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意根修证指归(上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0-11-29 11:59:24 阅读: 2652

第八章  意根的作主性

一、意根的作主性

意根是作主识,五阴十八界中一切事情大大小小,都是由意根作主指挥的,谁也代替不了意根,意识也不行。虽然意识的思惟判断可以引领意根的抉择,但是最终作主抉择的还是意根。如来藏也不能代替意根作抉择,不能指挥六识的身口意行,不能在世间法上作主。因为如来藏是无我性的,不能像意根那样有我的心行,没有我心就不会去作主。祂也不见有世间法,所见的都是非世间性质的法,因此无法对世间性质的法作主,也不能指挥造作世间法。

修行就是去除意根的无明,让祂知道五阴十八界不是我,知道真正的主人公是如来藏,一切法都是如来藏现起的虚假相,不是意根自己所有的。这样意根才能渐渐的断除我执和法执,执著断尽才成佛。

二、意根是作主识的理由

意根是任运而起的识心,恒常存在,除无余涅槃时都不灭,从无始劫以前一直存在着,没有能决定意根出生的法,也没有能决定意根灭去的法。既然意根的出生和灭亡没有能主宰祂的,意根的任运运转没有能主宰祂的,祂在七个识里就是王,是统领是首领。除此之外就没有能做统领和首领的了。

意识不能做统领和首领,因为意识每天都有生有灭,不能自主,祂的出生是有条件的,要有意根,要有法尘,意根要与法尘相触,意根要做决定造作身业语业,意识才能出生。既然如此,意识如何能够作主?连自己的出生和灭亡都作不了主,说了不算,控制不了,那祂如何有能力去控制意根和其他的法呢?祂如何能作主呢?

尤其是在意识没有出现的时候,在意识很微弱的时候,在意识不能思惟的时候,如何作主呢?睡觉和醒过来,这些事意识如何能作主?在半夜睡得很死的时候家中突然着火,突然出现异常,意识如何能作主醒过来逃跑?意识本身都不存在,还能作主吗?在昏迷不醒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意识如何作主挣扎着醒过来?植物人的时候,意识那么微弱,几乎都灭去了,如何作主决定翻身?祂连思惟都没有了,如何作主决定吃饭?如何决定是继续活着还是死了好?

意根虽然是无记识,不能自主和独自造作善恶业行,但这与是否有作主性没有关系。就像总统不能编程序,他可以作主指挥程序员编程序,他有这个权力,他不必事必躬亲,有手下专门办各种事情,他只管发布命令就行了。意根不能亲自造作身口业行,祂作主指挥六识造作就可以了,六识就是为意根服务的,六识若没有用,办不了事,意根就不决定让六识出生,那六识就没有用了。

三、五识了别的五尘直接传达给意根

五识所了别的信息,是直接传达给意根,还是传达给意识呢?是直接传达给意根,不是传达给意识。因为意根是五蕴六识的作主识,直接管理六识的生灭变异,意识不是作主识,不能决定五蕴五识的生灭变异。并且意识与五识是平行并列的识心,了别的五尘和法尘是平行并列的法,共同组成六尘境界,五尘和法尘缺一不能组成六尘。所以五识了别的五尘直接传达给意根,同时意识了别的法尘也与五识一起传达给意根,意根才能知道色法如何,才能知道声尘如何,才能知道味尘如何,否则无法知道任何一种尘境。

意根得到五识意识传达的信息,作自己的思考考虑权衡取舍,然后作出决定,下一步如何处理,那么六识就会再出生在意根想要处理的尘境上,也有主次之别,了别的也有轻重之别。

四、意根并非只能了别法尘的重大变化

六尘的了别都由意根作主,由意根说了算。有人说意根只能了别法尘有没有重大变化,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说身边的人呼吸声非常小,自己却能一直听到,说明意根不管多大多小的法,变化不变化的法,都能了别到,并且能作主促使意识进行了别分别。

法尘有五种类型:色法尘、声法尘、香法尘、味法尘、触法尘。这五种类型的法尘,意根都能了别,否则意根又如何思量决定,让前五识中的哪一识现起?同一类的法尘,意根也能作大体上区分,比如说眼前突然出现好几个人,意根只对其中一人感兴趣,那么就作主决定了别这个人,意识就不会对其他人进行了别。

意根对五尘也能了别,比如说色彩是眼识所见的色,面前出现各色鲜花,意根只对紫色的花感兴趣,那么眼识只能分别挑选紫色的花,而不理会其它色彩的花。

五、意根作意才能出生意生身和化身

意生身和化身,确实是意根作意如来藏化现出来的,都有意根的执持作主作用。一个身有一套六识。但是意根却能统摄所有身,意根一动念,所有身就会收回到一个身中,再一动念,一身就会变出一切身。

不修意根,就没有那么多的功德性,意根的功能就受限制。不断除意根的烦恼,意根的功能作用就受限制。烦恼断尽,遮障消除,智慧开发显现出来,一切神通道力就会都出现了。

六、意生身的意是指什么

诸佛菩萨都有意生身,这个意是指作主识的意根。意根主人一旦动意动心,如来藏响应,就会化现出无数个化身,也叫作意生身。每个意生身都有一套五蕴身和六识。既然是意根作主动意出现的意生身,那么意生身化身就都属于这一个意根拥有的色身五蕴。而一个意根对应一个如来藏,每个化身都有一套八识。

凡夫没有禅定和智慧,意根无论如何动念动心动意,都不会有分身化身,意根无力故。意根一旦具足力量,意念即成一切法,意根无力,念什么都不成就。修定能强大意根的力量,修慧能强大意根的力量,什么也不修,意根就软弱无能。

修行一旦把意根的力量修足了,意根能力强大,就可以甩开助手和工具,不用六识和色身,单独就可以成就一切法。比如二禅定以上,不需要五识,四禅定以上,不需要色身的呼吸,不需要脉搏和心脏的跳动,输送给养。无想定里不需要意识,无色界的四空天不需要色身,其中无所有处天也不需要意识,灭尽定中只有自己和第八识就够了。俱解脱大阿罗汉和八地菩萨意根单独就可以了知一切法,不需要六识。

    七、临终受生由什么决定去处

众生到天堂、到地狱、到极乐世界,以及投胎,是意根带着第八识,还是第八识带着意根?如果是意根带着第八识,谁的意根愿意带着第八识去地狱,去三恶道受生?

临终受生的事,既由意根决定又不由意根决定;既由第八识决定也不由第八识决定;既由业力决定也不由业力决定。究竟由什么决定?如果由意根决定,意根不愿意去三恶道;如果由第八识决定,第八识不作主,不管事;如果由业力决定,业力比须弥山大,定去三恶道,这样修的善法就无用,佛菩萨也无奈;如果由愿力决定,很多人的愿力不足以抵抗业力。

事实上后世的去向,由综合因素决定,业力再加意根的念力和愿力。业力可以是固定的,也是不定的,修善法可以改变业力,清净愿力可以抵制一些业力,意根临终强大的念力,可以抵制业力。而意根的念力和愿力都可以通过修行熏陶佛法来培养,积累善业种子可以抵挡一部分业力,只要善业大于恶业,或者是临终善业缘熟,意根的念力强大,福德现前,就能保证往生善道。修行佛法熏染善心,就要严格持戒,身口意不要越矩。而足够的福德能抵挡恶缘的出现,让善业成熟起用。

八、随事取行、随识取行、随如取行的含义

行,是运行行为的意思,指识心的活动,尤其是指六识的识心活动,包括菩提行、菩萨行、修行。这句话省略掉了主语意根,因为取主要是作主识的意根来执取,之后才会有六识的行。六识应该有什么样的行,取决于意根有什么样的取。意根根据什么取呢?根据事相,根据六识的了别、思择、判断,根据业,根据菩提心,根据愿力等等。

最后那个如,一般是指真心自性,但凡夫众生的意根并不知道有真心自性,没有证悟的菩萨的意根也不知道真心自性是哪个,那就不会直接随顺真心的思择。但是当真心随顺业种而要现行出业行的时候,意根就会随顺业种,做抉择起思择,这也是意根的行。

一句话里把主语、谓语、宾语找到了,就知道主语想干什么,对象是什么。这三句话里,主语没有明说,但是有个谓语取字,后边有宾语行字,就会判断出主语是什么,只有作主识才能取法,才能取行抉择行。

取的前提条件是随事随识随如,再把事、识、如三个字的内涵弄清楚,就会知道意根所取的行是什么了。意根不管取着什么法,只要取了,后边就会有行。那就应该知道,意根抉择之后,都是六识来执行,六识的行就是五阴的身口意行,是善行还是恶行,是大行还是小行,是无我利他行,还是自私自利行。

取,既然是意根来执取,才有以后的法出现,我们就应该知道,一切法的出生、三界世间的存在、五阴身的轮回等等,都是意根执取的结果。那么三界法的假主人作主识必属意根无疑,意根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六识,意根不取法,不需要六识实现意根的取,六识就不会出生。

十二因缘当中,如果没有意根的取着,就不会有生死轮回。可见生死轮回,意根是主因。意根为什么要取着呢?因为无明。没有意根的无明,一切法都休废,都不存在。所以那么多学佛人,不在意根上用功着力,却只顾及意识;不管主人,却去随顺仆人,都是弄错了对象。其结果是什么?吃力不讨好,白费力气。到如今,证悟原理已经讲得很清楚透彻了,还有坚持只有意识断我见、明心就可以的人,那是什么智商?实在不敢恭维。修行人遇到问题,要学会如理思惟,有一定的逻辑思惟能力就是自己最大的财富,生生世世受用不尽。

九、把意根关闭就清净了

关闭心的关键在于意根,把意根关闭,处理好意根,就不攀缘杂境,六识就不会贪着受想行识,就能断除烦恼和执着。修行的关键就是意根,祂是万法的大闸门总开关。意根一止,万法寂静,无事无心,无心无境界,涅槃寂静。

十、意根接收到的信息是五识和意识共同传达的

问:当意根要了别某一个事物时,前五识是不是同时进行了别,并且五识所了别的信息是直接传达给意根的?意根接收到五识传达的信息,再决定是否深入了别,决定意识是否出生?

答:五尘与法尘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尘境,而了别完整的尘境需要五识与五俱意识和合共同了别,不能分开了别。所以意根接收到的信息是五识和意识共同传达的。

众生在同一时间了别时,是五识意识同时运作的,比如说意根知道了面前有一个人,就想仔细看看这个人,眼识意识就在这个人色身的色尘上出生,了别这个人的相貌,同时耳识意识出生,了别这个人的声音,以及周围的声音。但是这时候鼻识也出现,也可以嗅到味尘,身识也可以存在,对气温和自己的身体有所感受。

五识以及五俱意识都存在,都有了别。但是了别一定有重点,因为意根的注意力有限,精力也有限,定力也有限,所以意根有个关注的重点,不是六尘全部都要重点关注,而是有主有次。主要的法就会重点特殊了别,次要的法轻轻一带就过。如果意根重点关注面前这个人,眼识耳识意识就会多些注意力了别,而周围的气味可以嗅不到,或者不在意,身体上的感受可能就忘了,或者感觉轻微。

为什么是意根的关注有轻重,六识的了别就会出现轻重不同的了别?因为五识意识的出现,是由意根决定的,重点和不重点的了别也是由意根决定的,而不是由意识决定的,更不是由五识决定的。意根着重关注什么法,六识就重点了别什么法,六识完全由意根调遣,注意力由意根分配。所以说六识是不由自主的,虽然意识在了别时,也有自己的主张,但是意识的主张和意见,意根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

十一、中阴身是意根业力的体现

中阴身里也有六识,但这时候六识的作用力比较弱一些,没有在活着的人身上强大。因为中阴身是业力的体现,是业力最强的时候,意根与业力相应,作主性最突出,这时候的意识无法调控意根。再者,中阴身的色身与人身差别很大,依中阴身而有的意识其思惟分析判断功能就弱,对意根的牵制作用力弱,意根没有意识的牵制作用,业力习性就会完全表现出来。如果意根的烦恼习性没有得到转变,戒定慧都没有修习,不与善法相应,没有断除三缚结,一定会被烦恼结缚所缚而去三恶道受生。中阴身一切活动都以意根的业力为主,意根善则去善道受生,恶则去恶道受生,或者是随意根的愿力受生。

临命终时,五根的功能作用越来越弱,如来藏不再维持五根,四大微粒分解,六尘也运送不进来,出生意识的缘不具足,意识就不再出生。六尘传导的越来越少,六识就会越来越微弱,最后灭去,意根与如来藏就会离开,进入中阴身中。

十二、意根对六识有主导推动作用

本质境是共相分,是所有如来藏共同的相分,是实四大种子变造出来的,是色法里最真实的了。之后单个如来藏如镜现像,再通过见分把本质境显现出来成为外相分,意根才能缘到,这个像与本质境就有很大差别了。外相分六尘是带质境,如来藏依本质境变现出的影子是镜像。七识能缘到的永远只能是种子现行的结果,而不是种子本身。

意根能缘六尘境,而不是只能缘五尘上的法尘,第一因为意根是作主识,对于一切法的现起,意根都要先作主抉择,法才能生起;如果意根不能缘五尘,那么五识如何才能出生了别五尘?是谁作主让五识出生,并且了别特定的五尘?如果意根不决定了别五尘相,如来藏不可能出生眼识见色、耳识闻声等,眼根耳根等也不能趣境。就是说五识不是作主识,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出生和存在,必须有作主识的决定,五识才能出生见意根特定的五尘境。所以意根一定要缘五尘,才能知五尘相。

意根对六识有主导推动作用,意根不想了别六尘,六识就不能出生。睡着时内六尘不断的出现在胜义根里,只是意根不想了别,众生就不能醒过来。只要有五根存在,如来藏必依五根传导外六尘,在胜义根里变现内六尘。昏迷时也是这样,定中也是这样,否则就不能出定,不能醒过来。先有根和尘,后生识,有识一定有尘,但有尘不一定有识。

意根既能缘到前世的尸骨,能缘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那朵莲花,能缘到过去世的人事物,就应当说意根能缘到胜义根之外的六尘境。如果外六尘只有变现为胜义根里的内六尘时意根才能缘,那么胜义根之外的法有那么多不同的层次,意根都不能缘,意根就不是默容一切法的识了,这样有违佛陀圣教,与事实也不相符合。

如来藏缘本质境时,其见分能见本质境,之后就要变现同样的镜像,意根缘,意根依如来藏的见,而有自己的见性,也能见外六尘相,但是这个外六尘相是如来藏见过本质境以后又幻化出来的镜像,二者所见有所不同。意根如果想了别镜像,就会促使如来藏出生六识了别镜像,但六识所了别的是胜义根里如来藏再次变现的镜像,与外六尘的镜像有所不同了。

十三、五识的出生由谁决定

五根触五尘之后是否出生五识由什么决定?五根是固定不动的,如来藏把五尘分别出生在五根上,五根自然而然就与五尘相触了。但是触归触,是否了别,由意根决定。既然五根触五尘是否出生五识去了别五尘,由意根决定,那么意根就能大略的知道五尘是否重要,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否则意根凭什么决定了别五尘,然后六识就出生去了别呢?

佛在楞严经中讲过修到一定时候六根可以互通互用,意根可以代替其它五根,并且举几个实例来证明,如大迦叶圆明了知不因心念、如憍梵波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大迦叶知而不用心念,就是意识不念不知,不用意识了知,那就是用意根,意根代替了意识,也能代替五识。那么意根也就能具足五识的功能作用,具足意识的功能作用,能具体而详细的了别六尘境界。这就是说意根能见能触物体的具体色彩等等粗糙的五尘境界,能代替意识了别非常微细的法尘境界,能思考分析推理判断回忆等等。

如虚空藏菩萨没有身体却能感觉触尘,意根代替了身根和身识意识。那么意根就是无所不能的了,祂的功能就不受限制,六识的心所法,意根全部能具足,只有意根和第八识就可以维持生命体的存在,就可以大显神通,无事而不做。

憍梵波提为什么不用舌根就能知道味尘是什么呢?一般来说,味尘通过口腔里的外舌根神经传导到胜义根里的内舌根,根尘相触,意根决定了别时,舌识和意识才出生了别,如果意根不决定了别,忙于更重要的事情,舌识意识就不出生,饮食是什么味道就不知道。没有外舌根,就不能传导味尘到胜义根中的内舌根,就不会出生舌识意识。

可是尽管味尘不能传导到胜义根里,在如来藏触饮食里味尘本质境以后,如来藏就如镜现像般的表现出与本质境相同的味尘,这时意根随同如来藏就能见到这时的外味尘,一直到如来藏把外味尘传导到外舌根的时候,意根都能触到外味尘,能大略的粗略的领略一下外味尘。

这是普通人的意根,没有什么修证,只能这样。若是有大智慧和甚深禅定的阿罗汉和地上菩萨,意根就能比较细微的了别五尘和法尘,因为五尘上连同着法尘,外六尘意根都能触和了别。所以大修行人的意根可以知道六尘境界如何,与六识了别的一样,甚至比一般人的意识了别得更微细更究竟。同理,舜若多神无身觉触也是这样,意根代替了身根触触尘、了别触尘,代替了身识和意识。

法法都是相通的,当我们对佛法通达时,一切法义都是贯通在一起的,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东西。只是在佛法没有通达时,自己的认知有障碍,是自心局限了自心,是烦恼性障局限了自心,非是法义限制了自己,法义无心限制人明理。

十四、任何一个法出生都需要意根这个缘

如来藏在传导五尘的过程中,意根就先了别到了,随着如来藏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后如来藏才把五尘传到外五根那里,如果五尘加法尘非常重要紧急,意根马上决定作出相应的反应,六识就会快速出生服从意根的指令做出反应,之后意识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如果意根不先了别六尘五尘,遇到重大危险之事,怎么能够非常快速的采取应急措施呢?做出应激反应的时候,意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见意根不简单,我们不能小看了祂。意根遍缘十二处十八界,任何一个法出生都需要意根这个缘,如来藏没有意根这个缘就不能直接出生任何法,意根本身除外。六根包括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五根没有意根的缘,就不能出生;六尘包括色声香味触法,没有意根这个缘,如来藏也不能出生六尘。

身根等等五根最初是如何出生的?意根与如来藏一起投胎住胎,如来藏依业种输出四大种子,才逐渐形成了五根。五阴身出生以后,五根的任何情况,意根依如来藏全部都了知,如果情况特殊严重一点,意根没法处理,就会作主产生六识替意根了别和处理;如果不重要一般般,就不会产生六识,意根自己知道就好了。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也是,意根随如来藏都能接触到,如果想了别和处理,才会作主产生六识,如果不需要细了别和处理,就没有六识出生,六识就不知道境界。但是意根有攀缘的习气,即使有很多意识不想了别的法,意根还是要六识了别到,不管有用无用。

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是在意识了知之外,业力来的太快,来不及出生六识了别和处理,只好被动的承受。意根单独知道什么也没有用,祂无法单独处理,必须依靠六识来处理。

十五、意识与三业相应随意根而转

问:意根在未转依位是恒与有漏法相应的,而意根又是恒行识,所以第八识受意根牵连,永远只与有漏种相应,意识一现行,就与有漏种相应。所以只要意根未转为无漏,意识就不可能转为无漏吧?

答:意根如果没有断除烦恼,转识成智,与无漏法相应,意识就不能断除烦恼,与无漏法相应。这就证明了意根是作主识,六识依意根而现行,意根含藏了一切烦恼,而不是一部分烦恼。如果意根不断烦恼,意识就不能断烦恼,意根不破无明,意识就不能破无明,只能降伏和压伏。所以只在意识上修,还不究竟,还会毁坏,还会随意根转,尤其是后世。

意根虽然与有漏法相应,但也有善心所法,与善法相应,也操控六识造善业,也存善业种子,第八识也就含有善业种子,不只是有恶业有漏业种子。那么意识和五识现行出来以后,也会依意根造作善业,与善业种子相应,不仅与恶业种子有漏种子相应。意根和意识与三种业都相应,时而善时而恶,时而不善不恶。

十六、依止一个法相是由意根说了算

依止一个法相是由意根决定的,决定之后才能带着五阴六识就开始依止。意根为什么要作这个决定呢?因为祂见到了这个法相,认识了这个法相,知道这个法相是牢固可靠的,是可依止的,依止之后会有益处,这才决定依止。

所以意根如果不断我见,不明心证真的话,祂怎么能知道如来藏是真可依止之处?祂怎么能作主决定一点点的依止如来藏而造作五阴身的身口意行?所以只意识证果和明心,就不能降伏身心世界,烦恼还会越来越盛,因为觉得是有所得了,增加了一个我,有我必然有烦恼。只有意根也同时证果明心,身心才能处于三昧之中,降伏烦恼,使得烦恼越来越轻微,最后得以断除。

十七、依止真如自性由意根作主

所谓的依止是依靠的意思,就像要依靠一颗大树下,因为知道大树牢固,能遮风避雨,能避免阳光的热晒,能让身体歇息,同时知道大树所在之处,才能走向大树,倚树而坐或卧;也就像依靠大山而活,因为知道大山当中有种种山珍野味可食,有树木可建房屋,有木柴可烧火做饭,也知道大山所在地形地势海拔等等信息,才能投奔大山,安置家业。

任何事情的操作都由意根作主,意根是总指挥和调控者,当然依止真如这个法也是如此,没有例外。那么在依止真如之前,意根就要了解真如之性相,知真如之所在,然后才能依真如之性,调整自己的身心,心行趣向于真如,剔除种种染污,逐渐转于清净无为。这样的话,意根必须证得真如自性,才能谈得到依止依靠趣向,如果不证真如,就不能趣向真如,犹如盲人不见日。所以意识证果意识明心仍然与盲人无异,无法趣向无为,无法心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