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意根與意識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3日

第八章 現行熏種子種子熏現行(2)


十四、心理學上有個與潛意識溝通的方法,裡面介紹了用意識疏導意根的方法,學習這種方法,可以用在佛法的修證上,讓意根承認五陰無我之理,承認任何一種佛所講的真理,從而能快些證得佛法。

降伏意根,戰勝自己,就在於意識如何有效的引導意根,疏導意根,從而成功的改造意根。改造意根,有時需要狠,有時需要柔,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這就需要意識要有很多的善巧方便,手段要適宜,學會軟硬兼施。當長官的,會長官別人,也應該會長官自己。意識與意根,究竟誰是長官,誰是被長官?其實是互相長官,意根改造徹底以後,就不用意識再當長官了,永遠是意根自主作主。

十五、意根對意識的拖累

如果意識能作主,不受意根的操控,那麼我們學佛修行就是一件很輕松、很容易、很快速的事情了。意識學習了佛法,就明白應該如何做,那就如何做去了,根本不用管意根同意與否、支持與否,這樣有多簡單!如果意識明理了,不用管意根懂不懂,接受不接受,馬上就開悟,煩惱去除的也快,禪定生起的也快,很快就能轉識成智。意識想到什麼就能做到什麼,這樣佛法的修學和教育該有多麼輕松和簡單,每個人的改變也就非常快速了,成佛就不是一件難事。可實際上不是這樣,修行難就難在意根上,意根非常不好辦,難於管理和改變,祂無明深重,又不懂理,到處攀緣執取,卻要時時處處作主,意識很難應付祂。

最初學佛是意識偶然有緣遇到了佛法,意根卻不知道佛法為何物,意識學習了以後,才告訴意根這是佛法,對自身有何益處,意根才能接受下來,懂一點點。其實是意根先遇到的佛法,只是祂不知道是佛法,也不了解,就交給了意識。這樣意識就背負起了自學和教意根學的責任,很是辛苦,不斷的受意根習氣的阻礙和拖累,持戒不容易,修福布施也不容易,修定就更不用說了,想消除煩惱,難上難。

意識好不容易熬到斷我見了,把意根的深重的我剔除一些,這才輕松一下,不用再跟著意根下三惡道受苦了。可是發個大乘菩提心,行菩薩道,卻又受意根的自私心理阻礙,跟意根好說歹說,終於把菩薩六度修得像個樣子,明心開悟了,這才真正的進入佛門裡,然後再跟意根的我執法執較量,最後終於完完全全徹徹底底降伏了意根。把祂的無明全部鏟除,解除了意根的全部盔甲,揚眉吐氣的登上法王的寶座,從裡到外,一身的輕松自在,三大阿僧祇劫的艱難奮鬥路程就結束,太不容易了,人也從夢裡完全醒過來了,也只覺得是轉眼之間的事。

十六、意識要如何熏意根?意識對一切事理都要如理作意,如理思惟,善思惟,這同時就讓意根了解了正理,意根慢慢的就能與正理相應,這就叫作熏習意根。意識一定要思惟,不思惟就不能熏染意根,因為思惟的內容刹那刹那都會傳遞給意根,意根就此進行思考思量權衡,起自己的認知。意識應該常常思惟正理,讓意根隨順,意根受熏後也能形成新的慣性作用,舊有的不良習性就改變了。

十七、意根的習氣種子存在如來藏中,改變意根的煩惱習氣,本質上就改變了如來藏中的業種,業種改變,後世的習氣就改變。現行可以熏種子,意識通過學習正確的佛法知見,有了智慧,以此智慧引導意根熏染意根,意根受意識的熏習,就能改變習氣,意根的心行作為種子就存入如來藏中,將來意根就現行改變以後的心行,身口意行就改變了。因此說改變意根,就改變業種。

十八、如何降伏意根的遍計所執性

意根普遍計度執著一切法為我為我所有,一切法的範圍是相當廣泛的,只要是第八識變現出來的,意根都能緣著,並且執取為己有。但祂要有側重點的執取,如果全部同時都執取,那就會心亂如麻精神崩潰,最終什麼也不能得到,所以祂也根據具體情況,根據自身條件來選擇執取某些法,有時執取這些法,有時執取那些法。祂把第八識變現出來的法,都當作是自己所有的,都當作是自己的功能作用,這就是錯執,是非量境界,所以才不得解脫,不得成佛。意根在凡夫位最主要是執取五蘊十八界為自己,執六識的功能作用為自己的,把一切法都據為己有,這正是祂無明的表現。

我們要想得解脫,就要慢慢的剔除祂的無明,改變祂的愚癡性,讓祂認識法界實相,才能斷除祂的執著性,從而走向解脫,成就佛道。我們的意識就要常常思惟佛法,告訴意根這是虛妄無我的,那也是虛妄無我的,一切法都不是我,也不是我的,不要執著貪愛了。凡是自己所能接觸到的,都是第八識給變現出來的,都是幻化,都不真實,意識常常這樣思惟,意根就會放松其執著性,思惟五蘊的虛妄,祂就不會把五蘊當作自己來執著,解脫就有希望。並且努力實證第八識,讓意根知道,一切法都是第八識變現出來的,都不是我的,意根以後就能有正見,就能破除無明愚癡煩惱惑,慢慢就能得解脫,並且獲得大智慧,轉識成智,究竟成佛。

十九、學佛修行以後,首先能改變意識心,因為意識的智慧性比較強,會思惟、分析、判斷、推理、比較等等,接受能力比較強,領悟性高,所以就能先受熏陶和教育,改變比較快。意根第七識改變就很難,因為祂是我執識,從無始劫到現在一直存在,從沒有間斷過,所有的煩惱習氣都積存得非常深厚,固執如堅冰,而且一切事不管大小都作主說了算,這種固執性短期內難於改變。執著主要是指這個心,要想改變祂,就得需要意識心長期熏陶,不斷地說服教育。

修行首先要通過意識的觀行,讓意識和意根確認五陰確實是虛妄的,不是我。意根確認此理以後,慢慢心行就會改變了,不再執五陰為我,執著就減輕,我慢才能斷盡,意根對自我的執著也會斷盡,這樣才能出離三界世間生死輪迴苦。如果沒有斷我見,成為初果,就說要斷執,那只是空喊口號,永遠做不到。如果不用斷我見,就能斷意根對自我的執著,那麼佛世的外道們早就斷了,又何必世尊自己親自到這個五濁惡世來,披上垢膩的衣服,受盡辛苦,傳授解脫之法呢。

二十、感覺很困時遇到自己喜歡的遊戲為什麼就不困了

意根喜歡玩遊戲,心著於遊戲,貪著遊戲之樂,祂就不斷的作意和抉擇於遊戲,意識心就不斷的玩樂,不能滅去,意根越感興趣,意識的精力越高度集中,這樣意識心就產生了興奮心理,不困了。如果意根對遊戲不感興趣,意識就會興趣索然,困意襲上心頭。

一切事情都是由意根作主說了算,睡不睡覺由意根決定,祂要是喜歡什麼,意識就得專注作什麼,精神狀態就興奮,意識就不能滅去睡覺。依此理,我們就得讓意根喜歡佛法,這個所謂的讓是意識心通過思考佛理,來熏意根教育意根,使得意根對佛法感興趣。意識受善法熏,再去熏意根,意根就能發生改變,去除惡心惡習,變成善心善習。善的種子就存入第八識裡,第八識裡惡的種子就消除,這就是現行熏種子。

意根變善了以後,如果遇到了惡法,祂就不會讓意識去行惡法,從而控制和改變了意識,這叫作種子熏現行。所以修行是修什麼,我們心裡應該清楚。意根如果不被熏習改變,無論意識心如何認識,所理解的那些理論都沒有用,因為意識不作主,只有改變主人的心,改變長官者的心和做決策者的心,才能改變一切。

二十一、要想改變意根,就要用意識的正思惟去糾正和影響意根的不正思惟,熏染意根,讓意根也要具有正確的思惟,懂得正確的佛法之理,以讓祂作出正確的抉擇,減少貪瞋癡煩惱和習氣。尤其是在重要的事情上,意識要多思惟正理,傳遞給祂善的如理的可行的觀點看法,供祂思量參考抉擇,如果發現祂的抉擇仍然不對,就暫緩行動,再次思惟正理,再找依據證據說服祂,這樣祂也許就能信服,按照意識的正思惟而作抉擇,這時才可同意意根的決定,並執行和操作。

二十二、懺悔的力量和結果

當面懺悔,就能消除兩個人如來藏裡的種子,但是必須是這個人要誠心懺悔,那個人也要誠心接受懺悔,這樣才能解怨釋結。為什麼要誠心懺悔和誠心接受懺悔呢?誠心、真誠,就代表著意根從心往外的悔過,意根從心往外的接受。只有意根悔過和接受,兩個人的如來藏才會重新做記錄,就把兩個人如來藏裡從前的業種改變了。因為如來藏裡原來的業種消除了,兩個人也就沒有怨結了。

地上菩薩改變自己如來藏裡的業種,就是利用意識熏染說服意根,讓意根看清自己煩惱習氣的危害性,從而決心悔過,這樣自己的心性就發生了變化,如來藏裡的業種就消除了。地上菩薩因為其甚深禪定力和智慧力,以及福德力,就能通過改變自己意根的心行和習氣,清淨自心,就把自己如來藏裡的業種消除掉。

而意識裝模作樣的假懺悔就沒有什麼實際作用,還往往被人識破心機。意識想懺悔卻拗不過意根的煩惱習氣,這該如何是好?那就應該常常譴責意根。只要會譴責別人,就能會譴責自己,譴責自己就是譴責意根,把自己的不善的心行都要揭發出來,暴露出來。盡管意根不願意不高興,有時也要這樣作。如果意根實在接受不了,習氣太重,那就不要勉強,一點一點試探著來,不要操之過急,否則就會適得其反,意根破罐破摔,也是很要命的。

二十三、意根是六根中的最後一根,是我執識,時時處處執著一切法,生生世世的煩惱和習氣都眠藏跟隨著,所以意根就有一種慣性力量。有一句話叫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是暗指意根的習慣勢力非常強,在母胎裡就能表現出來,不用後天學習和環境熏染。我們身口意的一切行為造作都有一種習慣,就是意根的習慣勢力。要想改變這種慣性,就要學習正確的佛法,意識有了正知見,遇事就會思惟分析抉擇,這個過程就是熏習意根的過程。意識常常思惟此事如法彼事不如法,剛開始意根可能不接受,時間長了心裡明理了,意根也就能認可而改變自己,心行就會發生變化,身口意行就會發生改變。

意識的如理作意思惟能熏染影響意根,常常思惟正確的法理,意根就能慢慢接受意識所思惟分析的正理,煩惱和習性就能減輕和改變。六個識所做一切事不管大小都要傳到意根那裡,意根就會根據這些信息決定下一步做什麼,如何做,祂有可能聽從六識的抉擇,也可能不聽從,仍然按照自己的固有的習慣作抉擇,這樣六個識就得按照意根的煩惱習慣做事。只有長期熏陶意根,六識常常給意根傳送正確的報告,意根慢慢才能發生改變,修行就得力了。

二十四、意識的後天我執性,由後天的外緣力以及邪教邪分別而有。意識的這種我執性必然熏染意根,反過來增加意根的俱生我執性,使意根的俱生我執種子勢力更大。意識如果受到了正面的教導和熏染,很容易降伏這個我執性。但也只是降伏而已,意根的我執不斷除,就會不斷的控制意識,意識的我執性也很難斷除。

分別性,意識是最強大的,因為其思惟敏捷、深細而廣泛,但是意根也有分別性。我執、執我性,雖然意識也有,但還是以意根為主,執著性主要是指意根的,我和我性主要是指意根的;因為意根把一切法都當作我和我所有的,把第八識的作用當作我的作用,把六識的作用當作我的作用,實際上意根就是把意根自己當作我,一切法都歸意根所有所用,第八識和六識、五蘊只不過是意根所用的工具,歸意根所有罷了。那麼意根的我執就是執著意根自己,執著自己所擁有的所有工具罷了,從這點上來講,意根一定有證自證分,只是意識智慧不足無法了知到意根的證自證分功能。

意識由於了別性強,容易接受現實和現前的境界熏染,因此意識被降伏的比較快,轉念也比較快;意識一轉念,就要把自己的思想觀念和信息傳遞給意根,以熏染意根,讓意根轉變,意根一轉變,業種就改變,後續的心行就轉變。如果意根還沒有被意識熏染成功,遇緣就要現行原來固有的習氣慣性,那麼意識就無力阻擋了。

意識無力阻擋,意根的習氣慣性要如何現行出來?意根一定要通過意識和五識這些工具來現行表現自己的習氣慣性作用,祂會充分利用六識的工具來運作,否則祂無法表現自己,無法展露自己,無法發作。因此說,在修行上僅僅是降伏了意識,沒有降伏意根,那就沒有多大的實際作用,意識時時處處督導意根,總有控制不住的時候,意根牛的野性確實很難馴服。

二十五、意識知好知壞,意根與之不同步,意根不管意識如何認為,就按照自己固有的觀念行事。意根很固執,祂認為好就好,不好也要去做,意根認為不好就不好,再好也不做,這就是意根的習氣慣性使然。

意識要如何熏陶意根扭轉意根?有時候意識的力量比較強,對意根控制力比較大,能夠操控意根,意根不得不隨從意識的想法而決定做事。但意根總有掙脫束縛的一天,不能總順從意識。所以意識必須以理折伏意根,不能總是強制性的,意根明理就會自動自覺的如理抉擇。以理說服意根的過程,就是熏染熏陶意根。

當意根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時,就願意聽從意識的思惟分析,聽從意識的意見,其行為就能有理智。明知不對非要做,是意根沒有理智的行為,如果能聽從意識的勸告,就是意識的理智佔上風,明知故犯就是意根的無明習氣佔上風。

二十六、三四果人生來心地就清靜,因為意根已經斷除煩惱了,不會再生起煩惱,但是如果意識受到環境的熏染,再去熏染意根,也有可能要出現輕微的煩惱,再證果和修出初禪定以後,無論意識和意根都不會受熏染起煩惱了,只是習氣有時還會現行出來。

意根一旦心地清淨,外表就無所謂了。斷了煩惱的菩薩,很多時候都不在意外表,只是為了影響攝受眾生,才著外表的相,但心裡已經沒有相了。所以很多時候,菩薩為了度化眾生,身口可以隨順眾生,心地仍然清淨。成佛以後,心地是極為清淨的,與如來藏一樣的清淨,因此就不用任何戒律來規範佛的身口意行,猶如不需要用戒律規範如來藏一樣。因為如來藏心地本來就是清淨的,沒有任何不規範的心行,那麼如來藏隨順七識所造作的任何惡業和犯戒之事,都不屬於如來藏的惡業,如來藏不承受任何果報。同樣,佛的心行已經徹底究竟清淨了,為了度化眾生而顯現的惡人惡鬼等等相貌,所作一切事都沒有惡業果報,心地極為清淨故。

地上菩薩在六道裡什麼色身都可以顯現,什麼事都可以做,也許在一般人眼裡是不清淨的,可是菩薩自有其原則和規範,只要心地清淨,一切為了佛教和眾生,目的純正,無我無私,就不犯任何戒行。比如觀世音菩薩為了度賭徒,就現賭徒身與賭徒賭博,最後把賭徒度入佛門。觀世音菩薩參與賭博,卻沒有一絲喜好賭博的心行,不與賭徒的心相應,就沒有賭徒的惡果。相反以此特殊手段度脫賭徒,其福德無量,如果賭徒之後能成為佛教的棟梁,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也無量。

釋迦佛作菩薩時,為了救一個肆意想謀殺菩薩的人免下地獄,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殺了這個人,寧願冒著自己下地獄的危險,也讓被殺者免予地獄的惡果。釋迦佛以如此手段不但救了五百菩薩的生命,也救度了想謀害菩薩的惡人,免於多少大劫的地獄惡報。瑜伽師地論菩薩戒裡規定,如果遇到眾生應該得度者,寧可犯戒也要去度,如果怕犯戒而不去度,就違犯菩薩戒。可是菩薩在造作所有這些行為中,心行始終是清淨的,只為了眾生得安樂,不為自己得解脫,心地近乎於如來藏一樣,有何戒行可犯!

二十七、因為第七識意根到處攀緣一切法,意識就要了別一切法,了別之後就要出現各種念頭,念頭是這樣來的。如果意根的攀緣執著性得到降伏,意識就會安靜下來,不會起各種念頭了。所以降伏了意根,修定才能成功,才能得到較深的禪定。要降伏第七識意根,就要讓意識思惟萬法的虛妄無常性,然後傳遞給意根,讓意根受熏。

意識思惟的越深細,意根越容易受熏,越明了,攀緣性就會減弱,執著就會減少。想辦法讓意根多明理,首先意識自己就得多明理,常常進行正確的聞思,把所思惟和明了的理再傳遞給第七識,以此熏染和改變意根,意根就會得到有效的降伏了。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