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父子合集經選講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般若經典 更新時間: 2021-08-03 00:47:36 閱讀: 394

第二章  無邊稱王的故事

原文:大王。乃往過去。無量俱胝。那由他劫。有轉輪王。名無邊稱。富貴自在。有大威德。象馬車乘。衆寶輦輿。最勝輪寶。無能壞者。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於彼佛所。種多善根。隨意所念。皆得成就。

釋:佛說:大王,在過去無量無邊劫數以前,有一個轉輪聖王名字叫作無邊稱,他非常的富貴自在而且有很大的威德力,有象馬車乘以及衆寶裝飾的輦輿,七寶具足,還有最殊勝的沒有人能毁壞的輪寶。此無邊稱王過去已經親近供養過無量諸佛,在如此多的諸佛所種下了極多的善根,因此善根福德所感召,他心中隨意所念,都能成就,所有的想法都能實現。

世尊講此故事,目的是爲了教導淨飯王不要再貪著富貴享樂,讓淨飯王警覺心不知足的人必有後患。故事裡講的是人心貪著世間沒有滿足會有什麽果報,這個故事証明了人心確實是沒有滿足的時候,沒有斷除貪心的人都不容易對五欲六塵善知止足,即使在無量諸佛所種諸善根的無邊稱王也是如此。

印度語言俱胝那由他劫,就是很久遠很久遠的那麽長時間,地球成住壞空一次是一大劫,等於是80乘1680萬年的時間。在無量個大劫那麽長的時間以前,有一個轉輪王叫作無邊稱。轉輪王分成四種: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鉄輪王,王位最低的鉄輪王只能掌管一大洲,如專門掌管著地球南贍部洲,或者專門掌管著東勝神洲,只掌管一個洲;銅輪王統治兩個洲,銀輪王統治三個洲,金輪王統治四個洲。

須彌山腳下四周總共有四大洲。所有小世界中的須彌山周圍都有這四大洲,娑婆世界總共有十億個須彌山,那就是說,釋伽佛的娑婆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有十億個地球,十億個南贍部洲,十億個東勝神州,十億個西牛賀洲和十億個北俱蘆洲,就會有十億個金輪王,而銅輪王、鉄輪王就不止十億個了。這些轉輪聖王所得的福報都是因爲供養了無量千萬億諸佛而得來的,這是三界世間裡的福報。

轉輪王非常的富裕自在,有權勢,有大威德,有象寶、馬寶、車乘寶、金銀珠寶、輦輿等七寶。轉輪王腳下登著七寶輦輿,可以從地球的南贍部洲,瞬間飛到其它各洲,還能瞬間飛到忉利天天帝釋那裡,這是金輪王的福報所感,他想得到什麽就能得到什麽,當然這是在欲界的物質範圍之内。

轉輪王已經親近了無量諸佛才修得這個福,如果沒有修出福德,即使大學生博士生,在這個世間奮鬥一輩子,仍然不會成功,雖然能力具足,但是沒有福報,就得不到自己的所需所想,而修出福的人,即使不識字,也能大富大貴。過去很多詩人在詩句裡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是因爲什麽?因爲只有才華沒有用,還必須要有福報。衆生今生所得到的一切福德是前世修來的,要想有大福德爲自己所用,就要不斷地修福,所有的福德都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都是從利益他人的修福中而來,衆生要想得最大的福德,就要在大乘佛法中多修福,多供養三寶。

金輪王已經供養了無量尊佛,種了那麽多善根,才當了個金輪王,學佛人如果不勤修戒定慧,只念一句佛號,指望命終能往生極樂世界,在那裡等著一生成佛,能成佛嗎?很多人只供養了釋迦佛,還沒有供養好,到極樂世界只遇到了一尊阿彌陀佛,以及少量的諸佛,所獲得的福德是遠遠不夠成佛的。當個金輪王還要供養無量尊佛,更何況是成就佛道這樣的更殊勝的果報。佛在經上說衆生要成佛,都需要供養無量無邊之多的諸佛,在每尊佛的身邊都要聽經聞法,世世供養諸佛,福德才能具足,成爲福慧兩足尊的世尊。

所以不可能說念個佛號到極樂世界就成佛了,成佛之理都不完全知不完全証,度衆生的經驗也不具足,沒有無量的三昧,是不可能輕易成佛的。如果真有這樣輕而易舉的事,念佛號成佛了,如果弟子們要聽法,可是自己卻連小乘法都講不出來,大乘法更不會講,那要如何度衆生?再說這些衆生弟子從哪裡來?自己又沒有度過弟子,沒有跟衆生結過緣,怎麽可能有弟子?沒有度過衆生,就沒有弟子,沒有弟子的協助,就不能建立佛國土,更不能成佛了。

比如當個國王,如果沒有大臣,沒有百姓,就無法作國王。只到過極樂世界,沒有度過衆生,福報不具足,不會講經說法,智慧不具足,那要如何成佛?成佛時要有無量無邊的弟子輔佐一起弘法,首先一左一右的兩大弟子是等覺菩薩在佛身側護持,還有初地到九地的衆多菩薩,以及剛開悟的菩薩,凡夫菩薩,聲聞緣覺等等,這些弟子都應該有無量無邊之多,才能夠建立一個佛國土。因此想成佛就要供養無量諸佛,常隨無量諸佛學法,以使自己的福德早日圓滿具足。

成佛之前要學很多的佛法,不是在一尊佛身邊就能學得完的。南瞻部洲所存留下來的三藏十二部,是佛所講的法中極少一部分,佛在娑婆講出來的法就像手指甲裡的泥土一樣少,在娑婆沒有講過的法像大地上的土那樣多。即使是這樣,南瞻部洲的三藏十二部在衆生看來已經浩如菸海,很多人只能讀到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更何況還有極多的佛沒有講出來的法。佛法真的是浩瀚無邊,所以我們需要供養無量諸佛,常隨諸佛修學,常修福德,才能最終成就佛道。

原文:大王。彼無邊稱王。忽於一時。作是思惟。我當自試。福德之力。以我福故。令四天下。所有一切。樹木花果。皆得茂盛。受用無盡。作是念已。彼四天下。所有花果。而得敷榮。

釋:佛說:大王,那個無邊稱轉輪王,在某個時間,忽然想到一件事:我應該試試我的福德有多大,力量有多麽強,用我的福力,讓南贍部洲、東勝神州、西牛賀洲和北俱蘆洲四天下所有一切花果樹木,全都茂盛生長,而且生長以後受用不盡,永遠採摘不完。無邊稱轉輪王起了這個念頭後,四天下所有樹木花果果然都如願繁盛起來,果實累累。

沒有福德的話,讓一棵樹苗茁壯成長都做不到,何況四大洲四個天下的花果樹木。轉輪王能讓四天下的花果樹木都長得非常茂盛,長出的瓜果都非常富饒豐盛,四天下的衆生都享用不盡。轉輪王一個心念就能如此,他的心力該有多強,是心力的作用嗎?其實是福德之力。

原文:大王。彼無邊稱王。如是思惟。我今更試。自善根力。令四天下。一切人民。若有所願。隨意無違。作是念已。彼四天下。所有人民。一切希求。皆得如意。

釋:大王,那個無邊稱轉輪王又起念想,作這樣的思惟:我現在想看看我的善根之力究竟有多大,讓四天下的所有人民,如果他們有願求,隨意所需,想要什麽就得到什麽,不違逆他們的心意。無邊稱王生出這樣的念想以後,四天下的所有人民,一切的希求全部如願實現。

四天下能數得過來嗎?數不過來,現在僅僅南瞻部洲人就有幾十億人口,其他三個大洲的人數就更多了。每一個人一個願望,如果都能使得他們稱心如意,這個心念力該有多大,這是算利樂衆生了。無邊稱王作了這個念頭後,四天下的人民,想得到什麽就真的得到了。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上,因爲衆生福薄,感召不到轉輪聖王的出世,所以就沒有轉輪聖王了。

原文:大王。彼無邊稱王。複更思惟。以我所有。善根力故。令四天下。普雨妙花。作是念已。於四天下。降雨種種。上妙天花。

釋:佛說:大王,那個無邊稱王又起心念,作這樣的思惟:以我所有的善根之力,讓四天下都普降美妙的花雨。生出這樣的心念以後,在四天下就降下了種種的非常美妙的天花,像下雨一樣的多。

地球上的花不夠美麗,與天上的天花比較起來顯得比較粗糙,而天上的花非常的美妙殊勝,花香和色彩都要比人間的瑰麗。雖然如此,無邊稱王這樣也是要消耗自己極多的福德,他把自己在無量諸佛所修的福德都要兌現出來,不留存款,一旦如來藏裡沒有存款,其福德就消失,所做一切皆不成就。所以我們學佛人不可隨意消耗自己的福德,盡量少享福,留待成佛之用。

原文:大王。彼無邊稱王。複更思惟。以我所有。善根力故。令四天下。雨妙寶衣。作是念已。於四天下。悉雨寶衣。

釋:大王,那個無邊稱王又作如是念想:以我所有的善根之力,讓四天下都降下美妙的寶衣,像下雨一樣。生出這樣的念頭以後,果然在四天下就全部降下了寶衣雨。

原文:大王。彼無邊稱王。複更思惟。以我所有。善根力故。令四天下。悉皆雨銀。作是念已。於四天下。皆得雨銀。

釋:大王,那個無邊稱王又作如下的思惟:以我所有的善根之力,讓四天下都降白銀雨。他生出這樣的念頭以後,果然四天下就全部都降下了白銀,像下雨一樣。他的貪心不斷地增長,這個下白銀的念生起以後,天上真就下銀子雨了。

原文:大王。彼無邊稱王。複更思惟。以我所有。善根力故。令四天下。降雨黃金。作是念已。於四天下。皆雨黃金。所以者何。皆由無邊稱王。於往昔時。與諸衆生。共修善業。之所獲得。

釋:大王,那個無邊稱王又作如下的思惟:以我所有的善根之力,讓四天下都降下黃金雨。他生出這樣的念頭以後,果然四天下都降下了黃金雨。爲什麽能這樣,要雨黃金就能雨黃金,要雨銀子就能雨銀子?這都是因爲這個轉輪聖王在往昔時和那些所有得到利益的衆生,都共同修過善業,所以才能獲得這樣的果報。

轉輪王這次想下黃金雨,貪心越來越大,不再貪小。如果他那個貪念能夠成爲現實,說明什麽?說明他的福德是很大的,才能實現這些貪念。如果有一個人,他打一個念,讓天下降黃金,真就降黃金了,那要在什麽情況下,要在天下人都有這麽大的福德的情況下;不但作念的人要有福德,其他相關的要受益的人也要有福德受用這些利益。如果一起受用的人沒有福德享受,那個黃金雨就降不下來,即使能降下來,沒有福德的人也得不到。如果沒有福德的業種,福德的花果就不能出現,衆生福德一定要具足,這是個前提條件。轉輪聖王生活的那個時代,他的老百姓都很有福報,命中有那個福,才能感得天下黃金雨。

這是轉輪聖王和四天下人的共業所感,共業就是共同積累過同樣的福德,才能共同地享用共同的果報。比如夫妻就有共業,沒有共業聚不到一起,夫妻都有同樣的善業或者惡業,能共同感召富貴或者貧窮,不可能一個是富貴一個是貧窮的,那樣就聚不到一起了。如果夫妻倆人的共業沒有了,一個該受富貴的果報,一個該受貧窮的果報,倆人就不能在一起生活。父母和孩子也有共業,父母和孩子如果沒有共業,比如父母應該受貧窮的果報,孩子應該享受富貴的果報,等孩子長大離開家後,到別處就發達富貴了,父母享受不到,說明了他們沒有共業。衆生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人類都有共業,或者生活在一個小城市裡,這一個小城市裡的人也有共業。

所以要想得到富貴的果報,不用去求,只要真正布施修福就行了,誰修誰得,不修不得。善業是沒有邊際沒有限量的,不是說這個富貴的業你要修了我就沒有了,誰修誰得,所有人修了,所有人都得。所以共業能讓衆生聚會一處,不共業就讓衆生各自分離。在極樂國土衆生的共業感得天衣天食自然而有,遍地七寶,黃金鋪地,那是極樂國土衆生的共業,而地球人則把黃金當作寶貝戴在身上。等到地球人福報享得所剩不多了,地球上最好的東西是鉄,那時候的人類,得到一塊破鉄就當寶戴在身上,因爲衆生沒有福了,無福的共業就感召惡物,沒有寶物。

地球剛形成的時候,遍布甜美的甘泉,自然生長地肥,那時人是從二禪天上下來的,福德很大。後來衆生生出貪心,福德減少,甘泉和地肥就消失不現,才開始生長天然梗米,後來福報再減少,天然梗米都不生了,人類就要種植五谷,一直到現在,都是人力種植莊稼。現在地球上非常有營養的五谷和植物,連名字都聽不到,這就是消耗福德的結果。現在時代的衆生都屬於薄福的衆生,再往後的衆生比現在的衆生還要薄福,好吃的谷米也全都消失了,他們既吃不到也看不到,甚至都聽不到,所以我們生活中的一切所需,都是從我們的福報中來。

這些福報存在哪裡?都存在如來藏裡。如來藏就是我們的福德銀行,如果我們把銀行裡的存款都消耗沒有了,就會成爲貧窮下賤的人;如果存在銀行裡的福德不取或者少取出來享用,我們就是富貴大長者。修行人就是要多存少用,取出來以後再用來利樂衆生,這樣又把福存進去了,那銀行裡的存款就會越來越多,利再滾利,福德修圓滿了,就能成佛。

如果要相互比,不要比誰享用的財富多,要比如來藏銀行裡的存款誰最多。誰的如來藏銀行存款最多,誰最富貴,誰就先成佛。即使我們現在沒有多少財富可享受,但是我們的如來藏裡的存款非常多,那我們就是大富貴者,富貴不富貴,要看存款,不完全看現金。所以應該盡量少享受,讓如來藏裡的存款越來越豐厚,或者把這些存款拿出來利樂衆生,再修福存福。

從如來藏存款裡拿一元錢出來利樂衆生,那回報率是一千倍以上,或者無量倍。拿出一元錢布施給一個沒有修行的人,回報是一千元,回報率是一千倍;如果布施給一個有修行的人,回報會變成十萬倍、百萬倍、無量倍,都回報到如來藏的銀行裡。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就會修福了,一元錢如果花在自己身上,銀行裡就少了一元錢的存款;如果花在別人身上,銀行裡就又存了一千、兩千、十萬、百萬、無量萬。懂得修福的人,要盡量少享受,越享受福越少,要讓別人享受,多利樂他人,你的回報是千萬倍無量倍,福報夠了,銀行存款夠了,因緣具足,才能証悟,或者成爲初地、二地、十地菩薩摩訶薩,直至成佛。

修福本來就不容易,福報如果都用在自己身上,就越來越少。如果再佔用他人的財物或者是媮盜他人的財物,福德就會用一千倍或者用無量倍的代價償還,福德就要消耗這麽多倍,想想真是不值得。如果投生天界做一次天主,積累多生多世的福很可能就清零了,投生在人中做宰官大臣,福德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享福時福消得非常快,接受一次磕頭禮拜,存款又少了許多,用人伺候洗衣做飯,福報就減少了,或者被人喊一聲萬嵗,積累的那點福就沒有了。福報都是這樣一點一滴消耗沒有的,學佛修行人一定要懂得集福修福的道理,多爲道業和成佛考慮而廣積道糧。

原文:大王。此閻浮提。大地縱廣。一萬八千。踰繕那量。複有六十俱胝。諸大城郭。中有一城。名寶莊嚴。縱廣正等。十二踰繕那。四面平正。妙巧成就。於其城外。有多羅樹。七重行列。四寶所成。金銀琉璃。玻胝迦寶。裝校嚴飾。甚可愛樂。

釋:大王,這個閻浮提大地縱廣一萬八千由旬,又有六十千萬(六億)之多的大城市,其中有一個城市名字叫作寶莊嚴,大地縱廣方圓十二由旬,四面都很平整,造就得很巧妙。在這座城市外面,有用七寶成就的七重行列的多羅樹,有金、銀、琉璃、玻胝迦寶等等,裝飾得很嚴麗很可愛。

原文:彼金樹者。其葉花果。悉皆是銀。彼銀樹者。其葉花果。皆是黃金。吠琉璃樹。其葉花果。皆玻胝迦。彼玻璃樹。其葉花果。悉是琉璃。其城七重。寶網寶鈴。諸妙珍琦。彌覆其上。

釋:那些金樹的葉子和花果全部是白銀做的;那些銀樹的葉子和花果全部是黃金做的;那些吠琉璃樹的葉子和花果全部是玻胝迦做的;那些玻璃樹的葉子和花果全部是琉璃做的。這座城市有七重寶網、寶鈴和很多美妙的珍奇寶物彌覆著。

上述那些美妙的境界我們通過讀誦阿彌陀經應該很熟悉,極樂世界就是這樣的,轉輪王時代的南閻浮就是這樣的美妙,說明那時候的人類有大福德,現在的衆生沒有多少福德了,感召不來這些殊勝的生存環境。

原文:城外複有。七重寶塹。皆以七寶。所共合成。一一寶塹。深半由旬。廣一由旬。金沙布底。八功德水。澄湛盈滿。諸妙音鳥。翔集其中。優鉢羅花。拘沒那花。鉢訥摩花。分陀利花。普遍開發。周匝階陛。四寶合成。黃金爲階。白銀成陛。白銀爲階。黃金成陛。琉璃爲階。玻璃成陛。玻璃爲階。琉璃成陛。一一階道。七寶所成。其傍皆植。金色芭蕉。複於道首。置諸寶座。巧妙裝校。甚可愛樂。

釋:城外又有七重寶塹,都是用七寶共同合成的,每個寶塹深有半由旬,就是二十裡地深,廣一由旬,四十裡地寬,用金沙鋪地,裡面的八功德水澄湛清澈,盈滿寶塹。有美妙歌喉的諸多鳥類在其中飛翔聚集,演唱和雅優美悅耳的音聲。還有優鉢羅花、拘沒那花、鉢訥摩花、分陀利花到處開放。周圍的台階是用四寶合成的,黃金爲台階白銀爲階陛;白銀爲台階,黃金爲階陛;琉璃爲台階,玻璃爲階陛;玻璃爲台階,琉璃爲階陛。每個階道都是七寶所成,在階道的旁邊都種植了金色的芭蕉。又在階道的首耑設置了一個寶座,裝飾布置得很巧妙,惹人歡喜愛樂。

印度的一大由旬等於中國的四十裡地,小由旬等於中國的二十裡地。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也是金沙鋪地,寶池裡的水,具有八種功德,《無量壽經》中描述:八功德水隨衆生心念,欲至膝則至膝,欲至腰則至腰,澄湛柔軟,盈滿寶池。十方世界很多佛國土都是有福的衆生居住,沒有福報的衆生,感召的佛國土是肮脏污穢和貧窮的。衆生生存環境如何,是由衆生的善根和福德決定的。

原文:如是富樂。種種嚴飾。皆是無邊稱王。積集廣大。善根福力。之所獲得。又彼寶莊嚴城。周匝複有。八萬四千清淨園林。一一園中。有八大池。其池各廣。半踰繕那。

釋:如是富貴妙樂的種種嚴飾,都是無邊稱王過去世積集廣大善根福德力所獲得的。那個寶莊嚴城周圍還有八萬四千個清淨園林;一一園中都有八大水池;每個水池都有半由旬寬廣。

原文:一一池岸。有四階陛。四寶所成。巧妙嚴飾。八功德水。充滿其中。衆色蓮華。開敷彌布。於其池岸。複有諸花。阿提目葛多花。詹博迦花。嚩始計花。囌曼那花。阿輸迦花。婆師迦花。如是種種。諸妙香花。無邊稱王。與諸臣民。止住園中。共爲遊樂。

釋:每個水池的岸邊,都有四寶所成的階陛,用四種寶巧妙嚴飾,八功德水充滿其中,色彩斑斕的蓮華開敷彌漫在水池邊,在那些水池的岸邊還有更多的鮮花,如阿提目葛多花、詹博迦花、嚩始計花、囌曼那花、阿輸迦花、婆師迦花等等如是種種諸多的美妙香花。無邊稱王和他的臣民們,住止在花園中一起遊戯戯樂。

原文:大王。彼王宮城,高廣嚴好。寶多羅樹行植於上。寶網周遍,寶鈴和鳴,出妙音響。如五樂聲。時彼人民,賴王德化。富樂自在,安隱而住。

釋:大王,無邊稱王的王宮城又高又廣,莊嚴華麗,有寶多羅樹一行行地種植於上,寶網周遍覆蓋宮城,寶鈴和鳴演出微妙的音聲,就像五種樂器合奏出來的音聲。當時的人民依賴無邊稱王的福德化育,過著富樂而又自在安隱的生活。

原文:大王。彼無邊稱王。複於異時。如是思惟。我今應往。東勝身洲。作是念已。王領四兵。俱乘虛空。即至其處。彼諸小王。皆來奉迎。各以國土。虔誠致獻。王於彼住。百千萬嵗。

釋:大王,那個無邊稱王又在某個時候,生出這樣的念想:我今應往東勝神洲。生出這樣的念頭以後,無邊稱王就領著四種兵一起乘空飛到了東勝神州。東勝神州的小王們都出來迎接,各個都把自己的國土虔誠地奉獻給無邊稱王,無邊稱王就在那裡住了百千萬年。

這個轉輪聖王那麽富貴自在,還是不知足,想去東勝神洲逍遙娛樂。那邊的小王全部都來奉迎他,因爲他的福德大,他們就馬上伏首稱臣。如果當地小王福德大,肯定要把他給趕走,福德差不多的時候,就互相戰爭。很多家庭也都是這樣,誰福德大聽誰的。那些小王都把自己的國土奉獻給他,讓他來統領。他的壽命遠遠超過了百千萬嵗,他那時候的壽命是非常長的,按劫算。到彌勒佛的時候,南瞻部洲人的壽命是八萬四千嵗,還有比這個壽命更長久的。據佛經記載,有佛給弟子們授記作佛的時候,他的臣民壽命是二十劫、四十劫,或者是無量劫,一劫是一千六百八十萬年,他們的壽命是太長了。

原文:大王。彼無邊稱王。複自思惟。我今當往。西牛賀洲。作是念已。領四兵衆。俱乘虛空。即至其所。彼諸小王。皆來奉迎。各以國土。虔誠致獻。王於彼住。百千萬嵗。

大王。彼無邊稱王。複自思惟。我今當往。北俱盧洲。作是念已。領四兵衆。俱乘虛空。即至其所。彼諸人民。歡喜歸化。王於彼住。百千萬嵗。

釋:佛說:大王,那個無邊稱王又生出這樣的念想:我現在應該到西牛賀州那裡去。生出這樣的念頭以後,就領著四種兵乘坐寶馬寶象寶車等等飛行工具,乘空飛到了西牛賀州,西牛賀州的那些小王都來迎接,各個都把自己的國土虔誠地奉獻給他,無邊稱王就在那裡住了百千萬年。然後那個無邊稱王又生出這樣的念想:我應當到北俱蘆洲那裡去。生出這樣的念頭以後,就領著四種兵一起乘空飛到北俱蘆洲,那裡的人民都歡喜的歸附於無邊稱王,無邊稱王在那裡住了百千萬年。

原文:大王。彼無邊稱王。複自思惟。我昔聞有三十三天。住須彌頂。我今當往。作是念已。即乘龍象。與四兵衆。飛騰空中。上須彌頂。時無邊稱王。問禦臣曰。汝見須彌。及以大海。並四天下。其事雲何。禦臣答言。我見其相。鏇轉不定。如陶家輪。王語禦臣。汝所見者。此龍象王。大行未止。

釋:大王,無邊稱王又生出這樣的念想:我從前曾經聽說過有個三十三天住在須彌山頂,我現在應當過去。生出這樣的念頭以後,就乘坐龍象與四種兵一起飛騰到空中往須彌山的方向去。這時無邊稱王問旁邊的輔臣說:你看須彌山、四大海和四天下是怎麽樣的?輔臣回答說:我看見那些相都是鏇轉不定的,就像制作陶器所用的輪磐一樣。無邊稱王說:你之所以能見到那樣的相,是因爲乘坐的龍象快速飛走造成的。

原文:王複前進。問禦臣曰。見須彌等。其相雲何。禦臣答言。我今見彼。須彌大海。皆悉震動。王語臣曰。今將至於。須彌山頂。此龍象王。小行未止。王複前進。問禦臣曰。見須彌等。其相雲何。禦臣答言。我今見彼。須彌大海。不動不轉。王語臣曰。此龍象王。今已到彼。須彌山頂。

釋:無邊稱王又繼續往前飛行,問輔臣說:現在你看見須彌山等等相貌如何?輔臣回答說:我現在看見須彌山和大海全部都是震動的。無邊稱王說:那是因爲快到須彌山頂了。無邊稱王乘坐龍象繼續緩慢飛行,並沒有停止下來,無邊稱王又問輔臣說:你現在看見須彌山是什麽相貌?輔臣回答說:我現在看見須彌山和大海都不動也不轉了。無邊稱王說:現在龍象王已經到達須彌山頂了。

原文:時無邊稱王。及四兵衆。到須彌已。彼帝釋天主。即時遙見。無邊稱王。歡喜來迎。而作是言。善來大王。即分半座。命王而坐。時無邊稱王。即就其座。住於天上。經無量嵗。與彼天主。分半同治。

釋:無邊稱王和四種兵到達須彌山頂以後,三十三天的帝釋天主立刻遠遠地看見無邊稱王,就歡喜地上前迎接說:善來,大王,歡迎您!於是就把自己的寶座分一半給無邊稱王坐。這時無邊稱王立時就坐上去了,並且在那裡住了無量嵗,與帝釋天主分半共同治理三十三天。

原文:在彼時久。作是思惟。可退彼天。我獨爲主。作是念已。王及兵衆。即時退墮。寶莊嚴城。寶篋園中。時守園者。見是事已。告城中人。作是唱言。今有天人。退沒於此。

釋:無邊稱王在三十三天住的時間長了,就這樣想:應該把帝釋天主敺趕走,我自己一個人作爲此天主,治理此天界。生出這樣的念頭以後,無邊稱王及他的四種兵就掉到了人間的寶莊嚴城的寶篋園中,這時守護園林的人看見他們掉下來以後,就告訴城中人說:剛剛有天人從天上掉下來了。

原文:時彼國王。名曰作愛。聞是說已。速嚴駕馭。詣彼園中。見如上事。怪未曾有。即敕排備。種種香花。末香塗香。詣彼王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合掌。安慰問訊。白彼王言。聖天至此。爲當是誰。

彼即答曰。汝昔曾聞。有轉輪王。名無邊稱不。作愛王言。我聞耆舊說。昔有王名無邊稱。威德自在。領四天下。與四兵衆。乘空而上。三十三天。汝所聞者。豈異人乎。則我身是。

釋:這時的莊嚴城的國王名字叫作愛,聽說這件事後,馬上就準備了車乘趕到園林中,看見這樣的事覺得很奇怪,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國王就叫人準備種種的香花、末香和塗香,到了無邊稱王身邊,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合掌問訊和安慰無邊稱王,對無邊稱王說:聖天到此,你是誰呢?無邊稱王說:你是否曾經聽說過昔日有個無邊稱王嗎?作愛國王說:我聽老者說過,昔日曾經有個無邊稱王,威德自在,統領天下,與四種兵衆乘空飛到三十三天去了。無邊稱王說:你所聽說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我。

原文:時無邊稱王。從天退已。初聞人間。飲食氣味。不能堪任。猶如酥油。沃熱沙中。時作愛王。見其頓弊。不能止住。有何善說。我於來世。作何宣傳。時無邊稱王。語作愛王曰。我從昔來。富貴自在。王四天下。一切所須。皆得如意。升忉利天。帝釋分座。貪無厭故。從天退下。如上衆事。當如是說。

作是語已。即便命終。佛言大王。往昔無邊稱王者。豈異人乎。今我身是。是故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系心正觀。勿生疑惑。

釋:這時無邊稱王剛剛從天上退墮下來,初聞人間的飲食氣味心裡不能忍受,就像酥油熱流淌到熱的沙子中一樣。國王看見無邊稱王的身體贏劣,就知道活不多久了,就問他:你有什麽遺言要留下嗎?我將來要如何宣傳你?無邊稱王說:我從往昔以來富貴自在,統治四天下,一切所需都如我意,升到忉利天以後,帝釋分給我一半寶座,因爲我貪得無厭就從天上退墮下來了,以上這些事應當如實這樣說。無邊稱王說完以後就命終了。

最後,釋迦牟尼佛說,大王,這個無邊稱轉輪王,不是別人,就是我釋迦佛的前身。所以你們應當知道,諸根如幻境界如夢,當攝心一處,正念觀照,不生疑惑。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