷過,就會讓意識有種特殊感覺,於是意識就覺得很熟悉和特別,但不知道爲什麽,意根知道卻不能表達,遇見某些人也是同理。這說明意根有記性,只是不能表達,也就不能回憶,或者說意根表達的意識不懂,意根回憶的意識不了別,就不知道,於是世人就把意識自己不知道的否定掉,說沒有、不是、不存在,這樣很省心省頭腦,就是無法再出生智慧了。

  九、有解不開的問題,有時沒有想這問題突然腦子裡就有了答案,這是怎麽回事?意識解不開的問題,就擱置下來不管了,但是意根沒有放棄,一直在暗暗地思量著,意識並不知道。但到一定時候意根就能想明白了,然後意根告知意識,意識就明白了。有些時候意根冒念頭時,意識就要壓制克服,有時能壓制住,有時就壓不住,因此說意根有念,只是太深細,意識沒有智慧時無法了知到。我們不能再說意根沒有念了,無論怎麽想,也知道意根一定有念,否則一切法如何出現?

十、意根的特殊記憶功能

看到美食,習慣性的流口水,貪心完全表現出來了,這正是意根習氣的表現。貪美食的習氣是從前世帶過來的,意根如何沿襲了前世的貪食性,如何把前世喜歡美味的特性帶過來的?很多人習慣性的到就寢時間就熄燈睡覺,這是今世養成的習慣,無論到什麽地方都是到睡眠時間就睡覺,根本不用意識心思惟和提醒,意根自然就知道到睡覺時間,自然的就安排睡眠。而且動物們的意識也不能知道時間,不可能給意根提醒時間,動物們到固定時間自然就能睡覺和清醒過來。那麽意根這個習性是如何出現的?祂如何知道睡眠時間,如何知道應該睡覺的?

而且在早晨,意根習慣於到點就醒過來,更不用意識思惟和提醒,況且也沒有意識,意識是意根喚醒出現的。那麽意根是如何知道起床時間的,祂根據什麽知道應該醒過來?難不成意根能記憶時間?能記憶地點?能記憶飲食?能記憶前世所經歷過的一切事情?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眼紅和情緒高漲是意根指揮造作出來的,前世的仇人今世相見,莫名其妙就起恨意,難道意根能記住仇人?

阿羅漢每天晚上入定時,早晨習慣於到點就出定,定裡根本沒有意識心,意根是如何知道出定時間的,如何知道應該出定了,祂根據什麽作判斷?難道意根能記住時間和出定這件事嗎?阿羅漢入滅盡定時,只有意根和第八識,沒有意識。即使定裡有意識,意識也不能思惟,不能傳遞給意根時間方面的信息。遇見某個人時,意識糊裡糊塗的喜歡,莫名其妙的不喜歡,就是意識受意根操控,糊裡糊塗莫名其妙的出生感受。意識不知道爲什麽,意根知道卻說不出來。那麽意根憑什麽知道的?

所謂的習慣,就是第一次經歷某種事情以後,其心行表現作爲種子存在如來藏裡,第二次再遇緣時,種子現行,意根與種子相應,再次表現出第一次時的心行,又作爲種子存在如來藏裡,以後無論什麽時候遇到同樣的緣,意根的心行表現都與從前一樣,甚至慣性更大,這樣意根的習氣越來越重,習慣性越來越大,不僅包括前世的習慣,也包括現世養成的習慣。在身口意行出現的時候,意根意識的心行,如來藏也是要從頭至尾完整的收藏,從業種的輸出到身口意行的造作,再到記錄收藏,這些如來藏都要事無巨細的完整記錄收存其業種,不可能有所遺失。

在這當中,意根的心所法運作,各種心行的表現,最終都要成爲種子被如來藏收藏。之後,如來藏再輸出業種時,意根的心行就與業種相應。那麽意根從前習慣於什麽,現在也要習慣於什麽,意根決定造作身口意行,六識的心行也符合意根的心行,就表現出意根的慣性作用。意根從前喜歡美食,現在遇到美食,貪愛美食的心行就要現行出來,因此意根生起貪愛心行,讓六識對美食訢賞、嗅、品嘗、流口水、心生歡喜,六識的貪相就表現出來了。這一切心行又作爲業種收存,意根貪食的習氣就更重了。

從這種意義上講,意根是有記憶功能的,意根能沿襲從前的心行,能了別從前所經歷過的事情,甚至無量劫前的事情,意根都知道。但意根的了別慧差,並不知道事情發生的具體細相,粗相肯定是知道的。比如衆生第一次見到前世的親人時,莫名其妙的哭泣、流淚、感覺親切等等,意識並不知道這是爲什麽,意根心知肚明,知道兩個人前世的關係,於是表現與遇見他人時不同,哭泣就是意根讓六識不自覺的造作出來的。遇見前世曾經殺過自己的人,意根也能知道,憶得起來,就表現爲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於是找機會就把仇人殺了,一報還一報,業種結束。

再比如資料記載,憨山大師是囌東坡再來,遇見囌東坡的遺留之物時,感覺很熟悉,似曾相識。這個感覺從何而來?意識沒有修出神通,根本不能了知前世當囌東坡時的事情和用過的物品,況且意識對自己這種感覺也是莫名其妙;如來藏又不了別六塵,只有意根能了別這些物品,記得這些自己曾經用過的物品,就知道是前世自己所用過的,於是警覺意識,意識就感覺親切和熟悉。意根這個知,可能不太細致,知道自己曾經使用過,當時的情景是什麽,涉及到的主要人事物都是什麽,再細的就不知道了,但知道這些就夠了。

在六塵上,有前六識來了別細相,意根在六塵上的了別,自然不需要太強的功能,否則意識就沒有用了。意根在六塵外的了別,也很伶俐,反應也很快速,不需要意識配合了別,意根也能作出極其快速的決定,思心所運作的也非常快速。這些事情都說明意根有其特殊的記憶性。

十一、回憶是意識獨有的功能作用,由意根作意促成。意根爲什麽能作意和決定讓意識回憶?因爲意根經歷的人事物能記住,之後想了別細節,於是根塵相觸,意識出生就回憶所經歷的人事物理。如果意根不緣不決定了別經歷過的人事物理,就沒有意識出生和回憶。所以記憶不僅是意識的功能,也是意根的功能,意根沒有記住,就不能觸,也就不能有意識回憶了。

十二、問:“念起即覺,覺之即無”,這裡的“念”是第幾識?“覺”又是第幾識呢?

答:能覺自己有念的心肯定是意識心了,觀察的比較細才能覺悟到自己的念頭。意識覺悟到有念頭不對以後,意根知道了,也覺得不對,才斷掉了念頭,只有意根能作主斷掉念頭。這裡的念,明顯的是第六識的念,不容易觀察出來的是意根的念。第六識有念心所,能起心念,有憶念、想念之心行,能念六塵萬法,是第六識的見分和自証分功能。但是如果意根不念,絕對沒有意識的出生,何況還有意識的念。意識的所有念都是意根攀緣和念的結果。

這裡的覺,明顯的也是第六識的覺,這是第六識反觀到意識自己起念想了,於是就熄滅了自己的念想,這是第六識的証自証分功能,知道自己在干什麽,正在做什麽,發現是在打妄想,於是就控制自己不再打妄想。可是妄想已經出現了,再覺也是後覺,這是熄滅妄想的修定方法,不是先天就有的究竟的覺性——第八識。

意識沒有智慧時,發現不了意根的念和覺。當意識覺到自己的念時,傳遞到意根那裡,如果意根明了這件事,就會勝解意識的想法,也就覺悟到自己的念不好,於是決定不再起念,不再攀緣,於是意識的念滅去,意根的念也暫時滅去。如果意根不能勝解意識的想法,就不能覺悟到自己的念,於是意識仍然念念不斷。

十三、意根一動念,牽動著整個大腦的神經中樞系統,不僅牽動後腦,也牽動前腦,然後向全身各處神經組織發布信息和命令,全身各處就會出現細胞、血液、肌肉、氣息等等的一系列變化,就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反應和生理反應。意根就是以控制大腦神經傳導系統來控制全身活動的,從而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或者憤怒或者歡喜。所以要想身體健康,就要調整心態,改變意根的心行。這就要依靠意識正確而如理的思惟,如法的教導和指引,從而引導意根心胸豁達,明了更多的真理,智慧開通,不再鑽牛角尖,不再有煩惱情緒,身體就健康了。這是身心相倚,心境影響色身健康的原理。

比如意根減少對色身的執著和貪著,身體中氣脈運行就暢通無阻,身體發熱發暖,從而強身健體,色身康泰。一旦定力增強,意根不再執身,氣脈就會在全身暢通運行,運行到丹田時,身體自然發熱發暖。有時意念到丹田,氣脈就跟隨到丹田,心自然就安靜下來,思惟細密和深邃,身心調柔,氣場引力大,衆生就喜歡在身邊圍繞。

那麽意念到丹田的是哪個意?如果是指意識的意,意識卻不能單獨無緣無故到丹田,沒有意根的引導和控制,意識不能擅自出現和活動,意根的思心所不在丹田處現行,意根如果不作意丹田,意識不可能出生而念丹田處。那麽是誰能意念和先意念丹田的,一定是意根。其他方面的意念,也都是意根爲先導,再引導意識的念,意識都是要緊緊的尾隨於意根的後面,離不開半步,所了知的一切法都是意根指定的,永遠不能脫離意根。

十四、催眠當中對前世的回憶以及行爲表現,全部是意根的行爲,與意識無關,也不受意識控制。意識的心理和行爲只與今世有關,與前世無關,意根與生生世世有關。但是意根只有一生一世,所以如果不受意識的影響,一切事對於意根來說都不屬於太遙遠的事,猶如目前一樣。

催眠當中,意根都想起了什麽事情?意根如果沒有記憶性,那些事情是如何表述出來的?意識沒有宿命通,根本不能了知前世的事情,那就不能回憶,對前世也根本沒有記憶,因爲這個意識不是前世的意識,兩個意識沒有連接性。意根把多生多世的事情都再現了出來,說明意根把前世的事情都存入了心裡,需要的時候,就能記得起來,但是回憶回想需要意識的工具配合,否則意根有千般本事,也無濟於事。

催眠當中的一切行爲表現,都是意根自己的習氣,都體現出意根的特性,不管催眠中有善性還是惡性,有善心所法還是惡心所法,有貪心還是嗔心,都是意根的特性。

那麽意根把五隂前世的所有事情都呈現了出來,說明意根是有記憶功能的,只是意根的表述要借助於今世催眠時的意識,這時候的意識只能乖乖的聽從意根的指令,不得擅自做主,不得管制約束意根,意根呈現出來的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是意根的本性,沒有掩飾和造假偽裝。我們要想如實的體悟意根的體性,觀察催眠狀態下的意根,就能了解意根,獲得智慧。

十五、沒有意識的監督和引導時,意根根據什麽思量作抉擇呢?是根據自己一直沿襲下來的慣性認知,叫作習慣,也叫作經驗。意根經歷過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人事物理,而且從來沒有滅亡過,沒有斷續過,因此意根沒有哪生哪世,沒有生生世世,祂只有一世,祂的經驗極其豐富。那麽雖然意根沒有嚴密的邏輯思惟推理分析能力,但是自己所沿襲下來,所累積的經驗,足以讓祂在遇到突然的事件時,能夠快速的作出反應,作出應對,而失誤比較少,可謂經驗老道。

從這點上說,意根絕對有記憶性,如果祂沒有記憶性,就與一秒鍾以前的自己和人事物隔絕,不能想起一秒鍾以前的任何人事,那麽意根思心所就不會決定喚起意識了別一秒鍾以前的事情,一秒鍾前後就分作兩截,互不相干,世間裡的任何法都再無法發展下去。更不用說意根能讓意識回憶兒時的往事,也不會有往事之說了,一切事業可能就要休廢,因爲前後沒有連接性,丟三落四常常發生,那就無法正常生活了。

十六、佛是否還生心動念

五別境心所法裡就有念心所法,佛的八個識都有五別境心所法,都有念心所,所以八個識都動念,佛一念就能變現無數諸佛國土,無數化身。佛有思惟,就有念想,佛的前七識都有念,只是佛動的念,都是清淨念,沒有無明。佛的八個識都是智識,只要是識心都有心所法,有心所法就有念想,有識心就有念想。佛也有念頭,佛也思慮,也有思想,佛也念著某些衆生,念著某些事情,度衆生的事,佛也想策略,想辦法。

妄心,就是虛妄的心,是被出生的識心,不自在的識心,七個識都是虛妄的心。佛的七個識也是被出生的,是生滅幻化的,也是妄心。七個識出生的念,叫作妄念,衆生的妄念,與佛的妄念,有極大的區別,衆生的妄念有無明,佛的妄念沒有無明,是完全徹底清淨的。

十七、思考有淺層的思和深層次的思,層次不同,深度不同,智慧就不同。淺層的思考是意識的作用,深層次的思考是意根的功能。意識思考不太累,不太動用能量,意根思考就很累了,要費腦細胞,因爲意根能調動身根,指揮身行,能讓神經組織都活動起來,因此要有一定的營養消耗。

直覺是第七識的感覺,不知不覺的念頭是第七識的,在意識覺知之前的念頭是第七識的,說不清楚的念頭是第七識的,念念不忘扯不掉的念頭是第七識的,比較深細的念頭是第七識的。這些念頭都很深細,不容易被意識察覺到。

十八、意根的念力等於業力

意根的慧力和念力,一定與定力分不開,這三者決然不可分。命終時、中隂身及投胎以後,一切都依靠意根的慧力。意根慧力好,念力就好,臨終以意根的念力而投胎,決定後世的命運。意根的念力相當於業力,如果意根的善願強,正念就強,說明通過修行改變了惡業之力,善業大於惡業;如果意根的惡念強,惡業就強,這個人修行不得力,臨終和投胎時隨強者牽。意根如果沒有証得佛法,臨終和投胎時就不是聖人,仍然是凡夫,有著凡夫的命運,隨著命運而生死流轉。如果不強大意根的智慧,不依靠意根的智慧,一輩子所修無功可用。

比如說憶佛念佛,這是正念。在臨終時意識弱想不起來念佛,或者是無力念佛,如果念佛沒有熏染到意根,意根沒有養成念佛的習慣,意根也就不想念佛,這時就不會與佛相應,不能感應到佛來接引,只好隨業漂泊,流轉生死。結果一輩子念佛,只存一點種子,命終沒有起作用。只抓意識的人,不深入修學,果報就是如此。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