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意根與意識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5-07-03 10:03:25 閲讀: 0

第二章 意根與意識在具體身口意上的區別(2)


十一、呼吸到底是由誰控制的,是意根還是意識?如果是意識控制的,當意識微弱和滅去的時候,呼吸卻還存在沒有滅,那呼吸就不是意識控制的。在心裡緊張時,呼吸就加快,那麼緊張是意識的反應,還是意根的反應呢?緊張表面是意識的反應,實際是因為意根執我性重,導致意識的精神緊張,導致身體出現一些不正常的反應,是意根控制的結果。身根和呼吸都是由意根控制的,不是由意識控制的,比如昏迷時沒有六識,卻有呼吸,有心跳和脈搏,有血液循環;睡眠時沒有六識,也有這些身根的活動;無想定裡沒有六識,可是身體沒有倒下,還是坐得筆直,這些時候身體都有意根的調控作用。

當意根遇到危險和緊急事情時,意識還沒有反應過來,也根本沒有思惟,身體就發生變化了,這就是意根直接控制身根發生的反應。緊急刹車,就是意根的直接決定,意識沒有思惟控制不了刹車,等意識想控制刹車時,那是採取刹車行動以後的事情了。當遇到危險事情時,意識還沒有反應過來,沒有思惟時,身體的血液立時就加快了流動,心跳也加快了,非常快速,意識趕不上這個速度。當周圍有鬼神時,意識不知道,可是身體卻感覺麻酥酥的,頭皮發炸,像過電似的,這都是意根的反應,是意根直接控制身體的結果。

呼吸屬於身根的活動,意根緣於色身,也就能控制呼吸,其中不離第八識的配合,意識和身識也同時在配合起作用。當內心緊張情緒激動時,呼吸就急促,當心情放松,內心平緩,呼吸就緩慢。內心緊張時,意根因為執我就會護我,遇到事情就加緊作意,這樣就牽動身根以及呼吸,同時讓意識高度警覺,從而帶動身體,產生反應,呼吸也就不順暢了,所以呼吸與意根有密切的關係,也與意識有密切的關係。

呼吸急促是意根的我執習氣使然,在四禪定裡,因為意根不再攀緣色身,意識對色身不再關注時,呼吸就停止。意根越在意境界,越執我,意識就越緊張,呼吸越急促;意根越不在意,身體越放松,意識越悠然,呼吸越平緩。因為意根習慣性的攀緣色身,一直在執著色身,只有祂的攀緣性執著性減輕了,身根才能放松下來,呼吸才能順暢和平緩,甚至在四禪定裡滅去呼吸和脈搏心跳。

十二、意識的懺悔和意根的懺悔

懺悔分為真懺悔和假懺悔,身口意的行為造作都分為真和假兩種。凡是假的不是真心想做的,不是發自內心的,都是意識心的表面做作;凡是真心的真誠的發自內心的,都是意根想造作的。真懺悔時,懺悔之後就能改正身口意行;假懺悔時,懺悔之後一如既往。

懺悔時,如果是真誠懺悔,發自內心,是意根主動發出來的,那麼意根的心行就改變,業種或者是消除,或者是減輕。意根發露懺悔時,新業種存入如來藏,剔除舊業種,以後按新業種現行,也有可能業種不能完全替換,這在於意根的真誠度如何。意識心表面虛情假意的懺悔沒有用,祂不能改變業種,業種由意根存入如來藏中。而且意識假意懺悔、欺騙人的懺悔還有罪,罪業增加,存入如來藏中,果報更重。

所以真懺悔是意根的從心往外的真誠懺悔,不是假裝。意根想懺悔,就要通過意識通過五識,通過五陰身來表達意根懺悔之意。意根離開五陰身,離開意識和五識,沒有工具,就無法運作,無法完成自己的心願。從這裡來說,意根離開意識就無所作為了,但是意根絕對有自己的智慧認知,天生的聰明智慧就是指意根,是意根從前世和無量世帶到今世。這個智慧不需要意識教導,先天就具有。

意根的很多智慧,意識都沒有,意識不懂的很多法,意根都懂。而意識還要靠意根來熏染,意識靠分析思惟判斷不了人事物理,就要靠意根的直覺作用來判斷和抉擇。所以很多事情做完了,意識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稀裡糊塗就把事情做完了,有些時候做得還很好。都是意根本身作主主導出來的。過後意識仍然不知道,不明就裡。這種時候就沒有意識的智慧參與,都是意根本身自帶的智慧抉擇。大多數時候,意識的智慧要遠遠大於意根的智慧,意根全靠意識的智慧引領,才能走上正道。

十三、懺悔,如果是非常真誠的懺悔,意根願意悔過,就能改變業種,或者讓業種消失,或者讓業種不容易現行,或者減輕果報。因為意根能夠悔過,心行改變,就能存入新業種,與舊業種觝消,懺悔的程度不同,觝消的程度就不同。如果不是真誠懺悔,走形式走過場的意識懺悔,意根心行不改變,舊業種就不改變,果報就不會改變。

我們當面跟別人懺悔就是這樣,如果對方感受到我們是真誠懺悔,往往心就軟下來原諒了我們,不再計較前嫌;如果對方覺得我們的懺悔不真誠,就知道我們的心沒有改變,就不會原諒我們,那就會想辦法報復了。尤其是知道我們假裝懺悔,有心欺騙他,他就會更生氣,從而加重報復。真懺悔是意根的懺悔,假懺悔就是意識表面的敷衍。當然是真懺悔有用能消業,假懺悔不能消業,也許還會加重業。

十四、有的人很容易健忘,某件事說要去辦,一轉身就忘了,其實心裡是知道要辦什麼事的,但具體是什麼事卻想不出來,根結在意識這裡。健忘是意識忘了什麼事,想不起來了。決定要去辦某件事是意根決定的,意識服從,可是沒有仔細思惟辨別到底是什麼事,有點心不在焉,於是轉身意識就忘了。而意根並沒有忘,仍然知道要辦什麼事,可意識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什麼事,於是就愣在那裡仔細回想,可能當初記憶就不牢固。

十五、有的人一開口就是謊言,不說謊不說話,說謊話已經成了習慣,謊言不自覺的就從口裡溜了出來,自己甚至都意識不到。這是意根的壞習氣,意識故意說謊容易糾正,就怕意根習慣性的說謊,這個最難改正。說謊騙人的時候都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可是所有有神通的人都能知道自己說謊騙人了,而且將來所有眾生都能修出神通,所有的親朋好友全部都有了神通,那麼自己費勁苦心所要保密的業行,根本沒有了秘密,那時候就知道了,當初自己是何苦造業呢。經常這樣思惟觀行,意根就會明了,心裡有個約束,慢慢就會不說謊了。

十六、怎樣判斷煩惱是意識的還是意根的

一般來說,煩惱主要來自於意根,但是意根要表現出煩惱情緒,必須要通過六識才能表現得出來,以意識為主,附帶著色身的變化。情緒主要指意根的,沒有什麼理由,不知來由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都是意根的情緒。當意根清淨時,意識受環境熏染 想生起貪瞋癡煩惱時,往往是不了了之,即使剛剛生起,也很快就停止了,不再受環境影響,因為內心深處的意根是清淨的。當意識生氣想罵人時,由於意根不瞋,意識想一想就算了,根本罵不起來;或者罵也是假罵,口頭出出氣罷了。

當意根煩惱生氣時,意識就勸自己(實際是意根)不要生氣,不值得生氣,生氣不好,可是還是止不住的生氣,有時還會氣得發抖。這是意根內心的瞋太重了,意識控制不了。凡是涉及到色身身根的變化,都是意根主導出來的煩惱,不是意識表面的煩惱。如:喜形於色、怒發沖冠、手舞足蹈等等,都是意根不由自主通過六識身根表現出來的。我們從這些現象中,能夠看得出來意根的煩惱是輕還是重。煩惱重的,無論自己規勸自己,還是他人規勸,都無濟於事,往往要煩惱很長時間,直到有個結果,才肯罷休。

十七、有時候做事,明知是錯的,卻控制不住自己非要做不可,自己有時候是討厭的事情,可是換了一種情景內心又向往,拉都拉不住,這是意根強大的習氣力量,意識不容易控制住。

明知是錯的,這是意識清楚的知,意根卻不知,祂就非要去造作不可。是意識想控制意根,可是意根習氣重,卻不受控制,不聽勸導。討厭那件事,是意識討厭,可是意根不討厭,遇到機會就要現行自己的習氣,違拗意識的勸阻,意識就一邊照做,一邊討厭。要想改變意根的習氣煩惱,就要靜下心來,多反觀自心,讓意根明了自己的習氣,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時間長了就會有所收歛。

十八、意根與意識的分別性很相近,二者在一起纏繞的又太密切,在身口意行中,很難區分開哪個是意根的功能作用,哪個是意識的功能作用,往往混淆不清。意根有思量性,有思心所,也有想心所,因為意根也是識,識有了別性、思量性、抉擇性。雖然意根的思量與意識的思惟有些差別,但是意根的識性也較為突出,也是活潑潑的,祂並不是呆瓜死板板的。因為意根的心行比較深和隱秘,極大多數人很難發現和觀察。一般明心開悟的人,觀察第八識也比觀察意根要容易一些,如果沒有人教導意根的法,也同樣很難體會意根。

比如在一個人撒謊時,這個撒謊到底是與意識的煩惱相應,是意識決定的,意根隨順;還是這個撒謊與意根相應,是意根的煩惱習氣現前,意識不得不隨順,這裡就太難區分了。可以這樣區分撒謊是誰主動發起的,如果意根沒有撒謊的習氣,偶爾遇見某種事情,意識分析思惟應該撒個謊,才能躲避危險,保護自己,認為撒謊對自己有利,於是意識決定撒謊。意根了知意識的分析和決定以後,作意觸受想,然後思,不斷的思量到底應該不應該撒謊,最後思量明白了,為了自身的安危和利益,應該撒謊,於是意根就同意意識的決定,選擇了撒謊,於是意識的謊言就造作出來了。

還有的時候,意識煩惱輕微,比較理智,不願意撒謊,但是意根的習氣重,喜歡撒謊,每當意根決定要撒謊時,意識就不願意執行這個指令,總找借口不撒謊;或者心裡感覺撒謊不好,有些愧疚,也許最終要隨順意根的抉擇。如果意識善於思惟分析判斷,就能改變意根的決定,而不撒謊。只要內心矛盾重重,就是意識與意根思想觀念不一致的時候,是理智與煩惱情緒較量的時候,最終哪個佔上峰,就看此人是理智性強,還是情緒化的煩惱習氣重。

再比如,有的人平時感覺自己修的不錯,可碰到有人冤枉責怪自己,立馬不經意識的思惟,眼一瞪,就開口回罵對方,這是意根的習氣現前了,意識沒機會控制,或者控制不了,或者根本就不想控制。有沒有修行,這時就看意根的反應了。瞪眼和回罵奚落的語言,都是意根決定指揮六識造作出來的,顯現出意根的煩惱習氣,意根能控制色身,能操縱身口意行。六識的行為受意根的調控和指揮,是意根決定造作的,這一切身口意行就是六識受意根指使造作出來的。從以上二例中,可以區分意根與意識的作用,從而可以觀行到自己心裡的問題所在,著手對治自心煩惱。

十九、第六識分為五俱意識和獨頭意識,五俱意識往往是與前五識一起分別六塵,第六識分別六塵的細相內容,起著分析、思惟、推理、判斷、感知、研究等等的心理活動。不與五識在一起的是獨頭意識,分為散亂獨頭意識、定中獨頭意識和夢中獨頭意識,經常打妄想、開小差、心不在焉和思前想後的就是散亂獨頭意識,定中獨頭意識能了別入定中的各種境界,夢中的暢遊的識心就是夢中獨頭意識。

表現出很多的習氣慣性,按照慣性去做的,就是第七識意根;有時是意識明明知道不能去作的事情,可是控制不住,非得要作的,就是第七識意根;在任何一件事情上起著決斷作用的,就是第七識意根;有時突然一件事發生,心裡沒有準備,意識心來不及作分析思考,就會按照慣性作用決定去做的,就是第七識意根。

比如有人掉到河裡,意識來不及想什麼,意根就決定跳到河裡救人,之後意識心會想,跳到河裡救人該有多麼危險,想起來真是後怕呀。過後才知道危險的是第六識,當時立刻決定跳河的是第七識,做事情時當機立斷的,就是第七識意根,而翻來覆去思考的,就是意識。

不經過思考就做決定,往往會後悔,有悔心的是意識,事情過後意識回想事情發生的過程和結果,知道不應該那樣做,應該這樣做才對,後悔一時的沖動。而意根的分析思考力是很差的,往往不能有理有據的思惟分析,不能有邏輯性的推理,對一切事情,了別的都不清楚不細致。所以第七識是按照習氣慣性去作決定,理性思考力不足。第六識就會思惟、分析、判斷、計劃、策劃、研究等等,比較理智,也有智慧,但是不能當家作主,只能作第七識的奴僕,也作第七識的同謀者、誘導者、引導者、牽引者、教育者。

二十、問:當瞋心生起來後,意根是與意識同時起瞋,還是僅意識起瞋?意根那時在幹什麼呢?為什麼意識已經把引起瞋心的事情用正見想明白了,心裡還是很苦悶痛苦,是意根仍然在糾結那件事嗎?還是意根並沒有參與?對於事情的道理意識很快就想明白了,等意根也想明白後,心裡一下子透脫出來很舒服。但這種苦悶消失的很慢,是不是意根不像意識那樣能很快的明理?

答:意識所有的心行造作,是因為什麼產生出來的呢?那就想,意識是因為什麼而出生的?是因為意根觸法塵以後,如來藏出生的,法塵是什麼?就是意根所觸的值得生氣的內容。意根觸值得生氣的法塵,想要發作,思心所一決定,如來藏就會出生意識,滿足意根的心思,於是意識就生瞋發作起來。意根想造作的時候必然讓意識幫助祂造作,因為意根沒有幫手在某些法上無法造作,就得需要意識幫助自己造作,這時候意識才能出生,意識就是意根的代言人和工具,替意根表達心聲的。

那麼意識生氣這個法,是如何產生的呢?是因為意根生氣了想要發泄出去,想要表露自己生氣的態度,如來藏就配合出生意識,用意識來表達意根的憤怒,那麼意識出生以後就起了憤怒的心行。

意根起瞋是真生氣,只有意識生氣是假生氣。意根真生氣有各種表現,比如面部表情上的臉紅脖子粗,語言造作上的惡口,身體姿態上氣的鼓鼓的或者是大打出手,這都是意識和身識共同造作出來的,是順應意根的心行才造作的,完全表達了意根的心行。而意識單獨生氣,是意識在了別境界時,覺得境界有點不可心,但是意根覺得無所謂,心裡很平靜,這種生氣就沒有什麼力量,不會有什麼嚴重的造作,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但是生氣之後兩者的反應有區別,覺悟性不同。意識可能就會馬上反觀自己,反觀這些行為造作,意識可能覺得生氣是不對,因為什麼不對意識一想就能想明白。意識雖然想明白了,但是意根還不明白,那祂心裡還照樣生氣,氣得鼓鼓的。意識就說:不要生氣了,不要生氣了,本來就是自己不對,意識這樣說,意根還是不理解,照樣生氣。有時候意根根本控制不住發火想要打人,意識就說:不要打人,打人不好。但是意根不聽,於是一邊說不要打人,一邊抬手就打。所以意識明理有理智的時候,也不一定能控制得了意根,祂非要發作不可,那意識沒辦法就得幫祂配合祂,不得不聽從意根主人的指揮。

我們心理行為分為意識層面和意根層面的,意識層面的是被動的、要服從意根的旨意。意識層面要想作主宰的話,必須把意根影響過來,熏染成功,然後意根才作主決定,順應意識的想法。如果意識熏染不成功,意根還是要順著自己的心行來發作,那麼意識怎麼勸也沒有用,告訴祂不要生氣,那邊還是很生氣,告訴祂不要這樣做,祂非要這樣做不可,那就沒辦法了,那意識一邊沒辦法,一邊就去照做。說一套做一套,就是意根不肯聽從意識的意見,一意孤行,不能按照意識所說而為,心行不一致。

二十一、意根離開意識是否有了別性

離開意識,意根不能了別六塵境界中的冷熱和痛癢等等具體而細微的境界,意根無法微細了別六塵境界。但是意根能粗略了別,能從大體上了別一些,不能細致。意根依如來藏能了別一切法,只是無法表達和造作,必須依靠六識才能表達、造作、解決一切六塵問題。比如半夜睡著了,房間裡很冷,對身體有影響,意根依如來藏也能了別出來,就會讓身體踡縮起來,往被子裡鑽,甚至做夢暗示意識身體冷,讓意識解決這個問題。

半夜睡著沒有意識,身體被蚊子咬,感覺癢,意根也能了別,所以就想抓癢,自己沒法抓癢,如來藏就配合意根出生意識身識一起抓癢,之後兩個識再滅去,繼續睡覺。如果蚊子咬的輕微,不太癢,意根就忍著,不決定抓癢,意識身識就不會出生處理被蚊子咬的問題。

二十二、擔憂、害怕、煩悶等等思想情緒來自於意根還是意識?

凡是意識無緣無故的擔憂、害怕、煩悶的,都來自於意根,因為無緣無故,意識不知道意根是什麼原因有這些情緒,而能知道意識自己的原因。意識所發泄的情緒都是有原因的,因為意識能反觀自己,能分析、能思惟,就知道意識自己因為什麼發火有情緒,但不容易觀察和分析意根的情緒。

當意識分析不了思惟不了還要發火、還要煩悶,那都是來自於意根,是意根指揮意識發泄情緒的。比如早晨醒來,什麼事兒也沒接觸時,就莫名其妙的感到不舒服,心裡難受,就想發脾氣,那都是來自於意根的思想情緒。意根有什麼想法意識不知道,但是意根必然要促使意識發泄這些思想情緒。

好多的情緒一時說不清道不明的,全部來自意根,甚至意識一直想控制,也控制不了的情緒,全部來自意根。從這方面來觀察,就能慢慢分清了意識和意根。如果意識知道某件事不好,有些擔憂,但是意識隨後理智的分析認為沒事,但是心裡還一直擔憂,或者越來越擔憂,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讓意根擔憂了,意識說沒事,意根沒有還不懂不理解,就會仍然擔憂不已。

二十三、什麼是疑情

所有的沒有解決的問題都可以是疑情,只不過有深有淺之別,能否相續而已。還有疑情疑在哪裡的問題,如果僅僅是意識起疑,那就很淺,一會兒就能忘記了,不會再接著追究,幾乎都是斷續的,很難真正解決問題。內心深處的意根起疑,才能朝朝暮暮,不斷的追究,行走坐臥都疑那個問題,心念不間斷,直到解決疑問為止。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