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瑜伽师地论中十二因缘释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论著讲解 更新时间: 2023-11-17 14:14:53 阅读: 857

第四节  缘起法的六种阐述

原文:复次。于彼彼经中。由几种言说道理。说缘起耶。谓略说由六种言说道理。一由顺次第说。二由逆次第说。三由一分支说。四由具分支说。五由黑品说。六由白品说。

释:复次,在各个经中,都从哪几个方面讲述缘起之理的?大略来说有六种方式来讲述缘起法。第一种是顺着十二因缘的次第而说缘起法;第二种是逆着十二因缘的次第来来说缘起法;第三种是从其中一支开始讲述,再逐渐扩展到其他支分;第四种是从整体十二支来讲述缘起法;第五种是从恶不善法方面来讲述缘起法;第六种是从善法方面来讲述缘起法。

原文:问。如世尊说。缘起甚深。此甚深义。云何应知。答。由十种相。应知缘起甚深义。谓依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说。

释:问:如世尊您说的缘起法甚深,如何才能知道这个甚深的含义?答:从十种相上就能知道缘起法的甚深义了,就是依着缘起法的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而说的十种相,来显示缘起法的甚深含义。

原文:依无常义者。谓从自种子生。亦待他缘。又从他缘生。亦待自种子。又从自种子。又从他缘生。而种及缘于此生事。无作无用。亦无运转。又复此二因性功能。非不是有。

释:依无常义的意思就是指缘起法是从自体的种子出生的,同时也要依赖其他的缘成熟,才能共同作为缘起法出生的缘。再者,缘起法依赖其他的缘出生时,也要有自体种子的缘,两种不可缺一,必须共同出现,才能有缘起法的产生。再者,缘起法不仅依从自体种子,又依从别的缘而出生,然而自体种子以及其他的缘对于缘起法出生这件事,却没有什么实质作用,也不随缘起法运转和动转,但这两种缘的功能作用又不是没有,是有功能作用的,只是不能直接出生缘起法罢了。

比如眼识是缘起法,眼识的自体种子是眼识的识种子,生起眼识的其他缘除了识种子,还有八种缘,色尘是其中一种缘,这些缘聚集起来,眼识才能出生,缺少一个缘,眼识就不能出生。但是眼识却不是由这些缘生出来的,而是第八识借助这些缘生出了眼识,就是说出生眼识的功能是第八识的,不是眼识的自体种子缘和其他八种缘,九种缘对于出生眼识是没有实质作用的,仅仅是助缘、增上缘而已。

原文:又诸有支。虽无始来。其相成就。然刹那刹那。新新相转。又缘起支。虽刹那速灭。然似停住运动相现。依苦义者。谓缘起支。一味苦相。而似三种相现。

释:再次说,十二有支,虽然是无始劫以来,其相不断的建立,然而这些相却是刹那刹那的生灭,新的运转出来灭去,下一个新的相就又出现了,作用不断地运转,维持着十二有支的生住异灭。另外,这些缘起支虽然是刹那刹那快速的生灭,然而却显示着好像是有停滞和运动的相不断的出现。依赖缘起法的苦义来说,缘起法就是纯粹的一个苦味相,没有别的相,然而却好像有苦、乐和不苦不乐的三种相出现。

原文:依空义者。谓缘起支。虽离有情。作者受者。然似不离。显现而说。依无我义者。谓缘起支。虽不自在。实无有我相。然似我相显现。依胜义谛。诸法自性。虽不可说。而言诸法。自性可说。

释:依照缘起法的空义来说,缘起支虽然是离开了有情众生的作者和受者,然而好像是没有离显现出的作者受者而说。依照无我的含义来说,缘起支虽然是不自在的,确实是没有我相的,然而却好像有我相显现出来了。依赖胜义谛而说,这些缘起法的自体性虽然是不可说的,然而还是要说诸法有自性可说。

原文:问。应以几智。知缘起耶。答。二。谓以法住智。及真实智。云何以法住智。谓如佛施设开示。无倒而知。云何以真实智。谓如学见迹。观甚深义。

释:问:应该以几种智慧了知缘起法?答:应该以两种智慧了知缘起法,就是以法住智和真实智二种智慧了知缘起法。如何是以法住智了知缘起法?比如说佛陀所施设和开示的那样,应该不颠倒的全部都知悉,具有如实证知因缘法的智慧。如何是以真实智了知缘起法?比如说修学十二因缘法之后,见到了圣道之迹,证得了因缘观,得了法眼净,就能观察到甚深的缘起法之义理。

原文:问。如世尊言。是诸缘起。非我所作。亦非余作。所以者何。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安住法性。法住法界。云何法性。云何法住。云何法界。答。是诸缘起。无始时来。理成就性。是名法性。如成就性。以无颠倒。文句安立。是名法住。由此法住。以彼法性为因。是故说彼。名为法界。

释:问:就像世尊所说的那样,这些所有的缘起法,并不是五蕴我所作的,也不是其他外力所作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佛出世或者不出世,缘起法都会安住在法性上,住在法界里,是长存之理。什么是法性?什么是法界?答:法性就是所有的缘起法,从无始劫以来,缘起之理的成就之性,就叫作法性。理形成之性,和理的成就之性一样,以无颠倒的文句把理安立起来,就叫作法住。因为有此法住,以各种理的法性为因,因此就称之为法界。

原文:问。如经言。生若无者。无处无位。生可是有。若一切种生非有者。生缘老死。应不可得。何故此中说。彼自性缘自性耶。答。依自种子。果生说故。谓识乃至受支。是生种子故。义说为生。由此有故。后时即此果支。名有缘生。如是余支。如经所说。随其所应。尽当知。

释:问:如经中说,生支如果没有了,五阴就没有了处所,也没有生死流转的任何果位了。可是生却是存在着的,如果一切种子的生没有了,生缘老死应该就没有了。生处是指生命出生所在的环境,三界九地。生位是指生命成长的几个阶段,如胎儿位、婴儿位、幼年位、少年位、青年位、中年位、老年位、死位等等。

为什么这里却说生的自性缘于自性呢?答:依着生命自体的种子所变现成的果而说有生,就是自性缘于自性,六识支、名色支、六入支、触支乃至于受支,就是生的自体种子,为阐明这个义理就说为生。由于有这些支分的缘故,后世就会有这些支分的果支,就叫作有缘生。与此相同,其余的支分有、取、爱、受、触、六入、名色、六识、行、无明等等,与经文中所说的一样,随其所相应的法,也应当如此理解。

原文:问。已说一切支。非更互为缘。何故建立。名色与识。互为缘耶。答。识于现法中。用名色为缘故。名色复于后法中。用识为缘故。所以者何。以于母腹中。有相续时。说互为缘故。由识为缘。于母腹中。诸精血色。名所摄受。和合共成。羯罗蓝性。即此名色为缘。复令彼识。于此得住。

释:问:现在已经把十二支都讲了,各个支分并不是都互相为缘的,为什么说名色与识是互相为缘的?答:六识在现存的法中,以名色为缘才能出生和运转,名色又在后世出现的法中,以现世的六识造作的业种为缘才能出生和存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名色在母腹中再继续生长以后,就会有六识出生在名色上,名色和六识互相为缘,以前世的六识为缘,名色在母腹中由精血构成的受精卵色以及第七识的名所摄受,共同组成羯罗蓝性质的受精卵。再以这个名色为缘,名色生长以后六识就会在名色上安住下来。

在逆因缘法中,阿赖耶识与名色也是互相为缘的,名色以阿赖耶识为缘得以在母腹中安住,阿赖耶识以名色为缘得以显现其在世间法上的功能作用,二者缺一,世间法就不存在了。

原文:问。何故菩萨。观黑品时。唯至识支。其意转还。非至余支耶。答。由此二支。更互为缘故。如识缘名色。如是名色亦缘识。是故观心。至识转还。于余支中。无有如是。转还道理。

释:问:为什么菩萨们在观行染污流转生死门的时候,只能观行到识支,再也不能往前观行,心就回来了,不能接续观行到其他支呢?答:这是因为识支(这里是指阿赖耶识)和名色支是互相为缘的缘故,如阿赖耶识缘于名色才能有世俗作用显现出来,同样的名色也是缘于阿赖耶识才能出生,因此观行心的流转到阿赖耶识这里就退回去,不能再往前观行了,因为阿赖耶识的前边再也没有任何法了,阿赖耶识就是一切法的源头。而在观行其余支分的时候,就没有这种退回去的现象。因为其余支分的前面还有法,是自体出生的缘。

原文:于此一处。显示更互。为缘道理。故名转还。于还灭品中。名色非是。后有识还灭因。由此因缘。复过观察。

释:在观行识支这里,显示出阿赖耶识与名色互相为缘的道理,所以就叫作转还,退回到名色这里,不能再往前观行行支了,阿赖耶识就是名色的源头,已经到头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是阿赖耶识出生了名色,名色来源于阿赖耶识。在缘起法的还灭品当中,名色不是后世再出生的六识灭去的因,由于这个原因就越过名色再去观察。六识灭去的因是意根的行灭,意根行灭的因是意根的无明灭。

在逆观十二因缘法中,观察到名色这里出现个分支,分为两条道来观察,一是从名色观察六识,二是从名色观察到名色的源头阿赖耶识。首先观察老死支,发现老死的出现是因为有生,再观察生,发现生的出现是因为有三界有,再观察有,发现有的出现是因为取,再观察取,发现取的出现是因为有爱,再观察爱,发现爱的出现是因为受,再观察受,发现受的出现是因为触,再观察触,发现触的出现是因为六入,再观察六入,发现六入的出现是因为有名色。

到名色这里就很关键了,名色的前面一个是六识,一个是阿赖耶识,六识是后世名色出生的缘,因为六识的身口意造作,存下了业种,导致后世不得不出来受报,实现业种。但是具体名色的出生却不是六识生出来的,因为六识灭去以后,名色才能在母腹中受生出现,所以出生名色的不是六识,而是阿赖耶识。这就涉及到名色出现的另外一个缘阿赖耶识,观察名色出现根本因的时候,就发现是阿赖耶识出生了名色,再往前观察就观察不下去了,阿赖耶识之前再也没有法了,没有导致阿赖耶识出生的缘,这就说明阿赖耶识不是因缘法,不是由于什么因缘出生的,那就是不生不灭的本有的识心。

原文:问。何因缘故说。缘起支非自作。非他作。非俱作。亦非无因生耶。答。生者非有故。缘无作用故。缘力所生故。

释:问:是因为什么因缘才说缘起支不是缘起法本体所作出来的,不是缘起法之外的他缘所作出来的,也不是缘起法本身和他缘共同作出来的,也不是没有任何因缘就能生出来的?答:缘起法的生是无的法,是空的法,实际上并不存在,而引起缘起法出生的缘也没有真实的作用,都是一种因缘力所引生出来的。

原文:问。于缘起中。何等是苦芽。谁守养苦芽。何等为苦树。答。无明行缘所引识。乃至受是苦芽。受缘所引爱。乃至有是。守养苦芽。生与老死。当知是苦树。

释:问:在缘起法中哪个支分是苦芽?是哪个支分守护养育了苦芽?哪个支分是苦树?答:无明和行的因缘所引生出的识支,以及名色、六入、触和受支是苦芽,而受所引生的爱以及取和有支守护和养育着苦芽,那么就应当知道生和老死就是苦树。

原文:问。几缘起支当知如炷。答。识乃至受。问。几支如膏。答。无明行。爱取有。问。几支如焰。答。生老死应知。

释:问:有几个缘起支好像如灯柱一样?答:识、名色、六入、触和受支好像如灯柱一样,加了灯油就能燃烧,生死煎熬就出现了。问:有几个缘起支好像如灯的膏油一样?答:无明、行、爱、取和有支,好像如膏油一样,与识、名色、六入、触、受和合在一起,就会点燃灯柱,燃烧起生死的大火。问:有几支如火焰一样?答:生和老死支就像火焰一样的燃烧,苦恼无量。

原文:问。何因缘故。于缘起黑品教中。说名增益。答。一切有支。纯大苦聚。为后果故。又诸有支。前前为缘。后后所随故。

释:问:是因为什么的缘故,在缘起法的无明染污教门中,说缘起法有增益苦聚的作用?答:因为一切有支中,纯大苦聚是十二支分最后的结果,所以说十二支缘起法就是染污业,是黑品类,能增益苦聚。又因为十二有支中,前边的有支作为因缘,后边的有支紧紧跟随,才产生了纯大苦聚。所以说十二有支能增益染污和黑品业。

原文:问。何因缘故。于白品教中。说名损减。答。由一切支。前前永断。后后减故。又是纯大苦聚损减因故。

释:问:是什么因缘的缘故,在善法品类的教门中,说缘起法有损减苦聚的作用?答:因为在十二缘起支中,如果前边的支分永远断灭了,后边的支分就会得到损减,所以说缘起支对于苦聚有损减的作用。

原文:问。几缘起支。名有因法。答。谓前七。问。几缘起支。名有因苦。答。余五。问。几支灭是漏尽所显。答。三。

释:问:有几个缘起支名为是起因之法,能引生其他法的产生?答:前七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是起因之法,能引生后边支分的生起。问:有几个缘起支叫作有因的苦支?答:后五支爱、取、有、生和老死支,是三界有因的苦支。问:有几个缘起支灭去了,是无明漏尽所显示出来的?答:有三支,有、生和老死支是无明烦恼漏尽所显示出来的。漏尽以后,就会取无余涅槃,那么有、生和老死就不会再出现了,生死轮回三界苦就消失了。

原文:问。几支灭是缘尽所显。答。即此三是。余支缘故。

释:有几支是缘尽了所显示出来的?答:有、生和老死三支灭了是缘尽所显示出来的,与三界的缘尽了,三界的有就不会再出现,生就没有了,也就没有了老死。除了这三支,其余的支分是这三支生起和灭尽的缘。

辟支佛缘觉佛通过修行十二因缘,无明灭尽,烦恼断尽,则与三界世间缘尽,涅槃后则无三界的有、生和老死,则有、生和老死之前的支分都是这三支灭尽的缘,当然也是这三支生起的缘。

原文:问。几支灭是受尽所显。答。一。谓由烦恼已断故。所依灭时。此一切受。皆永息灭故。

释:问:几支灭了是受尽所显示的支分?答:只有受一支灭了,是受尽所显示的法,由于烦恼已经断尽了,受所依止的法都灭尽了,那么这一切的受就都会永远的熄灭了。

原文:问。何因缘故。依止缘起。建立七十七智耶。答。为显有因杂染智故。又复为显。于自相续。自已所作。杂染智故。又复为显。前际诸支。无始时故。又复为显。后际诸支。容有杂染。还灭义故。又复为显。支所不摄。诸有漏慧。遍知义故。于一一支。皆作七智。当知总有。七十七智。

释:问:是什么因缘之故,依止缘起支建立了七十七智?答:是为了显示三界的有,是因为有杂染智慧的缘故;也为了显示自己的五阴身相续运行过程中,自己所作出的杂染智慧的缘故;又是为了显示十二支中前边的一些支分没有开始的时候,无明支是无始劫以前就有的,不是后天出生的,因此没有开始,叫作无始无明;又为了显示后边的各支分容纳的杂染,有往还灭去之义;又为了显示各支分所不摄受的所有有漏的智慧,有遍知一切法之义。除了无明支,其余十一支都对应七种智慧,合起来就有七十七种智慧。

原文:问。何因缘故。于缘起中。建立四十四智耶。答。为显于一一支。依四圣谛。观察道理。是故总有。四十四智。

释:问:是什么因缘的缘故,在缘起法中建立了四十四种智慧?答:为了显示十一个支分依据四圣谛来观察修道之理,因此总共建立了四十四种观察智慧,每一个支分都用智慧观察四圣谛理。比如用如理如实的智慧观察行的苦、集、灭、道,观察六识的苦集灭道,观察名色的苦集灭道,观察六入的苦集灭道,观察触、受、爱、取、有、生和老死的苦集灭道,这样合起来就是四十四种观察智。

原文:复次。若生欲界。依欲界身。引发上地。若眼若耳。由此见闻。下地自地。所有色声。又依此身。起三界意。及不系意。而现在前。若生色无色界。除其下地。一切现前。如在欲界。

释:复次,如果出生在欲界,依靠着欲界的色身,引发出上地的眼耳等根的功能,由上界的眼根耳根就见闻到了下地和现前地的色声尘境。又依此欲界身,生起三界的心意,以及不被三界系缚的心意就现前出现了。如果是生在色界和无色界,除了下地,其他地的所有境界都会现前,就像在欲界地一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