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五戒細則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戒律 更新時間: 2025-08-11 16:26:08 閲讀: 0

第六章 有關妄語戒的問題

一、犯大妄語罪的根本原因

佛陀對妄語戒的開示,主要是針對大妄語,是對非常重大的事件的不實謊言,小妄語相比之下不太嚴重,遮止的輕。重大事件就是各種出世間法的實證,這個問題絕對不能妄語說謊騙人,冒充聖賢這個罪業非常大。冒充國王都要被斬頭示眾,株連九族,何況冒充遠遠超勝於世間凡夫國王的聖賢人,其罪更大,不可懺悔,必墮惡道。所以每個人對於重大的出世間法一定要謹言甚行,小心翼翼,沒有百分之百把握,沒有確鑿證據,切不可隨意散佈說自己證得了某種出世間法。也不管是何等人印證的,如果不實,就一定會承受嚴重惡報。希望一切學佛者慎之慎之,勿犯大妄語罪,一失人身,再難得遇。

為什麼不少人都喜歡向外宣稱自己得了什麼什麼法,有了什麼什麼果,這是什麼心理呢?深究起來,無非是想要證明自己優秀、優越,超越於其他人,我勝於其他人,其他人都不如我;或者是想要得到他人的尊崇、敬仰和欽珮,想要其他人臣服於我,想要出人頭地等等,以此自傲自戀自慢。這都是基於心中的四相作怪,有我也有人,我相具足,人相具足,這樣的人並沒有斷除我見,並沒有得什麼法,因此還是我見具足的凡夫。想要得聖人法的人,一定要深究自己的內心,把自己內心中的我都挖掘出來,然後破除掉消滅掉,不要讓那個我再出來惑亂自己,給自己增添煩惱惑業苦。

二、種種大妄語的怪相

在末法時期眾生由於我見我執深重,善根福德淺薄,犯大妄語罪者比較多,這些人根本不把戒律和因果當回事,自欺欺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是家常便飯。眾生由於自己的煩惱重,對他人的煩惱都採取寬容的態度,這樣就助長了極多的不良風氣,助長了犯戒行為。

某一部落大妄語阿羅漢以及四禪的現象很普遍,某一團體大妄語初果和明心見性特別嚴重,某一團體大妄語佛的化身諸大菩薩化身特別多,某一團體大妄語諸菩薩聖人再來者也非常多和嚴重,甚至各種聖人身份都撞車,自相矛盾。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現象,無非是想蹭聖人的流量,借聖人的光環,以此來籠罩眾生,從中獲得世間法裡的眾多利益,貪得無厭,不惜禍害佛教,坑害眾生,性質特別惡劣。

但是大妄語說諸天神下凡到人間來者,幾千年來,我只聽說有一份,說天上的玉皇大帝帶領身邊一眾天人在半夜三更裡來到他的人間講堂來拜佛,也沒有講什麼法,沒有錄音也沒有錄像,就那麼乾巴巴的拜了佛,什麼也沒干。不知這玉皇大帝是何意,三十三天的善法堂多麼宏偉莊嚴勝妙,跑到人間這粗劣的講堂來幹什麼。人間每個月的初一十五,三十三天人都來人間巡視一遍人類的善惡行為,每次都是玉帝派一些小天人來巡視,如今拜個佛怎麼還親自下來了,善法堂裡供養的佛像不夠莊嚴殊勝嗎?真是不可思議。

還有說五百地神羅刹騎著人間五百馬駒在他們的地面上奔跑,同樣是不可思議,這些地神的神通都哪裡去了,竟然騎地球上的笨馬,跑得又沒有神通快,圖個什麼?這些大妄語,就像幼稚的兒童們講的童話,聽著可笑,實則令人悲哀唏噓。人與精神病無異了,不知道怎麼到了這一境地了。

三、因有我而生各種妄語煩惱業

末法時期在妄語罪中,不僅犯大妄語罪者比較多,犯中妄語和小妄語犯者也相當多。為什麼會犯妄語罪呢?這些妄語無非是向人顯示自己的能,顯示自己優秀和超勝於人,以吸引他人的目光,讓人豔羨和崇拜,再從而獲得各種世俗法上的利益,滿足自己各種欲望。一切煩惱都是因心中有我而起,若無我,何來的煩惱,何來的大中小妄語?所以從各種煩惱當中,能顯示我見的深淺程度,以及各人的修持程度。

有一些人由於個人沒有任何修持,沒有斷我見的功德,就鼓吹說修行與煩惱無關,胡說證果斷我見以後有什麼煩惱都是正常的,明心見性以後有什麼煩惱也都是正常的,還說煩惱是事相上的事,無關法義,只要法義正確了,事相無所謂。用這樣的邪見來惡熏和教導眾生,後果極其嚴重,導致沒有人願意實修實證,假貨滿天飛。用正確的法義如理薰修,如實修行,定能降伏和斷除煩惱,趣向解脫,不會延續和加重煩惱,只有法義錯了,指導方向錯了,才導致眾生無法降伏和斷除煩惱,甚至導致加重煩惱。

煩惱的減輕和滅除是正修行的結果,結果不對,說明其人沒有修行好,修法的指導方向有錯誤。有的團體學佛的結果普遍加重了貪瞋癡,這個結果就顯示出了所學法的指導方向錯了,背道而馳了,不僅不解脫,還增加了很多執著和束縛。這需要重新審視自己所學的法,以及所跟隨的人,如果發現苗頭不對,應該盡快脫離和糾正,避免後世墮入深淵,不能自拔。

某個團體從來都是蔑視小乘和阿羅漢,從來不重視三十七道品的基礎修行,從來不修禪定,不懂觀行,更不知道如何斷我見,卻在某種課堂上聽課一個小時之後,個個都得初果,人人都斷我見,假果滿天飛,假聖人遍地走。之後就搞大革命運動,搞得佛教烏煙瘴氣,到處不得安寧。始作俑者卻把這些假果名單供到佛前,明目張膽地欺騙世尊,實則是欺騙信眾,世尊豈會被矇騙?這樣的團體若繼續存在幾年,佛教就會被摧毀被敗壞得不可收拾。幸好娑婆世界還有佛陀坐鎮,有護法神在護持,及時挽救乾坤,拯救了佛教。

無我才是修行之後的功,無煩惱才是修行之後的德,無我心空才能具德,有煩惱就無德,無德即缺德,缺德得補德,補德需要修行無我之法心空之法。有功德之人不造作大煩惱業,不造作惡業,不損害眾生,不挖佛教的牆角。而有福卻不一定有德,有福無德,有機會就會造大惡業,如阿修羅一般,如波旬一般。

四、兩舌業因什麼而起?

兩舌俗語就是挑撥離間,對甲說一套,對乙說另一套,目的是讓二者互相誤會,自己從中漁翁得利,有些人也沒有想從中得到什麼,就是煩惱習氣所致。兩舌也含有不實語,不管有心和無心,都是罪業。在三寶中只要離間了四眾關係、師徒關係,就是無間地獄業。其中還涉及到,出家師父所攝受的弟子不再信受師父,不再跟隨其學法,而轉學其它不能解脫的錯誤法、低劣法和世俗法,那麼同時就造作了誤其弟子法身慧命的罪業,後世兩人之間會有極大的糾結關係,自己還要背負這部分罪業的果報。

也有因由嫉妒而造作兩舌惡業的情況,嫉妒心大多數人都有,或者說所有人都有,關鍵是能否降伏下來,不讓自己的嫉妒心現行出來,不造作大的惡業。心中有我有他有人,想要把自己突出出來,得到某種利益,希望他人羨慕、尊重、仰慕、跟從自己而不得志,才會產生嫉妒心。嫉妒心是無能的表現,如果自己能,一切益處自己都會得,那又何必去嫉妒他人?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第一第二,希望自己站在最高峰,在眾人頂上,如果你真能,才能、德行、品德應該是最高最好的,想當第二屈尊人下都不可能,躲在人群中都躲不住,一定會顯露出來。想要佔據第一位,要掂量自己的德在第幾位,德要配位,才能有那個位,否則必有災禍。超出自己的德能範圍和程度,很難承受得了,後果就嚴重了。比如說你本來身體只能承受五十斤以下的重擔,卻非要背上一百斤的份量,後背脊梁骨都會受不了的。

每個人想要得到某種利益的時候,首先要掂量自己的德,再掂量自己的能,再兼顧自己的人格品性,最後再衡量自己能否擔當得了那個位和勢,別給自己增加過多的煩惱和苦惱,德不配位不如不要那個位。超出自己能力太大的心叫作野心,野心太大就會瘋狂,瘋狂太過就會消亡,命會絕矣。而修道人對世間一切都應該看淡,都盡量無心無欲無求,這樣品德才會越來越高,品德高到一定程度,就會具有菩薩的格,進入菩薩位,成為菩薩摩訶薩。菩薩位是無心得,沒有靠鬥爭、嫉妒、排擠他人能得到聖位賢位的。

人在任何一個團體裡,第一第二不是爭來的,不是鬥來的,不是自我誇耀來的,不是打廣告招來的,不是拉選票選來的,是德行感召來的。德行感召來的,推都推不掉,藏都藏不住。靠手段爭取來的,一旦福德盡,勢力盡,就會退墮下去,期間如果有罪業,還會退墮到深谷,得不償失。煩惱是因為我見我執而來,我執太重,就會為我而造作惡業了。把我看得太重一點好處也沒有,我越重,下墮就會越深;反之,心越無我越輕松,越會飛升,是上是下,完全在於對自我的把握。在日常遇緣對境當中,不斷的反思自我的虛妄不實,反觀自己的心行,反思觀察得越好,對自我的把握就會越好。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