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日常开示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第1示 总第4377示

怎样观行才能见道?(意根训练篇)

楞严经第五卷原文:(周利槃陀迦)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返息循空。斯为第一。

释:佛教周利槃特迦安居一处,调出息和入息,调的同时就是观察出入息。周利盘陀迦观出入息的时候,观到最后观察出自己的出入息非常微细,微细到快要断了。还观察出出入息的产生、暂留、变异和灭去的细微过程,甚至能觉察出出息和入息都是刹那刹那运行的,也就是入息出息是一刹那一刹那的过程,不是连续不断的完整的过程,是可分割的机械化的过程和程序,是组合拼凑起来的。

到这个时候,就豁然发现出入息是空的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于是周利盘陀迦的心豁然开朗,顿悟了自身五蕴是空的无我的,再也不被这些生灭法障碍了,当即烦恼断尽,证得了四果大阿罗汉。周利盘陀迦的观行体会是反观出入息的来去处,直至发现来处空、去处也空,出入息生住异灭的全部过程都是空的,了不可得。

观出入息是观呼吸过程中的后一部分,观呼吸最开始部分是观从鼻孔出入的气,这部分比较粗,容易观。等到气入到身体里以后,渐渐变成了与脉络相连的息,这部分就比较微细了,甚至非常微细的息有可能与鼻孔的呼吸气不相关了。是身体本身自动的息脉运行,哪管呼吸停止了,没有外在的气从鼻孔进入身体里了,这个息脉仍然会缓慢地微微地运行,这是四禅呼吸停止的境界,而人却不会死。那么息是如何发起来的呢?人的身体有毛孔,外边的气会通过毛孔进入身体里面,再变成息,促使身体血液流动,以维持生命活动基本的需求。

如果不是在四禅定里,这么微少的气息是推动不了血液快速流动的,身体所需要的血液养料供应就不充分,就会感到憋闷受不了。四禅定是舍念清净定,没有心念,就不用消耗那么多的气血,毛孔呼吸提供的养分足够用了。

息的大本营在丹田处,由丹田向全身运行,观出入息主要就是观丹田这部分的息,丹田一起一落就是一息,精力充足心更细的时候,就会随着息运行到全身而观全身的息。息有粗有细,有急有缓,观的时候只淡然、疏离、客观地感受息的运行情况,不加任何心思和想法。待到禅定加深,心思非常细腻以后,就会观察出息的运行非常微弱缓慢了,是一段一段运行的,前后连接不是那么紧密,好像是拼凑起来的,感觉不那么真实了。

这就好像观火圈一样,平时看火圈是火圈,不知道是一只火把快速摇动形成的,根本没有什么火圈,这是错觉,是看错了的感觉。待到心细了以后,仔细观察,就发现哪里是什么火圈,就是火把沿着固定圆形轨道的一点位一点位的移动。于是豁然开朗,心下大悟,根本没有火圈,火把也是空的,心瞬时就空了,解脱了,从此不再被火圈束缚,每天不用再围着火圈转来转去,不得消停。

观出入息,以及观一切法都是这个原理,观到最后就会发现根本没有其事其物其人其法,都是空的,这样就见道了。只要如实的观察出法的生住异灭,一下子就能见道。在明白观行所指的方向,掌握正确的观行方法,功夫修到位,见道是不难的。难在心不在修道上,对世俗法仍然看重和执著,不肯放下,思想观念起决定作用。

众生由于愚痴,心很粗糙,没有禅定力,看什么都是错觉,看世间一切法就是一切法,真真实实,丝毫不怀疑,所以才去拼命地不断地抓取一切法,弄得头破血流,伤痕累累,甚至付出生命,却仍然顽强地去拼,美其名曰叫作努力奋斗,叫作胸怀大志,叫作积极进取,叫作有事业心,叫作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为了那些根本无有其人其事的空法,付出一切代价,真是蠢得没话可说。


——生如法师开示
(佚名编辑)
上一篇上一篇

旋见循元就是意根圆通法门(意根训练篇)

下一篇 下一篇

如何是正确的观行方法?(意根训练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