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五戒細則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戒律 更新時間: 2025-08-11 16:25:16 閲讀: 0

第五節 酒戒第五

原文:佛在支提國跋陀羅婆提邑。是處有惡龍。名庵婆羅提陀。兇暴惡害。無人得到其處。象馬牛羊。驢騾駝駝。無能近者。乃至諸鳥不得過上。秋谷熟時。破滅諸谷。

釋:佛在支提國跋陀羅婆提城市這個地方,這裡有惡龍,名叫庵婆羅提陀,兇暴惡毒,沒有人能夠到達其處,象馬牛羊驢騾駱駝這些畜生也沒有能靠近的,乃至於所有鳥類都不能在惡龍的頭頂上飛過去。秋天的稻穀成熟的時候,連那些穀物都會被毀滅。

原文:長老莎伽陀。遊行支提國。漸到跋陀羅波提。過是夜已。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乞食時。聞此邑有惡龍。名庵婆羅提陀。兇暴惡害。人民鳥獸不得到其住處。秋谷熟時。破滅諸谷。

釋:這時候長老莎伽陀遊行到支提國,漸漸走到跋陀羅波提這個城市。度過一晚上以後,長老早晨穿好衣服,拿著鉢進入村莊裡乞食。在乞食的過程中,聽到這個城市裡有惡龍名字叫作庵婆羅提陀,兇暴惡毒,人民和鳥獸都不能接近牠的住處,在秋天稻穀成熟的時候,牠就會毀壞所有的稻穀。

原文:聞已乞食訖。到庵婆羅提陀龍住處。泉邊樹下。敷坐具大坐。龍聞衣氣。即發瞋恚。從身出煙。長老莎伽陀即入三昧。以神通力。身亦出煙。龍倍瞋恚。身上出火。莎伽陀復入火光三昧。身亦出火。

釋:長老聽聞以後也乞食完了,走到庵婆羅提陀龍的住處,在泉水邊的樹下,敷設坐具盤腿而坐。龍聞到衣服的氣味,就發出瞋恚,從身上冒出煙氣。長老莎伽陀立即進入三昧當中,以神通力,身上也冒出煙氣,龍更加生氣了,身上冒出火來。莎伽陀又進入火光三昧中,身上也冒出火來。

原文:龍復雨雹。莎伽陀即變雨雹。作釋俱䴵。髓餅波波羅䴵。龍復放霹靂。莎伽陀變作種種歡喜丸䴵。龍復雨弓箭刀槊。莎伽陀即變作優鉢羅花。波頭摩花。拘牟陀花。

釋:龍又下冰雹,莎伽陀立即把冰雹變成了雙層餅,長餅和波波羅餅。龍又放射出霹靂,莎伽陀把霹靂變作種種歡喜丸餅。龍又雨弓箭和大刀,莎伽陀就把弓箭和大刀變成優鉢羅花、波頭摩花和拘牟陀花。

原文:時龍復雨毒蛇蜈蚣。土虺蚰蜒。莎伽陀即變作優鉢羅花瓔珞。瞻蔔花瓔珞。婆師花瓔珞。阿提目多伽花瓔珞。如是等龍所有勢力。盡現向莎伽陀。如是現德已。不能勝故。即失威力光明。

釋:這時候龍又從天上像下雨一樣下毒蛇、蜈蚣、土虺蛇和千足蟲,莎伽陀立即把這些惡蟲變作優鉢羅花瓔珞、瞻蔔花瓔珞、婆師花瓔珞、阿提目多伽花瓔珞。就這樣龍把一切道力都展現給了莎伽陀,所有神通都展現出來以後,還是不能勝過莎伽陀,於是就失去了身上的威德和光明。

原文:長老莎伽陀知龍力勢已盡。不能復動。即變作細身。從龍兩耳入。從兩眼出。兩眼出已。從鼻入。從口中出。在龍頭上。往來經行。不傷龍身。

釋:長老莎伽陀知道龍的所有勢力都到盡頭了,再也不能動了,就變成極細小的身體,從龍的兩耳中鑽入,從龍的兩眼中出去,從兩眼中出去以後,從龍的兩鼻中入,再從龍的口中出去。最後又在龍的頭上來來回回地經行,卻沒有傷害龍的身體。

原文:爾時龍見如是事。心即大驚。怖畏毛竪。合掌向長老莎伽陀言。我歸依汝。莎伽陀答言。汝莫歸依我。當歸依我師。歸依佛。龍言我從今歸三寶。知我盡形作佛優婆塞。是龍受三自歸。作佛弟子已。便不復作如先兇惡事。諸人及鳥獸皆得到所。秋谷熟時。不復傷破。如是名聲流布諸國。

釋:這時候龍看見這樣的事,心中非常吃驚,害怕得毛都竪起來了。合掌對莎伽陀說:我皈依你。莎伽陀說:你不要皈依我,要皈依我的師父,皈依佛。龍說:我從今天開始皈依三寶,盡我這一世的壽命都作佛的在家弟子。龍自誓三皈依,成為了佛的弟子以後,再也不像先前那樣的作惡事了,所有人以及鳥獸都能來到牠的住處了,秋天穀物成熟時,再也不毀壞了。牠這些變化,一心向善的名聲,傳到了其他的國土裡。

原文:長老莎伽陀能降惡龍。折伏令善。諸人及鳥獸得到龍宮。秋谷熟時不復破傷。因長老伽莎陀名聲流布。諸人皆作食。傳請之。是中有一貧女人信敬。請長老莎伽陀。莎伽陀默然受已。是女人為辦名酥乳糜。受而食之。

釋:長老莎伽陀能降伏惡龍,讓惡龍折伏由惡變成善,諸人和鳥獸能夠接近龍宮左右,秋天稻穀成熟時不再被毀損。因為長老莎伽陀的名聲傳播開了,所有人都在家做飲食,輪番宴請莎伽陀。這其中有一個貧窮的女人很信敬莎伽陀,就宴請長老莎伽陀,莎伽陀默然受請以後,這個女人就為莎伽陀置辦酥酪和乳糜,莎伽陀接過來就吃了。

原文:女人思惟。是沙門啖是名酥乳糜。或當冷發。便取似水色酒持與。是莎伽陀不看飲。飲已。為說法便去。過向寺中。爾時間酒勢便發。近寺門邊倒地。僧伽梨衣等。漉水囊鉢杖。油囊革屣針筒各在一處。身在一處。醉無所覺。

釋:女人心裡就想,這個沙門吃了名酥和乳糜,或許會感覺寒冷,於是就取來像水的顔色一樣的酒遞給莎伽陀。莎伽陀沒有看到底是什麼就喝了。喝完以後,為這個女人說法,就離去了。在走向寺院的途中,這時候酒勁上來了,在接近寺院門邊的時候就倒在地上了,袈裟、漉水囊、鉢、拄杖、油囊、革屣和針筒,都散落在一旁,身體倒在另一邊,昏醉沒有知覺。

原文:爾時佛與阿難遊行到是處。佛見是比丘。知而故問。阿難。此是何人。答言。世尊。此是長老莎伽陀。佛即語阿難。是處為我敷座床。辦水集僧。阿難受教。即敷座床。辦水集僧已。往白佛言。世尊。我已敷床。辦水集僧。

釋:這時候佛和阿難遊行到這個地方,佛見到這個比丘,明知是誰而故意問:阿難,這是什麼人?阿難回答說:世尊,這是長老莎伽陀。佛就對阿難說:在這裡給我敷好床座,敲鼓召集所有僧人。阿難遵命,就鋪好床座,敲鼓集僧以後,對佛說:世尊我已經鋪好床座,敲鼓集僧了。

原文:佛自知時。佛即洗足坐。問諸比丘。曾見聞有龍。名庵婆羅提陀。兇暴惡害。先無有人到其住處。象馬牛羊。驢騾駝駝無能到者。乃至諸鳥無敢過上。秋谷熟時。破滅諸谷。善男子。莎伽陀能折伏令善。今諸人及鳥獸得到泉上。

釋:佛知道該去講法了,就洗了腳,坐在床座上,問諸比丘們說:你們曾經聽說過有龍名叫庵婆羅提陀嗎?牠兇狠殘暴有危害性,先前沒有人敢到牠的住處,象馬牛羊驢騾駝駝也沒有能到其附近的,乃至於諸鳥也不敢從牠住處飛過去,秋天稻穀成熟時,牠就毀滅了這些稻穀。善男子,莎伽陀能夠折伏牠,讓牠變得善良了,現在所有人以及鳥獸都能到那個泉邊了。

原文:是時眾中有見者言。見。世尊。聞者言。聞。世尊。佛語比丘。於汝意云何。此善男子莎伽陀。今能折伏蝦蟆不。答言不能。世尊。佛言。聖人飲酒尚如是失。何況俗凡夫。如是過罪。若過是罪。皆由飲酒故。從今日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飲酒。乃至小草頭一滴。亦不得飲。

釋:這時比丘眾中有看見的就說:看見了,世尊。聽過的就說:聽到過了,世尊。佛對比丘們說:你們怎麼認為,這個善男子莎伽陀現在能降伏魚蝦和蛤蟆不?比丘們說:不能,世尊。佛說:聖人喝酒尚且有這樣的過失,何況世俗凡夫,這樣的罪過,或者是超過於這樣的罪過,都是因為喝酒的緣故。從今天開始,如果還認為自己是佛弟子的,就不能飲酒了,甚至連一顆小草尖上的一滴酒也不能喝。

原文:佛種種呵責飲酒過失已。告諸比丘。優婆塞不得飲酒者。有二種。谷酒木酒。木酒者。或用根莖葉花果。用種種子。諸藥草雜作酒。酒色酒香酒味。飲能醉人。是名為酒。若優婆塞嘗咽者。亦名為飲犯罪。

釋:佛用種種言詞呵責飲酒的過失以後,告訴諸比丘們說:優婆塞不能喝的酒有兩種:一個是穀物釀造的酒,一個是木酒。木酒就是用植被的根、莖、葉、花、果釀造的酒,或者是用種子、諸藥和雜草釀造的酒,有酒色、酒香、酒味,喝了能醉人,就叫作酒。如果優婆塞品嘗之後咽到食道裡,就是犯飲酒罪了。

原文:若飲谷酒。咽咽犯罪。若飲酢酒。隨咽咽犯。若飲甜酒。隨咽咽犯。若啖麹能醉者。隨咽咽犯。若啖酒糟。隨咽咽犯。若飲酒澱。隨咽咽犯。若飲似酒色酒香酒味。能令人醉者。隨咽咽犯。若但作酒色。無酒香無酒味。不能醉人及餘。飲皆不犯。

釋:如果是喝谷酒,咽到咽道裡就犯罪;如果是喝酢酒,隨著咽喉咽下去就犯罪;如果是喝甜酒,隨著咽喉咽下去就犯罪;如果是飲啖酒母(釀酒的原材料)能醉人的,隨著咽喉咽下去就犯罪;如果是飲啖酒糟,隨著咽喉咽下去就犯罪;如果是飲酒渣,隨著咽喉咽下去就犯罪;如果是飲類似酒色酒香酒味的,能讓人醉的,隨著咽喉咽下去就犯罪;如果是只有酒色,沒有酒香和酒味,不能醉人,也沒有其餘副作用的,飲啖了都不犯罪。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