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细说如来藏(第三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如来藏法 更新时间: 2020-11-29 13:52:57 阅读: 2684

第三十三章 参禅与证悟

一、如何证得自性如来藏

学佛要想证得自性如来藏,明心见性,成为真正的菩萨,就要修菩萨所修的法,菩萨修什么法呢?菩萨就要修六度波罗蜜和菩萨四摄法,六度波罗蜜就是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菩萨的四摄法是布施、爱语、利乐、同行。作为菩萨一定要先修布施波罗蜜,布施一方面能与众生结善缘,让众生信受我们,跟我们一起学佛修行,就会成为我们度化的弟子,我们才能够带着与自己有缘的大众,不断地在菩萨道上迈进,将来我们成佛时,这些众生都在佛国土里精进护持佛法,所以布施很重要。布施的另一方面能快速地积累福德,福德具足,才能保证道业不断增进,最终才能明心见性,入到佛门里。

六度波罗蜜的第二条是持戒,因为持戒心能清静,持戒不犯就不受恶业果报,也不会有恶业拖累和障碍道业的增进,不受生死轮回苦。因为持戒心得清静,才能有禅定的出现,有了禅定才能观行,才能参禅,才能明心证得如来藏,所以持戒也很重要。如果一个菩萨还不能持戒,说明他的性障烦恼还很重,离真正菩萨的标准还很远。要想当一个真正的菩萨,一定要持戒,一开始由严格约束自己守戒,到后来自动自觉持戒、守戒,再最后就达到无戒可持。因为他的心已经清净下来,没有犯戒的心行,一切的行为造作都与自性清净心相应,这个时候不用再主观的持戒,时时处处身口意行都合乎戒律,不越矩,符合佛法,这是不持而持的持戒。

六度第三条是忍辱波罗蜜,修忍辱行也能使心得清净,从而降伏自己的性障,与众生结善缘,化解恶缘,虽然众生带给我们很多辱境,如果能忍伏下来,不回报于众生,不嗔恨于众生,就和众生化解了冤仇,自己的性障烦恼也能够得到降伏,与真正的菩萨心性相应。忍辱的另一方面是于闻所未闻法生忍,于甚深法生忍,于未证法生忍,这样智慧才能得以提升,道业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尽快的得证甚深法。

六度第四条是精进波罗蜜,作为菩萨一定要在佛法上精进修行,不能懈怠,在各个方面都要精进。在布施度上精进,在修福德与众生结善缘上精进,在持戒上也精进,在忍辱上也要精进,在修禅定上也要精进,在修自己的般若智慧方面也要精进,时时处处精进,善法就会得以快速的增长,这是菩萨第四度精进度的修行。

第五度是禅定波罗蜜,菩萨心一定要有定,这个定一方面是指四禅八定,有四禅八定的功夫,尤其是初禅定和初禅之前未到地定,必须要修持出来,在这两种定中才能很好的做观行,有观行能力才能参禅,进而实证,由定而出生佛法的大智慧,定也能生福,叫定福。定的另一方面是指心定,心得决定,对于甚深大乘般若实相法,心已得决定,不可移转,确信不疑般若经典是走向成佛之道的重要法宝,从而精进修持。

菩萨六度最后一度就是般若波罗蜜,菩萨一定要修般若智慧,所谓般若就是指自性清净心如来藏,祂是不生不灭的,般若经典就是六百卷《大般若经》,主讲般若实相心如来藏的体性,以《心经》《金刚经》等经典为主,宣说般若心体的殊胜功德,引导众生悟入实相,开启大智慧。这些经典菩萨们要修习,要理解,理解了以后在禅定中参证,时节因缘具足时,就能证得般若心体如来藏,从而获得般若大智慧。

作为菩萨主要是修这六波罗蜜,最后一条般若智慧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都在熏修般若智慧,熏修如来藏法。每个菩萨熏修的时劫不同,证悟的快慢就有所不同,因为我们历劫以来,都非常执着五阴的假相,执着十八界的假相,把虚妄法都当作真实的,于是就遮蔽了真实之心相,我们只能认假相,不认真实法。

因此很多菩萨就要先修小乘法《阿含经》,先求断我见,成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以后,内心把假相都一一排除掉,然后就在假相里寻找真相,断我见以后就容易找到那颗不生不灭、常放光明的摩尼宝珠。在没断我见之前,就容易把五阴中的某些法当作明珠,真正的自性如来藏这颗明珠就不容易找得到,因为混在一起不容易区分,等我们把五阴十八界都排除掉以后,就容易证得自性清静心如来藏,这样明心也就很快了。

二、修足菩萨六度才能证悟

世尊拈花微笑的公案里,世尊拈花微笑,迦叶顿悟。迦叶顿悟时不是明白了花是生灭幻化的假的,而是顿悟了如来藏,找到了佛的无垢识在佛身上的运作行相,他就明心开悟了。公案是引导开悟明心证得如来藏的。至于佛拿的花以及万法都是如来藏幻化出来的,是生灭幻化的假象,但是从这些假象当中,我们可以悟得一个真相,把那个真相找出来就明心开悟了。

要想开悟,证得如来藏真心,要怎样修行?要修行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布施就是修福,我们得在大乘佛法里种福,福德积累够了才能成为明心见性的菩萨,所以福德是必须要修的。没有福德也不可能获得禅定和智慧,福德是修行一切法的基础。布施之后要持戒,因为持戒能够摄心,让心不散乱,持戒心就清净,不造作恶业;心清净以后就能生定,定力生起来,就能住于定境当中思惟佛法、观行佛法,这样才能够把佛法参究出来,就能证果和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还需要什么条件?需要般若智慧,要懂得如来藏的体性,才能知道在五阴万法的运作上如何寻找如来藏;需要把般若的体性,如来藏的体性弄清楚,然后在五阴万法的运行上证悟如来藏,因此需要我们把五阴运行的脉胳弄清楚,清楚五阴是如何运作的。这样五阴搞清楚了,如来藏搞清楚了,六个识七个识搞清楚了,在禅定的状态下,在识心的运作上、在五阴上参究如来藏,因缘具足就能够证得如来藏了。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这些条件具足了,就能明心见性。佛法已经给我们指明了道路方向,只差自己实际去修行了。修行修什么?修布施修福德、修精进行、修禅定、修般若智慧,修忍辱改变心行,这些内容修好了,就能开悟。

三、阿罗汉和缘觉佛们都把三界世俗法放下了,放得再彻底也没有了,仍然没有悟得自性清净心。他们在行住坐卧的四威仪中,时刻不起念想。眼看色时,眼识接触到色,就停住,不往下进行了,不再产生受想行等身口意的行为,更不去分别这个色,不起心动念,其它几个根也是这样。六根对六尘只是接触就移开,保持心的清净,有谁比他们更有修行,然而他们只能得个小乘的涅槃。而菩萨们不怕六尘境界,很清楚六尘都是自心所变的幻化相,根本不去执著。该用六尘时照样用,可是六尘根本侵扰不了菩萨的心。

所以要想悟道究竟成佛,就要修菩萨的法。修菩萨六度,具备福德,守持戒律,精进修般若智慧,有相应的定力参话头,才能悟得那个心,这是最正道和根本的修行。

百尺竿头的意思是说还在竿子上,在世间法的顶上,这是落在一无所有的空上了,还不究竟,还需要进一步找到五阴世间背后的实质的东西,能够支撑和凸显五阴世间虚幻存在的东西。有的人内心里没有念想,就认为是空了,但这不是实相境界,是一种定境,还有一个真实的有,不生不灭的,能产生万法的,要去证得祂。那就需要在百尺竿头上,再往上更进一步,这样就证得了那个真实有的空性心了,就从空落到了有。本来无一物,就是在百尺竿头,后来悟得了应无所住的心,才知道这个心不空,能产生万法,这才是证实相。

四、第六识如何才算是证得如来藏

 第六识有见分,就是第六识的知性、觉性,见分能够感知到一切法,了知到一切法,这些法包括色法和心法。第六识的相分,就是第六识能够知和觉的对象,只要能被第六识觉知观察到的法,都是第六识的相分。第六识知和觉的对象,包括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和七个识的心法和心所;除此,第六识也能够觉知到如来藏以及心所法,那必须是在第六识找到证得如来藏以后,证得如来藏就是明心证悟了。

第六识在有般若智慧之时,能够证得如来藏,也能够觉悟如来藏,能够找到如来藏,能够观察如来藏,如来藏就可以是第六识的相分。但是如来藏祂本身却没有一个形和相,也没有色彩,来让眼识、让耳识、让鼻识去感知祂,只能由第六识来觉察到、觉悟到如来藏的运行行相,在祂运行的法相上来证得如来藏。

虽然如来藏的运行法相也是无形无相的,但是第六识能够觉知到、领悟到。第六识察觉到如来藏以及祂的运作,是有很多前提条件的,这些条件不具足,第六识就不能感知到如来藏,不能觉知到如来藏的运作。那些菩萨条件具足了之后,第六识是如何觉知到如来藏的运作呢?怎样才能算是证得、找到如来藏呢?

证得和找到如来藏,不是在眼识见祂的色彩色相上,不是在耳识听到如来藏的声音上,因为如来藏没有色彩,没有形相,没有声音。但是如来藏还是有运行的法相,祂无始劫以来一直在不停息地运作着,那么祂就有运行的相能够被意识心所了别到,无形无相的法相也能被识别出来。就是说如来藏有运作的行相和法相。

这里用个比喻来说明如来藏的运作,然后就能知道如何去证得如来藏。可以把如来藏比作风,这个风不管是大风、小风还是微风,都没有任何形相,但是我们这个第六识心,还是能够知道有风吹过来了。这个风既然无形无相,我们的眼睛肯定看不见,虽然大风刮起来有声音,但是耳识听不到风本身的声音,风本身是没有声音的,我们听到的声音不是风的声音,而是风与物或者是虚空中的气体相接触撞击所发出来的声音,风的势力越大,碰到物体发出的声音越大,因为有冲击力和撞击力。但是意识知道有风吹过来,仍然需要眼识耳识鼻识身识的共同运作,才能知道有风了;同理找到如来藏虽然是意识的发现,但是也离不开眼识耳识鼻识舌识和身识的密切配合,需要意识在五尘六尘上六个识和合运作找到如来藏,实际上是八个识和合运作证得了如来藏。

那第六识要想知道有没有风,是不是风刮过来了,是多大的风,第六识要从哪些方面来观察了知?那就从风所起的作用上来观察。风能起什么作用?风的势力不同,所起的作用不同,带来的影响和物体的状态就不同。那大风起的作用是,大风一来了,大树都会摇晃起来,再严重一些,树倒屋塌,大风就起这个冲击和毁坏的作用,它能够吹折一切。大风吹过来时,甚至房屋就能被吹倒塌了,树也能被吹倒连根拔起,或者把一些物品给吹飞上天,从这些相上,第六识心就能知道,这是暴风刮来了,就证得了暴风。所谓证得风,不是见到了风,而是见到了风所起的作用。那小风吹过来,只是树叶摇摇晃晃,树枝摇摇摆摆,小草晃晃动动,风的作用比较小,意识心就知道这是小风,这样就证得了小风。这个证得也不是看见了风的形相,不是听到了风的声音,而是从风所起的作用上,来证得和找到了这个风。

从风与物体撞击所发出的声音上也能知道风,知道风的大小,这也是证得风。虽然风刮到树枝上,或者刮到吹到各种物体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物体不同,发出的声音就不同。那就说明这些声音不是风本身所发出来的,如果是风所发出来的声音,风如果有声音,那我们听到的声音应该都是一样的。可是风吹到各种物体上,祂所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可见这个声音不是风所发出来的,而是风吹到物体上,风与物体和合运作,互相接触撞击到一起,所产生出来的声音。实际上,不管是刮风,还是风与物体的撞击,还是风声,都是如来藏的作用。《楞严经》里讲都是如来藏性,都是如来藏所起的作用,其实都是如来藏性,这里暂时先不说。

微风也有微风所起的作用,比如说我们拿个扇子来扇,风产生出来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到,但是我们能感觉到清凉凉爽,薄薄的衣服会有浮动现象,我们就知道有微风吹过来了,这就在微风所起的作用上证得了微风。一个是凉爽的感受,再一个是能产生物体微微的动相,从这些方面我们就找到和证得了微风。那大风小风,各个不同的风,都要从风运作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形相上来识别、认取、了知、觉知到风。

如来藏也类似于风,也是无形无相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从色相上来看见祂,不能从声音上,不能从嗅觉上、味觉上,不能从触觉上,来证得找到如来藏。只能用意识心来观察、捕捉如来藏祂所起的那些利用,当然这种观察必须要与五识一起观察。当我们般若智慧打开时,在五蕴运作起来的时候就能发现其中的秘密了,知道如此如此之作用,就是如来藏所起的作用,而且要把与五蕴本身的虚妄作用区别开。

虽然入地以后,会观察到五蕴的实质就是如来藏,但是初悟,不可能证得此点,只能把五蕴与如来藏所起的作用严格区分开,不能混淆不清,否则那就是悟错了。如来藏就像风一样无形无相,怎么找到祂?观察如来藏所产生的一切相,这些相都是祂运作的结果,在这些相上就能观察到如来藏的运作,就能证得如来藏,和风的作用是一个道理。

刚证得和捕捉到如来藏的时候,有可能捕捉到如来藏作用的一刹那,偶尔的这一刹那,就是如来藏的一点点小作用,没有把祂的作用连成一条线,也没有连成一片。发现祂的出现只是在一个点上,在一个刹那上。这悟的层次就非常非常浅,是刹那刹那的悟,如来藏的作用是断开的,没有连成一条线,也没有连成面和片。严格来说,这不算悟,悟至少要证得如来藏的作用是连成线的,最好是连成一片,大悟彻底之人,是连成了一大片。

所以说验证一个人悟没悟,各有各的标准,手稍微一松,就可能毁了一个人后续的大智慧的开发,使得往后的路非常难走,困难重重,不仅能耽误这个人的前程,有可能会影响佛教事业的稳定发展。在悟得如来藏刹那的作用的时候,应该乘胜追击,继续参究,把一个事情搞得水落石出,把智慧再扩展开来,把如来藏的功能作用由点连成线,在整个一件事情上要悟透,然后再从线到片。

最初找到如来藏是在某一处起用,再深入思惟参究,就知道了这里是如来藏所起的作用,那里也是如来藏所起的作用,那边也是如来藏所起的作用。这些点还是分散开来的,没有连成线,慢慢的再给祂连成线。那么最初可能在眼根上,在见色法上找到如来藏,但却不是找到如来藏的色彩形相,而是意识发现了如来藏是如何运作的。

最初在眼根上发现如来藏的运作,然后就会在其它几个根上也发现如来藏的运作,知道祂在六根上都是如此运作的,这样就在六根上都观察到了如来藏的运作行相。但是有的人可能是证得如来藏的刹那起用,不知道祂是如何连续运作的。再渐渐通过观察参究,智慧打开的时候,就能把如来藏的起用连成线连成片。

我们知道,如来藏是一直都在运作不断的,不可能有刹那暂停不起用之时,祂遍一切时、蕴、处、界、地,遍一切法。但是这里所说的一直,还不是无始无终的那个一直,只是一段时间内的一直,那么悟得如来藏在一个事件上的运作,其智慧还很浅。那就再参究,把智慧再打开一些,不仅要悟得如来藏的更广泛的运作,还要悟得如来藏更深细的一些运作。

再观察时就会发现,如来藏是无始无终遍一切法的,在五阴色身上,在一切事物上、在一切相上,在六根上,十二处上,十八界上,祂都是这样运作的,从来没有停止过,每时每刹那都在这样地运作着。到这种程度,悟得的智慧可能就要连成面,或者是连成一片了,这一片也分小片、中片和大片。根据证得的如来藏运作的范围有多大,这个片有多大,说明智慧就有多深。以此来判断每个人的智慧程度。观行的智慧越深,连成大片时,就可能到了牢关,甚至可能过了牢关,再可能到达初地。那么最初证得如来藏的运作,只是在某一点上,某一处上,然后连成线,那只能是菩萨七住位,智慧还不够深,然此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第六识找到和证得如来藏,就是捕捉到如来藏所起的那些利用,最初证得的智慧非常浅,可能在一刹那上,捕捉到如来藏是这样起作用的。然后捕捉的面积稍微扩大一些,范围稍微广一些,证得如来藏的作用就能有一些连续性。最后悟的程度可能就要深一些,从方方面面都能观察到如来藏的运作,那么此人的别相智就出现了。

如来藏配合五蕴的运作非常深细,都是刹那刹那连续性的,每个人证得如来藏的运作的程度都是不同的,其智慧程度就不同。因为悟前第六识的智慧深浅不同,证得如来藏,捕捉到如来藏运作的程度和深度就不同。有的人在参究时,心非常细致,定力也够用,参究的范围比较广,参究之处也比较深入细致,悟的就可能透彻一些。

相反,定力不足,心比较粗,悟得就非常浅,其智慧就可能根本没有被开发出来,尤其是被人几乎是明白告知的人,他只是知道如来藏起了某种作用,其它一概不知,根本观察不到如来藏的运作情况,严格来说,这不能属于证悟。真正证悟的人,最初可能观察不到如来藏和五蕴、七个识是如何在一起和合运作的,但是他马上就会思惟整理,尤其是被智慧深细的过来人所指导,就会观察到如来藏与五蕴七识的和合运作情况,了知到了如来藏运作的一些细节,那么以后的观察智很快就能具足。

有的人悟后,可能到了牢关那个境界,甚至过了三关,这种人极其稀有难遇。有的人悟了,只是七住位,就悟了一个小片面、小片段,如来藏的运作根本连不起来。那么智慧再深一些的人,能把如来藏所起的作用都能连起来,在六根上(不止是在眼根和耳根上)祂都能知道如来藏是如何如何起作用的,每一个简单的事件具体是如何完成的。

再以后,就能知道如来藏在五蕴上、十二处上连续的功能作用,其细节内容了知的也比较多了,到最后就会由只知道如来藏初浅的作用,到能够观察到如来藏所起的更深细的作用,再最后智慧比较深,过牢关以后,就能够观察到如来藏心所法的运作。在此之前根本观察不到,因为这属于比较深细的智慧境界,等你悟了能够观察如来藏心所法运作的时候,那就已经成为地上菩萨了。对于如来藏的观行智慧,有深浅广狭的不同,证得的如来藏的智慧程度的不同,其大乘果位就不同。

五、如何撇开虚相顺藤摸瓜抓住如来藏

在一切法的运作上都有第七识和如来藏的和合运行,二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不可能在一个法上只有如来藏的运作而没有意根,也不可能在一个法上只有意根的运作而没有如来藏的运作。那么只要证得意根,就能顺藤摸瓜,抓住如来藏,那是不难的。当第七识决定不要命根的时候,如来藏绝对管不了命根,众生必死无疑。有情众生和无情物都有如来藏的执持作用,那要看是哪种有法,无情物上如来藏和第七识不能亲自和单独的执持无情物,都是所有众生的如来藏共同执持的。

其实证得如来藏还是很容易的,知道任何一个法都有如来藏的运作,在各种生命活动中,都是如来藏维持的结果,七个识的运行,都是如来藏护持的结果,色声香味触法的出现,都是如来藏变现的结果。没有哪个法的出现,不是如来藏的功劳,一切事业都是如来藏成就的。只要能把虚相撇开不认,就能发现如来藏的功能作用,那就能证得如来藏,抓住如来藏了。

虚相法是什么?就是五阴的活动,五阴的活动严严实实的遮蔽了众生的双眼,使得众生只见五阴的活动,不见其背后如来藏的功能性。只有把五阴的活动观察清楚,认清其不实性,虚假性,就把五阴像枯枝败叶一样拨开,从而露出如来藏这只鲜花。

怎样认清五阴活动的虚妄,断除我见?应该要把五阴的功能作用都找出来,概念弄清楚,内涵捋清,活动规律抓住,再思惟其来龙去脉,证得其虚妄性。然后就能把五阴活动都撇开,托显出如来藏的功用了,从而证得如来藏,就像证得风的存在一样。

如来藏在第七识后面垂帘听政,就像演双簧戏一样,一唱一和,配合得天衣无缝,所以有人才说潜意识里有一部分如来藏。如果能把潜意识和如来藏的功能作用分开,当下就证得了如来藏。打字,是如来藏、第七识、第六识、身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生灭法也有不生灭法,能清清楚楚的分得开,才是智慧。

要在一切法上顺藤摸瓜,摸到如来藏,首先要找准藤条。如来藏犹如瓜蛋子,瓜蛋子是结在藤节上的。藤节就相当于五阴当中的十二处,就是六根六尘处,这是最活泼的,简直活灵活现,生机盎然,贼人在此猖獗,君子在这里处事,可谓凡圣同居,龙蛇混杂,一切交易都在这里进行。此时就看当人的眼力,辨得出君与贼、凡与圣、龙与蛇,若有火眼金睛之人,必能擒贼又能识君子。

六、如来藏遍十八界,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六识。那就是在六根的用当中找到如来藏,在六尘的显现当中找到如来藏,在六识的活动当中找到如来藏。这就是所谓的生缘处处。而六识的活动,包括了受想行识的四阴活动,那就是在色法的五根、色声香味触、法处所摄色上有如来藏的显现,在心法六识上有如来藏的显现。在这之前,要观行色法的虚妄,观行心法的虚妄,就能证得五阴非我,断我见了,然后再参禅,就容易证悟。

要想悟得彻底,就要在十八界任一个法上都找到如来藏的运作,不要丢掉任一个法,这样智慧就会非常深利。在欲界当中,一切法都是六识的作用,有识就有一切法,所以一定要把六识的体性作用搞透彻,那时再来悟,就能彻底,这叫作大悟成片,而不是只悟得一个小片段。只悟个片段,智慧非常的浅,无法观察如来藏的运行。

所以学佛,一定要把小乘的基础打好,底子厚厚的,再参究大乘法时才能顺利,容易证悟,也容易悟得透彻,获得的智慧比较深。

七、譬如萎花枯叶,遮蔽了花中俏丽而生机勃勃的鲜花,要想显露出鲜花的峥嵘和芳香,就要除去萎花,剥落败叶,美丽的鲜花才能跃然于眼前。同理,五阴的萎花败叶,正遮蔽着真如自性,我们也要拨开五阴的遮障,排除七识的掩蔽,真如之性,就会大放光明。那就需要我们认清五阴的虚幻,认清七识的虚妄,不认这些假法为真实,那么真我就能渐渐显露头角,跃然于心,从此识得主人,归家稳坐,天下太平。学佛要把六七识的体性认清楚,把如来藏的体性认清楚,然后修出禅定,在定中观行妄心的虚妄,真心的作用处,就能实证真如。

八、佛为什么不能找到无余涅槃里的如来藏

在无余涅槃里没有了五阴身,如来藏没有依托,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行相。没有运行的行相,佛的任何一个识,就无法发现如来藏。

找到如来藏,观察如来藏,只能在五阴身上,观察如来藏要在五阴身上的运作上来观察。没有五阴身,就观察不到如来藏,就像观察风,必须在树上、在物体上来观察风,没有树、没有物体,那么虚空当中有风,它没法表现出来,如来藏与风的情况应该是一样的。

无形无相的东西,必须通过有形有相的法,才能够显现出来,否则无形无相,怎么被发现呢?比如说你发现了风,必须发现风吹在自己身上的凉爽性、清凉性,或者衣物飘动起来、树飘动起来、物体动了,才能发现风。如果没有自己五阴身,那怎么发现风呢?没有外界的树和草的揺动,你怎么发现风?发现风就得从这些物质色法上、从风的运行行相上动性上找到风,从物体的飘动性上找到风,从风吹到身体感觉到的清凉性、凉爽性和寒冷性或者是热性上发现风。

那么找到如来藏也是同样原理,必须通过五阴身的运作,通过五阴的活动上来感知。有五阴活动,就表示如来藏在色身上执持着、维系着、运转着。如果没有五阴身,如来藏无法显现其运行的轨迹。

佛在十二因缘经里说名色二者是互相依赖的,名色缘识,识缘名色。名色就是指五阴,识就是指阿赖耶识如来藏。五阴能缘着如来藏才能够运作,没有如来藏就没有五阴。识缘名色就是说,阿赖耶识必须缘着五阴身,才能够显现自己的存在和运行,没有五阴身,如来藏就没法运行。

九、如何悟才是最根本的悟

找如来藏最贴切的作法就是像寻找风一样,从作用上发现风的踪迹,发现如来藏也是从如来藏的踪迹上发现的。虽然如来藏无影无踪,但是祂遍界不藏身,到处都是祂的影子,就是不见祂本人。从四大种子的作用处不容易发现如来藏的踪迹,证得如来藏都是从识大种子的作用上,来发现如来藏的运行行相,所以才有唯识之说。这样悟就悟在六个识上,最利根的人就悟在第七识意根上,这是深层次的悟,最究竟的悟,最根本的悟,最彻底的悟,是唯识宗的悟,而不是粗浅的禅宗的悟。

十、如何现量证得八个识

八个识都是无形无相的,发现八个识,就是发现八个识的运行行相,看不见八个识的识体。可以用风的那个比喻,八个识犹如风,我们看不见风,只能发现风的作用;同理,我们也看不见八个识,只能发现八个识的作用。如果只有如来藏,没有五阴时,如来藏就不能显现出来,这时佛也发现不了如来藏本身。

风吹大树时,树一摇动,就知有风,就证得了风;五蕴就是大树,七识本身,也可以是大树,也可以是风,识心就像风,五蕴这棵树摇摆起来,就知道识心的风现前了,就知道有识心风的存在,就证得了识心风。意识也是无形无相的,意识却能发现祂自己的运行行相和心所法,了别自己的思想念头和心行。这些识心和心行都是无形无相的,可是却能有了别性,能被证得和感知。

如果根据树的摇晃,证得了风,这个证悟是比量了别还是现量?当然是现量了别,因为树确实在眼前摇晃,摇晃确实是风的作用,这不用与其他法比较,直接就能了知。如果根据如来藏的运作来证如来藏之心体,这个同样是现量,而不是比量。风吹到脸上,感觉凉爽,就知道有风,这个绝对是现量了别和证得,除此没有其他途径现量证得风。

一个人在房间里觉得憋闷时,就知道房间里氧气不足,于是就到屋外透气。觉得氧气不足,是现量了别还是比量了别?肯定是现量了别和证得,因为亲身经历了,最能说明问题。当你看见太阳光觉得刺眼时,就躲开了,这时就知道自己的眼识看见了太阳光,同时就证得了眼识;知道自己看见眼前物,就知道是眼识看见的,就现量证得了眼识。

当你思惟时,就知道意识心现前,就证得了意识,这也是证得意识自己,是证自证分,是自我反观力。这是现量证得意识,不是比量了知。喝水时,觉得水是凉的,这个感觉就是身识的觉,是现量证得了身识,不是比量了知。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只要当下能了知到的,不是比较得出的结论,都是现量境界,都是亲证。

十一、如果想参禅寻觅证悟如来藏,不仅要了解如来藏的体性,更要知道祂都在哪里显露头角,在何时何地何处露出踪迹。这样,我们才能在某时某处某种境界上去捕捉祂,与祂相认,从而携手归家稳坐,其乐融融。如来藏出现的时和处都是什么呢?如来藏祂时时刻刻都存在和显现着,时时刻刻都在起利用,祂与五阴身从不相离片刻须臾。

在六根处,在六尘处,在六识处,在十八界上,在五阴上,到处都有如来藏的显现,处处都是见祂的缘,因此处处都能得逢渠。就像过去禅师所说的生缘处处,就是这个意思;哪里没有祂,哪里不是祂,没有祂的出现,就没有哪里,祂活活泼泼的,触缘皆是,无一处不是,那么找到祂的机缘,就有无限之多。那就没有必要让意识尽量不分别,如果意识不分别,如何能识得自家宝贝,如何能识得久违的父母双亲,而在分别之处,也正是祂大显身手的时候!

如来藏自心本来就是离念的,祂不分别六尘,不念诸法,也不行诸法,本体就是这样的功能体性,与意识的有念无念没有关系,与意识的分别与不分别也没有关系,因此就不用我们刻意把意识心也修成无念,修成不分别了。修成的无念,无论如何也不是本来就离念的如来藏,心体不同之故。就像白薯漆成红色,也不可能是红薯,本质不同之故。

所以参禅,寻觅自心如来藏,不用我们把意识心离去念想,根本没有这个必要,相反我们还要善于利用意识的念想,来参证如来藏。如来藏不仅在意识离念时显现,更是在意识念念动转时显现,而且生机勃勃。如来藏的踪迹,遍一切时,遍一切地,遍一切处,遍一切界,遍一切法,那么任何时候,任何处所,如来藏都在灵灵活活地显现着,从来不会隐藏丝毫,只是意识心在因缘不具足的情况下,很难发现和证得祂而已。如果意识心离念时,就有如来藏,或者离念的意识就是如来藏,那么意识心又有念时,又该怎么办?有念、无念本是生灭变异法,如来藏心体永远不生灭,不变异。

还有人说,如来藏是无所住的心,要想证得如来藏,我们的意识心就要念念不停留,也要做到心无所住。暂且不论意识心能不能做得到无所住,即使意识心真修到无所住了,那也仍然是意识心,不会变成如来藏,本质不同之故。如来藏的无所住,是本来就无所住,根本不管意识心的住与不住。而当意识心念念攀缘的时候,也正是如来藏大露风光之时。我们尽管停留,尽管住,停留之处,住之处,就有如来藏的身影,这时识得祂,就可回到祂的家乡故里,但只恐怕这时只顾追逐六尘缘影,不能识得出真心如来藏了。

如来藏既然遍一切处,哪里不是祂,何处没有祂;没有祂,就没有一切,也没有何处,也没有哪里;有祂,就有一切,就有何处,就有哪里。如来藏是多么灵活的法,不必把意识弄得死死板板,也不必在意识心上大作文章。我们只要让意识心反观,观其来处,观其起处,自然就能找到归家之路。找到证得祂以后,大智慧自然就会生起,从而发起实相般若智慧,等到智慧圆满具足时,就成就佛道了。

十二、要证得如来藏,就要找出前七识,把前七识排除,不与如来藏混淆,就能容易证得如来藏了。首先要了解意识心的体性,以及意识心在各种法当中运行的各种相貌,把在各种情况下出现的意识,都要找出来,就能全部证得意识心了,前五识的体性也要弄清楚,要一一找出来。然后再了解意根的体性,在每时每刻做决定、做主宰的心就是意根,在某件事情当中那个做抉择的心就是意根,如果心思能细致一些,就能发现找到意根。

最后就剩下如来藏,将来找出来时就是明心开悟了。我们只需要把八个识分一分,看看各自都是做什么用的,哪个是生灭性的,哪个是不生灭的,这样我们心中就能清楚了几个识的体性和功能作用都是什么,对佛法就不再迷惑不清了。八个识心,每个识自己都要亲自去找出来现前观察。

修行佛法,需要我们去修的是妄心七识,真心如来藏不用我们去修,但是需要找到,找到祂就能真正明白祂,观察祂的运作,明白祂的运行情况叫作明心。明心以后,观察智慧越来越深,智慧就会越来越增长,增长到极限,就圆满了,圆满了就成佛。我们在无量劫的生死轮回中无明深厚,要做到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如果不做,那就更不容易,在生死流转中所遭受的生死苦恼就会无穷无尽,永远没有出期。因此需要我们忍于一切难懂的佛法,知难而进,就会渐有所成,最终就会证得无上菩提。

十三、如何参禅

所谓离相,是让六识心离开世间一切虚妄相,不认这些虚妄相为真实,继而能破除虚妄的我见,识得世出世间的真实相。而真正的离相者,是本来就离一切相、没有任何一种相貌的如来藏心体。

所谓的离,就是剥离、排除的意思,所谓的排除,是不认世间生灭的虚妄法为真实,观察世间所存在的任何一个法,都是无常的、生灭的、变易的、苦的、幻化的,凡是具备这几个特性的法,都不是真实的法,那么内心当中就不能再把这些法当作真实。

把这些虚妄法一一都否定之后,我们就可以寻找在这些虚妄法当中,究竟哪一法是本来就离一切相的、不生灭的、常在的,哪一法是不变易的,是不空而有真实作用的。如果我们找到一法,认为那就是真如,就是真正的自己,那我们就要比对一下心经中所讲的空性心的体性,观察这一法是否有增减、有变易,是否有生灭和无常的现象,是否是变化无常的,是否是不自在的,是否是因缘生的,是否是受很多因缘条件所制约的。

如果是这样,那就是生灭的虚妄法,如果不是这样,确实是符合心经中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空不有的体性,那就是真实永恒不变的真如如来藏,这样才是找到了真正的实相心,才真正的证悟了如来藏本心。

所以剥离法不是灭掉什么,而是确认世间法的虚妄不实性,不认它为真,都剥离之后,剩下一个不生灭、不变异的才是真。这个方法不是让我们打坐修定,把觉知心都灭掉,如果把觉知心都灭掉了,就不能知道哪个是真如如来藏,不能明心开悟了。

证悟真心如来藏也不一定是在打坐修定时觉知心稍微清净一点,没有妄想了,认为这就是开悟。因为这时候意识暂时没有妄想,好像是清净了,等一会儿意识心的妄想还会出现,不可能永久保持清明,没有一丝妄念。即使永远没有妄想,永远清净,那也仍然是意识心,祂永远不能变为真心。这是妄想的法尘境界生灭变异的现象,不是不变易的真如心,这时是一种暂时而有的某种定的境界,不是开悟的境界,所以不可以当作真实法去认取。

那么世间的虚妄法都是什么呢?世间法,就是世俗法,是五阴世间法,包括六根、六尘、六识。六根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与眼根所对应的是色尘,与耳根所对应的是声尘,与鼻根所对应的是香尘,与舌根所对应的是味尘,与身根所对应的是触尘,与意根所对应的是法尘。

五阴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五阴十八界就是整个三界世间,其中每一法都是虚妄的、生灭变异的、无常的,五阴世间都是有为法,有行为有造作的法,是后天出生的法,所以才是虚妄的。出世间法是指如来藏,祂不在三界世间里,祂没有任何相对立的法,所以才是真实的法。

十四、枯木龙吟,修行到某种程度,定力非常好时,有一天就会觉得五阴色身确实像一个枯萎的木头似的,好像是一个空壳,并没有实质的功能作用,表面上的那些五蕴作用看似有,实际就像被操纵的一个机器人,只是被动地动转罢了。就像木偶被人牵线,才有舞戏杂耍的产生,实质没有什么意义。就像一个大力鬼附身,身口意一切造作都是大力鬼所为。我们只需要找到这个大力鬼,找到这个牵线的人,找到机器人的开关按钮,那么无穷无尽的奥秘就会全部揭开。枯木里只要有龙在,枯木就逢春,然后发芽开花结果。只要有龙在,铁树也开花,一切都会万象更新,欣欣向荣,一片生机盎然。听……听……龙吟了。

十五、问:如来藏的作用无处不在,就是这个无处不在,才无从下手。如来藏如何寻找?用哪个手段?

答:必须修好定力时再参究,否则解悟成分多;如果是解悟就不能观察到如来藏的运作情况,不能知道如来藏究竟是如何出生五蕴的,智慧也就不能增长,只有真正的证悟才与如来藏相应。如果定力不足,暂时不要下手参禅。

断我见以后,很容易证得如来藏,把五阴的功能作用全部否定,如来藏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如果还把五阴的作用当作真实,如来藏的作用就感觉不到,证得祂就很难。当福德、定力和慧力具足,菩萨六度修行成就,用参禅参公案的方式,就能证悟,那时就有下手处了。

十六、龙牙和尚居遁颂

龙牙山里龙,形非世间色。世上画龙人,巧巧描不得。唯有识龙人,一见便心息。

释:龙牙山指五蕴,龙指阿赖耶识,五蕴之中有阿赖耶识在隐居着,供养着五蕴身,执持着五蕴身,五蕴身才得以运作。世间色都是物质色法,有形有相,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嗅得到,触得到。而这个阿赖耶识却不是这样,祂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听不见,嗅不到。世上最会画龙的人,也描画不出阿赖耶识的形象,因为阿赖耶识没有三界世俗相,那就没有比照,也就没有下手处。只有懂得阿赖耶识的人,以智慧之眼识得祂,就再也不向外攀缘了。因为只有这个是最真实的,其余的都是祂所变现出来的幻化假相,认识到此点,心就止息下来,不再外求了。

既然阿赖耶识无形无相,那么如何才能寻觅到五蕴身中阿赖耶识这条龙呢?那就要了解阿赖耶识的体性,知道祂是如何出现的,都是在哪里出现的,然后在祂出没处,看着祂。五蕴身中,有眼耳鼻舌身意六个洞口,虽然这条龙无身不出洞,但是祂会从六个洞口里,常常鸣吼,当祂鸣吼时,只要能识别到祂的声音,就能找到祂的踪迹。从此,就可以循声认得自性,找到归家的路。

十七、有学人问百丈和尚云:对一切境如何得心如木石?百丈和尚答:一切诸法本不自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着,作若干种解,起若干种见,生若干种畏爱。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一一诸心,当处寂灭,当处是道场。

解:有个学人对百丈和尚说:对一切境界时,如何才能让心像木头石头一样不动,不起念想呢?这个学人,是在意识觉知心上用功夫,想要强压抑意识心不起念想,让意识心面对着六尘境界时,就像是没有看到没有觉知到一样无觉无知,好坏不管,善恶不分,是非不计,木然无所用心。那这是干什么呢?这是在修定,让觉知心对六尘境界不起分别,不起观照作用,尽量把觉知心灭掉才好。

那么这样修的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觉知心能够深入定中,无念无想,无觉无知,像木头一样,与石头无别。但是这样是不会有智慧出生的,因为内心不起观照,就不能有智慧识别各种境界,更不能识得境界背后的真如心体,那就不能明心见性,也不能观照諸法断除我见了。其结果就是不出六道生死轮回,不断苦,没修灭,没证道,不得解脱,也不能知諸法实相,不具般若智慧。这个学人只知道修定,不懂观照诸法实相,这是修行的大忌,也是修行的邪路,因为解脱是依赖智慧解脱,成佛是依赖智慧而成佛,禅定仅仅是出生智慧的一个助缘,不是主修,深定不出生智慧。

百丈和尚回答说:一切诸法本不自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着,作若干种解,起若干种见,生若干种畏爱。

解:一切诸法本来就不会自己说是对是错,是染是净,都是众生的识心去分别諸法的是非、对错、垢和净;一切诸法也没有心行,想去把众生的识心系缚住,让识心生心动念,不得解脱。但是众生自己却虚妄地计较诸法,对诸法起种种知见和见解,生起种种的贪爱和憎厌。

百丈和尚接着说: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

解:我们只要明了,诸法不会自己就能出生,都是因为识心自己种种颠倒执取于相,诸法才出生了,识心对于境界来说,根本就不能与境界相接触,根本不能触到境界,那就是说,本没有境界。没有境界,我们却虚妄的强行去分别,当然是徒增系缚了。如果我们把心看空,把境界看空,知道识心本无,境界也本无,那我们当下就能得到解脱,也不会有境界来系缚自己的心了。同理,虚妄的识心,也本不有,那就不会有心再被境界所系缚了。这样来作观行的话,无心也无境,心境不相到,还有什么不是解脱的呢。

百丈和尚说:一一诸法,一一诸心,当处寂灭,当处是道场。

解:一一诸法,一一诸心,当下就是寂灭的,虚妄相本不存在,实质就是那颗寂灭的真心,这样一切心境所在之处,就是我们修行的道场——自心真如。

这样观照诸法,何愁心不了境,何愁不见诸法实相,何愁心不寂止,何愁不得解脱,何愁不成无上菩提。

十八、黄龙禅师有偈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是描述禅师们过牢关的境界,过牢关的人,心得清净,内心不再贪恋世间,生活在世间,一事也不牵挂,一法也不再留恋,对自我五阴不再执著,对自己所证得的真如也不执著,内心坦坦荡荡,不留一物。虽然在人间生活照样经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可是心中却无一法可当情,景是景,色是色,人是人,物是物,一切法各住法位,与我不相干,活在世间照吃照喝,却不贪执世间,内心已经得到解脱,没有拘执。

十九、只有因缘条件具足才能悟道

证果和明心的条件如果具足,遇到相应的因缘,不管是什么因缘,人为设计的也好,自然环境也好,只要能触动内心,就能证果和明心。如果遇见佛讲法更能证果和明心见性了,佛的威德加持力是非常大的,佛讲法的法会磁场效应也是非常大的。况且佛世的修行人普遍都有甚深禅定,心地都很清净,都有出离心,烦恼都轻微,善根福德都深厚,所以一闻法,就能随着佛的音声观行思惟,立即就能证果和明心。

如果学佛还没有修到位,内心没有疑情,没有起心参究,心里没有念兹在兹,即使遇到很多应该悟道的缘,也会白白的错过去,不能悟道。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跟佛世的众生没法比,善根轻鲜福又薄,内心浮躁,都没有禅定,佛法即使讲的再细,也不能入心,所以都无法真正的实证什么果位,最多理解理解,就很不错了。

正因为众生普遍都没有禅定,无法具足禅定,所以就出现一种说法,不用修定,直接就可以观行佛法,可是没有禅定如何有观行能力?能观行出什么?能观行多长时间?每个人自己可以试验一下,修定之前的观行,与修定之后的观行,其效果差别到底有多大,可以说差别太大了,结果有本质上的区别。

一个法义,有禅定时思惟和没有禅定时思惟,简直天差地别。所以很多人思惟佛法,根本不能真正理解,错会误会太多,无法理解真实义,要想实际证得和现量观行,那真是太难太难。即使这样,很多人还非常相信自己的理解力,动不动援引一段经文,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其实经文的意思和自己的观点并不一致,自己错会很多,也不自知。不少研究经典的人,根本不能如实理解透彻经典的真正义理,还觉得自己很能。其实佛法根本不是搞研究能研究得出来的,必须甚深禅定的如理思惟观行参究,才能真正理解真正实证。研究不能实证。

一些人往往是看佛经里记载,众生在听佛讲法的当下就证果和明心了,那些人也没有修禅定,直接就证果了,好像是只要能闻法,稍微一思惟就能证果,不用特意修定。这个误会是相当大的,不知道那些闻法当下证果的人,都已经具足了禅定,善根福德都深厚,只差因缘了,遇见佛讲法这样最殊胜的因缘,当然会非常容易的证果和明心见性了。这些人只能看见最后的结果,看不到证果的人之前已经走过了多长的修行路程,听佛讲法之前是如何用功的,如何发心和行持的,如何努力修禅定的,这些必要条件都不看,专门截取最后证果这一段,这是最严重的断章取义了。

现代人浮躁得都想走捷径,越简单越直接越好,佛所走过的路都不想走,以为自己的办法比佛还实用,还直接,不用那么辛苦。难道说一个凡夫比佛高明,比佛还有智慧吗?佛的修行都是绕弯子,自己走的路最直接,不用打基础,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不用辛苦修定降伏自心,研究研究就能取得很大成果吗?痴人说梦,研究出的果,都是纸糊的,风一吹就散坏了,遇火就化掉了。如今世间假果太多,盖的都是萝卜印章,抵不住风吹草动,死后果报自知。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