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楞嚴經奥義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2-04-24 09:10:05 閱讀: 545

第四章  第四卷段落釋義

第一節  地水火風本性圓融

一、原文:富樓那。又汝問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

釋:佛說:富樓那,你現在問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本性圓融而且周遍於各個法界。

楞嚴經這段是世尊與富樓那的對話,前提大意是這樣,富樓那故意問世尊說:地水火風四大種子其本性是圓融無礙,可爲什麽水火不相容,水能克滅火,火能燒滅水,地能阻礙虛空?本性圓融就是說四大種子的本性就是如來藏性,沒有自己實質的屬性,既然如此,地水火風各個種子就能夠圓滿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三界世間的一切萬法,包括衆生的五蘊十八界。比如說土地是由地大種子、水大種子、火大種子、風大種子按照比例融合一起而形成的,只是地大成分所佔比例爲多。又比如血液,也是由四大種子按照比例組成的,水大成分多些。

周遍法界,是說地水火風的四大種子能夠遍於一切法界出現,四大往往是以組合融合的形式出現,構成了各種法界,此爲周遍一切法界的意思。法界包括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的組成就是由地水火風這四大種子和合起來構成的,包括欲界的器世間、色界的器世間。十法界就是六道凡夫法界和羅漢、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十法界的色身、五蘊就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和合起來組成的。

原文:疑水火性不相陵滅。又征虛空。及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釋:你懷疑水性和火性爲什麽能夠融合在一起,卻不互相陵滅,你認爲水火是不相容的,水能滅火,火又能燒乾水,有水就應該沒有火,有火就應該沒有水。你又質疑虛空和大地,能夠和合在一起遍滿一切法界,遍布三界世間,你認爲地大和空大是互相不相容的。你認爲有大地的地方就沒有虛空,有虛空的地方就沒有大地,他們是不能互相圓融的。

而實際上地水火風的本性是圓融的,乃至七大種子都是圓融的,並且周遍法界。四大種子的本性是如來藏性,沒有不能融合的,那麽虛空和大地是能夠融合到一起的,比如樹木裡有地大也有空大,也有水大和火大、風大,圓融和合在一起。比如身體裡有虛空,有空隙,也有地大,組成肉體骨骼這些物質,它們是能夠圓滿融合在一起的。圓滿融合到一起,就能夠組成各種物質,組成三界世間。比如石頭主要是由地大組成的,内部也有空間,就是空大,就是虛空。也比如虛空當中可以融合種種色法而沒有妨礙。

原文:富樓那。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所以者何。富樓那。彼太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動則搖。霽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

釋:富樓那,譬如虛空,它的體性沒有一切法的相,什麽相都沒有,一無所有。如果虛空有一個相,就不是虛空了,但是虛空並不拒絕和排斥一切相在虛空中顯現出來,它能夠容納一切相,包容一切相,與一切相和合在一起。

爲什麽呢?富樓那,你看那廣闊的虛空,太陽一照下來,虛空當中就有了明亮相,光明就顯現出來了,虛空並沒有排斥太陽和光明。雲朵堆積起來遍滿虛空,遮障了陽光,虛空就昏暗了,虛空並沒有排斥雲彩和黑暗。風在虛空中一搖動,整個虛空就有風刮起來了,虛空並沒有排斥風和風的搖動相、飄動相。

虛空一切相都不排斥,都能包容。雨過天晴,虛空就非常清澈澄淨;污濁的氣體聚集凝聚起來,虛空則顯得很污濁昏暗,朦朦朧朧看不清楚色相;塵土聚積,就形成了土堆山丘;水流平靜下來,非常澄澈時,就可以映照出萬物的影子。虛空並沒有排斥清淨相和污濁相,並沒有排斥氣體、塵土和水流,並沒有排斥土堆和水的清澈相。

這個道理就像虛空的譬喻一樣,虛空的體不是一切色相,但是虛空並不阻礙色相的存在。因爲在太虛空當中,太陽照射時,虛空就是光明的,雲彩囤積時,虛空就是黑暗的,風刮起來時,虛空就有動相,雨停的時候天空則晴朗了,氣聚的時候,空氣則渾濁,土堆積起來則有小山丘,水澄清下來就能照物。

原文:於意雲何。如是殊方。諸有爲相。爲因彼生。爲複空有。

釋:佛言:富樓那,你怎樣看待這些現象,像剛才所說的各種不同的有爲造作的現象,這些有爲相是從那些物體中産生出來的呢,還是從虛空當中産生出來的呢?比如太陽照射,虛空就明亮起來了,明亮是從太陽中産生出來的,還是從虛空生出來的呢?黑暗是雲彩堆積所生出來的,還是從虛空裡生出來的呢?土堆山脈是土塵生出來的,還是虛空生出來的呢?

水中的影子是水生出來的,還是虛空生出來的呢?是物體能産生那些現象,還是虛空能産生那些現象呢?所有的一切相是由於各種事物的原因生出來的,還是虛空本有的呢?你怎麽想富樓那,這些各個不同的有爲法相,如光明、黑暗、風動、晴朗等等,是因爲太陽、雲彩、風雨、土地、河水等等出生的,還是因爲虛空出生的?

原文:若彼所生。富樓那。且日照時。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爲日色。雲何空中。更見圓日。

釋:富樓那,如果那些有爲相,都是從相對應的物體所生出來的,比如光明是因爲太陽生出來的,昏暗是因爲雲朵生出來的,風動是由風生出來的,水清澄澈能夠映照物色這一性質是由水生出來的,高山土地是由沙土所生出來的。如果光明是太陽照出來的,既然是太陽産生的光明,那麽十方世界都應該是光明的,但是在世界上的一部分地區有光明色相,另一部分地區就沒有光明色相。太陽是一直存在的,可是爲什麽光明並沒有遍照呢?那就說明光明不是太陽生出來的,而是如來藏生出來的。

如果是因爲太陽等物出生的,那麽太陽照射的時候,既然是太陽出生的光明,十方世界都有光明,應該都是太陽光,爲什麽十方世界卻沒有太陽只見光明呢?(這個意思是說,光明不是太陽出生的,是如來藏出生的,沒有太陽的世界仍然有光明。)

如果光明是從太陽生出來的,太陽在虛空當中,十方世界也在虛空當中,那麽十方世界都應該有太陽的光照,都應該是光明的,只此光明一個色法,不應該再有其它的物質了。但是我們卻在虛空當中,看見了圓圓的太陽,那個除了光明之外的另一種物質。這與前面所說的,十方世界都是日色都是光明,是相違背的。

這就說明光明還有其他的來源,不是從太陽産生出來的,那麽這個來源是什麽呢?佛說就是如來藏。這個意思就是說十方世界都在虛空當中,太陽也在虛空當中,既然光明是從太陽産生出來的,十方世界都應該是光明的,不應該有的地方是光明的,有的地方是黑暗的,所以也就否定了光明是從太陽生出來的這種說法。

原文說同爲日色,就是說十方虛空全部是太陽的光明,不應該再有其它東西了,也不應該有太陽,因爲太陽和光明是兩種物質。可是我們現在卻看到了太陽,就說明十方世界不是同一日色,光明不是從太陽産生出來的,還有其它的東西。如果光明從太陽産生出來,那麽十方世界都應該同樣是日色。最後世尊會總結說,光明是從如來藏中産生,是如來藏性。

原文:若是空明。空應自照。雲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耀。當知是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

釋:如果是虛空當中本有光明,不需要太陽來照射,一切世間時刻都是光明的。既然如此,那麽虛空自己可以時刻照亮一切了,世間沒有黑暗時,可是爲什麽在半夜的時候、雲彩聚積的時候、霧靄遮障的時候,就沒有了光明相呢?這說明光明不是虛空本有的。

如果光明是虛空出生的,虛空當中應該時時都有光明,不應該有黑暗的時候。所以說光明不是由太陽出生的,也不是由虛空出生的,那就是如來藏出生的,但也不離太陽和虛空而有光明,太陽和虛空是如來藏出生光明的助緣。

二、原文: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花。結爲空果。雲何詰其。相淩滅義。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妙覺明心。先非水火。雲何複問。不相容者。真妙覺明。亦複如是。

釋:觀察這些相,發現都是虛妄不實的,沒法指出這些相的來處。卻還要弄來那些空花,結成空的果實,這更是不可能的,更是虛妄的。所以就不要再詰問如何是四大互相淩滅的了。水火本沒有互相淩滅的現象,水火生生滅滅都是由於如來藏,不是因爲其對立方,大地與虛空也是這樣,都是如來藏的原因才有生生滅滅的現象出現,不是因爲其對立方。

所以觀察如來藏的性質確實是真實不虛的,一切法的性質都是如來藏性,都是如來藏的妙覺明性。可是如來藏的妙覺明性,卻沒有水火之類的虛妄相,你爲什麽還要問水火怎麽不相容這些虛妄相呢?真心妙覺明性也是這樣,圓滿圓融無礙,沒有違礙不相容性。

原文: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若俱發明。則有俱現。雲何俱現。富樓那。如一水中。現於日影。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則各有日。隨二人去。一東一西。先無準的。不應難言。此日是一。雲何各行。各日既雙。雲何現一。宛轉虛妄。無可憑據。

釋:你心想要明了虛空的時候,虛空就出現了,你心想要明了地水火風的時候,地水火風就會一個個出現,如果你想要這些法同時都出現,那麽這些法就會同時都出現。如何同時都出現呢?富樓那,譬如在一條河水中,呈現出了太陽的影子,有兩個人一同觀察水中的太陽,然後二人各往東西兩個方向走,就會出現兩個太陽隨兩個人分別走,一個東一個西。你不應該責難說,太陽的影子本來是一個,爲什麽現在出現了兩個,並且隨著兩個人各往各處。隨兩個人走的太陽加一起是兩個,爲什麽最初在水中卻呈現的是一個太陽影子?這怎麽想都覺得是虛妄的,找不到任何証據說明這些現象。

事實上,是衆生的如來藏根據天上實質四大種子生出來的太陽,在各自心中變現出虛擬的太陽,意根緣到之後想要明了,如來藏就隨順意根出生意識了別,衆生就會看見自己心中的太陽,每個衆生都是這樣,所以每個人都會看見有太陽隨著自己走,衆多太陽是這樣出現的,所以衆生看見的都是影子,都是虛假的。

其實水中不管有幾個太陽影子,都是如來藏出生幻化出來的,即使天空上的太陽,也是如來藏出生幻化出來的,不要認爲這些太陽影子有什麽真實性,而去對其猜測說,明明一個太陽爲什麽卻變出兩個三個或者是多個。有因緣的時候,如來藏就出生萬象,沒有因緣的時候,如來藏就不出生,法界槼律就是這樣。

三、原文:富樓那。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爲色空。周遍法界。是故於中。風動空澄。日明雲暗。衆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

釋:佛說:富樓那,你認爲色和空在如來藏中是互相對立不圓融的,有此無彼,有彼無此。而如來藏卻能隨著色和空,周遍整個法界。(整個法界就是指衆生的五蘊十八界法界,如來藏遍於其中,五蘊十八界就都是如來藏性。)因此,在如來藏中,有風飄搖,有空澄清,有太陽明亮,有雲朵黑暗。衆生迷惑愚昧無知,心背離覺性如來藏,不見如來藏相,只見如來藏出生的五蘊世間塵俗相。因此就生發出了塵勞,世間相就産生了。

原文: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爲無量。無量爲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耑。現寶王刹。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

釋:而我觀察色和空的妙真如性,不生不滅,合於如來藏的性質。而如來藏具足微妙的覺明性,圓滿光照法界。因此在如來藏當中,一代表了無量之多的法,無量的法也就是一法;微小的法中能顯現出大法,大法中能現出微小的法;如來藏卻從來不離開自己的道場,如如不動就能遍及於十方法界,含藏十方無邊無盡的虛空;在一個毛髮頂頭,就能幻現出摩尼寶王的寶刹;坐在微塵裡,運轉著佛法之輪,沒有一絲塵勞煩惱相,完全合於覺性,所以才能顯發出真如的妙覺精明性。

如來藏是一種非常微妙的覺性之體,祂有微妙的明覺,而沒有無明,這種明覺,能圓明地照耀著一切法,顯發出一切法,無一法而不知。雖然沒有一個法而不知,但也不是對六塵境界的知,不屬於六識七識的那種知。真如無知無不知,圓滿地照著一切法界,六根六塵六識上都有祂的覺性和祂的關照。祂是怎麽關照的?這需要自己參,參出來了,佛法的理路就通一部分了。四聖六凡中都有祂的覺性,也有祂的關照,每個衆生都有祂的關照和護持。

四、原文:而如來藏。本妙圓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風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聲。香味觸法。非眼識界。如是乃至。非意識界。非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盡。非苦非集。非滅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屍羅。非毗黎耶。非羼提。非禪那。非鉢剌若。非波羅蜜多。如是乃至。非怛闥阿竭。非阿羅訶。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樂。非我非淨。以是俱非。世出世故。

釋:而如來藏原本是一個微妙圓滿的真心,既不是七識那樣的心,也不是空無所有;既不是地也不是水,既不是風也不是火;既不是眼也不是耳鼻舌身意;既不是色也不是聲香味觸法;既不是眼識界也不是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和意識界;既不是明也不是無明以及明和無明都盡,既不是老也不是死,也不是老死盡;既不是苦也不是集,既不是滅也不是道,既不是智也不是得。

既不是布施度,也不是持戒度,既不是忍辱度也不是精進度,既不是禪定度也不是般若度,乃至於也不是到彼岸;既不是如來也不是阿羅漢,既不是正遍知也不是大涅槃;既不是常也不是樂,既不是我也不是淨,乃至於如來藏什麽都不是,不是一切世間出世間法。

原文:即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風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聲。香味觸法。即眼識界。如是乃至。即意識界。即明無明。明無明盡。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盡。即苦即集。即滅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屍羅。即毗黎耶。即羼提。即禪那。即鉢剌若。即波羅蜜多。如是乃至。即怛闥阿竭。即阿羅訶。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樂。即我即淨。以是即俱。世出世故。即如來藏。妙明心元。離即離非。是即非即。

釋:但如來藏原本就是清明的微妙的心,能變現一切法,所以如來藏既是七識心也是空,既是地也是水,既是風也是火;既是眼也是耳鼻舌身意,既是色也是聲香味觸法,既是眼識界也是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和意識界;既是明和無明,也是明和無明盡;如是乃至既是老也是死和老死盡;既是苦也是集,既是滅也是道,既是智也是得。

既是布施度也是持戒度,既是忍辱度也是精進度,既是禪定度也是般若度;乃至於也是到彼岸;既是如來也是阿羅漢,既是正遍知也是大涅槃;既是常也是樂,既是我也是淨。因爲如來藏即是世間出世間所有一切法的緣故,如來藏這個微妙精明的本心,既離開即是(一切法),也離開不是(一切法);既是即(一切法),也不是即(一切法)。

原文:如何世間。三有衆生。及出世間。聲聞緣覺。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菩提。用世語言。入佛知見。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汝與衆生。亦複如是。寶覺真心。各各圓滿。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由不勤求。無上覺道。愛念小乘。得少爲足。

釋:爲什麽世間裡的三界衆生,以及出世間的聲聞緣覺,用他們所能分析思惟的了知心識,來猜測和度量如來的無上大菩提,用世間的語言來契入佛的知見呢?譬如琴瑟、箜篌和琵琶,雖然能發出微妙的音聲,但如果沒有巧妙的手指,無論如何也發不出來音聲,你和衆生們也是這樣,以意識心來揣度如來的無上菩提,那怎麽能揣度出來呢?每個衆生寶貴的覺明真心都是無二圓滿的,但是如果我一按手指,海印三昧就現前,你們剛一起心,塵勞境界就先出現了。這是因爲你們不勤苦的追求大乘無上的覺悟之道,心裡一直愛念著自度的小乘,証得那麽少的法就滿足,不肯再進一步往上修學了。

五、上一段裡描述如來藏非眼耳鼻舌身意等等法,一路非下來,又接著說如來藏即眼耳鼻舌身意等等一切法,又一路即下來,這是什麽意思呢?

如來藏本體無形無相,不生不滅,而眼耳鼻舌身意等等法是生滅幻化的,是有相的,二者非一,不能互相替代,然而二者又非異,眼耳鼻舌身意等等法都是如來藏出生的,不異於如來藏,二者之間有密切的關聯,就像金首飾與黃金的關係一樣。黃金與金首飾的功能作用不能互相代替,但是二者本質上是一樣的,黃金也叫作金首飾,金首飾也就是黃金,離開黃金就沒有金首飾。

如來藏即元明心妙等等這一段是說,如來藏本體不是地水火風空,不是色聲香味觸法,不是六識,不是生老病死,不是無明,但是這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出生和造作出來的,那麽如來藏就流轉爲這些法,也就是這些法,這些法也就是如來藏,在本質上如來藏與這些法是一,在現象上不同,是非一非異的關係。沒事的時候,拿一塊泥,涅一個泥人,反反複複思惟二者的關係,就能明白如來藏與萬法的關係,生出來的那個智慧就相當的深妙了。

自己體會,自己觀行,才能出大智慧。明白泥人的道理,就能明白自己的五隂十八界是什麽不是什麽,那麽斷個我見,有何難?再仔細思考如來藏是如何流轉爲萬法的?萬法本質上是不是如來藏?一真法界是指什麽?全體即是真如,好好觀察思考,哪裡還有什麽虛妄法?所有的佛法都是一個體系,全部都能貫通在一起,都不是單獨獨立的一個分支,都是整體當中的法,也就是如來藏法。在現象上說有種種的不同,所有的相都是虛妄,在本質上說全體即真如,全部是真實的。佛法非常奇妙,如果不用心仔細體會,那就不妙了。要在定中觀行思惟佛法,隨觀隨証,隨觀隨得,如果沒有定,一切都免談。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