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黑匣子世界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5-07-03 04:55:37 閲讀: 0

第五章 黑匣子內外相分問題(2)

九、修行是修識心而不是修五根

所謂六根清淨,是指通過六根而產生的六識心是清淨的,五根本身不涉及清淨與不清淨,它只是一個被識心所用的工具而已。沒有識心,根就是木頭,修之無用,也沒法修。需要修的是識心,通過修行讓幾個識心去除染污,變得更清淨一些。六根是接收六塵的受納器,外界六塵能夠通過六根進入勝義根中,根塵相觸,如來藏出生識心再去分別六塵,分別後就產生了染污心行,或者是識心帶著染污性去分別,之後就產生與貪瞋癡煩惱相應的身口意行為,六識就不清淨了。

外六塵是物質色法,不能進入六識心中,六識是無形的心法,不是物質色法,二者不能互融互攝,這其中都是如來藏在起作用。眼見色時,如來藏通過眼根與色塵接觸,如來藏就把色塵微粒如鏡子照物一般攝取過來,傳導到勝義根,在勝義根裡顯現出來的色塵就是影子,不是粗重的四大物質,而是微細的四大物質色法。如來藏把攝取的外色塵的四大微粒,通過外眼根傳導到眼的勝義根,根塵觸了以後,如來藏產生眼識,眼識就會接觸勝義根裡的影子,然後再分別這個影子,於是我們就看見色塵了。

耳聽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也是這個道理,所以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所認識、分別、了知的所有相,都是假相,是如來藏給我們變現出來的影子。如來藏就像鏡子一樣,接觸外六塵時,能夠變出與外六塵一模一樣的影子,這個影子就是內六塵。當我們真正證知了一切相都是影子,都是假相以後,心的執著性才能減輕,煩惱就變淡薄了,就不會太計較一切得失利益,心就能清淨下來了。那麼六根再觸六塵時,識心就不會生起染污煩惱,漸漸就會心得清淨。所以清淨是心清淨,不是根清淨,根沒有分別性,識有分別性,識分別時就帶有清淨和不清淨的心行。

十、外相分的味塵是否存在

問:內相分是由外相分變現而來的,那外相分到底是有還是無呢?比如一道菜很鹹,雖然在各人內相分中味道都不一樣,那到底這菜是有味還是無味呢?

答:味塵的外相分是一樣的,各人因為業力不同,感覺到的味道就不同。業力不同,舌根傳導過來的味塵四大微粒就有變異,內相分就有改變,因此識心分別後的感覺就不同。就比如有眼病的人,能看見燈光中的圓影,他人就看不見,他是因眼病的業障所致。眾生的福報和業障不同,感覺的味塵也不同,比如佛有無上福德,任何食品在佛口中都是最上美味,而在凡夫眾生口中,卻不是這樣。

味塵是色法,四大種子組成,分為外相分和內相分兩種。因此就有外相分的鹹淡甘辛等等味塵的存在,舌識和意識接觸不到,也了別不了,外相分的味塵,只有如來藏能接觸到,但是祂沒有口,也就沒法告訴我們了。

我們在品嘗味塵時,有自己的佛性在運作,因此品嘗食物時,就能見佛性的妙用,那時就不把味塵當作真實了,就會證得如幻觀。有些人不修福,也不修定,專門在慧力上用心,就不容易實證佛法,往往會吃大虧,而自己不知。不修福德和定力的人,如果專門修慧,會付出更多的代價,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還不如把福德修得厚厚的,禪定修得牢固了,然後稍微思惟佛法,就能證得。那些不想吃虧的人,到最後反倒吃了虧,這就是沒有智慧的抉擇。

十一、六識心永遠接觸不到外相分

外相分是有緣眾生共同受用的色法,如宇宙器世間。宇宙器世間是每個有緣眾生的如來藏共同輸出四大種子,形成四大,然後所有如來藏共同用這四大變造宇宙器世間。這部分只能由眾生各自的如來藏接觸,色法之間能互相接觸,七識心無法觸得到,因此眾生絕對無法知道外相分是何許模樣,與自己黑匣子裡的影像內相分有多大差別。

科學儀器用來測試宇宙的時候,無論科學發展與不發展,科學儀器一定是與外相分相接觸的,不與內相分相接觸。因為科學儀器也是物質色法,與外相分的色塵一樣,都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用四大種子造就出來的,都是只有如來藏才能接觸的外相分。但是人類要是去觀察外相分的時候,儀器連同色塵就都變成了內相分,在後腦勺那裡生成外相分的影像,叫作內相分,人類只能觀察這裡的虛假相分。人如果不去觀察和研究,就不會有內相分,只有外相分,一旦觀察了,就有變化了的內相分,與外相分相似,但有差別。所以才說,物質色法,人眼觀察與不觀察結果是不一樣的,但是外相分本質境是不會有什麼變化的。

無論科學怎麼發達,都不會有人類能無限接近外相分之說,因為只要是使用勝義根的人類,其所見一切法都是勝義根黑匣子裡的法,黑匣子之外的法人眼見不到。至於為什麼是如此,那是如來藏的規則和法則,佛也干預不了。但是佛有無量神通,勝義根那東西可用可不用,很自在,什麼法也不依賴,我們就不行。

外相分是絕對的存在,是如來藏變現的最原始的色法,也是最根本的色法,眾生一接觸,色法就不原始,也不根本了,不是最初的本質境了。個人的八個識參與進去,就會改變色法,而且改變的是自心裡的色法,所以才有一切法都是自心之說。那麼外相分最原始的色法能否改變呢?也能改變,個人的業融合進去了,受用的法就會出現一定的變化,只是這些變化能否被感知到,有明顯不明顯的差別而已。

十二、業不同的眾生了別的相分就不同

天人看河水是琉璃,人看河水是水,餓鬼看河水是烈火。同樣一條河,不同業道眾生看到的相分都不同。三類眾生的如來藏都參與變現了那條河流,各自的業種不同,股份就不同,那麼按股份抽紅,各人所得、所見就不同。因此污穢的娑婆世界,是站在眾生的角度來說的;而站在釋迦佛的角度,娑婆世界是相當的莊嚴,與極樂世界無二無別,這是維摩詰經裡所講。這說明佛參與變現的世界,祂輸出的業種是極其殊勝的,所感召到的相分與眾生有極大的差別,就像合股公司,股份不同,分得的利益就不同。  

有勝義根的眾生,才有內相分,如果沒有勝義根,就沒有內相分,有肉眼而沒有神通的人,才能了別內相分。有天眼有神通的人,就不一定要了別內相分,六根互通互用的人,就不用了別內相分。俱解脫的羅漢以及八地大菩薩們,了別六塵境界,就可以不用六識了別,而直接用意根了別,了別的就不是內相分了。無色界天人沒有色身,就沒有勝義根,沒有內六塵,他們了別法塵,就不是了別內法塵。

十三、共業眾生的外相分一定是相同的

問:餓鬼和人類所見的外相分是否是相同的?比如餓鬼看河流、人看河流和天人看河流,明明是看同一個河流,所見就有所不同,人見是河流,天人見是琉璃,餓鬼見是火焰或者是濃血。

答:既然是見同一個河流,外相分肯定是一樣的,只是內相分各自不同,這是由於業力的關係造成的不同結果。如果餓鬼看到的是餓鬼那個世界裡的河流,那跟人看到的人這個世界的河流肯定是不一樣的,因為外相分不同。如果餓鬼看到的是餓鬼世界的事,跟我們人就沒有關係,外相分不同。如果它看的是人的世界這裡的山川大地河流,它所見的和人見的結果雖然是有差別,但外相分是一致的,它看的都是人中的河流。

鬼道雖然有鬼道的生活方式,有鬼的器世間生活環境,跟我們人中還是有差別的。但是它看到的人中的人事物,比如說鬼看見人,是鬼道裡的人還是人中的人呢?它看的人和別人看見的人是同一個人,外相分能不能一樣?肯定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人給鬼神供養布施水和飲食,鬼神才能吃得到,也能吃飽,也覺得美味可口。

十四、佛所受用的殊勝境界

在佛那裡,外相分與內相分完全一致,佛見的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完全一致,那麼佛的無垢識變現的娑婆世界的外相分,也如極樂世界般美好莊嚴;同樣生活在娑婆世界,佛的衣服上從來不沾染灰塵,身體皮膚也不沾染灰塵,灰塵代表的是心的無明,而佛沒有無明,也就感召不到灰塵了。

佛有五眼六通,佛了別六塵,完全可以不用六識來了別內相分,可以不用勝義根。佛的單獨一個第七識完全可以代替六識了別一切法,即使是佛的前五識,也可以單獨了別一切法。因為佛的八個識都有二十一個心所法,五遍行:作意、觸、受、想、思;五別境:欲、勝解、念、定、慧;善十一:信、慚、愧、無貪、無瞋、無癡、精進、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那麼佛的無垢識與妙觀察智一樣,有欲、勝解、念、定、慧,能了別觀察六塵境界,前五識和第七識也是一樣,所以佛的八個識都具足圓滿的智慧德能。

用眼睛瞪人,惡眼視人,眯著眼看人,輕蔑視人,這些都是眼識的不善心所,而到了佛地,佛的前五識也都是善的,而且前五識也有慧,能了別一切法,這些境界,我們都沒辦法想象。既然佛可以直接了別外相分,那麼佛的外相分,一定都是殊勝的完美的,但是也可以依據眾生的心,來了別眾生的不殊勝不完美的境界,在佛那裡,根本就沒有不完美的。所以娑婆世界對於釋迦佛來說,就是非常殊勝的佛國土,與心有染污的眾生所見的世界,那就完全不一樣了,所以才有維摩詰經裡的那一段內容。

十五、眾生業力不同受用的內相分就不同

每個眾生的如來藏都會攝取外相分,以此變成自己的內相分,這也要根據眾生自己的業緣,根據自己的業種來攝取。參與變現外相分時,由於各自的業種不同,輸出的四大肯定與其他眾生不一樣,也就是說,參與變現投入的股份不一樣,那麼果報就不一樣,各自感召的外相分也應該不一樣。所以各自的如來藏攝取的相分就不一樣,變現的內相分也就不一樣,這是其一。   

其二,眾生由於業力不同,即使有相同的外相分,如來藏攝取過來,變現的內相分也會有所不同。這是由於眾生業種的緣故,六根有障礙,中間不能正常的傳導和接收四大微粒物質。如來藏也就不能正常的變現相應的內相分,那麼內相分就是扭曲的。於是六識分別的就是扭曲的內相分,可是卻以為是外面真正的外相分,於是六識就對六塵作不正常的扭曲的了別。另外,因為六識有貪瞋癡煩惱,其智慧就狹劣,也不能正常了別內相分,因此就常常作錯誤了別。

十六、見物就應該見心

當我們知道了六塵的時候,六塵就是心上所現的相,那麼見物就應該見心。如果沒有心就沒有物,物是心中物,心外無物。眼見花時,第八識通過眼根接觸花,像鏡子現像一樣,在後腦黑匣子處變現出花的影子;然後內眼根與花的影塵相接觸,意根與花上的法塵相接觸,第八識依此就生眼識與意識出來,兩個識心就分別了花的影子,影子與我們眼根所對的外界的花差不多一樣,非常立體,活靈活現,我們就以為自己看見的是外面真實的花,其實不是,都是黑匣子裡的影塵。

那麼我們看花看其它物質時,就應該知道,這些物的景象是我們眼識、意識、意根、第八識共同和合變現出來的,這時就應該反觀見物當中,哪個是眼識,哪個是意識,哪個是意根,哪個是第八識,這樣心能通物,物也與心相通。而外面的真花,是共業眾生的第八識和合變現出來的,同樣是假,是虛幻,都是依賴共業眾生所有第八識中的四大種子來變現,所有的第八識共同執持著花。同理,我們聽見的聲音,嗅到的香臭味,嘗到的酸甜苦辣味等等都是如此。

十七、眾生有無明時才會見到塵境

六根觸六塵時,第八識就產生六識,根塵識三者和合觸,六識了別內六塵,眾生就知道內六塵的內涵,分別了知就完成了。眾生所了知的就是內塵內相分,不是外塵外相分,所以眾生所了知的六塵是虛妄的。內塵是虛幻的,外塵相對內塵好像是真,但也是第八識所幻化出來的,也是虛幻不實的。真正的真,是不生不滅的真心如來藏第八識,除此都是假,都是虛幻的,幻化不實。

眾生永遠也接觸不到外塵,都是在虛相、假相裡生存著,病眼望空花而已。內塵和外塵是有還是沒有呢?眾生眼有病時就能見到空中花朵,眾生心眼有病障,就會看見一切相為實為真。眾生心無病時,就不見空中有花,只見如來藏性。比如我們的五陰有動轉施為,這些假相不排除,是有,但這種有是假有,這些法現在可能體會不出來,等證悟以後,發起各種觀行智慧出來,那時就能明白了。這是親證的現量境界,別人怎麼講解,也體會不出來,因為這不是理解的問題,必須通過實際修行親自證實才能體會到的,理解的是不可靠的,也不能解決生死問題。

十八、內外六塵的變現

外六塵通過外根傳導到內根,形成了內六塵,整個過程全部是如來藏加持的,不是外根和內根本身能傳導和出生六塵,外根和內根本身由四大組成,沒有任何主動性的作用,如果沒有識心在裡面生發作用,外根和內根就與石頭、木頭、無情物是一樣的。正因為有識心在內根外根和四大上運作,四大就好像有作用了,外根內根就好像能夠傳導物質色法,就有能接收物質色法的作用了。

其實這些作用全部都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內根和外根的構造是如來藏創造出來的,如來藏接收外邊物質六塵,如來藏通過外根把外六塵傳導到內根裡,形成內六塵,內六塵也是如來藏用四大種子產生出來的,外塵和內塵都是由四大種子組成。

但是內外塵的質有一定的區別,外塵是實四大種子組成,接近於本質境,帶本質境的四大質,內塵是外塵的影子,是依據外塵所幻化出來的假像,帶一部分四大種子,因此像是虛假的。外塵就像鏡子外邊的物叫實物,內塵是鏡子裡面的影子,是虛物。內塵影子和外塵的形狀大約是一樣的,但是本質卻不一樣,有區別。

十九、豬肉是如何被吃的

六個識是如何吃豬肉的?是否吃到真正的豬肉了?豬肉的四大是豬的如來藏用四大種子構造的,與人無關,那麼豬的四大是如何進入人的身體裡,並且消失掉的?豬身體的外相分,真實的肉,本質境,只有如來藏能接觸得到,六識只能接觸內相分,那麼六識是如何接觸豬肉並且吃掉的?也就是說吃進肚子裡的只能是內相分,那麼外相分的豬肉怎麼就不見了呢?外相分還真的給吃沒有了,是誰這麼厲害?

當你把豬肉吃進口裡的時候,嘴脣、牙齒、舌頭等等身根是接觸不到真正豬肉的,咀嚼也咀嚼不到真正的豬肉,舌識也品嘗不到真正的肉味,豬肉的外相分本質境也不能進入胃腸之中。總之六識接觸的都是假相,接觸不到真相本質境。這樣吃肉還吃個什麼勁?都是自我欺騙,實際上也沒有造惡業。但是豬的肉確實沒有了,豬的意根也不會輕易原諒吃自己肉的人,人家豬的如來藏辛辛苦苦的變造出一坨肉,跟你人沒關係,你又沒出一分力,憑什麼吃人家的肉?這與打劫強搶有什麼區別?

二十、自己所見的自己的身體也是黑匣子裡的內相分影像

問:這兩天在體會外相分和內相分道理,總覺得收效不大,雖然知道理論正確,但和實際一點對應不起來。後來我突然想到,我不自覺的把自己的身體和外部事物對立起來了,忘記了自己這個肉體也只是個相分的一部份,其實外相分,內相分就純粹是識所識別的境界,要想真悟入,必須還得在定中下功夫才會真有所得,是不是這個道理?

答:自己所見的自己的身體也是黑匣子裡的內相分影像,不是如來藏出生的本質境身體,本質境的身體只有如來藏才能見到觸到。這些法,如果沒有禪定,就無法觀行,那麼一切法都只是一個理論。那樣的話理論是理論,自己還是自己,自己的心與解脫一點關係也沒有。理論不是自己的,即使談論得頭頭是道,口若懸河,也只是個口頭禪,觝擋不住生死。禪定是非常重要的,切實的觀行,也是非常重要的。觀行出來以後才能真真切切的證得,然後那些法,才真正屬於自己,就不是從外從他人處得來的。大丈夫不學人言語,說話就要說自己的話,而要說自己的話,就得要實際去證得,這樣從此以後才會智慧大開,各種觀行智慧才能顯現出來,才能真正得解脫受用了。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