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黑匣子世界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5-07-02 22:39:08 閲讀: 0

第十一章 黑匣子裡的色法(2)

十五、七識所對的境界和磁場

本質境是第八識所觸的,帶質境中真帶質境是第七識所觸的,似帶質和假帶質是第六識所觸的,性境是五識所觸的,獨影境是獨頭意識所觸的。

磁場是物質色法,能感知物質色法的是七個識,以第七識的感知為主,第六識一般來說會莫名其妙,不知其中的蹊蹺,第七識知而不能說。磁場效應最大的是帶質境,帶的本質境上的四大微粒比較多,所以影響比較大。

十六、由見繩為蛇觀察眾生心識問題

當一個人看見繩子的時候,眼識所見應該是繩子的色彩,是色塵,其餘繩子的長短、粗細、質料、紋理等等是法處所攝色,是五俱意識所見的法塵,都含有四大種子。落在眼識裡的是性境,落在五俱意識裡的是似帶質境。二者和合把繩子分別完了,得出一個正常的世俗人應該得出的結論,這才算是一個正常的世俗人。其後對於繩子的處理也應該屬於一個正常人的處理方式。

如果這個人由於某些原因導致心識錯亂,就可能見繩為蛇,眼識看見繩子,可能還是繩子的色彩,色塵不變,可是意識看見繩子的法塵,卻硬是分別出蛇的形象樣貌,把法塵改變了。這個改變的法塵叫作獨影境,意識單獨了別,眼識不與意識共同了別。法塵改變的越多越大,意識錯亂的就越嚴重,帶的繩子的質越少,越不符合事實,其心就會越狂亂。相反帶的繩子的質越多越大,越接近於事實,其心越接近於正常。

在見繩子的過程中,繩子的法塵與獨影境可能會共同存在,但此消彼長。如果完全都是獨影境,繩子就完全被認為是蛇,這個人完全錯亂,會嚇得掉頭就跑。如果只是把一部分法塵改變為蛇的獨影境,這個人雖然害怕,戰戰兢兢的,但是心裡會有疑問,不完全相信,就會一邊害怕,一邊再去仔細分別觀察,看明白真是繩子的時候,獨影境完全變回法塵,害怕的心理消失,能正常面對繩子;如果由於心理暗示的影響比較大,仔細觀察之後,確認是蛇,法塵就會完全變成獨影境,這個人可能會嚇得撒腿就跑。

作為娑婆世界的凡夫,心識錯亂者比比皆是,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錯亂,幾乎沒有完全正常的,為什麼?貪瞋癡煩惱業障,致使心神繁亂不定,認知錯誤比比皆是,不能正常而正確的判斷所接觸到的人事物理,不認事實真相,只認邪見引生出來的獨影境,有質或無質,有據或無據。

心理素質越好,精神狀態越正常的人,內心越淡薄,越平靜平和,反應越小,越沒有波瀾。反之,內心就會越波浪洶湧,對於周圍環境的影響力或者叫作破壞力越大,越能引發周圍人事的紊亂,導致團體不太平。整個團體精神錯亂的現象,並不少見,以後會越來越多,主要是由團體主導者的錯亂,熏染影響整個團體,使得團體中人人心識錯亂,心理紊亂。當團體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時候,問題層出不窮,就會導致紙裡包不住火,這個團體離毀滅不遠了。

只要你不是八地菩薩,也不是初地菩薩,那麼人人都可能受熏被熏,自己應該受到什麼樣的熏染,應該熏染成什麼樣子,每個人都有選擇權,這個權利屬於自己的,別人奪不去。因此說,選擇涉及到了智慧,也涉及到了業力和福德問題。如果有了正確無誤的選擇,說明自己有智慧,業障輕微,有福德。有些熏染,其影響力不是一生一世的,有可能很多世甚至是生生世世,都會呈現被熏染後的習性。選擇環境選擇所接觸的人事物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極其重要的。

十七、六識所顯現的是似帶質境

以心緣色似帶質,中間相分一頭生,指的就是六識見色的功能作用,見的是相似於帶質境的塵境,不是帶質境,所見塵境非常虛假,就像是鏡子的像一樣。這些虛假的相分只在六識心中現,不再往下傳送,到此為止了。因為已經是假的,沒有質了,沒有實法如何再傳送?其實世間哪有什麼實事實法,看破之後,一念頓超,一切都歸於虛無和寂靜,從此天下太平。

十八、性境不隨心,獨影唯從見,帶質通情本。

問:性境不隨心獨影唯隨見,這個獨影唯隨見是不是說獨影境與見分同種,還是說獨影境隨見分而轉變呢?

答:性境是外六塵在後腦勝義根裡的如實或者是相似的展現,微細四大種子形成,不可改變;獨影境是隨意根的攀緣,如來藏配合幻化出來的虛幻境界。見分是識種子形成的。獨影境是隨意根意識的思心所而顯現和改變的,意根不攀緣,意識不妄想,獨影境就不存在。而性境,不管意根攀緣與否,必然存在不可改變。

性境是五識所緣所見的相分,意識在其中不去思惟分別,五識緣之後,是什麼便見什麼,不因意識的勝解而受影響和改變。比如觸陽光時,是熱身識便覺熱,沒什麼嚕囌和是非,是亮眼識便見亮,沒有什麼嚕囌和是非,很直接,也不用意識分別個半天,琢磨名相,起什麼心行。

獨影境是獨頭意識單獨所緣境,沒有五識什麼事。意識起心,獨影境現起,意識正則獨影境正,意識邪則獨影境邪,境界隨意識轉變和顯影,沒有自主性,沒有自體性。

帶質境一定是從眾生的根本第八識那裡傳送出來的,第八識緣最最根本的四大種子組成的實法,第七識再緣時,第八識就把實法再幻化一次所出現的幻化境,這時的塵境是帶有一定的實質的法,第七識才能緣,叫作真帶質,與第八識所緣和六識所緣都有所不同。

十九、以心緣心真帶質,中間相分兩頭生。

第七識緣第八識的見分,第八識見本質境之後攝取四大微粒,形成最初的影像,帶著本質境的質四大種子,第七識見之,就以為是自己所見,以為這些都是我,生起取著之心,借助第八識把帶有四大之質的法傳送到勝義根,借助於六識了別和執取。而傳送到勝義根的法已經不是原本第七識最初所見的法了,只是相似,六識不知此理,俱以為真。第七識與第八識中間的相分,一是生第七識心中,二是生在六識的心中。然六七識所緣的相分有一定的差別,六七識不知,就忽略不計了。這也是無明。

相分傳到勝義根黑匣子裡的,為六識所緣,緣之後,就會呈現於六識心中,那麼六識心中的相分,猶如鏡子中的像,發生了質的改變,已經不帶本質境的質——實四大種子了,叫作似帶質,也叫作假帶質。相似於外相分,相似於本質境,相似於真帶質境。

假如是一個有神通的人,把六識都訓練好了,對於一切六塵境界如如不動,知其幻化,沒有實用,那麼勝義根黑匣子裡的六塵相分對於六識身就沒有任何作用,高山大海阻礙不了六識身,因為山水都是假境,假相分,是鏡子裡的像,沒有實質的作用。大火燒於六識身,六識不為所動,火燒刀砍於身無礙,因為火與刀都是假境界假法,猶如鏡子裡的相分,有何實質作用力?

眾生不懂此理,又沒有禪定,那麼境界來了,心動入心,身心就有所傷,被假境界所傷,冤枉不?沮喪不?委屈不?

二十、真帶質境和無質獨影境

出門曬太陽,自己接收到的陽光就是真帶質境,因為給身體增加了熱量和能量,補充了鈣質,有實際功能作用。吃到胃裡的飲食屬於真帶質境,因為補充了身體能量,把胃吃飽了,人有了精神和體力。而夢中吃的飲食,卻沒有飽腹作用,醒來胃還是感覺飢餓,夢中的飲食是無質獨影境,不帶質,所以沒有實際的功能作用。同樣腦子裡幻想出來的飲食也沒有飽腹的作用,不能給身體增加能量,同樣是無質的獨影境。

有些人供佛,從來不用實物,而是靠意念想象出來的無實質的獨影境食物來供佛,沒有實物,自己不用付出實質的物質和錢財,沒有付出,當然就沒有回報了。如果想象出來的食物不能讓自己飽腹,也吃不到口裡,難道就有辦法進到佛陀的口中和胃裡?用想象出來的飲食給鬼神施食也是非常沒有誠心的,不用付出實際的物質,因為想象出來的飲食一點實物也不含,拿去送人就等於欺騙人一樣,未來世自己也會受到如此欺騙,欺人等於自欺一樣。

二十一、山谷裡的回音屬於什麼境

你在山谷裡大喊一聲,這個聲音本身是本質境,本質境被第八識變現成第七識了別的帶質境,在傳播途中,遇到空氣或者是石壁,受到阻礙,傳播的聲音就變質了,因為四大微粒發生了變化。我們再聽到回音,感覺聲音比較虛幻不真實,好像在遙遠的天際,與人的喊聲有很大的差別。人的喊聲是真實的,回音是根據喊聲而後變起的,就像第二個月亮一樣。

回音類似於聲音遇阻的反彈音,就像兵乓球遇到球拍的反彈似的,反彈回來的兵乓球其速度決定於遇到阻力的大小。空谷裡的回音大小和音質在於與空氣對流的力度和石壁的阻力大小。山谷越空曠,回音越假越虛幻越不真實。山谷裡的回音,不能說是真,也不能說是假,含有真真假假的性質,因為帶有本質境的質。

第二月,直接來自於天上的真月第一月,沒有第一月就沒有第二月,你不能說第二月是真,或者說第二月是假。第二月含有真真假假的性質,因為它帶有第一月的本質境中的質,帶的還比較多,所以顯得比較真。雖然如此,有智慧的人,捏出第二月,都不會把它當成真月第一月。同理,也不能認空谷裡的回音是人的真實聲音,只能循著回音去找人的真實聲音,從而找到人。這也是參禪的秘訣。

二十二、六識所見的相分他人不可見

問:帶質境是單個如來藏緣本質境之後,吸取本質境的四大微粒所變現出來的六塵境界,這部分的相分,包括從如來藏觸本質境一刹那變起相似相分開始,一直到進入五根或者是五勝義根之前的相分。而性境是指帶質境通過五浮塵根進入到勝義根時,在勝義根裡顯現出來的六塵境界。那捏目所成的第二月應該是到勝義根裡顯現出來的六塵境界了,這個歸到性境上是不是更合理呢?

答:性境是五識所見的相分,那麼第二月眼識能看見嗎?其他人能看見嗎?各個識所見相分和境界不同,同樣的形象,到各個識裡,屬性要發生改變。比如說一個人照鏡子,鏡子的對面還有一個鏡子,東西左右各有一個鏡子,這個人在各個鏡子裡顯現出來的影子大概相同,可是在各個鏡子裡的屬性和真實性卻有很大差異。

二十三、本質境和帶質境的區別

第八識最開始輸出四大種形成的原始境,和經過六七識了別後的帶質境是否都屬於境界的範疇呢?二者都屬於境界範疇,一個是勝義根裡的境界,一個是勝義根外的境界,也就是佛說的內界和外界。

第八識最開始輸出四大種子形成的是本質境和原始境,是第八識接觸的,不是性境。性境是個人的第八識依據本質境如鏡現像,變現在五勝義根裡的幻化境界,眾生所能接觸的境界,都是個人的第八識二次幻化出來的性境和帶質境,另外還有獨影境。獨影境如果不能在大腦裡正常變現,獨頭意識就無法正常讀取獨影境,就好像是失憶了,其實是了別不到應該了別的獨影境。

二十四、雙縫實驗原理

一旦六識,或者說是七識,或者說是自己的八個識加入到對物質的感知當中,三個能變識,就能顯現和改變物質的狀態。也就是說,一個本質境,有其固定的四大微粒所組成,一旦進入人眼勝義根中,四大微粒必定要發生改變,數量乃至於比例結構都要發生變化,落入五識意識心中,被六識所托顯出來的境界,如何能不發生變化?境界如何能不改變?但是改變也只是改變六識托顯出來的境界,本質境會依然故我。所以雙縫實驗中光波一被觀察,就會成為粒子態;也所以一種植物和動物被不同的人飼養,其生命狀態和活力就會不一樣。

然而本質境的不變只是暫時的現象,早晚都會改變。因為本質境也是因緣生因緣滅之法,生滅變異之法,因緣改變,本質境必然會改變。在因緣不改變的情況下,眾生對本質境有所關注和希冀,意根的願求加入其中,本質境必然會發生變化。眾心誠誠,萬眾一心,必然會促使本質境隨眾人心而轉,甚至會隨一有道人心而轉。

譬如說地球,在人類降生之前,雖然是生住異滅的存在,但那時的存在,變異很緩慢,地表面的美味地肥,多劫都浮在地球表面,甘美肥沃,不減少不變薄。當二禪光音天的天人降生地球成為人類時,由於貪求地肥,使得地肥越來越薄越來越少,最後不再增長,以至於滅絕,這是眾生業力干擾的結果。滅絕之後人類開始耕種美味粳米,最後由於眾生貪求不捨,粳米消失,甚至連名字也查找不到。眾生的業力就是如此之大。

二十五、帶質境中變帶和狹帶的含義

帶質境中的帶字,有兩個含義,一個是變帶的意思,帶出來的是色塵和色法塵;另一個是挾帶的意思,帶出來的是八個識、或者是八個識的心所法、或者是八個識的相分、自證分和證自證分,是心法塵。

變帶質境,是六塵境界,而且是分為內外六塵境,由本質境原始境而來,所帶的四大種子微粒與本質境有一定的差異,種子數量少於本質境的種子數量,種子結構也會有一些改變,是帶有本質境之質的六塵境,是識心的相分。變帶,從外相分性境而帶過來,依外相分而變現,相似於外相分,是七識所緣所慮的內相分。

挾帶質境是心法塵境,是第六識以及第七識挾帶出的心法,是被六七識了別的心法塵相分,包括自心對自心體的所緣境。挾帶者,是能緣心七識,主要指六七識,以第六識為主,夾帶己相(就是反觀自己的思想),或者是自己的心所法(反觀自己的心所法),或者指七識的見分(能見性)緣相分(識心見塵境),或者是見分緣自證分,見分緣證自證分等等。或者是已經證得了第八識如來藏的有智慧的意識,能緣第八識的真如行相。意識能觀察第八識的真實而如如性,能成佛之性。

挾帶,就是與變帶外相分的性境有區別的緣法的方式。七識心內所了別的好像是境界的相,也是七識所挾帶出來的。獨影境完全是六七識挾帶出來的,不依外相分而有。意識在觀察自己的心行,心行與心所法就是意識所挾帶出來的;意識觀察第八識,觀察五識,觀察第七識,意識觀察自己時,所觀察的對象,都是意識挾帶出來的相分。我們眼睛看到盃子,意識也了別辨別盃子,這種境相是帶質境,依外相分的盃子而有;身在外地,閉眼腦海想到父母的臉相,這是獨影境,是意識挾帶出來的。

二十六、什麼色才能觸眼的浮塵根

色分為本質境的色、帶質境的色和性境的色,其中本質境的外色塵,只有第八識能接觸到,眼識意識和眼的浮塵根都接觸不到,意根也不能接觸。第八識觸本質境以後,又依本質境的四大微粒變現出帶質境,這部分色意根能接觸得到,也能傳導到眼的浮塵根那裡。眼浮塵根所接觸的是第八識再次變現的帶質境四大微粒,不是本質境上的四大微粒,所以眼浮塵根不能觸本質境的色塵,與本質境有一定的距離,才能傳導色塵到勝義根裡,根塵相觸,再生眼識見色。

如果眼的浮塵根與本質境的色塵直接接觸,中間沒有一定的距離,如來藏無法把依本質境變現出的帶質境通過浮塵根傳導到勝義根裡,也就不能出生眼識見色。因為眼根傳導色塵比較特殊,有個眼根成像原理,色塵與眼根有距離,才能在眼根視網膜上倒立成影,其它幾根沒有這種現象,與相對的色法不用有一定的距離。所以眼見色與其它幾根見法就多了一個空間距離這個條件。

二十七、到底有沒有外法塵

外法塵比如外面的高山,高山的形狀、高矮、巍峨、壯觀等等都是外法塵,如來藏接觸以後傳導進入勝義根中,成為內法塵,六識才能了別。如果沒有外法塵,外面的山只有色彩,其餘什麼也沒有,那如何區別此山和彼山,如何區別山河大地?不會是宇宙器世間都是色彩斑斕一片吧?

甲是一個人,乙是一個人,甲對於乙來說,就是外塵,包括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甲的高矮、胖瘦、男女、氣質、年齡、相貌等等都是外法塵,乙的如來藏觸了以後,傳導進入乙的勝義根中,成為內法塵。不能說甲就是一片色彩的色塵,沒有高矮、胖瘦、年齡、相貌等等外法塵吧?如果每個人都只有色彩一片,沒有法塵,那麼人與人之間又有什麼區別?難道說每個人的如來藏都是用別人的如來藏創造內法塵的嗎?每個人的如來藏都是自己胡亂變造別人的法塵相貌嗎?

二十八、法塵與五塵是同時變現在勝義根裡的

問:有人說法塵單獨在勝義根出生,意根接觸之後出生意識了別法塵。是這樣的嗎?

答:勝義根裡的法塵是與外五塵同時通過五根傳導到勝義根裡,成為了內六塵,供意根觸對,也供六識同時了別。內法塵不是在勝義根裡單獨出生的,如果是這樣的話,法塵與五塵就沒有什麼關係了,單獨出生的法塵顯得很突兀,沒有依據,有點胡編亂造的意思,不能顯出五塵的性質和內涵,五俱意識與五識也沒有什麼密切關係了。

五俱意識對法塵了別作出抉擇和判斷之後,要向意根傳達信息,五識了別的五塵信息也與意識一起傳達給意根,因為意根也是五識出生的俱有依,意根決定要了別和處理五塵的時候,五識才能出生,那麼五識的行為造作要受意根指揮,為意根負責,供意根參考。

五塵與法塵和合構成了完整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界,五識了別和處理的是六塵中比較粗略的部分,意識了別和處理的是比較細微的部分,粗細合起來的信息傳達給意根,意根同時接收粗法和細法的信息,經過自己單獨的思量,對六塵整體作出自己的判斷和抉擇。

比如說到商場買衣服,看見五顔六色的服裝,意根就要選擇一種比較適合自己顔色的衣服,眼識和意識就要同時了別衣服,眼識只了別色彩,意識了別色彩之外的法塵,包括衣服的款式質料韻味,色塵和法塵的信息傳達給意根之後,意根就會考量色彩和款式質料,再讓意識單獨分析判斷一下紅色和黑色哪種顔色比較適合,哪種款式比較合適,這是獨頭意識的工作範圍了。於是獨頭意識想象穿在身上的效果,把想象分析的結果傳達給意根,意根再思量判斷,作出自己的決定,最後幾個識和合運作就買下了意根滿意的衣服,六識為意根服務完畢。

構成整體衣服的有色彩部分的顯色,是眼識了別的色塵,除了顔色之外的所有部分,形色、表色和無表色,是意識了別的法塵。二者和合構成一件衣服,在衣服生產加工出來的時候,色塵與法塵就同時存在了,每個人了別的時候,就把色塵和法塵同時通過五根傳導到自己的勝義根裡,形成內色塵和內法塵,供眼識意識分別。不是說衣服生產出來時只有顔色,沒有款式質料長短肥瘦尺碼韻味等等法塵內容,這樣的話就不叫作衣服了,也不用縫紉裁剪設備去處理布料了,也沒有布料之說了。所以法塵是與五塵結合在一起的,不是在勝義根裡單獨產生出來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