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楞严经奥义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3-11-18 21:48:59 阅读: 3420

第六节  第六处征心—心在中间

原文: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释:阿难对佛说:世尊,我也听见佛与文殊菩萨和一些法王子谈论实相时,世尊也说过心不在身体内也不在身体外。

阿难作为佛的侍者,经常随佛到各处法会听法。佛到欲界诸天时,佛也以佛的威神力加持阿难,带着阿难到欲界天宫;佛到色界諸天时,佛也以自己的威神力摄受阿难到色界天宫。佛和诸法王子谈诸法实相时,阿难跟随着佛参与法会,借佛威神在旁听法。这个事情就可以说明佛能见什么,阿难依着佛的神力也能见什么,这叫见佛所见;但是见的结果与佛就大相径庭了,因为智慧不同,佛有无上圆满之智,阿难的智慧就有业障的遮障。

那我们可以把阿难比喻为意根第七识,把佛比喻为如来藏根本心、大智慧之心,第七识随着如来藏才能有自己的见,如来藏能见什么,第七识意根随着如来藏也能见什么,但是见的法实质和程度不同,结果就截然不同。因为如来藏是大智慧之心,没有无明,祂不仅能见一切法,而且能彻法底源;而第七识意根因为有无明,就有颠倒见,不能见諸法实相。佛与阿难也是如此,佛是三界之尊,有究竟无上的大智慧,阿难无明俱在,只是声闻初果人,他以初果人的身份,作为佛的侍者,乘佛威力,随佛到世界各处,天上地下无有阻碍,到佛所到,见佛所见,就是不能到佛的大智慧境界。

当佛与菩萨们谈大乘实相法的时候,佛能见得一切法的本源相貌,彻法源底,而阿难因为无明的关系,不能得见诸法实相。他所领会的佛的法音,有很多不解和错解,当然这是阿难为协助世尊弘法故意而作的示现。佛与阿难的关系可以比喻为如来藏与意根的关系,这个比喻应该算是比较贴切的。所以才有下文,世尊和诸法王子谈实相时,阿难在旁边闻法时,不懂佛所讲实相法而生误会。

以文殊菩萨为首的诸法王子都是等觉菩萨,甚至是妙觉菩萨,祂们都是诸法王子。诸法王子是要继承法王王位的等觉妙觉大菩萨,法王是指三界世间的佛法之王、佛法之主,三界世间只有诸佛可以称为法王,是佛法之王,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之王,居于王位。法王只有佛才能尊称,其他人都不能称作法王,即使是等觉菩萨、妙觉菩萨也不能称为法王,因为祂们还有佛法没有全部证得,还没有登上法王之位。

如果不是等觉菩萨、妙觉菩萨也不能接替佛的位置,所以能接佛的位置马上可以成佛的,只能是等觉菩萨、妙觉菩萨,祂们可以称作法王子,十地以下的菩萨都不能称作法王子。那么法王法主的称号,只能由佛来承担,其祂的菩萨都不能作为法王和法主,也不能自称其号。

在佛与文殊菩萨等诸法王子聚在一起谈论诸法实相时,阿难随着佛一起在会听闻,可是并没有理解諸法实相的真实义。实相的实就是如实的实,实际的实,实就表示真实,表示存在,表示有;相是相貌、行相的意思。相可以分成很多种,有色法尘相,有心法尘相,色法尘相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相,心法尘相就是七识的运行行相和所有心所法,也包括第八识的运行行相和心所法。实和相合起来是真实相的意思,真实的相是真实存在的,永远不能灭,也不用被其它法出生的如来藏心体。因为实相本身是真实存在着的,所以能产生万法,因为祂真实,一切万法就能依靠祂而虚妄的存在,幻生又幻灭。

如来藏可以比喻为魔幻师,魔幻师通过意念作法,能够变现出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变出一切的山河大地、宇宙器世间和所有众生。既然他能变幻出山河大地、宇宙器世间和各种众生等等,魔幻师必须是真实有的;如果魔幻师本身是虚幻不真实的,他不可能再变现出这些虚幻的法来。所以魔幻师一定是真实存在的法,才能够幻化出不真实的法,实相心如来藏也如是。

真实存在的如来藏,如魔幻师一样,能够变现出众生的五阴世间、三界世间、大千世间,所以三界世间也叫作一真法界。一切法都依靠着如来藏这个实相心而存在,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所幻化出来的,依靠着如来藏,才能有这些法的存在。但是一切法的存在却是幻生又幻灭的,幻化出生了,像幻化一样又灭去了,一时有一时没有,就是无常的。生灭的就是变异的,变异的就是无常的,无常、变异、生灭的法不是真实的法;真实的法没有无常性,是常存永远存在的。

如果魔幻师不是永远存在的,魔幻师一灭,他所变幻出的一切法都随着他而灭去,魔幻师灭了要如何出生,谁出生他呢?没有出生魔幻师的法,如来藏也是如此。但是宇宙大千世界、十方诸佛国土总是要存在的,这个国土灭了,那个国土又生,此时灭了彼时又生,那说明了什么?说明如来藏这个魔幻师是永远存在不灭的,所以祂才能不断的变现三界的宇宙器世间,变现着三千大千世界。只有这个永远存在的如来藏存在,一切法才能不断的生灭、变异,此法生,彼法灭,此时生,彼时灭。

原文: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释:如我思惟的那样,心在身体内什么也看不见,心在身体外和身体又不能互相觉知,因为不觉知身内,心就不能在身内;身心又是互相觉知的,心在身外也不成立。因为身心是互相觉知的,又不能见身内,心应当在中间。

世尊跟法王子们说诸法实相心不在内也不在外,还谈了很多,阿难可能不记得了,他只叙述出这一句话来,说心不在内也不在外,不知道这是指实相心不在内外。他现在想起了这句话,还以为是自己能够思惟的心、能推论推理的心、能爱乐佛的心不在内也不在外。

世尊说实相心不在内不在外,阿难却联想起自己的虚妄心,把自己的虚妄心当作实相心,错会是这样的严重,所以把阿难比喻为有无明的意根。类似意根的阿难是颠倒的,虽然依靠着佛世尊这个如来藏能见一切法,但是见法之后却是误会很多。仔细思惟这个比喻,就能恰当的认识第七识意根,祂能见一切法默容一切法,但是不能见得一切法的真实相,所以才有众生的六道生死轮回,才需要破除意根的一切无明。

阿难想起这句话以后,接着表述自己的观点,成为第六处征心。他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我那个能思惟的心能爱乐佛的心,既然看不见身体内,不了知身体之内,识心在身体之内就是不对的了;而且也不在身体外,如果在身体外,那么识心有知身体不知,这是不对的,心知身也知,身和心合在一起才能有知,知又不能离开身,一定和身联系在一起,所以识心不在身体之外。这个识心一定是在中间之处,这次他取了一个折中——在中间。

原文: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

释:佛对阿难说:如果你要说有一个中间,这个中间之处一定能指出来,你一定知道中间在哪里,不会迷惑不知。如果你不知道中间在哪里,那你所得出来的中间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这个中间一定有一个位置,那你说说这个中间到底在哪里?是在尘处,还是在身体上?如果这个中间位置在身体上,在身体之表面就是在边上,不是中间;如果中间位置是在身体中,等于是在身体内一样,同样都不对。

识心不在尘处,也不在身体和处所的中间,没有一个中间的位置。如果识心在身体上就不是中,如果说你的识心在身体中就等于在身体内一样,所以你说识心在身体中,这是不成立的,因为识心看不见身体内的五脏六腑。那么你说识心在身等于在中就错了。

原文: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

释:如果说你的识心在一个处所,这个处所是是能指出来的,还是不能指出来的?如果这个处所你指不出来,那就等于没有处所,你的立论就不对了;如果这个处所能指得出来,指出来的处所也是不定的,这个处所也不一定是中间,不一定是东西南北。为什么这样说?如果有人能指出来这个叫作中间的处所,如果把这个处所作为中间,你从东边来看,这个处所就在西边;你从南边来看,这个处所却成为了北,根本没有中间。这样的话,这个能表示出来的体就混乱了,心就会随着杂乱起来。

原文: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释:阿难反驳说:我所说的中间不是这两种意思,不是指在身体上,也不是指在身体的某一处所,我所说的中间没有处所,不是在什么处。正如世尊您所说的,眼根和色尘是一种助缘,出生了眼识。眼根有分别性,色尘却是无知的,可是它们一相触的时候,眼识就在其中生出来,这样识心就现前了。

阿难说,识心在眼根和色尘当中出生,这个中就指根尘之中的中。识心在眼根和色尘中间出生,识心在眼根和色尘之中间,我所说的中是指这个。

原文: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

释:佛说,识心如果在眼根与色尘的中间,那你这个心体是兼容着根与尘两种,还是不兼容根和尘两种呢?如果你的识体兼容根和尘两种,物体是杂乱的,尘物没有知性,根体有知性,这样二者是两相对立的,那把什么叫作中间呢?

佛又分两方面来破识心在根尘之中间。如果你所说的心在根尘中间,这个心体是兼容根和尘呢,还是不兼容根和尘?根能够发知,它是发知的根本,而尘没有知,根和尘是两种属性,一个有知性,一个没有知性,如果你的识心兼容根的属性,也兼容尘的属性,在根尘中间,这样的识心就是混乱的。这个中间怎么算?是有识性还是没有识性?有了知性还是没有了知性呢?

如果你说识心有了知性,那是不对的,因为你兼容了色尘,而色尘是没有了知性的。识心没有了知性也不对,因为你这个识心兼容了根的体性,而根是有了知性的,能够发出识心的知来,所以你说识心在根尘之中就是混乱的。根和尘是相对立的两种属性,识心不能兼容了这两种属性,所以说识心在根尘之中就不对了。佛这是从兼容这方面来说。

原文: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释: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识心不兼容根的属性和尘的属性,不把两种属性兼容在一起,而尘是没有知性的,根是有知性的,那么识心到底有没有知性呢?说识心有知是不对的,说识心没有知也是不对的。识心没有体性,中间是什么相貌呢?那么说识心在根尘之中,就一无是处。阿难一听,就不再辩别,默认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