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瑜伽師地論選講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論著講解 更新時間: 2020-11-29 13:23:03 閱讀: 410

瑜伽師地論第十八卷

 原文:雲何無攀無住。所謂諸愛永盡離欲。寂滅涅槃。及滅盡定。所以者何。所言攀者。諸煩惱纏。所言住者。煩惱隨眠。於彼處所二種俱無。是故說言無攀無住。此謂涅槃無攀無住。又想名攀,受名爲住,若於是處二種俱無。即說彼處無攀無住。如是顯示滅想受定無攀無住。今此義中意取滅定。

釋:什麽叫作不攀緣也不住著?那就是一切貪愛永遠斷盡,離開對三界世間的任何欲望,心得寂滅,進入涅槃境界,或者是証得滅盡定。爲什麽這樣說呢?因爲攀緣的意思就是心被諸煩惱所纏縛,不被煩惱所纏縛的人,心就不攀緣諸法;住著的意思就是心裡有煩惱隨眠,所以心才住法。如果斷盡了煩惱和煩惱隨眠,就說是不攀緣也不住著了。這就是涅槃不攀緣不住著的意思。像這樣顯示滅受想定裡的不攀緣不住著的境界相,就說明了此人取証了滅盡定。

意根滅除受和想兩個心所,就是滅盡定。受是住法之義,接受法境,即名爲住。想是攀緣之義,了知、執取,即爲攀緣。攀,煩惱纏縛之義,意根斷除煩惱,即不攀;斷除煩惱,叫作諸愛永盡,諸愛永盡,即是離欲。意根離欲,即諸愛永盡,不再攀緣。意根離欲,無攀緣無住著,即入無餘涅槃。衆生不在無餘涅槃裡,說明意根有攀緣,有愛有欲有住,受法想法,煩惱纏縛,心不寂靜。

這裡的思惟邏輯多麽嚴謹,無懈可擊。彌勒菩薩明確表明:衆生意根有欲有愛,即有攀緣和住著,就不能証得滅盡定,也不能進入涅槃境界,得解脫;如果衆生的意根離欲離愛,即能取証滅盡定,也能取証涅槃,即名得解脫。

離欲,離開對三界世間法的所有貪愛,就能離開三界;離嗔,斷除嗔恚的現行煩惱,不僅要斷除意識的嗔,更應該斷除意根的嗔。由於意根有嗔,才指揮六識造作惡業行。比如意識無緣無故莫名其妙的生氣,就是由意根的嗔所引起。意識遇事告訴自己不要生氣,不能生氣,可就是控制不住的生氣,說明意根不聽意識指揮,非要生氣不可。當意根斷除嗔恚心所,不再指揮六識造作惡業行,不再與衆生冤冤相報,根深蒂固的嗔結就斷了。

彌勒菩薩說貪嗔癡是衆生堅固的煩惱,堅固的意思就是難於斷除拔出,煩惱非常深。這就不僅僅指意識的貪嗔癡了,而主要是指意根的貪嗔癡,意識的貪嗔癡容易降伏和斷除,意識聰明智慧,學佛就能轉;意根不聰明,不容易懂法理解法,不能思惟,所以難以轉變,貪嗔癡煩惱根深蒂固,比較堅固。

意根不降伏,只降伏意識,那麽意根指揮意識,意根指哪裡,意識就得打哪裡,還是要受意根的貪嗔癡無明所係縛。意識斷嗔,意根沒有斷,意根的嗔一起,讓殺人,意識就得莫名其妙的無可奈何的去殺人,心裡戰戰兢兢的,一邊殺,一邊想,不應該這樣做,可是又能有什麽辦法呢?

所謂沖動型的犯罪,就是意根完全主導的,意識甚至來不及思惟,就被意根牽引了,過後意識再思惟,才開始後悔闖下大禍了。

意根知道自己與某人過去世有過結,所以仇恨某人,可是意識知道此人對自己有用有好處,就勸告意根,遇見某人時,一定要忍耐巴結討好於他,可是見到某人時,一邊巴結討好,一邊心生厭惡,恨不得打死他。這是意根勉強聽從了意識的勸告,意識稍一放松警惕,意根就得發作,指揮六識造作嗔恚行,以報複某人。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