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意根修證指歸(上部)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4日

第二章 意根與證果(2)

九、意識證果明心僅僅是個化城

每個人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有意識的控制,心行表現要比意識不清醒沒有意識控制的情況下文明、品行好,有理智、有素養、品耑行正,兩種情況下的表現相差很大。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呢?因為意根與意識的心所心行差別大,意識在六塵境界中了別微細,比較聰明,知道什麼對自己有利,知道在人前應該如何表現,而意根對六塵境界了別不清楚,習氣重,比較固執,不知道如何表現對自己是有利的。這樣的話,一旦通過催眠或者是酒精麻醉,意識不清醒的時候,意識就與意根差不多,無法再表現自己,也無法控制意根了,意根的本性就暴露出來了,表現就與清醒時大相徑庭,各種醜行紛呈。

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就是指意根的心所心行,能被意識的表面心行所掩蓋,掩蓋意根的心行叫作偽裝,意識與意根不一致叫作虛偽。只在意識上用心做文章,作用不大,轉識成智以後的菩薩,意根轉變成平等性智,煩惱已經斷除了,給他催眠和施以酒精麻醉,他的意根依然故我,與清醒時差不多。所以意根才是一個人的根本,代表一個人真正品行和品德,單獨的意識表現,不是真品德。

在清醒時意識可以掩蓋意根的愚癡無智,在中陰身裡意識微弱就沒辦法繼續遮掩和控制意根,意根的無明愚癡煩惱就會毫無遮攔的現行出來,最後因為意根的無明煩惱而投胎,繼續後世的無明煩惱。意識證果明心,在中陰身裡沒辦法繼續保持證果明心的智慧,沒有證果明心的意根就要現行出無明,我見我執煩惱深重,最後以意根的我見我執煩惱去投胎,繼續後世的我見和我執,繼續輪迴生死。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應該力求真正的斷我見和明心,不要停留在意識的解上,這是化城,不是真正的歇息處和依止處。

十、證果時一定是意根證果

為什麼捨利弗在母胎裡時,使得其母論辯智慧大增?是捨利弗意識的智慧,還是意根的智慧?這是意根的智慧,假如意識的作用在母胎裡很強大,每個人生下來,應該都是平等的,都有智慧。有的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不用人教,就會盤腿打坐,這是意根從前世帶來的,天才兒童表現出的智慧,也是意根的智慧。

為什麼有人非要說意根的智慧很低劣?如果意根的智慧在任何時候任何方面都很低劣的話,就沒有天生的大智慧者了。比如諸佛菩薩入胎、住胎、出胎時都不迷於五蘊世間,都有大智慧;還有一些有特長的凡夫眾生,從小就有某種天賦,不用從他處現學,不用人教導,這都是意根帶過來的,是意根的智慧。

同樣的意識心,為什麼捨利弗聽佛說法當下證得四果阿羅漢,而其他人還是凡夫呢?因為捨利弗的意根前世已經很多次證果,只不過此世意識是新的,所以再次聽聞法理,不用從頭再思惟觀行,意識聽聞佛法的當下就證得了無我,延續上一世的果位。而其他人的意根沒有證過果,聽聞佛法時,只是意識明了一些,還需要在定中仔細思惟觀行才能證果,所以他們在沒有禪定不能有效思惟觀行的時候就不能證果,還是凡夫。

十一、意識證果到命終就作廢

在證果時,如果說不用意根證果,來世這個人還有沒有證果的智慧?初果人七返人天之後要證得四果,取證無餘涅槃。證初果之後命終上天,那麼他的意根沒有證果,意識又是新出生的也沒有證果,他到天上,還是初果人嗎?顯然不是了。這個人到天上還要重新再證初果嗎?當然需要再次觀行證果,因為意識意根都沒有證果。

這個天人在天上再次證果以後,命終再生到人間,由於意根沒有證果,意識仍然是新出生的也沒有證果,這個人就還要再重新證初果,然後他還要七返人天,他需要再重新證初果,這樣的話,這個人永遠都要重新取證初果,無法成為二果三果和四果人,一旦在人中或者是天上,證果的因緣不具足,連初果都無法證得,只能做個凡夫,那何時才能成為四果人解脫三界生死?所以證果必須是意識和意根都證果才是。

十二、想象和推理不等於實證

比如說白骨觀,想像出來的白骨,是意識心的思惟分析作用,沒有白骨的定果色出現,沒有三昧的成就,因此是虛幻又虛幻的。自動自覺現前的白骨,是意根與意識同時證見的,有定果色出現了,是三昧境界,雖然也是虛幻,但比想像的要真實多了。

凡是意根親自證得的法,都有一定的真實性,意識推理推論出來的法,沒有真實性可言,因此對身心世界幾乎沒有什麼影響,與從前的心理狀態差不多。修行的過程和結果,都要改變身心世界,從無始劫以來最初遇到佛法,開始信受修行,身心世界就開始轉變了。直到真正斷我見,才是一個明顯的轉變,到三果時轉變更大,以後依次不斷的轉變,直至成佛,三十二相出現,身心世界轉變結束,不再轉變了。

而身心的轉變全部由意根促成,意根證得多少,就轉變多少。在沒有證果沒有斷我見之前的實修三十七道品過程中,身心就開始一點點轉變了。有的人真信佛還沒有真正修行時,身心也有一定程度的轉變,一年一個變化,以至於能影響和帶動身邊有緣人也信佛。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非要等到證得三果的時候,身心才開始轉變。眾生身心的明顯轉變是從斷我見開始的,三果時有初禪定斷除了煩惱,身心轉變得比較大,前後比較明顯。

十三、強行認為自己證果我見重

如來藏是真正的主人,而意根妄認自己是主人。這個假主人把一切法都當作我和我的,把第八識的功能作用當作是我的,把六識的功能作用當作是我的。如果斷我見,這個主人不斷我見,六識這個隨從斷我見有什麼用?主人意根成天我我我的,不讓祂斷我見,卻讓他的參謀、勤務員、助手、下屬、隨從斷我見,這有什麼用?

現在還不開竅的人,真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大腦,是不是哪個地方生鏽了?有沒有什麼辦法,能給大腦擦一擦除鏽劑?意根與意識同時證果明心的理,我反反復復的講,已經很煩,幾乎不願意再講了,可是還有一些人堅持只有意識證果明心就行了,這些人究竟為什麼智慧這樣的低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想不通?什麼業障遮障著自心,非要守著自己的假果位不肯前進一步?因為意識證果很容易,意識證果以慰藉自心,比起意根證果遙遙無期,還是能得到些許安慰。

喜歡一個果位,喜歡他人仰視自己崇拜自己,喜歡互相恭維你是菩薩我是菩薩,咱們大家都是菩薩,這還是一個我,這個我不除,能是斷我見之人嗎?這種我心比世俗人的我可重多了,比世俗人的我多了一個證果開悟的我,就會感覺非同一般,世俗人根本不能與之相比,這個我比世俗中熏染的我慢還要難以戒除。

十四、沒有實證無法把任何一個法當作第八識

佛法講究實證,也要求實證,沒有實證,僅靠口耳相傳和推理意解,早就離大道十萬八千裡了。如果心中確立了一個空,為真實,為實在的法,那麼空就是真實的,就成了法縛,不得解脫。一切法都是空的,那麼空的這個法,是不是空的?如果一切法都是空的這個法不空,那怎麼能說一切法都是空的?

很多人都沒有真正的斷我見,五陰沒有空,然後去猜測想像法空,把一切法都看成第八識,看到六七地菩薩的時候,才能真做到了把一切法都看作第八識。但是六七地菩薩,包括八九地菩薩,也不能把全部的所有法都看作第八識,因為還有那麼多的法沒有證得,沒有證得的法,根本不能如實的看作第八識。即使是最粗淺的五陰身也沒有證出來是第八識出生的,沒有真正觀行到這點,就不能真正如實的把五陰身看作第八識,否則早就斷我執,入初地了。

很多人因為沒有實證過什麼法,於是就假想一個修行方法,假設一個修行路線,那個路線圖畫得模糊不清,自己都看不明白。現在的佛法流傳就是這樣,根本不涉及一步步的實際修行,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手段。

十五、意根需要足夠的證據深深的思量才能斷我見

認為五陰是我的邪見,屬於愚癡心所法,意根先天性的就有愚癡無明,認五陰身為我,意識隨之也有愚癡邪見。通過修行能破除兩個識的愚癡無明,從而斷我見證果,之後愚癡的心所法就改變了一分。

那是不是我們只要告訴意根,身體是假的不真實的,覺受也不是真實的不是我,只要想辦法讓意根相信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不是真的,就能斷我見了嗎?意根的無明重,因此意識告訴祂什麼祂不一定就能相信什麼,祂需要足夠的證據資料,然後根據這些數據資料,進行自己的審定和思量,自己親自要作以判斷。祂愚癡嚴重的時候,即使證據確鑿,事實充分,也不能很快確認,不願意承認五陰無我這個事實。需要長期熏陶,一點點轉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久積的堅冰非幾日的陽光所能融化的。

有人問說斷我見之後,是不是就能慢慢的斷掉自己的覺知,不會感覺到冷熱、痛癢等等?不是這樣,斷我見只是斷除不正確的知見,不能滅掉知覺。滅掉知覺需要極深的四禪定,不斷我見也能做到。在四禪定裡,破除了色陰區宇和受陰區宇,才能空掉色身的覺受。否則阿羅漢也會有色身上的各種感受,只是不執著,感覺就不那麼痛苦,最起碼意識心的受不是那麼苦惱,身識的受與凡夫是差不多的。

十六、無夢無想時主人公在哪裡

這是禪宗第三關公案,無夢時,就沒有六識,只有意根和第八識。無想時,也沒有六識,只有意根和第八識在一起運作著,意識卻無覺無知,也沒有意識,即使有意識,意識沒有甚深智慧也不知意根和第八識究竟是如何一起運作的。

那麼證悟以後,要過禪宗第三關的生死牢關,得到解脫,有能力出離三界,意識就要有大智慧,能現前如實的觀察意根與第八識的和合運作,從而破生死牢關。那就要在證悟修出初禪定以後,過陽炎觀以後參究第三關的公案。在參究這個公案時,意識還是要與意根一起共同參究,那當然第八識也要參與進去,否則六七識都會滅去,不能運行。

那麼為什麼參究出第八識在無夢無想時與意根的運作實相,就能破牢關,得解脫呢?如果修到禪宗第三關時,還不能證得意根,能很粗略的觀察一點意根的運作情況,那就無法參究第三關公案,也就無法破牢關,不能出離生死輪迴,不得解脫。這時意根的證自證分必然會更強大。意根有自知之明時,必然會破除執著,不僅不執五陰身和六識,也不執自己,也不執第八識,如果執第八識,也不能出離三界,得解脫。

意根證得的法越多越深,解脫的功德越大,如果連最微細的法都證得了實相,那就能斷除一切微細法執,得大解脫究竟解脫,成就佛道,從此不用再修行了。所以我們修行究竟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心裡一定要清楚,不可糊塗。

小乘沒有證得第八識,當然不會執著第八識,就不用過禪宗第三關,一關也不用過,只要完全證得五陰無我,就能斷除我執,得解脫,出三界。有的人非要說凡夫眾生的意根都是執著第八識為我,這誤會有多嚴重。凡夫意根如果知道有第八識,那就不是凡夫了;如果不知道第八識,如何執第八識?佛倒是希望所有凡夫眾生都能執著第八識,那樣就不會執著五陰身,就沒有分段生死了。

十七、證悟是六七識的自證分功能

證悟是意識和意根都發現了真理和事實,真理是相分,發現就是見分,發現真理就是自證分,不是證自證分。能否證悟,也在於意根本身的智慧認知能力,也在於意根無始劫以來邪見深重與否,不僅僅在於意識收集證據資料和分析思考的能力。意根的貪習現行出來,必須通過六識來體現,意識有時有覺悟會抗拒,但不一定能抗拒得了,意識有時沒有覺悟不抗拒。

十八、如何用功才能證悟

八個識都有執身的作用,只是各識的作用不同,缺少一個識幾個識,色身的狀態就不同了。比如說沒有五識的執身作用,人就坐不住站不住了,意識也不執身就會睡著了,色身東倒西歪。

很多人都說自己悟,其實在所悟的那個法上,也仍然是八個識的和合運作,分不清各自的功能作用,如何說悟到了第八識呢?把所有識的功能作用都當作是第八識的,就是張冠李戴。這樣的悟很簡單,知道有如來藏的人都可以悟,並不難。即使能分清八個識的各自作用,如果定力不足,依靠邏輯推理的方式,推論出第八識的作用,仍然不是證悟,只是解,沒有功德受用,不能斷我見,不能得解脫。

很多事情,輕易讓一個人知道,對此人就沒有觸動,不起什麼作用,改變不了什麼。只有讓他自己一步步去探索,尋找事實真相,他才會真的相信這件事,自己才有所觸動。人都相信自己,不相信外來強加於人的思想觀念。意根也是如此,不輕易相信意識的思想觀念,只相信自己親眼所見,所以就不得不讓意根去根據意識提供的信息,自己去參究去考量,自己考量出的結果,才能真正相信,從而斷疑。

在參究的過程中,意識用心多,意根用心就少,意識用心少,意根用心就多。讓意根多用心才能證,但是這就需要很深一些的禪定,否則意根沒法用心,只有意識的用心了。意識的作用好一些的無非是推理和邏輯思維,但也代替不了意根本身的思量考究。要學會用意根,才能生起真正的智慧,起決定作用的智慧。當自己禪定不夠好的時候,不要去思惟根本之法,不要去參禪,免得解而不證。

十九、如何斷疑結

內心有不能抉了的法存在,不能確定五陰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是不是生滅無常的,到底是不是能夠依賴的不滅的我,是不是能到未來世去。對此疑惑不清,就會猶豫不決,由於不能抉擇,於是就會繼續對五陰有所依賴,有所信任,依五陰而造作的三惡道業就不能消除,就會隨業而流轉於三惡道。這個疑見就是煩惱結縛,如果不斷除,必有煩惱或業苦不滅。

如何斷疑見煩惱呢?有人說我一想五陰確實是沒有我的,心裡就不再疑惑了,就確認了五陰無我,斷了疑結。那麼意識稍微思惟思惟五陰苦空無常無我,能不能斷除內心深處的疑惑?恐怕不行。無始劫以前,我們對世俗法的無數事都沒有疑惑,甚至有的人一輩子對自己做的事不懷疑,認為自己很對,很有智慧,可是到死之前他可能都沒有做對一件像樣的事,他活著時確實也很自信,由於他缺少智慧,不知道自己是無智慧的,不知道自己的自信是不可靠的,不是真正的自信,信的沒有道理。所以有一些人很自信自己確實認可五陰無我斷我見了,可是這個確信確認是盲目的,臨終時事實擺在面前,只有隨業漂流的份兒,絲毫做不了主。

怎樣才能斷除疑結呢?必須修定,在禪定中細心觀行思惟,或者按照佛講的四念處的觀行方法,真真實實的用功,不能投機取巧。踏踏實實修行八正道七覺分,發起禪定,才能證得空三昧。

二十、意根的疑結

斷我見時,斷除三縛結中的疑結,不可以只斷意識的疑,而不斷意根的疑。如果意根帶著對於我見的疑到中陰身,就不免三惡道,被疑結所綁縛,解脫不了三惡道。只有把意根的疑解除了,無明才破,把意根所有的疑都解除了,無明斷盡,就會成佛了。沒有一尊佛的意根帶著疑問結縛去成佛的,也沒有一位菩薩的意根帶著疑結去成為破除無始無明的大乘菩薩的,更沒有一位解脫道聖人的意根帶著疑結去解脫三界生死苦的。

二十一、推理猜測於修行無益

學佛修行真正證得不是那麼容易的,解可以隨意解。在關鍵問題上討論,也許能討論出來一個正確的結果,但這樣的討論就是推理,推理的結果就是解,再正確也不是證,不能證得的法對個人修行並無益處。祖師常常說:即使能講出三藏十二部經,若不開悟,也是魔說。如今世間人學佛大多是用意識的思惟分析推理推測,真修真參真究的,下苦功夫的人很少很少,即使能猜出八地菩薩的境界,猜出佛地的境界,都沒有什麼用,與解脫生死毫不相干;講法講得天花亂墜,也沒有用,與解脫生死也毫不相干;一輩子寫出一萬本書,與解脫生死仍然毫不相干。

修行的結果是要破除一切相,在這些相上轉沒有什麼用,仍然是束縛。以有所得心、有所求心來學佛,學來的也是有為法,有為法都是生死業。學佛如果不是為了無我,不是為了解脫煩惱,不是為了消除無明,這明擺著是為了世俗的我以及我的……。這樣根本不能獲得解脫的智慧,不能脫離生死,這是另一種迷惑顛倒。學法只要結果只要答案,不要中間修行過程的,都是有所求心有所得心,也就是生死心,這樣學佛也是生死業。

如今人學佛即使能悟多少次,但就是不能斷我見,為什麼?因為不踏踏實實的修定和觀行,不去真正用功參究求證,那就不可能證得真理,就不能斷我見,結果是可以用任何形式搞到手的,但實際修學過程卻是用什麼手段都不能得到的。在修行這個問題上,精明人不願意辛苦用功,真正用功的人卻如傻子一樣孜孜以求,只管耕耘不問收獲,可是越精明的人卻越傻。修行是傻子做的事,不是精明人所為。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