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意根修證指歸(下部)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3日

第二章 意根與意識的關係(2)

十二、意識煩惱的來源

意根是意識出生的俱有依,也是意識心地染污和清淨的所依,意識是在意根和法塵相接觸之後,意根抉擇造作才產生出來的。意識的煩惱是由那裡來的呢?一個來源處是由意根調控和熏染而來,另外一個來源處是由周遭的染污環境熏染而成。

意根是如何調控和熏染意識的呢?當意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了,大致能判斷出塵境不可心,意根心裡先起煩惱,並且想要對治塵境,於是意識出生,意識根據意根的指令,對當前的法塵了別,採取身口行動的時候就帶著煩惱,身口就是染污的,這是意識受意根調控的結果。熏染的意思是,意根的煩惱每次出現的時候,都能熏染意識,意識漸漸受熏,就有了與意根相同的煩惱。比如說嬰兒剛出生,意識沒有煩惱,時間長了意根先天的煩惱就左右了意識的心行,意識越來越與意根煩惱一致,就是被意根所熏了。意識有覺悟的時候,才能減輕一些煩惱,並且能反過來控制意根的煩惱。

意識煩惱的第二個來源,就是塵境的熏染,常處同類人種種煩惱當中,日積月累地熏習,心裡就出現了煩惱。意識的煩惱再反過來熏染意根,讓意根也具有了同樣的煩惱。斷了煩惱以後的意根就不容易受熏,即使偶爾起煩惱,也是意識的臨時煩惱,過後就會消除,不會長久持續下去。

十三、意識是如何想起以前的事情的

有時早上醒一小會兒了還不知道自己在哪裡睡,一兩分鐘了還不知道是在自己的家裡,這是意識斷片了。意識大斷片是新五陰出生以後,懵然無知,忘記了過去世的一切,沒有神通就會忘記一輩子。小斷片是昏迷醒過來以後,喝醉酒醒過來以後,睡覺醒過來以後,死亡後中陰身生起之時,只要意識沒有連續現起,就會出現斷片現象。

意識靠什麼與從前連接起來?靠俱有依意根,當然還有第八識,這個先不說。意識最開始出現的時候,努力回憶過去,一切念頭都是意根給祂的,在迷迷糊糊的時候,只能了別眼前的境界,不知道清醒過來之前的所有事。意根促使意識想、回憶,意識就回想,回想的內容也都是意根緣來的法,意識就不斷的加以了別判斷,然後就回憶出來了。其實意識所回想的那些法都是如來藏給呈現出來的。

十四、意根法理的作用

佛教裡斷我見的法理和意根的法理,對佛教和人類都有極大利益,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從中都能得到很大的受益,懂得意根或者說潛意識之理,他們就會自我反觀,觀察到自己的心理現象,從而了解自己,正確對待自己,甚至改變自己,雖然他們還不懂佛法。企業搞銷售的人員也有受益,能知己知彼,從而掌控對方的心理,加以順勢引導,銷售就會成功。各行各業都會受益於心理學,也就是潛意識意根的法理,成功學上所說的“自己跟自己對話”,就是意識熏染和引導意根,降伏自我。

心理障礙的問題全部是意根和意識的問題,精神分裂也是意根和意識的問題,當自己跟自己對話的時候,兩個自己談不下去,就分裂了,精神分裂的根本問題就是意根與意識的思想觀念不統一,價值觀不一致,意識不能說服意根順應這個社會,有些時候意識也沒有明白問題所在,就更不能有效的說服引導意根了,如果實在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走到一個誤區和死角出不來了,思想觀念被束縛住打不開了,精神就分裂了。能夠把五蘊的問題和意根意識搞清楚,實證萬法全部是空的,任何人就不會有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疾病。

十五、強迫症的唯識解析

強迫症這是六七識之間的沖突表現出來的症狀,一個人的意根非常固執想要做某種事,但是意識卻非常理智不願意做,認為這麼做不好。但是意識又不知道意根為什麼要這麼做,也就不能有效的說服勸導意根,只能強硬的拒絕實行,拒絕行動。

意根為什麼有這樣的念頭,要做這樣不合情理的事情呢?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業障,有時候也叫作習慣勢力,意根隨順於業力,受業力的控制和擺布。意識明理懂理,有理智,知道這個想法非常不好,於是就控制和反對意根的決定,不去執行意根的決定和命令,於是二者激烈沖突,強迫症就出現了。比如說一個孩子前世可能傷害過媽媽,今世由於業緣遇到一起,媽媽就會報復孩子。可是意識沒有這樣的想法,不願意隨順業力,就會阻止意根的報復行為。業力與理智的對抗,愛孩子的情感與恨孩子的情感對抗,愛恨交織,發生沖突,內心極度糾結,就很痛苦,這是因為前世的業緣逼迫。

究竟誰會佔上風,要看誰更強大,是意識的理智強大,還是意根的業力強大。要想讓意識強大佔上風,就要增長說服勸導的智慧,理明的透,思惟清晰,有理有據,有耐心,有方法,有善巧,就能慢慢引導意根放棄原來的想法。意識要細心耐心了解意根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要勸導意根心量寬宏大度,要好好維護母子關係,多考慮孩子將來帶給自己的無窮利益和樂趣,多思考孩子的苦,善待孩子就等於善待自己,思惟自己懷胎的辛苦和不易。

從意識與意根的關係中,我們發現意識意根都有各自不同的主張,為什麼二者的思想觀念能不一致呢?如果二者能完全一致,好不好?強迫,有意識強迫意根,也有意根強迫意識。強迫症一般都是誰強迫誰?都是意根強迫意識,而意識不從。如果二者能一起破除無明,直至破盡無明,究竟轉識成智,六七識即完全統一,協調一致,配合完全默契,行動力強大。行動是六識的身口意行,行動力一個是來自於意識的力量,一個是來自於意根的力量。意識的力量可以傳導給意根,意根的力量可以加持於意識,二者和合一致,行動力最大。

十六、意根能傳達出前世什麼信息

比如憨山大師見到囌東坡的遺物,當時感到特別親切,特別熟悉。這是意根傳達出來的信息,意識作以了別並且生出親切的感覺。這種了別模模糊糊,無法確定什麼,但是感覺卻非常,是意根帶給意識的感覺。如果意識有智慧能更進一步識別意根的心思,就會知道的更多、更細致準確的信息,那就不僅僅是覺得熟悉、親切的感覺了,那樣意根就有可能滿足自己的心思,再有更進一步的想法和行動。

比如乙在背後總說甲的壞話,甲的意識不知道,意根卻有感知,那麼甲見到乙的時候,意根肯定傳遞信息,意識就會莫名其妙的感覺不舒服,不太喜歡乙。可是具體為什麼不喜歡,意識弄不明白,意根明白卻無法表達。如果意識有智慧,就會知道為什麼,知道乙總是說自己的壞話,就有可能計劃要採取什麼行動報復,意根一旦也同意報復,那麼甲乙兩個人就有戲了。所以不要在背後議論人、評價人,更不要背後使壞下絆子,因為什麼天機都能泄露,沒有不透風的牆,與人結下惡緣,早晚都會受報,沒有人能出因果之外,沒有什麼事不落後果。

意根還能傳遞給意識貪瞋癡一切煩惱,比如貪財物,見到財物就想據為己有,意識不太好意思也不太敢為,可是意根在背後慫恿和作主,意識就會小心翼翼地、偷偷摸摸地、暗暗地想辦法把財物據為己有。如果意根正,也能傳遞給意識正直的心念,意根果敢,也能使得意識堅強,意根有智慧,也能使得意識所作如理如法,遇到染污境界而不受熏染。

十七、默念的原理

意根是作主識,身口意行都受意根調控和主導,心裡默念經咒也是這樣,意根想默念時,意識就不出聲的在心裡唸誦了。出聲唸誦也是意識念的,是意根想要唸誦,意識就唸誦了。也有可能是意識想要唸誦,意根覺得可以,意識才能唸誦。總之唸誦這件事就是意根決定,意識造作。

為什麼意根抉擇是出聲念還是默念呢?這個抉擇非常隱秘,難於觀察,意識總是覺得這是自動的,自然的就如此,這樣的感覺說明意識心很粗,也沒有定力,觀察不出來其中的細微處、隱秘處。意根有出聲和不出聲唸誦的抉擇,是根據身心狀態來定,根據身體內是否氣足來定。有禪定的時候,心運動起來就會覺得很累,出聲消耗的能量大,意識感覺累,所以意根就自動的選擇不出聲。有定力和身體疲乏的時候,也會選擇不出聲在心裡唸誦。表面看好像是自動的,其實是因為意根依著第八識,非常快速和緊密的了知身心狀態,能夠非常迅速的作出有利於身心的抉擇,很多人的意識並不知道這些事。

默念能增加定力,或者說定力增強以後,出聲就念不動了,出聲念感覺心累,於是就會自動默念。定力再增強以後,默念也累,於是就改為金剛持誦,只擺口型不出聲,心裡的聲音也輕微。等到金剛持誦也覺得勉強的時候,就改為頭腦的憶念,定力再增強的時候,憶念也不行了,就會入到深定中,沒有任何念頭和念想了。

十八、業障是由意識消除的還是由意根消除的?

業障就是無明的障礙,由無明力造作的惡業所感召的對自心的障礙,障礙自心不得善報,不得善果,也不得善業,善法不成,更障礙對一切法的智慧認知。無明最初在意根,根本在於意根的無明,意識的無明最初都由意根而來,由於受意根無明的影響和推動,導致意識也受環境的熏染。當意根無明斷除之後,意識就不再受環境熏染,更沒有意根的無明熏染,這樣意識就清淨了。意識的最終清淨就是由於意根清淨的結果,如果意根不清淨,一定會推動和促使意識行不清淨業,染污業種形成以後,就有後世的業障。所以一切業障都是由意根清淨以後消除的,因為意根是始作俑者,解鈴還須系鈴人。

當意根的福德增加了,定力增強了,智慧也增大了,無明消除一部分,心性就會轉變一部分,性障就會消除一部分,對善法、善業、善果、善報、善緣的遮障就去除一部分,學佛當中的遮障已經減輕一部分。意根的無明消除多少,心就清淨多少,業障就減少多少,善業就會增加多少。

斷我見證果和明心見性時,禪定和智慧大增,心性也同時得到根本的轉變,心清淨了,得法眼淨,性障就消除了一部分,這樣三惡道的業就隨之消除了,預示著不用再去三惡道受苦報了,其餘的業在人中受報就行了。眾生每證得一種三昧,就會消除一部分的業障,包括小乘的二果、三果和四果,包括大乘的各個關口,也包括入地,一地二地三地。智慧增長了,思想觀念改變了,心改變了,性障消除了,相應的業就會消除。懺悔也能消除宿世業障,因為內心意根認識到自己的無明愚癡煩惱,決心改正,心改變了,於是相應的業障消除,或者消除一部分。

業,分成定業和不定業,定業不可轉,一定要受報才了;但是不定業可以轉,不一定要受報才了,或者是通過懺悔消除一部分,再受報一部分。即使是定業,特殊情況也可以轉。特殊情況是指眾生的心力強大,智慧強大,禪定力強大,懺悔殷重,心性極大的扭轉了,業也就轉了。如果業全部都不能轉,都必須受報才了,世間就無一人可成佛。因為眾生業太多太重,根本無法受完報完。又如果業不能轉,眾生懺悔就沒有用了,不能消業。

十九、意根與五識和內外五塵的關係

首先來說,五識的生起和動轉是由意根而來,意根若不作意和抉擇,五識則不出現,意根作意和抉擇之後五識和意識同時出現,在意根作意和觸之處了別六塵。因此說五識的出現不是由意識決定的,而是由意根決定的,意識只是五識出生的必要條件之一,二者和合才能共同了別完整的塵境,其出現次第幾乎不分前後,五識的出生和運轉不由意識決定。

既然意根能決定五識的出生,那麼為什麼意根能主宰五識呢?我們知道,五識的出生必然是五根與五塵相觸促成的,而五根與五塵相觸是意根促成的結果。五根與五塵都是色法,不是識,不會主動互相觸,再決定生五識,導致五根與五塵相觸並且生五識的是意根。

意根為什麼能導致五根觸五塵呢?因為意根攀緣了六塵,想要仔細了別六塵。意根不是只攀緣法塵觸法塵,而是攀緣整個塵境,完整的包括五塵的塵境,如果只攀緣法塵,不緣五塵,對於塵境的信息就不完整,就無法作抉擇和選擇,六識就不會出生。比如面前有五顔六色的鮮花,法塵和五塵和合起來是完整的鮮花樣貌,如果意根不緣五塵,就不知道鮮花的色彩,那祂要如何決定觸紅花或者是藍花、紫花?如何選擇花?六識之所以有所選擇地了別塵境,就是因為意根對塵境的抉擇,其中一定少不了五塵境,五塵在六塵中所佔比重是挺大挺重要的,而且還會先顯現出來,容易識別,所以意根不會把六塵分開來緣,然後作抉擇。

比如意根攀緣人相,不會只緣人的法塵相而剔除人的膚色和衣服的色彩相,而恰恰在最初是色彩最突出最吸引人,其次才是細的法塵相,對於其他塵境也是如此,所以意根是緣五塵的。在六塵進入勝義根之前的五塵境,意根當然也是能緣能作抉擇的。比如在車禍發生之前,意根緣對面的車,知道馬上要相撞了,於是緊急抉擇躲避,如果意根只緣車的法塵,不緣車的五塵境,如何能知對面有車並且要相撞?如何能決定避開對面的車?在巨大的爆炸發生之前,意根如果不緣爆炸聲音的五塵境,如何決定立即逃跑?

意根作了任何一個抉擇之後,五識馬上與意識生起去完成意根的指令,說明五識的出生是由意根決定的,是與意識一起聽命於意根的。五識與意識在哪個塵境上了別,了別多長時間,重點了別哪些內容,都由意根指揮作主導。總而言之,意根是作主識,對五根、五塵和五識都能作主作決定,祂們之間是主動與被動的關係,是主導與服從的關係。

二十、意根的思想情緒是由六識表現出來的

現在社會上不少人有抑鬱的心理狀態,連中學生都出現了抑鬱症,這個問題大部分屬於業力問題,少部分屬於個人的因緣問題。抑鬱的主要症狀是內心封閉,與人沒有交流,不善表達內心的想法,心情沉悶不開朗,對於這樣的心理狀態,意識往往是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心情沉悶,這是意根心境不通暢導致的。

因為意根有思想情緒發泄不出去,沒有人理解自己的想法觀念等等,甚至不知道如何找人述說和求助,因此就沒有人能給予疏導。同時又和自己的意識溝通不了,意識不理解,就解決不了問題,意根才出現了抑鬱。很多人根本原因是業力問題,就是意根過去世所經歷的事件,造作的業行所應該得到的果報。

而個人的因緣問題就是,心裡有意願實現不了就會抑鬱,環境不能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就會抑鬱。抑鬱的人有個普遍的特徵,就是想的多,做的少,導致想法不能實現,心理不能得到滿足,想法積壓太多,就形成了負累,抑鬱就出現了。抑鬱也叫作鬱鬱不得志,有種種欲望,卻無法滿足,導致心情低落和壓抑沉悶。

有的人內心裡會出現六神無主、不想活的想法,這也是意根的情緒主導出來的,意識表現的正是意根的心行。六神無主就是六識不知道幹什麼才好,不知如何做,因為意根拿不定主意,猶豫不定,始終不肯作決定下命令,六識就會惶惶然。由六識來表達和反應意根的思想情緒,就是六識的慌亂,沒有主心骨,沒有歸宿感,所以就覺得無聊,不願意活著了。

情緒激動時心跳就加速,這同樣是意根的情緒導致的,比如說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這是意根怒了而起惡的表現。心和膽,五臟六腑都是意根通過大腦神經系統調動的,色身整體都是意根通過大腦神經系統調動的,意根可以控制全身,引導全身活動。而意識生氣意根不生氣的時候,是假生氣,無論怎樣氣,心裡沒反應,行為上沒有反應,或者有行為也是假裝的做做樣子而已,真生氣真怒的時候,就會有行為造作和身心狀態發生改變,這就是意根的情緒了。

二十一、如何如實理解意根的功能作用

為什麼有些人總認為第七識意根什麼也不能呢?因為極多人只能看到表面的意識的功能作用,看不到意根的功能作用,所以就把五陰的一切功能作用都當作是意識的,忽略和抹殺了意根作主識的功能作用,不知道意根是一切法的先導,一切法之所以出現,之所以意識能觸和了別以及處理,完全是意根抉擇的結果,意根是五陰身的家長。

如果一個什麼也不能的廢物當家做主,可想而知,這個家會是什麼樣子。可是世間有極多的大福德大智慧之人,五陰身做了極多的善業和有智慧之業,都是意根主導的結果。即使是畜生,其意根的功能作用也是很殊勝的,六識無法相比。想一想,在一個或大或小的團體裡,下屬成員為什麼會聽長官者的安排和調遣?除了權力,難道沒有別的了嗎?如果長官者無能,一無所是,成員卻唯命是從,那麼這些成員是不是更弱、更無能?

國家總統或者元首不可能如諸位下屬一般,具體事、具體技能樣樣精通,也不可能把下屬的工作都擔當起來,他是站在制高點統管全局的,不可能去做具體工作。你不能說元首沒出來應對具體的群眾,不做具體工作,不精通技術,他就沒有工作。他是長官者,需要總攬全局,統籌安排,和下屬的工作分工不同,各負其責,和合運作,才能管理好整個國家。

一個五陰身也是如此,意根站在制高點,統領全局,祂不可能像意識那樣深入細致的了別具體的塵境,思惟、推理、整理、歸納、統計、分析、推敲,細致又細致,一切都到位。祂的精力不允許這樣做,只有禪定達到一定程度,排除許多不重要的事,精力集中才能旺盛,能量大了,才能代替六識工作,剔除六識。凡夫的意根只能用六識來辦具體事宜,應對具體的塵境,否則六識也沒必要存在了。

意根是恒審思量的識心,工作起來兢兢業業,恒常運轉不斷絕,為什麼還有人說意根什麼也不是,意根沒有什麼作用?認為意識重要而意根不重要的人,是沒認清誰是長官者,誰起決定作用,誰的工作更辛苦。因為長官隱藏太深,他沒見過,所以認為長官不存在,或者認為員工就是長官。長官不懂技術,技術員上報一項技術項目,長官雖然不懂,也考察審核,最後審批通過實驗,實驗的過程以及結果長官還是不懂。意根就是長官,是作決策的,意識就是技術員,是為長官提供技術服務的,所以有意識的服務,不必意根事事親為。

二十二、對法相的取著都由意根作主

七個識對所觸所愛的法都有取著性,但最終都由意根執取,才收為業種,流傳後世。六識的取著最初也是由意根發起和決定,意根對六塵的時候,如果有興趣探查其中的法,就會生出六識了別,六識了別之後,生出受和愛,之後也許會有取著的心行,意根了別了六識了別的六塵相之後,生起了受和愛,之後產生取著的心行,於是六識就貪愛不已。

取法相的識心主要有意識和意根兩個識,五識也有,但作用微小,可以忽略不計。意識對法塵的時候,是意識取法相,之後意根根據意識的了別和愛取,也生出愛取心行,意根取之後,結果出現。在意識沒有了別法相之前,意根也有觸和取,只不過意根對法相不是究竟了知,所以取法相的目的是要六識了別,意識參謀,再最後抉擇。對於五塵相,五識也有取著,但五識沒有決定權,其取心特別微細,智慧不足的時候,極難觀察到五識的心行,也極難分得清五識與意識的區別。五識的心所法一般都是與意識和意根綑在一起,觀察不出來,所以就忽略了。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