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楞嚴經奥義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5-07-02 19:34:20 閲讀: 0

第五章 第五卷二十五聖所悟圓通法門(3)


二十三、虛空藏菩薩的修行法門

原文:虛空藏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與如來。定光佛所。得無邊身。爾時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刹。化成虛空。

釋:虛空藏菩薩開始介紹自己修行的法門,他是在定光佛所證得了無邊身。無邊身的意思是說虛空藏菩薩的身體廣大得沒有邊際,虛空有多廣大,虛空藏菩薩的色身就有多廣大,所以虛空藏菩薩的色身叫作無邊身,既能包含虛空,也能包容十方世界,因此他的名字叫作虛空藏。雖然虛空藏菩薩身體像虛空一樣廣大無邊際,但也是一個色身,既然有色身的存在,就有色身的功能作用;既然叫作色身,就有手,所以說虛空藏菩薩能手持四大寶珠。

這個四大寶珠,能照明十方微塵佛刹,一個佛刹就是一個佛國土,十方就是十方世界,十方代表著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還有上下,加起是十個方向,微塵就是說明數量極其極其的多,虛空中有數不清的微塵,一個微塵就代表一個佛刹,代表一個佛國土,那十方世界的微塵,就更數不清了,即使是一立方米之中的微塵,也數不過來,何況十方世界的微塵,這麼多的佛刹是數不清數量的了,佛國土也是無量無邊無際之多,這表明虛空藏菩薩的神力有多麼的廣大無礙。虛空藏菩薩手持四大寶珠,這個寶珠能照明十方佛刹,無邊之多的佛國土都能夠照得到。

然後化成虛空,什麼化成虛空呢?十方微塵佛刹都化成了虛空,這是虛空藏菩薩所用的神力。為什麼十方微塵佛刹都能化成了虛空呢?因為十方佛刹也是空幻的、不實的,雖然現象界上是有,實質上是無,也是空的,也是空幻的,所以虛空藏菩薩用四大寶珠照耀十方佛國土,立時十方佛國土都化成了虛空。這裡還有特別的含義,虛空藏菩薩的四大寶珠,代表著虛空藏菩薩的大智慧,菩薩用大智慧觀察十方諸佛國土,就明了十方諸佛國土都是不真實的,是如來藏依緣所幻化出來的,也是空的。

原文:又於自心。現大圓鏡。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流灌十方。盡虛空際。

釋:十方諸佛國土化成虛空以後,虛空藏菩薩又於自心現大圓鏡,這個自心是指什麼心呢?不管祂現什麼,這個所現的現象都從哪裡來呢?都從菩薩的如來藏裡來,虛空藏菩薩是十地菩薩,十地菩薩還沒有成佛,沒有成佛時他的如來藏就不能叫無垢識,這個時候可以叫異熟識,八地菩薩以上的如來藏都叫異熟識,也可以叫作如來藏。

從虛空藏菩薩的如來藏心當中現出了大圓境,這個大圓境是用神力變化而來的,大圓境內放出十種非常微妙的、非常殊勝的寶光,十種寶光就從十個方向照到十方世界去了,十個方向就代表虛空當中的所有處所,全部是寶光相連,沒有一處沒有寶光照射,十方世界虛空無邊無際,心上所現的大圓境當中所放出的寶光,就同時照到了十方虛空,有虛空的地方,就有寶光流注。

原文:諸幢王刹。來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身能善入。微塵國土。廣作佛事。得大隨順。

釋:此外寶光還照到了諸幢王刹,也就是十方諸佛國土,所有的佛國土也都顯現在虛空藏菩薩內心所現的大圓境之中了,這是十地菩薩的廣大神力,無邊的神力所致。因為大圓境是虛空藏菩薩的心所現出來的,那麼十方諸幢王刹也來到了虛空藏菩薩的身體當中。為什麼呢?因為虛空藏菩薩的身體無邊無際的廣大,也是盡虛空際,虛空有多大,虛空藏菩薩的色身就有多大,那諸幢王刹都來到了大圓境內,大圓境是他的心所現出來的,也就在虛空藏菩薩的色身之內,也是在虛空之內,也在十方世界的虛空際之內。

這時候虛空藏菩薩的身體像虛空一樣,虛空是能容納十方世界,能容納宇宙器世間,能容納所有的物質色法,虛空和物質色法不相妨礙,所有的物質色法都可以到虛空當中來,都可以存放到虛空當中,都可以安立在虛空當中。既然虛空藏菩薩的身體像虛空一樣,那麼十方諸幢王刹也都來到了大圓境內,也就到了虛空藏菩薩的色身之內,虛空藏菩薩的色身就像虛空一樣,和十方世界的諸幢王刹不相防礙,沒有遮障,因為虛空藏菩薩的色身也如虛空一樣。

虛空藏菩薩介紹自己說:我身能善入微塵國土。既然十方微塵國土都到虛空藏菩薩色身當中了,那麼虛空藏菩薩的色身就能夠進入到十方微塵國土當中去,就是說十方微塵國土和虛空藏菩薩的色身互相交融,沒有障礙,互相融合在一起,沒有防礙,菩薩的神力就是這麼神妙,這樣就能廣行佛事,廣利眾生,大作夢中佛事了。虛空藏菩薩能隨順十方世界眾生的因緣,廣度無量眾生,十地菩薩的神力我們沒法想象,他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神力,因為他有極深妙的智慧,又有極甚深的禪定境界,無量無邊的神通道力就能由此而發起。

原文:此大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

釋:為什麼虛空藏菩薩有這樣大的神力呢?虛空藏菩薩自己介紹說:“此大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藏菩薩用深妙的智慧仔細的觀察、觀行,在定中生起智慧心,定中思惟叫諦觀,止觀雙運,定慧等持,才有諦觀。七地以上的菩薩念念都在定中,沒有不定時,諦觀的結果,證實了四大組成的色身,無依無住,沒有實質的色身和色法的存在,由此深妙的智慧發起了無量廣大的神通,獲得了無邊廣大的神力。

這種無邊的神力是由定和慧共同成就出來的,所以虛空藏菩薩諦觀的內容就是四大無依,四大就是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所形成的四大,然後如來藏用這個四大來廣造色聲香味觸法,廣造宇宙器世間,宇宙器世間由四大所造成,所有眾生的色身由四大所構成。楞嚴經中佛開示四大本如來藏性,實質也是如來藏,所以說四大所構成的一切法都是無依無住的,都是幻化的,沒有實質的物質色法的存在。

物質色法由如來藏的四大所生成,而四大也無所依,因眾生的妄想而生,由於眾生的妄想,如來藏依之,就隨順變造出四大組成的色法物質世界,這個妄想就是七識心的想,七識心的思,七識心的作意,七識心的作意觸受相思,於是如來藏就用四大來生成了十方世界,十方世界是四大所成,如來藏依著妄想心,依著七識心,產生了十方微塵國土。

原文: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於同發明。得無生忍。佛問圓通。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斯為第一。

釋:十方虛空與十方諸佛國土無二無別,都是空的,都是幻化的虛妄相,都是本心如來藏性,都是如來藏本體當中的種子功能作用,與如來藏是無二的。虛空藏菩薩證得了十方世界國土以及虛空,都與如來藏無二,都是空的,於是虛空藏菩薩就生起了甚深的無生法忍,獲得了更深妙的智慧。

由於這種深妙的智慧,虛空藏菩薩就發起了更加甚深的禪定,入到定慧圓融等持的三摩地中,就具有了以上所說的神力。然後能運用神力,身入虛空,等同虛空,融入十方世界,隨緣度眾。既然十方世界、虛空、四大都無所依,那麼虛空就能夠容納四大組成的物質色法和十方微塵世界,同時十方微塵世界也能全部都化成虛空。

虛空藏菩薩本身的虛空身是由四大組成,四大和虛空無二,都是如來藏性,是如來藏所化現出來的,虛空藏菩薩的色身就可以像虛空一樣廣大無邊。虛空與佛國本同,佛國也是四大組成的物質世界,也與虛空一樣,都是如來藏所化現出來的,本質上也都是如來藏,所以佛國土的物質四大,也能化為虛空。虛空也是如來藏性,物質四大也是如來藏性,十方諸佛國土微塵世界也是如來藏性,既然都是如來藏性,它們就可以互相沒有妨礙,全部都是空,就沒有妨礙了。

十方世界可以化為虛空,虛空可以容納十方世界;無邊身菩薩的色身也可以化為虛空,也可以容納十方世界微塵佛國土,這就是定慧圓明的大神力。此大神力由虛空藏菩薩定慧等持共同所成就的,無量無邊之多的神通,都是由定慧所共同成就的,由止觀所共同成就的,缺少一個,就不能成就了。

虛空藏菩薩由於於同發明,這個同就代表無二,和誰無二,都和如來藏無二,不管是四大的物質色法,還是虛空,以及十方世界諸佛國土,與如來藏都是無二的,本質是相同的,因為本質是相同的,都是空,虛空菩薩就生出大智慧了。於同發明,所謂的發明,就是證得了、發現了、明了了、獲得了這種大智慧,明就是智慧,他悟得了四大無依,都是妄想出來的,都是生滅的。

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悟得了這一點,都是如來藏的本質,都是如來藏的空性,本質都是空,所以它們互相都沒有妨礙,虛空藏菩薩就這樣獲得了甚深的無生法忍,由獲得了無生法忍這種大智慧,就有大神力。他的大神力是無比的大,微塵一樣多的佛國土能融入到祂的色身當中,十方佛國土都能化成虛空,他的色身與虛空、十方佛國土、宇宙器世間的物質色法,互相沒有妨礙,沒有障礙,互相圓融。

原文:佛問圓通,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斯為第一。

釋:因為他已觀察到虛空是無邊無際的廣大,在觀察中就入了三摩地,這是由慧生定,再起神通。虛空沒有邊,為什麼沒有邊?如果有邊,就是物質色法,虛空的本質也是如來藏性,物質色法和十方世界的本質也是如來藏性,本質是空的,是如來藏性。

菩薩觀此理,就入了三摩地,三摩地是定和智慧圓融之地,表示菩薩是由智慧境界而入到甚深的禪定境界,於是就獲得了廣大的神力和無邊的智慧,妙力圓明,斯為第一。妙力就是虛空藏菩薩微妙的神力,圓滿的發明了出來,圓滿的獲得了奇妙的圓通道力。

虛空藏菩薩觀察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斯為第一。他的修行方法,一個是定,一個是慧,止觀同體,觀察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性,與如來藏不二,所以一切法都是空的,既然一切法都是空的,那麼互相就沒有妨礙,互相沒有障礙,能夠圓融容色,他的身體能容納虛空,和虛空一樣,又能讓虛空能容納十方世界,他的身體也能容納十方世界,他還能到十方世界,隨順著眾生,隨順著佛國土,廣行佛事,這就是虛空藏菩薩的修行法門。

二十四、虛空藏菩薩的無邊身

虛空藏菩薩因為證得了物質色法、色身與虛空都是不二的,和誰不二呢?都是和如來藏不二的,虛空也是空,物質色法也是空,那麼眾生的色身與菩薩的色身也都是空。他證得了這一點以後,就生起了無生法忍大智慧,生起了甚深的禪定,發起了廣大的神通,他的色身和虛空就無礙了,和十方世界的諸佛國土也無礙了,色法和色法之間也都無礙了。

為什麼色法和色法之間都無礙了呢?因為所有的色法都是空的,都是如來藏所幻化出來的,沒有實質的物質色法,在禪定和智慧都生起來的時候,就能在心裡上空卻了色法,從而大神通就顯現出來了。比如有神通的菩薩,他發起神通的時候就能穿牆越壁,非常高大的須彌山,他轉眼間就能穿越過去,須彌山那麼堅硬的物質,那麼堅硬的寶,他的色身很容易就能穿過去。為什麼能穿過去呢?因為虛空藏菩薩證得了須彌山等種種物質色法都是空的,菩薩的色身也是空的,空和空之間沒有障礙,沒有阻礙,所以虛空藏菩薩能融入到虛空當中,十方世界的諸佛國土也能融入到虛空藏菩薩的色身當中,當然這些都要依靠極深的禪定,發起大神通才能做得到,沒有禪定一事無成。

那麼十方世界的眾生色身,當然也能融入到虛空藏菩薩的色身當中,雖然色身能互相融入,但是一個眾生確實有自己的如來藏,各有各的如來藏,祂們是不能混淆,也不能互用的,只是色身之間沒有阻礙,沒有障礙。這與眾生和色身上的細菌的關係不完全一樣,細菌是附屬在人的身上,和人的色身是有障礙的,不是重曡在一起的;可是虛空藏菩薩的色身和其它眾生的色身之間,就沒有障礙,是重曡在一起的,互不妨礙,虛空藏菩薩的色身和十方世界的諸佛國土的物質色法,也沒有障礙。

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證得甚深空性的人,一切物質色法對自己都沒有阻礙,也可以使用神力讓物質色法對其他人也同樣沒有阻礙。釋迦佛在出生到娑婆世界之前,入母胎時,因為佛的神力無比的巨大,佛在摩耶夫人腹部的時候,可以隨意到十方世界諸佛國土去,可以隨意邀請十方世界的諸佛到摩耶夫人的腹部來聚會,十方世界的菩薩們,還有十方世界的護法神,都到摩耶夫人的腹部來聚會,那麼摩耶夫人的腹部和其它諸佛菩薩們的色身,互相都沒有障礙,這就是釋迦佛和諸佛菩薩的神力。

如果我們牢牢的執著自己的色身是真實的,是真實的物質色法,那麼這個色身就有阻礙有障礙,和其它的物質色法,和十方世界都有阻礙有障礙,那麼我們就不能夠穿越物質色法,不能透過物質色法,物質色法和我們的色身就不能無礙的融合到一起,這是因為我們的心有障礙。當我們的心生起智慧的時候,認為物質色法是虛妄的,我們自己的色身也是虛妄的,實際上並不存在,沒有實質的物質色法,都是空的、幻化的、不真實的,加上禪定的證量,就能改變物質色法,穿透物質色法,與物質色法重曡也沒有阻礙。

當我們把色法空掉的時候,自己的色身和其它的物質色法就沒有了隔礙,沒有了障礙。當我們把色身空掉,想到另一個空間去的時候,色法的牆壁高山對我們來說,就不會成為阻礙,因為牆壁這種物質色法也是空的。修到心裡把自己的色身空卻,不知道有色身存在的時候,色身就像不存在一樣,就可以穿山越水,毫無阻礙。當四禪八定生起來的時候,就能把色身空卻,五神通現前,六神通現前,色身和其它物質色法就沒有障礙,就能穿牆越壁。這些事例證明了一切色法並不是真實的,通過修定修慧,就能空卻這些色法,自己就能不被自身色法和外界色法所拘礙了,身心都是非常自在的,最後就能像虛空藏菩薩那樣,與十方世界融為一體。

二十五、如何理解虛空藏菩薩像虛空一樣的無邊身

(一)問:既然虛空藏菩薩證得了物質色法、色身和虛空都不二,可以任意十方世界遨遊,那麼他分辨眾生的差異,分辨色法的差異,這種能力是如何的呢?是不是神通現起和了別眾生色身差異不可能同時存在?

答:虛空藏菩薩雖然身體像虛空一樣廣大,與虛空無障礙,可是他證得的畢竟是虛空身,雖然沒有形,也屬於色身,那他就同時有眼耳鼻舌身意,他就能有眼識見色,既用肉眼,也有天眼,同時也用法眼,他的幾種眼都很殊勝,都要超勝於普通人,見的更真實,分辨得更清楚。

他因為證得了法眼,大智慧要遠遠超勝於凡夫的智慧,凡夫都能分辨出一般的色法,虛空藏菩薩就更能在色法上有超強的分辨能力。他有大神通,同時也能了別眾生的差異,既能見實質,也能見表面現象,不會失去如凡夫一樣的膚淺能力。

(二)問:虛空藏菩薩所證得的色身、色法的“空”,能否作如下理解:其一是指色身色法是如來藏幻化的,與如來藏不一不二,此空可以理解為如來藏;其二色身色法的“空”就是愣嚴經中所說的“目眚,矚燈光中所現圓影”,是虛幻的,如夢中物一樣?

答:這裡的空,其一是指空性心如來藏,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非常的不實在,就像魔幻師幻化的山河大地一樣。其二義是指沒有實質,就像虛空一樣;就像燈光中的圓影,本不存在。因此物質與物質可以重曡,可以互相包容,色身可以穿牆越壁,與物質色法不相妨礙。

還可以從另一方面理解,物質色法是由四大微粒構成,四大微粒由四大種子刹那刹那生滅幻化出來的,那麼物質色法就是刹那生滅幻化的,哪裡有真實的物質色法呢?因為沒有真實的物質色法,物質之間才能重曡,互相包涵,互相容納。

虛空藏菩薩的無邊身,要這樣理解,人和畜生的色身,是實質的肉身,因此功能就受到很大的阻礙,沒有神通。而鬼神道的眾生,他們的色身就不是肉身,色身是微細的物質色法,他們就不太會受到色身的阻礙,有小神通。天人的色身更是微細,因此神通就比鬼神更大一些。

那麼大菩薩的色身由於禪定和智慧以及福德非常廣大殊勝的緣故,他們的色身就要比天人的色身更加的微細,神通道力也就更加的強大。色身越微細,越沒有實質性,越虛靈,阻礙越小,德能越廣大。天人的色身比較虛靈,福德比較大,色身也就更廣大一些,那麼有甚深禪定和智慧,有大神通的菩薩的色身就要比天人的色身更廣大,更虛靈,更能容納其他物質色法。

這樣就能知道我們的修行方向是什麼,是要空心,也要空身,空一切物質色法,不要貪著色身和色法,不要把任何一種色當成實有的,這樣心就廣大了,色身也就廣大了,心能包容一切法,色身也就能包容一切色法。

二十六、大勢至菩薩圓通法門

原文: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釋:大勢至法王子和與他相同類的五十二位大菩薩,立即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回憶古往昔時恒河沙劫以前,有尊佛出世,名字叫作無量光佛。在無量光佛後面又有十二尊佛在一劫當中相繼出世,最後一尊佛名字叫作超日月光佛,那尊佛教我修習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具體的修學原理和方法是這樣的,譬如有兩個人不在一起,一個人一心想著另一個人,而另一個人心裡並不想這個人,只想逃避,這樣的話,這兩個人也許能相遇,也許不能相遇,也許能見面,也許不能見面。如果兩個人都互相想念的話,兩個人的憶念力深,一定會見面相聚。因為這樣互相想念,從今世一直到後世,兩個人就會形影不離,不再分開了。修習念佛三昧就是像這樣的念佛,才能成就。

原文: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釋:十方如來悲憐念著眾生看護眾生,就像母親想念孩子一樣。如果孩子避母而逃,不想見母,那麼母親再如何想念孩子也沒有用,還是不能見面。如果眾生的心能夠想念著佛憶念著佛,在現前以及將來,一定能夠見到佛,離佛不遠,不用再用其它方便方法,自己就能心開見佛,悟無生忍,成就念佛三昧。就像做染香工作的人,身上常有香氣,這叫作香光莊嚴。

我原本在成菩薩之前是以念佛的心獲得了無生忍,開悟成為了菩薩。我現在在娑婆世界,攝受念佛人來歸於清淨的國土。佛問我修行的圓通法門,我沒有其它的選擇,是利用念佛的方法,把全部的六根都統攝收攝起來,心念專注憶念於佛,只一個想佛的清淨念不斷的縈繞於心,這樣就進入了三摩地,成就了念佛三昧。我是以這種修行方法作為第一圓通法門。

這裡所念的佛,寓意為眾生自己的自性清淨心,眾生自己的本來佛,無始劫以來由於無明迷失了,現在為了不再流浪生死,要找回迷失的本心佛,靠自性佛這盞明燈指引渡出生死苦海,因此眾生要時時想念本心佛,憶念本心佛,才能見得到祂,從此不再迷茫找不到歸家的路。而本心佛從來沒有離開過眾生,從來都是關照著眾生,只是眾生自己不知,如果能憶念本心佛,在佛光的指引下,一念回心,就會赫然發現本心佛一直在自己身邊陪伴著自己。從此心花開放,心有寶珠,獲大饒益。

二十七、看二十五聖所修的結果,就知道意根完全可以代替前六識,這是聖人修行的事實,他們不一定是菩薩,羅漢就可以做得到。前提條件是要具足禪定,具足三昧力。

世尊一再在楞嚴經中強調,六根本一根,因無明妄想,分為六。得道以後六消一也亡,都是本覺的功能作用。佛經當中,還是楞嚴經講得最深最透,世尊處處引導我們明心見性,認識一切法的本質,找到歸家之路。

背佛經總比背菩薩的論要好很多很多,畢竟佛經比論更可靠,不會誤導人,除非翻譯者的證量和水平所限,和輾轉流通時誤傳。而菩薩的智慧遠遠不如佛的智慧,所說都有差池,沒有完全正確的,有百分之八九十正確,都是難能可貴的。

二十八、從楞嚴經二十五聖的修行來看,過去的修道人修行都很務實,學習的理論並不是很多,他們稍微熏習了一些理論,馬上就去禪定中實際觀修,修行都是以禪定和觀行為主,修定和參究佔據了修行的百分之八十還多,修行非常踏實,所以他們很快就能證理,獲得三昧,成就的很快。古時候的修行風氣是證理的多,說理的很少。

如今的人卻相反,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精力都用來學理論知識,復述背誦能力強,卻沒有獨自修行的能力,不喜歡修定,心思繁亂得也修不出禪定,觀行只靠意識的情思意解,認為自己懂得多就有道了,知道一個相似的答案就是證得了,全然不知知解宗徒和說食不飽的後果是什麼。然後著書立說,廣收徒眾,絲毫不考慮會不會誤人子弟,把眾生引向歧途。這是末世眾生思想浮躁,思惟淺薄的結果,放眼望去,都是說理的說客,幾乎見不到證理的道者。眾生越不具福德,這些現象越嚴重。這些事說多了惹人恨遭人罵,想要復古遵從古人修行足跡太難太難,沒有幾個人能意識到佛教存在著很大的危機,不良現象有多嚴重。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