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父子合集经选讲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般若经典 更新时间: 2021-08-02 21:01:55 阅读: 1950

第十七卷  六界差别品第二十六之二   

第一章  四个梦喻

原文:佛言大王。譬如有人。于睡梦中。闻妙乐声。心生适悦。是人觉已。忆念梦中。美妙音乐。是实有不。王曰不也。佛言大王。于意云何。是人所梦。执以为实。是智者不。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乐声。何况复有。生适悦耶。当知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

释:佛对净饭王说:大王,譬如有人在睡梦中,听见美妙的音乐声,心里就产生了舒适愉悦的乐感,这个人醒来以后,还在不断地回忆着梦中美妙的音乐,梦中所闻是实有的吗?净饭王说:不是,世尊。佛说:大王,你认为如何?这个人把所梦见的事情当作了真实存在的,他是有智慧的人吗?净饭王说:此人没有智慧,世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梦中毕竟没有音乐声,更何况此人心里还生出愉悦舒适的乐感,因此应该知道这个人仅仅是白白地疲劳消耗自己的心神罢了,并没有实际存在的事情。

听见美妙的声音,心里就感觉很舒畅很快乐,这件事其实和做梦是一样的,都是幻化无实的,梦中听见美妙的音乐,心里很高兴,这事更是幻化不实的。梦境是独影境,是意根遍计所执性攀缘出来的境界,阿赖耶识依意根的贪爱和执著,直接从业种中变幻出法尘境界,供意根了别,意根不能作详细了别,就让意识出现共同了别,于是意识对音乐声作意触受想思,生起了感受,觉得美妙悦耳,内心就愉悦快乐。这其中,意根是阿赖耶识幻化出来的,梦境音乐是阿赖耶识幻化出来的,意识是阿赖耶识幻化出来的,没有一个法是实有不灭的,全部是虚幻不实,不可依赖的,都不是我和我所拥有的。

醒了以后,梦境音乐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独头意识也灭了,其乐感更不存在,没有一法可当真。梦中听到美妙的音乐声、赞美声,以及喜欢的人和事,这是令人愉悦的梦,醒来以后一无所有,梦里虽然有这些现象,但都是幻化的,虚妄的,不实的。如果有一个人把他所梦到的人和事当作是真实的,认为晚上做的梦是真实的,还不时的幻想着,回忆着,不断生起执著和贪爱,还沉浸在梦里的境界当中不肯出来,这个人实在是愚痴无智。做梦的时候把梦境当真,已经是迷惑颠倒了,醒来还当真,更是颠倒。

有些有修行的人,做梦的时候就知道梦境是假的,在做梦的时候业缘现前,马上要造恶业了,心里就知道这件事不能做,心不随境界而流转,这样的人,意识心是觉悟的,意根也有一定程度的觉悟,能作主不造恶业,那么在命终以后也差不多能作主不造恶业。在梦里造作恶业的,这个人的心识修行力度还不得力。所以梦能检验众生是否有修行,修行到什么程度,意根是否受熏,有没有力度,对于生死是否有把握。

梦里并没有音乐的声音,自己不但不能警觉是在做梦,心里还生起喜悦、舒适、贪爱,那更是颠倒,事都没有,心境更是不存在,都是虚妄的。把梦境当实,不断地回忆幻想,那是徒自疲劳,没有实事,白白地驱使自己的心意想和幻想,那简直就是疲劳其心,没有实际利益可得。众生的心在六道里,也同样是疲劳的,不断地抓取六尘境界,结果一无所获,空来空去,妄想、希望、愿望、渴望,这都让心徒自疲劳。实际上是没有用的,在临终的时候,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原文: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异生。闻可意声。起于爱乐。而生染着。造作恶行。身三语四。意业三种。作是业已。刹那灭谢。是业灭已。不依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中间而住。最后边际。命根灭时。自分业报。皆悉现前。犹如梦觉。念梦中事。

释:佛说:大王,确实是这样,愚痴的凡夫异生,听见自己喜爱的声音,心就生起爱乐,生起贪爱的染污心,造作恶业,色身上造作杀盗淫,口业上造作两舌、恶口、绮语、妄语,意业贪嗔痴,身口意十种恶业行造作以后,刹那灭去了,灭去以后,业行不依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和中间而住,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在最后命根谢灭之时,自己这一生所造作的业报全部都现前了,犹如从梦中醒过来,心里还在念着梦中的事情一样。

原文:大王。识为其主。业为攀缘。二种相因。初识生起。或趣地狱。或堕傍生。琰摩罗界。及阿修罗。若人若天。初识生已。各受其报。同分心品。相续随转。最后识灭。名为死蕴。最初识起。名为生蕴。

释:大王,阿赖耶识为出生后世五阴身的主人,业种业力为所缘,以此两种因和缘和合起来,下一世的最初识就出生了。众生或者趣于地狱道,或者堕在鬼道,或者投生到畜生道等三恶道中;或者投生到阿修罗道、人道和天道三个善道中。当最初的识心出生以后,众生就开始各受其业报,然后在同一色身上的识心就不断地连续地运行下去。到命终识心灭去时,色身就是死尸,名为死蕴;而在色身上最初生起的识心,叫作初识,色身五阴名为生蕴。

业行造作出来以后,刹那灭谢,比如说话的时候一个声音一个声音不断地出现,这一个字出来灭了,下一个字出来又灭了,这就是行为造作,这种行为造作的当下就灭了,灭了又生,刹那间随生随灭。业虽然是灭了,但是业行却作为种子存在阿赖耶识里了。当一个字说出来的时候,就有无量个识种子随生随灭,完成了这一刹那的语言行为造作。有一个识种子断流,语言就说不出来,因此语言一法就是假法,不是真法。

业行灭了以后,到哪里去了?没有一个可以住的处所,阿赖耶识里也不存这些业行,因为阿赖耶识无形无相,不存有形有相的身口意行,只存无形无相的种子。一切的业行都没有一个去的地方,也没有一个来的地方,说话时第一个声音出来了,从哪里出来?有存着说话声音的地方吗?肯定没有。如果有,众生一辈子或者是无始劫以来说话的声音都存在哪里了?去找找看,根本找不到。

有人说把声音用录音机录下来,把业行用录像机录下来,行为造作就有存在的处所了。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把录音机和录像机拆开来寻找,声音和行为造作在哪里,恐怕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声音和影像。但是整个的行为造作的过程包括意业,都有个东西像录音机和录影机一样给拍录下来了,这个东西就是阿赖耶识。录下来以后,就作为种子存在着,有宿命通的人随时可以调出来观看,就像打开电视机观看一样。阿赖耶识这个电视机里存多少录音和录像节目都可以,无始劫以来的节目都存着不丢失,有宿命通的人都可以播放出来,不管业种是否实现,是否受报完了。

身口意的业行本身消灭了,然后等到命终时,将要咽气的那一刹那,在众生的色身上所应该受的业报,所造的业,像过电影一样,快速地过一遍,一辈子做的事就闪过去了,自己就明白自己造作的业,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应该受什么报,全都清楚了。但是那个时候却说不出话来了,无法表达,无法告诉亲人给自己消业、超度、弥补罪过,无法告诉亲人自己要到哪里去受报,能说话的时候业行不现前。当临终业报现前时就会感觉这一辈子都是一场梦,过去了,结束了,平日里活着时体会不到那时候的心情。

学佛修行修到十回向位的时候,就会觉得,不仅这一辈子像一场梦,前世也是一场梦,下一世同样是一场梦,未来世直到成佛之前都在梦里,生生世世都在梦里梦生梦死。菩萨做佛事,度自己度众生,都是在梦里,都像做梦一样不真实,都是在做梦中佛事。

没有证得的人也就没有真切的感受,现在对此只能理解,体会不到,因此不知道无始劫以来就是在做一场又一场的生死大梦,连接起来就是一连串的梦,成佛之前都在生死大梦之中。有分段生死的众生就是在做一段一段的梦,分段生死过去以后,还有变易生死,就做特别微细的长长的梦,也同样没有完全从生死大梦中清醒过来,直到成佛,生死大梦才彻底结束。

原文:大王。无有少法。从于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灭故。大王。身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彼业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初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何以故。自性离故。

释:佛说:大王,没有任何一个法能从此世流转到下一世,为什么如此说?因为一切法的自性都是生灭不已的,不是常存常在的,到临终五阴灭去时,一切法都会灭去。大王,身识出生的时候,没有来处,灭时也没有去处。造作业行时,业行没有来处,业行灭去时,也没有去处。下一世最初的识心出生时,没有来处,灭时也没有去处。为什么一切法都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因为一切法离一切性,一切法的自性没有一切相,自体性为空,了不可得,空的不可得的法,不可能有来有去。

原文:如是了知。身识身识空。自业自业空。初识初识空。若灭灭空。若生生空。了知业转。无有作者。亦无受者。但唯名相。分别显示。

释:应该像这样来了知身识,了知身识的自性空,像这样来了知自身识心所造作的业行,了知业行自性为空,像这样来了知初识,了知初识自性为空,像这样来了知,一切法如果出生,其生为空,一切法若灭,其灭也空,同时也要了知业行的造作和流转,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一切法都只是假相和名字上的分别显示罢了。

五阴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生灭的,识心是生灭的,色身是生灭的,识心与色身造作的一切业行同样是生灭的。这些法都是空的,种子刹那生,又刹那灭,色身和识心就刹那生刹那灭,幻化不实,尤其是到临命终全部要消失灭亡,连刹那生和灭的现象也要消失不见了,这更说明了五阴的虚幻,没有一法能带到后世。

一切业行的造作,没有一个造作者,因为识心是没有自主性的,是幻化的;色身是幻化的,没有自主性的,身心都如幻,因此如幻的身心不能造作业行。一切业行的流转,也没有一个受报者,因为识心是幻化的,是空的,没有自性的,因此识心不是受报主,色身是幻化的,是空的,没有自性,也不是受报主。一切色法是相,一切识心是名,都没有实质,都只是被识心所分别和显示出来的假相罢了。

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同样都是空无自性,幻化不可得的。这一世出生时,并没有把上一世的名声带过来,即使前世做过国王、大臣,在这一世里,地位和权势一样都没能带过来。前世的家亲、眷属、财富,什么都没有带过来,这一世还要从头奋斗,从头做起,重新获取财色名食睡。这一世灭时,一辈子集聚起来的财色名食睡,家亲眷属等等一切都将消失,一样也不能带到下一世,甚至五阴和识心也不能流转到未来世,除了作主识意根除外,全部都消失殆尽。

晚上睡着了没有梦,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都灭了,灭了以后到哪里去了?等醒来时这几个识心又都出现了,出现时又从哪里来?《楞严经》上世尊说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性,这部父子合集经里没有讲到如来藏,如果要讲如来藏性,有些人听后就能开悟,不讲如来藏性也能让众生证得罗汉空果,让众生都能受益。佛讲的有些经典既能让人证果,又能让人开悟,这要看众生是什么根器,小乘根性的人只能悟得小乘的空,大乘根性的人在悟到大乘的空性如来藏的同时,也能悟到小乘的空。根器不一样,悟道的程度就不同,在于闻法当人的智慧程度。

佛说法时,八万四千人听法,智慧不同,理解程度就不一样,证的果位不同,得的果报也不同。佛说法没有分别心,为所有众生讲同样的法,众生的根基不一样,得果就不一样。造了大恶业的人,有恶业遮挡,得的果只能是一种无根信;没有恶业遮障的人,能证小乘罗汉果,那根性利的,就能证得大乘菩萨果;根性再好的,能证得无生法忍,得几地菩萨的果。所以说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同样的听法,理解和证得什么程度,是每个众生各人的事,佛没有偏心。

身识本身是空的,空来空去,抓不住,留不住,生灭幻化不已。造作的业行是空的,初识也是空的。如果识灭了,灭这种现象本身也是空的,没有真正的一个灭法,谁能灭它?没有灭者。如果识心生起来,出生这一法也是空的,随着业种而出生的法都是空的。只有阿赖耶识不空,祂含藏万法的种子,能产生万法,祂真实有,剩下的全都是空的、假的、幻化的、不真实的。

了知业转无有作者亦无受者。业转就是众生身心的行为造作,身口意行的运转运行,没有一个造作的人。比如我现在正在讲法、说话,其实没有一个人在做这件事,是谁在做在说话?你说是我,什么叫我?我的身体叫作我,还是我的识心叫作我?这些都是假相,色身和识心组合起来形成的五阴,更是假相,没有一个真正的我。五阴是假相,五阴说话这个现象更为不真实,说话这个人就不是我,是一个组合体。既然是组合体就是因缘聚合起来的,缘灭时,组合体就分散,没有了,当下的组合也不是实有的。

比如说一个军队由步兵、骑兵、多种兵种组成,假名为部队,组成部队以后出去战争胜利了,国王就说:我们的部队是多么的勇敢,多么的英勇无敌,多么威武。但是有我们的部队这一法吗?部队是由多个兵种组成的,单个兵种不叫作部队,组合起来以后,更不能叫作部队,根本没有真实的部队这个法的存在,部队是幻化出来的一个假合体,不是真实的,缘聚而成的法,不是真实的法,缘散时聚合体就会分散,能聚能散的聚合体就是虚假不真实的。两个以上聚在一起叫作一体,离开单个都不叫一体。甲是甲,乙是乙,其实不是一体,是假合体,假合体不是真实的。

众生这个五阴也是组合起来的,由色身和几种见闻觉知心组合起来,组合起来以后才有感受,有想法,有了别,有分别,有行蕴,有行来去往的身口意行;识心灭了就组合不了五阴,身体灭了也组合不了五阴,那么组合而成的假的现象就不是真实的。实际上是没有真实的五阴我这个人,人是几种因缘凑合起来的东西,是假相,因缘一灭就散了。比如这张椅子,由钉子、木头、人工组合起来的,缘份一到,这张椅子就散,变成了木头,木头也没有了的时候就变成灰,最后灰也没有了。因缘组合而来的东西,都是这样不真实,因此没必要执著。

小乘法里讲,世俗法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全部都是假法,不是真实的,只要是因缘组合的就是假法,是生灭虚妄的。从大乘法角度讲,为什么有因缘组合?都是因为有阿赖耶识这一法。离开阿赖耶识,这张椅子也组合不了,我用人工钉这张椅子的时候,阿赖耶识的功能不作用,就钉不成这张椅子。没有阿赖耶识,连木头也没有,因为树木不能单独生长,全靠共业众生的阿赖耶识的功能作用,万物生长离不开阿赖耶识。

业行的造作没有作者,那所受的业报有受者吗?没有造作者就没有受者,因为五阴者是假合体,没有主体,有谁受报呢?没有一个我在受苦乐,身体不受苦,识心也不受苦,身心都是虚妄的,苦报本身也是虚幻的,因此一切法没有一个真实的作者和受者。单独哪个法都不能说是一个人,多个法组合到一起的更不是一个人,都是假体,因此一切法的造作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真要证得这一点,不仅仅是开悟了,可能就到初地菩萨的境界了。

既然一切法都没有真实的相貌,都是幻化出来的,那就可以说一切法都只是名和相的虚妄分别罢了。例如为某一物取一个名词,来代表和显示它,要不然没法称呼和表达。为这个四条腿的东西取名叫椅子,听到椅子之后心里就会出现椅子的相貌,名和相出现了,才能分别显示出椅子,便于众生之间的交流和使用。

为四大假合的肉体取名为色身,人们之间才能用语言表达色身的状态,便于识别和交流,为色身上的几个识取名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给作主识取名为末那识,然后才能阐述和描述这些识心的功能作用和状态,众生才可以表达、显示和沟通。如果没有名字和相貌,众生之间无法交流,无法生活,取个假名就好办了。比如当初如果是给毛巾取名叫被单,众生要拿毛巾擦脸的时候,就告诉孩子说把被单拿来擦擦脸,只要形成习惯固定下来,当初叫什么名字就无所谓了,都是一种名词、名相,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原文:佛言大王。耳闻恶声。则生忧恼。如人梦中。亲爱别离。悲号啼哭。生大苦恼。于意云何。是人觉已。忆梦中事。是实有不。王曰不也。

释:佛说:大王,有的人听见恶声心里就生起忧悲苦恼,犹如有人在梦中梦见至亲生死别离,而悲痛啼哭,内心非常苦恼。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这个人醒过来以后,还要不断地回想梦中的事,梦中的事是真实存在的吗?净饭王回答说:不是真实存在的。

原文:佛言大王。是人所梦。执以为实。为智者不。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亲爱。毕竟无有。何况复有。别离事耶。当知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

释:佛说:大王,这个人把自己所梦见的事当作实有,他是有智慧的人吗?净饭王回答说:那个人不是有智慧的人,世尊。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梦中的亲人毕竟是不存在的,如果还有亲人别离的事,那就更不能是真实的了,所以说这个人是白白地对并非实有的人和事费尽心力,徒劳其心,毫无益处。

原文: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异生。闻其恶声。则生忧恼。起于嗔心。造作嗔业。所谓身三语四。意业三种。造彼业已。刹那灭谢。是业灭已。不依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中间而住。最后边际。命根灭时。自分业报。皆悉现前。犹如梦觉。念梦中事。

释:佛说:大王,确实是这样,愚夫异生闻见恶声心里就生起忧恼,嗔心生起以后就造作了嗔业行。这些业行反应在身口意上就是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这些业行造作完之后,刹那之间就灭去了。业行灭去以后,并不依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和中间而住着。等到最后寿命即将结束时,自己所造作的业果报全部都现前,犹如从梦里醒来以后,还在念着梦中的事情。

众生造业时,都觉得神不知鬼不觉,好象谁也不知道似的,其实是瞒不了人的,否则就没有果报了。首先是自己的心知道,并且作了记录;然后周围的鬼神都知道,阎王那里都有记录;佛菩萨和护法神都知道,当时有神通的众生都知道,以后再遇见有神通的众生,还会知道。只要造了业行,就是一份档案,这份档案一直保存到成佛以后,永远不会消失,甚至受报完了,业种消失,档案也不消失,所有有神通的众生,都能查阅得到。

原文:大王。识为其主。业为攀缘。二种相因。初识生起。或趣地狱。或堕傍生。琰摩罗界。及阿修罗。若人若天。初识生已。各受其报。同分心品。相续随转。最后识灭。名为死蕴。最初识起。名为生蕴。

释:佛说:大王,阿赖耶识为出生后世五阴身的主人,业种为所缘,以此因和缘和合起来,下一世的最初识就出生了,那么众生就趣于地狱道,或者堕在鬼道,或者投生到畜生道三恶道中;或者投生到阿修罗道、人道和天道三个善道中。当最初的识心出生以后,众生就开始各受其业报,然后在同一色身上的识心就连续不断的运行下去。到命终识心灭去时,色身就是死尸,名为死蕴,在色身上最初生起的识心,叫作初识,色身五阴名为生蕴。

下一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生起来的时候,是因为这一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造作业行,种子不灭的缘故,就决定了必须有下一世的五阴要受业果报。当五阴身上初识生起来以后,这个人或者到了地狱,或者到了畜生道,或者到了阿修罗界,或者又托生为人,或者又升到了天上,根据众生造的善恶业而流转在六道里。

原文:大王。无有少法。从于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灭故。大王。身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彼业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初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何以故。自性离故。

释:佛说:大王,没有任何一个法能从此世流转到下一世去,为什么如此说?因为一切法的自性都是生灭不已的,不是常存常在的,到临终五阴灭去时,一切法都会灭去。大王,身识出生的时候没有来处,灭时也没有去处。造作业行时,业行没有来处,业行灭去时也没有去处。下一世最初的识心出生时没有来处,灭时也没有去处。为什么一切法都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因为一切法离一切性,一切法的自性没有一切相,自体性为空,了不可得。

原文:如是了知。身识身识空。自业自业空。初识初识空。若灭灭空。若生生空。了知业转。无有作者。亦无受者。但唯名相。分别显示。

释:应该像这样来了知身识,了知身识的自性空;像这样来了知自身识心所造作的业行,了知业行自性为空;像这样来了知初识,了知初识自性为空;像这样来了知,一切法如果出生,其生为空,一切法若灭,其灭为空;同时也要了知业行的造作和流转,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一切法都只是假相和名字上的分别和显示罢了。

一切法生的时候没有来处,灭的时候没有去处,为什么呢?因为本性是离一切法的。初识生时没有来处,灭了没有去处,造的业行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造业和受果报的法也都是虚妄的,虽然是虚妄的,但是也能感觉苦;虽然感觉苦恼也是假的虚幻的感觉。

在这一切法的生与灭的时候,阿赖耶识一直跟着五阴身,在背后起着主导作用。因为祂是不生不灭的,是真实存在的法,如果没有祂,一切法一切虚相都将不复存在,祂是实相心体,虚相法依实相而存在。万法当中除了阿赖耶识这一法是实相法,是真实的,其他的一切法都是虚妄的。到地狱里去受报也是虚妄的,如果在地狱里真的知道地狱是空的幻化的,地狱业就消灭,就从地狱里出来了。如果不知道地狱是虚妄的,认为地狱是真实有的,无明不灭,那就在地狱里继续受苦。当众生真证得业行是虚妄的,一切法都是虚妄的时候,三恶道业就消灭了。没有证得的时候,三恶道在心里还都是真实有,那就还得去三恶道受报。

开悟的时候是证得五阴身是空的或者是证得一切法都是空的,都是阿赖耶识变幻出来的,只有阿赖耶识不空,这样三恶道业也消灭,也不下三恶道受恶报。如果认为三恶道业不空,是真实有,那就不能证果,也不能开悟。知道三恶道的业行是假的,三恶道就没有了,业行就不起作用,只是把三恶道业转为人间的果报,在人间受苦。

原文:佛言大王。耳闻舍声。起于舍想。如人梦中。闻他宣说。不了义句。于意云何。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所闻之声。为实有不。王曰不也。

释:佛说:大王,众生耳闻不善不恶的舍的声音,执以为实,犹如有人在梦中听见他人说一些没有什么意义的不成章句的语言,就从梦中醒过来,然后就不断的回想自己在梦中所听见的语言。你怎么认为,这件事是实有的吗?净饭王说:不是实有的,世尊。

原文:佛言大王。是人所梦。执以为实。是智者不。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音声。何况更有。不了义句。当知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

释:佛说:大王,这个人把自己做的梦当作是真实存在的,他是有智慧的人吗?净饭王回答说:他不是有智慧的人,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梦中毕竟没有任何声音,更何况还有不成章句的语言。这个人确实是白白地驱使自己的心,使之疲劳不已,根本没有其实。

舍心是既不快乐也不忧恼,处于中间离两边的状态,既不贪爱也不厌恶,既不好也不坏,既不苦也不乐,心在这个时候是平静不起波澜的,没有高低起伏。比如看一个人,觉得没有什么感觉,既不喜欢也不厌恶,这就是舍心。如果生起喜欢的心了,那就感受乐有乐受了,如果觉得这个人比较讨厌,那就是一种苦受,嗔恨心出来了,所以感受分三种,苦受、乐受和不苦不乐的舍受。

而舍的声音,是指这种声音既不属于善性的,也不属于恶性的,处于中间的不好不坏的状态。此人梦中闻他人说一些不成章句的语言,没有意义的话,虽然心里不觉得怎么样,却当作了实有的事情,而不断地回忆。即使是执著这种舍的境界为实有,贪着这种舍念,不知道舍的六尘境界同样是虚妄的,也不离生死。

这里的不了义句,与佛经中的不了义经是有区别的,不是一个意思。佛经分成了义经和不了义经,了义经是真实的,宣说的是实法,不了义经宣说的不是实法,了义经说大乘经典第一义谛如来藏法,这叫了义,是根本法实相法,其它的经典,没有讲到如来藏法的经典,就不是了义的经。没有讲到真实心如来藏这一法就是不了义的,不是根本的经典。当然了义经里也有不了义的句子,不了义经里更是有不了义的句子。

原文: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异生。耳闻舍声。不达义趣。轻慢毁呰。造作痴业。身三语四。意三种业。最初造作。即便灭谢。是业灭已。不依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中间而住。最后边际。命根灭时。自分业报。皆悉现前。犹如梦觉。忆梦中闻不了义句。

释:佛说:大王,确实是这样,愚痴的异生凡夫,耳根听到不喜不厌的声音,并不了达其中的真正含义,就生起轻慢、诋毁的言行,造作愚痴业,在身体上造作杀盗淫恶业,在口上造作恶口、两舌、绮语、妄语恶业,在心上造作贪嗔痴意业。恶业造作以后,刹那灭去了,灭去以后,业行不依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和中间而住,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在最后命根谢灭之时,自己这一生所造作的业报全部都现前了,犹如从梦中醒过来以后,心里还在念着梦中听见的不知意趣的章句。

什么是愚痴?不懂就是愚痴,愚痴就是无明,无明就是不懂,对一切法的来龙去脉不懂,对一切法的真相不懂,对什么叫五阴及五阴的实质不懂,对十八界及其实质不懂,对如何证得小乘的五蕴无我不懂,对于声闻缘觉的十二因缘法不懂,对于大乘的如来藏法不懂,对于如何开悟不懂,对于如何了知如来藏的种子功德不懂,对于如何修行自身广利众生不懂,对于如何修行成佛这些法都不懂,这就是无明,属于愚痴,包括对无明和愚痴本身也不懂,同样也是愚痴和无明。

众生存在阿赖耶识里的无明有无量无边之多,这些无明全部破尽,就成佛。无明分三种,第一种是一念无明,对三界世间的贪爱,对五阴身的执著,断尽就证四果入无余涅槃。第二种是无始无明,从无始劫来,众生都不知道有一个真实心如来藏,能出生生生世世的五阴身和三界世间法,是众生真正的不生不灭的我。第三种是尘沙无明,也可以归于无始无明里,意思是成佛路上不明之理像尘沙一样多,成佛之前都要断除,也叫修行上的烦恼,此种烦恼断除一点,无明就减少一点,离成佛就近一点。

一个人无明越少越知道自己有无明,也就越谦虚,无明越多的人越不知道自己有无明,越不谦虚越骄慢。众生因为什么有慢心?因为无明,因为愚痴。在断除烦恼的次第上,贪心和嗔恚心都比愚痴无明容易断。贪心最容易断,嗔恚心其次,断我见以后证得初禅的时候先断贪心,再熏修一段时间才断嗔恚,之后是断一念无明。修到大乘初地菩萨,开始断贪、嗔和慢的烦恼习气,以及尘沙无明,尘沙无明断尽就成佛。

在修行的各个阶段,无明程度和种类也不同,明心之前的菩萨、明心之后的菩萨和入地之后的菩萨,每一果位都对应着各种不同的愚痴和无明,乃至于九地菩萨和十地菩萨都有微薄的愚痴惑,直至成佛,成就一切种智之时,才能消除了心里全部的无明惑。

原文:大王。识为其主。业为攀缘。二种相因。初识生起。或趣地狱。或堕傍生。琰摩罗界。及阿修罗。若人若天。初识生已。各受其报。同分心品。相续随转。最后识灭。名为死蕴。最初识起。名为生蕴。

释:佛说:大王,阿赖耶识为出生后世五阴身的主人,业种为所缘,以此两种因和缘和合起来,下一世的最初识就出生了,众生或者是趣于地狱道,或者堕在鬼道,或者投生到畜生道这三恶道中;或者投生到阿修罗道、人道和天道三个善道中。当最初的识心出生以后,众生就开始各受其业报,然后在同一色身上的识心就不断地连续地运行下去。到命终识心灭去时,色身就是死尸,名为死蕴,在色身上最初生起的识心,叫作初识,色身五阴名为生蕴。

原文:大王。无有少法。从于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灭故。大王。身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彼业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初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何以故。自性离故。

释:佛说:大王,没有任何一个法能从此世流转到下一世,为什么如此说?因为一切法的自性都是生灭不已的,不是常存常在的,到临终五阴灭去时,一切法都会灭去。大王,身识出生的时候没有来处,灭时也没有去处。造作业行时,业行没有来处,业行灭去时也没有去处。下一世最初的识心出生时,没有来处,灭时没有去处。为什么一切法都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因为一切法离一切性,一切法的自性没有一切相,自体性为空,了不可得。

原文:如是了知。身识身识空。自业自业空。初识初识空。若灭灭空。若生生空。了知业转。无有作者。亦无受者。但唯名相。分别显示。

释:应该像这样来了知身识,了知身识的自性空;像这样来了知自身识心所造作的业行,了知业行自性为空;像这样来了知初识,了知初识自性为空;像这样来了知,一切法如果出生,其生为空,一切法若灭,其灭为空;同时也要了知业行的造作和流转,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一切法都只是假相和名字上的分别及显示罢了。

一切法都是离一切法性的,没有一法有真实的自体性,能独自存在,如是就知道身识是空的,业行也是空的,下一世产生的初识也是空的。如果识灭了,灭法也是空的,如果识生了,生法也是空的。业行的流转和造作也是空的,没有一个造作的人,受果报时也没有受果报的人,都是一种假相,一种不真实的幻化相,都只是用名相所分别和显示的虚妄相而已。

原文: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有相。则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如是三法。与空共行。涅槃先道。决定如法界。周遍虚空际。于此譬喻。当如是知。

释:大王你应当知道,六根就像是幻化的一样,各种境界就像梦境一样。一切法全部都是空的寂静的,这就是空解脱门;诸法空也没有空相,叫作无相解脱门;如果一切法连相也没有,就应该不生任何愿求,叫作无愿解脱门。如是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与空共同存在,走向涅槃之路就应当这样修学。要求涅槃,首先就要知道,一切法都是实相法界,都是阿赖耶识一真法界,遍布于十方虚空际。对于这些譬喻,应该这样了知。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是幻化出来的,眼睛见的各种境界,耳朵听的各种境界,六根所对的境界像梦里的事一样,并不真实。还要追求什么?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没有一样不是空的,没有一样不是寂灭的,什么也没有,这就是空解脱门。证得一切法空,知道是空的,心就解脱了。

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空的法,没有一个相貌可见可说可指示出来,连空也空,这就是无相解脱门。知道空什么相也没有,连空也没有,心更解脱了。如果连空的相都不有,连空都没有,还着什么空呢?若无有相即无愿求,如果连相都没有,还求什么?还有什么愿求?什么都不用再求了,这就是无愿解脱门。没有愿求心更加解脱了,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成就了就是圣人。

空、无相、无愿三法与空共行,既不离空,也没有空相,三者又不相分离,层层递进,究竟解脱。众生要想入涅槃,求得不生不灭,就应该这样修行,不断的产生空的心行,越来越空,连空也空,才空得干净利落。如果心里还有一个空,那就没有真正空,还应该灭去空的心。涅槃路上应该这样去修学,就能证得涅槃。涅槃就是解脱,涅槃就是不生不灭,涅槃就是寂静无为,涅槃就是大自在。

诸根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六根就像幻化的一样,是阿赖耶识幻化出来的,叫如幻。境界如梦,境界是眼看的色境界,耳听的声境界,鼻闻的香臭境界,舌尝的酸甜苦辣境界,身所觉的疲劳、轻安、柔软、舒适、饥饿、饱等等境界,意根所对的法尘境界。这些境界看是好像有,但是有是假有、幻有,并不真实,就像梦里的境界一样。

佛处处都在开示给众生一个真理: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意思是说一切法都是空的、寂静的。为什么如此说?因为一切法都是各种因缘聚合而有,本没有其自体性,并非是真实存在的法,因此说是空寂的。从另一方面说,所有一切法都是阿赖耶识所幻化出来的,由阿赖耶识所主导,是阿赖耶识的影子,实质是阿赖耶识,并没有一切法的实质,因此说一切法皆悉空寂。小乘的空,大乘的空性,都在指示这个真理和真相。

诸根如幻,境界如梦,观行这些法,要有较深的禅定,在各种境界中,在六根对六尘中,体会根与尘的虚幻性、不实性、不做主性、没有自体性,定慧要相结合,完全融合在一起。仔细观行,眼见色时眼根是如何的不自在,色尘是如何的虚幻,如何像影子一样;耳听声时,声音这个境界如何像梦一样,耳根如何像幻化的一样,如何生又是如何灭的,如何起听觉作用的,观行成就了,就能证得五阴空幻,寂静不生。

对于这些法的观行,初步的理解乃至于最后的理解,都不等于是证得。理解比较容易一些,意识心思惟一段时间就觉得理解了,但这不是证得,证得要有禅定,要有甚深思惟,要证据确凿,要深入到内心深处的意根,意根认可才叫证果。第六意识理解的都属于知识,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那都不是证,必须经过深细的观行,意根在内心深处真正认可那个理,才算证果。

那时候由于是真正证得认可五阴无我,六根虚幻,心行就改变,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就转变。真认为自己是虚妄的时候,心里肯定要发生变化,不可能与从前一样,还是那个老样子。而意识理解的,没有证得时,内心不知道五阴确实是无我,对自我的认知不会改变,对五阴的看法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心行还是一如既往,烦恼还是原来那样重,如果不能断除三缚结,三恶道就不能免除。

这与世俗法所说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道理是一样的。听别人所说相当于意识的理解,并没有证实,自己心里还是很虚,不敢较真。之后,眼见了,自己才真正地知道了,就会说:啊!原来如此!这时对人对事,就知道该怎样处理了。眼见相当于意根的证得,耳听相当于意识的理解,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层次。意识的理解是从他人那里听来的,意根的证得是亲眼所见,是现量知,是真实看见。

理解的相当于道听途说,和实际的亲眼所见,差别很大。比如听说某个人如何如何,心里生起一种看法,有了某种印象,可是等见面一观察,原来是这样,与心里的印象不完全一致,见面时的感觉和印象更真实可信,然后自己才能对此人采取相应的态度。如实了解和观察以后,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行为造作和听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所以学法修行要用心熏习,熏习到内心深处,真真正正地去观行诸根如幻,五阴无我。观行的时候就是第六识的初步思惟,思惟以后落到意根里,让意根自己思量,让意根去证实认可这个理,这就是证果。意根如果不认可意识思惟观行的理,那就没有用。要想尽快地让意根证得,就要证据确凿,尽量能达到现量观察的程度。观行的中间还有很多的程序,有很多的路要走,有很多的法要去修,要不断地修集种种资粮和道粮,需要不断地修集福德资粮,还有戒律、忍辱、禅定、智慧,不断地圆满这些六度的条件。

一切诸法皆悉空寂,这叫空解脱门。空也没有一个空相,空法本身没有空相,只是一个名词概念,没有相。空没有空的相貌,一个相都没有,空相也没有,这叫无相解脱门。如果是一切相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希求,还有什么愿望和愿求?一切法都是空的,你还希望怎么样?没有愿求了,就名无愿解脱门。如是三法与空共行,心就解脱了,这叫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这个愿就是希求、愿果,希发的誓愿,因为一切都没有,无论抓取什么都是空,即使成就佛果也是空。

《金刚经》里讲,成佛的果位也不可得。如果连成佛的果位都不可得,你还想得到什么?不管你觉得得了什么,经过仔细的分析论证,就知道什么也没有得到,根本就没有得的人,何况还有得的法。有人就要问了,如果都不可得,那我们还修什么?修行就是先知道一切法是不可得的这个道理,然后再证得一切法都是不可得的,最后内心空空,就能得大解脱,不再被有所得所系缚,就解脱一切生死苦。即使是真没有所得,我们也要得这个不得法,否则生死轮回就不止。

一切法都是虚妄的不可得的,受苦报是假的,但谁也不希望受苦报,造作恶行是假的,但是也不要造作恶业行;杀人这件事是假的,但是也不要去杀人;地狱是假,谁也不愿意去;成佛是假,却都愿意成佛。修行就是这样,假法有假法的作用,真法有真法的作用,既然不能都灭除,就要把假法变得更好,更清净。七识心是假的,但是却有很大的作用,那就一定让祂起最好的作用,不能把假都放弃不要了,那样不能成佛。这个辩证看似矛盾,证果明心以后就知道并不矛盾。

原文:大王。譬如有人。于睡梦中。以旃檀香。或多摩罗叶香。及余香等。而以涂身。于意云何。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所涂之香。是实有不。王曰不也。佛言大王。是人所梦。执以为实。为智者不。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诸香。何况复有。以涂身耶。当知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

释:佛说:大王,譬如有人在睡梦中,用旃檀香、多摩罗叶香或者是其它香,来涂抹自身,你对这件事怎么想呢?这个人醒来以后,还在回忆梦中自己所涂抹的香味,涂香这件事是实有的吗?净饭王说:不是实有的。佛说:大王,这个人把自己所做的梦执著为实有的,他是否是智者?净饭王说:这个人不是智者,世尊。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梦中毕竟没有香,何况涂香这件事就更不能有了,这个人真是白白地妄想,劳逸其心,根本没有真实的事。

梦里涂香这件事是虚妄的,做梦这件事也是虚妄的,那么这个人是否做梦了?确实做梦了。虽然做梦是一种假相,但是假相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我们只要能想办法认识到这是做梦,就清醒了,认识到这些法都是假相,想办法证明这些法都是虚幻的,那就觉悟了,将来就能远离生死。

除了阿赖耶识,一切法都是幻化出来的,都是假的,但是假法有假法的作用,假法起作用的时候也是假,五阴本身也是假的,但是五阴身的作用还需要有,四果以前的众生都没有能力灭除五阴假相,那么就要把假法假相变得更清净更自在,以断除一切苦受。众生成佛也不会灭除五蕴色身这个假法,只不过把五蕴变得非常殊胜非常清净,没有一丝染污和无明,具有了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

修行就是要认识和探究这些假相是如何出现的,如何是虚妄的,梦里涂香这件事是否存在,不可否认有这种幻化的假相,假相非常的不实在,但是这种不实在法是如何出现的,如何幻化出来的?探究出来以后,才有大智慧。梦醒以后,五阴所做的一切事也同样都是虚妄的幻化的,与做梦无别,那么五阴以及五阴的活动,是如何幻化出来的?这样不断地观行探究,才是实际修行,需要多修禅定,深入禅定中去参禅去证得这些深奥之理。

原文: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异生。初闻妙香。便生爱乐。心起染着。造如是业。身三语四。意三种业。造彼业已。即便灭谢。是业灭已。不依四方。四维上下。中间而住。乃至最后识灭。自业现前。犹如梦觉。念梦中事。

释:佛说:大王,确实是这样,愚痴的凡夫异生在刚刚嗅到微妙的香气时,就生起爱乐,心被香气所染着,造作了贪嗔痴烦恼业。恶业造作以后刹那灭去了,灭去以后,业行不依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和中间而住,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在最后命根谢灭之时,自己这一生所造作的业报全部都现前了,犹如从梦中醒过来以后,还在念着梦中的事情。

闻香感到心情非常喜悦和舒畅,生起爱乐心,心就染着了,心不贪爱香味就不会感到喜悦,只能是觉得无所谓。心一起了爱乐,就被染着被粘住了,心就不自在不自由,被六道里的境界锁住,就轮转于生死,不得解脱了,染污心、粘染心、爱乐心就是绳锁,能把五阴身牢牢地锁在三界大狱中。

原文:大王。识为其主。业为攀缘。二种相因。初识生起。或趣地狱。或堕傍生。琰摩罗界。及阿修罗。若人若天。初识生起。各受其报。同分心品。相续随转。最后识灭。名为死蕴。最初识起。名为生蕴。

释:佛说:大王,阿赖耶识为出生后世五阴身的主人,业种为所缘,以此两种因和缘和合起来,下一世的最初识就出生了,众生或者趣于地狱道,或者堕在鬼道,或者投生到畜生道等三恶道中;或者投生到阿修罗道、人道和天道三个善道中。当最初的识心出生以后,众生就开始各受其业报,然后在同一色身上的识心就不断地连续地运行下去。到命终识心灭去时,色身就是死尸,名为死蕴,在色身上最初生起的识心,叫作初识,色身五阴名为生蕴。

原文:大王。无有少法。从于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灭故。大王。身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彼业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初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何以故。自性离故。

释:佛说:大王,没有任何一个法能从此世流转到下一世去,为什么如此说?因为一切法的自性都是生灭不已的,不是常存常在的,到临终五阴灭去时,一切法都会灭去。大王,身识出生的时候,没有来处,灭时也没有去处。造作业行时,业行没有来处,业行灭去时,也没有去处。下一世最初的识心出生时,没有来处,灭时没有去处。为什么说一切法都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因为一切法离一切性,一切法的自性没有一切相,其自体性为空,了不可得。

原文:如是了知。身识身识空。自业自业空。初识初识空。若灭灭空。若生生空。了知业转。无有作者。亦无受者。但唯名相。分别显示。

释:应该像这样来了知身识,了知身识的自性空;像这样来了知自身识心所造作的业行,了知业行自性为空;像这样来了知初识,了知初识自性为空;像这样来了知,一切法如果出生,其生为空,一切法若灭,其灭为空;同时也要了知业行的造作和流转,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一切法都只是假相和名字上的分别和显示罢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