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细则
第三章 有关杀戒的问题
一、 选择安乐死自杀是否有罪?
每个人的生命属于个人所有,个人有权力对生命加以取舍,但却是属于不负责任的行为。第一,因为一个个体生命牵扯着许多因因果果,对其他生命是有诸多的影响力,连带着也会改变相关人的命运,比如说父母和孩子,以及其他家亲眷属;第二,生命的存在是有许多意义的,也有许多机会改变命运,放弃了生命就等于放弃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放弃了消除业报的机会,业报来了,受之即无,今世不受不等于业报消失,后世还要去受,不如一世受尽。那么劝人安乐死和协助安乐死的人相应的也有不好的因果责任,劝人死、帮助人死犯不可悔罪。
但是有的自杀行为也许是一种业报,也许是自杀者这一世业报结束,寿命已尽,前世的业因决定了不得不采取自杀的行为。但即使是寿命已尽,也只能自己决定死亡,不应该劝死和助死,如果劝死和助死就犯不可悔罪,后世要有恶报。从前有个皇帝福薄,在位期间战争不断,民不聊生,最后这个皇帝无奈自杀而死,他并不想死,因为实在是无福了,不得不死。有些人自杀是被环境所逼,这也是因果,是果报,不得不酬偿前世的罪业。
请人杀自己,属于自杀行为,不是他杀。两军对垒时,被俘获的俘虏为了不受痛苦,不出卖情报,找自己的同伙杀掉自己,这都属于无奈之举,不属于自私行为。接受杀人请求的人,也是迫不得已,为了成全对方,没有个人的杀人动机,也没有劝人死,所以没有杀人罪。但也涉及到了因果,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也许有轻微恶果,也许有善果。
安乐死如果是为了帮助病人解脱痛苦,也符合病人自己的意愿,是否也属于以上这个情况呢?助人安乐死与帮助入狱的人免受刑罚自杀,二者之间还有一些区别,后者是无奈,不能回避,不是主动,前者可以回避,可以避免却没有避免,就等于助死了,有恶报。两种情况发心不同,目的不同,果报就不同。
有的人为什么想要安乐死呢?因为自己死不了,无论病得多重,都不能自然死亡,只能请求别人采取措施让自己死亡。既然不能自然死亡,那就是此生该受的业报没有了尽,既然没有了尽,就应该继续受报,直到了尽。业报若不了尽而亡,后世还会继续受,而后世往往是在三恶道里受报,那个苦痛远远大于在人中所受的苦。所以在人中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遇到什么磨难,无论病得有多严重,无论有多么痛苦,都要去顽强地承受和破解,不要选择死亡,业报不能逃避,直到一生的业缘尽,一生的报尽。
业报如何能尽快了尽呢?那就是多受,受的越重,了尽的越快。这是笨方法,但也是不得已的。再快一点的方法是每天都诚心地忏悔业障,忏悔往昔所做的恶业,忏悔之后,一是心清净了,有些业就消了,二是有冤亲债主,他就能原谅你一些过错,放过你一马。
二、因为没有求生意志而病死了是否算自杀?
构成自杀的要件一是要有求死的心,二是要有具体自杀行为,这个行为也许是自己采取的,也许是让别人代替的,也许是不作为、不自救,也不让他人救治导致的。
没有求生意志的人,并没有采取自杀手段,也不是故意想死,只是心灰意冷了,导致生命快速结束了而已,没有自杀的举动和行为,因此不属于自杀,更没有罪。不想活,对生没有希望,死得就快,但不属于自杀。
假如一个人生了重病,不愿忍受病苦,一心求死,最后病死了,这算不算自杀呢? 这个人如果放弃了治疗,不给自己继续活着的机会,就属于自杀;如果故意绝食,就属于自杀。如果病人在病死前可以按呼叫器,让医生来抢救,但最终没有选择按玲叫医生,就病死了,算不算自杀呢?这种故意不自救的行为,不给自己活着的机会,导致自己死亡,是属于自杀。但不犯罪。无论是杀人还是自杀,不仅要有主观意愿,还要有方便方法,杀人需六缘具足,才构成杀人罪。不自救和见死不救是一个道理,见死不救不犯法,只是违背世俗的道德观念,不自救更不犯法。
佛世时比丘们证得初果到四果以后,由于对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希冀,对五蕴世间没有任何意趣,就采取自杀行动,或者是找人帮助自己死亡,这些都是属于自杀行为,但都没有罪。因为自己的生命归宿由自己作主,只要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就不犯罪。但菩萨们绝对没有自杀的,因为菩萨心中有更高的追求,心中有佛教有众生,有大愿力,所以非常珍惜生命和时间。
三、被迫堕胎的罪过算谁的?
以前计划生育时代,女性怀二胎三胎时,怕超生被罚而被迫堕胎,这个堕胎罪过算谁的呢?被权力机构逼迫,被外在因缘逼迫而不得已堕胎,不是自己情愿的,堕胎者无罪。制定政策者,各级执行者,具体实施堕胎术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罪过。所以担任高阶官职的人,权力大的,责任也大,一个政策制定得合不合适,涉及到千万人亿万人的利益,包括生命,因果特别重大。
那些实施堕胎手术的医生护士们都有恶业,与众生结了恶缘,担负了因果责任。即使不涉及堕胎等杀生问题,只要救了一个人,就与这个人的冤亲债主结了恶缘,就会替病人背负业障。所以医院的医生比普通人相对短寿,世人眼里的治病救人的美德,实际上并不美。还有律师、法官等职业,都是背负业障的职业,都要担负别人的因果。
菩萨一般都不选择担任官职,能做国王宰相而不做,管理一个国家,需要设置监狱等等拘人机构,需要应对犯罪人员,需要应付战争,因此就涉及到重大的生命问题,弄不好就是重大恶业。还有一些税收等等民生方面的政策问题,法律规章制度方面的问题等等,弄不好都是重大的恶业。
教师职业里,也有传授贪嗔痴烦恼的,社会各精英大多都传授了一些贪嗔痴烦恼,因为本身都没有断除烦恼,身口意行都与贪嗔痴相应。还有游戏行业,电影、电视、短剧等行业,都传播贪嗔痴烦恼和造恶业的方法。就连提倡断贪嗔痴烦恼的佛教里面,也有不少人给众生传播贪嗔痴烦恼,其中在家人传播的最多,毕竟与世俗生活太贴近了,贪嗔痴很难降伏,时时现起,烦恼就会不知不觉的传递出来,熏染众生。有的人并不是不知不觉传播烦恼,而是知而故犯,故意让众生熏染烦恼,自己从中得利益。
四、随顺烦恼非圣贤所为
用咒语和起尸鬼杀人,这样杀人之法是很隐秘的,别人不知道你有了杀人动机,不知道你杀了人,不知道你杀人不见血。这样的烦恼如果随顺就是恶人,造作出来就是杀人罪业,这样随顺烦恼不仅是缺德之人,而且是缺大德之人,不可能是大德,是菩萨,菩萨的队伍里不会出现这样的恶人和犯罪之人。
有些人虽然不杀人,也不愿意看到别人杀人,但是却杀畜生,这也是杀业。比如嘴馋想吃肉了,而且是想吃新鲜的肉,自己不去动手杀,就暗示别人替自己杀,嘴里念叨想吃肉,别人就会想办法弄来活物,宰杀做好后才让他吃,这样他的手是干干净净的,没有沾上鲜血,可是嘴却不干净了,心更是不干净了。这样的烦恼能随顺吗?随顺了就属于杀生,犯不可悔罪,唆使别人杀,罪更重,这样一个罪人不可能是圣贤菩萨。
有的人找借口说:我们菩萨都知道畜生是如来藏变现出来的,吃肉这件事也是如来藏现起的,因此都是幻化的假的,你清清楚楚的知道就好了,这样吃等于没吃,杀等于没杀。他的意思就是说,知道一切法都是如来藏现起的,做什么事都行,什么事都不做也行。那么请问:修学如来藏大乘法是干什么用的?是用来遮掩恶业遮掩自己的贪嗔痴烦恼的吗?如来藏是造恶业的道具吗?如来藏法学的越多时间越长,造恶业越肆无忌惮吗?学佛法到最后就是达到这样的境界吗?
有些人天天谈如来藏,却天天造恶业,天天烦恼无限,没有底线。凡夫都不这样,不学佛不学如来藏,安安心心地当个好凡夫,当个谦谦君子的上品凡夫不好吗?我遇见不少人被灌输了邪念,他们说:你别看这些表面现象,这都是事相上的事,你要看我们的法,我们的法可都是最好最尊贵的大乘如来藏法,稀有难得。我就奇怪了,学了这样稀有难得的大乘如来藏法,却不能解决一些事相上的事,而且越学事相越乱越污秽,与道背道而驰,那么这些法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给自己背书装门面的,还是用来消除无明得解脱的?
说到解脱,有些人又有话说了,他们说;我们大乘菩萨都不解脱,阿罗汉才去解脱。菩萨都不解脱。这里含藏着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菩萨们都被五蕴世间法所束缚着,都被烦恼所束缚着,都被无明所束缚着,命终因为这些束缚,就被束缚在三恶道里,束缚在六道轮回里,与凡夫无异,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样的菩萨与凡夫无异,不做也罢。
五、心有杀念没有行动是否犯戒?
这在小乘法上不算犯戒,没有行动,事件未成,没有杀人,不犯杀戒。而在大乘上则属犯戒,因为心是万事主,也是万恶主,有心念才会出现后续的身行和口行,心起杀念,才会有杀业,所以有杀念,在大乘戒律上就算犯戒了,不管实际杀没杀。念头起决定作用,念头代表了心的善恶,起念就有业,果报随心而现,生死随心而有。因为念头一起,行动还没有跟上时,如来藏就作记录了,将来如来藏根据这个记录实现善恶业的果报。如果行动再跟上,恶业更加夯实,果报更坚固。真修行人都不随便起念头,起也是起清净念,起利益众生的念。
众生之所以犯杀生戒,根本原因在于嗔心和争胜心,只要降伏了嗔的烦恼心,就不会犯杀戒了。远离容易生起嗔心之人和事,远离竞争争胜的环境,不与人争,不与事争,降伏我心,基本上就不会犯杀戒了。
嗔恚心熏染很严重的是各种娱乐和游戏活动,在其中模拟各种战争、武斗,都涉及到打打杀杀,血腥暴力。沉浸在这样游戏中的人,严重污染了自心,侵袭这些染污当中,不知不觉地就会接受血腥和暴力,认为打打杀杀很正常,将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逆缘,很容易生起争斗心,甚至会实施暴力。
戒经中佛说,即使是假想的杀,没有真人真事,也是犯戒,因为动了心念,起了心行,恶业种子就存下了,缘熟就有恶报。心念决定一切,去除一切恶念不善念,具足善念,才不会犯戒造恶业,不会有三恶道的恶报,不会有人中的恶报,渐渐才能证果,脱离六道生死轮回。
六、堕胎罪
问:如果女子怀孕,决定堕胎,胎儿死了,女子犯什么罪?男子是否犯罪?如果是男子决定堕胎,女子同意,胎儿死了,二人各自犯什么罪?如果女子不同意堕胎,而是被逼迫堕胎,二人各犯什么罪?如果女子决定堕胎,男子知而不参与,是否有罪?如果男子不知,是否有罪?
答:女子自己决定堕胎的,胎儿死了,就犯杀罪。男子如果是知情的,并且同意没有阻拦,也同犯杀罪;如果没有同意,阻拦没有成功,则不犯罪。
如果是男子决定堕胎,女子同意,胎儿死了,二人都犯杀罪;如果女子不同意堕胎,被逼迫堕胎,不犯罪,男子自己犯杀罪。
如果女子决定堕胎,男子知而不参与,不发表意见,也仍然有罪,应该阻止没有阻止,不作为,犯可悔杀罪;如果男子不知此事,则不犯罪。
七、杀业的果报
一个国家被侵略者袭击,烧杀戮掠无恶不造,众人都痛恨侵略者残忍狠毒,可是自己当初时也曾是残忍毒辣者,只是忘记了当初,只看今朝,不知是因缘果报。那些刨鱼肚者,如今被破肠开肚,怨怒不已,当初自己不是也很残忍,没有顾及鱼的痛苦?即使是今日,为了享受口福,这样的恶行也没有停止过。很多学佛人自己虽然不吃肉了,可是家里人要吃,不得不去买鱼买肉,买回生鲜的活物,然后再宰杀,开肠破肚,恶业还是在继续造,虽然学佛修行,恶行和恶报却从来没有暂停过。
我母亲有个佛友,念佛二三十年,最后生病躺在床上,小时候捅过蚂蚁窝,这时候那些被杀死过的蚂蚁还没有投生,以阴身爬满她的身体,侵占了她的身体,让她身心都不能自主。几十年吃素,这时候却吃荤腥了,也不信佛不念佛了,所在地寺院给她超拔超度,她大发脾气,不让超度,最后死了,肯定是去三恶道受苦去了。我母亲那批学佛人念佛人数量很多,晚年很多人都有病,被业障卡着都不能继续修行,结果也都逃不出三恶道。
大家不要觉得自己现在还年轻,身体还很健康,好像没有什么障碍,可是真正的大业障到来之时,根本是毫无招架之力的,瞬间倒下,不能自主,甚至都不能信佛,别说学佛了,临终会被冤亲债主领着去了三恶道,亲人佛友都毫无办法。所以趁着身体健康时,赶快忏悔恶业,今世前世的所有恶业都要忏悔,前世的虽然不记得了,就当所有恶业都造过了。忏悔之后,会减轻一些业障,临终不至于被恶业阻碍,连佛和三宝都不信了。杀业多了,定期忏悔,开春以后,找机会放生,能弥补一些罪过,消除一些罪业。
若论恶业的严重性,杀多少众生都没有诽谤三宝的罪业大,诽谤三宝、轻慢三宝的罪业大得无量无边,杀生受报之后还能遇到三宝救度,诽谤轻慢三宝之人,却长劫没有这个机会。有些人造完恶业之后,还沾沾自喜,这是多么的愚痴。
八、违犯戒律得恶报是佛规定的还是因果法则决定的?
这个问题,需要明白世尊制定戒律的出发点和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戒律,如果不制定这些戒律,没有犯戒行为是否就没有因果没有罪报了?比如杀人业属于犯戒行为,如果杀人不犯戒,是否还会下地狱受报呢?很显然,因果法则,不因为有无戒律而自然就存在着,即使杀人不属于犯戒行为,也仍然要下地狱受恶报。受恶报甚至是善报不是佛规定和咒愿的,是如来藏的因果法则决定的。
而佛陀之所以制定这些戒律,就是让众生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做什么事会得什么果报,以此规范众生心行,少造或不造恶业,以免受恶报,制戒让众生遵守,是为了避免受恶报。即使没有戒律的约束,众生每个心行的当下,都有如来藏在记录着,在收集着业种,在业种成熟之际,业缘就会出现,恶报随之就会现前。所以,大家考虑是受戒有约束好,还是不受戒无约束好?众生都是恶多善少,如果没有约束,随心而为,必随恶习造作恶业,恶报就不可避免,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三恶道的常客了。
观察每个人的身口意行就会发现,三恶道习性非常多,非常明显,而自己却不觉知,还常常自以为是。有些人因为没有修行的良好习惯,见到我与他自己的行为完全相反,就会不自觉地指导我的修为和做事,却不知正是他自己颠倒,也希望我再颠倒过来,与他一样。这样的人,如果跟佛混熟了,同样也会对佛指手画脚,指导佛陀的修为。
如果没有佛出世,也就没有戒律,但业报依然存在,凡夫只会落入造业受报的无尽循环中,不知道如何脱离。所以说戒律太重要了,如果不持戒,修行不可能有多大进步。
九、佛为什么制定不杀戒?
佛制戒一方面是为了揭示因果,让弟子们遵循因果,不受因果惩罚,防止弟子堕三恶道,或者是在六道生死中轮回不息。根本目的是保护弟子不受伤害,也不去伤害众生,在修行路上没有障缘,不至于中断在三恶道中,而唐捐其功。佛制戒的另一方面原因是为了养护弟子的慈心,爱护众生,保护众生的生命。慈心本是佛心菩萨心,众生有慈心,就会靠近诸佛菩萨,将来就会成为诸佛菩萨中的一尊。佛如果不制戒,弟子们就没有行为规范,心无处安放,就会无所适从,禅定和智慧都无法生起,不能得解脱,不能寂静涅槃。
十、为什么杀微生物不在戒律的范围之内?
微生物也属于畜生范畴之内,畜生的品类极多,非常繁杂,其范围包括大到龙、大棚金翅鸟、大象那么大,小到蚂蚁、细菌微生物这么小。微生物无处不在,空气中、物体上都是,人只要有一口气能呼吸,就把微生物吸进鼻腔肺部杀死了。饮食里到处都是微生物,现代饮食几乎都离不开微生物,靠微生物发酵,所有发酵食品都是靠微生物制造出来的,蓬松宣软的面食、各种糕点、酒水饮料等等,数不胜数,都是靠微生物制作出来的,食之就杀生了。
微生物因为极其渺小,肉眼看不见,感知不到,也躲避不开,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色身和生活环境共存,所以众生无可奈何,无法不接触,无法不杀之灭之,否则众生就无法正常生存。所以佛制戒不包括杀微生物,如果包括杀微生物,那么就没有众生不犯杀戒的。
过去比丘出门喝小河水,或者说水坑里的死水,里面不仅有细菌,还有小虫子之类的,就用滤水囊过滤,然后再喝,过滤后的水还是有极多的微生物,只要肉眼看不见,喝了就不算犯戒,肉眼可见的,不可喝,喝了就算犯戒。佛制戒忽略太微细避免不了的杀生,这也是众生逃不脱的业障。
杀微生物虽然不属于犯戒,但是还是有因果关系,互相之间结下了恶缘。又因微生物太微小微不足道,五蕴功能太低劣,是所有众生当中最劣弱卑微的,不是道器,如果其生存与人类或者是与修道人相冲突,只能保全人类和修道人,舍弃微生物,或者是利用微生物为人类服务。微生物众生以此集下的福报和结的缘分,慢慢就会脱离菌群,托生为五蕴功能更强一些的畜生当中,最后再得人身,这对微生物来说也是不断进化的一种渠道。
十一、人类派鸡鸭去灭蝗虫算杀生吗?
唆使他人造作杀业,比自身造作杀业罪业还要重。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自己杀生,是你自己一个人造作恶业,与众生结恶缘。而教唆他人去代替自己杀生,他人造作的杀业,同样有自己的一份,自己的杀心仍在,又让他人结恶缘,造作恶业,污染他人,这是双重恶业。让鸡鸭代替人类杀蝗虫,蝗虫是因为人类而死的,属于人类杀的,鸡鸭只不过是人类杀蝗虫的工具罢了。同时鸡鸭又与蝗虫结恶缘,来世还要受恶报,这是人类造成的。所以派鸡鸭灭蝗虫,比自己灭蝗虫,恶业还要大。
但是遇到这样大的蝗虫灾难应不应该去灭蝗虫呢?如果蝗虫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当然需要灭,因为毕竟人类的生命比蝗虫不知贵重多少倍,二者相比较还是应该首先保障人类的生存。人是道器,能做极多的善业,对三恶道众生都有益处,只要人活着,其它事情都好办。只不过后世有一些恶报而已,比现在被蝗虫夺命,或者被灾难困住要好得多。
每个众生无始劫以来造作的杀业太多太多,大大小小数不清,所以每个众生的业障都深重,恶缘都很多,哪管你再好,也有要杀你的,也有打骂你的,也有侮辱陷害你的,也有毁谤你的,也有看不上你的,说你不好的敌对者很多。
遇到逆缘和灾难,不得不去造作杀业,这本身就是无福的表现,也是业障,是恶业的果报。如果没有业障,就不会遇到必须造作杀业才能解决自己生存的问题。诸佛菩萨恶业种子都消灭了,就不会感召到这样的逆缘,不会迫不得已去造作杀业。即使遇到恶缘,也会化险为夷,遇难成祥,也会用自己的无量功德去弥补和救度敌对者。
十二、卖猪肉的业果报
问:我为一家卖黑猪肉的公司做营销,您说我有污染人心业和诱导业,这两种罪业算重业还是轻业,会下地狱吗?
答:如果是为了多卖猪肉,搞一些营销广告策划活动,搞宣传能污染蒙蔽众生心,诱导众生多吃肉,这是辅助杀,罪业也不算轻,但不至于下地狱。卖猪肉本身就是杀业,营销为杀业提供方便,属于协助杀、间接杀,与公司老板同样有罪。加上卖黑猪肉,属于欺骗顾客,以次充好,蒙混过关,属于妄语,协助妄语,与公司老板是同样有罪,如果是被逼迫被骗不得不卖黑猪肉,则无罪。
这种恶业不是直接杀生,也不是杀人,不会下地狱,但协助公司老板造作了很多杀业,这个恶业也不算轻,结了很多恶缘,后世果报相当不好,自然会去三恶道受报,尤其是畜生道是必去的,生在畜生道以后,是要偿还猪的命债的。下地狱的恶业应是带有严重嗔恨心造作的,主要是以杀戮报复为目的的业行,心性是大嗔极嗔的,而仅以赚钱为目的营销行为是贪心,不带有嗔怒心,因此造作的不是地狱业。猪死的越多,这个人杀业就越重,未来世果报一是多病,二是也被他人杀,将来业缘成熟时,也会被猪杀。
世间有不少营销行为属于染污业,能让自他染污贪嗔痴烦恼,增加众生的贪欲。利用虚假不实的广告,诱导众生不合理消费和高消费,从中获利,增加众生的贪欲,这个罪业不算小。如果因此自己和公司多赚钱了,这并非是福业而是消福的业,如果营销的非常好,以至于猪肉销售的非常旺,死的猪越来越多,这个搞营销的人,应该是什么罪业?是从属恶业,助人行恶果报也恶。世间不少行业都属于恶业,比如高利贷行业也是恶业,他人金钱利益受损失,自己则损失相应的福,缘熟自会千倍的偿还所得。
十三、梦中杀人与醒时杀人的区别
梦里与梦外的区别是,梦里没有外相分,什么也没有改变,而梦外有外相分的改变,有利益他人和损害他人的实事发生。所以梦里造业,没有实质和具体的果报,梦外造业就有实质和具体的果报。除此,梦里梦外都一样,都是虚幻不实的。
梦中虽然布施了一千元钱,可是并没有实质的钱被布施出去,也没有实质的人得到这笔钱,所以实际上并没有真实的布施行为,只是有一种布施的心行存在,有一种慷慨为人的心行存在,有一种不吝啬的心行存在,那就是意根的心行。梦中意根的心行善,说明这个人心性是真善,善心生福,会有福报和善报,心有多善,福就有多大,果报就有多大。梦中布施,说明意根心性善,性善就有善报,死后就会去善道,到与意根心性相应之处出生和生活。善有善福,这就是心性的善报。意根心性恶,会损福报,到与意根心性相应的恶处受报,这就是善恶果报。
如果是梦外布施了一千元钱,就有实质的钱被布施出去,有实质的人得到这笔钱,加上有布施的行为,三者具足,果报就会具足受。将来至少会有百千万倍的钱财回馈,也会生出相应的福德,有善报和福报。如果意根由于心性的善恶,指使六识造作了善恶业行,除了心性的果报之外,还有业行的业报,业报是非常具体的果报,锱铢必较,一定要酬尝业果的。
梦中杀人与醒时杀人的区别也是同理,梦中没有实质的人被杀,没有实质的杀人行为,但有杀人的心行,其果报以心行为主,因其心性恶不善,就会损其福德,后世就会投生到与心性相应的恶处,受恶不善的果报。而清醒时杀人,有实质之事,人真的被杀了,实质的外相分没有了,因此就要酬尝杀人的业果,将来会有恶心嗔恨心性的果报,以及偿还命债的果报。比如说受戒之后犯戒了,有的犯戒行为,不仅有心性上的罪,还有业行上的戒罪,二者合一起受报。而没有受戒的人,造作了恶业不善业,虽然没有戒罪,但有心性恶之罪,仍然有恶果报。做恶事,受戒与不受戒都有恶报,受戒对自心有一定的约束力,对于修行更有利。
意根代表一个众生的根本心性,意识可以粉饰和伪装,意根不行,装不了,不会弄虚作假,能绝对真实的表现自己的心性。在梦中意根是绝对的作主,意识的作用非常弱、极其弱,几乎起不了调控意根的作用,所以梦里不能造假不能伪装,体现的都是意根的心性,最真实。
十四、游戏里的打杀行为是染污的意业
弟子如舍说:以前觉得游戏里打杀都是假的,不算是杀业。但深入学佛后,感觉只要起了嗔恨和杀心,就与佛的教诲相悖,是不清净不如法的。读了五戒相经以后,知道了原来杀了想象中的虫都犯戒。修行人应时刻警觉内心在世间法里的一切贪欲和恶念,尽力远离才有可能做到降伏,直至修断,从学戒到持戒真的很重要。
如舍说得对,在游戏里假打假杀,也是嗔心的一种,也是在放纵和熏习嗔恚,同样是染污是恶业。事情不管有没有,不管是真有还是假有,心动动念就是意业,就是烦恼染污,就是犯戒,就像地藏菩萨说的众生起心动念都是罪。开发游戏博弈者只想利用人的心理去赚钱,不考虑是否放纵和熏染了人类的贪嗔痴烦恼。玩游戏的人也考虑不了这个层面,只管放纵自己,从中获取快乐。不仅是世俗界利用众生的贪欲谋己私利,佛教里别有用心的人,同样也谋私利,利用众生的贪欲心理,知道众生想要什么,喜欢什么,那就给什么。众生尝到甜头了以后,就会死命护持,做尽非法事,不自觉知。
大家都把五戒当作戒律,其实这都是世俗法,是良善君子所为,是修养,是人品,是德行,每个人都应该做得很好的。来世还想投生为人的,甚至想生生世世投生为人的,就要时时处处捡点自己的身口意行为,不能胡乱造作。能得人身是有条件的,自己是否能满足这些条件,是否有恶业阻碍得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