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五戒细则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戒律 更新时间: 2025-08-11 16:25:16 阅读: 9

第五节 酒戒第五

原文:佛在支提国跋陀罗婆提邑。是处有恶龙。名庵婆罗提陀。凶暴恶害。无人得到其处。象马牛羊。驴骡驼驼。无能近者。乃至诸鸟不得过上。秋谷熟时。破灭诸谷。

释:佛在支提国跋陀罗婆提城市这个地方,这里有恶龙,名叫庵婆罗提陀,凶暴恶毒,没有人能够到达其处,象马牛羊驴骡骆驼这些畜生也没有能靠近的,乃至于所有鸟类都不能在恶龙的头顶上飞过去。秋天的稻谷成熟的时候,连那些谷物都会被毁灭。

原文:长老莎伽陀。游行支提国。渐到跋陀罗波提。过是夜已。晨朝着衣。持钵入村乞食。乞食时。闻此邑有恶龙。名庵婆罗提陀。凶暴恶害。人民鸟兽不得到其住处。秋谷熟时。破灭诸谷。

释:这时候长老莎伽陀游行到支提国,渐渐走到跋陀罗波提这个城市。度过一晚上以后,长老早晨穿好衣服,拿着钵进入村庄里乞食。在乞食的过程中,听到这个城市里有恶龙名字叫作庵婆罗提陀,凶暴恶毒,人民和鸟兽都不能接近牠的住处,在秋天稻谷成熟的时候,牠就会毁坏所有的稻谷。

原文:闻已乞食讫。到庵婆罗提陀龙住处。泉边树下。敷坐具大坐。龙闻衣气。即发瞋恚。从身出烟。长老莎伽陀即入三昧。以神通力。身亦出烟。龙倍瞋恚。身上出火。莎伽陀复入火光三昧。身亦出火。

释:长老听闻以后也乞食完了,走到庵婆罗提陀龙的住处,在泉水边的树下,敷设坐具盘腿而坐。龙闻到衣服的气味,就发出嗔恚,从身上冒出烟气。长老莎伽陀立即进入三昧当中,以神通力,身上也冒出烟气,龙更加生气了,身上冒出火来。莎伽陀又进入火光三昧中,身上也冒出火来。

原文:龙复雨雹。莎伽陀即变雨雹。作释俱䴵。髓饼波波罗䴵。龙复放霹雳。莎伽陀变作种种欢喜丸䴵。龙复雨弓箭刀槊。莎伽陀即变作优钵罗花。波头摩花。拘牟陀花。

释:龙又下冰雹,莎伽陀立即把冰雹变成了双层饼,长饼和波波罗饼。龙又放射出霹雳,莎伽陀把霹雳变作种种欢喜丸饼。龙又雨弓箭和大刀,莎伽陀就把弓箭和大刀变成优钵罗花、波头摩花和拘牟陀花。

原文:时龙复雨毒蛇蜈蚣。土虺蚰蜒。莎伽陀即变作优钵罗花璎珞。瞻卜花璎珞。婆师花璎珞。阿提目多伽花璎珞。如是等龙所有势力。尽现向莎伽陀。如是现德已。不能胜故。即失威力光明。

释:这时候龙又从天上像下雨一样下毒蛇、蜈蚣、土虺蛇和千足虫,莎伽陀立即把这些恶虫变作优钵罗花璎珞、瞻卜花璎珞、婆师花璎珞、阿提目多伽花璎珞。就这样龙把一切道力都展现给了莎伽陀,所有神通都展现出来以后,还是不能胜过莎伽陀,于是就失去了身上的威德和光明。

原文:长老莎伽陀知龙力势已尽。不能复动。即变作细身。从龙两耳入。从两眼出。两眼出已。从鼻入。从口中出。在龙头上。往来经行。不伤龙身。

释:长老莎伽陀知道龙的所有势力都到尽头了,再也不能动了,就变成极细小的身体,从龙的两耳中钻入,从龙的两眼中出去,从两眼中出去以后,从龙的两鼻中入,再从龙的口中出去。最后又在龙的头上来来回回地经行,却没有伤害龙的身体。

原文:尔时龙见如是事。心即大惊。怖畏毛竖。合掌向长老莎伽陀言。我归依汝。莎伽陀答言。汝莫归依我。当归依我师。归依佛。龙言我从今归三宝。知我尽形作佛优婆塞。是龙受三自归。作佛弟子已。便不复作如先凶恶事。诸人及鸟兽皆得到所。秋谷熟时。不复伤破。如是名声流布诸国。

释:这时候龙看见这样的事,心中非常吃惊,害怕得毛都竖起来了。合掌对莎伽陀说:我皈依你。莎伽陀说:你不要皈依我,要皈依我的师父,皈依佛。龙说:我从今天开始皈依三宝,尽我这一世的寿命都作佛的在家弟子。龙自誓三皈依,成为了佛的弟子以后,再也不像先前那样的作恶事了,所有人以及鸟兽都能来到牠的住处了,秋天谷物成熟时,再也不毁坏了。牠这些变化,一心向善的名声,传到了其他的国土里。

原文:长老莎伽陀能降恶龙。折伏令善。诸人及鸟兽得到龙宫。秋谷熟时不复破伤。因长老伽莎陀名声流布。诸人皆作食。传请之。是中有一贫女人信敬。请长老莎伽陀。莎伽陀默然受已。是女人为办名酥乳糜。受而食之。

释:长老莎伽陀能降伏恶龙,让恶龙折伏由恶变成善,诸人和鸟兽能够接近龙宫左右,秋天稻谷成熟时不再被毁损。因为长老莎伽陀的名声传播开了,所有人都在家做饮食,轮番宴请莎伽陀。这其中有一个贫穷的女人很信敬莎伽陀,就宴请长老莎伽陀,莎伽陀默然受请以后,这个女人就为莎伽陀置办酥酪和乳糜,莎伽陀接过来就吃了。

原文:女人思惟。是沙门啖是名酥乳糜。或当冷发。便取似水色酒持与。是莎伽陀不看饮。饮已。为说法便去。过向寺中。尔时间酒势便发。近寺门边倒地。僧伽梨衣等。漉水囊钵杖。油囊革屣针筒各在一处。身在一处。醉无所觉。

释:女人心里就想,这个沙门吃了名酥和乳糜,或许会感觉寒冷,于是就取来像水的颜色一样的酒递给莎伽陀。莎伽陀没有看到底是什么就喝了。喝完以后,为这个女人说法,就离去了。在走向寺院的途中,这时候酒劲上来了,在接近寺院门边的时候就倒在地上了,袈裟、漉水囊、钵、拄杖、油囊、革屣和针筒,都散落在一旁,身体倒在另一边,昏醉没有知觉。

原文:尔时佛与阿难游行到是处。佛见是比丘。知而故问。阿难。此是何人。答言。世尊。此是长老莎伽陀。佛即语阿难。是处为我敷座床。办水集僧。阿难受教。即敷座床。办水集僧已。往白佛言。世尊。我已敷床。办水集僧。

释:这时候佛和阿难游行到这个地方,佛见到这个比丘,明知是谁而故意问:阿难,这是什么人?阿难回答说:世尊,这是长老莎伽陀。佛就对阿难说:在这里给我敷好床座,敲鼓召集所有僧人。阿难遵命,就铺好床座,敲鼓集僧以后,对佛说:世尊我已经铺好床座,敲鼓集僧了。

原文:佛自知时。佛即洗足坐。问诸比丘。曾见闻有龙。名庵婆罗提陀。凶暴恶害。先无有人到其住处。象马牛羊。驴骡驼驼无能到者。乃至诸鸟无敢过上。秋谷熟时。破灭诸谷。善男子。莎伽陀能折伏令善。今诸人及鸟兽得到泉上。

释:佛知道该去讲法了,就洗了脚,坐在床座上,问诸比丘们说:你们曾经听说过有龙名叫庵婆罗提陀吗?牠凶狠残暴有危害性,先前没有人敢到牠的住处,象马牛羊驴骡驼驼也没有能到其附近的,乃至于诸鸟也不敢从牠住处飞过去,秋天稻谷成熟时,牠就毁灭了这些稻谷。善男子,莎伽陀能够折伏牠,让牠变得善良了,现在所有人以及鸟兽都能到那个泉边了。

原文:是时众中有见者言。见。世尊。闻者言。闻。世尊。佛语比丘。于汝意云何。此善男子莎伽陀。今能折伏虾蟆不。答言不能。世尊。佛言。圣人饮酒尚如是失。何况俗凡夫。如是过罪。若过是罪。皆由饮酒故。从今日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

释:这时比丘众中有看见的就说:看见了,世尊。听过的就说:听到过了,世尊。佛对比丘们说:你们怎么认为,这个善男子莎伽陀现在能降伏鱼虾和蛤蟆不?比丘们说:不能,世尊。佛说:圣人喝酒尚且有这样的过失,何况世俗凡夫,这样的罪过,或者是超过于这样的罪过,都是因为喝酒的缘故。从今天开始,如果还认为自己是佛弟子的,就不能饮酒了,甚至连一颗小草尖上的一滴酒也不能喝。

原文:佛种种呵责饮酒过失已。告诸比丘。优婆塞不得饮酒者。有二种。谷酒木酒。木酒者。或用根茎叶花果。用种种子。诸药草杂作酒。酒色酒香酒味。饮能醉人。是名为酒。若优婆塞尝咽者。亦名为饮犯罪。

释:佛用种种言词呵责饮酒的过失以后,告诉诸比丘们说:优婆塞不能喝的酒有两种:一个是谷物酿造的酒,一个是木酒。木酒就是用植被的根、茎、叶、花、果酿造的酒,或者是用种子、诸药和杂草酿造的酒,有酒色、酒香、酒味,喝了能醉人,就叫作酒。如果优婆塞品尝之后咽到食道里,就是犯饮酒罪了。

原文:若饮谷酒。咽咽犯罪。若饮酢酒。随咽咽犯。若饮甜酒。随咽咽犯。若啖麹能醉者。随咽咽犯。若啖酒糟。随咽咽犯。若饮酒淀。随咽咽犯。若饮似酒色酒香酒味。能令人醉者。随咽咽犯。若但作酒色。无酒香无酒味。不能醉人及余。饮皆不犯。

释:如果是喝谷酒,咽到咽道里就犯罪;如果是喝酢酒,随着咽喉咽下去就犯罪;如果是喝甜酒,随着咽喉咽下去就犯罪;如果是饮啖酒母(酿酒的原材料)能醉人的,随着咽喉咽下去就犯罪;如果是饮啖酒糟,随着咽喉咽下去就犯罪;如果是饮酒渣,随着咽喉咽下去就犯罪;如果是饮类似酒色酒香酒味的,能让人醉的,随着咽喉咽下去就犯罪;如果是只有酒色,没有酒香和酒味,不能醉人,也没有其余副作用的,饮啖了都不犯罪。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