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细则
第四章 有关盗戒的问题
第一节 世间法里的盗罪
一、什么样的行为属于盗?
盗就是不与而取,不经过物主同意,偷偷拿取了对方的所有物,或者是明着拿取据为己有;或者是设计将物蒙骗到手;或者是言行逼迫,使物主不得不给与。偷是盗中行为比较轻微的,重的是夺取、抢、劫,其中明夺明抢比暗夺暗抢更猖狂霸道,罪业更重。总之,不经过物主同意,使用一定的手段、方式、方法和途径,把本不属于自己的一切法据为己有,名之为盗。
而物主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同意,勉强同意,虽表面同意,但内心里不愿意,这也属于盗。这个同意是指心同意,不是指被逼迫的口头同意。当然,如果被盗者故意口头同意,而内心却不同意的情况,则不属于盗,而是自己被骗被设计了。
二、表面同意而内心不同意也是不与取
所谓偷盗,就是不与取。别人不是愿意给你的,没有同意给你的,你就主动取走占用了,名为不与取。但是这里有个关键点需要厘清,有些时候,有的人碍于面子,意识表面同意和答应,但是内心里意根是不愿意的,只是很勉强同意了。这种情况下,使用了他的东西,占用了他的资源,拿走了他的东西等等,严格意义上说都属于偷盗范畴。别人自愿给与,真心实意给与,取了得了才合理合法,假意给与,被迫给与,碍于情面和压迫等给与的,都不是自愿给与的行为,如果取了得了,实质上就是不与取。
被逼无奈,一般属于强夺取,有时候也可能是轻慢取。这个强,一般是指用势力、权力、面子、关系等等,造成对方不得不同意,实际上是不同意的,心里在腹诽和抱怨,这种情况拿走东西和占用资源,就属于偷盗。比如说,甲告诉乙,晚上我到你家吃饭,咱俩喝两杯。乙很忙,没有时间陪甲吃饭喝酒,碍于面子,不得不同意,心里却叫苦。甲吃了饭以后,就等于偷盗,偷盗了乙的粮食和酒,加上时间。甲却不知自己强行吃饭喝酒,强行占用了乙的时间,这些都属于偷盗。
再比如,甲经常到乙处吃饭喝茶聊天,却从来都没有付出过饭钱和茶钱,乙单方面付出心里是不情愿的,可是又没办法。这样不情愿的付出,就让甲犯了偷盗罪。
甲请乙吃饭,结果乙不经过甲的同意,私自把丙带去了,那么这顿饭吃完,丙的饭钱怎么算?实质上算是不与取了。不经过主人同意,私自去人家做客闲聊,占用主人宝贵的时间,耽误了主人的大事,这种情况不仅盗用了主人的时间,还让主人没办成事,从而受到了损失,这些损失就是债务。如果主人同意你去做客,你却私自又带了两个人,没有经过主人同意,这也算作盗,盗的内容除了时间,还有主人的权力。
还有遇事替别人作主作决定,不管别人同意不同意,高兴不高兴,别人的事情都由你说了算,这是盗用了别人的自主权,别人受到多大损失,你就偷盗了多少东西。下属替领导作决定,孩子替家长作决定,徒弟替师父作决定等等,都是属于偷盗行为,损失有多大,就偷盗了多少东西,再加上盗权。
人人都需要忏悔,强势的人容易犯盗。跟人打交道,一定不要勉强别人,不要让人为难,只有别人心甘情愿的,才可以去做,不要违背别人的意志,不要剥夺别人的自主权。外国讲究人权,维护自他基本的权利,很多事情都会首先征求别人同意,非常客气。而我们中国人不讲究这个,讲究人情面子,人情世故,互相之间不太客气,没有距离感和边界感,不知不觉就侵占了别人,心里没有愧疚。这些都属于做人的德行问题,有德行的人时刻都尊重他人的心理、情绪和感受,以及种种权利,绝不侵犯和冒犯。
三、盗罪成立的要件
在古代,犯偷盗罪需要三者结合:用心、用身、物离本处,缺一则罪不成立。如果是无心而挪动物品到别处,不算偷盗;如果是有心用身偷盗,物没有离本处,不算偷盗;如果是有心偷盗,物也离本处,却没有用自己的身分取,而是让别人替自己取,也算作偷盗;或者用咒语使物离本处,算作偷盗;或者使用意念、神通等等手段,使物离本处,算作偷盗,除此则不算偷盗。
而在现代社会,所盗物还包括无形质的,不涉及物离本处的偷盗要件,但是如果物的所有权或者是使用权最终变为自己的了,也算物离本处的一种,就属于偷盗,本处就是指原本主人之处。
现代科技发达,可以不用身分偷盗窃取,物品不仅可以是有形有相的,也可以是无形无相的。如信息、技术、软件、文件、专利等等,包括盗取名声,盗取名誉、功劳、奖励、资源等等,这样物虽然没有离本处,但信息却入到自己脑子里,名誉名声技术等等转移了,归自己所有了,那就算偷盗,或者复制信息文字,都算作偷盗。只要是没有被原有主人允许的占有行为,都属于偷盗。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大大小小的各层团体为了争人力、物力和技术信息资源,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只要是对方不允许加以防范而强行占有的,都属于偷盗。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间谍,其职业就是偷盗职业,隐秘性极强。
四、所盗之物的种类
盗的内容物问题很复杂,越现代化,人越自我,众生的所属物越多,从前想象不到的,现在都拥有了,其中的所属物,不仅仅是指眼能见、身能触的物质色法,也包括眼不能见、身不能触的无形无相的法,类似于信息之类的法。其实盗的对象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五蕴十八界一切法,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六根、六尘和六识,涵盖了一切色法、心法、非色非心法,以及心和心所有的法,具体内容一一细数起来,简直数不胜数,能盗所盗的法,都属于个人五蕴十八界中法,归个人所有,如果别人不经过主人同意,强行据为己有,那就是盗。
现代社会科技越发达,能盗所盗的法就会越多,让古时人想都不敢想,古时人即使犯盗,也就盗个财物,多说盗个人而已,都是硬邦邦的实物,如今却是盗实物硬件的越来越少,盗非实物软件的越来越多。下面一一细数一下,虽然是数不清,也罗列不全,但大概归纳一下,有助于学佛人对照反观,自查自省,并且能及时忏悔,尽量消除一些罪业,以消除修行路上的障碍,去恶向善,改往修来。
关于五戒中的盗戒,能盗所盗的法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有形有质的物质色法;第二种是无形有质的色法;第三种是无形无质、非色非心的法;第四种是心法;第五种是心所有法。
第一种有形有质的物质,眼能见身能触,耳也可闻,鼻也可嗅,舌也可尝,这就是钱财珠宝和各种物品,都是色法,包括人和畜生的五阴身以及器官,也包括尸体等等,这些大家都能清楚。
第二种无形有质的色法,眼不能见,耳不能闻,鼻不能嗅,舌不能尝,但身可以触,意识和意根可以感知,比如人体所蕴含的磁场,修行人修出来的能量场、气场等等。磁场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能量,每一个生命体都有不同的磁场,对人的影响也不一样,有相生相克的属性,未经本人得知和允许,擅自偷盗别人殊胜的磁场能量以滋养自身,也算是偷盗。不仅磁场,包括精力、能量、精、气、神等等,擅自侵夺占用都属于盗,比如採别人的精,补自己的气,采阴补阳等等都属于盗。
第三种无形无质的法包括:名声、名誉、权势、地位、功德、形象、品德、专利权、商标权、时间、秘密、自主权、抉择权、表决权等等一切权利、利益,把别人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如专著、论文、专利、发明创造、构思、构图等等,具体划分可能要分成许多种,种类不同,归属也不同。
第四种是心法,偷心,欺骗他人的感情,蒙骗他人前七识,以骗取信任,把别人喜欢的据为己有,把别人见闻觉知的法据为己有,以及使用手段,让别人见闻觉知生出错觉,生出误解误会等等。
第五种是心所有法,触作意受想思,欲胜解念定慧,十一善。比如抑制别人的感受,剥夺别人的思想,代替别人作主和抉择,把别人的想法和见解据为己有等等。
五、对色声香味触法的盗
犯盗的内容五花八门,不外乎色声香味触法,不仅仅是眼能触的物色,还包括耳能触的声音、鼻能触的香尘、舌能触的味尘和身能触的触尘,如果两个人在悄悄说话,说的内容肯定是秘密的,不希望其他人知道的,那就不要故意去偷听,偷听就犯盗。
香尘气味是挥发品,如果是别人珍贵的,就不要特意去嗅,尤其是供养诸佛菩萨三宝的香味,要避免嗅闻。供养天人、鬼神、非人的香味,更不能去嗅闻,那等于饮食一样。饮食的味尘不容易偷盗,但是也不是绝对不能。比如食品做出来,不经过允许就先品尝了,病人瘫痪在床,不能自主吃饭,需要喂食,他们也需要享用饭食的味道,喂食他们的时候,尽量不要品尝味道,应该保持原味喂食。
触尘盗用的机率不多,但是也有。盗取他人身边器具的冷热温度或者是身体上的温度,以及身体的接触,不经过对方同意就是盗。柔软细软的物品不经过主人的同意就去触摸,造成凌乱变质,床铺被褥等等细软舒适品,主人未用,先去接触和躺卧,都属于盗。主人不在意,则不属于盗,若在意则犯盗。
盗法是什么情况呢?法包括五尘上的法,以及与五尘无关的独影境。五尘上的法是法处所摄受的色法,属于与色声香味触相关相似的法。如色法尘,是看得见的物质上的形色、表色、无表色。人的姿色形仪气质等等,花儿的姿态、韵味等等。如果不被允许就去欣赏享受,就犯盗。声音的表色无表色也是法尘,如果不被允许,擅自欣赏音乐,享受声音的美妙悦耳,就犯盗。香味触都是如此。
不与五尘相关的法尘,是非色法,五识不能知,五俱意识不能觉,只有独头意识才能觉知。这时候法尘就是独影境,包括定中独影境,梦中独影境和非定非梦的散乱独头意识所思所想的境界。那么这部分内容能被盗吗?把别人的思想境界,当作是自己的思想境界去宣传,把别人定境梦境当作是自己的境界去宣传,把别人的见解当作是自己的见解去宣传使用,把别人的策略、战略、方针、指导思想,当作是自己的去宣传使用,就是盗法。如果是对方同意授意允许的,对方不在意的,则不属于盗法。
周遍观察下来,人间处处无不盗,人心自私自利,只为个人安乐,从不顾及他人,一切处都在盗取侵占侵略。众生无始劫以来最大的盗,就是盗取色声香味触法,盗取如来藏中的一切宝藏,从不自知,不羞愧,不感恩戴德。
佛最初讲法也涉及到善法,比如五戒十善,满五戒得人身,十善足升天。这是修学佛法的基础,以此基础再次第进修阿含解脱道,苦集灭道四圣谛。佛法就是善法,包括世间善法,但不仅仅是世间善法,不仅仅是娑婆世界南瞻部洲人类的善法,最主要的是出世间的善法,修出世间的善法才能灭除无明,得大解脱,得成佛道。
六、五戒中盗戒的范围
凡是不经过物主允许,得到了不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却要占为己有,都属于盗。偷盗范围很广,包括盗别人的功德,盗别人的名誉,盗别人的成就,比如说在一个团体中,甲是第一好的人,而乙却说自己是第一好,乙把第一好的名誉归为自己所有,甲的第一好的名誉就被乙占有了,乙的行为就属于盗取了甲的名誉。
某项工作明明是甲做的,而乙却说是自己做的,乙就盗取了甲的工作业绩。一个团体中甲拥有某种权力,而乙却不自觉的行使了这种权力。乙就盗取了甲的权力。这种盗,也可以说是妄语,一种身口意行可以触及两种戒行,同时犯两种戒。
七、对无形物质资产的盗
不经过主人允许,私自散布出售个人、家庭和团体信息的,也属于盗。把别人的个人隐私、家庭隐私随意散布,或者提供给第三方,即使是夫妻关系,另一方不愿意散布的,如果私自散布,都侵犯隐私权,都属于盗。各个团体的种种保密信息,如果通过各种方式获取,随意散布买卖,都属于偷盗。尤其是企业的科技信息,各种专利和人才,私自提供给第三方,或者是自己取用,挖走人才和技术,都属于偷盗。如果在别人和团体所在处,私自安装监控,窃取相关信息,属于偷盗罪。
偷盗不一定是偷盗物品,所以即使没有物离本处的现象发生,所有权使用权的转变也属于偷盗。比如说公司与员工之间有约定和协议,要求员工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或者是若干个小时,一月工作若干日,公司每月即付若干薪资酬劳,以及加班费每小时或者是每日若干,双方同意,协议生效。可是员工在工作中迟到早退,偷奸耍滑,实际的工作时间大大缩水,工资却照常,这种行为就属于偷盗的行为,合计少为公司创造价值超过古代五钱的,就犯不可悔罪,如果业绩没有受影响,没让公司受损失的,则不算偷盗。
另一方面,如果员工兢兢业业,圆满完成每天每月的工作量,公司却无故克扣工资,公司也属于偷盗,超过古代五钱的,公司主要领导和职责人犯不可悔罪。社会职场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不可胜数。
偷盗还包括偷税漏税,作假账,到其他企业挖人、挖客户、撬生意,这些内容太多了,数不胜数。偷税漏税不仅违背国法,也犯盗戒。凡是生活在国土中的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国家法律规章制度,不管是非学佛人还是学佛人,不管是世俗团体,还是佛教团体,都应该遵守所在地的法律法规。佛教团体和个人都不应该例外。有的佛教团体有一些营收,比如香火钱等等,按照法律应该纳税,寺院团体免税部分除外,不免税部分,偷税漏税超过古代五钱的就犯戒。如果经营有关三宝物部分,都违佛制,比如经书和佛像等等,属于贩卖三宝,于国于教都违反律法。
八、盗就是夺人所爱的行为
把盗的内容都概括出来以后,并且把盗的行为阐述清楚以后,我们就会知道,世间究竟有多少人犯盗,盗的现象有多普遍,包括学佛人。只有君子不盗,君子们能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是世间又有几个君子?古代君子,身清心清,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一般都不会有盗的心行,他们懂得尊重别人,不会剥夺众生所有物。现在很多饲养宠物的,给宠物猫、狗做绝育,这些都算未经猫狗允许,剥夺猫狗的生育权。尊重众生,就不会侵犯众生,也不会有盗的心和行,自私、跋扈、蛮横的人,会经常侵犯众生利益,时时处处都有可能侵犯,而不自知。
任何一条戒拿出来,都是非常的深和细,如果有条件、环境和福德,条条做到,真的就能把意根戒的死死的,就会无心于非法之事,慢慢地非非法之事也无心了,道业就增进了。君子不夺人所爱,如今世间人都贪欲炽盛,争强好胜,好大喜功,自我表现欲强,都想高人一等,这样的人能不剥夺和侵犯众生吗?个个要凸显自己,用贬低别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心都不够善良。
九、心不越距则不犯盗
按照菩萨戒来说,只要心想不属于自己的钱财物、名誉和眷属等等一切法为自己所有,那就已经犯了盗戒了,比如心想着别人的家亲眷属,那就属于偷人了。心想偷偷借别人的光,用别人的东西,那就犯戒了。心地清净的人不但行为不越距,心念也清净不越距,心里不惦记着想念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心不想,行为就不会出现,所以修心防心是根本。自己有则用,自己没有,或者努力,或者息心,千万别惦记别人的,要有骨气有气节,不能做贼,总是靠偷过日子,欲望大,能力又跟不上,只能去盗。人太穷了,什么都没有,只好偷,越穷越偷,越偷越穷,什么时候能脱离贫穷?
受戒之后,才能叫犯戒,不受戒者,不叫作犯戒,虽然如此,这些都属于做人的范畴之内,不管是否学佛,是否受戒,都不应该有盗的心和行,人就应该是正人君子。终日争名逐利,奔波到头时,都是一场空,白白造作罪业,不得私利,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十、用算卦等方式窥探对方的信息属于盗
以世间神通、算术等非法获取别人秘密隐私,属于偷盗。有一些人懂得易经八卦,会使用易经八卦来测算别人的商业秘密、企业信息以及需要保密的信息和资源等等,各类信息一般来说都属于个人和团体的秘密,不经过同意就测算和掌握了别人的信息,就属于偷盗行为。如果价值重大,所犯的罪也重大,如果让对方受到物质利益或者是名誉等方面的损失,则罪过更大,不可忏悔。尤其是对于三宝,更不可有任何偷窥的心思和行为,不被允许知道的事情就不要千方百计地打探、揣度和测算,做正人君子,心正人正了,德高望重了,才能成为圣贤。
鬼神私自侵入并占有别人的生活空间,则属于盗;生产假冒伪产品,乱用职权,冒名顶替,也属于盗。美国讲人权,每个人做人最基本的正当的权利,如果被别人使用、侵占、剥夺了,也属于盗,受法律制裁者和非法的不正当的权利除外。父母替子女作决定,子女替父母作决定,互相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会同意,人与人之间互相代替作决定,不通知对方,也属于盗,属于盗对方自主权的行为。
人使用地球上基本的生存条件,是每个人平等的人权,不该被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剥夺,否则就属于盗。比如一块公共区域,属于公共范围或政府管理范围,如果个人私自圈起来搞停车场,强制性收费,自己本无权获取利益却获利了,这就是盗。善于使用心机的人,只想得不想与,就是盗心,有占便宜的心都是盗心。
我性越强的人,越不尊重别人,不拿别人当回事,就会强行代替别人,侵犯别人,冒犯别人,压制别人,利用别人。现代的商业战争,各种战争,实质上是什么?是剥夺战和侵略战,都属于盗。好多事,无论个人或是国家因为愚痴无明,欲念炽盛,而犯了盗。
十一、三恶道里盗的现象
三恶道众生在六道里是最贫穷的,地狱众生因为极度痛苦,没办法造恶业,所以才没有盗之说。恶(饿)鬼众生因为有神通,容易生发出盗,有食人精气者,有附人身体者,使用人的一切资生用具,属于盗命而活。畜生则一是互相残食,二是依靠人类,或者被人畜养,或者偷食人类食粮,少数种类畜生依靠大自然而活,比如蜜蜂採花酿蜜,蝉蛹食桑叶,牛羊吃草,不靠偷盗自活,而恰恰是这部分畜生,反倒被人类算计,比如蜜蜂辛苦酿蜜,到头来,蜜被人类和其它畜生盗走,畜生普遍都靠偷抢斗争存活,习性固定了,因为贫穷无能,没别的办法。
畜生的恶业暂时尽,福报足够投生为人时,于是暂时做个人,却又沿袭了畜生盗的习性,而没有多少人的习性,所以大部分人也是互相盗,因为习惯了就不以为然,还认为理所当然,恶人不知道自己恶,精神病人不知道自己有精神病,就是这样。
从天界下来的人,一般来说孤傲清高、大度、乐善好施,不屑于用别人的东西,心有洁癖,身也有洁癖,不做下贱的偷盗之事。
十二、与畜生有关的盗
盗的内容物包括世俗界里一切不属于自己的法,人事物理信息不属于自己的,如果私自拿到手,就属于盗。不是自己的却想拥有,不经过拥有者同意,都属于盗。盗有知而盗和不知而盗两种,前者罪重,后者罪轻。
有人问剪羊毛算不算盗,如果剪自己家羊的羊毛不属于盗,因为对羊有好处,羊也愿意被剪毛,而剪别人家羊的羊毛就是盗。采集野生的羊怎么算?羊毛是属于羊自己所有的,这时候要看羊是否喜欢被剪毛,如果剪毛感觉身体舒服,羊不反对,则不属于盗,如果羊躲避被剪毛,却强行剪,就是盗羊的毛。
这和取蜂蜜不同,蜜蜂无论有没有人养,它们都护着自己的蜜,不希望被任何人拿走,也不愿意人类用白糖来偷换,所以不管谁取了蜂蜜,都是盗。卖蜂蜜的人盗来蜂蜜属于个人所有以后,买蜂蜜的人就不犯盗了,只是欠了蜜蜂的债,以后要按高倍利息偿还。而杀畜生卖肉的人,不仅犯杀罪,也有盗罪,买肉的人虽然没有盗罪,但是欠了畜生的债,将来要按高额利息偿还。穿皮草皮鞋既是杀生人的帮凶,同时也欠畜生债,将来要高倍利息偿还。
现在市场卖的鸡蛋,一般都没有生命,不能浮出小鸡仔,因此吃了不属于杀生,只是欠母鸡的债,需要偿还。但是吃的鸡蛋越多,养鸡人越会虐待母鸡,母鸡越遭罪,人越劳累母鸡,欠母鸡的债越多。如果都不吃少吃鸡蛋,母鸡就随缘下蛋,不被虐待。
十三、挖掘和使用矿植物算不算偷盗?
世界中的矿植物属于无情物,其主人是一切众生,也包括畜生在内,所以一切众生都可以挖掘和使用,但不能影响和阻碍他人的使用。只要不把矿植物用尽,不断绝其他众生的享用,不超过使用量,就不犯盗。天生的山中物,有些众生去挖掘,这是可以的,但如果把根也挖掘出来了,致使这种物质不能再生,造成绝种,这就属于偷盗了,侵犯了所有众生的权益。
有些矿植物,国家规定只有国家可以开采开发和使用,国家的就是全体公民的,个人再去取用,就是盗国家盗全体公民的。有些山地林场等等承包给团体和个人了,则属于团体和个人所有,如果团体和个人不允许别人随便去挖掘和使用山中物,违犯则属于盗团体和个人所有物,如果允许私自去挖掘则不属于盗。
居民所居住的地区,如果要求居民节约用水,并且规定每户每月最大用水量,不得超出规定用量,如果居民用水超出当地或者是国家规定的限量,就属于盗,而且是盗国家的公共资源,尽管超出部分居民也缴费了,没有占便宜白白使用,但是在用水量上却是私自占用了。因为清净的水资源对于国家以及全世界来说都是有限量的稀缺资源,属于国家和世界保护的资源,归国家和全世界公共所有,私人多用的部分就属于盗公共资源。
十四、偷盗的果报
有心想偷东西,只要东西拿离原处,就算偷盗成就了。左手到右手,位置有了区别,就离了原处了。这个位置只要物主找不到,认不清,不起疑,就算离原处了。同样的东西,位置变了,有修养的人不会随便认领,随便拿取。没有修养的人,不管东西在什么处,是不是自己的,只管拿,别的不管,甚至不管谁的东西,有没有用,都会当作自己的,随意取用。
偷盗这件事,几乎人人不可避免,太随意了,随顺这样的烦恼,自己的损失很大,至少一千倍的偿还,并且还会得贫穷的果报。偷寺院里的东西,有德人的东西,就不是一千倍了,一万倍都是少的,十万百万千万倍无量倍都有可能。想偷东西的时候,可要掂量着点,可别吃大亏。另外公共团体的东西,国家的东西,千万别偷,需要偿还的人太多了,根本偿还不起,还会生生世世贫穷。为团体工作的时候,如果没有报酬,没有工资和奖励,不用抱怨,那可能就是在还债。
十五、偷盗之后如何还债?
问:很多很多年前,我在饭店偷过一盒牙签,现在想买一盒新的补偿,算不算还债了呢?
答:除了补偿原价原物之外,还应该要加利息,因为现在的物品价值变了,同样的物品,现在都贬值了,现在的一盒顶不上从前的一盒了。还要考虑对方的损失,和这件事产生的影响,补偿的费用要多不少。还要考虑,当时的物品对物主来说可能是有用有价值的,现在的物品即使加上十倍的量,原物主可能都用不上没有用了,也就是没有价值了,你补偿十倍百倍还是无济于事。只能看原物主现在具体需要什么,再决定补偿。
有的时候还要考虑对方的精神损失,有的人丢东西精神上没有什么影响,有的人在精神上影响就非常大。个别人可能会出现精神病,甚至会失去生命,精神比物质的价值更大更重。有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情绪状态不好的人,千万不要去招惹,招惹之后如果出现各种心理疾病,那就不是用钱财能补偿得了的了。
舍弃物品的布施所得的福报能不能把从前偷盗的失福抵消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视两种物品的价值,和自己的两种用心而定。物品的价值先不说,就说用心,以什么心态布施,心量有多大,决定了所得福的大小,从前以什么心态偷盗,有没有愧疚心等等,决定了罪业的大小和失福的多少,两相比较,再加上孽息,就会知道罪福能不能相抵。
十六、捡东西算不算偷盗?
如果在路上丢失了财物,自己对这个财物不执着,已经放弃了所有权,那么有人捡到财物据为己有,则不属于盗。如果自己对这个财物很在意很执着,意根不肯舍弃所有权,一直在寻找,如果有人捡到财物不归还原主,则属于偷盗。如果一个人高兴正是另一个人不高兴的时候,所以菩萨不希望在路上捡到东西,不希望有人丢东西,不希望众生生烦恼,就像医生行医治病却不希望病人越多越好,不希望药品卖得越多越好一样。但是真遇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也得捡拾,捡起之后想办法归还给物主,不让物主着急难过,这也是慈善和慈悲。
如果是别人已经不要的物品,丢到垃圾堆里,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捡回去使用,不属于盗。因为物主的意根已经把东西舍弃了,物品就是无主的,可以随便拿走使用。佛陀时代的出家人,都是到死人堆里捡拾被人丢弃的破衣服和裹尸布,回来洗净,缝缝补补之后就当僧衣穿了,那些出家人都心空无我,把色法也看空了,不嫌弃捡来的破旧衣物。
如果有人把东西送人以后又反悔了,以是自己的东西为由强行要回来,则属于偷盗。因为东西送人之后,就已经易主,你不是那物的主人了,如果强行要回,就属于强抢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