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意根与意识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5-07-03 10:03:25 阅读: 0

第二章 意根与意识在具体身口意上的区别(2)


十一、呼吸到底是由谁控制的,是意根还是意识?如果是意识控制的,当意识微弱和灭去的时候,呼吸却还存在没有灭,那呼吸就不是意识控制的。在心里紧张时,呼吸就加快,那么紧张是意识的反应,还是意根的反应呢?紧张表面是意识的反应,实际是因为意根执我性重,导致意识的精神紧张,导致身体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反应,是意根控制的结果。身根和呼吸都是由意根控制的,不是由意识控制的,比如昏迷时没有六识,却有呼吸,有心跳和脉搏,有血液循环;睡眠时没有六识,也有这些身根的活动;无想定里没有六识,可是身体没有倒下,还是坐得笔直,这些时候身体都有意根的调控作用。

当意根遇到危险和紧急事情时,意识还没有反应过来,也根本没有思惟,身体就发生变化了,这就是意根直接控制身根发生的反应。紧急刹车,就是意根的直接决定,意识没有思惟控制不了刹车,等意识想控制刹车时,那是采取刹车行动以后的事情了。当遇到危险事情时,意识还没有反应过来,没有思惟时,身体的血液立时就加快了流动,心跳也加快了,非常快速,意识赶不上这个速度。当周围有鬼神时,意识不知道,可是身体却感觉麻酥酥的,头皮发炸,像过电似的,这都是意根的反应,是意根直接控制身体的结果。

呼吸属于身根的活动,意根缘于色身,也就能控制呼吸,其中不离第八识的配合,意识和身识也同时在配合起作用。当内心紧张情绪激动时,呼吸就急促,当心情放松,内心平缓,呼吸就缓慢。内心紧张时,意根因为执我就会护我,遇到事情就加紧作意,这样就牵动身根以及呼吸,同时让意识高度警觉,从而带动身体,产生反应,呼吸也就不顺畅了,所以呼吸与意根有密切的关系,也与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呼吸急促是意根的我执习气使然,在四禪定里,因为意根不再攀缘色身,意识对色身不再关注时,呼吸就停止。意根越在意境界,越执我,意识就越紧张,呼吸越急促;意根越不在意,身体越放松,意识越悠然,呼吸越平缓。因为意根习惯性的攀缘色身,一直在执著色身,只有祂的攀缘性执著性减轻了,身根才能放松下来,呼吸才能顺畅和平缓,甚至在四禅定里灭去呼吸和脉搏心跳。

十二、意识的忏悔和意根的忏悔

忏悔分为真忏悔和假忏悔,身口意的行为造作都分为真和假两种。凡是假的不是真心想做的,不是发自内心的,都是意识心的表面做作;凡是真心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都是意根想造作的。真忏悔时,忏悔之后就能改正身口意行;假忏悔时,忏悔之后一如既往。

忏悔时,如果是真诚忏悔,发自内心,是意根主动发出来的,那么意根的心行就改变,业种或者是消除,或者是减轻。意根发露忏悔时,新业种存入如来藏,剔除旧业种,以后按新业种现行,也有可能业种不能完全替换,这在于意根的真诚度如何。意识心表面虚情假意的忏悔没有用,祂不能改变业种,业种由意根存入如来藏中。而且意识假意忏悔、欺骗人的忏悔还有罪,罪业增加,存入如来藏中,果报更重。

所以真忏悔是意根的从心往外的真诚忏悔,不是假装。意根想忏悔,就要通过意识通过五识,通过五阴身来表达意根忏悔之意。意根离开五阴身,离开意识和五识,没有工具,就无法运作,无法完成自己的心愿。从这里来说,意根离开意识就无所作为了,但是意根绝对有自己的智慧认知,天生的聪明智慧就是指意根,是意根从前世和无量世带到今世。这个智慧不需要意识教导,先天就具有。

意根的很多智慧,意识都没有,意识不懂的很多法,意根都懂。而意识还要靠意根来熏染,意识靠分析思惟判断不了人事物理,就要靠意根的直觉作用来判断和抉择。所以很多事情做完了,意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稀里糊涂就把事情做完了,有些时候做得还很好。都是意根本身作主主导出来的。过后意识仍然不知道,不明就里。这种时候就没有意识的智慧参与,都是意根本身自带的智慧抉择。大多数时候,意识的智慧要远远大于意根的智慧,意根全靠意识的智慧引领,才能走上正道。

十三、忏悔,如果是非常真诚的忏悔,意根愿意悔过,就能改变业种,或者让业种消失,或者让业种不容易现行,或者减轻果报。因为意根能够悔过,心行改变,就能存入新业种,与旧业种抵消,忏悔的程度不同,抵消的程度就不同。如果不是真诚忏悔,走形式走过场的意识忏悔,意根心行不改变,旧业种就不改变,果报就不会改变。

我们当面跟别人忏悔就是这样,如果对方感受到我们是真诚忏悔,往往心就软下来原谅了我们,不再计较前嫌;如果对方觉得我们的忏悔不真诚,就知道我们的心没有改变,就不会原谅我们,那就会想办法报复了。尤其是知道我们假装忏悔,有心欺骗他,他就会更生气,从而加重报复。真忏悔是意根的忏悔,假忏悔就是意识表面的敷衍。当然是真忏悔有用能消业,假忏悔不能消业,也许还会加重业。

十四、有的人很容易健忘,某件事说要去办,一转身就忘了,其实心里是知道要办什么事的,但具体是什么事却想不出来,根结在意识这里。健忘是意识忘了什么事,想不起来了。决定要去办某件事是意根决定的,意识服从,可是没有仔细思惟辨别到底是什么事,有点心不在焉,于是转身意识就忘了。而意根并没有忘,仍然知道要办什么事,可意识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于是就愣在那里仔细回想,可能当初记忆就不牢固。

十五、有的人一开口就是谎言,不说谎不说话,说谎话已经成了习惯,谎言不自觉的就从口里溜了出来,自己甚至都意识不到。这是意根的坏习气,意识故意说谎容易纠正,就怕意根习惯性的说谎,这个最难改正。说谎骗人的时候都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可是所有有神通的人都能知道自己说谎骗人了,而且将来所有众生都能修出神通,所有的亲朋好友全部都有了神通,那么自己费劲苦心所要保密的业行,根本没有了秘密,那时候就知道了,当初自己是何苦造业呢。经常这样思惟观行,意根就会明了,心里有个约束,慢慢就会不说谎了。

十六、怎样判断烦恼是意识的还是意根的

一般来说,烦恼主要来自于意根,但是意根要表现出烦恼情绪,必须要通过六识才能表现得出来,以意识为主,附带着色身的变化。情绪主要指意根的,没有什么理由,不知来由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都是意根的情绪。当意根清净时,意识受环境熏染 想生起贪嗔痴烦恼时,往往是不了了之,即使刚刚生起,也很快就停止了,不再受环境影响,因为内心深处的意根是清净的。当意识生气想骂人时,由于意根不嗔,意识想一想就算了,根本骂不起来;或者骂也是假骂,口头出出气罢了。

当意根烦恼生气时,意识就劝自己(实际是意根)不要生气,不值得生气,生气不好,可是还是止不住的生气,有时还会气得发抖。这是意根内心的嗔太重了,意识控制不了。凡是涉及到色身身根的变化,都是意根主导出来的烦恼,不是意识表面的烦恼。如:喜形于色、怒发冲冠、手舞足蹈等等,都是意根不由自主通过六识身根表现出来的。我们从这些现象中,能够看得出来意根的烦恼是轻还是重。烦恼重的,无论自己规劝自己,还是他人规劝,都无济于事,往往要烦恼很长时间,直到有个结果,才肯罢休。

十七、有时候做事,明知是错的,却控制不住自己非要做不可,自己有时候是讨厌的事情,可是换了一种情景内心又向往,拉都拉不住,这是意根强大的习气力量,意识不容易控制住。

明知是错的,这是意识清楚的知,意根却不知,祂就非要去造作不可。是意识想控制意根,可是意根习气重,却不受控制,不听劝导。讨厌那件事,是意识讨厌,可是意根不讨厌,遇到机会就要现行自己的习气,违拗意识的劝阻,意识就一边照做,一边讨厌。要想改变意根的习气烦恼,就要静下心来,多反观自心,让意根明了自己的习气,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时间长了就会有所收敛。

十八、意根与意识的分别性很相近,二者在一起缠绕的又太密切,在身口意行中,很难区分开哪个是意根的功能作用,哪个是意识的功能作用,往往混淆不清。意根有思量性,有思心所,也有想心所,因为意根也是识,识有了别性、思量性、抉择性。虽然意根的思量与意识的思惟有些差别,但是意根的识性也较为突出,也是活泼泼的,祂并不是呆瓜死板板的。因为意根的心行比较深和隐秘,极大多数人很难发现和观察。一般明心开悟的人,观察第八识也比观察意根要容易一些,如果没有人教导意根的法,也同样很难体会意根。

比如在一个人撒谎时,这个撒谎到底是与意识的烦恼相应,是意识决定的,意根随顺;还是这个撒谎与意根相应,是意根的烦恼习气现前,意识不得不随顺,这里就太难区分了。可以这样区分撒谎是谁主动发起的,如果意根没有撒谎的习气,偶尔遇见某种事情,意识分析思惟应该撒个谎,才能躲避危险,保护自己,认为撒谎对自己有利,于是意识决定撒谎。意根了知意识的分析和决定以后,作意触受想,然后思,不断的思量到底应该不应该撒谎,最后思量明白了,为了自身的安危和利益,应该撒谎,于是意根就同意意识的决定,选择了撒谎,于是意识的谎言就造作出来了。

还有的时候,意识烦恼轻微,比较理智,不愿意撒谎,但是意根的习气重,喜欢撒谎,每当意根决定要撒谎时,意识就不愿意执行这个指令,总找借口不撒谎;或者心里感觉撒谎不好,有些愧疚,也许最终要随顺意根的抉择。如果意识善于思惟分析判断,就能改变意根的决定,而不撒谎。只要内心矛盾重重,就是意识与意根思想观念不一致的时候,是理智与烦恼情绪较量的时候,最终哪个占上峰,就看此人是理智性强,还是情绪化的烦恼习气重。

再比如,有的人平时感觉自己修的不错,可碰到有人冤枉责怪自己,立马不经意识的思惟,眼一瞪,就开口回骂对方,这是意根的习气现前了,意识没机会控制,或者控制不了,或者根本就不想控制。有没有修行,这时就看意根的反应了。瞪眼和回骂奚落的语言,都是意根决定指挥六识造作出来的,显现出意根的烦恼习气,意根能控制色身,能操纵身口意行。六识的行为受意根的调控和指挥,是意根决定造作的,这一切身口意行就是六识受意根指使造作出来的。从以上二例中,可以区分意根与意识的作用,从而可以观行到自己心里的问题所在,着手对治自心烦恼。

十九、第六识分为五俱意识和独头意识,五俱意识往往是与前五识一起分别六尘,第六识分别六尘的细相内容,起着分析、思惟、推理、判断、感知、研究等等的心理活动。不与五识在一起的是独头意识,分为散乱独头意识、定中独头意识和梦中独头意识,经常打妄想、开小差、心不在焉和思前想后的就是散乱独头意识,定中独头意识能了别入定中的各种境界,梦中的畅游的识心就是梦中独头意识。

表现出很多的习气惯性,按照惯性去做的,就是第七识意根;有时是意识明明知道不能去作的事情,可是控制不住,非得要作的,就是第七识意根;在任何一件事情上起着决断作用的,就是第七识意根;有时突然一件事发生,心里没有准备,意识心来不及作分析思考,就会按照惯性作用决定去做的,就是第七识意根。

比如有人掉到河里,意识来不及想什么,意根就决定跳到河里救人,之后意识心会想,跳到河里救人该有多么危险,想起来真是后怕呀。过后才知道危险的是第六识,当时立刻决定跳河的是第七识,做事情时当机立断的,就是第七识意根,而翻来覆去思考的,就是意识。

不经过思考就做决定,往往会后悔,有悔心的是意识,事情过后意识回想事情发生的过程和结果,知道不应该那样做,应该这样做才对,后悔一时的冲动。而意根的分析思考力是很差的,往往不能有理有据的思惟分析,不能有逻辑性的推理,对一切事情,了别的都不清楚不细致。所以第七识是按照习气惯性去作决定,理性思考力不足。第六识就会思惟、分析、判断、计划、策划、研究等等,比较理智,也有智慧,但是不能当家作主,只能作第七识的奴仆,也作第七识的同谋者、诱导者、引导者、牵引者、教育者。

二十、问:当嗔心生起来后,意根是与意识同时起嗔,还是仅意识起嗔?意根那时在干什么呢?为什么意识已经把引起嗔心的事情用正见想明白了,心里还是很苦闷痛苦,是意根仍然在纠结那件事吗?还是意根并没有参与?对于事情的道理意识很快就想明白了,等意根也想明白后,心里一下子透脱出来很舒服。但这种苦闷消失的很慢,是不是意根不像意识那样能很快的明理?

答:意识所有的心行造作,是因为什么产生出来的呢?那就想,意识是因为什么而出生的?是因为意根触法尘以后,如来藏出生的,法尘是什么?就是意根所触的值得生气的内容。意根触值得生气的法尘,想要发作,思心所一决定,如来藏就会出生意识,满足意根的心思,于是意识就生嗔发作起来。意根想造作的时候必然让意识帮助祂造作,因为意根没有帮手在某些法上无法造作,就得需要意识帮助自己造作,这时候意识才能出生,意识就是意根的代言人和工具,替意根表达心声的。

那么意识生气这个法,是如何产生的呢?是因为意根生气了想要发泄出去,想要表露自己生气的态度,如来藏就配合出生意识,用意识来表达意根的愤怒,那么意识出生以后就起了愤怒的心行。

意根起嗔是真生气,只有意识生气是假生气。意根真生气有各种表现,比如面部表情上的脸红脖子粗,语言造作上的恶口,身体姿态上气的鼓鼓的或者是大打出手,这都是意识和身识共同造作出来的,是顺应意根的心行才造作的,完全表达了意根的心行。而意识单独生气,是意识在了别境界时,觉得境界有点不可心,但是意根觉得无所谓,心里很平静,这种生气就没有什么力量,不会有什么严重的造作,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但是生气之后两者的反应有区别,觉悟性不同。意识可能就会马上反观自己,反观这些行为造作,意识可能觉得生气是不对,因为什么不对意识一想就能想明白。意识虽然想明白了,但是意根还不明白,那祂心里还照样生气,气得鼓鼓的。意识就说:不要生气了,不要生气了,本来就是自己不对,意识这样说,意根还是不理解,照样生气。有时候意根根本控制不住发火想要打人,意识就说:不要打人,打人不好。但是意根不听,于是一边说不要打人,一边抬手就打。所以意识明理有理智的时候,也不一定能控制得了意根,祂非要发作不可,那意识没办法就得帮祂配合祂,不得不听从意根主人的指挥。

我们心理行为分为意识层面和意根层面的,意识层面的是被动的、要服从意根的旨意。意识层面要想作主宰的话,必须把意根影响过来,熏染成功,然后意根才作主决定,顺应意识的想法。如果意识熏染不成功,意根还是要顺着自己的心行来发作,那么意识怎么劝也没有用,告诉祂不要生气,那边还是很生气,告诉祂不要这样做,祂非要这样做不可,那就没办法了,那意识一边没办法,一边就去照做。说一套做一套,就是意根不肯听从意识的意见,一意孤行,不能按照意识所说而为,心行不一致。

二十一、意根离开意识是否有了别性

离开意识,意根不能了别六尘境界中的冷热和痛痒等等具体而细微的境界,意根无法微细了别六尘境界。但是意根能粗略了别,能从大体上了别一些,不能细致。意根依如来藏能了别一切法,只是无法表达和造作,必须依靠六识才能表达、造作、解决一切六尘问题。比如半夜睡着了,房间里很冷,对身体有影响,意根依如来藏也能了别出来,就会让身体蜷缩起来,往被子里钻,甚至做梦暗示意识身体冷,让意识解决这个问题。

半夜睡着没有意识,身体被蚊子咬,感觉痒,意根也能了别,所以就想抓痒,自己没法抓痒,如来藏就配合意根出生意识身识一起抓痒,之后两个识再灭去,继续睡觉。如果蚊子咬的轻微,不太痒,意根就忍着,不决定抓痒,意识身识就不会出生处理被蚊子咬的问题。

二十二、担忧、害怕、烦闷等等思想情绪来自于意根还是意识?

凡是意识无缘无故的担忧、害怕、烦闷的,都来自于意根,因为无缘无故,意识不知道意根是什么原因有这些情绪,而能知道意识自己的原因。意识所发泄的情绪都是有原因的,因为意识能反观自己,能分析、能思惟,就知道意识自己因为什么发火有情绪,但不容易观察和分析意根的情绪。

当意识分析不了思惟不了还要发火、还要烦闷,那都是来自于意根,是意根指挥意识发泄情绪的。比如早晨醒来,什么事儿也没接触时,就莫名其妙的感到不舒服,心里难受,就想发脾气,那都是来自于意根的思想情绪。意根有什么想法意识不知道,但是意根必然要促使意识发泄这些思想情绪。

好多的情绪一时说不清道不明的,全部来自意根,甚至意识一直想控制,也控制不了的情绪,全部来自意根。从这方面来观察,就能慢慢分清了意识和意根。如果意识知道某件事不好,有些担忧,但是意识随后理智的分析认为没事,但是心里还一直担忧,或者越来越担忧,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让意根担忧了,意识说没事,意根没有还不懂不理解,就会仍然担忧不已。

二十三、什么是疑情

所有的没有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是疑情,只不过有深有浅之别,能否相续而已。还有疑情疑在哪里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意识起疑,那就很浅,一会儿就能忘记了,不会再接着追究,几乎都是断续的,很难真正解决问题。内心深处的意根起疑,才能朝朝暮暮,不断的追究,行走坐卧都疑那个问题,心念不间断,直到解决疑问为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