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意根與意識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1-04-28 22:44:59 閱讀: 514

第五章 意識與意根的溝通方式

一、意識和意根之間是怎樣溝通信息的

當意識在某種程度的定力中,來思惟觀行某個問題時,才能充分發揮意根的思量作用,意根才容易與這個問題相應,容易接受和理解。而對於意識的比量和非量的了別和思惟,與現量和事實較遠的思惟,意根不容易相應,不容易理解。要使意根認定一個法,意識最好能專注,集中精力思惟,把這個法的意思在總體輪廓上弄清楚,然後凝聚成一個點,落在意根裡,意識離開文字語言長時間的關注這個點,少於造作,就能使意根緣著這個法不放,並且能深深的連續不斷的思量,即使意識不在這個問題上作意了,意根仍抓住這個問題不放。那就把意根熏成功了,然後指望意根最後徹底解決問題。

意根的思惟方式與意識不同,但意識可以調整自已的思惟方式,便於與意根交接,與意根協調一致,參禪就是用這種功夫,但要具備這種功夫,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我們只要學會這種方法,學著運用,運用好了,將來就能証得一切法。把一個問題深深的懸在腦海裡,意識不特意思惟分析考慮,就那樣帶著這個問題,關注著這個問題帶著疑問,意識不動,表面平靜,實際上内心深處並不平靜,意根在連續不斷的工作著,意識也要配合緣法,或者意識不用太專注,可以做其他事情。

剛剛踱步時,就參究明白一個道理,運籌帷幄還是意根這個老古董,老謀深算也是意根這個老古董,意識好像一個小毛孩子一樣,只能跑跑達達的辦點小事,祂還得對意根前呼後擁的照應著。

修定主要是爲了顯發意根的智慧,減少它的攀緣,由它証悟認定。學騎車也是這個道理,意識再靈巧也只是促成意根掌握方法,之後意根指揮身根六識配合,得心應手,靈敏快捷,根本不需意識太多參與了。但是意識之前的學習思惟幫助了意根,給意根提供了參究思考的資料數據,讓意根充分的掌握。另外,解答一道難題之情形也與此很類似,意根真是很奇妙,伶俐得很,祂作爲一個識心,能做很多事,並不是一個呆瓜。

二、自我暗示,是意識暗示意根,給與意根一定的鼓勵和激勵,讓意根更加自信一些,意志堅定一些,處事更積極一些。暗示的方式是,意識在心中說:我(意根)是有力量的,我(意根)能做好這件事,我(意根)有把握,我(意根)能應付得了,我(意根)很優秀,我(意根)有信心,我(意根)……意識這樣說的時候,還以爲是說給自己聽的,不知道是在暗示意根,因爲意識分不清意識和意根,就把這兩個識心的共同運作的模式當作一個整體的我,其中的細法卻不知不懂。

雖然如此,意根也得到了暗示和鼓勵,心中就會振奮起來,底氣增加了。於是意根就相信這種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有能力實現自我價值,有能力展示自我,意根就比較自信了,力量強大起來,就果敢的造作身口意行,實現自己的目標,達成自己的目的。

三、很多人都有過一個人在心裡對話的經驗,一個人怎麽能進行内心交流呢?這是兩個識心之間的交流,以一問一答的形式(也叫作自問自答),或者是互相商量和彼此溝通,也能解決各種心理問題。因爲兩個識心的功能作用不同,經驗不同,可以取長補短,意識的特長是能夠細致的思惟分析和推理判斷,能幫助意根在六塵上細致了別;而意根的經驗老道,思量性強大,抉擇性也強大,而且能發動如來藏心想事成,把理想變爲現實,弱處就是攀緣廣泛,不能細膩了別,正好意識能彌補此缺憾。

所以當意根拿不定主意時,要向意識請教事情的來龍去脈和細節問題,再作以判斷和抉擇;當意識琢磨不明白,不知如何是好時,把事情交給意根深深思量,刨根問底,把事情根源挖掘出來;當二者都拿不定主意時,就要反複切磋,反複思量,反複琢磨,反複推敲。當所有注意力都集中於此一重大事上時,意識就要少於分析,意根要多思量,就像魚兒沉於水底,不見水浪。

楞嚴經形容此一情景時說:靜深不動,沙土自沉。意思是意識所有的散亂思惟、浮淺思惟此刻都消失不見,唯有意根深深的、靜靜的、沉沉的、暗暗的思量著、權衡著、抉擇著。突然一個大浪,魚兒躍出水面,意根思量明白了,一拍大腿,就是這麽回事,恍然大悟,豁然開朗,辦法出來了,事情解決了。當然在意根暗暗思量之前,意識已經把事情的細節傳遞給了意根,意根了知事情的大略,還不能馬上做一個抉擇和判斷,祂要親自參究參究。

有時候,主動想交流、想探討、想得到答案、想解決難題的是意識,有交流意向的是意識,能用語言表達的是意識,意識把自己不解的問題提出來,擺出來,誰能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呢?除了意根,沒有第二者。意根思慮問題時,不僅要少攀緣,更要發揮其思量抉擇性,意根更多的了別意識的思惟,就能順著意識的思惟内容而努力加工,最後就能把問題解決,滿足意識的所求。

四、問:意根不與語言文字相應,那麽意識所觀行的結論如何說服意根?意根和意識的交流渠道和方式如何?能否用現量觀行,給出意根和意識之間的交流方式?

答:意根不與語言文字相應的意思是,意根不能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只能以信號電訊號的形式傳導給六識和五隂身。傳導之後,色身就有自律性的反應,六識就不自覺的觸六塵,意識就得到了某種思想觀念,得到某種信息。而意識所思惟、分析、表達的内容,意根能用其特別的方式加以理解,意識所有的思惟了別活動,包括語言和文字内容,都以一種信息的形式傳遞到意根,落謝到意根裡,意根能全部了別到,也能解析,對六識傳遞過來的信息有一定的勝解力,否則意根就無法抉擇,無法作主指揮下一步的行動。

意識在觀行佛法時,觀行的信息同時就傳遞到意根那裡,意根一次不懂,二次不懂,時間長了,就能理解和受熏,同意意識觀行的結果,這是意根啓動自己特有的思量判斷性的結果。如果有禪定時,意根也能根據意識觀行思惟的思路,自己作以思量,或者與意識一起,或者單獨思量,意識熏染得越深刻,意根越有能力單獨進行思量,從而與意識一起共同斷除我見,共同証果。

意識自己在嘟嘟噥噥時,就是在給意根傳話,與意根商量切磋,心越沉靜時,意根越能起作用,思量性越強。每當二者誰也拿不定主意時,意識就自我心理對話,好像有人聽似的,當然是說給意根聽,希望意根拿主意。有時在房間裡思考問題時,身體要來來回回轉圈、踱步、思量、走來走去、敲敲腦袋、現出一副沉思的樣子,這是意根在沉思,在考量,當然不離意識的思惟和參究,不離意識的參謀作用。

當自己一個人遇到問題,沒有其他人可商量時,意識就與意根對話、商量、切磋、交流,這樣也許能想出一些對策來,要不然心裡就覺憋悶。這裡到底誰是主動要求切磋和商量的,不好觀察,有時是意識主動,有時是意根主動,不管哪方主動,都不離意根的作主,也不離意根的思量。尤其是陷於沉思的時候,都是意根的深思行爲,來回踱步思考時,有意識的思惟,更有意根的思慮考量。其中如果意識的力量大,意根的力量就小;如果意識少用心思,意根的力量就大,解決問題也有力度。

五、意識與意根的交流方式一般是用自問自答的方式。自問自答,到底是誰問誰答?比如我現在問,讓你們回答,最後結果我得贊同,我得總結歸納,這個問題才算結束。那麽一個人自問自答,是誰問誰答?有時是意識問,意根回答,問時以語言文字的方式問,答時無語言文字,意識明白時就說:哦!是這樣。有時是意根問,無語言文字的疑情出現,意識輔助思惟分析,提供數據,意根依之再思量定奪,解決的方案就出來了。不管是誰問誰答,最後都是意根認可贊同,意根作最後的定奪和抉擇,問題才算解決。

參話頭和參禪、參究,都與自問自答是一個原理,都是兩個識之間密切配合的關係。意識存在時,兩個識刹那都沒有分離過,意識所思所想都受意根指揮,從來沒有脫離過意根的操控和配合,從來沒有出現過意識單獨思惟,意根不參與的情況。如果意根不參與,意識就滅去不存在,意識不能脫離意根單獨運行;而在沒有意識存在和思惟的時候,意根仍然可以單獨工作,從來沒有休息過,遍計所執,時時思量處處作主,即使在睡著和昏迷以及死亡前後,意根也沒有得閑過。

所以兩個識如果沒有密切配合關係,不可能破參開悟,如果沒有意識的參與,就沒有數據資料,不知道詳細情節,証據就不足;如果意根不參與思量,其結果就是有問無答,那就沒有答案,沒有結果,就作爲一個不解的問題存留在意根心中,以待意根慢慢解決,這就說不定是什麽時候了。

參禪當中要起疑情,然後參究。有疑情,就是問,解決疑情,就是答,這也類似於自問自答,疑情就是問題,答案就是結果,參禪參究就是尋覔結果;參究就是意識與意根共同磋商,共同探討,疑情解決時,必是意根意識都証知答案和結果,共同解決疑問。離開意根,不可能解決疑情,破參是二者共同努力的結果,意識不能單獨享受成果,這不公平。其實任何一個成果,都不應該由意識單獨享受和承受,意根一定有份。

六、沉思和發愣、愣神狀態也與自問自答相類似,與自問自答的功夫是一樣的。還有推敲,又推又敲,這也是處於尋覔答案的狀態。發愣之後,再練練推敲,反複推敲,觀察一下是什麽功夫,有什麽結果。有問題出現,就是推,敲是什麽意思?是琢磨、思量、考量、深究的意思。其實每個人都會參禪,都參過禪,就是不會總結經驗,不會往佛法上用。手拿一支筆,拄著下顎,緊皺眉頭,眼光凝聚,那是在干什麽?是意根在參究,比較專注的樣子。

有人在做事前先用直覺感知,然後就能知道怎麽辦了,好像是跳躍思惟,其實就是意根的直覺作用,不用意識的思惟、分析和研究。在心比較靜的時候,意根的感知力大,直覺性強,能考量出事情的根源和實質,不走意識的按部就班的思惟模式。意根的深思,不是意識那種表面浮淺的思,當這種思不被意識所觀察和理解時,就說成是跳躍式的思惟。

還有人每當思考問題時,用天目位置照射,好像能很快明白所考慮的問題,這是一種凝神狀態,是在定中思考,能很快解決問題。還有人思考問題時,眼睛眯著,或者直勾勾的定在一處,或者一處也不定。這都是意根凝神專注的狀態,當然意識更是專注了,但是意識的思惟性好像不存在了,意根心思活動卻很明顯,這樣解決問題最快最直接最究竟。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