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與參禪證道(第二部)
第二章 如何才能修好禪定
一、降伏煩惱修定才沒有障礙
降伏煩惱,改變心性,心少緣法,修定才能減少障礙,心才能有定。禪定的成就不一定是靠長時間打坐的功夫,最主要的是依靠改善心性,減少貪瞋癡,心清淨了對世間沒有過多的念想,定力自然提高。戒律嚴明的時候心的攀緣就減少,煩惱也會減少,禪定自然提升的快,不用單純的依賴長時間的打坐來獲得禪定。心性很重要,持戒和煩惱輕微,對禪定的生起起決定性作用。
貪瞋癡慢疑和不正確的知見都是煩惱,各人煩惱的側重點不同,障道的因緣就不同,有的人非常貪,有的人非常瞋,有的人非常愚癡,有的人非常慢,有的人疑心非常重,有的人知見很不正,但總的來說都是愚癡無明所引起的煩惱,愚癡是總煩惱和大煩惱,沒有愚癡,貪瞋煩惱和我慢煩惱都不存在,疑和不正見煩惱也不存在。學佛人平時應該留心觀察,找到自己最大最主要的煩惱,以降伏最主要煩惱為主,解決主要矛盾,其他一切矛盾就都能化解開了。降伏煩惱也是這樣,降伏主要煩惱,就能基本上消除遮障,其它的煩惱就會隨之消除。大的主要的煩惱,是其它煩惱的起因,找到起因,解決起因,緣就不存在了,修定的遮障就消除了。
二、打坐時如何才能快速入定
要想入定快,就要盡量放松身心,上座時把身體松懈下來,心也要空,一定要放空身心,要放松胳膊、手和肩膀,放松腿和腳,不要耑著肩膀、胳膊和手,全身都要松下來。頭也要放松下來,保持自然直,稍微低垂一點,後背要自然直,不要彎曲和挺拔,肩膀應該輕輕地耷拉下來,往後稍微背一背,輕輕松松的不要用力氣,渾身都不要用力氣,用力氣就代表你挺直身,你這一挺身身體就會僵硬,氣機就不動了,氣脈不容易運動,身體就不容易打通。
把身體全部放松下來以後,把心都放松下來,空下來,輕輕松松地,除了所觀的法,心中什麼都不要想,不惦念,什麼都不管,即使天塌下來也不管,放捨一切。身體愛怎麼樣就怎麼樣,都不用管他,你越管越執,越不容易發動氣機,這氣血越不容易通過去,禪定越不容易生起來;反之,身心越空,越放松,禪定越好。練習打坐時把自己身心全部放空下來,捨下來,空下來,這樣才能盡快入定。
三、如何才能入定快
在打坐時如果思考法義,比默念心經入定來的快,還要深,比調呼吸入定快,比用其它方法入定要快。這是對煩惱輕微妄念少的利根的人來說是這樣,因為已經有修定的基礎,前行方便就可以省略了,而對於攀緣重、心思多的初學定者,越思考則心越亂,沒有禪定就是雜思,而雜思能亂心,那就等有禪定基礎的時候再思考。我上座時腿一盤,什麼前行方法都不用,直接進入深深的思考當中,沒有意識的思惟,都是意根的思量。盤腿以後,先是關注需要思考的法,然後就定在那個法上不動了,一點妄念沒有,這就是意根參禪參究的狀態。
意根思量的深而慢,但徹底,意識思惟的快而淺,不徹底不透徹。意識思惟是前行方便,目的是引起意根的思考,最初這是必須經過的一個過程。在意根思量參究裡,幾乎沒有所得的知識,不會增加知識量,但是很有趣味,有一種探索的趣味,有一種朦朦朧朧要發現什麼的樂趣。開發的都是自己心田裡的智慧,智慧不從外得,外得的都是知識。到這種程度,就不感覺累了,我可以坐一上午,也可以坐一天。就是心裡有牽掛,不得不下座。
四、如何修定
最初修定的方法有很多,在《修定與參禪證道》這本書裡講過一些,比如調呼吸,調好呼吸在拜墊上做拜佛的動作,身體調理好了,然後再打坐等等,這些小方法比較容易入手,很實用,還講了打坐的時候心要如何觀想,心特別散亂的時候,要如何念咒、念經,調整這個心,然後心定了如何用功參禪,方法書裡都有。可以看看照著一步一步的練習,語音文档也有,語音文档講的詳細一些。
等心稍微定下來,真想要斷我見的時候就按照坐禪三昧經和四念處經來修行,經中講的修行方法既有定也有慧,非常好,四念處修好了,將來大乘任何一關的見道都可以按照那個方法用功,那個用功方法是定慧等持的,只要功夫到位,就能保證見道,證得佛法。
有的人修定很長時間了,修定的方法可能用的都挺好,禪定也比較深,但是那個定裡卻死水一潭不出生智慧,定力好了就什麼也不願干了,成天只想打坐,貪求那個色身舒服的覺受,那就沒有智慧來參禪,沒有觀行智慧,佛法知見就很淺。
有些人只是一門心思修定,不生起覺照,智慧不好,臨終的時候也會隨著業而轉,因為畢竟沒有斷我見,沒有出離生死的智慧,也沒有明心見性大乘菩薩的那種智慧,後世就免不了生死輪迴了。只有用定力觀行參究,才能斷我見明心見性,生死問題才能解決,這是最重要的。現在學佛人的修行有兩個極耑,一個極耑是專門修定,不具備智慧,不想觀行,另一個極耑是從來不修禪定,只用意識心廣學多聞,或者是用意識散亂的思惟,在解上用心,不在證上用心,只有把這兩種極耑融合在一起,才能證得佛法。
五、吃素有助於修定
佛在楞嚴經中說眾生食葷腥食物,有種種的害處,對修道有很大的阻礙作用。所以要想把禪定修好,就要斷除葷腥,葷是指吃到身體裡就會有不好聞的味道的食物,如韭菜、蔥、蒜、蒜台、蒜苗、圓蔥等等,腥是指眾生的肉體的食物。
這些葷腥吃到身體裡,使得心不清淨,容易生起欲念和瞋恚,也容易吸引鬼神的靠近,鬼神喜歡葷腥,他們會舔你嘴嗅味,這樣就不利於修行,還容易遭難,也屬於變相的殺生,將來要千百倍的還債。依楞嚴經中佛陀的開示,應該盡快斷除葷腥飲食,盡快入道。
六、如何才能有未到地定
要想有未到地定,並且保持住,在日常生活中就要讓心專注在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上,而且是主要事情,一些小事雜事不用太用心。做不重要的事情時,就要專注於自己的內心,外面的事稍微知道就行,不用管也不用掛心。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事事掛心,事事不精,最後一事無成。一定要訓練自己能夠隨時隨地擺脫雜事的束縛,專心做主要事,心無旁顧才能出現禪定。
人一輩子要想成功,一定要學會專注,挑主要事情做,沒有用的事少用心。禪定修持出來以後,做事的智慧就能增加,然後再做任何事都能做得好。如果樣樣事情都感興趣都用心,雖然也有可能樣樣通,但是卻不能精。精比通要重要和有意義得多,精代表智慧,有智慧就會無事不辦,包括成佛這件事。
現代人都比較貪,什麼都感興趣,什麼都想知道,什麼都想參與,所求太多,關注點也太多,結果卻往往一事無成,什麼也得不到。不懂得取捨的人,就是如此。你要想得,就要專心求取,就要捨棄很多不必要的人和事,才能滿心滿願。人總共只有兩隻手,卻什麼都想抓取,結果就像熊瞎子掰苞米一樣,掰一棒丟一棒,最後能得到一棒苞米就不錯了。
你們自己檢查一下自己手機裡的各種app,所關注的內容有多少,就可以判斷出來自己到底能不能修出禪定,心裡能不能有定。那些東西你關注了一輩子,又能怎麼樣?世界上五花八門的新鮮事你都知道了,又能怎麼樣?你能得到什麼?你這輩子到底想要什麼?還有人學佛學了十年二十年的,卻還沒有找到一個與自己相應的佛法,什麼法都接觸,什麼法都學,好像很博學的樣子,其實什麼都沒有學到手,什麼法也沒有懂,毫無目的的東一頭西一頭的到處亂撞,怎麼也找不到歸宿。
七、如何才能有初禪定
有人說每天堅持打坐幾個小時,就能證得初禪定了。這是不一定的,進入初禪定,不在於打坐時間有多久,而在於心能否捨欲界的貪欲。很多人即使能入定一年半載不吃不喝的,也不能入初禪定,因為欲界的貪心重,不能捨離欲界法。欲界的法,能捨離多少就捨離多少,捨的越多,禪定越深。
初禪定與色界初禪天相應,心與初禪天人的心性相似的時候,才能有初禪定。既然要有色界天人的心性,那麼心裡就不能有欲界的種種法,每天都努力捨離欲界的法,遠離欲界的法,心就會與色界天的境界相應了,這時候必然會有初禪定,而且是初禪定不請自來。要想捨離欲界裡的法,就要思惟哪些法是屬於欲界裡的,欲界裡都有哪些法,如何捨離?
八、觀落日的照片這種修定方法好不好?
兩年前我講過如何觀落日,那個觀落日的方法,主要是自己親自觀西方天空中的落日,觀看像懸鼓一樣懸在虛空當中的金紅色的太陽,看完後閉眼睛回想自己親眼所見到的那個落日,這樣記憶猶新,觀想的效果是最好的,修觀想也比較容易,畢竟是親眼所見,有所依據,沒有憑空想象那樣困難。其實這些所有的觀行方法都是差不多的,只不過哪個更容易上手,哪個方法更適合自己而已。
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有一個方法能讓你成功修出定力,能夠清清楚楚的現量觀行就好,只要讓觀行落到意根,意根能夠專注的思量,那麼你就修成功了。會用意根專注思量以後,遇到任何一個法,都可以做到用意根思量,讓意根證法,那就都能獲得大智慧三昧,對於所修的法都能夠圓融無礙。
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每參訪一位善知識,獲得善知識的教導之後,就在三昧定中參究,都是意根專注的思量,沒有意識的意解,就證得定慧等持的三昧,最後修到等覺菩薩位。善財童子沒有花時間學那麼多的理論,並不專心搞理論獲得豐富的理論知識,而是求到一種法,就在禪定三昧中加以求證和參究,最後獲得定慧等持甚深三昧,既不偏定,也不偏慧,這樣才是實證,也是最究竟的實證。所以我們修行也要盡量保持定慧等持的修行狀態,不要狂慧,也不要愚定,掌握了一種方法就要定中參究。如果一味的學理論,禪定也很難修出來,導致所有的理論都不能得到消化吸收,堵在心中,增長慢心。
理論多的人趕快沉下心來去實證,說多少理論都不是自己的經驗,說也沒有用。只有實證的才是自己的智慧,能帶到未來世,生生世世受益。修行路數還沒有摸透的,一邊修定,一邊探索路數。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不可偏廢一方。
觀無量壽經中的第一觀,如果能完成,禪定已經超過未到地定,甚至可以到初禪了,這是真實修,容易嗎?非常不容易。能完成未到地定的人都很少很少,那要失去很多世俗法,才能做得到。修到初禪,那需要降伏極多的貪欲煩惱,對世間所求甚少,哪個人能做得到?何況是在家人,世俗習氣那麼重。所以不要相信這個得四禪,那個得四禪,未到地定就是很大的一個考驗。
人間的世俗欲望降伏了,才能有未到地定。欲界天人的欲望降伏了才能有初禪定。最低的欲望都降伏不了,就不要指望有未到地定。人什麼都想得到,權利金錢勢力名譽都想得到,還想出風頭,顯擺自己,怎麼能有禪定?好吃好喝好穿好享受,怎麼能有禪定?世間什麼事都在意,怎麼能有禪定?修行與自己身心相聯繫起來,與自己的一切身口意相聯繫起來,不斷的對照和反思,不斷的修證自己,才能降伏自我,才能修出禪定,道業才能不斷進步。
九、如何對待定中的妄念
總有人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但是無論怎樣覺,念早已經出現,定沒有了,那一刻畢竟沒有覺悟。後知後覺,亡羊補牢,畢竟羊已經跑了。在打坐時做得好好的,清清明明的,如果突然間起了一個念頭,不要理它,讓它過去就完了,再接著定。如果理了,就又起了一個念頭,兩個妄念出現,覺悟念頭的妄念,往往會拉長,再後悔起了這個念頭,定就很難保持下去了。
一切法不理會,自然就會過去了,早晚都會過去的,沒有一個法一個現象能長久存在下去,生生滅滅的,生出來自然就有滅的時候。滅的時候,那個法根本不是什麼了,生的時候也本來不是什麼,不理心自清淨。萬法來則看著它來,走則看著它走,讓它自生自滅,自己玩耍,你只當看戲,這樣就不愁禪定不出現了。
十、呼吸念佛的正確方法
念佛時,有聲音流出於胸腔口腔之外,是氣體從丹田內向身體之外運行,是釋放氣體的過程,那麼吸氣的時候就不能念佛了,與念佛的音流對沖,因此無法念佛,只能在呼氣的時候念佛。吸氣的時候就要一心一意的吸氣,注意力都放在吸氣的過程上,氣到哪裡,注意力就要到哪裡,這樣氣血通暢,身心舒適,心定下來非常快。
吸氣時從鼻腔入,一直到丹田裡,如果心力足,可以讓其到達四肢、全身各毛孔中,同時注意體會和感受身體的覺受。再呼氣的時候,呼出去的氣息是少而輕微的,因為全身細胞都會進行新陳代謝,都會排除廢氣,這些廢氣就會通過全身毛孔排出去,毛孔也能呼吸。呼吸念佛方法能讓心氣合一,身心協調,氣血通暢,得定快,定得深,入定時間長,初學修定的人應該從此入手。具體念佛方法詳見《修定與參禪證道》這本書。
十一、禪定能降伏不良習氣
學佛人都應該努力修習禪定,克服舊有的世俗習氣,把心都扭轉到修道上來,不要過於關注世俗法,累生累世都經歷過的東西,再關注也解決不了生死大事。大事抓好了,世俗一切事都不算什麼了,大家要有智慧認清這個理。
降伏和改變一個習氣非常困難,能夠反觀出自己有某方面的習氣也不容易。習氣之所以叫作習氣,就是因為長久熏習,積習太深,根深蒂固。我們每個思想觀念幾乎都是順著習氣的,沒有相當好的定力去反觀和覺悟,自己的想法和觀念是不應該存在的習氣,所以極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習氣,不知道自己所思所想都是錯誤的,是無明業障是煩惱,順之即是趣向生死。
即使認識到了無明習氣,也很難扭轉和改變。這就需要我們時時警覺鞭策自己一心向道,發起猛烈的修道心,不斷地反思自己的生死業障,思惟人生真諦,認清真正的價值體系,認清世俗法的虛偽和不實,趕快從生死火坑中跳出來,再回頭多拯救一些同胞道友。