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意根与意识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1-04-28 22:35:53 阅读: 12405

第一章 意根与意识的区别

一、初学佛的人,很难分清六七识,因为两个识都对应和分别同一个法尘,连接的又非常紧密,又都是识心,体性比较接近,功能作用相似,很多人或者说无数人都把两个识混淆在一起分不清楚,往往把意根的功能作用当成是意识的功能作用,因为不识意根真面目的缘故。第七识这个识很特殊,既是根也是识,既属于六根当中的根,也属于识心当中的识,有根的作用也有识的作用。

六、七两个识的体性很微细,比前五识的体性微细得多,所以不容易明了,需要我们多学二者的体性,然后再去细心观察体会,才能初步掌握六七识体性,从而增长智慧。六七识体性有很多差别,作用也不相同,第六识是对法尘的了知、分析、判断、思惟、观行、观察、推理、忆念、回想等等的一切心识活动,第七识能对一切法做总体的考量和认知,是能缘一切法,随时随地做主宰做决定的识心,是出生六识的根本缘。

二、分清意根与意识各自的功能作用,各自的影响力,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关键是何种人能做得到,做到什么程度,什么人做不到,这就在于每个人的智慧程度了。而智慧的程度也受制于烦恼的轻重程度和习气的轻重程度,也在于禅定的深浅程度。智慧、禅定和心的清净程度,这三者息息相关,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意识的体性、功能作用,也许相对于意根的体性和第八识的体性比较容易掌握一些,但是极大多数人仍然无法把捉,仍然处于懵懵懂懂状态。为什么会如此呢?主要是这些法还是比较深细的,如果对佛理了解的不深透,知见不足,内心浮躁,缺少禅定,那就无法细心思惟观行意识本身的运作,没有现量观察智慧,因此比较粗浅的意识体性也观察不清楚。

这其中也有烦恼遮障的原因,说到烦恼,一般人都认同贪和嗔,不知道愚痴无明也是烦恼的一部分,而且是最主要的部分,是烦恼的根本。愚痴就是心地不明,没有智慧,没有正知见,其根本原因也是福德不足所致。如果没有烦恼的遮障,智慧就很广大了,意识就能转识成智,能明了更多佛法之理,能现量观察很多法的运行,其智慧无法具体言说,又深又广又细,凡人无法想象。

意根的功能体性,一般人如果没有过来人引导都不能现量观察,因为意根的运行行相太隐秘,太深细,初地以上菩萨能现量观察到一小部分,地前菩萨依善知识教导也许能比较充分的理解,也许能体会到一点点。未开悟者依善知识教导也能证得意根,了解到意根的极少部分功能作用,也能有一些体会,但是可能还谈不到现量观察。

地前菩萨很难现量观察到所有法在运作过程中,意根与意识是如何协调一致互相紧密合作的;很难分清各种法在运作中,哪些是意识的功能作用,哪些是意根的功能作用;很难分清对于法的了别作用到底是意根的还是意识的,对于法的思量抉择作用到底是意根的还是意识的,很难分清各个心所的作用到底是意根的还是意识的,更不能分清意根的心所法都有哪些,分不清每个众生的心所法都有什么样的差别,不同阶段的修行人的心所法都有什么差别。如果地前菩萨烦恼轻微,遮障小,智慧较为深广,可以依靠善知识的教导,分清意根和意识的一部分体性,烦恼重和无明重的人就无可奈何了。

三、每位意根首长得到的情报信息,他自己还需要思考分析斟酌否?还需要研究加工否?还需要从战略战策上作以安排部署否?即使完全同意六识参谋的意见和建议,他是否也要经过自己的思考、研究、分析、判断,有自己的心思活动,最后才能同意和抉择?参谋下属和首长,是否需要有各自的心理活动、各自的智慧计谋、各自的手段、各自的经验等等?当然是需要的,互相之间不能代替,各有各的思想观点和抉择,意根和六识也是如此。

外人只能看到下属参谋的调研工作,看不到首长在决策之前对情报的思考加工过程,于是就说这些决策以及决策之前的工作都是下属参谋做的,首长并没有实际做什么,只是拍板而已。这样说是否实际情况?我们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甚至比这还要多的人,只能看到下属的工作业绩,根本看不到首长的辛苦,因为接触不到首长,看不到首长工作决策的过程,就认为一切工作都是下属参谋完成的,首长只不过同意点头决策而已。

学佛之人往往都是对于自己不知不证的法加以否定,看不见就说没有,只信自己,不信自己智慧的不足,这是普遍现象,谤法就是这样造成的。六识论者在娑婆世界遍地都是,因为证不得第八识,证不得意根,观察不了这两个能变识的功能作用,就加以否定。还有一些人,虽然相信有第八识,或者是稍微证得了第八识,但是因为不能证得意根,不能现前观察意根的运行,就否定意根的各种功能作用,成为七识论者,这也很成问题。

四、问:意根有慧心所,虽然较劣(尺有所短),但是有意识作为其所驱使的工具后(寸有所长),两相结合,尽可挥洒人生,游戏于法界,十分的伶俐。这期间能不能分清谁在决策,谁在思惟分析,谁比谁在决策中的作用更大,谁在其中影响支配结果?

答:在世俗界里,尤其是在六识所接触得到的六尘境界里,对于六尘境界的了别和造作作用,除了第八识之外,几乎都是第七识和第六识和合运作出来的,而且二者体性接近,联系过于紧密,难舍难分,对于二者的功能作用很难划分清楚,往往要张冠李戴。但是如果禅定功夫好,思路清晰,也能把两个识的功能作用分清楚一些。

八个识都能在各自的了别范围内做决策,决策是思心所的作用,八个识都有各自的思心所,由于分管的范围不同,抉择决策的内容就不同,权力大小也不同。六七识的决策作用究竟谁大谁小是不一定的,总体来说、一般来说、大多数时候都是意根的决策权大,意根多数时候有绝对的决策权,不容意识分说;只有在意根没有经验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或者是意识的智慧很高有说服力的时候,意根才听从意识的决策和主张,再作最后的权衡和决策,最后的决策权永远在意根手里,祂总是大权在握。

意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就无法抉择,很多时候了别六尘的智慧不足,同样无法作决策,这时候就要依靠意识了别的结果,进行总体权衡思量,然后再决策。因为意识了别一切法细致入微,有细致分析思考的能力,有推理判断的能力,有想象思惟的能力,逻辑性强,对六尘境界掌握的信息就比较准确,意根就要依靠意识这种能力,掌握一切法的细节和全貌,再作以总体的全方面全局性的思量,可以叫作高瞻远瞩,最后做出决策,六识就要执行。从这里可以看出,意识能影响支配一切法的运行和结果,意根本来的固有的习惯和经验也能影响一切法的运行和结果。至于说影响力哪个大,这是不一定的,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五、定中出现什么境界都属于六尘中的法尘境界,都是意识了别的内容。心里现出一个境界相,识心就知道了,这是独头意识的知。因为这个境界相和外边的六尘境界没有关系,属于独影境,所以只有独头意识能了别。

意根也知也了别,而且是先知先了别。但是意根不能具体而细致的了别,况且意根了别了境界,究竟祂了别了什么内容,我们也就是意识还是不知,了解不了祂到底了别到了什么情况。如果意根能独自处理任何境界,也就不需要意识来了别六尘境界,如果意根能够细致了别,知道具体内容,意识就没有必要出生了。但是当意识转识成智以后,就能逐渐的观察和了知到意根的思想和了别内容。

现在我们知道一个总原则,就是意根能知道很多法,知道的可能不细,比较粗略,知道一个大概大体,但是不管祂怎么知,意识由于无明的遮障还是不知,那就是我们不知。我们学佛修行一方面就是让意识转识成智有大智慧,把意根所知的法全部挖掘出来,我们就能有智慧知一切法。如果意识能知一切法,那我们就能够很好的处理任何境界,那时候于法就无碍了,生活在世间就会很自在。

六、意根与意识,几乎黏在一起,不好分开,要证得意根观察意根,就非常不容易,也许比观察第八识还要困难一些,愚者难分根与识,就是这个道理。八个识,都是从作用处证得,因为都是无形无相的识心,所以五识不能发现这些识心的功能作用,只能是意识发现和证得,继而意根随同意识也能证得这些法,意识要从八个识运作的行相上来证得八个识、观察八个识。

任何一个法的运作里,都有意根和意识的现行,二者形影不离,有意识必有意根,意识在前台工作,意根在幕后垂帘听政做指挥;意识处明,意根处暗;意识专门搞观察统计分析,意根最后拍板定案;意根直接从如来藏那里取得信息,意识间接享用如来藏的信息;意识是意根的助手和同谋,意根是意识的靠山和依赖;意识是意根的观察使,意根提供意识信息源。二者密切配合既能上天,又能入地;既能坐佛宝座,也能睡地狱铁床。

七、俱生我执是意根的还是意识的

意识是否有俱生我执?俱生,就是与生俱来。意识刚刚出现时,不辨东西南北,一无所知,当然更不知道所谓的我,也不知父母兄弟姐妹,所以没有我执。婴儿意识所表现出来的,全部是意根教导和熏习的,所以意根才有俱生我执,意根也不用再出生。环境和父母暂时还熏习不了婴儿,意识需要逐渐被教导,才能渐渐懂得一切法、所有法,不管是被自己的意根教导也好,还是被他人教导也好,还是被环境熏染也好,反正意识对于一切法都要一一学习,没有先天就会的,也包括对自我的认知。

意识最初都是被意根教导和熏染的,生出来时,就是被意根调教出来的,祂必须受意根支配,没有任何原则和主见。意识在母胎里的所有表现,更是全部随顺于意根,没有一丝毫自我主张。出生以后的意识,也是完全随顺意根的意志和习气,没有一丝毫自我主张。直至后来被环境熏染,被他人教导以后,才能有一些认知,才有一些自我主张。

孩子的天真就在于,完全是自我内心(意根)的表现,没有虚假,没有伪装,没有意识的遮掩,是意根的直性和率性而为,意识不会控制意根,不会伪装意根。从孩子身上能直接发现意根的特性,孩子天生就有贪心,那是意根的贪,天生就会生气,那是意根的嗔,天生就是愚痴,那是意根的愚痴。孩子天生聪慧过人,那就是意根的智慧,天生的就有某种特长,那就是意根的才能。凡是天生的,不用后天特意学的,都是意根的。

当我们实在分不清意根和意识的时候,就要考虑没有意识是什么情况,意识作用微弱时是什么情况,意识刚刚出现和即将灭去是什么情况?这些情况全部都是意根特性的表现。

八、一念相续是意识心的还是意根的

二者同时都在起用,意识心一念相续时,是一种定境,心住一个境界,少于分别,传递給意根的信息就少,这时意根的攀缘就少了弱了,祂的注意力就能稍微集中一些,分别的慧力就强一些,同时祂的思量性也增强一些。如果以这种定力参禅和观行佛法,意根的作用就增强了,实证佛法就容易些。意识要一念相续,必须意根也要长时间的缘于这一念,否则意识就要消失,无法相续。凡是意根不缘的法,意识没有理由单独缘,因为根本就不能有意识。  

九、意识有知性,意根也有知性,自知,就是自己知道自己的对错,这就是证自证分。这是在说意根,是意根把第八识的功能和六个识的功能,都当作是意根自己的功能。意识的自知性,就是意识对自己的观察,是意识了别意识,这个比较容易。而意识了别意根的知性,比较困难,意识不容易了别意根的知性,而意根了别自己,也不太容易。只有意识和意根烦恼消除、遮障消除,转识成智,都有大智慧时,意识才能观察到意根的运作,了知意根越来越多的性质和运行规则。

十、意识和意根在了别业种上的区别,比如自己今世与冤家相见,一定要报复冤家,是自己的意根想报复还是意识想报复呢?最开始一定是意根想报复,因为意根经历了前世的事情,与业种相应,了知自己与冤家的因缘,所以一定是意根要报复。意识并不知道自己(意根)为什么仇恨冤家,但顺从于意根也想报复时,就要想报复的办法,付诸于行动。

意识有时有理智,有时无理智,有时想劝说意根,有时就自动当意根的帮凶。具体的报复措施由意识施设,办法由意识思惟,手段由意识设计,最后由意根决定,一切行动由意根作主推动。如果意根不拍板,意识就不能采取报复的行动,意识的运作从来就没有离开意根一丝毫,二者紧密相连,互相依靠。

十一、在了别业种时,如果意识能了别到,那是意识心随着意根了别的,意根是依靠于如来藏了知的,但必须在意识入深定以后才行。意根对业种的了知表达不出来,意识了别业种以后就能描述出来,说不清道不明的是意根的了别,能详细述说出来的是意识的了别。如果想要自己有大智慧,能清楚的了别业种,就要努力降伏烦恼,烦恼越轻微,遮障越小,智慧就越深利,六七识就能转识成智,二者和合就能了知更多的法。

转识成智是断除烦恼以后的事情,在断我见和明心见性,获得初禅定以后的事情,转识成智以后,意根意识的功能就得到很大程度的开发。修到无漏无烦恼,才能出生甚深的种子智慧;有烦恼时,心就有漏有遮障,智慧就低劣,看不清楚事实真相,看不透人事物理的本质。

十二、有重大的事情要发生,身心会提前出现各种反应是怎么回事

意根能了别业种,根据业种知道要发生重大的事情,于是色身就会出现异常反应,但是祂没有名言,不能用语言文字明确表示出来,也没有思想让意识知道,意识就无法确切知道有什么事,也就不能采取具体的措施和对策,只能任由事情的发生,直到事情发生了,意识才了别到是怎么回事,还有提前一年就有预兆的,意识都不知道到底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意识能具体了别六尘境界,而意识不能直接清楚了别业种,业种还没有完全现行时,还不属于六尘境界,因此意识无法清楚了别。意根了别将要现行的业种,只能发出模糊不确切的信号,如身体的异常反应,内心的喜悦或者是恐慌不安,意识如果有智慧就能以此信号解读出这些信息的内涵,但是一般人的意识比较愚木不伶俐,往往是解读不出来的。

意根了别将要现行的业种以后,为什么会引发身心上的反应,比如说感觉胸闷烦躁、坐卧不宁等等征兆呢?因为意根执身,祂有心理反应时就控制大脑神经元能直接牵动身体,让身体出现各种变化。意根在脑部活动,了别大脑中的全部法尘,包括六尘的信息,祂的识心一动,就能直接牵动脑部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再同时快速的扩散到全身,全身就会出现反应。

意根的识心认知不同,感受和情绪就不同,触动着大脑的神经系统就出现不同的反应,身体的反应和活动就不同。有佛力加持时,意识不知道,而意根知道,就会促使身体出现各种反应,有麻酥酥的感觉,内心喜悦,泪水直涌。念佛念经念咒时出现的感应,都是意根感应出来的,意识却不知道。当我们打坐坐到心里非常静时,就能体会到心里只要有反应有情绪,脑部的神经就跳动起来,几乎同时身体就有各种反应,这说明意根一直在调控着色身。

十三、意根思量与意识思惟的区别

二者思惟量度,一个(意根)笼统,一个(意识)细致;一个(意根)深,一个(意识)浅;一个(意根)可连续不断,一个(意识)断续;一个(意根)更有是全局总体性的,一个(意识)是片面局部性的;一个(意根)与前世经验经历能连接起来,一个(意识)最多能带有当世的经验;一个(意根)快速伶俐,一个(意识)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意根需要掌握人事物理的全局和概貌,贯通古往今来,具有总体的决策权作主权,因此祂的思量不可能深入细致到事理的细微处,这需要意识做参谋和助手,依靠意识的细心了别和分析思惟才能清楚。而意识作为意根了别六尘境界的工具,只能配合意根,弥补意根的不足,为意根提供详细的资料,满足意根所需,因此思惟就要很细密和具体。

意根了别六尘境界的智慧不强,由其所处的领导地位来决定,因为意根能见一切法,默容一切法,需要思量管理一切法的全貌和总体,导致祂对于尘境不能再做具体而细致的了别思量,而且这部分有意识可以分担和佐助,二者配合一下就可以了。而意识相对于意根,了别的内容相对就少些,而且还可以专注了别,因此就能了别清楚和透彻,局部智慧力就强。

意根的恒审思量性永不停息,只要第八识能变现出的法尘,意根都可以缘到,然后就能思量。而意识的思惟就断断续续的,要受许多条件限制,条件不具足,意识就不能出现,或者不能思惟。

十四、意根在定中定外都不能代替意识作推理分析思惟,意根的思量与意识的思惟有一定的差别。推理、分析、思惟是意识的功能体性,这是很明显的,意识与语言文字觉观相应,意根不能作推理分析这样细腻的思惟活动。意根那种特殊的思量、量度、度量方式,意识也不容易发现和掌握,即使证得了意根,了别了意根的运作,意根的那种思量方式,也很难观察和掌握。

意根不一定比意识更有智慧,这要看在哪方面,在了别六尘境界方面,意根没有意识有智慧,没有意识有细致入微的了别性,没有意识了别更清晰更透彻。但是意根由于无始劫以来没有灭过,经历过无穷无尽的事件,其经验和智慧也非常丰富,有时了别重大问题要比意识更有智慧性,是经验老道的原因。

一切法都是由意根作主抉择的,意根又相信现量观察,只能相信自己的思量性,那么要想实证某些法,就要想办法让意根自己亲自思量,亲自参与其中,其思量的结果,意根就直接认可了,不用经过其它程序,比较快捷。

十五、每个人都应该多磨砺一下自己的头脑,少磨嘴皮子。动脑总比动嘴强得多,因为有一个强有力的头脑,才能获得智慧和福德。大脑的功能以意根为主,嘴皮子是意识的功夫,哪个功能更强大,更能解决问题?动脑子很累,动嘴皮子不费劲,很多人就不动脑子,只动嘴皮子。动嘴皮子能解决什么问题?思惟深邃者言语少,话多之人思惟浅,一个是意根用的多,一个是意识用的多。意根与意识的关系就是如此,此消彼长,一个深,一个浅。是深好还是浅好?

十六、佛说:汝意不可信,慎勿信汝意,证阿罗汉果才能信汝意。

信,分为深信和浅信,真信和假信。深信和真信就是意根内心深处的相信,浅信和假信就是意识层面的肤浅的相信,意识故意装信而意根并不相信。意,一个是意根内心深处的知见、观点、看法和主张;一个是意识的知见、观点、看法和主张。

相信自己的意思,有不同层次的区别:一、意识相信意根的知见、观点、看法和主张。二、意根相信意识的知见、观点、看法和主张。三、意识相信意识自己的知见、观点、看法和主张。四、意根相信意根自己的知见、观点、看法和主张。这是意根的证自证分功能。再加上,意识相信时,意根并不相信,意根相信时,意识却不相信等等诸多情况。

因为意根有根深蒂固的无明和染污,有根深蒂固的我见和邪见,无始无明与生俱来,不可扭转;可是因为无明,众生的意根却深深的相信自己的邪见,不肯受化,以至于生生世世主导意识具有邪见,造作无明业染污业,生死轮回不断。世尊为度此类众生,让众生回光返照自己的无明烦恼,就告诫众生,不要相信自己固有的知见,等修证到四果阿罗汉,断尽我见我执,心得清净,智慧解脱时,才能相信自己的知见和观点。在此之前,由于烦恼的遮障,智慧不足,知见不正,如果对自己的知见深信不疑的话,就无法出离无明坑,得以解脱生死。

十七、意根因为有遍计所执性,也有自己独特的思量性,当意识不起用时,意根可能还在独自不断的思量着,不断的执取着,不肯放舍,到一定时候,意识就可能突然明白某件事情、某个道理,突然就想起了某些人事物,这是意根执取思量的结果。比如说,接触到某个问题,意识心没有想明白就放弃了,也可能不想了,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意识心突然就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这是谁的作用呢?这是意根的作用,祂在背后暗暗的思量着,并没有与意识一起放弃,最后终于思量出结果,意识就明白了。

再比如有时好多年前的事情,意识根本不想了,早已忘了,可是在某个瞬间,意识却突然想起来了,意识从来没有思惟过,没有惦念过,这是怎么想起来的呢?原来是意根一直攀缘这件事,遇缘就把这个信息丢给意识了别,是意根在背后暗暗的执取出来的。还有在打坐时,意识静下来,几乎不思惟,没有了心念,可是突然就能想起儿时的不重要的事情,这是谁弄出来的?是意根执取攀缘出来的。

意根因为没有降伏自心,还在到处攀缘作意,不肯停歇,不懂得万法虚妄的道理,什么法都会执著和执取,六识就会很繁乱,不寂静,身口意就不清净。只有用万法虚妄之理不断的熏染意根,意根才能逐渐的消除其遍计所执性,少于攀缘作意,身口意就清净了。学佛思惟观行佛法,要深入到意根,多利用意根的优势,多发挥意根的功能作用,多深入到意根,所有的佛法就能很快的实证,就能获得大智慧。

十八、不信佛的那些人,也跟着喊无我,好像真知道无我似的,其实根本什么也不懂,那个意识心,显得特别虚假,非常不实在,其实心里时时处处都是我。这种人口是心非,心口不一,意识与意根严重不一致。

心口不一,口是心非的意思,口业是意识的功能作用;心,指意根,有些时候,意识与意根不一致,意识是浮浅的表面作用,意根是深层次的心理作用。口里说是,心里不认为是,意识是浮浅的口行,意根是深层次的心行。那么看一个人是敷衍塞责,还是真诚以待,就知道此人说话是停留在意识表面层次,还是来自于深层次的意根。中国汉字词语的组合,也反应出了心理学,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有符合佛法道理的。

十九、问: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指的是意识,意识不能同时思考或进行两件事。但是意根遍缘一切法,或者是一个法尚未攀缘完,又攀缘另一个法,因为间隔时间为刹那,时间太短;也可以理解为同时攀缘多法,在这其中是否就是区分意识和意根的好时机?

答:世俗法里讲的一心不能二用,意思是一心如果是二用多用,用的就不好,精力分散,心就粗燥,了别不细致不清楚,思惟不清楚,不能出智慧。实际上意识六识是可以二用、三用和多用的,因为普通人的定力很差,慧力也很差,精力稍微分散,对六尘境界就了别不清楚,考虑问题就不细致不周密,表现为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稀里糊涂、不知所以然,智慧比较低劣。

意识心没有禅定的训练时,要想思量考虑好某个事情,必须专一思惟,否则就考虑不清楚。当意识有训练定力好时,可以一心多用,同时缘几个法,有些时候也能做得好,而定力非常较好时,时时都能一心多用。比如世俗法中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是这样,只是不能太细思惟,在总体上都能安排好。比如说有的人在大事临头时,往往表现很镇静,此时所有的精力能力都调动发挥了出来,各种事情考虑安排得很周密,大脑高度旋转,工作速度惊人。世俗人做工作时有时也是这样,各人的精力能力大不相同,定慧就有区别。

意根同时能攀缘很多个法,并且也能刹那连续、相继不断的攀缘多个法。如果祂要攀缘六尘上的法,意识必然随之了别,所以意识也是能攀缘多个法。区别意识和意根,还是要在作主性上、作决定上区分比较容易,在习气、惯性作用上容易区分,在突然间发生事情时,容易区别意识和意根的作用,在浅层次的心理作用和深层次的心理作用上比较容易区分意识和意根。

二十、感应的事,还是意根的事,意根随如来藏无所不知,只是意识不知而已。当意根知道某些特别的事情,就有色身或者情绪上的反应,浑身毛骨悚然,莫名其妙的喜悦,内心焦躁不安,内心惶惶,神情肃然等等。人们所做的一切秘密事,能瞒得了意识,瞒不了意根和如来藏,因此未来都有果报。人们之间不知不觉的疏远和不知不觉的亲近,就是因为意识所不知道的某些事情。所以我们要善于守摄自心,不犯丝毫,心地清净,业种清净,果报就清净。

二十一、意根做主宰,一方面也要听从意识的分析判断和决定,然后再加以思量抉择,作主作决定,指挥六识的身口意行。比如当贪嗔痴烦恼现前时,意识能理智的思惟说:这样烦恼很不好,修行人不该有贪嗔痴烦恼,赶快冷静的降伏自己,这一想法传递给意根,意根就会思量说:是不好,那就不要再有这样的心行了,于是在身口意行上就有所收敛。

起思惟、分析、判断的是意识心,意识有反观力,能反观到自心烦恼,意根很难反观自心的心行,因此就要依赖意识的理智来暗示和督促自己,然后再小心的作主作决定。意根也是第八识输送识种子生出来的,自己不能决定自己的存在,不能自主,因此也没有自性。

意识学佛明理以后再熏意根,意根受熏就决定改变自己。第六识和第七识这两个识,虽然都是识,面对的内相分法尘是一样的,可是体性却有很多不同,多细心思惟二者的区别,慢慢就能把二者区分开,不再混淆不清了。

二十二、有人说:给意根什么暗示,意根就会实现什么,不管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意根没有道德认知,没有对错感觉,只有惯性习性。意识有道德约束,有羞耻心,有责任感,所有这一切,意根都不具备,也无法具备。意根是直心,祂积累了无始劫来的所作所为的痕迹,只要当机,就去实施,当中没有任何对错、高低、责任、荣誉、所失、所得等的价值约束。本能、直觉、率性等等都是意根的体性,祂不掩饰、不妆扮自己,没有虚情假意,没有功利成份。这些说得都对。

意根主要是无记性的,不知善恶观念,没有是非判断力,从这点上看,祂的了别慧劣。意根属于最原始性的,原始性的也单纯,也愚痴,也直性,也浑厚,也深沉,也智慧,也伶俐,看祂从前和现在熏习了什么, 是否被熏习成就而论。

意识狡猾,聪明智慧,心不直;但也正直,也纯洁无瑕,也坦诚,这也要看从前和现在熏习了什么。意识也善也恶,恶时,也许比意根恶,能教唆意根;善时比意根善,能引导意根。意识愚痴时可能比意根愚痴,智慧时比意根有智慧得多。

意识比较心机,因为祂有思惟分析使计谋的能力。如果别人想刺探自己的隐私,意识在清醒时绝对要隐藏;意识在不清醒时,意根就不能被意识教唆,有什么就显露什么,不会隐藏,因为祂判断不了善恶利弊,没有价值取向,比较真纯。

二十三、一切法虽然由意根遥控,但是显现和变现却由如来藏作主。遥控器无论怎样指挥,最终还是由荧屏显示。让哪个识生起,是如来藏的功能,不是意根思心所的作用。意根只管决定见听尝触就行了,如果祂想见色,如来藏就自动配合,在此种色尘上出生眼识意识,意根不想看时,就转移注意力,不作意,不抉择,识种子就在此种色法上消失,或者是不在此种色法上出生,这是如来藏法尔如是的功能。

至于如来藏流注出识种子,为什么会分别形成七个识,这还是个极大的秘密。 意识能具体分别名相和概念,意根却没有名言概念。祂就像如来藏一样,如来藏虽然能变现出不同的六尘境界,祂也分不清楚色声香味触法,没有名言,不懂概念。意根大概也如此,只知道对应境界,具体也不知道色声香味触法的概念,不会归类。就像机器人能做很多事,但是它也分不清楚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做,只是按照固定的程序做事。

机器人的程序是人为设计的,如来藏的运行程序和法则却没有人设计,七个识的运行法则也没有人设计,无始劫以来一直是这样,叫作法尔如是,但是七个识的法尔如是和运行规则随着修行能有所改变,如来藏的法尔如是无法改变。虽然成佛以后的如来藏功能作用与众生的如来藏有所区别,但那只是恢复本来面目。

在一切法上不仅有佛性的运作,也有如来藏本体的运作。因为如来藏有作意触受想思五遍行心所法,祂就有识别性,有祂特有的功能作用。如来藏虽然有识别性,但是祂无心,不能识别具体的内涵,不会把六尘分别出色声香味触法来,不像六识的那种分别性。人类的语言很难表达这些内容,只能意会,无法如实细致的言传。意根的了别性是介于如来藏和六识中间,比如来藏具体,比六识概略。

二十四、意根对一切事情都能作主,但很多时候也要听从意识的知见看法,所以意识有时能说服引导意根。意识通过分析思惟等等心理活动,把分析的结果传递给意根,意根了知后,就要思量如何处理,采取什么办法,然后作出决定,六识就要服从决定。

理智,通常是指意识心,因为意识能了别具体六尘境界,能对六尘境界分析、思考,从而作出合情合理的判断和抉择。如果不经过意识的思惟就作出冲动性反应的,就是意根。不用头脑分析思惟马上就应对的,都是意根的冲动性和惯性作用。意识有愚痴性时,往往不能或者不习惯于思惟分析,就让意根直接做决定,那是按照意根的习气做出的,往往是错误的,有烦恼性的。后来意识觉醒了,认为那样做可能不对,于是把分析的过程和结果传递给意根,意根了知后就重新思量该如何做最合适。有些时候,事情太急了,意识来不及思考,意根就根据自己的惯性和经验,直接作出反应,比如突然刹车,手被咬被烫,突然甩手等等应急措施。

二十五、显境名言的意思是,七识心与心所法,能够共同的把各种境界烘托显现出来,让他人理解和明了。七识心都有这个功能,不仅仅是意根有这个功能。表义名言,用字、词、句把内心的思想和境界表达出来,以让他人理解和明了。这是意识所具有的功能作用,意根没有,五识也没有。

表义名言,分为语言文字和觉观思惟,觉观思惟也是意识的特性,意识能明了六尘境界,之后就能对六尘境界起觉观,起思惟。意根没有这种表面的功能作用,祂所起的作用是隐蔽的、深邃的、暗暗的、难以觉察的,其作用相当大。如果两个识的识种子少于分流,少于分别其他法尘,那么了别慧就能更加强大,其作用力也相当大,能攻克一切法。当定力增强时,六七识的显境名言作用突出,意根的作用突出出来,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其了别功能就会更加强大,对一切法可能都能思惟透彻,智慧涌发。

二十六、从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角度来看,意根就是众生真正为依托的假我,是最主要的我,而且这个我一直都在把五阴身当作我,把六识的功能作用当作我,把第八识的功能作用当作我,认为所有的功德作用都是祂的功德作用,一切法的作用都是祂的作用。

意识也是一个假我,有明显的见闻觉知作用,众生都是以意识的见闻觉知为主,以意识的行为造作为主,当意识没有见闻觉知时就说我没有见闻觉知了,当意识没有行为造作时,就说我不能说话不能思想了。这个众生就是意根,祂依赖着意识的见闻觉知和行为造作,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和意愿,没有意识和意识的行为造作的时候,意根就无法在六尘当中有所作为,五阴身表面的功能作用也就消失。这是意根所不情愿的事情,所以修定让六识少于造作或者不造作,意根一开始是受不了的,修定就很困难,意根总是要挣扎着反抗。

从另一面来说,意识的见闻觉知和行为造作,都是意根支配和主导的结果,两个识一明一暗的互相配合着,几乎所有人都把这一切活动当作是意识单独的活动,丝毫观察不出意根隐秘的作用,埋没了意根的功德,不知道意根是这些活动的主宰,不知道意根才是主人,是众生真正的假我,解决意根的问题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二十七、其实很多人是能够观察到自己意根的,只是不知道那个心那个作用就是意根,因为分不清意识和意根,就把意识和意根混合为一个整体我,变成为自己观察自己心的各种状况。

比如说,意识观察自己的能力和感受如何,里面有意识的能力感受,也有意根的能力感受,而通通都当作意识的能力感受。再比如意识观察自己是否能接受某种观点看法,观察之后,发现自己非常想接受愿意接受,可是内心还不能接受,愿意接受的就是意识,不能接受的就是意根,而不知道是意根不愿意,还以为是所谓的自己不愿意。意识如果发现了自己改变了认知和观念,愿意接受某种建议,改变了观念和认知的就是意根,意识还是以为所谓的自己,不知道是意根。

这些事例非常多,说明意识是能够观察到意根,就是分不清意识和意根,往往都是混合在一起的,如果说其中有意根的作用,那么大多数人就反对说:不对,那是意识。这恰恰说明了大多数人都把意根与意识弄混了,分不清哪个是哪个,烦恼遮障,智慧不足,没有转识成智之故。

二十八、造梦师是如来藏,祂根据意根的心思、心念和想法而造梦,造出梦以后,意根在梦里就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是在梦里,对于梦里的境界还是很执著贪爱,误导意识在梦里造作。意识也分辨不出梦里梦外,就对梦境生出欢喜和忧悲苦恼的觉受,认境为真。意根里有很多的机密,都是从如来藏那里得来的,意识仅仅了解极少一部分,也许一点也不了解,因此才说意根有机密。

意根管理着如来藏的库房,看守着如来藏,意识管理着意根的库房,看守着意根。被看守的人有财宝,看守的人享受财宝;被看守的人是主,有大用,看守的人是奴,靠主吃饭。

二十九、心口不一时口说与心想分别对应哪个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口是心非、心口不一的情况,譬如内心嗔恨某甲,表现出来的口行身行却是慈悲与关爱,隐藏了内心的真实想法。那么这种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意识的心行还是意根的心行?我们普通人能反观到这种状况,应该属于意识,真实的内心与意根相应,应该属于意根。但是意根是作主识,表现出来的口行身行是六识随顺意根的结果,那么这种慈悲与关爱也应该是意根的心行才对。可我们反观到的所谓内心真实想法即嗔恨某甲,却表现为慈悲和关爱,并不是内心的真实想法。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当意识与意根的心行不一致的时候,意识的力量强大能压过意根,意根就不得不顺从意识的心思,允许意识按照祂自己的想法说话表达自己,但意根在做事时仍然要按照自己的本意,这样意识的行为仅仅代表自己,不代表意根。不是意根的意思就是弄虚作假,心口不一,世俗所说的不是摸着自己的心说话就是这样,意识不按照意根的本意说话表态。那这时候应该明明心里是嗔恨,可意识不愿意把嗔恨的心理表现出来让人知道,因为如果别人知道了,就会认为自己不好没有德行,于是意识为了显示自己有德行,就表现为对人很慈悲和关爱的样子,为了让他人对自己有好印象好的评价。

假装的时候,完全是意识的伪装,意识能想出计策或者是阴谋诡计,强制意根同意,意根在没有主意的情况下,也听从意识的安排。一旦意识放松了警惕,不再看管意根,意根就会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行事,这就现原形了。没有意识伪装的心行才是每个人真真正正的德行和修为,这时候意根有没有修行,就能看得出来了。

意识对意根能起一定的作用,如果意识的主意和想法顺应意根的心行,意根就会完全同意,非常迅速的就能拍板做决定,没有犹豫。如果意识不顺应意根的心行,意根就要考虑考虑思量思量,再做决定;如果意识的分析力特别强,说服力也强,意根虽然不太赞成,也会勉强同意;如果意根的立场非常坚定,那么意识就无法让意根顺从和同意;如果意根非常固执,意识也无法说动意根。

如果意根不受意识控制,完全按照自己的心行行事,这个人就会很豪放,很天真,很淳朴,很任性,很固执,表现的都是自己的本色,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个性很强。如果有意识调控,那意根就不能完全表现自己的本色了,要有不同程度的伪装,尤其是在人前,在有厉害关系的人前,一定要伪装一下。这是意根还不够好,所以才需要伪装,有在意的人和事,就不能率性而为。

一个人的本性如果是撒谎成性谎言累累,说明意根的本质很恶劣,如果意识不加以调控,就永远不能改变,如果意根没有撒谎的习惯,不喜欢撒谎,有的时候意识偏要撒谎,遮掩一些事实,这就是伪装,意识对意根进行邪教导。

三十、有懊恼自责的心是哪个

早上起床时一个心想起床,一个心不想起床,结果是没有起来,把重要的事情耽搁了,然后就生气懊恼自责,哪个心想起床》哪个心不想起床?谁在懊恼,谁在自责,谁在生气?

意识有理智,意根没有理智比意识要贪,贪韵味贪感受。早晨醒过来之后,意识理智,觉得应该起床,早点收拾好出门办事去。可是意根因为贪韵味,就显得比较懒,不决定起床,贪着舒服的感受。因为意根是作主识,不想起床就会继续躺着,最后意识的理智越来越大,不断暗示意根应该起床了,最后意根明白必须起床准备,不能再贪着了,于是不得不决定起床穿衣服。这个决定如来藏照办,六识就配合起床。从这个事例看出,意根有受,不一定是舍受。

因为晚起床耽误了事,最开始生气懊恼自责的一定是意识,因为意识思惟能力强,知道耽误了什么事,有多重要。意识懊恼自责之后,意根也就知道了自己的过错,可能也要后悔自责。如果意根不后悔自责,只是意识单独后悔,意根就不会改变,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同样赖床不起来。

很多人出错忏悔自责,过后还会犯,那就是意识忏悔自责,意根不忏悔,错误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反复复犯,不长记性。犯了改改了犯,就是意识,以后不再轻易犯错,就是意根长记性了。肉改骨头不改,说明是意识表面的改,意根不改不承认有错。

意识明白什么道理,想做到,但不能作主,必须说服意根同意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强迫意根同意,意根同意就决定,于是就做到了。如果是意根勉强同意,心里还不愿意,同样的事下次不一定能做得到。意根如果没有明理,经常被意识强迫,意根心理就有怨气,怨气早晚会爆发出来,如果不爆发心理就会郁闷不已。意识没有说服意根的时候,一旦放松督导,意根的本来习气就现前。所以意识造假,不能长久,总有露馅的时候。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