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佛法雜談(第二部)(第二版)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5年09月24日

第五章 因緣果報篇(2)

十五、愚癡煩惱業的果報

貪瞋癡煩惱的果報是:貪心生惡鬼道,瞋心生地獄道,愚癡生畜生道,在臨命終時貪瞋癡的惡業相現前時,就必去三惡道受報,躲避不了了。為了消除煩惱業,在平時多反觀自己的心行,努力用佛法之理來加以降伏,持戒修定,煩惱才能降伏比較快。造作了罪業之後,要想消除就要懺悔,造的罪業比較重大的,需要佛前懺悔見到好像瑞相,比如夢中和定中出現蓮花,佛來摸頂安慰等等;一般不太重的罪業,在大眾面前真誠懺悔,就可以消除。

貪心非常重的,在惡鬼道受苦時間就會非常長,如果對於三寶生嚴重的貪心,那罪過簡直太重了;瞋恨心比較嚴重的,在地獄道受報時間就會非常長,如果是對三寶生瞋恨心,那個罪業更不得了;愚癡嚴重的,就會造作大的惡業,那就不是畜生道的問題了,先下地獄受報,之後惡鬼道,再之後才是畜生道。一切煩惱全部都由愚癡引起,愚癡是煩惱根源,不愚癡就不會生起貪心和瞋恚心,不會造作煩惱業。在將來斷除煩惱的時候,貪心和瞋恚心先斷,愚癡最後斷,因為愚癡很難辦,所以愚癡煩惱最後斷。

學佛人如果不想降伏自己的煩惱,即使學了八地菩薩的理論,造作煩惱業之後,下到三惡道,八地菩薩的法也救不了自己。平時只管隨順自己的煩惱性情,不考慮後果,任己之情,逞己之意,別人愛怎麼樣就怎麼樣,隨自己心舒服就行。可是果報到來的時候,會是一百萬倍的不舒服,舒服與不舒服之間成比例嗎?完全不成比例。那時候再想自己當初何苦來哉,太不值得了,只得到惡報,甚麼也沒有得到。

十六、畜生的殺業是否比人類還重?

造作惡業殺業是由意根作主,六識造作的。但是意根自己單獨的心理活動,也是業行,叫作意業,也存種子,也有果報,就是生死輪迴苦。

身口意三種業行中,以意業為主,意業最重,因為身行和口行直接受意根的意行指揮和控制。意根起貪瞋癡造作的身業口業叫作故作,不是由意根起貪瞋癡造作的業行,叫作無意而作。故意造作惡業,罪業大而深重,有性罪性業;無意造作的惡業,罪業輕微,沒有性罪性業。

畜生們互吃,介於有意和無意之間,只是單純的為了飢餓,沒有殺心和瞋恨心,造業比較小,惡業比較輕微,沒有性罪和性業,欠債將來還債就行了。畜生的一期惡業結束,可以托生為人,人再造惡業,就會再去三惡道受報。眾生就這樣在六道裡生死輪迴,人身的業行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沒有一種業行是沒有果報的,所以每個人說話做事千萬千萬要小心謹慎,不可肆意妄為,張口就胡說,尤其是對於佛法,不能想當然的自己認為怎樣就怎樣。佛說不證阿羅漢果不要信己意,己意不可信。一旦在佛法上造作惡業,無間地獄的苦,是人間的無量倍,沒法承受。

十七、因果不由心

如果心中有個嚴重的我,心想的事就不一定能實現,不想的未必能躲避得了。人類所做的,往往與自己所希望的正相反,比如人都希望長壽健康快樂,可是造作的都是讓自己不長壽不健康不快樂的事情,比如殺生吃肉,那結果怎麼可能健康長壽快樂呢?人都想自由自在得解脫,可是死死攥著一個我不肯放開,那怎麼能自由自在得解脫呢?

人都希望自己富貴發達,可是卻總是有意無意的做一些偷盜搶劫的事,那怎麼能富貴發達呢?人總是希望自己被人尊重和看重,卻總是傲慢看不起他人,不尊重他人,那怎麼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呢?人總是想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可是總去剝奪他人的權利,自己怎麼能擁有權利呢?

十八、因果可畏

咱們已經學佛修行了,一定要重視因果問題,每說句話做件事一定要考慮到相應的後果,不要覺得甚麼事都沒甚麼。不是沒甚麼,而是有很多很大的事,因為中間有孽息,有千萬倍、千萬億倍,甚至是無量倍的業報。大家不可不小心,否則就吃大虧了,六道輪迴裡的無量苦,不就是大虧嗎?

有多少人在三寶身上造作了身口意惡業的,要天天懺罪消業,哪管一個不好心念,其業報也相當的嚴重。重視因果,顧及因果,是聰明人。否則學多少佛法,也是無濟於事,仍然要先受惡報,等惡報受完了,學的那些佛法,還剩下多少可用的?不恭敬和指手畫腳,這樣的小事,都算惡業,看著事情小,實際上是很大的一件事,對比因果經的實例就知道了。

有不少人幾十年學大乘法,修菩薩道,卻每天都對三寶造作惡業,身口意從來沒有清淨過,這些人死後先去地獄受惡報,之後是鬼道惡報,最後是畜生道惡報。從畜生道出來,再得人身,學的那些大乘恐怕都忘得差不多了,再從頭開始學,中間再造作惡業,再去三惡道受報,就這樣周而復始地流轉,哪天是個頭?人中的苦,都哀痛不已了,三惡道的痛苦,無始劫以來,都是怎麼忍受過來的?

十九、如何處置惡人才恰當?

在世俗界裡總有人討論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問題,爭論不休。這個問題在佛教裡看來就不是問題了,很明顯,如果人性本善,就不會有三惡道眾生了,如果人性本善眾生就不會有貪瞋癡三毒煩惱了,社會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重大犯罪現象,監獄裡就不會有那麼多人了,甚至不少人幾進監獄仍不悔改。即使是天人其心性也不是都善的,也有煩惱,尤其是愚癡,那是極大的煩惱。沒有煩惱的眾生就不會輪迴了,只要有輪迴就有煩惱,人性是惡多善少,有的人根本就沒有善。

為甚麼人性本惡呢?因為無明,這個無明是眾生存在之時就自帶的,不是後天生起的。因為無明,眾生都造作惡業,才有無量劫又無量劫的生死輪迴,每個眾生在絕大多數時劫裡都是在三惡道度過的,以人身生存在人間的時劫是其生命長河中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甚至有的畜生道眾生至今都沒有得到過人身,沒有從畜生道出去過,這些是極其愚癡的眾生,而愚癡就是惡。

那些無始劫當中剛剛從三惡道投生在人中的人,是極其愚癡,極其惡劣的,簡直與人性一點也不相應,心性與畜生非常相像,非常相應。他們有的只是愚癡,有的愚癡又殘暴,嗜殺成性,他們只要活在人中就會害人,害人是他們的本性,殺性傷害性就是他們的畜生本性。這樣的人要想具有人性,具有善性,只能在人道中通過多生多劫不斷地在人類中熏染善法,才能逐漸剔除畜生的惡性,染上人類的習性,雖然人類的習性也不是那麼善,但總比畜生性善,這樣累生累世的熏習,最後才具有完善的人格和完美的人性。

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有很多人被這些人殘暴地傷害殺害,善人與惡人相處,當然是善人遭殃善人吃虧,法界中永遠都是這個規則,善人與惡人混居,永遠都是惡人在造惡,善人要忍受惡人的惡,不斷地惹事出事的大多都是惡人、底層的人,有問題的永遠都是沒有修養的人。因為善人不造惡業或者是大惡業,不故意傷害人,只能被傷害,惡人一定要造惡業,一定會傷害人,最初的本性都不能改。那麼如果這些惡人造作了極大惡業,是應該剝奪他們的生命,使之不再繼續傷害人,還是留著他們的生命,繼續在人中熏習善法呢?

兩種選擇各有利弊,如果留著他們的生命,就會相繼有人再被傷害和殺害,其他生命會受到威脅;如果剝奪惡人的生命,遏制他們繼續傷害同類,這些惡人將失去熏習善法的機會,惡性沒有改正的機會,心性進化受阻,這也是一大損失。對於這件事,到底怎麼辦才好呢?有甚麼更好的辦法讓善人和惡人各得其所,相安無事的?在極樂世界裡阿彌陀佛是如何管理善惡人的?

解決的辦法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善人和惡人要分開,不同層次不同屬性的有情都要分開,不能共住混居。法界中都是這個規則,就像極樂世界等等佛國土,要與娑婆世界這樣的佛國土分開,兩個世界裡的眾生心性不同,不能搭界,不能混居共住,免得麻煩。眾生的層次有很多,各個層次的眾生思想觀念各不相同,千差萬別,無法統一和協調,混居就會是非不斷,都隔離開就沒有事了。

在佛教的戒律上也是這樣要求的,遵守同戒同行的原則,受的戒不同不能同住,出家和在家不能混居共住,同樣是出家戒律,修持不同也不能共住,同樣是在家戒律,修持不同也盡量不同住,否則就有麻煩,違背佛戒。世俗界當中大體上也是自動這樣形成群體的,福德和智慧不同,社會地位不同,修養和素質不同,一般都是分開居住不共住的。而犯罪的惡人則被關押在監獄裡,與沒有犯罪的人隔離開。眾生在總體上,根據其業行和心性的不同,劃分出六道,善惡眾生都不共住。

二十、中陰身是如何生起和入胎的?

問:若遇到爆炸等突發情況導致肉身粉身碎骨,或瞬間汽化,屍骨無存,中陰身會突然現行還是會慢慢現行?中陰身裡是怎樣執取受精卵入胎的?

答:每次中陰身的生起,都是因為前一個色身壞了不能用了,意根需要再有個色身來為祂所用,中間不能有空擋,所以中陰身是迅速生起來的。意根需要有五蘊活動來應對世間萬法,這是因為意根心不空,有我見有我執,有法見有法執,因為執著就不願意捨棄世間,不願意捨棄五蘊。在活著的時候,集下了未來世的業種,有這個種子,人死後就會有未來世,不會斷滅。在經歷大爆炸這個突發情況,肉身被炸得分崩離析不能用了,這時候有業種支撐,意根想再有個肉身為自己所用,如來藏應意根這個願,根據生前業種,再現起一個臨時的色身叫作中陰身,以暫時滿足意根所需。

如果是生起一個實實在在的肉身,需要漫長的時間,讓四大逐漸集聚,可意根等不得,只能臨時現起一個不實在的四大色身,這樣就與人身有了區別。因為不是實四大種子的集聚,就沒有實四大種子集聚起來的肉身的那種質礙作用,所以中陰身就有小五通。因為意根急需,中陰身就不能慢慢生起,而是快速生起。

因為遇到突發事故死亡,沒有心理準備,傳說這種死亡沒辦法再投胎,只能以靈性的形式存在,像空中幽靈一樣四處飄蕩,沒有實色身依靠,很是苦惱。為了能再次投胎,只能抓到另外一個亡靈,自己作為替身才能去投胎。於是這個人會守在自己死亡的現場,等機會制造同樣的突發事故,讓別人死亡,自己就能投胎去了。所以在世間我們發現,只要是出現意外事故的地點,在若干年時間裡,還會多次出現同樣的意外事故,這就是抓替身的說法。

如果是正常死亡的,中陰身的存在時間最多是七個七,四十九天。一般都是在第三個七就去投胎了。活著時人的善惡越鮮明,結果越能確定,投胎就越早。善惡實在不好劃分的,以四十九天為限,也會去投胎了。在投胎的機緣出現的時候,中陰身奔到後世父母那裡,隨著受精卵就入胎了,中陰身立刻消失不見。因為沒有意根,中陰身就散。意根在哪裡,哪裡就會有色身。

在中陰身裡意根是如何執取受精卵投胎的呢?因為意根沒有斷欲,在中陰身裡遇見父母的緣,就被父母的婬欲所吸引,並且參與進去。業力該為男性的就對母親生起貪欲,業力該為女性的就對父親生起貪欲,把父母的婬行當作是自己與父母的婬,在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結合為受精卵的瞬間,就隨著受精卵進入母親子宮中。應為男身的在子宮中與母親面對,應為女身的在子宮中與母親背對,這樣胎身長大以後,女胎就顯懷,男胎就不顯懷。

遇到突發事故,不但肉身分崩離析,識心也會因為受到極大的驚嚇,被嚇得魂飛魄散,散的是前六識,前六識沒有肉身依托就滅去消失了。只剩下意根飛出肉身外,與肉身分離,成為了孤家寡人,後面跟著如來藏,是祂的一切財寶,祂也不知道,這時候意根沒辦法,就想再有個色身五蘊為自己所用,再次追求世間法,身後的摩尼寶珠卻不聞不見。學佛只要掌握了意根,就掌握了一切法,不知道有如來藏也暫時沒關係。由此可見,意識證果意識明心,是不是很幼稚可笑?把希望寄托在瞬間就能灰飛煙滅的法上,是不是很愚癡?哪有有智慧的人,把自己財寶放在化城裡,放在空中樓閣裡?

往生極樂世界也是從中陰身裡往生的,所以沒有極大神通,誰能看見中陰身坐上蓮花飛往極樂世界去了?世間人所說的往生,那都是揣測臆想,都不是現量所見。

中陰身裡也有性別差異,性別差異也是業,意根不管在甚麼時候在甚麼階段,始終與業、業種、業力相應,只要有男女業就會有男女性別。未來世的性別,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由業種決定。自己這一生造作的是男人的業行還是女人的業行,決定後世的性別。這些業行也包括心行心性,業行與心行心性相應,緊隨心性而變化。

所以一個人是男人心性,後世就會現男身,是女人心性,後世就會現女身,有願力者除外。我們出家戒裡,對比丘尼的約束很多很重,就是約束女性的習氣習慣,逐漸脫離女人的習性,靠近男人的習性,為轉女身做準備。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有些女性很豪爽大度,大人大量,具有男子氣概男人的氣度,她前世就當過男子,後世也有可能變為男子。反之,也一樣,有些男人天生就是女人習氣,他前世就當過女人,後世也有可能會再轉為女身。

性別也由福德決定,色界天以上沒有性別差異,不分男女,那是由四禪八定的福德支撐和決定的,定福很大很大,能讓眾生暫時脫離三惡道、脫離人身、脫離欲界天。色界天的境界,那簡直太享受了,欲界天沒法比。我在修到初禪定的時候,天天快樂得就像神仙一樣,沒法形容的那種樂,語言表達不了,不是世間人能想象的快樂,禪定的樂遠遠高於世間的快樂。在我學佛之前,每天心情都很沉重,心裡像壓著一塊大石頭一樣,沉甸甸的,從十三歲開始就想著死字,初禪定以後就像從地獄到了天堂。

極樂世界裡也不分男女,那也是由大福德支撐和決定的。所以學佛念佛,沒有修出福德來,處處都是障礙,那怎麼能往生極樂世界,與諸上善人聚會呢?

二十一、相貌的秘密

人的聲音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脾氣、秉性和修養,也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心性是單純率真的,還是虛偽狡猾的,是光明的還是陰暗的。一個人的五官相貌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修為、性格、脾氣、秉性、學識、風度等等,甚至骨骼肌肉形體皮膚等等,都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脾氣秉性,是精進還是嬾惰,是嚴謹嚴肅還是松懈懈怠散漫,是陽光還是陰沉等等。

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相貌負責任,外在相貌也都屬於因果的一部分,是業行的正報,都是自己生生世世修出來的,反映了內心的善惡品質,當相貌不如意的時候,不要埋怨父母或者是老天爺,應該譴責自己。前世那樣的傲慢,今世個頭矮小,一個人的肌肉那麼松弛,這個人可能就很懈怠嬾散,思想不嚴謹,得過且過那類型。身形歪斜不正的人,往往心也不正。正直的人,心正身正,五官都正,皮膚緊致,面容嚴肅。乃至於眼神都正,目不斜視,心地光明。從面相上也能看得出這個人前世是從哪道過來的,越年輕時看得更準,後世會生到哪道去,年紀越大,看得越準。

二十二、、熏染的力量

眾生之間有互相熏染的作用,你跟甚麼人在一起,不知不覺地就會被他的習氣、性格、秉性、善惡心行等等熏染了,如果一個人養狗,總跟狗在一起,狗有狗的習性,人有人的習性,時間長了,總看狗的眼神兒、動作、飲食和行走坐臥習慣,不知不覺地會被狗的習性、心性熏染了,而自己並不覺知,就連外貌也可能會非常不明顯的被熏染。但是狗更能被人熏染,因為人的力量要強於狗,在互相熏染中狗受的熏染更多更重,所以狗的習性與人接近,在後世容易投胎人身,得人身後,就善解人意,聰明伶俐。

狗被人熏當然是好事,人被狗熏會是甚麼結果?物以類聚,人總看狗,外貌也會悄悄的改變,不容易覺察到,今世雖然不改變或者改變一點點,後世熏染的種子成熟時就要改變了。如果你習慣於和狗在一起了,感情深,關係還非常親密,到了中陰身的時候,就會變現出狗的境界,你就會不知不覺的隨著狗去了,投到狗胎裡了。

比如說你總和一個口吃的人在一起,那個人說話不利索結結巴巴的,你一開始雖然覺得無所謂,你也不會變成結巴,可時間長了說話就有障礙了,時間越長障礙就越大,這是慢慢的被熏過去了。被熏的方面有相貌、說話的方式、口氣、習慣,包括飲食習慣、行走和坐臥習慣。

我們現在這個修行階段很容易被熏,惡法要比善法容易熏成,因為我們的心都是煩惱遠遠大於善,習慣於煩惱而不習慣於善,對於善法有觝制的情緒,對於惡法反倒容易接納。比如在人群中遇到說人是非的時候就容易感興趣,並且也參與進去是非紛爭,遇到讚歎他人善處的時候,都不願意跟隨,往往就閉口不說了,與自己關係好的人和自己用得到的人例外,落井下石者常有,雪中送炭者稀有。所以要想修行改變自己,就要選擇與善人靠近,遠離煩惱重的人,是非之人是非之地都要遠離,這樣心才會逐漸靠攠於善,遠離於惡,煩惱就能得到降伏,不容易造作煩惱業,不留下惡業的種子,後世就輕松,沒有煩惱障礙。

二十三、因果導致暫時息爭

凡夫有六道輪迴苦,是因為有惡業,有惡心有煩惱心所法。斷我見之後,沒有了三惡道苦,是因為消除了三惡道的惡業和惡心,滅除了一部分煩惱心所法。所以斷我見是否要斷除煩惱,這是很顯然的問題,不用爭論了。那麼斷我見是否需要禪定,未到地定具足,這也是很顯然的問題,不用爭論了,因為沒有禪定,如何能斷除煩惱呢?

現在一大部分的爭論,由於內部和外部的各種原因,終於不得已停止了,但絕不是最終的停止,也不是永遠的停止,是暫時的業報不支持再爭論了,未來世還不好說,畢竟眾生業障深重,煩惱不息。眼看著很多人造惡業,眼看著很多人受惡報,眼看著很多人生死輪迴,有甚麼辦法呢?眾生就要這樣,誰也管不了,因果只好出來說話了。

二十四、惡取空的果報

世間有兩種斷滅空,或者是惡取空,害人不淺,直接導致眾生墮落三途,輪轉六道。一種是外道的無所有空,認為沒有甚麼前世後世,死後一了百了,沒有因果,沒有善惡業報,做甚麼都無所謂,只要自由自在盡情盡興就好。

另一種惡取空,是修學大乘如來藏法這些人,雖然承認有因果業報,承認有前世後世,身中有如來藏不滅,但是貪圖五欲享樂,又不願苦修實修,不願意持戒修定,於是就否認五陰十八界的一切虛妄功能作用,把一切都推到如來藏那裡,用如來藏代替五陰一切功能,讓五陰無所作為,也不用學佛成佛,如來藏本來就是佛。或者放任五陰胡作非為,說五陰做甚麼都是如來藏做的,如果是如來藏做的,五陰身就沒有因果,沒有業報,所以五陰身就隨緣自在,不用持戒也不用修定,如來藏本來不犯戒,本來就有定。這兩種斷滅空惡取空論,性質雖然不同,結果卻相似,撥無因果,放浪形骸,不能斷惡修善。

因為執取如來藏為我,也就執取個無相,凡是有相都要擯棄,好像自己已經超越了有相達到無相了。其實無相的是如來藏,五陰身還全部落在有相中,目前來說根本超脫不了,因為沒有持戒沒有禪定,般若智慧嚴重不足,心心念念都在相中,如果非要遮掩這些相,那只能惡取空了,等果報到來的時候,必須直面相對,惡報之相再也無法躲避。

可是那些說已經超越有相,達到無相之人,為甚麼還要選擇吃肉不著吃肉相,而不去選擇吃素,隨緣吃剩菜剩飯?既然沒有相了,一切都要隨緣從簡能活著修行就好,為甚麼還那樣挑剔講究護身養生呢?有相戒不持,專門持無相戒,難道選擇飲食吃穿住用行不是相?為甚麼選擇享受的相而不選擇吃苦的相?可見無相是假,有相才是真。學大乘非常好,可是不好好學,大乘法也會成為毒藥,食之不捨,必死無疑。良藥變毒藥,誰之過?

二十五、丹霞禪師為何燒木佛

丹霞禪師開悟證得了自性佛以後,心中不僅破除了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也破除了佛相,只認真佛,不認假佛,那些木雕石塑的佛像當然就更不是真佛了,燒之何妨?但是沒有證得真佛的人萬萬不可學之,因為沒有證真,假相猶存,燒假相就等於燒真相一樣,這就有很大的罪過了,毀佛辱佛的果報非常不好。古代曾經就有一凡夫比丘效倣開悟的比丘,把佛菩薩的名字都寫在小褲褲上,結果一兩天之內就吐血,是否死亡我就不記得了。還有現代的人把觀世音菩薩像丟到河裡,回家以後很多年都是渾身溼冷溼冷的,直到懺愧罪業,並且做了一些補救措施,大病才好。

丹霞禪師宿世善根深厚,開悟以後道行匪淺,心空無相,經常在橋上一臥,悠哉悠哉,無所事事,人常怪之。得道之人,還有甚麼事,五蘊世間都是空的,無相、無願、無求,人生就是吃飯睡覺而已,常伸兩腳臥再正常不過了,哪有那麼多事,整天東求西求,東奔西走,忙裡忙外的,有甚麼可圖謀的?直到心空徹底,一切法自然任運,佛陀自然會來授記成佛,還有一法不空,還有一事可求,還想成佛作祖,休想佛陀來授記。那些以度眾生為名,圖一己私利,搞得佛教烏煙瘴氣之人,恐怕不但得不到佛陀授記,還會得到因果的制裁,因果可怖。

有的人會說,我也認為木雕石塑的佛像不是真佛,我燒了也會沒事。那你就燒一個試試,看看會不會感得五臟俱焚,痛苦難忍。自己認為的不管用,意識覺得的沒有用,如果意根不認的話,因果不爽。那些自認為證果的,自認為明心開悟的,去把佛菩薩的名字寫褲頭上試試,去燒一燒木佛毀一毀石佛試試,如果沒事,可以看作是破相的真悟,有沒有人敢這樣做,像丹霞禪師一樣?

有的人會說給我印證的人相當有道行,我就是相信,但我說佛是最有道行的,假如佛給印證的與事實不符,如來藏不承認,因果就更不承認了,當然這只是假設,佛陀所印證的當然是絕對符合事實,符合如來藏了。有些人很倔強,說甚麼都不聽,只相信自己的感覺,但是如來藏更倔強,只管事實,因果尤其的倔強,敢跟一切人杠,在事實面前不低頭的人,因果就會跟他杠上。

二十六、眾生的業緣都有哪些

業緣顧名思義就是身口意業行產生的緣,也是五陰身受善惡業報的緣。有這些業緣,五陰身才能在一切法當中生活、造業和受報。一切法包括周遭的一切人事物理,包括其他五陰身,和生存環境,宇宙器世間所有的自然現象。眾生借此造業和受報。生存方式、生存條件、生存資具就是業緣,家親眷屬、朋友同事就是業緣,有這些緣,才能受善惡果報。

其中色身是正報業果,也可以是命終之前的色身和後世色身的業因業緣,環境是依報業果,也可以是業因業緣。一個法可以是因,可以是緣,可以是果,法不定,果也不定。

二十六、非器能否變成器

所謂的器是指載物的容器,這個物可以是物質,也可以是智慧、思想和觀念。佛法上說的器是指後者,也就是道器,是對於佛法之道的容納程度。很多人由於無始劫來福德不足,導致累積的經驗不足,接受不了自己認知以外的法,於是就說這些人根器不好,不適合修學深一些的法。

那麼非器真的就是非器,不能改造成器嗎?法無定法,沒有一種法是永遠不變的,因緣時節一到,甚麼法都會改變。有些非器暗藏著大器,只要巧妙去除遮障,把因緣聚攏,非器就會變大器。石頭還能變成黃金呢,何況非器之人,心量和心性怎麼會固定不變?

說實話,眾生本來都是非器,無始劫心甘情願沉淪生死苦海之中,根本不想覺悟,甚麼法也接受不了,是諸佛菩薩在暗暗地為眾生種法種,又促使因緣早熟,使得眾生漸漸成了器,能夠容納佛法。眾生最初都執五蘊為我,堅固不可松動,對於小乘非我之法來說,一切眾生都是非器,但是能因為眾生是非器就不講小乘斷我見之理嗎?當然不能,佛陀用了十二年時間把眾生打造成了器,無數眾生證得了四果大阿羅漢,其中就包括非器的外道眾。所以器與非器也在於打磨者的智慧和打磨功夫,若不懂打磨之法者,往往會把器打磨成非器,把器毀掉。

佛法上有一種說法,說是為非器者講深法,會導致對方信受不了,而生誹謗之言行。這個說法最初是佛陀所講,佛陀擔心眾生謗法造惡業,會受長劫地獄苦報。佛是慈悲眾生的,但佛也是有大智慧的,所以佛這個說法不是死教條,是因人因時靈活運用的。

大智慧的文殊菩薩就非常會靈活運用,祂曾經為五百比丘小乘根器者講般若大法,而這五百比丘因不信此大法,命終皆墮地獄。有人就問文殊菩薩說,您明明知道是這個結果,為甚麼還要為這五百比丘講般若大法呢?文殊菩薩回答說,因為我知道他們入到地獄中以後,會反思到自己墮落地獄的原因,是因為不信般若大法,由此就知道了般若大法原來這麼有威力,心裡肅然起敬,真心懺悔,就從地獄中出來了。從地獄出來之後,先升天,後回人中,遇見般若大法,然後就有機緣修學般若,智慧增進很快,不久就證得大乘菩提,縮短修行時劫,提前成佛。

不愧是等覺菩薩,用大智慧把非器硬生生地打造成了大器。文殊菩薩就是一位打磨非器的能工巧匠,智慧非凡,法眼照破無量劫的因緣,先毀非器,熔斷之後直接造就成大器,相當於把不可用的非器之物進行拆分,再重新組裝成可用之器。五百比丘遇到文殊菩薩是何其有幸,這個大因緣若非大福德者如何能遇得到?若遇無智阿師,閉口不提大乘般若,五百比丘的命運就不會有如此大的轉機。最後總結說,器與非器,法無定法,若遇善緣,非器也器。

二十七、關於神通的使用原則

問:使用神通時,是否就直接在對方家裡埋下了自己的一切動機、行跡?是否要承擔因果?如何看待神通?如何避開神通的短板行好菩薩道?

答:現代人的所謂神通多為報通,是前世所修的福德等等所獲得的果報,報盡神通則消失。而真正的神通是在修得四禪以後發起的,禪定不消失,神通就常在。由四禪定而來的神通,菩薩們有,阿羅漢和辟支佛們有,外道們也有。

由於菩薩們都懂因果,不會亂用神通,行為上都有分寸;而阿羅漢和辟支佛由於心清淨,對世間人和事不感興趣,有戒行,並明了一些因果,也不會亂用神通;外道們有四禪定,心也清淨,也不對世間人事感興趣,同樣不會亂用神通,但由於他們煩惱還沒有斷盡,也沒有完全降伏,難免偶爾會由於某種私利使用一些神通,干擾一些因果,造作一些惡業。所以由禪定而發起神通的人,不會輕易利用神通造作甚麼不如法侵害眾生利益之事。

而有報通的人由於都是普普通通的人,煩惱沒有降伏,智慧不足,修為普遍不算高,利用神通干擾因果,侵犯他人之事倒是挺普遍的,我見過一些。我對使用神通的建議是,一個人如果沒有把煩惱充分地降伏下來,也沒有充分地了解和認識因果的利害關係之前,由於掌握不了其中的分寸和界限,最好不要使用任何通,以免背負因果和遭受惡業果報。如果有發大心之人想利用神通造福於眾生,要在明因果的善知識指導之下,小心使用神通。比如利用神通想窺探他人的心思和過往,這個弄不好就會犯盜戒,他人不允許的,得來就屬於盜,是非法所得。盜戒所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而細緻,一般人心不細緻,考慮不周全,犯戒也不知。

有人會說,諸佛菩薩因為有神通知道眾生無始劫前後的一切事情,就連還沒有發生的未來世的事情都知道,這不算犯盜戒嗎?這當然不算犯盜戒,因為其一這是諸佛菩薩無心而知,是自然而然的知,沒有盜心;其二,諸佛菩薩與眾生是一體,沒有任何利益衝突,所為一切都是為眾生,包括護法神護法,也是為保護眾生,沒有個人的自私目的,所以不涉及盜這樣的事。阿羅漢辟支佛對於眾生的事也是自然而然的知,沒有窺探之心,心清淨,與眾生的利益也沒有衝突,所為也不涉及盜這樣的事。外道們心也清淨,一般情況下都無心於他人的事情,特殊情況是存在的,但稍微明了因果的有品德的人,會規避他人所忌諱的事情,對神通所知的事情會有所選擇,也會保持緘默。

綜上所述,現世感得有報通的人,由於沒有禪定以充分的降伏煩惱,智慧也不具足,難以把握分寸,盡量不要使用神通。為了保護自家人除外,想探知自家人和親近的人的事情,勉強行得通。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