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每日开示汇总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综述 更新时间: 2022-01-20 11:45:37 阅读: 794

第四章  小乘部分及禅定部分

一、如何才能有初禅定

有人说每天坚持打坐几个小时,就能证得初禅定了。这是不一定的,进入初禅定,不在于打坐时间有多久,而在于心能否舍欲界的贪欲。很多人即使能入定一年半载不吃不喝的,也不能入初禅定,因为欲界的贪心重,不能舍离欲界法。欲界的法,能舍离多少就舍离多少,舍的越多,禅定越深。

初禅定与色界初禅天相应,心是初禅天人的心,才能有初禅定。既然要有色界天人的心,那么心里就不能有欲界的种种法,每天都努力舍离欲界的法,远离欲界的法,心就会与色界天的境界相应了,这时候必然会有初禅定,初禅定不请自来。要想舍离欲界里的法,就要思惟哪些法是属于欲界里的,欲界里都有哪些法,如何舍离?

二、如何判断是否断我见

如果小乘三十七道品没有满足就不能断我见,禅定不足,无法现前观行,只能推理想象;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不具足,或者根本没有出现,离断我见还很远;如果四正勤断恶修善还没有修,恶还继续善还没有生起,烦恼没有减轻,心没有改变,就不能断我见;如果八正道还没有完全具足,身口意行还有不正之处,也无法断我见,如果还贪恋世间法,出离心不强,同样无法断我见;如果心中还有我相,时时处处以我为主为中心,还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宛然,那就没有断我见。

在修三十七道品的过程中,随着身心不断的改变,种种吉祥梦境,都在昭示烦恼在逐渐的脱落,业障逐渐的消除,心逐渐的清净,身逐渐的无障碍,禅定逐渐的加深,世俗法逐渐的远离。断我见时,法眼清净,见五蕴都空无我,有定慧等持的三昧境界出现,身心皆清净处于三昧之中,身心觉受非常。如今众生的根基都比较浅薄,这样的三昧非常不容易证得,戒定慧也不容易修满足,所以断我见非常困难。目前来看,很多自认为断我见明心的人,都没有这些现象出现,那就不是实证了。

断我见和明心的时候,已经脱胎换骨,鲤鱼跳龙门了,如果粗重烦恼没有消除,心不清净,骨头就还是原来那个,胎就不会改变。如果降低种种见道的条件,三十七道品菩萨六度都不具足不圆满,那就是爬着过龙门的,本质还是鲤鱼,没有变成龙。在证果和明心这个佛法修证最关键之处,如果很随意,不严谨,在临终的时候种种恶相就会现前,恶道就不可避免了,死后发现自己处于阴森恐怖之处,就悔之晚矣了。

三、解脱的人是什么心态?

解脱是断除了烦恼,心空无我,对五蕴十八界不执不取,不取着色蕴,不取着受蕴,不取着想蕴,不取着行蕴,不取着识蕴,不取着色,不取着声,不取着香,不取着味,不取着触,不取着法,不取着财色名食睡,不取着名闻利养,不贪世间法,随缘应物,没有功利心,没有计较心,不求回报,不为权势和名声。既不趋炎附势,也不自高自大;既不争奇斗艳强取豪夺,也不喜展露自我;既不尔虞我诈,也不工于心计,一切法无所用心。因为五蕴世间毕竟空,无所系缚,无所挂碍,取与不取都了不可得,枷锁不着心,自在无碍。

四、舍觉支与行捨的区别

舍觉支是七觉支当中最后一个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猗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舍是舍弃了一切身心负担和累赘,不管是善的还是恶的,苦的和乐的,任何觉受都舍去,内心清净无为。

行捨,也叫作不害,是舍去恶不善的行为造作。比如原来想报复某人,现在不想报复了,舍去了报复的行为;原来嫉妒于人,想加害于人,现在不嫉妒了,也不想加害人了。舍弃恶行,内心清净,或者住于善中。其觉受不一定能舍去,心里可能有喜乐,有轻安,或者有其它觉受。与舍觉支有所不同。

五、杂阿含经262

原文:佛教摩诃迦旃延: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诸境界,心便计着。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

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

迦旃延!正观集灭,则不落有无二边。

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

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释:佛说:世间人都是颠倒的,心常依世间法有或者依世间法无,然后执取世间法有境界,或者执取世间法无境界,于是内心便计着为有,或者计着为无。

如果世人不受世间有,也不受世间无,不取世间有,也不取世间无,不住世间有,也不住世间无,不计世间有为我,也不计世间无为我,那么世间的苦生出来就生出来,世间苦灭时就灭了,与我了不相干。

对于这些道理,心里不生疑问,没有迷惑,不由于另外什么道理自己就能明了其义,就是正见,这是如来所说的法。

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你能正确的观行世间的集起和世间的坏灭,你的知见就不会再落于有和无的两边了。能够如实的观照世间集起的人,就不会生起世间是无的见解;能够如实观照世间坏灭的人,就不会生起世间是有的知见。

如来能够离于有无两边,说世间不有不无既有也无的中道法,就是所谓的此法有就会引生彼法有,此法生就会引起彼法生,也就是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乃至于有缘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世间的集起。

中道法也就是所谓的此法无导致彼法无,此法灭导致彼法灭,就是所谓的无明灭导致行灭,乃至于有灭导致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灭。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